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腦癱專家常崇旺】腦癱治療先從正確認識開始
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至出生后一個月內腦發(fā)育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癥。但當孩子被確診為腦癱后,家長就帶著孩子走上了漫長的治療之路,由于家長急于求醫(yī)的心態(tài),常使治療進入一些誤區(qū),從而影響孩子的治療效果與進程。家長須知:腦癱孩子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及體格檢查,腦電圖、CT及MRI不能起主要作用,CT及MRI能了解顱腦結構有無異常,對探討腦性癱瘓的癥因及判斷預后可能有幫助,但不能據(jù)此肯定或否定診斷、腦電圖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癲癇,對指導治療有參考價值。誤解一、腦癱是傻子,不會走路。腦癱不是病,而是一種病變后的殘疾,不是傻子,也不是腦殘和殘廢,是一種以運動模式和姿勢異常為主的綜合征,有部分腦癱患兒智力沒受影響,絕大部分患兒能夠行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誤解二、腦癱要用藥、理療和針灸等治療。腦癱應該以康復為主,治療為輔,但很多人認為綜合康復只是伸伸胳膊伸伸腿,還有隨便摸一下小孩,以及教一些沒用的知識,以為隨便哪個家長都能進行。誤解三、妖魔化肌張力。病變在腦,表現(xiàn)在肢體,按摩和牽拉只是暫時的緩解肌張力,我們應該改造錯誤的腦,通過運動和姿勢的控制,使運動和姿勢接近正常,從而輸入大腦相對正確的信息,然后經大腦修正后輸出相對正確的指令,從而形成相對正常的運動感知傳導通路,即運用主動運動來平衡肌張力,達到降低肌張力,均衡肌力,使運動和姿勢接近正?;U`解四、將按運動發(fā)育規(guī)律進行康復,理解為按發(fā)育順序。運動發(fā)育是按螺旋曲線前進的,而不是按直線進行的,比如在坐的發(fā)育過程中有爬,在爬的發(fā)育中有扶站、橫走等。誤解五、有效修正異常后才讓站立、行走訓練。很多康復師怕加重異常或引起異常,提出要有效修正異常后再讓站或走,但這只是一種想當然的理想狀態(tài),是很難實現(xiàn)的,如果應此而錯過了持重和邁步的敏感期,還會使癥狀加重以及繼發(fā)異常。誤解六、在醫(yī)院才叫康復治療。我們應該將康復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康復,從而使患兒的:1、智能,2、語言,3、大運動,4、精細動作,5、社會適應性,6、個人社交等得到改善。誤解七、合并癲癇的患兒不能進行康復。合并癲癇的患兒也可以在控制住癲癇發(fā)作的基礎上,進行康復,但運動量不能大和太刺激,不能讓小孩太興奮等,不能用電療針灸等刺激性的治療。誤解八、有腦癱傾向后才開始康復。預防性干預比有癥狀后才干預,更有效和有意義。誤解九、手術降肌張力。手術要有手術適應癥,手術后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手術后還要進行康復訓練。誤解十、過份進行肌力訓練。患兒不是沒力,而是不懂如何用力以及運動技巧,肌力訓練以均衡肌力為主,適量就可以了。誤解十一、相信所謂的神醫(yī)或神奇的治療方法。腦癱康復沒有捷徑??祻图夹g主要還是那些,改變的是康復理念,從而側重點不同,使家屬少走彎路,不浪費時間和金錢,最重要是不擔誤康復而使殘疾加重,不要將大量精力放在按摩和牽拉降肌張力上,而是應該通過對運動和姿勢的控制,平衡肌張力,引起肌張力改變的是”腦",重點是改造腦,要“腦”和“癱”同治,進行綜合康復,其中智力是最重要的,回歸主流社會主要靠智力,肢體有障礙可以借助輔助器具來創(chuàng)建無障礙環(huán)境。
常崇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05日824
0
0
-
腦癱孩子出現(xiàn)膝過伸康復訓練方法
膝過伸:表現(xiàn)為患兒膝關節(jié)過伸展,膝蓋下陷,行走時患兒屈曲膝關節(jié)困難。引起膝過伸的原因有1、尖足:患兒有尖足當腳后跟著地時而代償引起膝過伸。2、張力、肌力:大腿前的股四頭肌肌張力高或腘繩肌肌力弱引起。3、健側代償:由于患側姿勢變化而引起健側膝過伸代償。4、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周圍肌力不足或者韌帶松弛而引起膝過伸。5、屈髖:由于患兒屈髖而使重心不在垂直線上,為保持身體平衡而膝過伸代償。6、肌力:下肢整體肌力低,為支撐上身而代償引起膝過伸。7、過度牽拉:足背屈牽拉過度,使踝和膝關節(jié)控制力差引起膝過伸。