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乳腺癌治療的全面進步之一:腔鏡手術為留住美麗而保駕護航
韓忠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6月06日50
0
5
-
守護乳腺健康的三把 “鑰匙”
王劍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6月05日38
0
4
-
讓我們用科學的方式打開真相
王劍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6月03日55
0
3
-
為什么中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比歐美年輕10歲?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但在中國,有一個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中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年齡比歐美國家平均早10年左右。中國患者中位發(fā)病年齡在45-49歲,而歐美則在55-64歲。而且年輕乳腺癌預后也較差。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從遺傳、生活方式到醫(yī)療環(huán)境,層層解析這個健康謎題。?一、身體里的“定時炸彈”:遺傳與激素的雙重壓力??1.??基因的“隱形密碼”??中國女性攜帶某些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比例雖低于歐美,但存在獨特的“危險組合”。例如:??CHEK2基因突變??:中國早發(fā)患者中,這種基因突變攜帶率高達8%,攜帶者可能在35歲前發(fā)病。它就像乳腺細胞的“剎車失靈”,讓細胞無法自我修復損傷。??BRCA突變差異??:歐美患者中BRCA1/2突變占10%-15%,而中國僅5%-10%,但中國患者更多依賴其他致癌路徑(如PIK3CA突變),導致年輕患者更具侵襲性。2.??雌激素的“長期刺激”???????初潮早,絕經晚??:中國女性平均初潮年齡12.3歲,絕經年齡50歲,比歐美早1-2年、晚5-7年。這意味著乳腺細胞一生中暴露于雌激素的時間延長了約10年,持續(xù)刺激增加癌變風險。?????激素代謝差異??:亞洲女性體內雌激素代謝酶活性較高,加速雌激素活化,進一步刺激細胞增殖。??二、現(xiàn)代生活的“推波助瀾”??1.??生育與哺乳的“保護傘”失效???????晚育與少育??:中國女性平均初產年齡從25歲推遲至30歲,未生育女性風險增加2.5倍。懷孕期間乳腺細胞會經歷“成熟分化”,減少癌變可能,而生育延遲相當于延長了乳腺的“脆弱期”。?????哺乳率低??:中國城市母乳喂養(yǎng)率不足30%,而歐美超過80%。哺乳不僅能消耗雌激素,還能促進乳腺細胞修復,降低風險。2.??飲食與運動的失衡???????高脂飲食的陷阱??:城市女性脂肪攝入量超標(日均70g,推薦≤60g),肥胖率從1990年的8%飆升至2020年的16%。脂肪組織會轉化雄激素為雌激素,形成“肥胖-激素-癌癥”鏈條。?????久坐與壓力??:城市女性日均運動時間從1991年的50分鐘降至20分鐘,久坐導致脂肪堆積;職場壓力則推高皮質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統(tǒng),讓癌細胞有機可乘。3.??環(huán)境中的“隱形殺手”???????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塑料制品)、鄰苯二甲酸酯(護膚品)等環(huán)境雌激素廣泛存在,長期接觸會模擬體內雌激素作用,激活致癌基因。??空氣污染??: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乳腺癌風險上升8%,年輕女性更敏感。??三、醫(yī)療篩查的“時間差”??1.??篩查手段的“水土不服”???????鉬靶的局限??:歐美以鉬靶(X線)為金標準,但對致密型乳腺(中國占比70%)敏感性僅30%-50%,易漏診早期病灶。??超聲的挑戰(zhàn)??:中國依賴超聲篩查(城市覆蓋率85%),但對微小鈣化灶(早期信號)檢出率低,基層醫(yī)生經驗不足可能誤判。2.??年輕患者的“發(fā)現(xiàn)困境”???????癥狀不典型??:年輕女性腫塊較小、無痛感,易被忽視。數(shù)據(jù)顯示,80%中國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而歐美早期發(fā)現(xiàn)率超50%。公眾意識的“薄弱”:僅30%的中國女性定期進行乳腺檢查,而超過60%的患者因“無疼痛”而延誤就醫(yī)。乳腺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定期篩查是發(fā)現(xiàn)早期病變的關鍵。3.腫瘤更“兇”的類型中國年輕患者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占比高達15%-20%(歐美10%),這類腫瘤惡性程度高、易轉移,像“不講道理的快車”,此外,年輕患者的腫瘤往往具有更高的KI67表達,進一步加速了腫瘤進展。???