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nèi)容
-
李醫(yī)生,你好非梗阻性如何找病因呀。只能通過藥物去嘗試嗎?
李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23日85
0
0
-
結果醫(yī)生說,現(xiàn)在回納不了,讓回家先養(yǎng)著。現(xiàn)在怎么辦呢
蔡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19日95
0
0
-
腸梗阻造口術后,一直腹痛,切除了一段腸子,剛剛復查做腸鏡還過不去,直腸口有感染,有糜爛,想著還納回去
蔡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19日77
0
0
-
第七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七節(jié) 積聚
第七節(jié)積聚積聚是由于體虛復感外邪,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瘀、痰濁蘊結腹內(nèi)為基本病機,以腹內(nèi)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積聚是涉及腹腔臟器多種疾病,而在臨床又比較常見的一類病證。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醫(yī)學對積聚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認識,尤其是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的治療思想及有關的一系列方藥,對減輕甚至治愈積聚病證,具有重要的意義。積聚之名,首見于《靈樞·五變》:“人之善腸中積聚者,……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弱,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薄秲?nèi)經(jīng)》里還有伏梁、息賁、肥氣、奔豚等病名,亦皆屬積聚范疇。在治療方面,《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的“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則,具有一般的指導作用?!峨y經(jīng)》對積聚作了明確的區(qū)別,并對五臟之積的主要癥狀作了具體描述?!督饏T要略·瘧病脈證并治》將瘧疾引起的癥瘕稱為瘧母,并以鱉甲煎丸治之。《諸病源候論·積聚病諸候》對積聚的病因病機有較詳細的論述,并認為積聚一般有一個漸積成病的過程,“諸臟受邪,初未能為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證治準繩·積聚》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張?!毒霸廊珪しe聚》則對攻補法的應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積之要,在知攻補之宜,而攻補之宜,當于孰緩孰急中辨之”?!夺t(yī)宗必讀·積聚》把攻補兩大治法與積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指出治積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屢攻屢補,以平為期”,頗受后世醫(yī)家的重視?!夺t(yī)林改錯》則強調(diào)瘀血在積聚病機中的重要作用,對活血化瘀方藥的應用有突出的貢獻。中醫(yī)文獻中的癥瘕、痃癖以及伏梁、肥氣、息賁等疾病,皆屬積聚的范疇。根據(jù)積聚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西醫(yī)的腹部腫瘤、肝脾腫大,以及增生型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疾病,當這些疾病出現(xiàn)類似積聚的證候時,可參閱本節(jié)辨證論治?!静∫虿C】1.情志抑郁,氣滯血瘀正如《濟生方·積聚論治》所說:“憂、思、喜、怒之氣,人之所不能無者,過則傷乎五臟,……留結而為五積?!鼻橹局虏?,首先病及氣分,使肝氣不舒,脾氣郁結,導致肝脾氣機阻滯。繼則由氣及血,使血行不暢,經(jīng)隧不利,脈絡瘀阻。若偏重于影響氣機的運行,則為聚;氣血瘀滯,日積月累,凝結成塊則為積。2.酒食內(nèi)傷,滋生痰濁由于飲酒過度,或嗜食肥甘厚味、煎撙辛辣之品;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使脾失健運,以致濕濁內(nèi)停,甚至凝結成痰。痰濁阻滯之后,又會進一步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形成氣機郁滯,血脈瘀阻,氣、血、痰互相搏結,而引起積聚。