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葛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是腦腫瘤中較常見的腫瘤,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之所以叫腦膜瘤,是因為它就是長在了我們的腦膜上。那又有患者要問了,腦膜在哪兒呀?其實在頭發(fā)、頭皮、顱骨的下面就是腦膜了。我們的腦膜又分為了三層: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腦膜瘤主要是長在蛛網膜上,屬于腦外的腫瘤。絕大多數的腦膜瘤只是會壓迫腦組織,而不是破壞腦組織。腦膜瘤的生長很緩慢。體積小并且位置相對不重要的腦膜瘤在早期是沒有任何癥狀的。但是如果瘤體長大或者腫瘤是在關鍵部位時會有癥狀表現出來:直接刺激腦膜時會頭痛、癲癇發(fā)作。瘤體長大后壓迫腦組織會導致顱內壓增高,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眼睛看不清等癥狀。具體還是要看這個腦膜瘤到底長在了什么位置、有多大,醫(yī)生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是否值得手術。如果大家體檢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做檢查發(fā)現了腦膜瘤,不要慌,到醫(yī)院就診咨詢醫(yī)生才是正確的選擇,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如有需要可以到袁葛主任門診就診進行評估,或者可以先在線上提交問診與主任進行咨詢;天壇醫(yī)院神經外科袁葛主任掛號流程如下:微信關注“京醫(yī)通”公眾號,點擊“就診服務”,選擇“掛號”,點擊“北京天壇醫(yī)院”。1、周一上午:神經外科門診---副主任醫(yī)師2、周三全天:神經外科門診---副主任醫(yī)師3、周五全天:神經外科門診---副主任醫(yī)師?2022年07月18日
1590
0
5
-
許加軍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神經外科 ?案例切入患者,女,34歲。左臉疼痛難忍半年。頭顱MRI增強顯示:左橋小腦角腫瘤,強化明顯,邊界清楚,瘤體巨大,向幕上發(fā)展,鼠尾征明顯,基底寬大。初診考慮:腦膜瘤。手術方式:左乳突后入路。術中所見:瘤體血供豐富,電灼結合CUSA,腫瘤分塊切除。經幕裂孔突入幕上的部分一并切除。副神經脊髓根、面聽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顯露清楚,解剖保留。術后病理:腦膜瘤,沙粒體型,WHO1級。術后CT復查:腫瘤全切?;颊叱鲈呵闆r良好,顏面疼痛消失,輕度外展神經受累反應。目前繼續(xù)隨訪。?接下來就讓許加軍教授在線給大家科普一下橋小腦角腦膜瘤吧。?概述橋小腦角腦膜瘤包括腫瘤起于巖骨后面,或侵及小腦幕者,但不含起源于斜坡的腦膜瘤。橋小腦角腦膜瘤的首例報告可追溯到1855年。Cushing在1928~1938年報告了6例。但效果都不夠理想,平均術后存活12個月。橋小腦角腦膜瘤的手術處理困難,因為有眾多重要神經血管纏繞,所以術后效果差。近年,隨著顯微手術的發(fā)展,本病的治療取得較大進展。1980年Yasargil報告切除30例橋小腦角腦膜瘤全部成功。?發(fā)病原因及分析病情分析:橋小腦角腦膜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其主要病因可能為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因素。本病好發(fā)于長期接觸有害物質者和母體孕期接觸有害物質者,頭部外傷等因素可以誘發(fā)本病。一、主要病因1、基因突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小腦腦橋角腦膜瘤與基因突變有關,可能為先天的,也可能為后天獲得的。2、環(huán)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以及食物因素等。其中物理方面,電離輻射是小腦腦橋角腦膜瘤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很小的頭部放射劑量(如用于牙科放射照相的劑量)即可能增加小腦腦橋角腦膜瘤發(fā)展的風險,但電離輻射與小腦腦橋角腦膜瘤發(fā)生沒有明確的劑量反應關系?;瘜W方面,患者接觸有害物質,如黃曲霉毒素等,可增加患者的患本病的概率。