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巧玲主任醫(yī)師 渭南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身科 如果家有拖拉的孩子,爸媽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的家里也有一個做事情拖拖拉拉的小人,那么作為父母可以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可以覺察一下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感。有些爸媽總擔心孩子做事情拖拉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比如把暑假作業(yè)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然后要通宵達旦才能夠做完,于是每天想盡辦法要讓孩子完成一定的作業(yè)量。而在這個過程中間,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他感受到的是:我并沒有被爸爸媽媽信任和尊重。其實,我們可以跟孩子討絕一下,對做作業(yè)的一些想法,或者他自己的時間管理是怎么樣的。他的方式可能跟你的會有一些沖突,在這個時候你愿不愿意去尊重他呢?最后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他馬馬虎虎把功課做了以后,老師會怎么去處理?我們是不是把屬于孩子的責任,也承擔了呢? 第二方面,我們給予孩子一個自主權(quán)。比如可以跟孩子說,你看看你想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時候,如果到時做不完怎么辦。當他答應了一個承諾以后,哪怕他上天,哪怕他入地,哪怕他再摸任何的東西,不用去管他,讓他承擔結(jié)果。就像開頭講到的那位媽媽,早上怎么叫孩子起床都起不來,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起床這件事情,并不是你拼命叫他他就會起來的,而是他需要自己起來,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生存的能力。因此如果一個孩子到了6、7歲以后,我們可以買一個鬧鐘給他,讓他自己去掌控自己的時間,這比你幫他掌控時間好得多。因為當你去幫他的時候,他是沒有任何的時間觀念的。以前有一個媽媽說,孩子做作業(yè)特別拖拉,甚至到晚上十一二點還沒做完,別人一個小時搞定的事情,他要做上3、4個小時。我就跟這位媽媽說了一個方法,我說你告訴孩子,當你需要媽媽的時候再叫我,我不陪你做了,如果你沒做完的話,第二天老師要懲罰,你自己看著辦吧。然后第一次的時候,孩子發(fā)現(xiàn)媽媽動真格了,真的不來打攪他,不幫他,他覺得很失落,甚至哭鬧,第二天不敢回學校。但是兩次三次以后,孩子發(fā)現(xiàn)媽媽不來幫我,真的讓我自己去做的時候,他做作業(yè)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作為爸媽來說,我們不要做一些侵入性的行為,也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剝奪孩子的自主性,而是給予他一定自由的空間,看看可以怎么幫助他,那么慢慢的,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第三方面,我們說對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父母言傳不如身教。當然,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些關(guān)于管理時間的書,讓孩子學習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看爸媽自身是一個怎樣的人。當你真的做好了自己的時間管理的時候,孩子認同你,覺得你這些方面做得好,他自然會跟你學習。如果說你自己可能做得不一定很好,但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話,孩子就會對你說一句讓你很難受的話:“憑什么?”。所以在這里,也是一個互相尊重的問題。 最后我們總結(jié)一下: 首先,孩子做事情拖拉,其實是一個爭奪自主權(quán)的博弈;通過這種行為,讓父母感受到孩子內(nèi)心的挫敗感。 第二,爸媽總擔心孩子拖拉,催促孩子把事情做完,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信任和尊重。 第三,我們可以把自主權(quán)還給孩子,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承擔結(jié)果;慢慢地,孩子就能夠?qū)W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了。 ——胡慎之2020年08月23日
1154
0
3
-