腦癱孩子出現(xiàn)膝過伸康復技巧1、踩單車訓練:即是肌力訓練也是運動、感知覺訓練,注意坐位高度要使患兒膝蓋保持一定的屈曲。2、蹲起:適量進行蹲起是下肢的肌力訓練(注意膝關節(jié)不要完全伸直),也可以提高膝關節(jié)的控制力。3、站立訓練:術者取坐位并屈曲一膝關節(jié),患兒在前兩腿分開站于屈曲一側膝關節(jié)上,術者扶持患兒膝關節(jié)使其保持稍屈曲。4、站立架膝后加墊。5、屈伸訓練:患兒仰臥或俯臥位然后進行被動屈曲伸展訓練。6、修正異常:修正尖足、屈髖、骨盆前傾等異常,使重心正常.7、扣擊:站立或俯臥并扣擊膝蓋后的腘窩,即提高膝關節(jié)的韌性又使膝關節(jié)保持一定屈曲8、平衡肌張力:輕按揉大腿前的股四頭肌降肌張力,較大力度按揉或扣擊大腿后的腘繩肌提肌力。9、站、下斜坡、退行:站斜坡腳尖向下膝關節(jié)微屈,下斜坡膝關節(jié)微屈,倒退行走。超過1歲半不能走路的患兒即使有膝過伸,也一定要進行適量的站立訓練,有些康復師怕加重異常不讓站,這是不對的,想當然的認為等有效修正異常后才站立,這只是理想情況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且由于下肢長久不持重,還會引起肌肉廢用(失用)性萎縮而加重異常和引起繼發(fā)異常,適量和正確的站立訓練,不但不會加重異常,而且還有修正異常的功效,如果過了站立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再來練站立就不持重了,這樣增大了訓練的難度。我們強調對姿勢和運動的控制,就必須要修正異常,主、被動運動和適當?shù)目陬^提醒有效結合,使患兒主動進行調整,從而使患兒學習和體驗正確的姿勢和運動,然后積累經驗再建立較正常的姿勢和運動模式。
常崇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03日960
0
0
-
寶寶抬頭晚、不會爬? 警惕小兒腦癱
腦癱兒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因其居高不下的發(fā)病率、對患兒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創(chuàng)傷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不少患兒因為缺乏早期治療而延誤病情,這是相當惋惜的。其實,家長可以從孩子發(fā)育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抬頭晚、不會爬、不能坐、不能站、喂奶困難、發(fā)育遲緩等,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病情,從而為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打下基礎。對于多數(shù)年輕父母來說,發(fā)現(xiàn)孩子不能坐、不能站、咀嚼困難,大都以為孩子體質弱、發(fā)育遲緩而不放在心上。很多家長就是因為缺乏腦癱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小兒腦癱的早期表現(xiàn),才會錯過腦癱的早期治療。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耽誤腦癱患者的早期治療,不錯過腦癱治療的最佳時機呢?家長首先要在新生兒期密切關注以下細節(jié):寶寶是否有哺乳困難?如出生后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勞無力;寶寶是否表現(xiàn)過份安靜,哭聲小或持續(xù)哭鬧;是否自發(fā)運動少,肌張力低下,全身松軟,呈無力狀態(tài);寶寶是否表現(xiàn)為全身發(fā)硬,好打挺,肌張力增強,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頭背屈,有時頭偏向一側,雙下肢強直伸展;是否有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等表現(xiàn);寶寶是否有異常姿勢,如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等。另外,在孩子出生后定期去專業(yè)機構進行保健檢查,做發(fā)育評價檢查也可及早發(fā)現(xiàn)腦癱。父母可從在不同月齡檢查是否有如下表現(xiàn)來識別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3-5個月:不能做雙手舉到眼前反復玩弄的動作。7-8個月:仍不會坐。強扶成坐位時雙下肢呈屈曲狀,膝關節(jié)處不能伸直;強扶成前傾體位后,大人一旦松手又向后傾倒。