亦有因飲食不調(diào),因食遇氣,食氣交阻,氣機不暢而成聚證者。3.邪毒侵襲,留著不去寒、濕、熱等多種外邪及邪毒如果長時間地作用于人體,或侵襲人體之后留著不去,均可導致受病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痰濁內(nèi)生,氣滯血瘀痰凝,日久形成積聚。正如《諸病源候論·積聚病諸候》說:“諸臟受邪,初未能成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它病轉歸,日久咸積黃疸病后,或黃疸經(jīng)久不退,濕邪留戀,阻滯氣血;或久瘧不愈;濕痰凝滯,脈絡痹阻;或感染血吸蟲,蟲阻脈道,肝脾氣血不暢,脈絡瘀阻。以上幾種病證,日久不愈,均可轉歸演變?yōu)榉e證。情志抑郁,飲食損傷,感受邪毒及它病轉歸是引起積聚的主要原因。其中,情志、飲食、邪毒等致病原因常交錯夾雜,混合致病。正氣虧虛則是積聚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積聚的形成及演變,均與正氣的強弱密切相關。正如《醫(yī)宗必讀·積聚》說:“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薄毒霸廊珪しe聚》亦說:“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diào)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奔词钦f,積聚是正虛感邪、正邪斗爭而正不勝邪的情況下,邪氣踞之,逐漸發(fā)展而成。積聚的發(fā)生主要關系到肝、脾兩臟;氣滯、血瘀、痰結是形成積聚的主要病理變化。其中聚證以氣機阻滯為主,積證則氣滯、血瘀、痰結三者均有,而以血瘀為主。【臨床表現(xiàn)】積聚以腹內(nèi)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但積和聚又分別有不同的臨床特征,積證大多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積塊出現(xiàn)之前,相應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惡心、嘔吐、腹脹,以及倦怠乏力,胃納減退等癥狀。作為積證特征的腹內(nèi)結塊,表現(xiàn)為由小漸大,由軟漸硬,固定不移,初覺脹痛,繼則疼痛逐漸加劇。一般病程較長,病情較重。腹內(nèi)病變的同時,常出現(xiàn)飲食減少,倦怠乏力,病情較重者甚至面色萎黃,形體日漸消瘦。而積證的后期,一般虛損癥狀較為突出。聚證則表現(xiàn)為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聚時散,或有如條狀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較短,病情較輕,全身癥狀亦不如積證明顯。正如《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說:“積者,臟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fā)作有時,輾轉痛移,為可治?!薄毒霸廊珪しe聚》亦將兩者的特征概括為:“積者,積累之謂,由漸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謂,作止不常者也?!薄驹\斷】1.積證以腹部可捫及或大或小、質(zhì)地或軟或硬的包塊,部位固定不移,并有脹痛或刺痛為臨床特征。隨著積塊的出現(xiàn)及增大,相應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惡心、嘔吐、腹脹,以及倦怠乏力、胃納減退等癥狀。而積證的后期,除上述癥狀加劇外,虛損癥狀也較為突出。2.聚證以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作時止為臨床特征。其發(fā)作時可見病變部位有氣聚脹滿的現(xiàn)象,但一般捫不到包塊;緩解時則氣聚脹滿的現(xiàn)象消失。聚證發(fā)作之時,以實證的表現(xiàn)為主,反復發(fā)作,常出現(xiàn)倦怠乏力、納差、便溏等脾胃虛弱的證候。結合病史,作B超、Cr、胃腸鋇餐X線檢查及纖維內(nèi)窺鏡檢查等有助于診斷。【鑒別診斷】1.痞滿痞滿以患者自覺脘腹痞塞不通、滿悶不舒為主要癥狀,但在檢查時,腹部無氣聚脹急之形可見,更不能捫及包塊,臨床上以此和積聚相區(qū)別。2.鼓脹鼓脹以肚腹脹大、鼓之如鼓為臨床特征。其與積聚相同的是腹內(nèi)均有積塊,但鼓脹的積塊多位于脅肋部,且鼓脹除腹內(nèi)積塊外,更有水液停聚,肚腹脹大。而積證腹內(nèi)無水液停聚,肚腹一般不脹大,腹內(nèi)積塊的部位亦不局限于脅肋部。【辨證論治】辨證要點1.辨積與聚積與聚雖合稱為一個病證,但兩者是有明顯區(qū)較別的。