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艷濤主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胰胃外科 不知您是否知道在我們身體上腹部的深處有一個非常小而又不顯眼的器官,這就是胰腺,近年來越來越多關于胰腺癌癥的報道,令我們不得不去重視:隨著我們生活水平高的不斷提高,胰腺癌的發(fā)生率也水漲船高。同時胰腺癌的死亡率達到99%,在醫(yī)學發(fā)達的美國,2005年新發(fā)的胰腺癌有31860例,令人震驚的是它的死亡人數也高達31720,幾乎與發(fā)病人數相等。我國前總理黃菊同志和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都死于胰腺癌。這一切為它贏得了“癌中之王”的稱號難道我們真的就對著“癌中之王”束手無策了嗎?事實證明胰腺癌并非那么可怕,三級預防理論的提出為我們遠離胰腺提供全方位的指導。那什么是胰腺癌的三級預防呢?所謂三級預防指:一級預防:病因預防,即去除一切與胰腺癌發(fā)生相關的自身和環(huán)境因素,是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雖然胰腺癌發(fā)病的確切病因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發(fā)病與生活方式關系密切,是“生活方式癌”。所以預防胰腺癌我們應做到以下五點:首先,要避免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飲食。研究顯示,這類食物攝入過多,患胰腺癌幾率明顯升高。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居民胰腺癌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多與此有關。人們應保證飲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糧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適當增加粗糧和蔬菜、水果的攝入。其次,不吸煙。煙草中含多種致癌物質,會增加患胰腺癌風險3倍以上,并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幾率越大。第三,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情緒,它第一級預防的核心。第四,忌暴飲暴食和酗酒。暴飲暴食和酗酒,是導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也會增加致癌危險。第五,少接觸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學物質。研究顯示,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者,患胰腺癌風險較常人高約5倍。因工作需要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者,應做好防護。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據了解直徑小于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20%-40%,而直徑小于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達到67%,遠高于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見腫瘤三早預防的重要意義。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檢出率,首先,必須重視高危人群的監(jiān)視,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經做過胃大部切除術者、突發(fā)糖尿病患者等都應定期體檢。其次,臨床上應警惕胰腺癌的報警癥狀,如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脹,皮膚鞏膜發(fā)黃,大便顏色變淺,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癥狀應考慮胰腺病變的可能。B超是胰腺癌診斷的首選方法,其特點為無損傷且價格便宜,能較早的發(fā)現胰腺異常。三級預防:第三級預防主要為對癥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復發(fā)轉移,預防并發(fā)癥和傷殘;對已喪失勞動力者,通過康復治療,促進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復,使其恢復勞動力,保存其創(chuàng)造精神價值和社會勞動價值的能力。術中放療技術等技術的應用對緩解無法切除胰腺腫瘤病人的疼痛緩解效果顯著。有了三級預防,特別是是病因預防和三早預防的幫助,我們不再對胰腺癌束手無策,我們又多了一把能夠切除腫瘤與我們聯系的鋒利的寶劍。2012年03月22日
21755
4
9
-