四、破解困局:從預防到篩查的行動指南??1.??高危人群早預警????基因檢測??:有高危遺傳因素的患者,建議30歲起檢測BRCA、CHEK2等基因。??結合初潮年齡、生育史、BMI等計算風險評分??,制定個性化篩查計劃。2.??精準篩查策略????40歲前??:每年超聲+乳腺MRI(尤其致密型乳腺)。??40歲后??:超聲+鉬靶(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升級為MRI。3.??生活方式的“防癌處方”????飲食??: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白菜)、深海魚,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體重(BMI<24)。??哺乳??:盡量母乳喂養(yǎng)至少6個月,降低風險。??五、結語:早發(fā)現(xiàn),早逆轉??中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年輕化的根源在于遺傳、激素、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的多重壓力。但通過科學的篩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政策的支持,我們完全有能力打破這一趨勢。記住:??40歲前重視超聲,40歲后聯(lián)合鉬靶,高危人群基因早篩??——這是送給乳房最好的“保護傘”。從今天開始,為自己和家人筑起防癌防線,讓乳腺癌不再是“年輕殺手”。
乳腺??茖O建醫(yī)生2025年06月01日85
0
1
-
乳腺磁共振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磁共振下活檢
乳腺磁共振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磁共振下活檢;X線(鉬靶)發(fā)現(xiàn)可疑鈣化,X線斷層下旋切活檢,兩例病理都是導管原位癌(早期癌),發(fā)現(xiàn)更多早期病變并確診,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最有效代價最低的方法!做好乳腺X線攝影(鉬靶)篩查,高危人群補充磁共振篩查,少量輻射和檢查的不適,與漏掉了早期癌相比,篩查獲益遠大于付出
醫(yī)生集團-陜西科普號2025年05月23日64
0
0
-
乳腺癌的復發(fā)與預防,一文說明白
在女性健康領域,乳腺癌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它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幸運的是,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乳腺癌的預后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許多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后,能夠獲得長期生存,而且能回歸正常生活。然而,復發(fā)和轉移的風險依然存在,這使得許多患者和家屬焦慮不安。今天,我們就來專門聊一聊:乳腺癌復發(fā)有哪些癥狀?應該如何應對復發(fā)?幫助大家更好地面對這一挑戰(zhàn),讓知識成為戰(zhàn)勝病魔的有力武器。01復發(fā)有哪些征兆乳腺癌的復發(fā)包括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不同部位的復發(fā),臨床癥狀也不一樣。?局部復發(fā)?局部復發(fā)指癌癥在原來患癌的部位或附近再次出現(xiàn)。如果患者之前接受過乳房腫塊切除術,復發(fā)可能發(fā)生在剩余的乳腺組織中;如果是乳房切除術,復發(fā)可能出現(xiàn)在胸壁的皮膚或組織中。局部復發(fā)的癥狀包括:●乳房或胸壁出現(xiàn)新的腫塊或硬結,質地較硬,不易推動?!袢榉科つw出現(xiàn)變化,如發(fā)紅、水腫、增厚、潰瘍或凹陷?!袢轭^溢液或乳頭回縮?!褚父C、鎖骨附近或頸部淋巴結腫大。?遠處轉移?遠處轉移是指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骨骼、肺、肝或腦。不同部位的轉移癥狀有所不同:?骨轉移(最常見轉移部位)"骨頭像被電鉆鉆了一樣,晚上疼得睡不著"——65%-75%的轉移患者首發(fā)癥狀是骨痛[1]。尤其注意:持續(xù)腰背痛/髖部疼痛,輕微碰撞就骨折,需立即做骨掃描。?肺轉移(發(fā)展最快的轉移)早期可能只有活動后氣短,逐漸出現(xiàn):無誘因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絲或間斷咯血;單側胸痛且隨呼吸加重;胸腔積液和肺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肝轉移(隱匿性最強)"明明沒減肥,三個月瘦了10斤,肚子還越來越脹"——早期肝轉移可以不表現(xiàn)任何臨床不適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xiàn)肝區(qū)(右上腹)的疼痛、發(fā)熱、納差、腹脹、腹水、黃疸、肝大等癥狀和體征。