扶小兒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時,髖及膝過度伸直,甚至交叉剪刀狀。7-8個月后:孩子不會爬或爬行時只表現(xiàn)為上肢活動,下肢沒有伸屈交替運動。1歲之內:孩子用手不分左右,只會一只手去拿東西;面部經常出現(xiàn)異樣表情(如節(jié)律性地吐舌動作);吸奶時找不準奶頭的位置或出現(xiàn)吸吮吞咽困難??傊坏┌l(fā)現(xiàn)寶寶成長過程中存在以上異常情況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接受檢查。如果腦癱患兒能得到早期診治,如在出生后6個月或9個月前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并早治療,則很多人可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兒的各項肢體功能能得到極大的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復;若是延誤治療,就有可能發(fā)展為智力低下、癲癇等疾病,增加治療難度。目前來說,腦癱的治療應采用多學科合作的方式,在正確診斷的前提下,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復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盡可能在早期解除過高的肌張力,手術解除痙攣,并進行必要的畸形矯治。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02日3914
0
0
-
小兒腦癱的外科治療
近期,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神經外科小兒神外專業(yè)組完成兩例痙攣性腦癱患兒的顯微鏡下椎板間入路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肌腱延長術、肌肉松解術。SPR技術是治療腦癱的經典術式,但顯微鏡下椎板間入路為本院內首次開展。目前,兩位患兒治療效果明顯,已順利出院。 第一位患兒,男性,3歲11個月,主訴走路跛行、雙足內翻1年余,1年前于外院行雙足跟腱延長術,術后自行康復鍛煉,治療效果不佳;第二位患兒,男性,4歲9個月,主訴走路跛行、雙足內翻3年余,無手術史。兩位患兒入院查體都提示雙下肢肌張力高、雙髖外展外旋受限、伸膝受限、雙足背屈和外展受限,雙側踝陣攣陽性,無脊柱畸形,雙上肢無異常,智力正常。出院1-2個月后隨訪,患兒目前均已可以自如行走。 顯微鏡下椎板間入路SPR技術,是由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神經外科陳業(yè)濤教授首創(chuàng),目前國內開展該技術的僅有少數(shù)醫(yī)院,齊魯醫(yī)院位列其中,成為全國擁有該項技術的醫(yī)院之一。學術界對于SPR手術基本上需要根據(jù)切斷神經的范圍打開相應節(jié)段椎板,對脊椎骨質有一定創(chuàng)傷;齊魯醫(yī)院神經外科小兒神外專業(yè)組本次開展的椎板間入路的SPR技術,不損傷任何脊椎骨質,創(chuàng)傷很小,同時顯微鏡與電生理結合,更精準地辨別分離神經根神經束,為腦癱患兒帶來更多福音。 痙攣型腦癱表現(xiàn)為肌張力增高、“折刀樣”強直,典型病例表現(xiàn)為“剪刀狀”步態(tài)、“尖足”踮腳尖、下肢“內八字”畸形等,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四肢均可出現(xiàn)而下肢內收肌群為主,稍重者須在扶助下才能走路,嚴重者無法下地走路。上肢表現(xiàn)為肘、腕關節(jié)屈曲,持物困難。這類患兒,往往智力基本正常,但活動能力嚴重受限,帶來極大的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對患兒的心理影響也十分巨大。此類腦癱的干預重點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兒童獨立完成日常功能活動的能力,并降低失能的程度,診療須從整體觀出發(fā),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涉及神經外科、小兒外科、小兒內科、骨科、康復科等,解決醫(yī)療、心理、康復、護理等需求,家庭成員的參與也至關重要。其中,外科治療在解決肌肉痙攣的基礎上,同時做相應的肌腱松解、延長及畸形矯正,為患者術后康復訓練創(chuàng)造了事半功倍的條件。手術包括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選擇性周圍神經肌支切斷術(SPN)、肌腱延長、移位等。