路聚保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結(jié)直腸病???/a> 避免傷害孩子的十句話語言,可以是一把無形的利器。人們,尤其在壓力、失望、憤懣、尷尬的負性情緒下,很容易口不擇言。有些平時大多數(shù)時候都很和藹可親的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時,仍然可能脫口而出一些話,本著對孩子的愛,也許卻傷了孩子的心。即便拋開感情這件事不談,這樣一些話,其實對于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對于親子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并無裨益。那么,就是盡量不說為好。以下是一些希望家長們能夠避免對孩子說的十句話,無論你在多么生氣或沮喪的情緒中。1/你怎么這么笨?“這個題都不會?你確實笨到這種程度了?”“我都教了你多少遍了還做錯,你是真的蠢嗎?”諸如此類的言語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當孩子遭遇到困難的時候,被這樣評價的話,他們會恨不得挖個地洞鉆下去。將來他們只期望逃離這些任務越遠越好,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太笨太蠢,難以勝任這些任務。當孩子表現(xiàn)不好時,盡量保持平靜嚴肅地陳述出來并給出建議即可,例如“這道題目很簡單,你做錯了讓我很意外,你再仔細檢查一遍?!?/我愛你,所以才管你“管你是為了你好?!薄皭勰悴艜苣??!边@是很多家長管教孩子的出發(fā)點。確實沒錯,家長管理孩子當然都是以愛為出發(fā)點,而孩子還是孩子,確實需要大人的管理。問題是,具體管教什么?怎么管教?很多孩子長大到青春期了,家長還在事無巨細地管教握筆姿勢,走路身姿,喝涼水還是熱水,穿不穿襪子等等。誠然,這些細節(jié)做好了確實對孩子有好處,但人無完人,我們可以提出好的建議,但無需在每個細節(jié)上去苛求孩子做到。因為苛求細節(jié)太多,會導致對抗情緒,最終不僅細節(jié)孩子也不做到,可能原則性的要求孩子也不愿意配合。全盤皆輸。3/為什么你就不能表現(xiàn)得正常點?“你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俊薄澳阍趺淳筒荒鼙憩F(xiàn)得正常一些?”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正常。雖然從醫(yī)學角度上來說,注意力不集中、過分好動等表現(xiàn)確實可能是一種疾病,是一種非正常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但不代表我們需要無時不刻地這樣去提醒孩子,更何況,這樣的提醒對孩子并無幫助。近視眼,糖尿病,也是醫(yī)學疾病,但如果孩子忘了戴眼鏡看不清板書,從而沒法謄抄知識要點;如果孩子忘了打胰島素,血糖波動,頭暈乏力,難以繼續(xù)上課……我們并不會責備他們“怎么不表現(xiàn)得正常點”,因為他們的眼睛,他們的胰腺,沒法幫助他們?nèi)绯1憩F(xiàn)。同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孩子的大腦可能沒法幫助他們表現(xiàn)出一般課堂所需的注意力和自控力,無需為此責備他們,只需努力找到方法策略切實幫助他們。4/你就是太懶了,不努力“你就是懶得寫作業(yè)?!薄澳闳绻c肯定不是這個樣子。”很多時候,尤其在家長付出了200%的努力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原地踏步?jīng)]有進展,就會覺得是孩子沒有努力。誠然,大多事情需要努力,努力了也會有進步,但有時候,有些事,不是完全由努力的意志所控制。例如,非要大林去和姚明比賽籃球,那么大林再努力希望也很渺茫,但是若讓姚明和大林比賽貫口,大林就穩(wěn)操勝券。對注意、行為、情緒的自控力,雖然可以訓練得更好,但不是簡單的“多努力點”一句怒吼就可以達到效果的。真正的努力,應該是向熟練掌握復雜認知心理學機制的治療師學習技巧策略,教導給孩子,陪孩子一起練習,這才是真正的努力。當然,也有可能孩子是真的不努力,就是要偷懶,這個時候,與其責罵孩子,不如捫心自問,為何孩子會這樣?5/你是不是今天沒吃藥啊“你吃藥了怎么還表現(xiàn)這么差?”“你是不是又忘了吃藥?”“爭取表現(xiàn)好一點,就不用花這么多錢吃藥了”這樣的話實在太傷感情了,會加劇孩子病恥感,很難得到孩子在治療方面的配合。確實,ADHD是一種大腦內(nèi)化學物質(zhì)失衡的問題,確實需要藥物的幫助來恢復如常的注意力和自控力,但不要給自己以及給孩子一種失控的感覺,似乎只有藥物才能控制。這樣不利于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尋找應對和戰(zhàn)勝ADHD的辦法。其實,家長和孩子一起嘗試的方法有很多。從最簡單的食物開始,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含量,少吃糖,可以酌情補充DHA和PS。到嘗試多接觸綠色環(huán)境,參與一些有益的運動項目,參加正規(guī)的心理行為干預項目,現(xiàn)場的,在線的,都可以。6/我怎么就養(yǎng)了你這樣一個孩子?“真后悔養(yǎng)了你這樣一個孩子?!薄澳愫喼睔Я宋业纳??!币粫r的氣話會極大的損害親子關(guān)系。說到底,你的孩子只是帶來了ADHD這么一個困難,僅此而已。雖然這個困難影響有點多,有點難以克服,但始終,這不是天塌下來的災難。