如果腹水較多,還會有呼吸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常提示預后差、生存時間短。?腦轉移(兇險程度最高)腦轉移的患者會出現(xiàn)頭痛、頭暈、噴射性嘔吐、視物不清等癥狀。有15%~30%的乳腺癌患者會出現(xiàn)腦轉移。乳腺癌患者由于生存期長,腦轉移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腦轉移后,患者病情發(fā)展迅速,又因血-腦液屏障的存在,藥物很難抵達腦部病灶,療效不佳,導致腦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差?,F(xiàn)有針對轉移或復發(fā)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項目02復發(fā)后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1手術治療:局部復發(fā)或單個轉移灶的“精準打擊”如果復發(fā)是局部的,比如在胸壁或乳房附近,或者只有單個轉移灶,手術往往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可以直接切除病灶,減少癌細胞的數(shù)量。比如,醫(yī)生可能會進行胸壁病灶切除,同時清掃附近的淋巴結[3]。手術后,大多數(shù)患者3-4周就可以恢復日常活動,具體恢復時間因人而異,需要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慢慢來。2放射治療緩解癥狀的“好幫手”放療在乳腺癌復發(fā)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緩解癥狀方面。比如,對于骨轉移引起的疼痛,放療可以有效減輕疼痛,讓患者感覺舒服一些。對于腦轉移,放療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3]?,F(xiàn)在有一種先進的放療技術叫立體定向放療,它就像一把“隱形的手術刀”,可以精準地照射到腦部的腫瘤,同時盡量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不過,放療后皮膚可能會有一些反應,比如變黑或色素沉著,所以在治療后3個月內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暴曬。3藥物治療針對不同類型的“精準用藥”[2]藥物治療是乳腺癌復發(fā)治療的重要部分,根據(jù)復發(fā)的類型和患者的具體情況,有多種藥物可以選擇。(1)內分泌治療?適合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如果檢查發(fā)現(xiàn)癌細胞對激素敏感(即激素受體陽性),那么內分泌治療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對于絕經前的患者,他莫昔芬是常用的藥物;對于絕經后的患者,來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劑效果更好。一般來說,內分泌治療至少需要持續(xù)5年,對于一些高?;颊撸赡苄枰娱L到10年。雖然聽起來時間有點長,但這種治療方式相對比較溫和,副作用也較小,可以幫助降低復發(fā)的風險。(2)靶向治療?針對HER2陽性患者的“特效藥”如果癌細胞是HER2陽性,那么靶向治療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曲妥珠單抗和帕妥珠單抗是兩種常用的靶向藥物,它們可以聯(lián)合使用,效果更好?,F(xiàn)在,部分靶向藥物已經納入醫(yī)保,患者的自付費用也降低了不少,一般每年大約需要3-5萬元。雖然還是有一定的負擔,但相比以前已經減輕了很多,而且這種治療可以精準地攻擊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較小。(3)化療+免疫治療?快速進展型復發(fā)的“強效組合”化療是乳腺癌治療的基礎治療。那么,對于一些復發(fā)后病情進展很快的患者,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案。比如,PD-1抑制劑聯(lián)合紫杉醇等化療藥物,可以同時攻擊癌細胞,增強治療效果。不過,這種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大,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所以在治療期間需要提前使用止吐藥。同時,每周都要監(jiān)測血常規(guī),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免疫治療機制特殊,也會有獨特的副作用,比如免疫性皮炎、肝炎、肺炎,甲狀腺炎等,需要醫(yī)生密切關注。