王從俊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膽胰外科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癥狀的病人。②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fā)病中占5%~10%。③突發(fā)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④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⑤ 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亦屬癌前病變。⑥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⑦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fā)病率升高1.65~5倍[2 ]。⑧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2011年11月24日
5819
0
0
-
2011年11月20日
3079
0
0
-
張強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 美國蘋果公司10月5日晚宣布,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及前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喬布斯于10月5日逝世,終年56歲。幾年來,喬布斯一直在與胰腺癌及其他病癥作斗爭。今年8月他辭去蘋果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CEO)職務。喬布斯任職期間,蘋果公司成為美國最具價值的企業(yè)之一。喬布斯的病逝為人們敲響了健康警鐘:胰腺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癌”,應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胰腺癌發(fā)生。 警惕1:胰腺癌來勢兇猛病死率高 胰腺癌是一種極兇險的惡性腫瘤,雖然我國每2萬人中大約有1人患有胰腺癌,但該病發(fā)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3%。我國統(tǒng)計資料5年生存率僅5%左右。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顯著上升,美國胰腺癌發(fā)病率10年間升高了3倍,2010年新發(fā)病43140例,死亡36800例,居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十位,死亡率居第四位。我國胰腺癌發(fā)病和死亡人數上升趨勢更是非常顯著,近20年發(fā)病率增長約6倍。根據全國38個登記處2007年腫瘤登記數據,胰腺癌發(fā)病居惡性腫瘤第7位,病死率居惡性腫瘤第6位。 警惕2: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導火索” 目前,我國除了老齡人口逐年增多以外,隨著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一些與胰腺癌相關的危險因素諸如吸煙、慢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甚至缺乏運動等,對胰腺癌的發(fā)病均具有促進作用。研究顯示,吸煙與胰腺癌發(fā)病的相關性最為顯著,胰腺癌發(fā)病趨勢與吸煙人群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各種慢性胰腺炎,包括酒精性、非酒精性、遺傳性和熱帶性胰腺炎與胰腺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系;糖尿病可能為胰腺癌的發(fā)病因素;飲食因素與胰腺癌的發(fā)病也有一定關系,有研究顯示,過度實用甜食、高油脂飲食習慣可能與胰腺癌發(fā)病有關。遺傳易感性也與胰腺癌有一定關聯。因此,控制吸煙、飲食營養(yǎng)均衡、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入,保持正常體重,預防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胰腺癌危險性。 警惕3:絕大多數發(fā)現時已達中晚期 胰腺癌起病隱匿,胰腺生長在后腹膜腔,早期多無明顯癥狀,發(fā)展速度很快、病死率高,往往從出現早期癥狀到晚期直至病人死亡,只有幾個月時間,這都給該病的早期發(fā)現、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困難,胰腺癌的早期發(fā)現率國內僅為5%~7%,在所有癌癥中最低。就診患者,幾乎一經確診就為中晚期,只有約20%患者存在根治手術希望。大多數胰腺癌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腹痛、黃疸、食欲差等癥狀,一半左右患者會發(fā)生上腹不適、腹脹、乏力癥狀,約兩成患者有腰背痛、腹瀉、黑便,體重減輕是胰腺癌患者最多見的癥狀。早期患者主要癥狀為上腹不適、食欲差、腹脹、乏力,一旦發(fā)生體重下降、腹痛、黃疸則提示可能為中晚期。因此,人們應提高警惕,特別是高危人群包括有急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癌家族史者、遺傳性胰腺炎者、長期吸煙并新發(fā)現糖尿病者,要密切觀察、及時跟蹤,力爭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警惕4:改變不良習慣防患于未然 胰腺癌是“生活方式癌”。胰腺癌之所以快速增長,與生活條件改善,不良生活模式有關,因此首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進行早期干預和維護,要改掉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飲食上要避免高油脂餐食,應保證飲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糧食合理搭配,適當增加粗糧和蔬菜、水果的攝入。