應對ADHD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不是一件災難的事情。不要因為ADHD全盤否定孩子,否則孩子也會因為ADHD全盤否定自己。家長和孩子都應該了解,名人界里有很多人存在ADHD,ADHD并未成為他們成功的絆腳石。7/你丟不丟人?。俊澳悴挥X得丟人嗎?”“我都為你感到丟人。”伴隨這樣的話語,滋生的是恥辱感和自卑感。據(jù)統(tǒng)計,ADHD兒童長大到12歲時,比非ADHD兒童,大概要多收到2萬條負性評價。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沒能力的,這種想法有可能伴其一生,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為自己感到丟人”的自卑感如影隨形。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將ADHD看作一個科學問題,這不是孩子“壞”或者“缺陷”,這就是簡單的大腦內(nèi)一些化學物質(zhì)濃度不對勁了,這只是你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8/你就跟你爸(媽)一樣“我就不該跟你爸結(jié)婚?!薄澳憔瓦z傳了你媽的特點。”有時候離婚的單親家長甚至會說“早知道就把你給你爸(媽),我不該要你的”。不否認,ADHD大部分源于遺傳因素,也不否認,ADHD的某位家長可能也是ADHD,但ADHD不是一種簡單的遺傳疾病,因此無法說明,是某位家長將ADHD“遺傳”給了孩子。無論父母面臨怎樣的壓力,要知道,孩子是同時愛著父母的,因此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另一位家長,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以及認為自己是引起父母爭吵的原因,產(chǎn)生內(nèi)疚感。有統(tǒng)計顯示,父母教養(yǎng)不一致,經(jīng)常當著孩子面爭執(zhí),是引發(fā)孩子對立、不聽話、逆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家長盡量避開孩子爭吵,統(tǒng)一管理意見后,用相同的態(tài)度與孩子相處。9/你看看別人家小孩多么好“王阿姨家的孩子考試又拿第一名了?!薄袄钍迨寮业暮⒆佑帜脙?yōu)秀獎狀了?!薄澳隳苴s上他們一半好就不錯了?!贝祟惻时鹊难哉摚议L可能旨在激發(fā)孩子的斗志,但有可能只是會引發(fā)孩子的嫉妒心理或自暴自棄。我們要看別人的長處去學習,但看的是行為過程而非結(jié)果,不是每個孩子在每個領域都能取得相同的好成績,每個孩子擅長的不一樣。因此不需要去攀比結(jié)果。雖然很可惜,兒童階段最大的事情就是學習,學業(yè)成績是最容易拿來比較和衡量孩子表現(xiàn)的,但我們?nèi)匀灰嵝炎约海嗳リP(guān)注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對學習投入的程度,以及在學習之外,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技能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王阿姨家的孩子經(jīng)常去圖書館,要不我們也去找找感興趣的書看看”,“李叔叔家的孩子自己書桌收拾得特別整齊,我們也來試試如何收拾整理書桌”。10/我恨你有時家長被氣急了會對孩子說“我恨你”,或者當著孩子面對別人說“我實在恨死這個孩子了”。眾所周知這句話不是真的,很多家長氣消了之后也覺得后悔。要知道,你說這句話時有多痛苦,孩子聽著這句話就有多么痛苦。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也許確實很讓你失望沮喪,甚至讓你痛恨,那么你大可以懲罰他,扣除他的電視/電腦時間,不允許他外出玩耍,取消周末的旅游行程,你可以采用這些扣除孩子享樂的權(quán)限,來讓他明白他做錯了,而無需告訴他你恨他,因為雖然你們都知道這不是真的,但在話出口的那一秒,孩子會信以為真,盡管只信了一秒,這傷害也依然是存在的。如果家長實在覺得情緒難以控制,離開孩子身邊。既然那一刻,你真的恨鐵不成鋼,恨到不能自已的程度,暫時說再多話也無濟于事,不如找個能讓自己放松下來的環(huán)境,單獨待著或者找信任的朋友待著,將孩子暫時交給配偶管理。實際上,與其說避免說傷害孩子的話,不如說調(diào)整好大人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及時紓解教養(yǎng)壓力。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分享給各位: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定。但凡參加過新華心理科家長教養(yǎng)系列培訓的家長,應該懂這句話背后的沉淀含義,繼續(xù)共勉之。此外,新華心理科還有正念教養(yǎng)的課程,也是起到幫助家長調(diào)整教養(yǎng)態(tài)度,緩解教養(yǎng)壓力的作用。2020年08月23日
1744
0
1
-