SPR及SPN手術,在電生理監(jiān)測下選擇性切斷部分感覺神經,可顯著改善肌肉痙攣,同時盡可能減少對肌力的影響?;颊叩闹委熯€需要康復醫(yī)師參與,康復訓練不可缺少。痙攣性腦癱患兒,采取精準的外科治療+術后針對性康復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最為科學。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小兒神外專業(yè)是神經外科的一個亞專業(yè),成立于2018年,通常將小于14歲定義為小兒神經外專業(yè)的治療范圍,目前開展了大量的小兒神經外科相關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神經管發(fā)育畸形、狹顱癥、腦積水、顱腦外傷、顱腦出血、顱骨修補等疾病的診治,同時與小兒內科、小兒外科、腫瘤科、康復科等多學科合作,小兒神經疾病患者可在齊魯醫(yī)院得到一站式診療服務。宮杰主任醫(yī)師和王傳偉副主任醫(yī)師,全力為廣大相關患兒服務。
王傳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28日1020
0
4
-
痙攣性腦癱后遺癥術后注意事項
雙下肢屈曲攣縮畸形術后注意事項石膏固定期間石膏固定6周,固定期間行下肢肌力訓練?!烫龋禾?0°,保持10-30秒鐘為一次,每天20-30次,可分次完成。注意:不要抬腿過高,孩子會訓練不到肌肉力量?!掏庹梗喝缧袃仁占∷山馐中g,使用抽紙分開雙腿。每天腿外展(向外撇腿),每天至少20次。拆除石膏后√部分孩子切口會有愈合欠佳情況。處理:當?shù)匦l(wèi)生機構換藥至愈合。建議每三天用碘伏輕輕擦拭消毒切口,用無菌紗布塊覆蓋(不要用防水敷貼!)。√孩子會有足踝腫脹、疼痛情況,包括下地訓練后足踝腫脹疼痛是很常見的。處理:熱毛巾/熱水袋熱敷10-15分鐘(注意不要燙傷),在訓練前后均需要。注意:如果拆除石膏后切口愈合欠佳,不要用濕毛巾熱敷!訓練建議(具體訓練方案以您當?shù)乜祻蜋C構方案為主)※第一步:膝踝關節(jié)活動患兒平臥,自行主動活動膝、踝關節(jié)。如患兒無法進行,家長協(xié)助屈伸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行力量對抗訓練?!诙剑赫玖⑾入p腳站,后單腳站。單次站立時間不限,每天總體時間不少于15分鐘。如有行內收肌手術,加做站立腿外展,每天每側30次左右?!谌剑盒凶哂柧殢姸纫院⒆游⑽⒗蹫闇??!谒牟剑憾灼饘τ谛须枘c肌、脛后肌腱膜松解的患兒,需行雙足并攏起立蹲下,每天50-100個,量力而行。注意:1.雙足并攏;2.完全蹲下;3.足跟不離地?!谖宀剑嚎繅π⊥群髠壤鞂τ谛须枘c肌、脛后肌腱膜松解的患兒,腳掌踩墻高度5-10cm,膝蓋伸直(或使用斜踏板亦可),身體重心前傾,每側30秒,每天兩組。以上所有組數(shù)均為建議訓練強度,根據(jù)患兒自身條件可酌情增減。注意避免運動損傷,避免摔倒引起骨折等情況。
李文超 301醫(yī)院小兒骨科主任2021年01月24日1183
1
0
-
腦癱功能康復有序進行適時手術
一旦孩子被確診為小兒腦癱,即應立即展開早期康治療。因為大腦組織受到了損傷,所以對腦癱兒童的康復是貫穿終身的。不論采取哪一種手段進行治療都是綜合康復的一個側面。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控制肢體的神經出現(xiàn)了問題,腦癱患兒會存在姿勢異常和運動發(fā)育障礙:不能坐、不能爬、3歲以后還不能走路、無法正常下蹲、走路時身體歪斜、上肢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畸形等。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早期癥狀,結合前面講的高危因素來判斷,一旦發(fā)現(xiàn)有異常就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找??漆t(yī)生進行治療。在腦癱病情發(fā)現(xiàn)的第一時間就進行多學科的康復訓練,如果有一些問題影響到了康復訓練或影響到小孩的生長發(fā)育就要進行外科介入,然后繼續(xù)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應該是終生的,早期應該加強康復訓練,后期應該由患者自主進行康復訓練)。其中運動訓練以低齡兒為主,目的是抑制異?;顒幽J剑龠M正常運動的發(fā)育;年長兒需在運動訓練的基礎上,當肌肉肌腱關節(jié)攣縮畸形制約了康復功能的改善時,進行必要的手術治療,為進一步運動功能訓練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腦癱康復包括理療、PT/OT康復、針灸按摩、中醫(yī)康復、語言康復、心理康復等眾多項目,由專業(yè)醫(yī)師根據(jù)腦癱患兒的具體病情進行適時的調整。