再者,要遠離煙草,煙草中含多種致癌物質,會增加患胰腺癌風險,吸煙者患胰腺癌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2.5倍,發(fā)病年齡也會提前10~15年。此外,應忌酗酒和暴飲暴食這一胰腺癌發(fā)病主要因素,避免胰腺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患癌風險增加;還應嚴格控制體重,避免出現肥胖,堅持適度的體育活動,保持良好情緒,定期進行健康體檢,防患于未然。 警惕5:胰腺成為成功人士體檢更應該關注的臟器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胰腺炎中約有1/3可能向胰腺癌轉化,胰腺癌這種兇險的疾病正呈現年輕化趨勢,尤其在成功人士、CEO人群中高發(fā)。我們臨床診療過的近千例胰腺癌患者中,約30%是企業(yè)家、老板、高層管理者,肝癌、腸癌和其他癌種的患者中就遠沒有這樣集中。這和高層管理者精神壓力大、應酬多有很大關系。現在,胰腺癌發(fā)病的高峰年齡段整整提前了近20歲,由10年前的平均60歲提前至現在的40歲左右。忠告:年齡大于40歲、吸煙、有大量飲酒史的人,如果出現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請不要忽視胰腺的檢查,應高度警惕胰腺癌! 別了,喬布斯!警惕,胰腺癌!2011年10月10日
4343
0
0
-
李麗萍副主任醫(yī)師 火箭軍特色醫(yī)學中心 超聲科 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增高,蘋果總裁喬布斯的去世更引起了人們對胰腺癌的重視,究竟什么原因導致胰腺癌呢? 首先,研究表明直接吸煙與胰腺癌發(fā)病率升高明確相關。已戒煙的人通常比仍在吸煙的人患病率低,而且,吸煙者在戒煙10-15年后患病率會降到終生不吸煙者患病率的水平。吸煙導致胰腺癌的致癌作用雖然已被證實,但導致胰腺癌的特殊的致癌物質還沒有完全確定,亞硝基復合物已被假定為與之有關的物質。根據眾多研究,國際癌癥研究學會將煙草列為人類胰腺癌的致癌物質。吸煙比不吸煙人群的胰腺癌發(fā)病的相關風險比率為2.5。 其次是飲食上的因素,由于胰腺與營養(yǎng)代謝關系密切,所以多年來營養(yǎng)及其相關因素一直都是人們所感興趣的可能導致胰腺癌的病因。胰腺癌的發(fā)病率與膽固醇有正相關性,富含于水果、蔬菜和谷類食品中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能夠降低胰腺癌的發(fā)病風險,其他食物也顯示出與胰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的相關性,例如肉類攝入研究提示,肉類增加了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在胰腺癌流行病學研究中引起廣泛關注的其他兩種飲食因素是飲酒與喝咖啡,但大多數研究均不支持其與胰腺癌相關。 另外某些職業(yè)因素可增加胰腺癌的發(fā)病風險。研究中發(fā)現接觸四種物質與胰腺癌發(fā)病率增加有關,分別為:鋁、電離輻射、苯乙烯和某些殺蟲劑。有14種職業(yè)或工種能增加患病風險,包括:行政、科研、鋁生產、自動化操作、液化氣站、汽車修理、化工、干洗、發(fā)動機制造、汽車制造、食品酒類及煙草、皮革、石油、印刷出版、造紙、橡膠制造、紡織、木工等。 還有兩種主要疾病被證實與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增高相關:胰腺炎和糖尿病。 總之,胰腺癌,特別是其高死亡率,是世界范圍內影響公眾健康的重要問題。其發(fā)病率在發(fā)達國家較高,雖然發(fā)展中國家相對較低,但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病率已有接近發(fā)達國家的趨勢。最明確的胰腺癌病因是吸煙,它使胰腺癌發(fā)病風險增加到2-3倍。因此預防的重點是戒煙,研究顯示戒煙能很快受益。飲食上增加水果、蔬菜、谷類食品的攝入,減少肉類與類似食品的攝入,另外減肥和體育運動可能對減少胰腺癌的發(fā)病率有益。2011年10月08日
5945
0
0
-
郝相勇副主任醫(yī)師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胰腺癌高危人群有以下8類: 1、有胰腺癌家族史; 2、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此類疾病合并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3、40歲以上,上腹部非特異性癥狀,如若有若無的上腹部痛或原因不明的頑固性上腹部、腰背痛,不明原因的厭食及消瘦等; 4、反復發(fā)作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慢性鈣化性胰腺炎; 5、突發(fā)糖尿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無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 6、良性病變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fā)病率升高1.65到5倍; 7、無明顯誘因出現憂郁型精神病; 8、吸煙、大量飲酒、職業(yè)暴露(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長期高脂飲食及肥胖. 腫瘤早期發(fā)現是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關鍵,胰腺癌亦不例外。雖然臨床發(fā)現的早期胰癌比例 非常低,但如果單獨分析這部分病例就會發(fā)現,早期胰癌手術切除率為90%~1 00%,5年生存率可達70%~100%,與進展期胰腺癌相比,兩者治療效果存在著巨大的反差。2011年09月03日
