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浩副主任醫(y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肛腸科 很多人認為:只要大便時出血就是患了痔瘡。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概念。因為便血不僅僅是痔瘡獨有的癥狀。便血,表明消化道有出血,出血的位置離肛門越近,血色越鮮。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結腸、直腸下端出血,血色鮮紅且與排便關系密切。其中,痔瘡出血的典型特征是用力排便時,血液從肛門內排出,量不等,或便后手紙帶血,或滴血,或呈噴射狀。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較少且伴有劇烈的疼痛。直腸息肉出血,多見于兒童排便時血液污染肛門周圍。若糞便中帶血并混有粘液和膿性分泌物,伴有大便形狀改變,應高度警惕直腸和下段結腸腫瘤的可能。若糞便中帶血并伴有粘液,里急后重,大便次數(shù)增多,左下腹疼痛者,首先應考慮痢疾和慢性腸炎。 可見便血可能見于多種疾病,并非痔瘡所特有。另外,痔瘡并非僅有便血這一癥狀。一般的講,痔瘡除便血外,還可能出現(xiàn)便后肛內腫物脫出、肛門瘙癢、流粘液、肛旁腫痛等癥狀。這些癥狀對某個具體病人來講,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幾個癥狀并存。因此,不應該認為大便出血就是患了痔瘡。應該全面考慮,盡早去肛腸??圃\治,以防誤診、誤治。2012年10月14日
25006
0
0
-
武明勝副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肛腸科 痔瘡是常見病、多發(fā)病,俗話說“十男九痔”,可見其發(fā)病率之高,那么痔瘡形成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了,下面簡介其形成原因。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3、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fā)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脫垂。 4、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5、職業(yè)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抗力降低。 6、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jié):肛門部位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此外,年高體弱、久病體虛、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勞累過度等都可以誘發(fā)痔瘡的形成。2012年05月22日
18800
2
0
-
李國棟主任醫(yī)師 廣安門醫(yī)院 肛腸科 痔瘡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國內外相關調查資料表明痔瘡的發(fā)病率約為40-60%左右。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變化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痔瘡的發(fā)病率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導致痔瘡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因素包括:人體解剖生理的特點(直立行走所致);不良排便習慣;長期腹瀉、便秘;婦女妊娠;職業(yè)影響;局部感染以及遺傳等等都與痔瘡的發(fā)病有一定關系。婦女因妊娠、分娩的原因,發(fā)病率可略高于男性。從職業(yè)上看:從事久站、久坐、少活動的工作的人發(fā)病率較高,如汽車司機、教師、理發(fā)師、民警、售貨員、IT行業(yè)人員等。此外不良飲食習慣如長期大量飲酒、嗜食辛辣刺激等也容易加重痔瘡,因此,一些商人、公關人員的發(fā)病率也較高。2012年01月16日
21972
0
0
-
劉君德主任醫(yī)師 廣元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肛門外科 痔瘡的癥狀痔瘡的癥狀是怎么樣的?痔瘡并不是人們通常認識的細菌感染引起的“瘡”,而是直腸下端黏膜、肛管和肛門緣皮膚下的靜脈叢擴大、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痔瘡發(fā)作,除非合并肛腸部的感染,一般是不用抗生素的。 痔瘡的癥狀痔瘡的分類及常見癥狀:痔瘡以齒狀線為界,可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它們的癥狀各有不同。1、內痔癥狀內痔的主要癥狀為便血和腫物脫出。內痔初期以便血為特征。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隨著時間的推移,痔核越來越大,到了后期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后才能回納。便血為手紙帶血或是滴血,不與糞便相混。隨著內痔的加深,疼痛也會越來越強烈。2、外痔癥狀外痔的主要癥狀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根據(jù)其發(fā)展過程,可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3、混合痔癥狀混合痔主要癥狀:便血,腫物脫出,肛門墜脹疼痛瘙癢。便血:早期主要癥狀,噴射狀或點滴出血,血色鮮紅,可發(fā)生在便前或便后。疼痛: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shù)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xiàn)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腫物脫出:中晚期內痔主要癥狀,多先有便血后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后可自行回復,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痔瘡是怎么引起的?一、久站久坐:尤其是一些職業(yè),如司機、教師等人經常沒有運動的機會,身體一直處于站立或坐位的狀態(tài),就極易引發(fā)肛門直腸靜脈叢血液回流困難,導致靜脈叢的曲張,引起痔瘡的發(fā)生。