精選內(nèi)容
-
腹腔結核到底要不要手術?
結核病《空中課堂》2021年07月27日841
1
1
-
腸結核影像學表現(xiàn)
臨床特征 ①多數(shù)繼發(fā)于肺結核 ②右下腹疼痛、腹瀉以及結核相關癥狀 ③病理分為潰瘍型與增殖型 ④好發(fā)于回盲部和升結腸,回盲瓣常受累X線鋇餐造影改變: ①潰瘍型:回腸末段-升結腸激惹現(xiàn)象,狹窄、龕影 ②增殖型:回腸末段-升結腸狹窄、粘膜紊亂、充盈缺損、腸梗阻
連世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18日1662
0
0
-
怎樣鑒別腸結核和克羅恩?。?/h2>
腸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而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腸道慢性非感染性肉芽腫性疾病。腸結核與克羅恩病兩者的發(fā)病機理、治療方案與預后截然不同,但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和內(nèi)鏡學特征卻有很多相似之處??肆_恩病診斷缺乏金標準,而腸結核診斷的金標準如典型干酪樣壞死性上皮肉芽腫、抗酸染色陽性或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等陽性率極低,因此,二者鑒別診斷非常困難,有時需要診斷性抗結核治療來幫助。故而尋找令人滿意的診斷方式的努力一直“在路上”。目前常見的鑒別點包括:1.臨床癥狀克羅恩病的病程相對比腸結核時間更長,低熱、盜汗、腹水及合并肺結核多見于腸結核,腹瀉、瘺管、竇道、血便、肛周病變及腸外表現(xiàn)如口腔潰瘍、外周關節(jié)病變等更多見于克羅恩病。2.實驗室檢查PPD 試驗和結核抗體檢查靈敏度和特異度差異較大,且卡介苗接種、其他分枝桿菌感染、隱性結核桿菌感染等混雜因素都會影響結果的判定。結核分枝桿菌聚合酶鏈反應直接檢測標本中的結核桿菌DNA的方法靈敏度低,特異度高,糞便與腸黏膜組織行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有幫助。結核桿菌T細胞斑點試驗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很高, 且不容易受卡介苗接種和 HIV 感染的影響。抗釀酒酵母抗體(ASCA)曾被認為是克羅恩病的特異性抗體,但其臨床實際意義如何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3.影像學檢查小腸鋇餐對小腸疾病的診斷作用有限。CT小腸造影(CTE)和磁共振小腸造影(MRE)對鑒別診斷有幫助。在 CT 影像中,“假憩室征”是指當系膜側增厚致同側腸壁縮短,而對側腸壁假性膨出的表現(xiàn);“梳狀征”是指腸管周圍炎性充血時,小血管明顯增多、增粗的影像學改變。病變累及空腸、多節(jié)段病變、系膜側增厚、腸壁分層強化、“假憩室征”、“梳狀征”、回盲瓣口閉塞、腸粘連等特征有助于診斷克羅恩病; 腸系膜對側腸壁增厚、回盲瓣攣縮或回盲瓣口固定開放、淋巴結中心壞死、淋巴結沿右結腸動脈分布為主等有利于診斷結核。4.內(nèi)鏡檢查克羅恩病在內(nèi)鏡下早期表現(xiàn)為阿弗他潰瘍,隨著疾病進展,潰瘍可逐漸增大加深,彼此融合形成縱行潰瘍。傾向于克羅恩病的診斷包括典型的縱行潰瘍、 典型的卵石樣外觀、病變累及超過4個腸段、病變累及直腸肛管;典型的環(huán)形潰瘍、潰瘍邊緣呈鼠咬狀、回盲瓣口固定開放傾向于腸結核的診斷。診斷環(huán)形潰瘍要求的潰瘍環(huán)周超過1/2腸周徑。5.組織病理學克羅恩病及腸結核的手術切除標本一般特征比較顯著,二者鑒別難度較小。而內(nèi)鏡活檢標本,由于二者的病理學特征常有重疊,鑒別診斷比較困難。幽門腺化生是克羅恩病重要的形態(tài)學特征,最常見于小腸克羅恩病??肆_恩病的肉芽腫一般體積較小,直徑多在 0.4 mm以下,且數(shù)量少,一塊活檢組織中很少超過2個肉芽腫,極少融合。腸結核活檢標本中,典型結核肉芽腫一般體積大,直徑多超過 0.4 mm,肉芽腫數(shù)量一般較多,可在同一次送檢的多塊活檢組織中均見肉芽腫形成,結核肉芽腫境界清楚,類上皮細胞排列密集,胞質(zhì)較紅,常可見郎格罕巨細胞。肉芽腫中央可見壞死,但典型干酪樣壞死比較少見。抗酸染色是結核分支桿菌感染特異性的特殊染色方法,但在腸結核標本中的陽性率很低,僅為8%。(專業(yè)術語:T cell spot o ftuberculosis test,T-SPOT;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mse chain reaction,F(xiàn)Q-PCR)參考文獻:1.楊淑媚.克羅恩病與腸結核的鑒別分析(2019碩士學位論文)。2.何瑤,陳旻湖.克羅恩病與腸結核鑒別的風雨歷程.中華消化雜志,2016,36(7):437-438.3.葉子茵,林原,薛玲.克羅恩病與腸結核的病理鑒別診斷. 中華炎性腸病雜志,2018,2(3):195-197.
