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前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前角后角及體部損傷,脛骨腓骨股骨骨髓水腫,關節(jié)腔積液,需要手術嗎?怎么保守治療
張文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7日66
0
0
-
張主任,前交叉韌帶部分斷裂如果重建,是用哪種韌帶好
張文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7日36
0
0
-
前交叉韌帶部分斷裂,需要做韌帶重建嗎?
張文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7日47
0
0
-
后叉術后康復方案
第一階段:0—4周支具:0度伸直位固定,脛后墊棉墊防止脛骨后移,支具固定8周。負重:2周以內不負重。??????第3周開始扶拐部分負重。??????滿4周開始扶拐全負重。活動度:術后2—3周開始,初始30度,以后每周增加15度,滿6周達到90度,但不能超過90度。訓練:1、踝泵,防止下肢靜脈血栓。2、推髕骨,增加膝關節(jié)的靈活度,更順利的下角度。放松大腿肌肉,分別向內、向外、向上、向下推動髕骨,在每個方向上維持10秒鐘為一次,每組30次,每日2-3組。???3.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就是“繃大腿”的訓練。采取仰臥位,繃緊大腿前方肌肉,將膝蓋往下壓緊床面,維持10秒,然后放松,10個為一組,每次做3組,每天3次。4.第3周開始戴著支具拄拐進行重心轉移訓練,先從腳尖開始部分負重,到第四周全腳掌訓練可進行垂腿下角度,角度不可過快訓練過后如有腫痛發(fā)熱可進行冰敷。5、膝關節(jié)被動屈伸活動度訓練:俯臥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窩,一手托住踝關節(jié)使膝關節(jié)屈曲,每組10次,每日早晚各1組。初始30°,每周增加15°滿6周達到90度,但不能超過90度。第二階段:4—8周支具:0度伸直位固定脛后墊棉墊。負重:滿6—8周去拐?;顒佣龋好恐茉黾?5度,滿6周到90度,到第8周達120度。訓練:?????1.推疤,防止疤痕粘連。?????2.繼續(xù)進行股四頭肌的訓練,這幾周訓練小腿肌肉力量。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2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抬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患者可能需要每天2組,10次/組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發(fā)力3.8周后可以訓練大腿后側肌肉,可練習腘繩肌。俯臥在床上,緩慢勾小腿,10個為一組,1次做3組,1天做3次。如果上面做得容易時候可以在踝關節(jié)的位置放0.5-1KG的沙袋重復上面的動作?????4.繼續(xù)進行重心轉移訓練,為脫拐行走做準備。?????5.繼續(xù)垂腿下角度,角度仍然不可快,滿6周達90度后開始抱腿下角度,訓練過后如有腫痛可冰敷。第三階段:8—12周支具:?????滿8周后可去棉墊,睡覺時可去支具,平時調節(jié)為活動支具,初始為0至30度,以后每周增加15度,滿12周可去除支具。負重:8周后脫拐。訓練:????1.增強肌肉力量,每周可增加不同負重??????訓練步態(tài),注意走路姿勢。坐位伸膝抗阻鍛煉1.髕骨及腳趾垂直向上2.踝關節(jié)盡可能的向頭部背伸(勾腳),踝關節(jié)處放0.5-3kg的沙袋,3.緩慢伸直膝關節(jié),此過程超過4秒鐘4.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5.維持5秒鐘6.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秒鐘7.如此循環(huán)10次為1組,每天練習10-30組,雙腿交替進行。????2.8周時達120度,每周繼續(xù)增加15度,繼續(xù)抱腿下角度。第四階段:3—6個月訓練:?????1.繼續(xù)加強以上訓練。?????2.可增加墻角靜蹲練習股四頭肌??繅Χ子柧殻夯颊弑晨繅φ玖?,腳尖朝前,足跟離墻壁15~30cm。讓患者通過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來降低身體,直到膝關節(jié)屈曲到45°,在45°時暫停5秒,然后向上滑回起始站立位置。20次/組,每天3組。(年紀較大患者不建議做靜蹲的訓練)2.四個方位的抬腿可采取平躺或者站立位彈力帶負重。3.?????4.?繼續(xù)抱腿下角度,可踩功率自行車練習關節(jié)的靈活性。???第五階段:6個月—1年訓練:1.繼續(xù)加強以上肌肉訓練,以使患側腿肌肉力量逐漸接近健側水平。座椅蹲站:患者站于座椅前,緩慢蹲下直到臀部接觸座椅,然后立即站起回到起始站立位。不允許患者坐在椅子上。隨著患者力量的改善可以逐步增加手持重量。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2.可以進行跑,跳,游泳等訓練。?????3.1年后可回歸生活,賽場。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后叉損傷所不能做的事,大家一定要牢記心中哦:8周之前不可主動勾腿,不可訓練腘繩肌,這樣就是在保護我們受傷的取腱肌肉;術前8周內一定要躺著的時候膝下墊枕,能防止脛骨后移;下角度時一定不能滑墻,因為滑墻會導致脛骨后移;在我們訓練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時,不能做直抬腿,因為直抬腿時,脛骨會向后移,所以不要做直抬腿;股四頭肌力量增強后,就能防止肌肉萎縮,髕腱炎,髕骨軟化癥的發(fā)生機率就會大大減小了
蔣桂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5日469
0
1
-
大夫輕度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怎么辦能自愈嗎 要休息還是鍛煉呢
李國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3日55