二、妊娠與分娩:妊娠與分娩是所有女性朋友共同的經歷,在妊娠與分娩的時期中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和運動少,妨礙血液循環(huán)常會發(fā)生痔瘡,易久坐等也會導致痔瘡的發(fā)病率比正常高;在分娩過程中,由于陰道離肛門很近,分娩時很容易造成肛門括約肌疏松,致使痔瘡發(fā)生。三、便秘與腹瀉:長期的便秘與腹瀉很容易導致痔瘡,經常便秘與腹瀉會造成肛門壓力增加,肛門頻繁受到刺激,慢慢導致血管擴張充血等原因造成的痔瘡發(fā)作。四、環(huán)境及飲食:長期飲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肛門,造成血管擴張,引起痔瘡。肛門受熱、受涼、受潮等刺激都可能引起痔瘡的發(fā)生。痔瘡久拖不治危害大如今很多患者發(fā)現(xiàn)痔瘡的相關癥狀等往往久拖不治,不引起重視,認為痔瘡不治會自愈,還有些患者常常買藥亂治,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痔瘡若久拖不治,不僅會因失血過多,造成缺鐵性貧血,而且還極易誘發(fā)肛裂、肛瘺甚至是直腸腫瘤等惡性疾病,所以對于痔瘡患者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到正規(guī)專業(yè)醫(yī)院進行檢查治療。2011年06月03日
21238
0
1
-
王志民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肛腸疾病中心 1.飲食不節(jié):飲食習慣不良,吃得過多過飽、偏食肉類、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飲酒,少吃蔬菜瓜果等,易生濕積熱,溫熱下注肛門,使之充血灼痛,引發(fā)痔瘡。 2.便秘:便秘者大便常干燥堅硬,瘀積、壓迫直腸和乙狀結腸,以致排便困難,蹲廁過長并用力努掙,使腹壓增高成痔。 3.久站、久坐、久蹲:辦公室的白領、職業(yè)司機、教師等久站或久坐的人,都是痔瘡病高發(fā)人群。由于直腸靜脈無靜脈瓣,靜脈壁較薄和直腸黏膜下組織松弛,極易使痔靜脈叢曲張和肛墊下移形成痔核。4.排便方式:研究表明排便時間在9分鐘以下者,痔的發(fā)生率低排便時間超過10分鐘,痔的發(fā)生率達70%以上。有些人在排便時吸煙和沉溺于閱讀報刊雜志或小說,大大延長了排便時間,這樣對痔靜脈叢的損傷作用遠遠大于排便時間短和排便習慣正常的人。 5.其他:久瀉、久咳、年老、體弱、房事過度、長期勞累或婦女妊娠分娩、月經不調等與痔的發(fā)生發(fā)展均有一定關系。雖有一家人都患痔者但是大多與遺傳無關,更多的是與一家人生活環(huán)境、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長期相同而造成的。小兒和青年人發(fā)生痔與先天性因素有關。2011年05月18日
2422
0
0
-
2008年12月16日
10346
1
0
-
徐曉煒副主任醫(yī)師 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 肛腸科 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 痔瘡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據(jù)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fā)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發(fā)病率為67%,男性的發(fā)病率為53.9%;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醫(y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fā)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xù)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huán)常會發(fā)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xiàn)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fā)生,排便后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fā)生血栓。在發(fā)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形成原因我國目前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痔的發(fā)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二、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三、職業(yè)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四、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jié):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五、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六、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七、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fā)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痔塊主要由擴張靜脈、海綿狀組織和結締組織間質構成。靜脈擴張彎曲,其壁變薄,外膜和中層萎縮,壁內彈力纖維組織變成纖維組織[ 也有的靜脈無改變 ]。靜脈內可有血栓形成,靜脈外有血塊。常有急慢性炎癥,可見因細胞浸潤,有時形成小膿腫。海綿狀組織,叫直腸海綿體,由很多血管小球組成,球內有短小并能彎曲的小動脈。有時有動靜脈瘺,在痔塊內可摸到動脈搏動。內痔表面是柱狀上皮,外痔表面是鱗狀上皮。痔瘡易造成哪些危害痔瘡最主要的癥狀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復多次的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tài),鐵的喪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鐵的喪失量不超過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過6~8毫升則丟失鐵3~4毫克以上。