劉繼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25日6891
0
3
-
腸結核的診斷和治療原則
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德國科學家科赫在1882年發(fā)現(xiàn)結核病的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是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20世紀60及70年代腸結核比較常見,到了80及90年代已較少見,然而,由于抗結核化療藥物的廣泛使用、HIV感染與AIDS的流行、人口的流動、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增多,結核病出現(xiàn)“死灰復燃”的態(tài)勢。1993年,WHO發(fā)表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tài)宣言》,并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國際結核病防治日”。2017年我國新發(fā)結核病89.5萬例,處于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行列。隨著結核病發(fā)病率的上升,腸結核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與肺結核不同,腸結核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診斷困難。腸結核大多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常常繼發(fā)于開放性肺結核或喉結核,結核菌隨吞咽的痰進入腸道,也可能是通過與肺結核患者共進飲食,致使結核桿菌直接進人腸道引起感染。開放性肺結核,特別是空洞型肺結核發(fā)生腸結核的機會更多。除腸道感染外,也可經(jīng)血源感染。牛型結核桿菌腸結核是由于飲用未經(jīng)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制品致病的原發(fā)性腸結核。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腸結核好發(fā)部位是以回盲瓣為中心,累及盲腸、闌尾、回腸末段和升結腸起始部各10cm以內(nèi);其次少見于空腸、回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分為潰瘍型和增生型。潰瘍常為多發(fā),可聚集一處或散發(fā)在腸管不同部位,大小不一,邊緣不規(guī)整,常為潛行性潰瘍。底部有干酪性物質(zhì),其下為結核性肉芽組織。潰瘍修復可形成瘢痕。潰瘍可發(fā)生穿孔并發(fā)彌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膿腫或腸瘺?;孛げ拷Y核以增生型為多見,可以累及升結腸近段或盲腸,腸壁顯著增厚變硬,黏膜可有多個小潰瘍或大小不等的息肉樣腫塊。大量的結核肉芽腫和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腸壁局限性增厚和變硬,有息肉或瘤樣腫塊突入腸腔使腸腔變窄,引起腸梗阻。臨床表現(xiàn)與病程和疾病分型相關。大多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可以伴有低熱、盜汗、倦怠、消瘦,腹痛較常見,疼痛性質(zhì)一般為隱痛或鈍痛,多位于右下腹。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表現(xiàn),而便秘多見于增生型腸結核。病程較長者可以觸及腹部腫塊。腸結核診斷標準:①腸壁或腸系膜淋巴結有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②病變組織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結核分枝桿菌;③病變處取材培養(yǎng)結果顯示結核分枝桿菌陽性;④病變處取材動物接種有結核改變。符合腸結核診斷標準,以及臨床癥狀、體征和典型X線表現(xiàn)示結核改變,腸外證實有結核灶,診斷性抗結核治療6周病情有改善即可診斷為腸結核。結核菌素試驗、T-Spot、胸腹部影像學檢查對腸結核的診斷意義較大,但無法起到確診作用。GeneXpert MTB/RIP 在肺外結核中的診斷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目前WHO推薦其用于肺結核和肺外結核的快速診斷。腸結核的治療原則是合理選用抗結核藥物,早期、規(guī)律、聯(lián)合、足量、全程。初治者可以使用三聯(lián)抗結核藥物,即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或選用抗結核固定復合劑如衛(wèi)非特(異煙肼80mg,利福平120mg,吡嗪酰胺250mg)和衛(wèi)非寧(異煙肼100mg,利福平150mg);復治者可采用四聯(lián)療法,除了明確耐藥者以外,可在上述三聯(lián)的基礎上,加用對氨基水楊酸鈉。療程一般在9-12個月。由于全球多藥耐藥結核病的治療成功率只有55%,因此,對藥敏性結核病的推薦療法可以直接選用4種一線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聯(lián)用6 個月的方案。