0
0
-
半月板縫合手術、半月板縫合合并前叉重建術后康復方案
注意事項:1、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屈、伸)練習,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2、關節(jié)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屬正常現(xiàn)象。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鍛煉量或者鍛煉時間,同時可以冷敷,抬高患肢,一般癥狀在休息半個小時后有改善,如果隔天睡醒癥狀沒有好轉及時復診。階段1:(0~2周)1、在術后兩三天內冷敷(用干毛巾裹住冰水混合物的冰袋敷于患處),1次冷敷15-20分鐘,2個小時以上冷敷1次,1天至少敷3次;后期有腫痛可以繼續(xù)冰敷,每天冰敷2-3次。2、在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和拐杖支撐下下地行走,術后前4周患肢不負重支具的調節(jié)情況:術后0-2周固定在0度,3-4周屈曲可以調到30-45度,5-6周屈曲可以調到60-90度。3、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或坐位,應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保持5秒。足跟下方可放置一毛巾卷讓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展和激活股四頭肌,10次/組,每天2組。4、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2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抬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患者可能需要每天2組,10次/組5、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訓練: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此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展,訓練時可以增加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次,每天3組。6、踝泵:應盡可能多地進行,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階段2:(2-4周)髕股關節(jié)松解:推髕骨,增加膝關節(jié)的靈活度,更順利的下角度。放松大腿肌肉,分別向內、向外、向上、向下推動髕骨,在每個方向上維持10秒鐘為一次,每組30次,每日2-3組。功能鍛煉①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時,讓患者使用對側腿或毛巾來輔助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重復,目標是在4周內達到屈曲90°。每組10次,每天2組。②可以坐在桌子上或床邊,雙腿放松下垂,健腿在上,術腿在下,用健腿帶動術腿向下壓,每次在最大角度保持5分鐘,目標是在4周內達到90°。每組1-2次。1天2-3組。階段2(4~8周)1、在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支撐下承受可耐受的重量→在合適時停止使用拐杖→維持全范圍伸膝和120°的屈曲活動范圍→開始股四頭肌肌力訓練2、訓練:佩戴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下進行可耐受的負重訓練(單腿承重可以通過重心轉移訓練達到效果),逐漸過渡到脫離拐杖(雙拐到單拐到脫拐),訓練時可以不戴支具。3、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讓患者使用健側腿或毛巾輔助患側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展并重復,目標是在8周內達到120°,10次/組,每天3組.4、坐位足跟滑動訓練:坐在椅子上,將足跟滑到椅子下面,最大限度地屈曲,目標是在8周內達到120°,并且不能超出?;颊呖梢栽谝巫由舷蚯盎瑒由眢w,同時將腳穩(wěn)定在地板上以增加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5秒,然后伸展腿并重復,10次/組,每天3組。5、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位或坐位,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保持5秒。腳跟下方放置一卷毛巾可以使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直和激活股四頭肌。20次/組,每天3組。6、直腿抬高: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0~30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拾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颊呖赡苄枰柧毭刻?組,10次/組7、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這個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直,訓練時可以增加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組,每天3組。8、站立位提踵:面對墻站立,同時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腳尖站立抬起足跟保持1秒,然后慢慢回落。讓患者盡可能少地借助墻壁達到平衡。20次/組,每天3組。9、站立位屈膝:患者應該站于平行桿內或以墻壁作支撐?;颊邞厍g側膝關節(jié),使足跟靠近臀部。20次/組,每天3組。