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雙鎖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大二附院 感染科(肝病治療中心) 乙肝可以臨床治愈。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是延緩乙肝疾病進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發(fā)生率的有效措施,其中臨床治愈是現有抗病毒治療手段下所能獲得的最理想治療結果。乙肝臨床治愈是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持續(xù)檢測不到、乙肝e抗原陰轉、伴或不伴抗-HBs出現,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肝臟組織學有其他病變。多項研究證實乙肝臨床治愈后肝癌累積發(fā)生率低至1.5%左右。自2015年起,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感染科由黨雙鎖教授牽頭率先開展了全球第一個乙肝臨床治愈真實世界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乙肝脫帽治療項目”。歷經10年的不懈努力,該項目已成功治愈慢乙肝患者1500余名。此后,國內專家開展的多項研究顯示,經核苷(酸)類藥物治療后乙肝表明抗原水平較低的慢性乙肝優(yōu)勢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有較高獲得臨床治愈的機會,約30%-50%的患者可以達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實現停藥。2024年08月02日
502
0
1
-
付艷玲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 感染內科 我國乙肝病人數量不少,脂肪肝的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兩者重疊的概率較高。研究發(fā)現,超過1/4的乙肝患者合并脂肪肝。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乙肝合并脂肪肝會加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肝癌的進展。我們常說1加1遠遠大于2!兩個傷肝的因素重疊對肝的傷害大大升高。哪些人需要警惕呢?對于乙肝患者,應積極關注自己的體重、腰圍、血糖、血脂等指標,對于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高血脂基礎的患者,脂肪肝的可能性會增加。乙肝患者如果在抗病毒治療效果不錯的基礎上,轉氨酶仍反復異常,也要警惕是否合并脂肪肝。對于轉氨酶正常的乙肝患者,如果合并脂肪肝,也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更積極地抗病毒治療。因此乙肝患者應更注意生活方式的管理,飲食清淡,低脂適量優(yōu)質蛋白飲食,在身體情況允許下堅持適度運動。并定期肝病??崎T診復診。2024年07月28日
95
0
0
-
陳丹陽醫(yī)師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 感染科 乙肝臨床治愈又稱功能性治愈,是指停止治療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續(xù)陰性、HBV-DNA檢測不到、肝功能正常、肝臟組織病變改善。1、哪些人可以達到臨床治愈呢?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目前數據較多效果較好的是“優(yōu)勢人群”,即在接受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治療的乙肝患者,同時滿足以下條件:①HBsAg≤1500IU/ml;②HBeAg陰性;③HBVDNA<100IU/ml或者低于醫(yī)院檢測下限。另外還有非活動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兒童、產婦等乙肝人群也顯示出較高的臨床治愈率。注意:不是優(yōu)勢人群可以先通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達到“優(yōu)勢人群”條件后再聯合長效干擾素治療,從而最終實現臨床治愈。2、臨床治愈后會不會復發(fā)呢?復發(fā)率大概9%左右。復發(fā)患者再次接受治療后約有50%患者實現臨床治愈。3、聽說打長效干擾素有副作用是不是真的?注射長效干擾素不良反應每個人會有差異,比如肝功能異常、白細胞降低等,可以通過監(jiān)測加藥得到緩解,其他不良反應相對少見,大部分人都能夠耐受。4、長效干擾素需要使用多久?如果治療24周醫(yī)生評估無效會停用,如果有效,一般療程為48周,也需要根據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等情況決定最終療程。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提出,PegIFN-α與核苷(酸)類藥物聯用,可使部分優(yōu)勢患者獲得臨床治愈!自從發(fā)現乙肝病毒后,抗病毒藥物的研發(fā)從未停歇。1990年干擾素被批準用于治療慢性乙肝,1998年第一個核苷類似物——拉米夫定上市,緊隨其后的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截至目前已有9種抗病毒藥物問世,成為了乙肝患者的救星。通過長期堅持抗病毒治療,乙肝病毒被抑制,阻止了肝纖維化的進展,大大降低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率。2024年06月30日
391
0
0
-
劉遙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一科 長期大量飲酒會通過多種途徑損害肝細胞,引起慢性酒精性肝病,肝臟在不斷的損傷修復過程中發(fā)生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是歐美國家常見的病因之一,我國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2020年全球腫瘤報告顯示,當年全球新增肝癌患者91萬人,中國41萬人;全球因肝癌死亡83萬人,中國39萬人。在中國,肝癌的高發(fā)主要與乙肝病毒感染、酒精的過量攝入等原因有關。乙肝病毒會通過性接觸、血液、母嬰等途徑進行傳播,持續(xù)性的乙肝病毒感染,就可能誘發(fā)肝癌。另外,調查發(fā)現有30%的肝癌與飲酒有關,長期大量的飲酒,會增加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發(fā)病風險。2024年05月21日
70
0
0
-