積證具有積塊明顯,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程較長,多屬血分,病情較重,治療較難等特點;聚證則無積塊,腹中氣時聚時散,發(fā)有休止,痛無定處,病程較短,多屬氣分,一般病情較輕,相對地治療亦較易。至于古代文獻以積為臟病,聚為腑病,則不可拘泥,實際上不少積證的積塊就發(fā)生在胃、腸。2.辨部位積塊的部位不同,標志著所病的臟腑不同,臨床癥狀、治療方藥也不盡相同,故有必要加以鑒別。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來看,在內(nèi)科范圍的脘腹部積塊主要見于胃和肝的病變。右脅腹內(nèi)積塊,伴見脅肋刺痛、黃疸、納差、腹脹等癥狀者,病在肝;胃脘部積塊伴見反胃、嘔吐、嘔血、便血等癥狀者,病在胃;右腹積塊伴腹瀉或便秘、消瘦乏力,以及左腹積塊伴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下膿血者,病在腸。3.辨虛實積證大體可分為初、中、末三期,一般初期正氣未至大虛,邪氣雖實而不甚,表現(xiàn)為積塊較小、質(zhì)地較軟,雖有脹痛不適,而一般情況尚可。中期正氣漸衰而邪氣漸甚,表現(xiàn)為積塊增大、質(zhì)地較硬、疼痛持續(xù),并有飲食日少,倦怠乏力,形體消瘦等癥。末期正氣大虛而邪氣實甚,表現(xiàn)為積塊較大、質(zhì)地堅硬,疼痛劇烈,并有飲食大減,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黧黑,明顯消瘦等癥。治療原則聚證重調(diào)氣,積證重活血。聚證病在氣分,以疏肝理氣、行氣消聚為基本治則,重在調(diào)氣;積證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基本治則,重在活血。要注意區(qū)分不同階段,掌握攻補分寸。積證初期,積塊不大,軟而不堅,正氣尚可,治療以攻邪為主,予以行氣活血、軟堅消積;中期積塊漸大,質(zhì)漸堅硬,而正氣漸傷,邪盛正虛,治宜攻補兼施;末期積塊堅硬,形瘦神疲,正氣傷殘,治宜扶正培本為主,酌加理氣、化瘀、消積之晶,切忌攻伐太過。在積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處理好攻法與補法的關系,正如《景岳全書·積聚》所說:“治積之要,在知攻補之宜,而攻補之宜。當于孰緩孰急中辨之?!痹谥委熤袘⒁狻爸螌嵁旑櫶摗保把a虛勿忘實”,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或先攻后補,或先補后攻,或寓補于攻,或寓攻于補。分證論治『聚證』·肝氣郁滯癥狀: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聚時散,脘脅之間時或不適,病情常隨情緒而起伏,苔薄,脈弦。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消聚。;方藥:木香順氣散。;本方具有行氣溫中、散寒化濕、疏肝解郁的功效。適用于氣機郁滯、寒濕中阻及伴有肝郁癥象者。方中以木香、砂仁、蒼術、厚樸、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氣溫中,散寒化濕;配伍臺烏藥、生姜、枳殼以增強溫中理氣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氣解郁。若寒甚,腹痛較劇,得溫癥減,肢冷者,可加高良姜、肉桂溫中理氣止痛。若兼有熱象,口苦,舌質(zhì)紅者,去臺烏藥、蒼術,加吳茱萸、黃連(即左金丸)泄肝清熱。老年體虛,或兼見神疲、乏力、便溏者,可加黨參、白術益氣健脾。本證攻竄脹痛之癥緩解后,可以疏肝理脾的逍遙散調(diào)理善后?!な碀嶙铚Y狀:腹脹或痛,便秘,納呆,時有如條狀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則脹痛更甚,舌苔膩,脈弦滑。治法:理氣化濁,導滯通腑。方藥:六磨湯。方中以沉香、木香、臺烏藥理氣寬中,大黃、檳榔、枳實通腑導滯??杉由介⑷R菔子以增強健胃消食的作用。痰濁中阻,嘔惡苔膩者,可加半夏、陳皮、生姜化痰降逆。:若因于蛔蟲結聚,阻于腸道而引起者,可加服驅(qū)蛔方藥及酌情配用烏梅丸。聚證發(fā)作之時以實證表現(xiàn)為主,但若反復發(fā)作,常導致脾胃虛弱,運化無力,以致更易發(fā)生氣聚腹痛,對這類病人,平時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健運脾胃,調(diào)理氣機?!悍e證』·氣滯血阻癥狀:積證初起,積塊軟而不堅,固著不移,脹痛并見,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消積。方藥:荊蓬煎丸。本方以木香、青皮、茴香、枳殼、檳榔理氣散結,三棱、莪術活血消積??珊嫌檬ιⅲㄆ腰S、五靈脂)或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以增強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作用。