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濤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和醫(yī)院 消化腫瘤外科 胃癌的常見早期信號: 不少老百姓“胃痛、胃酸、胃脹--就用斯達舒”,胃的不舒服,不予以重視,看看電視,去趟藥店及給自己治了,這樣做的福還是禍,誰也不知道。要知道。胃癌的早期信號只能是胃部不適感,如胃痛、胃脹、胃酸、惡心等等,這些早期信號往往會被忽略,會自認為普通胃病。 那么,究竟如何鑒別這些癥狀? 1. 這些癥狀是偶爾還是經常?一年365天,天天進餐喝水,都得經過胃,偶爾吃的不對了,難免會有個胃脹、胃痛啥的,這樣的情況不要大驚小怪;如果經常餐前或者餐后胃痛,進食后有飽脹感,頻頻噯氣等,就得重視,不要麻痹大意,隨便買點喂藥糊弄,最好抽空去查個胃鏡。 2. 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①長期進食腌制、熏制、燒烤、煎炸、高鹽食物者; ②長期吸煙飲酒者; ③長期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者; ④長期從事化工工作者; ⑤有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腸化生等慢性胃病者, 如果是,且隔三差五會出現胃部不適感,建議最好查個胃鏡,除外早期胃癌。 3.血便化驗有無異常?普通胃病不會有血便化驗的異常,而胃癌可能會有便潛血陽性,輕度貧血,甚至血腫瘤標記物Ca724、Ca199、CEA增高等特點。 4.年齡問題。35歲以上人群要重視胃癌篩查,但近些年來胃癌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 總之,胃癌的早期信號僅僅是普通胃病的癥狀,一旦當你摸到胃部包塊,出現嘔血、便血,甚至貧血、消瘦、腹脹等癥狀,大多屬于晚期了,晚期胃癌治療起來辦法不多,生存期就很短了。 大腸癌的常見信號: 大腸癌是結腸癌、直腸癌的總稱忙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族遺傳史、慢性腸道疾病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大腸癌變有哪些常見信號呢? 1. 便血。腸道腫瘤由于腸腔內的瘤體受糞便刺激及局部缺血壞死會導致出血,所以便血或者便潛血陽性常常是大腸癌的早期信號。體檢時,大便化驗單提示“OB陽性”,在除外痔瘡后應高度重視有無腸道腫瘤可能。提醒:不少直腸癌患者早期誤當痔瘡治療! 2. 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毫無規(guī)律,突然 出現大便習慣的改變,若排出了胃腸炎,應考慮腸鏡檢查。提醒:早期大腸癌是可以治愈的哦! 3. 腹痛。大腸腫瘤如引起腹痛多屬于中晚期,如腹痛持續(xù)存在,應高度警惕大腸癌的可能! 4. 腹部包塊。大便正常情況下,自己摸到腹部包塊,尤其右側腹部,應及時行B超初篩,必要時進一步腸鏡檢查。 5. 體檢示CEA等腫瘤標記物增高。CEA(癌胚抗原)是健康體檢一般都要進行的體檢項目,多數正常參考值在0—5,CEA高于正常值,應看醫(yī)生進一步行胃腸鏡檢查!2021年06月30日
1334
2
1
-
高凌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普外科(胃腸外科) 直腸癌 1. 直腸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直腸癌及結腸癌的發(fā)病原因像其他很多腫瘤一樣,并不完全明確,主要誘因可能與高熱量高蛋白少蔬菜水果飲食,一些炎性腸病及遺傳等有關,但可以明確的是,直腸癌包括結腸癌發(fā)生后,患者體內的基因狀態(tài)必然出現一定改變,這也是目前我們在臨床中建議大腸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的原因,因為這對我們后續(xù)餓的治療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2. 直腸癌是什么癥狀? 直腸癌的癥狀其實表現多樣化,有便血,排便不盡感,甚至到后期可以出現腸梗阻癥狀,但不能完全依據癥狀來診斷疾病,需要詳細的檢查。 3. 直腸癌怎么治療? 對于早中期的直腸癌,沒有出現廣泛轉移的直腸癌,我們還是強烈推薦首選手術等綜合治療,但其實具體的治療方式需要整體評估患者個人的全身情況以及腫瘤的位置分期,然后再加以量身定做的綜合治療方案。