2019年WHO發(fā)布的《WHO耐藥結核病治療指南整合版》,對于多藥耐藥結核病患者長療程治療方案的藥物分組進行了重要的調(diào)整,將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貝達喹啉、利奈唑胺列為A組首選藥,氯法齊明、環(huán)絲氨酸或特立齊酮列為B組添加藥物,C組備選藥物的排序依次為乙胺丁醇、德拉馬尼、吡嗪酰胺、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或鏈霉素)、乙硫異煙胺或丙硫異煙胺、對氨基水楊酸。手術適應證:急性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慢性穿孔形成腹腔膿腫或腸瘺;伴有消化道出血,經(jīng)非手術治療無效;增生型回盲部結核形成不完全或完全性腸梗阻;回盲部增生型結核病變局限;診斷尚不肯定,又不能除外癌癥者。無論采取何種術式,患者術后均需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參考文獻:1.范琳,劉一典,肖和平.國內(nèi)《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指南(2019年)》與相關共識的特色及要點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20,42(2):91-94.2.焦偉偉,申阿東.兒童結核病藥物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0,35(10):753-758.3.曹探賾,杜榮輝,商會會等。腸結核205例臨床分析.中華消化雜志,2020,40(4):257-260.4.范琳,熊坤龍,肖和平.建國70年來結核病化學治療的歷史進程要覽.中國防癆雜志,2019,41(11):1145-1148.
劉繼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25日5686
0
3
-
腸結核發(fā)病原因、表現(xiàn)及治療
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疾病,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病之一。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少數(shù)地區(qū)有因飲用未經(jīng)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制品而發(fā)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本病一般見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因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結核發(fā)病率較常人高。發(fā)病原因腸結核一般都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偶有因飲用帶菌牛奶或乳制品罹患牛型結核者,結核桿菌侵犯腸道的主要途徑有:一、胃腸道感染 為腸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開放性肺結核,因經(jīng)常吞咽含有結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繼發(fā)感染;或經(jīng)常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又忽視消毒隔離措施可引起原發(fā)性腸結核。結核桿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數(shù)不被胃酸殺滅。病菌到達腸道(特別是在回盲部)時,含有結核桿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較大機會直接接觸腸粘膜,同時因回盲部存在著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動,更增加感染機會。加之回盲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對結核的易感性強,因此,回盲部即成為腸結核的好發(fā)部位。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腸結核的感染途徑之一。見于粟粒型結核徑血行播散而侵犯腸道。三、鄰近結核病灶播散 腸結核還可由腹腔內(nèi)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輸卵管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腸系膜淋巴結核等。此種感染系通過淋巴管播散。結核病和其它許多疾病一樣,是人體和細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當入侵的結核桿菌數(shù)量較多、毒力較強,并有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包括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局部抵抗力削弱)時,方能致病。病理生理及分型腸結核好發(fā)于回盲部,依次為升結腸、空腸、橫結腸、降結腸、闌尾、十二指腸及乙狀結腸等處,偶有位于直腸者。胃結核亦有報導,但極少見。