·氣結血瘀癥狀:腹部積塊漸大,按之較硬,痛處不移,飲食減少,體倦乏力,面黯消瘦,時有寒熱,女子或見經(jīng)閉不行,舌質(zhì)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滑或細澀。治法:祛瘀軟堅,補益脾胃。方藥:膈下逐瘀湯、六君子湯?!し街幸援敋w、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香附、烏藥、枳殼行氣止痛,甘草益氣緩中。,可酌加丹參、莪術、三棱、鱉甲、煅瓦楞等,以增強活血消積的作用?;蚺浜戏明M甲煎丸、化癥回生丹消癥散積。在使用膈下逐瘀湯治療的同時,間服具有補益脾胃、扶助正氣的六君子湯,以共同組成攻補兼施之法?!ふ擆鼋Y癥狀:積塊堅硬,疼痛逐漸加劇,飲食大減,面色萎黃或黧黑,消瘦脫形,舌質(zhì)色淡或紫,舌苔灰糙或舌光無苔,脈弦細或細數(shù)。治法:補益氣血,化瘀消積。方藥:八珍湯、化積丸。八珍湯為補益氣血的常用效方。氣虛甚者,可加黃芪、淮山藥、苡仁益氣健脾。舌質(zhì)光紅無苔、脈象細數(shù)者,為陰液大傷,可加生地、玄參、麥冬、玉竹等養(yǎng)陰生津?;e丸中以三棱、莪術、香附、蘇木、五靈脂·、瓦楞子活血祛瘀、軟堅散結,阿魏消痞去積,海浮石化痰軟堅散結,檳榔理氣瀉下(便溏或腹瀉者宜去)??勺眉拥?、鱉甲活血軟堅散結。上述二方可間服,并可根據(jù)病情采用補一攻一,或補二攻一等治法。在對積證的治療中,以下二法可結合辨證方藥同時應用:1.積證不論初起或久積,均可配合外治法,如敷貼阿魏膏、水紅花膏等,有助于活血散結、軟堅消積;2.對病屬積證,而西醫(yī)診斷為腫瘤的患者,除按上述辨證論治選方用藥外,可酌情選加一些具有一定抗腫瘤作用的中草藥,其中相當部分屬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藥物,如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蚤休、夏枯草、垂盆草、菝葜、虎杖等?!巨D歸預后】聚證的預后一般較好,而積證的預后一般較差。正如《景岳全書·積聚》所說:“無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積其破難。”一般的聚證,若治療得當,解除了病因,可望治愈。但亦有部分反復發(fā)作,或先因氣聚,日久則血瘀成積者。積證在腹部捫到積塊之前,大多已經(jīng)歷了一段病程,所以當發(fā)展成為積證時,·治療比較困難。早在唐代《外臺秘要·卷十二》就談到:“凡癥堅之起,多以漸生,而有覺便牢大者,自難療也?!爆F(xiàn)在由于醫(yī)學的進展,積證的預后已有了很大的好轉,可以使患者的癥狀有所減輕,生存時間延長,部分患者甚至可望獲得治愈。積證后期,因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而出現(xiàn)黃疸;水液內(nèi)聚而成為鼓脹;火熱灼傷脈絡,或氣虛不能攝血,血液外溢?,而致吐血、便血、衄血等,均為病情重篤,預后不良之象,當積極救治?!绢A防與調(diào)攝】積聚之病,起于情志失和者不少,故正確對待各種事物,解除憂慮、緊張,避免情志內(nèi)傷,對防與治均很重要。飲食上應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晶,多吃新鮮蔬菜。注意勞逸適度,避免過勞。如有胃脘痛、脅痛、泄瀉、便血等病證,應及早檢查治療?!窘Y語】積聚是以腹內(nèi)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情志抑郁,酒食內(nèi)傷,邪毒內(nèi)侵及它病轉歸是引起積聚的主要原因,病機主要為氣滯、血瘀、痰結及正氣虧虛。聚證以氣滯為主要病變,以腹中氣聚、攻竄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積證以血瘀為主要病變,以腹內(nèi)結塊、固定不移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治療聚證,以疏肝理氣、行氣消聚為基本原則;治療積證,則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基本原則,并應注意攻補兼施,治實當顧虛,補虛勿忘實。對病屬積證而西醫(yī)診斷為腫瘤的患者,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酌情選用抗腫瘤的中草藥。【文獻摘要】《靈樞·五變》:“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薄峨y經(jīng)·五十五》:“故積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fā)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fā)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故以是別知積聚也”《諸病源候淪·癥瘕病諸候》:“盤牢不移動者是癥也,言其形狀可征驗也”;“瘕,痛隨氣移動是也,言其虛假不牢,故謂之為瘕也”;“瘕者,假也,謂虛假可動也”?!