搶先體驗其他新方案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招募丨Afuresertib+氟維司群臨床研究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及其他實體瘤患者招募丨注射用BL-B01D1臨床研究03如何減少復發(fā)轉移乳腺癌復發(fā)和轉移的原因,可以簡單理解為癌細胞的“狡猾”和“頑強”。在治療過程中,雖然大部分癌細胞被消滅,但仍可能有一些癌細胞會找到“庇護所”,進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tài)。這些休眠的癌細胞就像“潛伏的敵人”,在治療結束后,它們可能會在某些誘因下重新被激活,從而導致復發(fā)或轉移。這種情況是乳腺癌治療中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患者擔心的主要問題。?規(guī)范隨訪?定期隨訪是預防復發(fā)的關鍵。根據(jù)《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術后2年內每3個月隨訪一次,3~5年每6個月一次,5年以上每年一次。在隨訪中,醫(yī)生會通過體檢、影像學檢查等手段,及時發(fā)現(xiàn)復發(fā)的跡象。?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復發(fā)風險。飲食上,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攝入。同時,保持規(guī)律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改善心理狀態(tài)。?遵從醫(yī)囑?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內分泌治療是降低復發(fā)的重要手段。例如,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使用可以顯著降低復發(fā)風險?;颊邞獓栏褡駨尼t(yī)囑,按時服藥,并定期復查。?管理伴發(fā)疾病?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后可能會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伴發(fā)疾病,這些疾病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增加復發(fā)風險。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血生化、骨密度等指標,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治療。乳腺癌復發(fā)雖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應對。通過科學的治療、規(guī)范的隨訪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許多患者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乳腺癌復發(fā)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和家屬不再恐懼,積極面對。參考文獻[1]Zaj?czkowskaR,Kocot-K?pskaM,LeppertW,WordliczekJ.BonePaininCancerPatients:MechanismsandCurrentTreatment.IntJMolSci.2019;20(23):6047.Published2019Nov30.[2]《乳腺癌診療指南》[3]ChacónLópez-Mu?izJI,delaCruzMerinoL,GaviláGregoriJ,etal.SEOMclinicalguidelinesinadvancedandrecurrentbreastcancer(2018).ClinTranslOncol.2019;21(1):31-45.文字來源:蕊之家患者服務團隊
匡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5月19日73
0
0
-
愛生氣會得乳腺癌?情緒與乳腺癌的真相
"氣出乳腺癌"的說法在民間流傳甚廣,但科學證據(jù)更為復雜。目前醫(yī)學界普遍認為,情緒因素不會直接導致乳腺癌,但長期負面情緒可能通過影響內分泌、免疫功能等間接途徑增加患病風險或影響疾病預后。一、情緒與乳腺癌的科學關聯(lián)機制1.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長期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會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導致皮質醇、兒茶酚胺等壓力激素水平升高。這些激素變化可能打破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引起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失衡。