正常人體男性含鐵總量為50毫克/每公斤體重,女性約為35毫克/每公斤體重,若長期便血,丟失大量的鐵,使體內含鐵總量低于正常,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一般發(fā)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后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可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有人認為是細胞內含鐵酶缺乏所致。以上這些癥狀均可通過糾正貧血、治療痔瘡后消失。因此若發(fā)現(xiàn)患有痔瘡,應盡早治療,以免出現(xiàn)上述癥狀,使治療復雜化。痔瘡的另一個主要癥狀是內痔脫出。脫出于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回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xiàn)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tǒng)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外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長時間的痔核嵌頓,還會出現(xiàn)下列病理改變:(1) 壞死:痔核嵌頓于肛門外,由于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xiàn)壞死。此時的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道: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qū)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癥。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必須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2) 感染:痔核嵌頓后,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xiàn)里急后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癥狀,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復位,容易使感染擴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帶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用任何抗菌藥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癥甚至膿毒血癥,亦可形成肝膿腫。國外曾有報道因痔核嵌頓伴發(fā)的致死性門靜脈敗血癥。總之,痔瘡對人體有諸多危害,應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認真對待每一個痔瘡患者。痔瘡患者也不必過于緊張,只要能夠早期治療和適當處理,均可避免以上嚴重合并癥的發(fā)生。2008年10月03日
24066
5
5
-
貝紹生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肛腸科 目前對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⑴與人體的直立狀態(tài)有關:因為肛門直腸位于軀干下部,人又常處于直立狀態(tài),肛門相對于心臟位置較低,由于重力的因素,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到心臟比較困難,容易郁結成痔,而動物心臟較肛門位置低,所以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生痔的動物。⑵與痔靜脈無瓣膜有關。人體其他部位的靜脈都有很多瓣膜,就像是血管中的閥門開頭讓血液只能朝一個方向流動,不能回流。但是,肛門部位的痔靜脈中沒有瓣膜,血液容易滯留在局部,導致局部血管曲張,逐漸形成痔。⑶與感染因素有關。切片檢查時??稍谥探M織中見到炎癥變化,所以有學者認為痔靜脈叢的感染和血栓形成是形成痔的原因。因血管內膜的炎癥和靜脈周圍炎使痔靜脈叢的血管壁脆化,變薄,曲張,最后形成痔。⑷與便秘和排便時間過長有關。當干硬的糞塊進入直腸壺腹部時,對直腸壁和肛管上部施加一定的壓力。而處于硬便和直腸、長管肛層之間的痔上動靜脈受到糞便的擠壓,靜脈壓力低,且沒有彈性,因此血液回流容易受阻。然而,動脈壓力又高,又有彈性,不易受到擠壓,血液仍可繼續(xù)進入肛門直腸。而靜脈回流受阻,進入的血液就會積聚于肛門直腸的靜脈叢中,導致靜脈叢擴張迂曲,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以小動脈為中心的靜脈曲張性團塊,最后增大形成痔。⑸與飲食有關。飲食中纖維素過少會導致便秘,飲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會刺激肛門直腸充血和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久而久之則會形成痔。⑹與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腹壓增高的疾病有關。腹壓過高會影響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加重痔靜脈的曲張。另外,肝硬化、門靜脈血栓炎等可引起門靜脈內壓亢進,直接導致痔靜脈叢壓力上升,這也是痔形成和加重的因素之一。此外,痔瘡的形成還可能與職業(yè)、遺傳、年齡、性別等有關。2008年09月11日
61394
5
20
痔瘡相關科普號

安明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安明偉 主任醫(yī)師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肛腸科
10粉絲859閱讀

黃丹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丹 副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胃腸外科
639粉絲3.3萬閱讀

黃林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林峰 副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肛腸科
8粉絲4.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