10、髖關節(jié)外展運動:健側臥位,保持患側膝關節(jié)伸直位并抬高到45°,保持1秒,然后慢慢降低,每天重復20次。11、靠墻蹲訓練:患者背靠墻站立,腳尖朝前,足跟離墻壁15~30cm。讓患者通過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來降低身體,直到膝關節(jié)屈曲到45°,在45°時暫停5秒,然后向上滑回起始站立位置。20次/組,每天3組。(年紀較大患者不建議做靜蹲的訓練)12、坐位伸膝抗阻鍛煉1.髕骨及腳趾垂直向上2.踝關節(jié)盡可能的向頭部背伸(勾腳),踝關節(jié)處放0.5-3kg的沙袋,3.緩慢伸直膝關節(jié),此過程超過4秒鐘4.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5.維持5秒鐘6.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秒鐘7.如此循環(huán)10次為1組,每天練習10-30組,雙腿交替進行。??階段3(8~12周)1、逐漸過渡到不使用支具→恢復充分的膝關節(jié)屈曲→進行正常的跟-趾步態(tài)步行→肌力訓練。訓練:停止使用支具。下角度目標:在12周內完全屈曲。重復階段2的訓練內容,在此基礎上,增加以下訓練內容:2、座椅蹲站:患者站于座椅前,緩慢蹲下直到臀部接觸座椅,然后立即站起回到起始站立位。不允許患者坐在椅子上。隨著患者力量的改善可以逐步增加手持重量。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3、坐位蹬腿: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從簡單的小負荷開始,每周隨著患者的進步增加負荷。不要超過患者自身的體重。膝關節(jié)屈曲不要超過90°。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4、固定式功率自行車:這項訓練可以幫助改善膝關節(jié)活動和肌力。調整座椅高度,確保手術側的踏板在踩到最底部時手術側膝關節(jié)能夠完全伸直。從低阻力開始并在4周內緩慢增加阻力。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訓練。5、牽伸:除了肌力訓練外,牽伸訓練也十分重要。3個主要的牽伸動作是俯臥位股四頭肌牽伸、腘繩肌牽伸和腓腸肌牽伸。每天每個牽伸動作需要進行2組,每組重復5次,每次維持15~20秒。階段4(12~24周)一、應繼續(xù)進行第三階段的訓練,但是必須減少組數(shù)和重復的次數(shù)(2組,10~15次/組),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肌力訓練、心血管訓練和運動專項訓練。二、肌力訓練應與心血管訓練或運動專項訓練隔天交替進行。三、肌力訓練日(3天/周)1、第三階段訓練(2組,10~15次/組):可適當增加少量阻抗。2、上/下臺階:強調增強肌力、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颊邔⑹中g側下肢置于一個低平、穩(wěn)定的踏板上。非手術側下肢離開地面,緩慢屈曲手術側膝關節(jié),使非手術側下肢輕觸地面。隨后伸直手術側下肢回到起始位置。在訓練過程中需保持直立平衡。保持大腿、膝關節(jié)和足部均指向前方,不允許旋轉。踏板的高度可以隨患者功能的改善逐漸增加至8cm、15cm和23cm。根據(jù)條件和平衡情況,重復2組,每組10~15次。二、平衡感訓練階段5(24周及以后)重返正常的旋轉運動(推薦使用ACL支具)能恢復到這種水平。雖然大多數(shù)人可以恢復到他們受傷前的活動水平,但有些人只能回到較低的水平。長期而言,許多ACL重建的患者仍可能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炎。臨床醫(yī)師正在研究如何優(yōu)化結果的技術,預防并發(fā)癥,并預測出現(xiàn)關節(jié)炎和再次撕裂的風險。
蔣桂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1日335
1
1
-
前叉重建術后康復常規(guī)方案
注意事項:1、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屈、伸)練習,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2、關節(jié)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屬正常現(xiàn)象。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鍛煉量或者鍛煉時間,同時可以冷敷,抬高患肢,一般癥狀在休息半個小時后有改善,如果隔天睡醒癥狀沒有好轉及時復診。階段1:(0~2周)1、在術后兩三天內冷敷(用干毛巾裹住冰水混合物的冰袋敷于患處),1次冷敷15-20分鐘,2個小時以上冷敷1次,1天至少敷3次;后期有腫痛可以繼續(xù)冰敷,每天冰敷2-3次。2、在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和拐杖支撐下,在患者可耐受程度下負重。支具的調節(jié)情況:術后0-2周固定在0度,3-4周屈曲可以調到30-45度,5-6周屈曲可以調到60-90度。3、①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時,讓患者使用對側腿或毛巾來輔助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重復,目標是在2周內達到屈曲90°。每組10次,每天2組。②可以坐在桌子上或床邊,雙腿放松下垂,健腿在上,術腿在下,用健腿帶動術腿向下壓,每次在最大角度保持5分鐘,目標是在2周內達到90°,如果患者同時進行了半月板修補,則該運動可能被限制在90°以內,并且不能超出。每組1-2次。1天2-3組。4、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或坐位,應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保持5秒。足跟下方可放置一毛巾卷讓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展和激活股四頭肌,10次/組,每天2組。可用毛巾或者足跟枕墊高小腿遠端。