陳發(fā)展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 臨床心理科 博洋又決定不去上學了,這個14歲的男孩,已經(jīng)是第二次拒學。 他每天在家就是打游戲,睡覺,然后發(fā)呆。他想去做電競玩家,可是又怕失敗。但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不喜歡學習,雖然他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博洋也很沖突。 博洋不愿意就醫(yī),不看心理咨詢師,不接受任何幫助,他的理想就是長大后,做個網(wǎng)管,收收家里的房租,是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 直到幾個月前,他的爸爸失聯(lián)了。 一天早上,爸爸和往常一樣準備出門上班,走的時候和媽媽說:接下來我要出差一段時間。帶了一個箱子便走了。 一個月過去了,媽媽總感覺不對勁,便打電話給丈夫,問他什么時候回來。丈夫的手機一直無法接通,她有些擔心,便到老公單位尋找。 這對夫妻十幾年來幾乎沒有交流,沒有性生活。2年多前,老公便在外面有了另一個家。這次丈夫沒有再隱瞞,全部告訴了妻子,接受離婚,凈身出戶,2套房子留給兒子。 他曾經(jīng)想過為了兒子留下來,可是他努力一年,兒子和妻子沒有任何改變。 當媽媽告訴博洋,爸爸不回來了,博洋很淡定。博洋說,他早知道爸爸有了外遇。他恨爸爸,可是又想把他留下。如今,事情終于做了一個了解。 又過了兩個月,博洋開始去上學了。他依然不喜歡學習,可是他說,有時候可以通過沒有意義的事情去實現(xiàn)其他的意義,比如為了這個家。 家庭秘密的公開,有時候逼著家庭結(jié)構(gòu)改變,從而解決一個問題。 如果青少年不愿意上學,一定要評估家庭中的夫妻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不做個了解,家中孩子的問題很難被解決。 孩子是家庭問題的敏感器,青少年的問題往往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庭中未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夫妻關(guān)系問題,這些問題又往往與家族中的代際傳承有關(guān)。2020年08月22日
1560
0
1
-
陳發(fā)展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 臨床心理科 女兒睡前要吃糖果,因為剛剛刷完牙,妻子拒絕了女兒的要求,告訴她睡前不能吃糖果,否則牙齒會被腐蝕,以后要看牙醫(yī),還會很疼。 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道理中的疼痛遠遠沒有現(xiàn)實中的糖果誘人。她大哭起來,堅持要吃,并且自己承諾,吃完會再刷牙的。 我們妥協(xié)了,女兒勝利了。 其實,父母也勝利了:我們成功地做了一次讓步、妥協(xié)、包容、理解的父母。 孩子因為要吃糖果被父母拒絕,孩子在哭鬧下獲得吃糖果機會,這種家庭互動被稱為“巧克力現(xiàn)象”。 “巧克力現(xiàn)象”并非僅僅指孩子對巧克力的需求,而是指家庭中對孩子某種行為的禁止或約束后,家長又會創(chuàng)造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機會。 例如,家長明明知道過多的吃巧克力對牙齒和身體健康不利,但是又會在家中囤積巧克力,創(chuàng)造了孩子進食巧克力的機會,有趣的是,父母會對吃巧克力這個行為加以禁止,進而誘發(fā)孩子的叛逆行為。 更為重要的是,父母一般會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加以妥協(xié)讓步,或者孩子被貼上不聽話、沒有規(guī)矩的標簽。 看起來是孩子勝利了,實際上是父母勝利了,因為這一切都是父母在故意引誘孩子犯錯,從而獲得原諒孩子的機會。 父母通過引誘孩子犯錯,獲得了自己成為好父母的機會,也通過孩子實現(xiàn)了自己在童年未曾得到過的抱持,家庭治療大師史第爾林將這稱為父母從孩子身上獲得的“本我養(yǎng)料”。 因此,我們要謝謝每一個“被犯錯”的孩子,他們犧牲了自己成全了父母,孩子也從這種成長中逐漸塑造了帶有你們家庭印記的自己。2020年08月22日
1487
0
4
-
劉登堂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精神科 父母和子女是血緣最近的直系血親,為家庭關(guān)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與子女之間卻越來越難以溝通,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呢?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劉登堂首先,父母要重視親子關(guān)系的培養(yǎng)和付出。孩子一出生就能感知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有些家長為了自己的事業(yè),長期在外工作,孩子交給祖父母輩來撫養(yǎng),平時心理交流少,而等到學業(yè)出現(xiàn)問題時才開始抽身管孩子,可以想象,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好的關(guān)系很難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其次,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要。