生物方面,患者可能接觸過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從而增加患者的致病率。食物方面,患者如果服用過期、發(fā)霉、變質的食物,也很可能增加致病風險。二、誘發(fā)病因頭部外傷可增加發(fā)生橋小腦角腦膜瘤的風險,從而誘導本病發(fā)生。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生長方式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臨床表現常見表現:第一,由于生長的部位擴展范圍及機體代償功能的差異,癥狀可略有不同。但最常見的表現是五,七,八腦神經損害和小腦功能障礙。隨著腫瘤的增長,小腦腦干受腫瘤的壓迫而出現相應癥狀。后期因導水管,第四腦室受壓,腦橋,小腦角池及環(huán)池被阻塞而出現顱內壓增高。第二,腦神經以聽神經損害最多見。患側聽力減退和早期耳鳴占90%以上,眩暈較少見。前庭功能試驗和電測聽檢查發(fā)現異常。第三,三叉神經損害也較多見,病人表現患側面部麻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診斷檢查1、既往病史詢問顱內高壓和神經癥狀,注意有無癲癎發(fā)作,了解癲癎發(fā)作前、發(fā)作時和發(fā)作后的情況。2、體檢注意檢查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檢查頭頂部有無骨性凸出或顱骨缺損。3、顱骨x平片陽性所見有:①腫瘤局部顱骨內板骨質增生,內外板均有增生時可有骨性突出,少數可有顱板破壞。②腫瘤血供豐富者可見增粗和迂曲的血管壓跡引向骨質增生或破壞區(qū)。③顱內壓增高的顱骨改變。④有時可見腫瘤鈣化和鈣化的松果體移位。4、腦血管照影主要用于了解腫瘤的血供來源以及與周圍重要血管間的關系。5、CT和MRI掃描可確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絕大多數可作出定性診斷。CT掃描示邊界清晰的均勻高密度影,增強后顯著。少數呈混合密度或低密度改變。MRI見腫瘤多數呈等信號,增強后明顯強化。?治療方案診療分析:橋小腦角腦膜瘤橋小腦角腦膜瘤是一種相對比較少見的顱內腫瘤,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分級,應該是WHO1級。這種良性腫瘤如果能夠全部切除,手術后患者就獲得了痊愈,和正常人的生存周期沒有任何差別。腫瘤通常位于橋腦小腦角區(qū),在治療方面優(yōu)先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案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經枕下入路腫瘤切除術第二、經乙狀竇后入路腫瘤切除術第三、經迷路入路腫瘤切除術如果手術當中不能夠全部切除,手術以后應該輔助放射治療。?許教授建議橋小腦角腦膜瘤是需要進行手術來治療的,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的話可能會使腫瘤增長,導致病情加重,而且也有可能會引發(fā)其他的病發(fā)癥出現,所以此部位腦膜瘤,不論大小,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建議盡早手術!!2022年07月13日
499
0
0
-
許加軍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神經外科 病例羅某,男,48歲,因“頭面部麻木不適10日”于2019年4月3日入院?;颊邿o明顯誘因出現出現頭部麻木,檢查頭顱MR示右頂葉占位病變。診斷為“右側頂部鐮旁腦膜瘤(大腦凸面腦膜瘤)”,5日后全麻下為患者行“右側頂部鐮旁腦膜瘤切除術”。術程順利。病理報告示:(右側頂葉)纖維型細胞瘤WHOⅠ級。?概述大腦凸面腦膜瘤是,起源于大腦凸面的腦膜瘤,其發(fā)病率僅次于矢狀竇旁腦膜瘤,約占顱內腦膜瘤的25%。在大腦前半部的發(fā)病率比后半部高。大多數患者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多數病例有視盤水腫,導致視力減退。?分型大腦凸面腦膜瘤可有3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腦膜瘤主要侵襲顱骨向外生長,骨膜也受累,而對大腦半球表面的壓迫和粘連較輕微。第二種類型:是腦膜瘤主要長入顱腔內,腫瘤與腦膜緊密粘連,血供主要來源于硬腦膜。腦皮質被壓凹陷,形成深入的腫瘤窩。腫瘤與腫瘤窩粘連密切。