外科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是2.5歲-6歲,但并不是所有的腦癱都可以做手術,腦癱患者大約有超過一半的人可以做手術。其中痙攣型、手足徐動型、混合型是可以運用外科介入治療的:痙攣型腦癱患兒宜用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離斷術(FSPR術),降低過高的肌張力、緩解肌肉痙攣狀況;對于手足徐動型腦癱患者我們可以進行頸動脈外膜剝脫術,改善了患者的語言、流口水、上肢功能不靈活等癥狀,取得了一定療效。提醒一句,在臨床上應按照小兒的正常發(fā)育規(guī)律來進行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即從抬頭、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蹲起、上下臺階等八大功能來進行有序的訓練,同時也要按照由粗大到精細,從上到下,由近及遠,從簡單到復雜的訓練原則來進行。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4日1504
1
9
-
腦癱兒童的肘關節(jié)康復訓練
臨床發(fā)現(xiàn),沒有正確的上肢粗大運動功能的腦性癱瘓患兒,是不可能進街手部精細運動功能的訓練的。所以,首先進行粗大運動技能的訓練,直到能很好地維持精細運動的進行。同時,給患兒提供手部不同感覺的體驗機會,加強對手、眼的認知訓練。對腦癱患兒來說,進行肘關節(jié)康復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大關節(jié)活動度,提高患兒對肘關節(jié)的自主控制力,矯正關節(jié)的屈肌痙攣,達到關節(jié)的屈伸、旋前、旋后功能正?;?。腦癱兒童肘關節(jié)的活動訓練方法:1、肘關節(jié)的屈伸訓練:治療師幫助患兒進行被動或主動的肘屈曲與肘伸展訓練。訓練的力度逐漸增大,關節(jié)屈、伸的幅度逐漸加大,屈曲與伸展訓練的次數(shù)逐步增多。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則應以肘關節(jié)伸展訓練為主。讓息兒俯臥在Bob球上,肩胛帶前伸.伸肘取物,或手握一硬的圓錐狀物體去觸碰桌前方某一目標。腦癱兒童手握一端帶有磁鐵的柱狀物,去收放在桌面上的金屬物,動作過程要求涉及肘關節(jié)伸直。對年幼患兒,可將其抱坐于腿上,讓其伸手去拍治療師的手掌,注意不要讓他失去姿勢控制。2、肘關節(jié)的負重訓練:俯臥位支撐訓練:患兒俯臥,用雙上肢支撐身體,治療師將其雙下肢托起,待保持平衡后,患兒用雙上肢交替前行。肘關節(jié)屈曲位攣縮的負重訓練:患兒取坐位,治療師位于患兒體側,用一只手通過患兒掌心握住他的手,將這側上肢拉至外展45。,用另一只手輔助患兒肘關節(jié)使其充分伸展,然后用輔助其肘關節(jié)的那只手,握住患兒這側手的大拇指,使拇指伸展并外展。其余四指伸展平放在患兒體側的臺子上,最后將對側上肢抬起.使重心移向支撐側的上肢。3、肘關節(jié)的旋前、旋后訓練:被動活動伸、屈法:先使患兒前臂旋前,用擺抖法,雙手或單手握住息肢手臂,用輕力做小幅的上下連續(xù)抖動,使關節(jié)周圍肌肉放松,然后單手抵住腕部進行拔伸屈曲的練習。取坐位,雙腳平放地面。治療師一手抓住患兒的肘部,固定肘關節(jié),勇酒一手握住患兒同側的手(兩者拇指相扣),然后把前臂旋后,向上推為屈,再向下拉為伸,反復練習。對肌張力高、痙攣嚴重者,要緩慢、均衡、有序因勢利導,讓患兒做出自發(fā)性的屈伸活動。讓患兒主動進行前臂旋后、旋前的訓練,如擰開房。反復多次的主動訓練,會取得更佳的效果。4、肘關節(jié)的牽拉訓練:肘關節(jié)屈曲位攣縮的牽拉訓練:患兒取坐位,首先治療師用一只手通過患兒掌心握住,將其肩關節(jié)拉置前屈90。然后治療師另一手輔助其肘關節(jié)使之充分伸展,隨即用握患兒的那只手將患兒腕關節(jié)背屈90。同時提示患兒向前推,并在這個姿勢下保持數(shù)分鐘,反復訓練。對手屈曲攣縮的牽拉訓練:治療師首先對患兒手背部由尺側向橈側輕輕敲擊,待手部張力稍緩解后,治療師用一只手握住患兒拇指向外牽拉,另一只手握住其余四指,使其伸展。最后強調一點,腦癱的康復治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包括了理療康復、PT/OT康復、針灸按摩、中醫(yī)康復、語言康復、心理康復、骨科、外科等眾多學科在內的醫(yī)療團隊,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腦癱手術效果及術前術后康復治療的順利開展。康復加手術的腦癱科學方法,有效治療解決了從4個月嬰兒期到成年期的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康復全程治療問題。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4日1695