這也是我們現在推崇的個體精準化腫瘤治療,在遵循治療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制定診療方案。因為臨床上每個直腸癌患者情況都不同,有的患者腫瘤位置高容易保肛成功,有的患者腫瘤位置低,有可能初始不能保肛,需要進行新輔助放療縮小腫瘤然后在評估,有的患者已經出現肝臟轉移,到底是可以原發(fā)灶和轉移灶一起切除,還是分期切除,還是先進行化療放療等等。所以說同樣一個直腸癌,我們臨床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這里我們就需要對患者進行多學科診療,由多個學科包括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等專家共同評估研判制定明確的方案。 4. 直腸癌的手術方式 目前直腸癌的手術方式我們首選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但這只是一個總稱,其實隨著時代技術的進步,手術方式一直在發(fā)展演變,傳統上來說根據腫瘤距離肛門的位置,中高位的距離肛門5cm以上的我們都可以進行直腸前切除術,而距離肛門5cm以下的情況就有些復雜了,可以采取極限的超低位保肛手術,也可以采取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就是俗稱的挖肛門乙狀結腸永久造口手術,現在還有很多經肛門的直腸癌根治術,如taTME手術等,總之,需要根據患者腫瘤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5. 直腸癌可以治好嗎? 任何腫瘤都有復發(fā)轉移的可能,這是它的特性,我們只能從流行病學統計學上來說,早期的直腸癌五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基本可以治愈,但直腸癌一旦出現侵犯層次比較深甚至局部侵犯周圍組織器官,有淋巴結轉移,那它就不是早期直腸癌了,雖然手術可以做到切除清掃徹底,但仍有復發(fā)的可能性,這也是我們在評估腫瘤時需要進行分期的原因,也是中晚期直腸癌術后需要進行輔助治療的原因。 6. 什么是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治療? 所謂低位主要指腫瘤距離肛門8cm以內的直腸癌,為了保證術后不復發(fā),我們進行直腸癌根治術時一般要求下切緣距離腫瘤要2cm以上,這樣才能減少術后局部復發(fā)的機率,如果是低位直腸癌,這樣就會牽涉到能否保住肛門的問題,如果腫瘤距離肛門口太近,為了保證切緣附近不復發(fā),有時候就不得不切除肛門,然后進行永久腸造口,大便改道,人工肛門。對于很多患者來說從心理上來說會很難接受,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這么多年來,如何能低位保肛一直是結直腸外科醫(yī)生不斷追求的目標,近年來隨著腹腔鏡等手術技術以及輔助治療的大力發(fā)展及進步,低位保肛已經逐漸成為現實,超低位距離肛門僅有4-5cm的直腸癌也能達到保肛,各種經肛門的直腸癌手術也在不斷進步,加上術前輔助放療也能使很多原本不能保肛的患者最終達到了保肛。 7. 低位直腸癌保肛后并發(fā)癥 所謂萬事都有兩面性,隨著技術進步,低位甚至超低位保肛手術在直腸癌根治手術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確實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低位保肛手術后的并發(fā)癥,比如反復的肛門疼痛炎癥等,其中最最常見的是術后排便功能異常,大便次數增多,多者可達數十次每天,甚至有患者苦不堪言要求重新造口。這確實是個困擾很多外科醫(yī)生及患者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由于低位保肛,破壞了原來肛管內精準控制大便的神經肌肉調節(jié)能力,但是在臨床上還是可以通過一些藥物的控制,患者的心理調節(jié),肛門處的鍛煉,刻意的自我控制,隨著時間推移逐步達到正常的程度。 8. 直腸癌保肛后多久接回肛? 由于很多低位保肛手術,牽涉到吻合口血供牽拉的一系列問題,有較大機率出現吻合口漏,所以,經常需要進行臨時性末端回腸造口,讓大便臨時改道,不通過低位吻合口,減少大便沖擊,有利于吻合口愈合。