結核菌侵入腸道后,其病理變化隨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力與過敏反應的情況而定。當感染菌量多,毒力大,機體過敏反應強時,病變往往以滲出為主。并可有干酪樣壞死并形成潰瘍,稱為潰瘍型腸結核;若感染較輕,機體免疫力(主要是細胞免疫)較強時,病變常為增生型,以肉芽組織增生為主,形成結核結節(jié)并進一步纖維化,稱為增生型腸結核。實際上兼有潰瘍與增生兩種病變者,并不少見,此稱為混合型或潰瘍增生型腸結核。一、潰瘍型腸結核 結核桿菌侵入腸壁后,首先腸壁集合淋巴組織有充血、水腫及滲出等病變,進一步發(fā)生干酪樣壞死,隨后形成潰瘍并向周圍擴展,潰瘍邊緣可不規(guī)則,深淺不一,有時可深達肌層或漿膜層,甚至累及周圍腹膜或鄰近腸系膜淋巴結。潰瘍型腸結核常與腸外組織粘連,因此腸穿孔發(fā)生率低。腸結核的潰瘍可隨腸壁淋巴管擴展,多呈環(huán)狀。在修復過程中,因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易導致腸腔環(huán)形狹窄。此外,潰瘍部位的血管有閉塞性內(nèi)膜炎,所以潰瘍型腸結核很少引起大出血。二、增生型腸結核 常見于盲腸和升結腸。初期局部水腫、淋巴管擴張。慢性期有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和纖維組織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層,呈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嚴重者呈瘤樣腫塊突入腸腔并形成腸狹窄,甚則引腸梗阻。病變的腸段變窄增厚,或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腫塊?;啬c往往因盲腸慢性梗阻而擴大。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大多數(shù)腸結核患者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歸納如下:一、腹痛 因病變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見于右下腹,觸診時可發(fā)現(xiàn)局限性壓痛點。疼痛亦可位于臍周,系回盲部病變牽引所致,疼痛一般較輕,呈隱痛或鈍痛,亦有表現(xiàn)為間歇性疼痛,常于進餐時或餐后誘發(fā),此為進食引起胃回腸反射或胃結腸反射所致;餐后疼痛系病變的腸曲痙攣或蠕動增強,因而疼痛常伴有便意,便后可使疼痛緩解。增生型腸結核并發(fā)腸梗阻時,腹痛主要為絞痛,并有腸梗阻的相應癥狀。二、腹瀉與便秘 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癥狀之一,這是因腸曲炎癥和潰瘍的刺激,使腸蠕動加速、排空過快以及繼發(fā)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一般每日2~4次,多為糊狀便,輕者僅含少量粘液,嚴重者腹瀉可每日多達10余次,便中有粘液及膿液,血便較少見。此外還可間有便秘,糞便呈羊糞狀,或腹瀉一便秘交替出現(xiàn)。三、腹部腫塊 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腸壁局部增厚形成腫塊。當潰瘍型腸結核和周圍組織粘連,或并有腸系膜淋巴結核等,均可形成腫塊而被捫及。腹塊常位于右下腹,中等硬度,可有輕壓痛,有時表面不平,移動度小。四、全身癥狀 潰瘍型腸結核常有結核毒血癥,如午后低熱、不規(guī)則熱,弛張熱或稽留熱,伴有盜汗,可有乏力、消瘦、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癥狀和體征,并可有腸外結核特別是結核性腹膜炎、肺結核等有關表現(xiàn),增殖型腸結核多無結核中毒癥狀,病程較長,全身情況較好。疾病治療腸結核的治療目的是消除癥狀、改善全身情況、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治并發(fā)癥。強調(diào)早期治療,因為腸結核早期病變是可逆的。休息與營養(yǎng):休息與營養(yǎng)可加強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療的基礎??菇Y核藥物:抗結核藥物是本病治療的關鍵。藥物的選擇、用法、療程同肺結核。應嚴格遵守“早期、規(guī)則、聯(lián)合、適量、全程”的治療原則。強化期:異煙肼(H)300毫克每日一次、利福平(R) 450毫克每日一次、吡嗪酰胺( Z)500毫克,每日三次、乙胺丁醇(E) 750~1000毫克,每日一次,共2~3月,必要時延長療程。繼續(xù)期:異煙肼、利福平,每日一次晨頓服??偗煶?~1.5年。如果療效欠佳考慮耐藥情況可應用二線抗結核藥物。對癥處理和手術治療: 腹痛可用顛茄、阿托品或其它抗膽堿藥物。不完全性腸梗阻有時需行胃腸減壓,并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有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癥表現(xiàn)者,對癥用藥。手術治療主要限于完全性腸梗阻,或部分性腸梗阻經(jīng)內(nèi)科治療未見好轉者,急性腸穿孔引起糞瘺經(jīng)保守治療未見改善者;大量腸道出血經(jīng)積極搶救未能止血者。艾滋病患者合并腸結核患者較多,大部分臨床表現(xiàn)為腹部包塊或腸梗阻、腸穿孔等,多需要急診手術治療,本院治療該類患者較多,經(jīng)驗較多。
李壘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7日3934
0
4
-
腸結核是傳染病嗎?