由于乳腺組織對各種激素變化極為敏感,這種紊亂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殖和分化,增加癌變風險。2.免疫功能的抑制負面情緒狀態(tài)下釋放的神經內分泌因子會對免疫系統(tǒng)功能產生抑制作用,減弱身體對癌細胞的免疫監(jiān)視和清除能力。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時,機體對異常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下降,為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創(chuàng)造了條件。3.炎癥反應的促進長期心理壓力與慢性低度炎癥狀態(tài)存在關聯(lián)。負面情緒可能通過激活炎癥信號通路,促進促炎細胞因子釋放,創(chuàng)造有利于腫瘤發(fā)展的微環(huán)境。這種炎癥狀態(tài)與多種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4.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情緒不穩(wěn)定者更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睡眠障礙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已知乳腺癌風險因素可能成為"幫兇"。特別是肥胖問題,脂肪組織能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進一步增加雌激素暴露。二、醫(yī)學界的共識與爭議權威機構觀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中國抗癌協(xié)會指南均未將情緒列為乳腺癌的獨立風險因素,但建議管理壓力以維持整體健康。遼寧省腫瘤醫(yī)院專家指出,臨床調查顯示許多乳腺癌患者在確診前有重大創(chuàng)傷經歷,如離婚、喪偶等,這些事件帶來的極度悲傷、抑郁等情緒可能與發(fā)病相關?,F(xiàn)有研究證據(jù)多項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發(fā)病前抑郁、焦慮比例較高,但尚不能確定是病因還是早期癥狀。日本大規(guī)模研究顯示,符合遺傳性乳腺癌篩查條件的患者中,21.1%攜帶致病基因變異,證實遺傳因素的重要性遠高于情緒因素。爭議焦點主要爭議在于情緒因素的作用程度和研究方法學差異。部分研究采用回顧性設計,難以區(qū)分情緒是原因還是結果;前瞻性隊列研究則發(fā)現(xiàn)相關性較弱。目前認為情緒可能是眾多風險因素中的一個協(xié)同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三、真正需要關注的高危因素根據(jù)最新研究和臨床指南,以下因素對乳腺癌風險的影響更為明確和顯著:遺傳因素: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終生乳腺癌風險高達46%-87%,卵巢癌風險39%-63%雌激素暴露:月經初潮早(<12歲)、絕經晚(>55歲)、未生育或晚育、未哺乳生活方式:肥胖(BMI≥25)、缺乏運動、過量飲酒、高脂飲食醫(yī)源性因素:長期使用含雌激素藥物或保健品、胸部放射線暴露乳腺疾病史:非典型增生、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良性病變四、科學預防與健康建議1.情緒管理策略正念冥想、深呼吸練習等減壓技術心理咨詢或認知行為治療處理長期情緒問題培養(yǎng)興趣愛好,建立積極社交網絡保證充足睡眠(7-9小時/天)維持內分泌平衡2.定期篩查建議40歲以下女性:每年乳腺超聲檢查40-70歲女性: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鉬靶)70歲以上: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可考慮增加乳腺MRI檢查3.生活方式調整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游泳等)控制體重(BMI<25),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增加蔬菜水果攝入,減少高脂高糖食物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和保健品戒煙限酒,減少致癌物暴露4.高危人群特別建議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基因突變攜帶者,建議:專業(yè)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更頻繁的篩查監(jiān)測(如每6個月交替進行超聲和MRI)考慮預防性藥物治療(如他莫昔芬)或手術(預防性乳腺切除)密切監(jiān)測卵巢健康(針對BRCA突變攜帶者)五、早期癥狀識別了解乳腺癌早期表現(xiàn)有助于及時就醫(yī):乳房腫塊:質地硬、邊界不清、不易推動的無痛性腫塊乳頭改變:溢液(特別是血性)、內陷、脫屑或糜爛皮膚變化:"酒窩征"、橘皮樣改變、紅腫或潰瘍腋窩淋巴結腫大:質硬、可推動的淋巴結乳房疼痛:少數(shù)患者會有隱痛或刺痛,不可忽視與其過度擔心"氣出病來",不如采取科學防控措施。