自腦實質也可有動脈供應。相應的顱骨部分則有刺激性增生(內生性骨疣)。第三種類型:是腦膜瘤長入腦實質內,在硬腦膜上的根部很小,而在腦內的腫瘤結節(jié)則較大。血供主要來自腦內。這種類型的腦膜瘤手術時切記不能過多地損傷腦組織。?診斷檢查癥狀:大腦凸面腦膜瘤的癥狀主要取決于腫瘤的部位,從精神癥狀到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均可出現。此病癲癇的發(fā)生率較高,并常為首發(fā)癥狀。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見于絕大多數患者,相當多的病例視盤水腫,導致視力減退。?臨床檢查:1.病史詢問顱內高壓和神經癥狀,注意有無癲癎發(fā)作,了解癲癎發(fā)作前、發(fā)作時和發(fā)作后的情況。2.體檢注意檢查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檢查頭頂部有無骨性凸出或顱骨缺損。3.顱骨X線平片陽性所見有:①腫瘤局部顱骨內板骨質增生,內外板均有增生時可有骨性突出,少數可有顱板破壞。②腫瘤血供豐富者可見增粗和迂曲的血管壓跡引向骨質增生或破壞區(qū)。③顱內壓增高的顱骨改變。④有時可見腫瘤鈣化和鈣化的松果體移位。4.腦血管造影主要用于了解腫瘤的血供來源以及與周圍重要血管間的關系。5.CT和MRI掃描可確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絕大多數可作出定性診斷。CT掃描示邊界清晰的均勻高密度影,增強后顯著。少數呈混合密度或低密度改變。MRI見腫瘤多數呈等信號,增強后明顯強化?! ≈委煷竽X半球凸面腦膜瘤可以發(fā)生大腦半球凸面的任何位置,最常見的是額顳交界處和冠狀縫附近。大腦半球凸面腦膜瘤是手術效果最好的類型,應力爭做到Simpson一級切除,在顯微鏡下沿腫瘤包膜和蛛網膜間隙分離,并完整切除腫瘤,而不傷及腦組織,將腫瘤附著處增厚的硬腦膜和腫瘤累及的顱骨一并切除,然后用骨膜或筋膜修補硬腦膜缺損。顱骨去除范圍廣者可以考慮做顱骨成形術。?預防截至目前為止,暫時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或者是治療方式可以完全的預防大腦凸面腦膜瘤的發(fā)生。往往都是在早期發(fā)現了腦膜瘤之后,及早地進行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手術或者是放療,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后期腦膜瘤中間的生長,從而造成的壓迫周圍組織引起缺血壞死的情況的發(fā)生。再有一點手術之后定時地進行翻身拍背吸痰等等。及早的下地活動,定期的康復功能鍛煉,這樣也可以有效的預防手術之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有一點定期的復查,一般每隔3個月復查一次這個也可以很好的預防。腦膜瘤復發(fā)的情況:一旦有復發(fā)的表現一定要及早地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這樣都可以很有利于縮短腦膜瘤的治療。2022年07月12日
260
0
0
-
趙天智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是常見的相對良性腦腫瘤,生長相對緩慢,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發(fā)現時一般都比較大了,壓迫其他功能區(qū)域,如運動功能,語言、嗅覺、平衡功能等等,才會發(fā)現。但確診患病后,應當和有經驗的醫(yī)生主動溝通,需不需要治療,如何治療。但是不要因為腦膜瘤是良性的,就忽視它的存在。腦膜瘤的危害與腫瘤的大小、生長位置和生長速度都有關系,它對人體的影響差別很大,輕的可以完全沒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殘疾,甚至死亡。原則上是這樣的。腦膜瘤基本上沒有特別好的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原則上趁腫瘤比較小的時候,及早治療,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也會小一些。意外查出腦膜瘤,不管有沒有癥狀,都要做手術嗎?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烈,核磁、CT等檢查已經非常普及了,有的人只是體檢,或者因為其他疾病做頭部核磁時,意外發(fā)現腦膜瘤,但實際上患者完全沒有癥狀。