一般需要在術后三個月將臨時造口回納,如果術后有進行輔助化療,一般建議化療結束后再進行回納。 9. 直腸癌術后還要放療嗎? 一般如果達到根治后,術后是不需要放療的,如果有腫瘤殘留,那還是需要放療的,放療本質上也是一種局部治療,不能手術無法切除的腫瘤組織可以通過放療進行殺滅。 結腸癌 10. 結腸癌有哪些癥狀? 左右半結腸癌癥狀其實不一樣,左半結腸類似于直腸癌,會出現血便,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等,右半結腸主要以全身癥狀為主,會出現人消瘦發(fā)熱伴有腹痛等癥狀,晚期甚至可能出現腹部包塊 11. 結腸癌的治療方法 類似直腸癌,也是采取手術及化療等綜合治療,不同之處是很少應用放療,放療一般只針對于低位直腸癌,高位應用放療,可能會引起小腸的副反應。 12. 結腸癌手術方式 根據腫瘤的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腹腔鏡手術現在是常規(guī)金標準,位于回盲部及升結腸及橫結腸肝曲的腫瘤采取右半結腸或擴大右半結腸切除術,位于橫結腸中段的采取橫結腸切除術,位于橫結腸脾曲及降結腸的采取左半結腸切除術,位于乙狀結腸及直乙交界處的腫瘤采用和中高位直腸癌前切除術類似的手術方式。 13. 什么是結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 隨著技術進步發(fā)展,手術逐步朝微創(chuàng)化發(fā)展,減少縮小腹部的傷口是一種趨勢,腹腔鏡手術以及機器人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切口大幅縮小,帶來的效果就是,患者術后恢復加快,痛苦減少,甚至達到快速康復。近年來還出現來NOSES即經自然腔道的結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腹部完全沒有傳統意義的切口,切除的標本由人體自然腔道取出,達到極致微創(chuàng)的目的。 14. 結腸癌微創(chuàng)術后多久恢復? 常規(guī)來說需要7到10天才算完全恢復,主要手術進行腸切除還要進行吻合,吻合口發(fā)生漏的時間高峰期就是7到10天,所以過了這個時期,如果沒有跡象表明發(fā)生了漏,飲食大便正常,無發(fā)熱腹痛,切口愈合良好,那就是基本恢復了。 15. 什么是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 通過腹壁放置戳卡穿刺,置入鏡頭光源系統,建立氣腹膨大腹腔,然后置入特殊腔鏡器械進行的結腸癌切除根治手術,是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 16. 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傷口大嗎? 常規(guī)腔鏡結腸癌手術傷口一般只有6到7cm左右,比傳統開放手術縮短一半都不止,近年來發(fā)展如火如荼的NOSES手術更是沒有腹部切口 17. 結腸癌術后需要化療嗎? 結腸癌術后是否需要化療,這個要根據術后腫瘤的病理報告分期來決定,原則上只要腫瘤侵犯到腸壁全層,或者有淋巴結轉移就是要進行化療。 18. 結腸癌術后并發(fā)癥 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并發(fā)癥,結腸癌手術后的并發(fā)癥包括吻合口漏,出血,腸梗阻,吻合口狹窄等,其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就是吻合口漏,相當于水管接頭處出現滲漏,會有腸內容物溢出進入到腹腔,產生腹膜炎甚至全身感染性休克中毒表現,需要及時處理。 19. 結腸癌術后會復發(fā)嗎? 和其他腫瘤類似,結腸癌特別是中晚期的還是一定機率術后出現復發(fā),復發(fā)的表現可以表現為吻合口或結腸其他區(qū)域的復發(fā),也可表現為局部淋巴結出現轉移,肝肺腦骨骼出現轉移。2021年06月20日
2044
0
5
-