乳腺健康需要綜合關注遺傳、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保持良好心態(tài)是整體健康的重要一環(huán),但并非決定性因素。對于已確診患者,情緒管理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參考資料遼寧省腫瘤醫(yī)院專家解析:乳腺癌的發(fā)生與負面情緒關系日本HBOC聯(lián)盟BRCA基因檢測條件分析研究(2025)《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3版)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患者運動干預研究(FEMA方案)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專家共識(2024)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yè)醫(y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及時就醫(yī)咨詢。
北京腫瘤醫(yī)院科普號2025年05月11日240
0
0
-
夏教授,請問乳腺癌吃依西美坦導致骨量減少,打唑來磷酸和地舒單抗哪個好?進口唑來膦酸是不是預防骨轉移?,
夏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5月07日15
0
0
-
乳腺癌病理報告解讀系列:患了乳腺導管原位癌該如何應對
乳腺導管原位癌(DCIS)是一種未突破基底膜而局限于終末導管單位的非浸潤性腫瘤性病變。DCIS是乳腺原位癌的主要病理學類型,其上皮細胞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增生的特征,組織學分級主要依據(jù)細胞核的形態(tài)分為低、中、高3個核級。其中,高級別DCIS分化差,更傾向于表達具有生物學侵襲性的病理學特征,更容易突破基底膜,向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發(fā)展,術后易復發(fā);而低級別DCIS不易進展為浸潤性癌,患者術后5、10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9%以上。?一、流行病學特點1、發(fā)病率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乳腺X線篩查普及以來,DCIS檢出率顯著增加。例如,美國DCIS診斷率從1973年的2.8%升至1995年的14.4%。中國近年乳腺癌發(fā)病率快速上升,2020年新增病例約41.6萬例,其中DCIS占非浸潤性乳腺癌的20%。2、人群特征高發(fā)年齡段為40-60歲,絕經后女性風險增加;約5%-10%的DCIS與BRCA1/2基因突變相關,攜帶者終生乳腺癌風險可達37%-40%;致密型乳腺(腺體組織占比>75%)女性患病風險更高。?二、臨床表現(xiàn)大多數(shù)導管原位癌的患者沒有臨床癥狀,依賴乳腺癌篩查,尤其是乳腺X線攝片得以檢出。在X線攝片中,導管原位癌的典型表現(xiàn)是多形性鈣化。所謂的多形性鈣化指的是鈣化聚集在一定范圍內,每個鈣化顆粒的形態(tài)、大小和密度都是不一致的。鈣化既可以聚攏在一個小的范圍,也可以分布在一個乳段,甚至多個象限。針對不同鈣化范圍的導管原位癌,手術醫(yī)師應當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力爭將全部鈣化灶切除。中國的乳腺癌發(fā)病年齡相對年輕,乳腺腺體更加致密,加之儀器的經濟性和可及性等因素,乳腺超聲是乳腺癌篩查的最常用的方法。超聲下導管原位癌可以表現(xiàn)為腫塊、局部結構紊亂、局灶性不對稱等異常。但這些表現(xiàn)不是導管原位癌的典型征象,只是可能會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因此,超聲正常的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導管原位癌。為了提高乳腺導管原位癌的檢出率,40歲以上女性的乳腺癌篩查中必須包含乳腺X線攝片。?三、預后有研究報道,在不加以治療的情況下,低級別導管原位癌進展為浸潤性癌的比例為13%,而高級別導管原位癌進展為浸潤性癌的比例為36%。DCIS患者總體預后極好,5、10年總生存率可達到99%,但當存在腫瘤體積大、可觸及、級別高、HER2陽性、年齡<50歲等因素時,復發(fā)風險增加。?四、治療方案臨床對所有的導管原位癌多選擇手術治療。以往導管原位癌多采用單純乳房切除手術,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采取保乳手術治療。研究已經證實,保乳手術聯(lián)合放療后的局部復發(fā)率可降至與全乳切除術基本相同的水平。理論上,導管原位癌在單純乳房切除或完全切除腫瘤病灶后即可達到治愈,但臨床實際治愈率約為98%。復發(fā)一般歸咎為診斷時就已經存在隱匿的浸潤性癌,手術時未能完全切除。DCIS術后系統(tǒng)性治療主要是通過內分泌治療達到局部控制和(或)預防對側發(fā)病的效果。?五、門診時間