5、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2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抬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颊呖赡苄枰刻?組,10次/組6、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訓練: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此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展,訓練時可以增加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次,每天3組。7、踝泵:應盡可能多地進行,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練習,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繃腳尖和勾腳尖,在極端位置停留3秒。20次/組,2—4組/日。階段2(2~6周)1、在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支撐下承受可耐受的重量→在合適時停止使用拐杖→維持全范圍伸膝和120°的屈曲活動范圍→開始股四頭肌肌力訓練2、訓練:佩戴鉸鏈式膝關節(jié)支具下進行可耐受的負重訓練(單腿承重可以通過重心轉移訓練達到效果),逐漸過渡到脫離拐杖(雙拐到單拐到脫拐)。3、髕股緩解松解:推髕骨,增加膝關節(jié)的靈活度,更順利的下角度。放松大腿肌肉,分別向內、向外、向上、向下推動髕骨,在每個方向上維持10秒鐘為一次,每組30次,每日2-3組。4、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讓患者使用健側腿或毛巾輔助患側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展并重復,目標是在6周內達到120°,10次/組,每天3組.5、坐位足跟滑動訓練:坐在椅子上,將足跟滑到椅子下面,最大限度地屈曲,目標是在6周內達到120°。但是,如果患者伴有半月板的修補,則該運動可能被限制在90°以內,并且不能超出。患者可以在椅子上向前滑動身體,同時將腳穩(wěn)定在地板上以增加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5秒,然后伸展腿并重復,10次/組,每天3組。6、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位或坐位,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保持5秒。腳跟下方放置一卷毛巾可以使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直和激活股四頭肌。20次/組,每天3組。7、直腿抬高: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0~30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拾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颊呖赡苄枰柧毭刻?組,10次/組8、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這個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直,訓練時可以增加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組,每天3組。9、站立位提踵:面對墻站立,同時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腳尖站立抬起足跟保持1秒,然后慢慢回落。讓患者盡可能少地借助墻壁達到平衡。20次/組,每天3組。10、站立位屈膝:患者應該站于平行桿內或以墻壁作支撐?;颊邞厍g側膝關節(jié),使足跟靠近臀部。20次/組,每天3組。11、髖關節(jié)外展運動:健側臥位,保持患側膝關節(jié)伸直位并抬高到45°,保持1秒,然后慢慢降低,每天重復20次。12、靠墻蹲訓練:患者背靠墻站立,腳尖朝前,足跟離墻壁15~30cm。讓患者通過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來降低身體,直到膝關節(jié)屈曲到45°,在45°時暫停5秒,然后向上滑回起始站立位置。20次/組,每天3組。(年紀較大患者不建議做靜蹲的訓練)13、坐位伸膝抗阻鍛煉1.髕骨及腳趾垂直向上2.踝關節(jié)盡可能的向頭部背伸(勾腳),踝關節(jié)處放0.5-3kg的沙袋,3.緩慢伸直膝關節(jié),此過程超過4秒鐘4.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5.維持5秒鐘6.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秒鐘7.如此循環(huán)10次為1組,每天練習10-30組,雙腿交替進行。階段3(6~12周)1、逐漸過渡到不使用支具→恢復充分的膝關節(jié)屈曲→進行正常的跟-趾步態(tài)步行→肌力訓練。訓練:停止使用支具。下角度目標:在12周內完全屈曲。重復階段2的訓練內容,在此基礎上,增加以下訓練內容:2、座椅蹲站:患者站于座椅前,緩慢蹲下直到臀部接觸座椅,然后立即站起回到起始站立位。不允許患者坐在椅子上。隨著患者力量的改善可以逐步增加手持重量。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3、坐位蹬腿: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從簡單的小負荷開始,每周隨著患者的進步增加負荷。不要超過患者自身的體重。膝關節(jié)屈曲不要超過90°。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4、固定式功率自行車:這項訓練可以幫助改善膝關節(jié)活動和肌力。調整座椅高度,確保手術側的踏板在踩到最底部時手術側膝關節(jié)能夠完全伸直。從低阻力開始并在4周內緩慢增加阻力。