朱巍瑩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普外科 老楊去年剛剛退休,社區(qū)組織大便隱血篩查,他也去查了,結果是陽性,社區(qū)醫(yī)生建議他去上級醫(yī)院做腸鏡。他自覺平時大便挺正常的,沒有便血、也沒有腹痛腹瀉等不舒服癥狀,就沒在意。過了兩個月,因其他不舒服去社區(qū)醫(yī)院,社區(qū)醫(yī)生知道他前次的大便隱血情況,得知他不重視、沒去做腸鏡,再次建議他去,并又給他做了個大便隱血篩查。結果又是陽性,這下老楊開始有點緊張了,趕緊來我們醫(yī)院約了腸鏡,一查真的是乙狀結腸惡性腫瘤。我迅速安排住院手術,手術和術后的康復都很順利,病理結果“宣判”下來,萬幸,沒有淋巴結轉移。老楊十分慶幸自己及時做了腸鏡,要是再不當回事,繼續(xù)拖下去,后果不堪設想。現在,由于飲食結構變化等原因,大腸癌(結直腸癌)在全國特別是上海的發(fā)病率正快速上升,排名第三,有超過“老二”胃癌的趨勢(“冠軍”是肺癌)。及早發(fā)現,就能大大提高生存機會。通常大腸癌會有便血、大便困難或者不成形、次數增多等癥狀,但少數時候也可以像老楊這樣沒有任何排便的不正常(見我的另一篇科普文《大便帶血,怎樣知道是得了痔瘡還是腸癌?》)。那怎么查呢?最簡單的,大便隱血,這個社區(qū)醫(yī)院就能做,便宜又方便,如果陽性,老老實實地進一步查腸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腸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基本上都是從良性的腺瘤演變成癌,這是一段長達數年的時間,所以留有足夠多的時間去通過腸鏡發(fā)現,如果發(fā)現有良性的腺瘤,大多可以腸鏡下摘除,就不會變成癌了。有條件的,建議每年做一次全面體檢,很多醫(yī)院都有體檢中心。大便隱血、腫瘤標志物等都是常規(guī)體檢項目,胃腸鏡也是可以根據情況自主選擇的。全面體檢不光可以查腸道,其他檢查如肺部CT,可以早期發(fā)現肺部結節(jié)甚至肺癌??傊?,體檢可以早發(fā)現早治療,不然,等小病變成大病,治療要花更多錢,人也更受罪,實在是得不償失。2021年06月04日
1797
3
10
-
關泉林主任醫(yī)師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 腫瘤外科 對于很多癌癥患者而言,“癌癥復發(fā)轉移”要比“確診為癌癥”更為沉重。雖然經過積極治療后,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后,但是如果出現復發(fā),治療的難度也將成倍增加。因此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即使是經過積極治療后,也仍要警惕癌細胞的再次復發(fā)。但值得慶幸的是,癌癥的復發(fā)并不是悄無聲息,一些癥狀可能昭示著癌癥的復發(fā)。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腫瘤外科關泉林癌癥轉移可以早預測早發(fā)現首先,癌癥復發(fā)轉移的風險是能夠被預測的。2019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中,日本研究人員指出在早期肺癌研究中發(fā)現的幾個高危因素,包括:腫瘤>2cm,腫瘤侵襲臟胸膜,有局部淋巴或血管浸潤。當存在這些風險因素時,患者復發(fā)風險大大提高。同年,發(fā)表在《Biomolecula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中的一篇研究指出,術后cf-DNA檢測陽性的患者復發(fā)可能性極高。其次,在癌癥復發(fā)轉移的早期進行有效處理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這就需要盡早發(fā)現癌癥復發(fā)。以下癥狀可能昭示著癌癥的復發(fā)轉移:1、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及消瘦患者在治療后,體重應保持在相對平穩(wěn)狀態(tài),如果某段時間出現了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或貧血等癥狀時,應引起重視,這可能是體內腫瘤細胞增多導致的,因為腫瘤細胞會釋放一些介質,抑制食欲。比如5-羥色胺可抑制攝食中樞,造成食欲下降,腫瘤壞死因子、IL-1、IL-6、IFN等細胞因子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抑制攝食中樞,這是引起癌性厭食-惡病質綜合征的主要原因。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病人在飲食正常的情況下,出現消瘦,體重下降,也要注意可能是腫瘤惡化,這是由于腫瘤負荷增大,消耗機體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造成的。