張牛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4月27日146
0
0
-
“我為什么這么累?”——乳腺癌患者如何應對癌性疲勞
一、什么是癌性疲勞???“明明什么都沒干,卻還是覺得很累”,“睡了整夜,醒來還是昏昏沉沉”……許多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中或治療后,都會經歷這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這種特殊的疲勞被稱為癌性疲勞(Cancer-RelatedFatigue,CRF),醫(yī)學界將其定義為一種與癌癥或抗癌治療相關、持續(xù)存在的主觀疲倦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緩解,甚至會妨礙日常生活。??與普通疲勞不同,癌性疲勞有三大特點:?1.?發(fā)生快:可能突然出現(xiàn),沒怎么活動或者稍微活動一下就累。??2.?程度重:患者常形容“不想動,就想躺著”,連簡單的刷牙洗臉都難以完成。??3.?持續(xù)久:可能從確診前持續(xù)到治療后數(shù)年,甚至伴隨整個抗腫瘤治療過程。??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將癌性疲勞列為獨立疾病,并制定了診斷標準:若疲勞反復出現(xiàn)且持續(xù)2周以上,并伴有虛弱、注意力下降、情緒低落、睡眠障礙、活動困難、悲傷易怒、不能完成之前勝任的工作、短期記憶力減退、休息后疲乏不能緩解等癥狀中的5項及以上,即可懷疑為癌性疲勞。??二、癌性疲勞為何“盯上”乳腺癌患者??癌性疲勞的成因復雜,往往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疾病與治療的直接影響??-?腫瘤本身:癌細胞會搶奪正常細胞的營養(yǎng),導致代謝紊亂;腫瘤釋放的炎癥因子也會直接引發(fā)疲勞。??-?治療副作用:手術創(chuàng)傷和麻醉影響體能、化療藥物損傷正常細胞、放療導致組織炎癥,這些都可能引發(fā)疲勞。研究顯示,80%的化療患者會出現(xiàn)中重度疲勞。??2.?身體機能失衡?-?貧血:化療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紅細胞減少,氧氣運輸能力下降,引發(fā)乏力。??-?營養(yǎng)攝入不足:比如食欲減退或因治療造成的惡心、嘔吐、腹瀉等問題造成“吃得太少,丟得太多”。-?睡眠障礙:入睡困難、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困乏夜間清醒等導致體能下降。-?激素水平變化:乳腺癌治療常涉及內分泌治療,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還需要接受卵巢功能抑制治療,降低激素水平,導致潮熱、出汗,甚至影響睡眠。3.?心理與社會壓力?確診癌癥帶來的焦慮、抑郁情緒,以及乳房切除后的自我認同危機、家庭關系變化等心理壓力,都會加重疲勞感。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低落的患者疲勞程度更高。??三、科學應對:讓疲憊“軟著陸”??癌性疲勞雖頑固,但通過綜合管理可有效緩解。以下實用策略可以一一嘗試:??1.?醫(yī)療干預:見招拆招??-?若疲勞由貧血、疼痛等引起,醫(yī)生可能開具補鐵劑、止痛藥。??-?若睡眠障礙,睡眠時間不足,可適當服用輔助睡眠的藥物。-?因為壓力、恐懼和絕望導致疲勞,心理科醫(yī)生可以使用認知行為療法和談話療法來幫助您管理這些情緒,減輕疲勞感。被診斷為抑郁癥的癌癥患者也可以服用抗抑郁藥來控制疲勞。??2.?運動療法:動起來,反而沒有那么累別因疲勞而長期臥床!適度運動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強肌肉力量。建議:??-?住院期間:從床邊站立、緩慢步行開始,每日累計30分鐘。??-?居家恢復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或者選擇快走、瑜伽、太極拳、八段錦、抗阻訓練(如彈力帶練習)等,每周至少4次,每次20-40分鐘。??-?特別提醒:運動前后監(jiān)測心率,目標為(220-年齡)×60%~70%。若感到氣促或頭暈,立即暫停,保證安全。??3.?心理支持:適時尋求幫助-?心理咨詢:通過專業(yè)心理咨詢調整負面思維,比如把“我什么都做不了”轉變?yōu)椤拔铱梢詮男∈伦銎稹薄??-?自我解壓:寫日記,每天花一點時間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記錄下來有助于緩解焦慮。-?病友互助:加入乳腺癌患者社群,分享經驗能減少孤獨感。研究顯示,群體支持可降低疲勞程度達30%。4.?生活管理:從細節(jié)做起??-?