父母做得不好或說錯話,要敢于與孩子說對不起。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合理需求。第三,家長要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孩子溝通,要保持與孩子的視線持平,爭取與孩子做朋友;父母也經(jīng)常分享下自己的快樂事,研習孩子的興趣并學習,這樣才有溝通的共同點。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美。第四,教育孩子要有耐心,避免采用打罵、過分嚴厲訓斥、諷刺、挖苦等方式。避免在飯桌上和外人面前訓斥教育;家長要保持心理健康,不要在情緒不穩(wěn)定時教育孩子,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個教育者和照料者的角色。父母要學習如何采取正性鼓勵和獎勵的方法,改善孩子的行為。最后,就是父母要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要發(fā)揚民主,鼓勵表達。孩子的事盡可能讓其自己做決定、自行處理,父母不要包辦代替和總設法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2020年07月31日
3942
1
0
-
姜文娟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理科 1 “好媽媽”讓兒子感到窒息 在《神秘的角落》中,演員劉琳扮演的單親媽媽周春紅讓人記憶深刻,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好媽媽”,性格堅韌、勤勞樸實、愛子心切,為了兒子朱朝陽甘愿掏心掏肺、付出一切。 由于工作單位離家遠,每次回家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下來喝口水、喘口氣,而是挽起袖子下廚房給兒子做飯。離家前會親手為兒子包好蒸餃、燒麥,準備一堆好吃的放在冰箱里當作兒子的“口糧”。 兒子哪一頓沒吃好、沒吃飽、營養(yǎng)不夠全面,她都會惴惴不安、心懷愧疚,甚至考慮為了方便照顧兒子換份就近的工作。 原本離婚單身的她可以正大光明地找個男人,談場戀愛,但為了不影響兒子,她和單位領導馬主任一直“偷偷摸摸”地來往,當對方提出想和她重組家庭時,她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那一刻,我看不到這個單身母親眼里有絲毫的猶疑,她刻意表現(xiàn)出的冷漠與隔絕,恰恰是對自我的防御。她不敢去觸碰自己的內(nèi)心,讓自己被愛的渴望得以滿足,所以在兒子與男人之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她把所有的關(guān)注和期許都投注在了兒子身上,過度犧牲,甚至連一個女人正常的生理和情感需求都舍棄了。 所有壓抑的能量最后在“喝牛奶事件”爆發(fā),周春紅出于無奈在眾目睽睽之下承認與馬主任有私情,不料兒子朝陽目睹了這尷尬的一幕。 回到家,周春紅給朝陽沖了一杯熱牛奶,讓他喝掉,可朝陽當時不太想喝,拒絕了媽媽的要求。那一刻,母親周春紅壓抑的情緒徹底爆發(fā),她使勁兒掐、捏朝陽的臉,像一頭瘋狂的“猛獸”,沖兒子怒吼道:“大人的事,你懂什么!”、“這杯牛奶,我讓你什么時候喝,你就必須什么時候喝?!? 驚恐之下的朝陽端起那杯牛奶,連同內(nèi)心的委屈、無助、憤懣一飲而盡。 然而“喝牛奶”事件并沒有讓母親清醒半分,她的愛變得越來越控制,朝陽和父親出去吃了頓飯,她要盤問,兒子泡澡的時間久了,她都會心生不滿。 周春紅婚姻不幸,她把自己作為一個女人所有的愛恨都壓在了兒子身上,試圖在朝陽身上找補自己缺失的一切。她以“愛”之名去控制、束縛、占有,一步步將兒子推向了“惡”的深淵。 那個被窒息的母愛壓得喘不過氣的朱朝陽,眼神是“飄忽”的、脊背是“彎曲”的。他活成了少年版的“張東升”——敏感多疑、自卑懦弱,對身邊的人過度“設防”,過早暴露了人性深處的“惡”。 2 “犧牲型媽媽”讓女兒不堪重負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三《茉莉的最后一天》中,林媽媽原本是一名海歸碩士,前程似錦,但為了兩個女兒,她辭去了教授職務,做了全職媽媽。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都在為孩子考慮,所做的每件事出發(fā)點都是為女兒著想。但媽媽“自以為是”的付出,對孩子來說未免太沉重。 每當女兒茉莉的做法不合林媽媽的心意,她便會河東獅吼:“要是沒有生你,我早就當教授了!” 茉莉小時候第一次偷拿媽媽的錢,慘遭暴打,被媽媽罵作是“垃圾”;茉莉兒時的理想是“收銀員”,在媽媽眼里卻是“沒出息”。 女兒茉莉的長處、理想,這些林媽媽統(tǒng)統(tǒng)看不見,她關(guān)注的不是女兒快不快樂,而是女兒怎么做才符合“普世”的價值觀。 她判斷女兒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shù)”,茉莉偶爾一次考砸,便會招來一頓責罵:“失誤粗心都是借口,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把成績顧好!” 女兒考好了也會“惡語相向”:“要不是我這么盯著,你怎么可能考第一名?小心你下次就掉下去!” 