老百姓都知道肺結核是傳染病,那么腸結核是不是傳染病呢?腸結核是結核分支桿菌引起的腸道的結核,好發(fā)部位在回盲部,也是結核病的一種情況。全身很多器官和組織都可能感染結核,例如食管結核、肝結核,等等。腸結核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吞咽了結核菌引起的。雖然腸結核傳染他人的幾率比較小,但是仍然是具有一定傳染性的傳染病,因為患者的大便里面可能有存活的結核菌,所以腸結核當然也是傳染病。
靳大川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28日2532
0
1
-
結核病人都有傳染性嗎?結核病的傳染源是什么?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結核病人都具有傳染性,一般來說,具有較強傳染性的肺結核患者才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 這是因為肺臟是通過支氣管、氣管與外界相通的,當肺部病變中存在大量的結核菌,而且病變與支氣管、氣管相通時,結核菌可以在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從鼻腔和口腔噴出含有結核菌的飛沫,向空氣中排出大量的結核菌,這種引起結核菌傳播的肺結核患者才有可能成為傳染源。而肺外結核病的病變器官一般不與外界相通,因此,病灶內(nèi)的結核菌是不會自己跑出來的,一般不會成為傳染源。 但不是所有的肺結核患者都是傳染源,如果肺結核患者處于早期階段,結核菌的數(shù)量還很少,結核病變又沒有與支氣管或氣管相連通,且沒有明顯的咳嗽、咳痰癥狀,結核菌也不會播散到空氣之中,也不會成為傳染源。因此只有痰液中存在大量結核菌,同時伴有咳嗽、咳痰癥狀的肺結核患者才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 結核病傳染性的大小和傳染源病人的病情嚴重性、排菌量多少、咳嗽頻度、病人居室的通風情況及接觸的密切程度和接觸者的抵抗力有關。研究表明,一個未經(jīng)治療的傳染性肺結核病人一年中可能傳染10~15人。 判定肺結核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最簡便、可靠的方法就是對患者的痰液作細菌學檢查。具體來說,分別留取患者三份痰液標本,分別進行特殊的痰涂片抗酸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抗酸桿菌,就表示這位肺結核患者的痰液中每毫升至少有5 000~10 000條結核菌。他是痰涂片陽性肺結核患者,也就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當然,僅痰培養(yǎng)陽性及少數(shù)痰涂片陰性的肺結核患者也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不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 肺外結核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如:骨結核、腸結核等。
程呂歡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9月21日4781
0
0
-
腸結核典型癥狀
典型癥狀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因腸結核好發(fā)于回盲部。常有上腹或臍周疼痛,系回盲部病變引起的牽涉痛,但此時體檢仍可發(fā)現(xiàn)壓痛點位于右下腹。疼痛多為隱痛或鈍痛。2.腹瀉與便秘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排便次數(shù)因病變嚴重程度和范圍不同而異,一般每日2~4次,重者每日達10余次。不伴有里急后重。3.腹部包塊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較固定,中等質(zhì)地,伴有輕度或中度壓痛。腹部包塊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也可見于潰瘍型腸結核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病變腸段和周圍組織粘連,或同時有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查看癥狀與診斷詳情 >其他癥狀1.全身癥狀多見于潰瘍型腸結核,表現(xiàn)為不同熱型的長期發(fā)熱,伴有盜汗?;颊呔氲?、消瘦、貧血,隨病程發(fā)展而出現(xiàn)維生素缺乏等營養(yǎng)不良的表現(xiàn)。可同時有腸外結核特別是活動性肺結核的臨床表現(xiàn)。增生型腸結核病程較長,全身情況一般較好,無發(fā)熱或有時低熱,多不伴有腸外結核表現(xiàn)。2.無腸穿孔、腸梗阻或伴有腹膜結核等疾病時,只表現(xiàn)為右下腹以及臍周有壓痛。查看癥狀與診斷詳情 >診斷依據(jù)根據(jù)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結合以下檢查,符合以下任一標準即可診斷。1.病變組織的病理切片找到結核桿菌。2.病變組織的病理切片鏡下見有結核結節(jié)及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3.手術確實發(fā)現(xiàn)病灶,采取腸系膜淋巴結活檢,證實有結核病變。4.病變組織細菌培養(yǎng)或動物接種證實有結核桿菌生長。外科病理取材可以提高檢出的陽性率。
來麗群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8月15日2357
0
1
-
第三十問:什么是腸結核?
