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介入是一種新型心血管疾病的有創(chuàng)診療技術。術中通過穿刺體表血管,在數(shù)字減影的連續(xù)投照下,送入心臟導管,通過特定的心臟導管操作技術對心臟病進行確診和治療的診治方法。具體操作術式包括冠狀動脈造影術、 PTCA + 支架術、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射頻消融術、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冠狀動脈腔內溶栓術。
目錄
- 1治療介紹
- 2相關疾病
- 3治療準備
- 4禁忌
- 5風險
- 6營養(yǎng)與飲食
- 7注意事項
- 8康復鍛煉
- 9定期檢查
相關疾病
- 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肺動脈瓣狹窄均可經(jīng)介入性治療進行根治。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宜謹慎。
- 風濕性心臟病中單純二尖瓣狹窄或合并中度以下二尖瓣關閉不全,而瓣膜無明顯鈣化、變形者,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已完全替代了外科手術治療。
- 對于慢性心動過緩、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特發(fā)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性疾病,永久起搏器安裝術及射頻消融術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
-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對于明確病情,判斷預后以及積極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 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 支架術對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心肌梗塞病人的預后及生活質量是成效顯著的,對于改善較為穩(wěn)定的冠心病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及提高患者耐受各種事件打擊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治療準備
術前準備事宜包括:
- 完善術前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肌標志物、心肌酶譜、肝腎功、凝血功能、傳染病篩查、胸片、心電圖、心臟彩超、心導管檢查等。
- 簽署相關文書:如手術知情同意書、麻醉知情同意書等。
- 術前與醫(yī)生詳細溝通:術前與醫(yī)生詳細溝通既往病史、過敏史、手術史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藥物情況,尤其告知醫(yī)生近期是否有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及抗凝藥物如利血平、華法林等藥物的情況,由醫(yī)生評估最佳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必要時對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進行調整或停藥。
- 術前禁食禁飲:如為全麻手術,術前 8 小時禁食禁水。
- 穩(wěn)定基本病情:如患者目前癥狀較重或是合并有嚴重并發(fā)癥的情況,應先積極緩解癥狀,待癥狀穩(wěn)定后擇期手術,降低手術風險;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應先積極將血壓、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 預防性抗生素使用:術前應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避免術中及術后感染發(fā)生。
- 保證充足睡眠:術前一晚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如無法入睡可以告知醫(yī)生適當使用助眠藥物。
禁忌
如有以下情況,則暫不適合進行心臟介入:
- 生理解剖結構不適合進行心臟介入操作者。
- 有心內膜炎或是凝血功能障礙者。
- 有肝、腎、肺等其他重要臟器嚴重器質性疾病,無法耐受手術者。
- 目前有肺動脈高壓者。
- 目前心臟內部有右向左分流者。
- 目前合并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嚴重心律失常,或是心衰表現(xiàn)明顯者。
- 目前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者。
注意事項
- 術后改變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堅持低鹽、低脂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魚肉、豆制品和奶制品等,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及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 術后嚴格戒煙戒酒。
- 術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guī)律,改善睡眠質量,避免熬夜。
- 術后保持心理平衡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避免情緒過激或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下。
- 術后應遵醫(yī)囑服用內科藥物,如抗凝藥物、降脂藥物、降壓藥物、降糖藥物等,并規(guī)律復查,及時調整藥量。
- 術后控制體重,避免過重、肥胖。
康復鍛煉
- 術后活動不可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恢復。
- 運動前后需測量脈搏。運動前先量休息的心跳(勿超過每分鐘 100 次或少于 50 次),運動后立刻量脈搏,勿比運動前多每分鐘 20 次或少于每分鐘 10 次。
- 活動量大的運動,時間宜短;活動量小的運動,時間可較長,但不宜持續(xù) 30 分鐘以上。
- 運動前先暖身 5-10 分鐘,運動約 20-30 分鐘,活動結束前也要有緩和運動,暖身及緩和運動可做關節(jié)運動或散步。
- 飯后 1-2 小時不宜運動,運動前后不可立即用太冷或太熱的水洗澡。
- 不要做太多等長性的肌肉收縮(如提重物、舉重、推車),或需暫時閉氣用力式的活動(如用力解大便)。
- 不要只做手部小肌肉群的運動(譬如握拳、拿啞鈴、斗臂力比賽),以免血壓過分上升。
- 若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不正常的心跳(如不規(guī)則的脈搏、心悸、突然變快或慢的脈搏),胸部、手臂、喉嚨新出現(xiàn)疼痛、壓力感或不舒服,頭暈、輕微頭痛、昏暈、冒冷汗等情況,需立即停止運動,及時與醫(yī)生溝通,必要時立即返回醫(yī)院就醫(yī)。
定期檢查
若為術后需要長期抗凝治療的患者:術后半年內,至少每 1 周復查一次凝血功能,術后半年至一年,至少每 2 周復查一次,一年以后 6-8 周一次,如果凝血酶原時間不穩(wěn)定,驗血次數(shù)酌情增加,穩(wěn)定者亦可酌情減少。
心臟介入相關科普號

王楓嶺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楓嶺 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胸科醫(yī)院
心內科
38粉絲4萬閱讀

艾永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艾永飛 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656粉絲2.5萬閱讀

張茵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茵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
冠心病一病區(qū)
3152粉絲2.1萬閱讀
- 1 治療介紹
- 2 相關疾病
- 3 治療準備
- 4 禁忌
- 5 風險
- 6 營養(yǎng)與飲食
- 7 注意事項
- 8 康復鍛煉
- 9 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