妒備洝しe聚門》:“癥瘕癖結者,積聚之異名也。”《醫(yī)宗必讀·積聚》:“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居之。……初中末之三法不可不講也。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jīng)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蓋積之為義,日積月累,非伊朝夕,所以去之亦當有漸,太亟傷正氣,正氣傷則不能運化也,而邪反固矣?!薄督饏T翼·積聚統(tǒng)論》:“積聚之病,非獨痰、食、氣、血,即風寒外感,亦能成之。然痰、食、氣、血,非得風寒,未必成積,風寒之邪,不遇痰、食、氣、血,亦未必成積。”《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壯盛之人,必無積聚。必其人正氣不足,邪氣留著,而后患此。”《醫(y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所治之癥目》:“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薄粳F(xiàn)代研究】·積聚治法的研究祛邪和扶正是治療積證的兩大基本原則。祛邪主要包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散結、清熱解毒;扶正主要包括益氣、養(yǎng)陰、補血、溫陽。近年來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及扶正培本方藥進行了較多的研究。1.活血化瘀據(jù)現(xiàn)代研究,活血化瘀對積聚的治療作用;在于改善結締組織代謝。活血化瘀藥能抑制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使肥大細胞增多,使病變的膠原纖維變細、疏松化,對增生性病變有不同程度的軟化和吸收作用。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钛鏊幖捌鋸头揭话憔芨纳蒲龌颊哐旱臐狻⒄?、凝、聚狀態(tài),其中以養(yǎng)血活血和活血化瘀類作用更為明顯。其抗血栓形成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纖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病變局部微血流、微血管形態(tài)及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流動力學。使病變區(qū)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減少;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促進病變組織的吸收、消散。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動物實驗初步證實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活血化瘀藥有赤芍、川芎、紅花、郁金、延胡索、當歸、丹參、水蛭、虻蟲、廑蟲、三棱、莪術、水紅花子等,其中尤以對莪術、丹參的研究較多[中藥藥理學1988][中醫(yī)雜志1988;(5):61]。2.清熱解毒邪毒凝聚是導致積證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氣滯、痰濁、瘀血等病邪,蘊積日久,也會化熱,所以清熱解毒也是治療積證的一個重要治則。清熱解毒藥有較廣的抗菌譜,能抑制病毒,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近10余年來,經(jīng)過實驗篩選及臨床應用證實有一定抗腫瘤作用的藥物,其中相當部分屬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藥物。如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腫節(jié)風、青黛、蒲公英、夏枯草、垂盆草、龍葵、蛇莓、菝葜、藤梨根、虎杖、苦參等,都是可以治療腹部腫瘤的清熱解毒藥。3.扶正培本扶正培本能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包括影響非特異性免疫(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影響特異性免疫等。還具有改善物質(zhì)代謝,增強內(nèi)分泌,改善骨髓功能,增強機體抗害能力,抗腫瘤,促進機體康復等作用。