那么,意外發(fā)現腦膜瘤,是否需要馬上做手術,要根據腦瘤的大小、位置、生長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腦水腫,是否出現癥狀,比如頭暈、頭痛,來綜合判斷。意外發(fā)現腦膜瘤,絕大多數患者早晚還是得手術,具體手術的時機應該找經驗豐富的醫(yī)生來判斷。腦膜瘤自己又好不了為什么要等一等?因為手術有風險。如果腫瘤沒有增大,患者也沒有任何不適,那么就應該把這種最好的狀態(tài)維持得更久一點。畢竟只要做手術,患者就要立刻面對手術的風險,比如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所以有些腦膜瘤可以等等再手術。就算等了十年,只要腦膜瘤都沒有生長,也沒有引起任何不適,可以繼續(xù)等下去,但一定要記著隨訪觀察。比如,有的腫瘤比較小,或者生長在腦組織深部,就需要衡量手術的風險。如果手術風險比較大,還不如暫時觀察,維持現狀。定期復查CT或核磁,評估腫瘤的生長速度后再處理。有的患者年齡比較大,還合并一些慢性病,手術風險會增加,這也可以暫時觀察。畢竟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冒險做手術,術后很有可能出現并發(fā)癥,還不如暫時觀察,慎重選擇。另外,有的腦膜瘤的生長速度本來就比較慢,不一定很快給患者帶來不適,也不一定要立馬手術。而是要盡可能保持較好的生活狀態(tài),暫時觀察。如果腫瘤有增大,或者有進展,或者出現相關癥狀,一定要盡早手術。當然,一個三四十歲的人,如果腫瘤沒有生長,也沒有引起不適,就算等十年,五十歲時也可以承受手術。而對于老年人,比如60多歲的患者,如果預期壽命是80歲,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要是等到七八十歲,手術風險會越來越高,那么還不如就在六十多歲時做手術。所以,是否需要手術,要衡量等待的風險和手術的風險,到底哪個大,再決定。腦膜瘤的生長速度是怎么衡量的?通常多小的腦膜瘤可以暫時等一等?每種腦膜瘤的生長速度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腦膜瘤生長速度也不一樣,而且有的腦膜瘤一段時間內沒有生長,也許另一段時間內就會瘋長。因此需要持續(xù)地動態(tài)監(jiān)測。觀察期間,一般每隔半年復查CT或核磁,通過對比每次復查時的影像檢查結果,來判斷腫瘤的生長速度。一般1厘米以內的叫做小的腦膜瘤,要是沒有任何癥狀,就可以等一等,一旦腫瘤有進展就要手術;超過1厘米就叫大的腦膜瘤,手術可以相對積極一些。只要長了腦膜瘤,是不是最后都得挨一刀?等的期間會不會發(fā)生危險?多數腦膜瘤都會長大,只是生長速度不同而已,到最后還是得手術切除。到目前為止,完全不長大的腦膜瘤非常少見。至于等待期間有沒有危險,要看腫瘤的位置,是否侵蝕神經、血管,才能判斷等待的風險多大。根據腦膜瘤的生長位置,對于凸面腦膜瘤、竇旁腦膜瘤、大腦鐮旁腦膜瘤、顱底腦膜瘤。其中,小的凸面腦膜瘤對神經功能的影響最小,不容易導致肢體運動、感覺障礙,但是有可能引發(fā)癲癇,這與腫瘤的大小沒有絕對關系,而與腫瘤的生長情況有關。還有些腫瘤比較小的時候,對神經、血管沒有太大影響,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會侵犯神經、血管,甚至把血管神經包饒起來,日后手術分離就比較困難了。這些都是等待期間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所以,醫(yī)生應該與患者溝通好手術的風險和等待的風險,再讓患者決定要不要等待。腦膜瘤患者出現哪些癥狀就說明要手術了?只要腦膜瘤引起了癥狀,就需要盡快手術。腦膜瘤引起的癥狀非常多,取決于腫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腫瘤很大,會導致腦內壓增高,出現顱內壓高的表現,比如頭痛、惡心、嘔吐。但通常腦膜瘤引起顱內壓高的問題時,表明病情已經很嚴重了。腦膜瘤還會引發(fā)癲癇,患者會突然四肢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癥狀。對于那些顱底腦膜瘤,由于顱底分布著12對非常重要的神經,腫瘤壓迫哪根神經,相應的神經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比如腫瘤壓迫控制眼球活動的動眼神經,眼球活動受到影響,看東西有重影。如果腫瘤壓迫了管聽力的聽神經,會出現聽力減退甚至耳聾。腫瘤壓迫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會出現吞咽困難、說話含糊不清、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癥狀。2022年07月04日