3526
0
0
-
2011年05月27日
8772
0
1
-
王雪峰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普外科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惡性程度高,預后差。該病的發(fā)病高峰為70-90歲,男女比例相近。胰腺癌的發(fā)病沒有明確的病因,但存在相關危險因素,吸煙、高脂飲食、肥胖以及飲酒和胰腺癌的發(fā)病有相關性。同時,家族中有相關胰腺癌病史,其罹患該病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升高。在腫瘤的分子水平研究中,提示p16基因和BRCA-2基因的突變與胰腺癌發(fā)病有關。1、臨床表現 胰腺癌早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隨著腫瘤生長,可逐漸出現相關癥狀。根據腫瘤生長部位不同,可以大致分為胰頭頸部癌、胰體尾部癌。前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無痛性的黃疸,皮膚鞏膜黃染,皮膚瘙癢,尿色加深如濃茶或醬油色,大便顏色變淺或呈白陶土樣,為腫瘤侵犯膽管引起外壓型梗阻所致。而后者主要表現為難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呈束帶樣,多為腫瘤侵犯后腹膜神經叢引起。另一方面,胰腺既是人體內分泌器官同時也是外分泌器官,腫瘤的發(fā)生同時也會引起其內外分泌功能的受損,最為常見的便是新近出現的以2型糖尿病為主的內分泌功能異常,以及如脂肪瀉、消化不良等外分泌功能受損表現。2、實驗室及影像學診斷 腫瘤標記物CA199、CA125、CEA及胰腺癌胚抗原等被認為與胰腺癌有關,其中CA199是目前臨床最常使用的指標。由于其它疾患如膽道系統(tǒng)的炎癥、膽道的良性狹窄及胰腺炎等,CA199通常也會升高,因此其對胰腺癌診斷特異性并不高,僅作為一種輔助性診斷參考指標。 影像學檢查是目前診斷胰腺癌的主要手段,包括腹部CT、MRI/MRCP、ERCP等。隨著CT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多排螺旋CT的廣泛應用,腹部CT已經成為診斷胰腺癌的最主要的方法。其不僅能發(fā)現胰腺的占位性病變,還能行手術前的分期,評估手術的可切除性,為患者后續(xù)治療提供相應的臨床依據。而對于合并膽道感染的胰腺癌患者,ERCP不僅能應用于診斷,還可暫時性解除膽道梗阻,通常引流,緩解膽道感染癥狀,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隨著EUS的興起,EUS在胰腺癌的診斷中日益受到重視,可以作為腹部CT診斷的補充。同時對于無法行手術的患者,可以在EUS引導下行FNA取得細胞學、組織學的診斷證據,從而為放化療做好準備。3、手術治療 一旦確診為胰腺癌,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式。胰腺癌手術方式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可分為標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切除術、胰腺節(jié)段切除術等。對于手術治療,最為關鍵的是腫瘤的可切除性。由于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的腫瘤,因此切除率一直不高。另一方面,胰腺癌的手術創(chuàng)傷大、難度高,過去其手術相關死亡率普遍較高。但隨著手術技巧的提高、醫(yī)療器械的改進以及圍手術期治療的完善,其手術相關死亡率已降至5%以內。對于胰腺頭部腫瘤在術前影像學分期評估為可切除的情況下,應行標準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范圍包括胰頭、十二指腸、膽囊、遠端胃、膽囊管開口以下的遠端膽管、近端空腸以及胰腺周圍淋巴脂肪神經組織,繼而重建消化道連續(xù)性,包括膽腸吻合、胃腸吻合和胰腸吻合。在有血管受侵的胰腺癌患者中,且術前影像學分期評估為可切除的,可以在標準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上聯合受侵犯的血管一并切除,重建血管,目前也已得到廣泛開展。因此,就目前而言,胰腺癌的手術切除率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術后患者最常見的近期并發(fā)癥為胰漏或胰瘺,同時由于切除了后腹膜的淋巴脂肪神經組織,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功能障礙,例如頑固性腹瀉、麻痹性腸梗阻等,繼發(fā)性糖尿病也是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可能需要長期規(guī)范的胰島素治療。4、輔助治療 對于手術后的胰腺癌患者,建議術后4至8周后常規(guī)行術后的放化療治療,在一段足夠的全身化療后續(xù)貫放化療。目前一線方案為5-Fu或吉西他濱用于全身化療同時進行局部放療治療。而對于無法行手術切除或者已有遠處轉移的晚期胰腺癌,同樣應采用放療+化療的聯合治療方案,以期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5、晚期胰腺癌的姑息和支持治療 對于晚期患者,其治療目的為預防并緩解痛苦,同時保證獲得理想的生活質量。例如存在膽道梗阻的患者,可以行ERCP置入膽道支架、PTCD或開腹膽腸轉流術治療;由于腫瘤壓迫或侵犯所致胃流出道梗阻,可行胃空腸轉流術、經皮內鏡下胃造口置管術或內鏡下腸道支架置入術;腫瘤引起的嚴重腹痛,可行EUS或CT引導下的腹腔神經叢損毀術。 總之,對于胰腺癌,手術切除為唯一根治性治療,再輔以術后的放化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案。相信隨著醫(yī)學進一步的發(fā)展,對胰腺癌研究的深入,胰腺癌必將為人類所攻克。2010年12月15日