孫普增主任醫(yī)師 陽谷縣人民醫(yī)院 消化呼吸內科 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肝臟炎癥,是威脅我國人群健康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傳播途徑多樣,可通過密切接觸、母嬰、血液和性傳播。近九成感染者不會出現臨床癥狀,而后,部分感染者可發(fā)展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或原發(fā)性肝癌,對健康危害大,因此實驗室診斷至關重要。關于乙肝的實驗室診斷,乙肝兩對半是必須占有很大一席之地。實際上HBV的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分別是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體);HBeAg(乙肝e抗原)、HBeAb(乙肝e抗體);HBcAg(乙肝核心抗原)以及HBcAb(乙肝核心抗體)。由于HBcAg在血清中不易檢出,所以只檢測剩下的兩對抗原抗體和一個單獨的乙肝核心抗體,俗稱兩對半。?【乙肝兩對半】要知道怎么解讀乙肝兩對半,還是必須看看乙肝兩對半(5項)分別意味著什么?作為感染屆首屈一指的大哥大,乙肝病毒有雙層衣殼,表面抗原位于外衣殼、e抗原和核心抗原位于內衣殼,分別是HBV內衣殼蛋白的分泌型和結構型。1、HBsAg(乙肝表面抗原)顧名思義,既然是表面抗原,所以它位于乙肝病毒的表面。因為是在表面,所以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最先出現,在急性肝炎潛伏期即可出現陽性。是乙肝早期診斷和普查的指標。2、HBsAb(乙肝表面抗體)是機體針對乙肝表面抗原產生的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以暴揍表面抗原,所以在機體感染或接種乙肝疫苗后會出現。HBsAg與HBsAb同時陽性可能是不同亞型重復感染或病患正處于血清轉換期,即HBsAg消失,同時伴HBsAb出現。血清轉換期為臨床上慢性乙肝治療的最終目標,對臨床個體化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HBeAg(乙肝e抗原)乙肝e抗原是HBV內衣殼蛋白的分泌型,是一種可溶性抗原,主要存在于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中,為病毒復制及傳染性強的標志,一般出現的比HBsAg稍晚。4、HBeAb(乙肝e抗體)是機體針對乙肝e抗原產生的抗體,一般出現于HBeAg陰轉后,陽性表示患者處于急性肝炎恢復期,病毒復制水平低,傳染性下降,病變趨于靜止。HBeAg和HBeAb同時陽性可見于HBeAg血清學轉換,同樣對臨床個體化治療有重要意義,是目前臨床上慢性乙肝治療的近期目標。5、HBcAg(乙肝核心抗原)乙肝核心抗原是HBV內衣殼蛋白的結構型,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細胞核內,是個死肥宅,所以血液中含量甚微,不易檢出。但是不是不出門就察覺不了的,因為它的抗原性強,感染早期即可刺激機體產生HBcAb。6、HBcAb(乙肝核心抗體)作為針對HBcAg的抗體,簡直是抗體屆的恥辱,這丫并不會對乙肝病毒實施打擊報復,它的存在只是提醒你HBcAg的存在和曾經存在過,你正在感染或者曾經感染,因為無論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體均為陽性,可持續(xù)數年。?總結一下,HBsAg最早出現、HBeAg意味著病毒復制及傳染性強的標志、HBcAb提示正在感染或者既往感染。2024年04月30日
381
0
1
-
2024年01月18日
98
0
1
-
李文東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腫瘤內科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感染者e抗原(HBeAg)血清學轉換后,每年約有0.5%~1.0%發(fā)生表面抗原(HBsAg)自然轉陰。然而,上述自然轉陰率還是比較低,那么如何進一步提高HBsAg轉陰率呢?對于符合抗病毒治療條件的慢性乙肝感染者,可以先服用強效低耐藥的一線抗病毒藥物,待HBVDNA定量低于檢測下限、HBeAg陰性,且HBsAg<1500IU/mL時,可考慮聯合長效干擾素(Peg-IFN-a)治療,以追求進一步提高HBsAg轉陰。治療6月后,若HBsAg<200IU/mL或下降10倍,預示HBsAg轉陰有希望,建議繼續(xù)口服抗病毒藥物聯合長效干擾素治療至1年,必要可延長至2年。具體情況可進一步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或門診就診。2024年01月03日
635
0
0
-
李文東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腫瘤內科 慢性乙肝感染者自然發(fā)展史表明,如果不抗病毒治療,代償期肝硬化進展為失代償期的年發(fā)生率為3%~5%,而失代償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僅為14%~35%。另有研究表明,即使是乙肝病毒檢測陰性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如果不抗病毒治療,肝細胞癌累積發(fā)生率(51%)顯著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32%)。而且國際多部指南和共識也因這些患者存在較高疾病進展風險(如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細胞癌和其他相應并發(fā)癥)而建議積極抗病毒治療。可見,即使乙肝病毒檢測不到的乙肝肝硬化也需要抗病毒治療,具體情況可進一步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或門診就診。2023年12月30日
335
0
0
-
李文東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腫瘤內科 我國是乙肝大國,有些慢性乙肝感染者會出現表面抗原HBsAg轉陰的情況,通過血液乙肝病毒(HBVDNA)檢測,部分患者血液仍可能存在乙肝病毒,這種情況稱作隱匿性乙肝感染(OBI),容易被忽視,進而隱匿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隱匿性乙肝感染有兩種情況:一、患者血液HBsAg陰性,但血液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陽性,稱為血清陽性隱匿性乙肝感染,大多是這種情況,占到80%以上;二、患者血液HBsAg陰性,血液抗-HBs、抗-HBe和抗-HBc也均為陰性,稱為血清陰性隱匿性乙肝感染,這種情況僅占1%~20%。具體情況可進一步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或門診就診。2023年12月25日
381
0
0
-
2023年12月24日
373
0
0
乙肝相關科普號

毛日成醫(yī)生的科普號
毛日成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病科
4538粉絲8402閱讀

周元平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元平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感染內科
1.2萬粉絲7萬閱讀

福軍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巖麗 主治醫(yī)師
解放軍307醫(yī)院
造血干細胞移植科
120粉絲1.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