211
0
1
-
趙天智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是起源于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fā)病率占顱內腫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為2:1,發(fā)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腦膜瘤的發(fā)生可能與一定的內環(huán)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并非單一因素造成,可能與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雙側聽神經瘤等因素有關。通常認為蛛網膜細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訴因素加速了細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導致細胞變性的早期重要階段。腦膜瘤患者有哪些癥狀表現?腦膜瘤屬于良性腫瘤,生長慢,病程長。因腫瘤呈膨脹性生長,病人往往以頭疼和癲癇為首發(fā)癥狀。根據腫瘤位置不同,還可以出現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在老年人,尤以癲癇發(fā)作為首發(fā)癥狀多見。顱壓增高癥狀多不明顯,尤其在高齡病人。在CT檢查日益普及的情況下,許多患者僅有輕微頭痛,甚至經CT掃描偶然發(fā)現為腦膜瘤。因腫瘤生長緩慢,所以腫瘤往往長的很大,而臨床癥狀還不嚴重。臨近顱骨的腦膜瘤??稍斐晒琴|的變化。腦膜瘤是癌癥嗎?該怎么治?腦膜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癥了,因為它不僅是瘤子,而且生長在腦殼之中。其實,腦膜瘤大多屬于良性,是“惰性腫瘤”,即這種腫瘤很懶,不愛進展、也極少轉移。雖然良性腦膜瘤生長慢,病程長,出現早期癥狀要2-5年,但它長在顱內,總會讓我們害怕,因為大腦是我們的精神、語言、感情和行為的指揮中樞,在戰(zhàn)術上必須重視它。通常的處理方法可參考如下表格中的內容,如果瘤子的大小多次復查變化不明顯,甚至出現部分鈣化,觀察就是很恰當的處理方式,畢竟手術也是創(chuàng)傷,能免則免。如果腦膜瘤位于腦功能區(qū),或者復查期間發(fā)現它不老實,逐漸增大了,就要及時治療了。腦膜瘤的兩大治療措施1、手術治療腦膜瘤是一種潛在可治愈性的腫瘤,位于非功能區(qū)的多數腦膜瘤可通過外科手術治愈。但生長于矢狀竇、腦室、視神經鞘或斜坡的腦膜瘤難以完全切除,術后需加以放療。2、放射治療治療的優(yōu)點是無需麻醉,無出血、疼痛等手術風險2022年06月27日
140
0
0
-
許加軍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神經外科 ?引言患者李某,女性,64歲。因“額、顳、眼眶等間歇性疼痛及視力下降多月”于2022-04-12入院。經過系列檢查:CT顯示:患者鞍區(qū)高密度占位,邊界清楚。增強MRI顯示:鞍區(qū)均勻增強信號,邊界清楚,基底較寬?;颊叱醪饺朐涸\斷:鞍結節(jié)腦膜瘤。此類腫瘤位置,術后極易對視力造成影響,手術只能盡力避免。根據患者癥狀及體質,采取,側方額下入路,摘除腫瘤,并且確保其他神經不受到損傷!手術較為順利,術中見:瘤體供血豐富,呈櫻紅色,質地稍軟,壓迫視神經。全切腫瘤。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復查CT顯示:顯示腫瘤全切。病理檢查報告示:腦膜瘤。現已出院。?接下來就讓許加軍教授在線給大家科普一下鞍結節(jié)腦膜瘤吧。概述鞍結節(jié)腦膜瘤(tuberculumsellaemenigioma),是起源于鞍結節(jié)、前床突、鞍隔,以及蝶骨平臺的腦膜瘤占所有腦膜瘤的7%~10%,常伴有鞍結節(jié)骨質增生。鞍結節(jié)腦膜瘤發(fā)病率約2710萬,女性發(fā)病率較多,男女比例約1:2,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但以30~40歲中年人多見。50%由眼動脈及篩動脈供血,腦膜中動脈供血者占20%,大腦前動脈供血占16%。