腸結核(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是由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本病一般見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一、概述腸結核多見于腸外結核病灶的轉移,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即傳染期排菌的肺結核),少數(shù)原發(fā)于腸道而無其他腸外病灶,本病可因吞咽含結核桿菌的痰液而感染腸道,也有少數(shù)通過血行播散或鄰近臟器的結核病灶蔓延所致。 腸結核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少數(shù)地區(qū)也有因飲用未經(jīng)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制品而發(fā)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的病例。結核病的發(fā)病是人體和結核菌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當入侵的結核菌數(shù)量較多,毒力較大,并且人體免疫功能異常、腸功能紊亂引起局部抵抗力削弱時才會發(fā)病。 二、臨床表現(xiàn)(一)、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因腸結核好發(fā)于回盲部(回腸盲腸交接的部位,位于右下腹)。常有上腹或臍周疼痛,系回盲部病變引起的牽涉痛(內(nèi)臟病變時,體表某一區(qū)域產(chǎn)生疼痛感覺),但此時體檢仍可發(fā)現(xiàn)壓痛點位于右下腹。疼痛多為隱痛或鈍痛。有時進餐可誘發(fā)腹痛伴便意,排便后可有不同程度緩解,并發(fā)腸梗阻時有腹絞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臍周,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腸型與蠕動波(即在腹部可見腸道的形狀和胃腸蠕動情況)。 (二)、腹瀉與便秘: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潰瘍型即腸道伴深淺不一的潰瘍)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排便次數(shù)因病變嚴重程度和范圍不同而異,一般每日2~4次,重者每日達10余次。不伴有里急后重(便時急迫,便后仍有便意)。糞便呈糊樣,一般不含黏液或膿血,重者含少量黏液、膿液,但便血少見。有時患者會出現(xiàn)腹瀉與便秘交替,這與病變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有關。增生型腸結核(增生性即腸道變窄增厚)多以便秘為主要表現(xiàn)。 (三)、腹部包塊: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較固定,中等硬度,伴有輕度或中度壓痛。腹部包塊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也可見于少數(shù)潰瘍型腸結核伴發(fā)病變腸段和周圍組織粘連的情況,或同時有結核病灶累計腸系膜淋巴結。(四)、全身癥狀:多見于潰瘍型腸結核,表現(xiàn)為不同熱型的長期發(fā)熱,伴有盜汗?;颊呔氲 ⑾?、貧血,隨病程發(fā)展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可伴咳嗽、咳痰、咯血。增生型腸結核病程較長,全身情況一般較好,無發(fā)熱或有時低熱,多不伴有肺結核相應表現(xiàn)。 三、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治結核病的根本辦法,并著重對腸外結核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抗結核治療,盡快使痰菌轉陰,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腸感染。 必須強調(diào)有關結核病的衛(wèi)生宣傳教育。教育肺結核患者不要吞咽痰液,應保持排便通暢。同時應該加強衛(wèi)生監(jiān)督,提倡用公筷進餐,牛奶應經(jīng)過滅菌消毒。另外接種卡介苗可增強人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預防結核病的發(fā)生。 四、治療方案(一)、抗結核治療:原則為早期、規(guī)律、聯(lián)合、適量、全程。初治者宜予三聯(lián)抗結核藥物:異煙肼300mg/d,利福平450~600mg/d, 乙胺丁醇 750mg/d或吡嗪酰胺 1.5g/d。復治者可采用四聯(lián)療法:除明確耐藥者外,仍可在上述三聯(lián)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對氨基水楊酸鈉8~12g/d,靜脈給藥,或選用環(huán)絲氨酸0.5~0.75g/d。上述藥物治療療程一般在1.5年以上。 (二)、支持療法:休息、營養(yǎng)(高熱量、高蛋白、足夠的維生素補充),重者亦可行腸外或腸內(nèi)營養(yǎng)療法。 (三)、對癥治療:腹痛可用抗膽堿能藥物。攝入不足或腹瀉嚴重者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zhì)與酸堿平衡紊亂。對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需進行胃腸減壓。 (四)、手術治療:適應證包括:①完全性腸梗阻;②急性腸穿孔,或慢性腸穿孔瘺管形成經(jīng)內(nèi)科治療而未能閉合者;③腸道大量出血經(jīng)積極搶救不能有效止血者;④診斷困難需剖腹探查者。 (上海長海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郭杰芳副教授共同撰寫本文)