就連茉莉上學趕時間,林媽媽掏出車費的間隙,也不忘“補刀”:“這些費用都是我省吃儉用的,好好念書,不然就不孝啊!” 媽媽在女兒面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對得起我的付出嗎?” 似乎在林媽媽眼里,茉莉就是個錯誤的“存在”。 母親說出的話沒有一句是柔軟的,每一句都“夾槍帶棒”“怒氣逼人”“怨氣沖天”,像一把把尖刀扎在女兒胸口,字字“誅心”、刀刀致命。 在母親施虐般的“重壓”之下,女兒茉莉最終崩潰,在十六歲那個看似平常的夜晚,她默默走向陽臺一躍而下,用放棄自己的生命來填補母親心里的委屈和不甘。 3 過度犧牲的背后,是無法控制的憤怒和壓抑的委屈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過:“從人類演化的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在生活中,“過度犧牲型”媽媽的語言模式往往是這樣的: “我付出一切,都是為了你……” “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你這孩子我白養(yǎng)了,一點兒都不懂得感恩……” 媽媽透過這些“聲討”式的語言,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我為你而活,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你不順從就是大逆不道、不懂感恩……”。 而孩子體驗到的感受是:“我欠你的,你是我天然的‘債權(quán)人’,我必須迎合、順從才配得到你的愛……”。 這種狀態(tài)下,媽媽的過度犧牲就成了一種變向的“索取”,媽媽付出越多、犧牲越大,內(nèi)心就越容易“失衡”。 一個過度犧牲自我的媽媽,活得如同一座孤島,她的情緒長期積壓得不到宣泄,孩子很容易就成了負面情緒的“接收器”。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如己意,少喝一口水、少吃了幾口飯、多看了一會兒電視、晚了幾分鐘寫作業(yè),媽媽都會感到焦慮和痛苦,并且把這種情緒轉(zhuǎn)移給孩子,而孩子帶著巨大的“歉疚感”,會被迫感激,討好媽媽,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過度犧牲的背后,是無法控制的憤怒和壓抑的委屈,媽媽不快樂,孩子又怎敢快樂? 4 媽媽活出自我,是讓孩子快樂的“良藥” 過度犧牲的媽媽,在生活上往往能給到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孩子除了學習、吃喝拉撒睡的需要,也有精神和情感層面的需求。 一個為孩子舍棄一切,“掏空”自己的母親,又何來力量滋養(yǎng)他人?過度犧牲的媽媽要想走出困境,必須先學會關(guān)照自我、活出自我,成為孩子心里的那束光。 ① 拋棄“好媽媽”的自我人設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里,一個“好媽媽”就應該為了家庭、為孩子犧牲自己、奉獻自己,我們很容易被這種謳歌犧牲、奉獻、付出的“群體文化”催眠。 當你自我設限,逼自己去做一個“好媽媽”,也就等同于放棄了更多自我的部分。只有拋棄“好媽媽”的自我人設,拒絕過度犧牲和付出,才能找回迷失的自己。 ② 重拾自己的愛好和夢想 孩子稚嫩的肩膀無法承載兩個生命的重量,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負重前行。 你的角色順序首先是自己,才是妻子、是媽媽,請重拾自己的愛好和夢想,不逃避、不躲閃,奮力追逐,活出自己的價值感。 ③ 適當放手,給自己的生活“留白” 把自己照顧好,是解決問題的“良藥”。無論孩子有多煩,自己有多忙,一定要學會適當放手,給自己的生活“留白”。 尋求父母、公婆、另一半的支持,把孩子和家務扔給他們。約閨蜜喝茶、吃飯、逛街,做SPA,再不濟,也要關(guān)上房門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光。 蘇茲·盧拉在《母親進化論》一書中提到:“為人母者必須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自我關(guān)懷,而養(yǎng)育孩子的秘訣就是在照顧孩子和自我關(guān)懷之間的絕妙平衡?!? 但愿每一位媽媽在艱難的養(yǎng)育過程中,都能掌握這種絕妙的平衡,讓孩子快樂,更讓自己快樂!2020年07月12日
2282
3
8
-
戚元麗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心理精神科 今天上午有個小孩子來著,他是12歲上小學六年級。 他這一年來呢都沒有去上學,媽媽臨近九月份開學了,媽媽就很著急了,就帶她來看這個孩子啊,他平時的成績是中等的不是學習很不好的孩子。 跟同學的關(guān)系呢,也還可以,他說是他有朋友的在學校,然后問到他你想不想你的朋友,她呢,眼睛還有點紅說很想朋友。 但他為什么不上學呢,媽媽說,一年前就因為生了一些病,然后休息在家?guī)滋旖又?,沒什么原因,他就不上學了。 問他什么原因,他也說不出來,然后呢,這一修就修了一年,呃,其實啊,這樣的孩子啊,媽媽覺得他在家里呢,一切都正常呃,比如說能夠吃飯也能夠看電視啊,玩游戲啊,阿樂樂呵呵的什么都正常的。 媽媽認為她基本沒什么問題,那孩子也答應說第二年開學我就去上學,呃,在醫(yī)生認為呢,這樣的孩子其實是他學習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上學對孩子來講是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它不能保持學習功能的話,就說明他有很大的問題。 其實在一年前呢,他不能上學的時候,媽媽在那個時候就該帶他來看醫(yī)生,那是個好時候。 一年以后了,你治療的話,也不是說你馬上就有效果,馬上你治療之后就能夠今天治療明天就能夠上學,它有個過程,2020年07月09日