病理分型:腦膜皮型(最常見)、纖維型、血管型(最易發(fā)生惡變)、沙粒型。混合型或移行型、惡性腦膜瘤、腦膜肉瘤。根據腫瘤和鞍結節(jié)的位置,可將鞍結節(jié)腦膜瘤分為:單純鞍結節(jié)腦膜瘤、鞍結節(jié)和鞍隔結合型腦膜瘤、單純鞍隔腦膜瘤。癥狀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生長方式不同,臨床表現不同。病情較輕時,一般不會出現癥狀。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導致局部顱神經壓迫,受損等可出現一些癥狀。鞍結節(jié)腦膜瘤有哪些常見癥狀?根據腦膜瘤的部位,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瘤體壓迫正常腦組織,導致神經功能缺損或顱壓升高,可能出現以下癥狀。1、腫瘤侵犯視神經或視交叉引起的視力、視野障礙,一般先表現為單側視力受損,其后雙側視力視野下降。單側視力下降占50%,雙眼視力下降占55%,眼底檢查可見原發(fā)視乳頭萎縮。2、頭痛為早期癥狀,60%的患者出現頭痛,多以額、顳、眼眶等間歇性疼痛為主;顱壓增高時頭痛加重,伴有惡心、嘔吐。3、腫瘤長大壓迫垂體,出現垂體功能減退癥狀,包括性欲下降、陽痿、閉經、多飲多尿、肥胖、嗜睡等,但蝶鞍不擴大(與垂體瘤鑒別)。4、影響嗅束時,可以引起嗅覺減退或消失。5、累及額葉后可以產生嗜睡、記憶力減退、焦慮等精神癥狀。6、如果腫瘤突入第三腦室引起腦積水。發(fā)病原因及治療發(fā)病原因鞍結節(jié)腦膜瘤的發(fā)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內環(huán)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但并非單一因素所致。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可能與腦膜瘤的發(fā)生有關系。治療1、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策略,體積較小者可行單側額部或翼點入路,大者可行發(fā)際內冠狀切口、雙側骨瓣切除腫瘤。2、術后殘留或復發(fā)者可行放射治療以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為宜。3、較大鞍結節(jié)腦膜瘤進行手術時,可能會引起功能障礙,如視力改變、視野改變、尿崩、甲狀腺功能下降或下丘腦功能下降。所以臨床術后主要應觀察患者的視野、視力有無變化,有無多尿及時補充甲狀腺素或其他激素。故術后患者需要進行激素檢查,了解激素缺乏,及時補充,避免造成垂體功能低下,導致意外情況的發(fā)生。日常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日常注意事項鞍結節(jié)腦膜瘤屬于腦膜瘤的一種而腦膜瘤屬于Ⅰ級的良性腫瘤,其發(fā)生由多種因素導致?!癖苊庖恍┪锢硪蛩亍⒒瘜W因素刺激誘發(fā)腦膜瘤?!癖苊馔鈧蛘叻派渚€的刺激?!裨鰪婓w質,避免腺病毒的感染?!癜皡^(qū)腦膜瘤術后出現高鈉、尿崩等情況,需要進行低鹽飲食。腦膜瘤預防措施鞍結節(jié)腦膜瘤病因不明,但可以通過關注導致腦膜瘤的危險因素來預防?!窬芙^食用霉變食物?!癖苊獠槐匾姆派錂z查?!窠】碉嬍场!襁m當減重,避免壓力過大?!褚?guī)律鍛煉。結語許加軍教授作為山東省神經腫瘤專業(yè)的骨干專家,每年完成神經腫瘤手術數百例,歡迎患者及家屬前來咨詢和就診,為您解除病痛和提供正規(guī)的治療??!2022年06月24日
230
0
0
-
張繼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神經外科 腦膜瘤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全切除后預后較好。女性發(fā)病率較男性高。椎管里的腦膜瘤稱為脊膜瘤。因此脊膜瘤和腦膜瘤的性質一樣,只是因為位置不同而已。病因:目前具體病因還不清楚,因此無特殊的預防辦法,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忌口等。臨床表現:腦膜瘤的臨床癥狀復雜,因具體生長位置不同而引起相應的腦組織或神經,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因此不能根據癥狀診斷為腦膜瘤。常見的表現有慢性頭痛、頭暈、肢體抽搐、視物模糊、耳鳴、肢體麻木,肢體乏力等。?診斷:最好的檢查方法是頭顱MRI檢查。治療:手術切除為首選。多數腦膜瘤可以做到影像學上的全切除。