2、出現原發(fā)癥狀患者在經過一系列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了一段時間,原發(fā)部位又出現了與初次確診時相似的癥狀,如包塊、結節(jié)等,并且可能癥狀加重。如食管癌進食梗阻加重;肺癌咳嗽、咳痰及胸痛加重,甚至出現咯血;胃癌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及貧血加重;腸癌病人出現腸梗阻或者明顯便血;肝膽胰腺惡性腫瘤病人出現上腹部疼痛加重、黃疸或者黃疸加重。3、疼痛癥狀除原發(fā)部位的局部疼痛外,還可出現背痛、腰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等。有些內臟疼痛不太容易察覺,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感覺腹部、腰部疼痛,并且疼痛短期不緩解,甚至加重,一般多見于骨轉移。很多復發(fā)轉移的患者都是因為疼痛不能忍受了才去就診,此時可能就有點晚了,自己多受苦不說,也增加了治療難度。4、淋巴結癥狀患者應該時刻關注身體各部位的淋巴結情況,防患于未然。平時自己可以多摸摸,照照鏡子看看,如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處出現無法解釋且無痛的淋巴結腫大,應當立即就醫(yī)。5、發(fā)熱癥狀癌癥患者的發(fā)燒和普通的感冒發(fā)燒有很大區(qū)別,一般不會超過38度,還可在午后、下午、夜間出現體溫升高的癥狀。在排除感染因素之后,有可能是腫瘤細胞壞死引起的癌性發(fā)熱,預示著腫瘤惡化。當出現這種不明原因的低燒時也應引起警惕。6、出血癥狀出血也是復發(fā)轉移患者常出現的癥狀之一。如咯血、嘔血、無痛性血尿、黑便、陰道流血,或身體其他不明原因的出血等,都應及時就診。7、阻塞癥狀管腔的狹窄,甚至堵塞也是常見癥狀之一,這是因為管腔內的腫瘤增大。若在食管,可見吞咽困難;若在氣管或咽喉,可見氣短、聲音嘶啞,或語不出聲等癥狀。8、腦部癥狀部分腦轉移的患者,當出現腦水腫時會出現疼痛、頭暈或視物模糊。如果病灶長在支配肢體活動的區(qū)域,會出現漸進性的肢體無力,無法行走。9、腫瘤標志物上升癌癥病人隨訪過程中,如果腫瘤標志物較前上升,且持續(xù)有上升的趨勢,即便未出現任何癥狀,也預示著腫瘤惡化。當腫瘤進展時,相比較影像學檢查(CT、磁共振),腫瘤標志物異??梢猿霈F得更早。癌癥復發(fā)轉移是否無藥可救?很多患者及家屬聽說癌癥復發(fā)轉移后會覺得恐怖和絕望,認為癌癥轉移后便無藥可救了。雖然癌癥轉移后的治療難度會增高,但并不是無法醫(yī)治。有小部分的轉移性腫瘤患者仍可以實現治愈;大多數轉移性腫瘤患者無法實現治愈,但可以將治療目標轉變?yōu)樽尰颊唛L期、高質量的生存。根據相關臨床研究,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經治療后2年生存率為40-46%;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經治療后2年生存率約為22%。另有研究指出,73%的復發(fā)轉移的乳腺癌患者存活超過1年以上。而且,不同治療手段聯合使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治療手段和新藥物的不斷問世,都讓腫瘤患者有活得更長、更好的機會。如何預防腫瘤的復發(fā)轉移?1、制定系統科學的治療方案在治療前要由有經驗的包括外科、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專家在內的專家組進行會診討論,制定詳細的、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治療方案。顯然,只有到綜合性的??漆t(yī)院才有條件做到這一點。在這里要提醒各位,在決定自己或親戚朋友治療方案時要多問一問,想一想,不要貿然做決定。如果無法確定理想的治療方案,也可以聯系厚樸方舟,由厚樸方舟為您預約世界權威的專家,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提高預后效果,減少復發(fā)概率。