2574
0
7
-
2020年06月14日
1237
0
0
-
韓晶晶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臨床心理科 疫情激活了我們當下生活中的所有人的情感體驗,也在用我們能夠意識到的,或者無意識的方式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還沒有建立穩(wěn)定的自我價值的年輕生命,他們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又多了很多恐懼,很多擔心,和世事無常的虛無感,身體、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上出狀況的多了許多。尤其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或者是正在處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們,每天都可以遇到幾個。和他們一起追溯自己糟糕的情緒體驗,總是會回到10、11歲,四、五年級那個階段,他們已經(jīng)在自我和外界的糾纏中掙扎一段時間,忍耐了一段時間,他們也用力的嘶吼,用力的對抗過,也會用力的傷害自己,來擺脫痛苦,但最后仍困在和父母、和周圍的人的情感糾葛中。這種糾葛似乎在消耗著這些孩子們生命的力量,讓他們開始對真實的世界保持距離,有些跟家人、跟同學都保持著“面具”般的樣子,回到自己的空間里,就被這種深深的沮喪和失望籠罩,有些和一些網(wǎng)絡上、生活中有著共同經(jīng)歷的人保持著互動,在許多的公眾平臺上,互相分享并且展示痛苦的經(jīng)歷和自我傷害的畫面,有些孩子也因為自己的“不勝任或者不安全感”也被卷入這樣社交性的自我傷害行為中,跟隨其他人,怨恨父母、社會,和體制等等。有些孩子直接要與世界了斷,過量服藥,割腕,從樓上跳下去。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獨白,我一次次被打動和震撼,腦海里,會迅速閃過這張青春面孔從小嬰兒是如何和周圍的人互動的場景,他們是如何慢慢理解這個世界,又是如何定義自己。同時“孩子對家庭永遠都是忠誠的”“分離個體化的過程”“憤怒的青春期”“青少年的沖突”“控制型的父母”“青春期男孩對媽媽的幻想”等等假設也迸發(fā)出來。以下獨白,代表著很多青春期孩子想要說給爸爸媽媽的話,并非他們說過的原話,我做了文字上的修飾,不特指某個特殊的案例或是某個特別的家庭,也無關(guān)某個家庭的隱私。反倒是我們當下,父母們和孩子們之間互動狀況的一個縮影。和父母的情感糾葛1——無論怎樣,我在他們眼中是不努力的,沒有用的。(我很想證明給他們看,我不想讓他們失望)TA說,“他們總是說要努力,努力就會成功,我也很努力,也沒有成功,反過來他們還要說我沒用,那我還努力什么呢?”TA說,“他們總覺得我用手機是在玩,我明明很累了,我回家就開始寫作業(yè),一直一直寫,他們都看不到,我玩一會手機,他們就要說我。只要我有什么問題,他們就會說是手機玩的太多了,不自律,不努力。”TA說,“我知道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我應該聽他們的話,可是我不知道該聽他們什么。他們一會說我有用,考上好大學,當社會精英,他們就會過上好日子,一會說我沒有用,讀書不行,只能像他們一樣受苦。那我是有用還是沒有用呢。”和父母的情感糾葛2——他們不在乎我的感受。(如果他們也不在乎,世界上還有誰在乎我呢)TA說,“我告訴他們我感覺挺糟糕的,我可能有心里問題,他們說是我自己矯情,自己作,整天跟著其他網(wǎng)上的、周圍的人學,其他人有病,我就跟著有病。”TA說,“學習對我來說,真的很吃力,很多課堂上的東西我都聽不懂,考試也達不到我爸媽的要求,但是他們不理解,他們只會怪我不自律,沒有毅力,不是父母應該是最理解和支持我的人嗎?”TA說,“我跟我爸媽說,我就對學校的東西不感興趣,我有自己的愛好,我喜歡畫畫(唱歌),但是他們說愛好不能當飯吃,還是好好上大學才重要?!盩A說,“我都跟他們說了好多次,我睡不好,吃不好,去了學校見到老師就緊張,心慌,他們說,壓力每個人都有,時間長了就習慣了?!焙透改傅那楦屑m葛3——我跟他們無法溝通(我其實很想讓他們聽聽我想說什么,想做什么)。TA說,“我爸媽總是不斷的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我們的,我們告訴你這些就是讓你不要走彎路,每次聽他們說都很煩。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盩A說,“在學校挺開心的,回到家里就不開心了,我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就一個人呆在自己的房間,聽到他們說話我就覺得煩,所以我就閉上了嘴,什么都不說?!盩A說,“我就在網(wǎng)上跟我的朋友們聊得很開心,我們一起連麥,我爸媽總會想辦法阻止,說不要跟網(wǎng)上的不三不四的人走的很近。”