·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之肝脾腫大的研究近幾年來,經(jīng)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活血化瘀藥物與方劑丹參、川芎、赤芍、桃仁、當歸、三棱、莪術、鱉甲散、大黃廑蟲丸等,能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降低纖維細胞活性,減輕門脈壓力等,從而可使肝脾回縮變軟[中醫(yī)雜志1993;(1):53]。張氏以活血祛風法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70例,其中肝腫大32例,脾腫大19例,總有效率達95.7%[中醫(yī)雜志1993;(9):547)。高氏報道以黃芪莪術湯(黃芪、莪術、白術、紅花、柴胡、地鱉蟲、甘草等)治療早期肝硬化,并與常規(guī)西藥進行對照。結果治療組在肝脾回縮、肝功能改善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雜志1990;(7):31]。蔣氏以乙肝工號和乙肝Ⅱ號分別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26例,慢性遷延性肝炎39例,兩組共65例中,肝大者52例,脾大者32例。肝大、脾大回縮至正常分別占69%、86%,中藥改善主要癥狀、體征,恢復肝功能,使I-msAg轉陰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雜志1987;(12):904)。李氏以疏肝理氣軟堅散瘀法(柴胡、白花蛇舌草、黃芪、山楂、鱉甲、丹參、建曲、芍藥、水蛭、茯苓、莪術、甘草)加減治療早期肝硬化24例,經(jīng)1-3個月治療,總有效率為91.6%[四川中醫(yī)1999;(9):20)。·中醫(yī)藥治療脂肪肝脂肪肝可由多種原因所致,其中部分病人尤其是病程較長、病情較重者,多表現(xiàn)為肝臟腫大,此時即可歸屈積證范疇。一些研究表明,渾瀉、首烏、黃精、柴胡、郁金、山楂、草決明、連翹、白礬等中藥具有抗脂肪變性的作用。宋氏用逍遙散加三棱、莪術等治療45例脂肪肝,療效較好[黑龍江中醫(yī)藥1991;(4):37]。鄭氏以海藻、昆布、白花蛇舌草、郁金、貝母、丹參等煎服,配合生首烏、決明子、生山楂開水沖泡代茶,治療脂肪肝98例,均獲較好的療效[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4):153]。蔣氏以降脂益肝湯(澤瀉、生首烏、草決明、丹參、山楂、黃精、虎杖、荷葉)治療脂肪肝38例,并用常規(guī)西藥對照治療29’例,治療組在改善血脂異常,使肝臟回縮及肝功恢復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雜志1989;(4):216]?!ぶ嗅t(yī)藥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腸梗阻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中單純性、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腹中氣聚、攻竄脹痛等癥與聚證有類似之處。采用以中藥為主的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常可獲得滿意的療效?;羰弦钥诜占蓖瑁浜辖?、胃腸減壓、補液、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治療腸梗阻21例,18例痊愈,3例無效轉手術治療[中醫(yī)雜志1993;(11):484]。薛氏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和病情,以溫脾湯為主,隨證加減,治療9例小兒麻痹性腸梗阻,7例治愈[中醫(yī)雜志1993;(1):24L李氏用丁香30-60g研成細末,加75%酒精調(diào)和,對酒精過敏者以溫水調(diào)和,敷于臍及臍周,治療20例麻痹性腸梗阻,均獲良效.[中醫(yī)雜志1988;(11):55]?!ぶ嗅t(yī)藥治療胃石癥胃石癥可由多種原因造成,臨床表現(xiàn)屬于中醫(yī)積聚范疇,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重用雞內(nèi)金可起消積化滯、安胃排石作用。高氏等用自擬安胃排石湯(雞內(nèi)金、姜半夏、茯苓、麥芽、神曲、砂仁、萊菔子、青皮、陳皮、芒硝、大黃、白芍、甘草)治療胃石癥46例,本組療程最短7天,最長34天。20天后復查,臨床癥狀消失,經(jīng)胃鋇餐透視或纖維胃鏡、,B超復查,胃石已經(jīng)排出44例,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胃石未排出,好轉1例。療效良好[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9;(1):19]。
黎崇裕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11日115
0
0
-
手術后腸梗阻怎么辦?