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訓練。5、牽伸:除了肌力訓練外,牽伸訓練也十分重要。3個主要的牽伸動作是俯臥位股四頭肌牽伸、腘繩肌牽伸和腓腸肌牽伸。每天每個牽伸動作需要進行2組,每組重復5次,每次維持15~20秒。6、站立位屈膝:患者應該站于平行桿內或以墻壁作支撐?;颊邞厍g側膝關節(jié),使足跟靠近臀部。20次/組,每天3組。階段4(12~24周)一、應繼續(xù)進行第三階段的訓練,但是必須減少組數(shù)和重復的次數(shù)(2組,10~15次/組),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肌力訓練、心血管訓練和運動專項訓練。二、肌力訓練應與心血管訓練或運動專項訓練隔天交替進行。三、肌力訓練日(3天/周)1、第三階段訓練(2組,10~15次/組):可適當增加少量阻抗。2、上/下臺階:強調增強肌力、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颊邔⑹中g側下肢置于一個低平、穩(wěn)定的踏板上。非手術側下肢離開地面,緩慢屈曲手術側膝關節(jié),使非手術側下肢輕觸地面。隨后伸直手術側下肢回到起始位置。在訓練過程中需保持直立平衡。保持大腿、膝關節(jié)和足部均指向前方,不允許旋轉。踏板的高度可以隨患者功能的改善逐漸增加至8cm、15cm和23cm。根據(jù)條件和平衡情況,重復2組,每組10~15次。二、平衡感訓練階段5(24周及以后)重返正常的旋轉運動(推薦使用ACL支具)能恢復到這種水平。雖然大多數(shù)人可以恢復到他們受傷前的活動水平,但有些人只能回到較低的水平。長期而言,許多ACL重建的患者仍可能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炎。臨床醫(yī)師正在研究如何優(yōu)化結果的技術,預防并發(fā)癥,并預測出現(xiàn)關節(jié)炎和再次撕裂的風險。
蔣桂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1日834
1
3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計劃(簡易版)
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病人第一個月,戴支具伸直位不限次抬腿,次數(shù)越多越好。每天上下午各松開支具彎一下腿,只彎一下,彎到能忍受的最大角度。帶支具拄拐下地不負重走路,走路的原則為少量多次。術后一個月門診復查。1月-2月,抬腿一樣,戴支具伸直位不限次抬腿,次數(shù)越多越好。每天不限次數(shù)彎腿,需要早日彎到正常角度。帶支具拄拐半負重走路。2個月脫拐再戴半個月支具走路。2個半月去掉支具,恢復正常。
鄭大一附院骨科科普號2023年01月29日269
0
0
-
新年好,沒受過外傷,但是做核磁顯示前交叉韌帶損傷改怎么辦啊
程千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25日34
0
0
-
前交叉韌帶自體肌腱重建術后7周的恢復
朱文輝華山醫(yī)院運動關節(jié)2023年01月16日131
0
1
相關科普號

周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亮 副主任醫(yī)師
六安市人民醫(yī)院
骨科
3749粉絲16.5萬閱讀

馬勇醫(yī)生的科普號
馬勇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科
1.7萬粉絲213.4萬閱讀

徐虎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虎 主任醫(yī)師
西京醫(yī)院
骨一科(關節(jié)外科/運動損傷科)
2514粉絲20.2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袁鋒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骨科-運動醫(yī)學科
膝關節(jié)損傷 794票
肩關節(jié)損傷 187票
臀肌攣縮癥 47票
擅長:專精于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每年主刀關節(jié)鏡手術量3000余例,擅長肩袖損傷縫合,肩周炎360度松解,半月板損傷特色修復,前后交叉韌帶及多發(fā)韌帶損傷超強重建,髕骨脫位微創(chuàng)二/三聯(lián)術,腘窩囊腫微創(chuàng)切除,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滑膜炎,肩關節(jié)習慣性脫位,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粘連,游離體,臀肌攣縮,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等疾病的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骨科疾病,關節(jié)疾病,運動損傷,膝關節(jié)損傷,肩關節(jié)損傷,踝關節(jié)損傷的診治。國內關節(jié)鏡手術最多的醫(yī)生之一。 -
推薦熱度4.5王海軍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運動醫(yī)學科
膝關節(jié)損傷 334票
先天性膝關節(jié)畸形 5票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5票
擅長: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治療,包括各種髕骨脫位,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和滑膜炎,以及關節(jié)置換手術等,尤其對髕骨脫位診治有豐富的經驗。 -
推薦熱度4.3馬勇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運動醫(yī)學科
膝關節(jié)損傷 267票
滑膜炎 4票
肩關節(jié)損傷 4票
擅長:膝肩關節(jié)鏡手術以及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