7423
0
2
-
鄭盛主治醫(yī)師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胰腺位于我們身體上腹部深處,是一個非常小而又不顯眼的器官。胰腺雖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變化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其中,胰腺癌更是讓人聞之“色變”,近年來己取代肝癌而躍居“癌中之王”,被國際衛(wèi)生界列為“21世紀的頑固堡壘”。胰腺癌是一種極為兇險,高度惡性的消化道腫瘤。其發(fā)病率以前僅占惡性腫瘤的1,而近年來己成為發(fā)病率升高最為明顯的惡性腫瘤。我國胰腺癌的年發(fā)病率為5.1/10萬,較20年前大幅升高。由于缺乏早期診斷方法,所以胰腺癌早期診斷困難,難以得到早期治療。當胰腺癌確診時,多已有廣泛轉移,手術切除率低。胰腺癌的預后極差,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為3,中位生存期僅6~10月,有轉移者僅3~6月。早期胰腺癌的“蛛絲馬跡”由于人們對胰腺這個臟器不太熟悉,它又深藏在腹腔后部,在胰腺癌的早期,很難用手摸到包塊。再加上人們對胰腺癌的某些早期癥狀不太了解,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常常延誤診斷。盡管胰腺癌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但是只要提高警惕,還是能夠早期發(fā)現一些“蛛絲馬跡”的。一般認為40歲以上患者近期出現下列臨床表現者,應考慮胰腺癌的可能:1黃疸:發(fā)生在胰頭部的癌腫,很早就出現黃疸。黃疸會一天天很快加深,患者糞便呈陶土色,皮膚瘙癢。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而轉氨酶卻往往只有輕度升高。所以,如果黃疸很深而轉氨酶低于400單位,應該高度懷疑是阻塞性黃疸,不要輕易當做是肝炎。2腹痛:癌腫如果發(fā)生在胰體、胰尾部,很早就出現腹部鈍痛或隱痛,患者常常說不準具體部位。此外,胰腺癌的腹痛與飲食無關,而與體位有一定的關系。仰臥與脊柱伸展時疼痛加劇,夜間常使患者輾轉不眠,采取蹲下、前傾坐位、蜷膝臥位,可使腹痛減輕。3消瘦:胰腺癌雖隱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卻遮掩不了。約有80的患者有引人注目的體重減輕,在數月內體重可減輕30公斤,漸呈惡病質狀態(tài)??焖傧莩税┠[的消耗外,還有以下原因:進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發(fā)生了繼發(fā)性糖尿病。此外還有近期出現的脂肪瀉或糖尿病突然加重,膽囊腫大、腹部腫塊、發(fā)熱、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胰腺癌易青睞哪些人目前的研究表明,胰腺癌存在著高危人群,對其進行篩查和監(jiān)測,能夠盡早發(fā)現胰腺癌,使早期診斷成為可能。胰腺癌易青睞以下這幾種人:⑴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癥狀的病人。⑵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⑶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fā)病中占5~10。⑷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⑸良性病變進行過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fā)病率升高1.5~5倍。⑹突發(fā)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⑺內乳頭狀黏液瘤也屬癌前病變。⑻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胰腺癌的治療胰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但因多數不能早期發(fā)現而切除率低,切除率為5~15?;熓蔷C合治療中重要的一環(huán),常用藥物有健擇、5-FU、絲裂霉素、表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卡鉑等。單純放射治療可以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特別是腹痛和背痛,但是對延長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時間作用有限。中醫(yī)藥在緩解、控制其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也是肯定的。