一例術后炎性腸梗阻的病例分析手術后的腸梗阻一直是主刀醫(yī)生和患者頭疼的問題,尤其是持續(xù)多日,仍無法自愈的腸梗阻。我中心致力于手術后腸梗阻的系統(tǒng)治療40余年,集成生長抑素,腸外營養(yǎng),小腸減壓管,鼻腸管,腸內(nèi)營養(yǎng)及手術等多種技術手段,超過90%患者可以保守治療成功。
田宏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06日716
0
0
-
晚期腫瘤并發(fā)腸梗阻?中藥治療或可幫您恢復
惡性腸梗阻是晚期癌癥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通常難以通過常規(guī)手術治療解除梗阻,更難以完全去除病因?;颊卟粌H要承受嘔吐、腹痛、腹脹、無法進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還要接受病情惡化等壞消息的精神打擊。因此,晚期癌癥患者合并惡性腸梗阻,需要采用合理的姑息治療措施,以有效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中藥在姑息治療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緩解癥狀,減輕精神壓力,提高生存質(zhì)量,乃至延長生存期,更有部分患者可以通過中醫(yī)治療贏得放化療甚至手術的機會。1、病因病機《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有“飲食停于腸中,結而不下作疼,故名腸結?!逼鋵嵃┌Y患者惡性腸梗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腫塊阻塞或壓迫腸道造成的,而腫塊的形成由正虛與邪實兩個方面。正虛即臟腑功能虛弱,脾虛不能升清,胃弱不能降濁,故而產(chǎn)生濕濁壅滯。邪實即邪毒內(nèi)侵,與痰濕、血瘀等病邪互結,壅塞于腸道,形成腫塊。正虛與邪實相互影響。腫塊的形成,阻礙中焦氣血運行,使脾氣更虛,胃失和降;脾胃功能虛弱,祛邪無力,邪毒日盛,腫塊日增。其結果就是造成腸腑不通。除了因腫瘤占位造成的梗阻之外,還有部分患者,并沒有腫瘤的阻塞或壓迫,但是仍然出現(xiàn)了腸梗阻。此類非腫物引起的腸梗阻,多由于患者經(jīng)過手術及放化療的治療后,正氣被傷、氣血耗損,氣機失調(diào),使精、血、津液運行失常,形成痰飲、瘀血、水結、濕毒等病理產(chǎn)物停于腸腑,進而引起梗阻。2、腸梗阻的表現(xiàn)腫瘤所致的惡性腸梗阻大多數(shù)是緩慢發(fā)病,常表現(xiàn)為不全性腸梗阻,也就是說不一定會完全不排便和不排氣,尤其是在初期。臨床常見的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排氣消失等。初始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間歇性出現(xiàn)的可自發(fā)緩解的腹痛、惡心、嘔吐和腹脹,癥狀發(fā)作時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氣,癥狀隨病情進展而逐漸惡化為持續(xù)性。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及其嚴重程度與腸梗阻部位及程度相關。3、西醫(yī)治療手術治療是惡性腸梗阻的最重要治療方法,但很多患者并不能耐受手術。藥物治療包括鎮(zhèn)痛藥、止吐藥、激素、抗分泌藥等,目的是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此外還有胃腸外營養(yǎng)、支架、鼻胃管引流、胃造瘺等其他治療方式,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4、中醫(yī)治療腸梗阻病位在腸,中醫(yī)認為腸為傳化之司,“以通為用,以降為順”,故治以“通法”。因為癥候復雜,臨床常選用多種“通法”相結合,辨證施治。(1)中藥內(nèi)服因為腸梗阻患者常需采取禁食、胃腸減壓等治療措施,所以內(nèi)服湯藥的較少。而對于不全性梗阻的患者,可以少量頻服給藥。此外如患者已置入胃腸減壓管,可通過胃腸減壓管給藥。內(nèi)服湯藥一般以攻積瀉下藥為主,如大承氣湯、溫脾湯、桃核承氣湯等,根據(jù)患者疾病的寒熱屬性以及患者體質(zhì)狀況,辨證施治。如瘀毒熱結證,治則為化瘀解毒通腑,常用大黃、芒硝、桃仁、枳實、厚樸、木香、檳郎、丹皮、丹參、蒲公英等藥;氣機阻滯證,治則為行氣通腑,常用大黃、枳實、厚樸、木香、檳郎、烏藥等藥;陰津虧損證,治則為滋陰補液,常用大黃、芒硝、生地、玄參、麥冬、枳實、火麻仁等藥;寒結腸腑證,治則為溫里通腑,常用大黃、附子、細辛、肉蓯蓉、枳實、烏藥等藥。給予相應的中藥內(nèi)服治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2)中藥灌腸、滴肛中藥灌腸、滴肛改變了中藥給藥途徑,不僅克服了患者因梗阻而嘔吐嚴重、不能口服進藥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避免苦寒藥對胃的負面影響,并可以使藥物直達病所,對下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腸梗阻等均可起到局部治療作用。(3)針灸、電針及穴位注射治療針灸的優(yōu)勢是非消化道途徑治療,且副作用少,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癥狀,可以作為治療惡性腸梗阻的重要輔助手段。