胡良皞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4月26日3431
1
3
-
跪求治療方案
患者: 我今年24歲,男。是今年4月10號開始右下腹疼痛,先后到當?shù)蒯t(yī)院、上海市腫瘤醫(yī)院及浙醫(yī)一院做各項檢查,于5月19日確診肺結核、乙肝,診斷型治療腸結核,當日開始服用抗撈藥物四聯(lián)及抗病毒藥物分別為:吡嗪銑安、利服平、異咽肼片、鹽酸乙胺丁醇片和拉米夫定片。服藥三月(期間發(fā)生過三次完全性腸梗阻)后停用吡嗪銑胺片,其它繼續(xù)服用,至9月13日復查腸鏡,也并未見好轉!回家繼續(xù)吃藥,服藥期間右下腹一直疼痛、脹氣,直到上周,已經(jīng)吃了近7個月的藥了,那種每晚肚子絞痛的感覺實在是太難熬了,我又找到了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來住院,希望能得到他們這邊更好的治療方案。住進醫(yī)院后拍了腹部CT,目前還是不完全性腸梗阻,現(xiàn)在他們給我口服的利服平和異咽肼改成輸液,乙胺丁醇和拉米夫定繼續(xù)口服。一個多星期了,病情并沒有好轉,每晚肚子疼的難受?。?!我問醫(yī)生是否可以手術治療,得到的回復是術后的種種負面的可能性比全愈的可能性要多,所以,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肚子疼也只有硬扛著,真怕哪天扛不住了被活活疼死啊!所以懇請郭主任是否能給我點建議?接下來我該怎么治療!山東省胸科醫(yī)院結核內(nèi)科郭新美:你好:首先很同情你的遭遇,但從開始診斷后的治療方案并沒有不妥之處。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導致的腸粘連、腸梗阻現(xiàn)象的確很麻煩和痛苦,在治療好轉的過程中病人常反復出現(xiàn)梗阻而需要住院胃腸減壓治療。我也不建議你手術,除非出現(xiàn)解除不了的機械性腸梗阻或腸穿孔了才考慮,因為的確手術后會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堅持治療一年半左右,癥狀會逐漸好轉的。。。要注意飲食和休息?;颊撸汉芨兄x郭主任百忙之中抽空給我解答!謝謝!
郭新美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19日6451
1
3
腸結核相關科普號

李壘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壘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
普外科
328粉絲1.9萬閱讀

李國遜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國遜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人民醫(yī)院
肛腸疾病診療中心
128粉絲26.2萬閱讀

王從路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從路 主任醫(yī)師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1萬粉絲48.2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林明貴 主任醫(y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
肺結核 39票
感染 10票
腸結核 9票
擅長:難治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胸膜炎、腎結核、結核性腹膜炎、骨結核、盆腔結核及淋巴結核等的治療和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下介入下各種治療,各種復雜疑難感染性疾病的診治,長期不明原因發(fā)熱的診斷、鑒別及治療。 -
推薦熱度4.1劉萍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 結核科
肺結核 5票
骨結核病 1票
脊柱結核 1票
擅長:各類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的診斷及治療,尤其是對復治、難治性肺結核、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結核性多發(fā)性漿膜腔積液、耐多藥肺結核、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淋巴結核、腸結核等)以及結核合并糖尿病、結核合并病毒性肝炎、結核合并腎功能衰竭等的診斷及綜合治療等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熟練掌握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技術、支氣管結核冷凍治療、胸腔穿刺并胸腔內(nèi)注藥、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并鞘內(nèi)給藥等診療技術。 -
推薦熱度3.9馬序竹 主任醫(y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 8票
發(fā)燒 7票
尿路感染 5票
擅長:發(fā)熱待查的診斷,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包括復雜性泌尿道感染、盆腔感染、前列腺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骨及關節(jié)感染、植入物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