目前,靶向治療(如索拉菲尼等)和傳統(tǒng)化療相結合,給胰腺癌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展現了美好的治療前景。胰腺癌的預防預防胰腺癌必須從生活、飲食習慣著手。首先忌長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這樣會增加胰腺負擔,導致相應的細胞增生、變性而癌變。動物實驗證明,高脂肪飲食與胰腺癌有關;少吃高脂、高油、多鹽的食物,可以減少2/3的胰腺癌的發(fā)生。應多食新鮮水果和新鮮蔬菜,日常飲食需注意保持谷類、豆類、甘薯等粗糧。實驗證明,在飲食結構中有高纖維、水果和新鮮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的可能性較少。其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對防癌有利。其次,要戒煙,不酗酒。吸煙可能會增加胰腺癌的患病率,因為尼古丁可以影響胰腺分泌,進而發(fā)生胰管上皮的病變,吸入煙霧后,可活躍新陳代謝致使胰腺癌變。有資料表明,在吸煙飲酒者中,胰腺癌發(fā)病率為非吸煙飲酒者的2~2.5倍,且發(fā)病年齡提早10~15年。最后,積極防治與胰腺癌相關的疾病。研究發(fā)現,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關系也較密切,慢性胰腺炎能激發(fā)胰腺組織增生,慢性胰腺炎患者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可高出100倍?;寄懩壹膊?,如膽汁逆流到胰腺,其中含較多的致癌物質,與形成胰腺癌有關;切除膽囊的病人,亦可有類似情況。糖尿病患者是長期胰腺功能紊亂的一個標志,對胰腺細胞產生慢性刺激,如不保護好,最后可能導致癌變。提醒:在常規(guī)體檢里,腹部B超的項目多為肝、膽、脾為主,很多人都忽視了對胰腺的檢查。胰腺腫瘤早期無明顯癥狀,出現癥狀時多為中晚期,最好的預防辦法是體檢時做個胰腺B超,就可以做到早期發(fā)現。對于年齡大于40歲的人,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黃疸、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或突發(fā)糖尿病,都要留意是否患上胰腺腫瘤。有胰腺癌、胰腺息肉家族史的人要定期體檢。日常生活中,有膽道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切不可掉以輕心。當上腹部突發(fā)劇烈持續(xù)疼痛時,應該及時就診,排除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的可能。2010年11月07日
7423
0
0
-
康靜波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六醫(yī)學中心 腫瘤診療中心 在我們身體上腹部深處,有一個非常小的器官,這就是胰腺。胰腺雖小,作用非凡,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而胰腺癌更是讓人聞之“色變”,病人存活期極短,病死率極高,近年來取代肝癌而躍居“癌中之王”,被國際外科界列為“21世紀的頑固堡壘”。 胰腺癌是一種極為兇險的消化道腫瘤。我國胰腺癌年發(fā)病率為5.1/10萬,較20年前大幅升高,上海市男性胰腺癌發(fā)病率已經接近歐美國家。我們收治的6894例癌癥病人中,胰腺癌發(fā)病率增長最快,去年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了50%左右。由于缺乏早期診斷方法,所以胰腺癌難以得到早期治療。而且胰腺癌早期就可廣泛轉移,手術切除率低,術后常出現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目前,只有10%-15的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其中能根治者僅為5%~7.5%。胰腺癌的預后極差,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為3%,中位生存期僅6-10月。我國外科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5年生存率在5%左右。 當今胰腺癌日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胰腺癌的發(fā)病高峰期由10年前的60歲左右提前至現在的40歲左右?;颊叽蠖鄶禐槭聵I(yè)有成之士,有飲食、化學藥物、吸煙、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五大致病因子。由于胰腺癌的表現是上腹部疼痛,很容易被誤診為胃腸道疾病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家族史中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人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須定期進行隨訪。一般認為,40歲以上患者近期出現下列臨床表現者,應考慮胰腺癌的可能:第一,60%的患者初期表現為上腹疼痛和說不清的不適悶堵感,時輕時重,時有時無,夜間更明顯。第二,出現黃疸而沒有膽結石等疾病。胰腺癌病人90%有黃疽,黃疽多出現于腹痛發(fā)生3個月左右。第三,體重減輕。胰腺癌雖隱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卻遮掩不了。約80%患者有引人注目的體重減輕,在數月內體重可減輕30公斤,漸呈惡病質狀態(tài)。