1
9
-
腦癱病因復雜手術康復配合應對
腦性癱瘓的病變是非進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發(fā)展為特點。此點可與腦炎、腦瘤等疾病相鑒別。但是對那些進行性不明顯,或進展緩慢的脫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與腦性癱瘓也是難以區(qū)別的。此外,在臨床上常??梢砸姷胶芏嗄X性癱瘓患兒,當確診以后因為引起腦癱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沒有治療或治療不當,這些患兒的癥狀愈來愈明顯。引起腦癱的原因為患兒異常姿勢、異常運動的感覺傳導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癥狀不斷發(fā)展。所以英國學者Bobath博土認為腦性癱瘓的臨床癥狀至少在青春期前是進行性的,臨床表現(xiàn)隨著成長在變化。但腦性癱瘓患兒顱內損傷的病變是非進行性的。腦性癱瘓是腦組織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受到的損傷就是引起腦癱的原因。指各種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長發(fā)育中的腦組織上,而不是作用在已發(fā)育成熟的腦組織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顱內疾患,如腦出血、腦梗塞等,雖然也可引起肢體運動障礙,但不能診斷為腦性癱瘓,因為它不是作用在發(fā)育中的腦組織上,而是成熟的腦組織上,不符合發(fā)育性的特點。而小兒腦癱主要表現(xiàn)為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最近幾年來,腦癱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全國至少有200萬以上的病人,其中兒童和青少年占60%以上,發(fā)病形勢十分嚴峻,我們一定要重視小兒腦癱的科學治療。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治療腦癱究竟是動手術還是做康復訓練一直無法統(tǒng)一,有些醫(yī)院直接采取康復訓練方式矯正腦癱兒童肢體形體,對腦癱患者,尤其是發(fā)病率最高的痙攣型腦癱患者來說,一般性的康復性治療達不到功能性復位的效果,一旦停下來病情即會反復。腦癱的科學治療原則是以手術與康復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只依靠某一種單一的手段是不科學的,也是無法達到有效治療效果的。從目前的臨床統(tǒng)計來看,近8成的腦癱患兒是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因為部分腦癱兒童由于忽視了早期治療,肌肉的攣縮、骨和關節(jié)的畸形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物理治療往往難以奏效,外科手術成為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對于這類患兒,手術矯治是保證康復治療計劃有效實施的重要措施。腦癱手術的原則是減少痙攣,恢復和改善肌力平衡,矯正關節(jié)的攣縮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機體運動功能。下肢手術還可有利于恢復正常的負重力線;上肢手術可有利于恢復手的功能,并為手術后康復訓練,支架安裝等物理治療排除障礙。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小兒腦癱神經外科手術技術日趨成熟,目前FSPR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離斷術)以其安全性、高效性及快速性讓越來越多的痙攣型腦癱患兒得到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4日1456
1
8
-
腦癱表現(xiàn)多樣治療不可片面