少數腦膜瘤生長的部位特殊,與重要神經血管關系密切,難以做到全切除,但可以切除大部分,緩解癥狀,延長生命。如巖斜部腦膜瘤,海綿竇區(qū)腦膜瘤等。放療:主要適用于下面3種情況:1.術后殘留腫瘤:一些特殊部位與重要神經血管關系密切,無法做到全切除的腫瘤,術后殘留的需要放療治療,可以減慢或控制腫瘤的生長速度。2.位置深在,手術風險很大而難以切除,腫瘤有增大趨勢者。3.術后病理報告WHO分級2-3級的腦膜瘤臨床觀察類型:1.對于偶然發(fā)現無癥狀或癥狀輕的年輕患者,位置深在,手術風險很大而難以切除,可以暫時不做任何處理,定期復查,腫瘤有增大趨勢者再權衡利弊行手術治療,術后結合放療。2.對于偶然發(fā)現無癥狀或癥狀輕的老年患者,由于腫瘤生長緩慢,可以不做任何處理,術后隨訪。盡管腦膜瘤大多為良性,長期隨訪數據表明,復發(fā)率并不低,因而需要定期復查,若發(fā)現復發(fā)及時處理。2022年06月05日
519
0
3
-
姜海濤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的臨床癥狀復雜,因具體生長位置不同而壓迫相應的腦組織或神經,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常見的表現有慢性頭痛、頭暈、肢體抽搐、視物模糊、耳鳴、肢體麻木,肢體乏力等。除此以外部分患者還容易出現誘發(fā)癲癇發(fā)作,表現為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出現短暫性意識喪失,雙眼向一側凝視,四肢肌張力增高,角弓反張。另外還有些患者,當腦膜瘤侵犯到視神經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情況發(fā)生。腦膜瘤的三大主癥1、嘔吐嘔吐是腦瘤早期的一個常見癥狀,嘔吐通常在清晨的時候比較容易發(fā)生,患者可能會出現間歇性的嘔吐。但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患者會出現噴射一樣的嘔吐,而且嘔吐在全天的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出現。建議患者在發(fā)現不明原因的嘔吐時,積極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這樣才可以更快的篩查出腦瘤疾病。2、頭痛頭痛也是腦瘤早期的癥狀,這種癥狀出現的概率比嘔吐還要高一些,大部分的患者都是血管神經性的頭痛。頭痛嚴重的時候,患者還會伴有煩躁不安、抓自己頭發(fā)、哭鬧等表現,給患者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建議頭痛比較嚴重的患者,積極使用一些藥物進行控制。3、視力減退視力減退是腦瘤早期的癥狀,在患病之后患者會出現是乳頭水腫的情況,從而造成視力減退的問題患者。患者會出現看東西模糊不清、水平視野、垂直視野、視野向心性縮小等表現。腦瘤早期的患者還會出現復視癥狀,患者看東西的時候,會出現兩個重疊的影像。當患病之后患者的顱內壓會出現增高的狀況,這樣一來就會讓眼睛雙側展神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和麻痹,從而引起復視。大多數的腦膜瘤都是良性的,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治療最徹底,根據切除程度,可以分為徹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也可以通過伽瑪刀治療,如果腦膜瘤體積較大,可能需進行放療。使用射線進行照射,因腦膜瘤如果被放射線照射后再生長,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經和血管,可引起粘連,如果再去做手術,會極大增加手術難度。醫(yī)生在給患者選擇伽瑪刀時,需考慮到患者對手術能否接受,評估患者身體條件等。當腦膜瘤生長緩慢,無明顯癥狀時,可以暫時不用特殊處理,保持定期復查瘤子的大小,再根據其生長情況選擇治療方法2022年05月30日
336
0
1
-