胃病患者因消化吸收障礙也會有體重減輕,但不會如胰腺癌明顯。第四,近期出現脂肪瀉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一、胰腺癌易青睞的八種人 ⑴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癥狀的病人。 ⑵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 ⑶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fā)病中占5%~10%。 ⑷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 ⑸良性病變進行過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fā)病率升高1.5~5倍。 ⑹突發(fā)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 ⑺內乳頭狀黏液瘤也屬癌前病變。 ⑻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二、不良生活習慣易致胰腺癌 1、吸煙 大量的研究支持胰腺癌與吸煙之間有密切聯系。吸煙引起胰腺癌的可能機制:①吸煙促使致癌物質煙草特異性N-亞硝酸鹽分泌到膽管,隨后反流入胰管;②煙草特異性N-亞硝酸鹽對器官的特異性作用可隨血流入胰腺;③吸煙增加血脂水平,促發(fā)胰腺癌。吸煙者可能因細胞甲基化水平低而易致癌。Stolzenberg等的實驗證實,保持足夠的葉酸和吡哆醛濃度,可減少與吸煙相關的胰腺癌的危險性。 2、飲酒 不同種族飲酒后其胰腺癌發(fā)病率亦有不同。據Silverman等觀察飲酒與美國黑人和白人胰腺癌發(fā)病率關系的研究顯示,與白人相比,黑人男性嗜酒者及女性中度飲酒者均有較高發(fā)生率。 3、糖尿病 實驗研究表明,胰島素在體外或體內能促使胰腺癌細胞生長;高濃度胰島素能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活化,產生包括細胞周期進程改變的生長促進效應。 4、慢性胰腺炎 流行病學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大多支持慢性胰腺炎可以發(fā)展為胰腺癌。Friess的研究顯示,在5600個基因中,34個基因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達減少,157個基因在慢性胰腺炎中表達增強,而其中的152個基因在胰腺癌中也表達增強。這項研究從分子水平證明了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可能存在某些聯系。 5、幽門螺旋桿菌(Hp) 研究顯示,胰腺癌患者中有Hp血清陽性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提示Hp感染與胰腺癌有相關性。 6、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 有研究顯示,服用阿司匹林的婦女,胰腺癌的發(fā)病率降低,但也有研究顯示,常規(guī)服用阿司匹林并不會降低胰腺癌的發(fā)生率,且胰腺癌發(fā)病風險可能增大,對這一現象的可能機制是:①阿司匹林對不同組織的脂肪氧合酶的影響不同,可能降低一些癌癥的風險,又增加另一些癌癥的風險。②阿司匹林可能與胰腺炎風險增加有關,而胰腺炎又與高胰腺癌風險有關。事實上,應用包括非特異性COX抑制劑和特異性COX-2抑制劑預防和治療諸多消化道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等,均取得較好的臨床和實驗結果。但NSAID對胰腺癌的確切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 7、咖啡 調查發(fā)現,咖啡能使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4倍。研究證明,咖啡可以抑制DNA修復并在DNA復制完成前誘導有絲分裂過程,是其致癌的主要原因。 基因與胰腺癌發(fā)病的關系 Notch、ras、p53、TGF-β、DPC4、凋亡相關等基因在胰腺癌中的作用非常復雜,但確切機制尚不清楚。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多階段過程,是多種腫瘤相關基因表達失?;蛟S多腫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DNA芯片技術可直接檢測mRNA的種類及豐富度,是研究基因表達的有力工具。 三、胰腺癌預防 1、 一級預防 目前,對胰腺癌的預防尚缺乏特異性預防措施。因此,一級預防的重點在于針對可能病因和危險因素的預防和提高機體健康素質兩個方面。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提示:胰腺癌的發(fā)生率增高與吸煙、飲食中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營養(yǎng)有密切關系。因此,為避免或減少胰腺癌發(fā)生應做到: (1)戒酒:盡管目前對飲酒是否會引起胰腺癌尚無定論,但是減少飲酒,尤其少飲和不飲高酒精含量飲料可避免發(fā)生胰腺炎,也可能會避免或減少發(fā)生胰腺癌的可能性。此外,要避免吸煙、飲酒和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的綜合作用。 (2)戒煙:尤其要教育青少年不吸煙。每天吸煙量和煙齡長短與胰腺癌發(fā)生成正相關,從少年時期即開始吸煙者更易患胰腺癌。 (3)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質、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飲食:Gold等發(fā)現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預防胰腺癌的發(fā)生。Correa等在洛杉磯所作的調查也表明:水果或橘汁(含維生素C)能顯著減少胰腺癌發(fā)生率。Farrow和Davis的研究則認為:水果、蔬菜和維生素A、C與胰腺癌的發(fā)病率無關,而增加鈣的攝入則可減少發(fā)生胰腺癌的幾率,尤其是對65歲以上的男性作用更明顯。有資料表明:大量增加飲食中糖類的比重所致的高熱卡飲食與胰腺癌的發(fā)生成正相關,而長期進高纖維素飲食則與胰腺癌的發(fā)生成負相關。 此外,要減少咖啡的消耗量,尤其要避免飲用去咖啡因咖啡。 (4)減少環(huán)境致病因素: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對預防胰腺癌具有重要作用。應減少或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對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應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應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尤其是流行性病毒感染。避免長期接觸與胰腺癌發(fā)生有關的物質,如某些金屬、焦炭、煤氣、石棉、祛脂劑、β-萘酚胺、聯苯胺、甲基膽蒽、N-亞硝基甲胺、乙酰氨基芴和烴化物等,并盡可能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 (5)減少或防止相關性疾病發(fā)生:為減少胰腺癌的發(fā)生,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發(fā)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膽石癥。提高婦女衛(wèi)生保健工作,避免多次流產、卵巢切除和子宮內膜增生等疾病。及時糾正各種內分泌紊亂。 2、二級預防 (1)早期診斷:對40歲以上正常人群普查可以早期發(fā)現胰腺癌。普查手段日前可依靠CA19-9單克隆抗體,其特點為敏感性高,胰腺癌的陽性率可達90%以上,故對CA19-9單克隆抗體陽性患者應予定期復查。首先作B超診斷,必要時作ERCP、EUS等深入檢查,發(fā)現胰腺腫塊者可作B超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常規(guī)檢查陰性者作EUS??砂l(fā)現小胰癌。對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查CA19-9和B超。 (2)早期治療:早期手術是目前治療胰腺癌的主要方法,與此同時,應積極采用中西醫(yī)綜合治療。 四、早期發(fā)現胰腺癌 1、為什么胰腺癌不易早發(fā)現? 原因之一,人們對胰腺這個臟器不大熟悉,有的患者得知患了胰腺癌,還不知道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原因之二,胰腺深藏在腹腔后部,在胰腺癌的早期很難用手摸到。 原因之三,人們對胰腺癌的某些早期癥狀不大了解。 2、胰腺癌早期癥狀 ①若有若無的上腹部疼痛或原因不明的腹痛、腰背痛。 ②不明原因厭食及消瘦。 ③不明原因進行性阻塞性黃疸。 ④反復出現脂肪瀉、腹脹等消化道癥狀。 ⑤胰腺炎反復發(fā)作。 ⑥已出現可疑的胰腺癌癥狀,并有血糖升高等表現。 3、通過什么檢測可以早期發(fā)現胰腺癌 首先從患者來說,他自己感覺到的癥狀都是消化不良的癥狀,第二他去了醫(yī)院以后,醫(yī)生都按消化不良給治療。有統(tǒng)計表明,在醫(yī)院診斷為胰腺癌的患者,大概平均有六個月以上按照消化不良治療的病史,醫(yī)生也好,患者也好,都要意識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有消化不良癥狀就診時,要做一個超聲檢查,初步篩選一下。從患者角度和從醫(yī)生角度,要認識到有這個問題的存在,要想到這個問題,去查,有意識地去查,才能發(fā)現。第三個,就是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首選的都是B超,B超是檢查者依賴性檢查,做檢查的醫(yī)生對疾病的認識,對疾病表現的認識,都會影響到他的診斷結果。我們首選B超檢查,碰到醫(yī)生如果不認識胰腺癌或者不認識早期胰腺癌可能漏診了,可能誤診了。 4、兩種檢查必須做 要想查出胰腺癌,在體檢中僅做腹部B超是不夠的,因為癌變早期,很可能沒有腫塊,B超易漏檢。因此,最好同時做腫瘤標志物檢查,如CEA(癌胚抗原)及CA19-9.需要注意的是,B超和腫瘤標志物這兩種檢查方法不能互相替代。尤其是40歲以上、煙齡在10年以上或體重突然下降的人,都屬胰腺癌高危人群,在體檢中不要忘了這兩種檢查。2010年07月23日
9662
0
1
胰腺癌相關科普號

汪波醫(yī)生的科普號
汪波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深圳)
腫瘤科
76粉絲17萬閱讀

蒲興祥醫(yī)生的科普號
蒲興祥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腫瘤內科
4923粉絲3.1萬閱讀

董漢光醫(yī)生的科普號
董漢光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胰腺外科
582粉絲1017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