常取穴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虛、天樞、氣海、中脘等。電針法是在刺激腧穴“得氣”后,在針上通以接近人體的生物電的微量電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電針的選穴與毫針刺法的選穴方式大致相同,但須選取兩個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側肢體1-3對穴位為宜,不可過多,過多則會刺激太強,患者不宜接受。穴位注射是將中醫(yī)經(jīng)絡的優(yōu)勢與西醫(yī)藥物直達患處的優(yōu)勢相結合,提高療效。其中藥物注射雙側足三里穴,可在穴位上產(chǎn)生持久的刺激效果,發(fā)揮針刺和藥物注射的雙重效果。
胡鳳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30日688
0
2
-
請問一下家里80歲老人,陽了后吃不下排不出怎么回事
IBD科普健康號2022年12月29日36
0
0
-
右下腹小氣液平啥意思
胃腸間質(zhì)瘤大講堂2022年12月28日56
0
1
-
小腸狹窄怎么治療,肚子脹
IBD科普健康號2022年12月18日45
0
0
-
腫瘤晚期癌性腸梗阻臨床實踐與探索
癌性腸梗阻是晚期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腹腔腫瘤約有10%、盆腔腫瘤約有25%患者最終發(fā)展成為腸梗阻。腫瘤所致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成功與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梗阻程度、病變類型、腫瘤臨床分期及總體預后、之前和未來可能進行的治療方法及患者的體力狀況等。須根據(jù)患者的預后、腫瘤的生物學以及最重要的方面--生活質(zhì)量,權衡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推薦個體化治療方案。早期手術為主要手段,但對手術治療后可能預后不良的患者,如腫瘤腹腔內(nèi)廣泛播散者、一般狀況差者和大量腹水者則不應常規(guī)實施手術治療。對于無法接受手術的癌性腸梗阻患者,治療方式選擇復雜,臨床中需量體裁衣制訂個體化方案并進行合理的臨床探索。中醫(yī)藥在腸梗阻的治療中有療效,但在MBO的姑息治療中如何應用,如何規(guī)范地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臨床報道并不多見。目前,在臨床上常見的問題有:(1)手術的風險與獲益如何;(2)可否行內(nèi)鏡及放射線引導下的介入治療;(3)如何有效實施腸腔減壓;(4)用什么方法可以實施腫瘤控制并疏通梗阻;(5)癌性腸梗阻并發(fā)癥治療、營養(yǎng)治療、重要器官功能維護及中醫(yī)藥治療該如何應用。經(jīng)過近十年的探索,我們對癌性腸梗阻的臨床實踐與路徑進行了歸納、整理,報告如下:
鄧運宗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27日474
0
2
腸梗阻相關科普號

姚云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姚云峰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胃腸腫瘤中心三病區(qū)
4517粉絲31.7萬閱讀

徐美東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美東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nèi)鏡科
4916粉絲5.7萬閱讀

李常月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常月 主任醫(yī)師
七臺河市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22粉絲24.4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田宏亮 主治醫(yī)師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病???/span>
便秘 65票
腸梗阻 51票
腸疾病 4票
擅長:慢性便秘、腸梗阻、腹瀉、結直腸腫瘤、放射性腸損傷,腸外瘺、嚴重腹腔感染、營養(yǎng)支持、短腸綜合征等重癥復雜疾病的基于腸道微生態(tài)治療基礎上的內(nèi)外科綜合治療 -
推薦熱度5.0王革非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腸瘺 134票
腸梗阻 31票
克羅恩病 20票
擅長:腸瘺(胃腸道瘺、消化道瘺)、腹腔感染、克羅恩病、胰腺炎、放射性腸損傷、腹部創(chuàng)傷、腸梗阻以及結直腸腫瘤等疾病的臨床治療。 -
推薦熱度4.8任華建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腸瘺 103票
腸梗阻 26票
克羅恩病 25票
擅長:腸瘺、腹腔感染、腹部創(chuàng)傷,克羅恩病、放射性腸損傷,胃腸腫瘤的外科治療,外科重癥患者的搶救,各種原因?qū)е碌哪c梗阻、營養(yǎng)不良患者的各種營養(yǎng)支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