TA說,“我去漫展,我買個手辦,我學吉他,我看動漫,我也想去直播打游戲,拍片子做UP主,可這些東西我爸媽都看不慣,他們看不慣的就是不好的,我們沒有辦法溝通?!盩A說,“他們總是來問我,我想讓他們怎么改變,我掏心掏肺跟他們談了好多次,可什么都沒有變,他們還說是我的問題。不懂得感恩?!焙透改傅那楦屑m葛4——他們不信任我。(其實我很想他們信任我,得到他們的尊重。)TA說,“我爸媽就是不相信我,他們覺得有個男生靠近我,我就好像要他發(fā)生關(guān)系了,生怕我跟什么人出去玩?!盩A說,“我像別人一樣化個妝,打扮一下,他們有不讓,我干什么都沒有自由”TA說,“我爸媽簡直變態(tài),我手機里的聯(lián)系人,我和別人聊天的東西,他們都要知道,問東問西的,有點事情就捅到學校里。他們根本不相信我。”TA說,“我告訴他們,我在學校里被人欺負,我不知道怎么辦,他說,那怎么別人不受欺負,就你受欺負?!盩A說,“只要我在房間里,他們就覺得我不是在學習,只要不學習,就是不務正業(yè)?!焙透改傅那楦屑m葛5——你愛我這個人,還是愛我的學習,還是愛你們自己。(我想你們愛我這個人)TA說,“我知道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他們說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但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愛,他們的愛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他們也給不了我”TA說,“他們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我辛辛苦苦那么多,我當年就是條件不夠好,要是有你這樣的條件,我早就……。”TA說,“我爸媽總愛說,你看你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們有空就帶你出去吃喝玩樂,爸爸媽媽多愛你,我們不圖你什么,就是希望你好好學習,你還要怎么樣。”TA說,“只要我成績一掉下來,我爸媽就會罵我,批評我,我沒出息,只能以后去掃大街了,掃大街都沒有我的份。”TA說,“他們問我為什么割手,這樣對得起他們嗎,然后就會說一大堆他們自以為做的很好的地方,好像我是個罪人,我活的好累呀?!盩A說,“我爸媽看到我這樣,總是說真后悔把你當年生下你,如果沒有你,我們就……,我也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余?!边@些痛苦的體驗也伴隨著傷心、委屈、憤怒和仇恨。無形中把兩方之間對立起來,父母和孩子之間被不同時代的文化、每件事情的對錯、人生該走哪條路、如何做決定,成熟的想法和不成熟的行為間隔。從斗爭到妥協(xié)、從對抗到對話,直到孩子離開家,就漸漸趨于平靜。2020年06月10日
1785
0
1
-
周璇梓主治醫(yī)師 北京市豐臺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臨床心理科 1.給孩子信任:相信每一個孩子一定是期待自己越來越好的;信任孩子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2給孩子自信心:不要做孩子“變形的鏡子”,能夠客觀的給孩子鏡映.能夠看見孩子的特長、進步與努力,并給予認可。 3.給孩子尊重: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 4.給孩子安全感:家長能夠積極樂觀,有責任有擔當,善于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學習就會沒有工作、討飯等等會給孩子帶來更多不安全感。 5.給孩子榜樣的力量:穩(wěn)定的情緒;溫和而堅定的態(tài)度;終身成長的理念;自尊自愛自律。 6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與處境。 7.共情:與孩子的感受同在,不貼標簽,不指責,不評價。先談情后談事(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比給她正確的方法更重要。父母要多給孩子情感類的詞匯:堅持、友愛、善良、勇敢等。 8.理解式傾聽:耐心傾聽,看見孩子語言背后的需要。 9.好好說話。溝通的最重要的是氛圍,親密和諧的氛圍。溝通效果比講道理更重要。 10.孩子最需要的三點:傷心的時候感覺被理解;失敗的時候感覺被接納;無助的時候感覺被支持。2020年06月08日
1275
0
0
相關(guān)科普號

葉萌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萌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理咨詢科
3668粉絲39.4萬閱讀

戚元麗醫(yī)生的科普號
戚元麗 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心理精神科
1223粉絲16.1萬閱讀

連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連寧 副主任醫(yī)師
福清市第八醫(yī)院
精神科
105粉絲3.9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