小兒腦癱主要表現(xiàn)為痙攣、手足徐動、共濟失調、強直,還可以伴有智力低下、癲癇發(fā)作、流口水、斜視等。多數(shù)腦癱患兒運動系統(tǒng)發(fā)育落后于同齡孩子,而且肢體的痙攣狀態(tài)持續(xù)到一定時間會造成肢體的畸形,如:髖關節(jié)內收、膝關節(jié)外翻、馬蹄內翻足,行走時的“剪刀步態(tài)”,足跟不能落地等。提醒廣大腦癱患兒及家長一點,腦癱不是一種普通的疾病,它是殘疾,不存在治愈的可能。我們對于小兒腦癱的治療就是通過有步驟有計劃的一次或者多次的手術治療以及康復等手段達到改善殘疾、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運動能力的目的,最終根據(jù)每個腦癱兒童不同的病情程度,來達到回歸社會或是生活自理或是方便護理的不同治療目的。腦癱治療一定要做到科學嚴謹,必須根據(jù)不同類型腦癱與不同手術方法合理進行,片面地強調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術的應用會帶來一勞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觀的,不講科學的。小兒腦癱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康復與手術是兩大必要的治療手段,相對于手術治療的階段性,康復治療是必須貫穿于始終,尤其是術后康復更為重要。通過1年期的住院康復及長期的家庭康復,讓腦癱兒童達到肌肉肌力、張力的恒定,恢復耐受力,抗疲勞程度達到正常人,軀體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及靈活性得到強化,最終能順利回歸社會。我們需要提醒一句,腦癱患兒的病情一經診斷就應該開始進行康復,早期開始可增加關節(jié)的靈活性,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直和繼發(fā)的關節(jié)畸形,并早期功能鍛煉可刺激大腦皮層,促進運動中樞和智力的發(fā)育,從而可最大限度開發(fā)患者的運動潛能。同時要注意一點,腦癱術后康復每天應定時定量地進行,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茖W治療腦癱,就是結合康復與手術兩種手段進行全方位的干預,外科手術可以減少腦癱患者的肢體痙攣,恢復和改善肌力平衡,矯正關節(jié)的攣縮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機體運動功能。而康復訓練應該是長期進行,貫穿整個過程的。尤其是術后康復更是十分重要,應該堅持先被動再主動的康復原則。因為腦癱兒童最初階段,其肢體還存在一定的痙攣,活動不是太方便,常不能自主地支配肢體的關節(jié),此時我們只能對其進行被動活動,來達到防止關節(jié)攣縮及肌肉萎縮的康復目的。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3日9114
11
34
-
腦癱表現(xiàn)多需早期診斷綜合治療
對于腦癱兒童,人們首先看到的是肌肉運動不靈所表現(xiàn)的癱,最常見的是站立時足尖著地,走路時雙下肢交叉,稱為“剪步”。如果上肢也癱,則見拇指緊屈。手向后旋。越著急越僵硬,扳都扳不動,是腦癱的特點,這與脊髓灰質炎導致的軟癱不同。腦癱的另一個特點是睡眠后肢體柔軟如常。如果頭頸部也癱,則可見口眼歪斜、說話不清及斜頸、駝背等畸形。癱瘓只限肢體一部分的,叫局限性腦癱:癱瘓發(fā)生在多處的,叫廣泛性腦癱。腦癱的僵硬程度也不盡相同,肢體完全板不動的為重型,能扳動的為中型,能自己動的為輕型。作為一種大腦在尚未成熟階段受到的損害和損傷,從而引起非進行性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綜合征,腦癱的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均為永久性,隨患兒的生長發(fā)育而改變,而如果能做到早期診斷的話,則對將來的康復效果起到極為關鍵性的作用。一般來說,腦癱兒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措施,而針對痙攣型腦癱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其2歲半以后做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后根部分離斷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患兒腳不能行走的問題。該術式不同于早期的SPR手術,也有區(qū)別于一般的矯形手術。做完FSPR手術以后,腳的痙攣馬上解除,肌張力高的問題馬上就解決了,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家庭康復是能夠和正常人一樣逐漸走起來。另外,還要強調一點,包括痙攣型腦癱在內的各類型腦癱的治療都必須堅持手術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康復訓練—>FSPR手術—>肌力肌張力調整術—>康復訓練”這樣一個科學的治療途徑。