均衡飲食:少食多餐,優(yōu)先選擇高蛋白(如魚肉、豆腐)、富含B族維生素(如糙米、堅果)的食物,保證一天的營養(yǎng)攝入和飲水量。-?改善睡眠:固定作息時間,避免白天長時間臥床;如果白天勞累可短時小憩,每次睡眠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否則可能越睡越懵。若夜間失眠,可嘗試冥想或聽聽白噪音和助眠音樂。-?分配精力:將重要活動安排在精力較好的時段(比如早晨或者午休后),學會用工具省力(如用吸管杯喝水減少抬手次數(shù)),活動和休息相交替。??四、特別提醒:何時需要就醫(yī)???如果出現(xiàn)以下情況,請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疲勞突然加重,出現(xiàn)發(fā)熱或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情況。??-?無法完成基本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等)。??-?出現(xiàn)嚴重的情緒問題(如持續(xù)哭泣、拒絕交流)。??結束語??癌性疲勞是抗癌路上的常見挑戰(zhàn),但它并非不可戰(zhàn)勝。通過醫(yī)療支持、科學運動和積極心態(tài),總能慢慢找回了生活的節(jié)奏。老話說:“既來之、則安之”,學會與它共處,便是勝利的開始。愿每位患者都能在醫(yī)護與家人的陪伴下,告別疲憊,重回生活。??參考文獻:??1.Cancerfatigue:Whyitoccursandhowtocope-MayoClinic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ancer/in-depth/cancer-fatigue/art-200477092.NCCNGuidelinesforPatients:FatigueandCancerhttps://www.nccn.org/patients/guidelines/content/PDF/fatigue-patient.pdf3.FatigueandCancer-SideEffects-NCI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side-effects/fatigue
張燕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4月24日368
1
9
乳腺癌相關科普號

李少雷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少雷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胸外二科
1.1萬粉絲70.6萬閱讀

薛志杰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志杰 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人民醫(yī)院
腫瘤外科
905粉絲3.9萬閱讀

李道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道睿 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腫瘤科
1萬粉絲5.4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夏雯 主任醫(y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腫瘤內科
乳腺癌 516票
乳腺疾病 3票
乳腺腫瘤 2票
擅長: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及全程管理,乳腺良惡性腫瘤,乳腺疾病篩查,乳腺腫瘤遺傳咨詢??鼓[瘤新藥臨床研究。 -
推薦熱度4.4齊立強 副主任醫(yī)師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 297票
乳腺疾病 92票
乳腺腫瘤 38票
擅長:擅長乳腺良性腫瘤微創(chuàng)手術;精通乳腺癌以銳剝離精準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乳腺癌(微小腫瘤及可疑惡性鈣化)的診治;擅長乳腺癌保乳手術。利用乳腺癌基因檢測結果評估有家族史個體患癌風險,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后及制定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晚期難治性乳腺癌最新藥物臨床研究匹配。 -
推薦熱度4.4方儀 主任醫(yī)師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 208票
乳腺腫瘤 38票
乳腺疾病 23票
擅長:乳腺癌的綜合治療,高難度乳腺腫瘤微創(chuàng)切除,專注乳腺癌保乳,保留功能手術,尤其擅長乳腺腫瘤切除后整形,乳腺腫瘤成形術、乳腺術后即刻重建,乳腺癌術后自體組織或擴張器/假體乳房重建等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