姜海濤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的臨床特點是發(fā)病緩、病程長。不同部位腦膜瘤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腦膜瘤是否手術主要取決于腫瘤大小、部位,以及是否引起癥狀等諸多因素。意外發(fā)現的體積比較小的腦膜瘤,且位于非重要功能區(qū)沒有引起癥狀,無需進行手術治療。位于重要功能區(qū)、體積比較大的腦膜瘤,引起癥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神經功能障礙,患者應考慮盡早進行手術治療。1、額葉腦膜瘤精神癥狀:記憶減退、性格改變癲癇發(fā)作運動障礙:病變對側癱瘓對側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左側額下回后部(Broca區(qū))2、頂葉腦膜瘤(1)感覺障礙為其特點:對側深、淺感覺、本體感覺、皮質復合感覺障礙(2)左角回和緣上回:手指認識不能、計算不能、書寫不能、定向力障礙(3)頂葉深部視放射:對側下1/4象限偏盲(4)頂葉旁中央小葉:雙側下肢痙攣性癱、尿潴留3、顳葉腦膜瘤1.感覺性失語:顳上回后部2.視野改變:破壞視束或視放射3.癲癇發(fā)作4.嗅幻覺4、枕葉腦膜瘤對側同向性視野缺損或偏盲5、小腦腦膜瘤(1)小腦蚓部軀干性共濟失調--平衡性障礙步態(tài)不穩(wěn)(鴨步)站立時向后傾倒(2)小腦半球患側肢體共濟失調—不能系紐扣眼球震顫(nystagmus)步態(tài)蹣跚,易向患側傾倒因成年人發(fā)病較多,凡成年人有慢性頭痛、精神改變、癲癇,一側或兩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共濟失調或有局限性顱骨包塊等,特別是伴有進行性加重的顱內壓增高癥狀時,要考慮腦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檢查常發(fā)現慢性視神經乳頭水腫或已呈繼發(fā)性萎縮。2022年05月26日
406
0
0
-
姜海濤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是顱內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腦起源于蛛網膜細胞,但蛛網膜細胞的分裂率很低,因此腦膜瘤的發(fā)生必須有外部因素的作用??赡芘c外傷、放射線損害、病毒感染、環(huán)境污染等相關。內部因素主要有各種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體內激素的變化也會造成腦膜瘤的發(fā)生。腦膜瘤會造成哪些影響和癥狀表現?對顱骨的影響臨近顱骨的腦膜瘤??稍斐晒琴|的變化??杀憩F為骨板受壓變薄,或骨板被破壞,甚至穿破骨板侵蝕至帽狀腱膜下,頭皮局部可見隆起,也可使骨內板增厚。增厚的顱骨內可含腫瘤組織。顱內壓增高癥狀多不明顯,尤其在高齡病人。在CT檢查日益普及的情況下,許多患者僅有輕微的頭痛,甚至經CT掃描偶然發(fā)現為腦膜瘤。因腫瘤生長緩慢,所以腫瘤往往長得很大,而臨床癥狀還不嚴重。有時病人眼底視乳頭水腫已經嚴重,甚至出現繼發(fā)視神經萎縮,而頭痛并不劇烈、沒有嘔吐。值得注意的是啞區(qū)的腫瘤長得很大,而腦組織已無法代償時,病人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的表現,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在短期內出現腦疝。局灶性癥狀因腫瘤呈膨脹性生長,病人往往以頭疼和癲癇為首發(fā)癥狀。根據腫瘤部位不同,還可以出現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在老年病人,尤以癲癇發(fā)作為首發(fā)癥狀多見。手術切除通常是治療腦膜瘤的首選治療方法。對于有條件者應將腫瘤及其附著的硬膜和受侵犯的顱骨全切除,以減少復發(fā)的可能性。部分患者因為腦膜瘤生長的位置特殊,難以做到完全切除時,可輔助伽馬刀治療。2022年05月20日
267
0
1
腦膜瘤相關科普號

趙強主任的健康號 301神經外科博士
趙強 主任醫(yī)師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科腦血管病、脊柱脊髓科
3385粉絲20.3萬閱讀

黃永金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永金 副主任醫(yī)師
錫林郭勒盟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科
15粉絲1.6萬閱讀

劉慶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慶 主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神經外科
1766粉絲4.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