臨床實踐早己驗證,片面地強調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術的應用會帶來一勞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觀的,不講科學的。我們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不少早產兒或難產兒的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翻身、爬行、坐起、站立、行走等方面的發(fā)育遠遠落后于同齡孩子時,往往會想當然地認為自懷孩子是早產或難產,所以發(fā)育方面會相對遲緩一點,等再長一點就自然會好了,這樣往往就錯過了腦癱最佳康復治療時機,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所以,家中有早產兒或難產兒的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多關注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感覺有異常時應立即送醫(yī)查治。
孫成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3日35374
11
30
小兒腦癱相關科普號

石磊醫(yī)生的科普號
石磊 副主任醫(yī)師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yī)院
矯形骨科
163粉絲1萬閱讀

董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董輝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小兒神經外科
723粉絲1.8萬閱讀

胡繼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胡繼紅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兒童康復中心
1811粉絲33.4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方鐵 主任醫(yī)師北京兒童醫(yī)院 兒童功能神經外科
小兒癲癇 99票
小兒腦癱 56票
腦積水 3票
擅長:兒童癲癇,兒童癲癇外科治療,兒童腦癱,腦發(fā)育不良,發(fā)育落后,認知障礙,裂隙腦室綜合征治療,腦積水或者蛛網膜囊腫分流術后頭痛,顱高壓,狹顱癥,腦積水,胎兒神經系統(tǒng)畸形的產前咨詢。 -
推薦熱度4.8孫成彥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壹博醫(yī)院 功能神經外科
小兒腦癱 44票
偏癱 5票
錐體外系疾病 2票
擅長:腦癱,腦和脊髓外傷、腦卒中、腦出血后遺癥引起的肢體畸形和肢體僵硬欠靈活狀態(tài),頑固性疼痛,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國內率先開展FSPR手術治療腦癱和偏癱及各種因素引起的肢體僵硬痙攣狀態(tài)、脊髓電刺激術(SCS)治療頑固性疼痛和植物生存狀態(tài)、迷走神經刺激術(VNS)治療癲癇、巴氯芬(ITB)泵植入治療肢體痙攣癱、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 -
推薦熱度4.4孫繼明 主治醫(yī)師上海壹博醫(yī)院 神經外科
小兒腦癱 15票
遺傳代謝病 1票
腦積水 1票
擅長:擅長應用術中電生理監(jiān)測技術,術中腦、脊柱導航技術,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神經內鏡技術完成腦癱、偏癱、頑固性疼痛、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病、顱腦良惡性腫瘤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對以腦癱,偏癱為代表的肢體傷殘,外科治療后的圍手術期康復訓練,也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可指導圍手術期康復訓練。 周圍神經疾?。褐車窠浟紣盒阅[瘤,周圍神經損傷修復及功能重建、糖尿病足、肘管及腕管周圍神經卡壓等的外科治療。 脊柱脊髓疾?。侯i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椎管內占位、脊髓栓系、小腦扁桃體下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