2、治療后應定期復查任何惡性腫瘤患者在任意治療后的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復發(fā)和轉移,及時地、仔細地、定期地檢查有可能早期發(fā)現轉移和復發(f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復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檢查和醫(yī)院的定期檢查。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觀察原來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無新生腫物、結節(jié)、破潰等表現, 有無新的疼痛感覺。此外,好醫(yī)友表示,患者還要注意全身變化,有無逐漸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表現,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2021年05月26日
2234
0
1
-
李青原主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消化內科 結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高發(fā)的惡性腫瘤,隨著我國飲食西化、生活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那么什么是結直腸癌的報警征兆呢?結直腸癌可以預防么? 報警征兆包括:1.年齡大于40歲;2.便血;3.糞便隱血試驗陽性;4.腹部包塊;5.腹水;6.貧血;7.反復發(fā)熱;8.短期內體重減輕大于4-5kg;9.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特別是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如果出現了大便習慣改變,并且存在以上情況,建議盡早醫(yī)院就診進行結腸鏡檢查。 一顆大于1cm的息肉,通常需要5-10年才會逐漸發(fā)展弄成結直腸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只要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并切除它,那么它就沒有機會發(fā)展成大腸癌了,所以結直腸癌是可以被預防的。2021年05月22日
1792
0
1
-
傅傳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肛腸外科 結直腸癌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最直接、也是最準確的方法,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于大腸癌的診治,成為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我科4月份一周內發(fā)現3例隱形腸癌典型病例01某男性患者 57歲 肛周腫物脫出10年,伴便血5年。數月前出現便血,量少,呈鮮紅色,便后無法自行還納。門診擬“混合痔”收治入院。4月15號,行腸鏡檢查中發(fā)現,于乙狀結腸見一枚帶蒂“毒草莓”。02某女性患者 48歲 1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便血,量少,呈鮮紅色。肛門鏡3、7、11點位齒狀線粘膜充血腫脹明顯,門診擬“混合痔”收治入院。4月17號,行腸鏡檢查中發(fā)現,進鏡距肛門10cm直腸可見一隆起凹陷性潰瘍,表面粗糙不平,質脆,觸之易出血,病變累及管腔1/4。03某男性患者 82歲 半年前因便血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肛裂,予以對癥治療后好轉。后患者再次出現血便,遂至我科就診。4月18日,行腸鏡檢查中發(fā)現,進鏡距肛門15cm直腸可見一隆起潰瘍型腫物,占腸腔約2/3周。 腸鏡檢查有多重要患者1:從不進醫(yī)院的他,在家人的逼迫下極不情愿地做的平生第一次腸鏡?;颊?:固執(zhí)的她表示自己可能最近上火,自認為是痔瘡,自行用藥物治療后效果欠佳。患者3:年邁的獨居老人,怕給子女添麻煩,誤診肛裂出血,自覺沒大事。一周內就診的三名患者,都是在醫(yī)生的堅持下做了腸鏡檢查,都是腸鏡檢查后發(fā)現了腸癌。由于發(fā)現及時,術順,病理回報尚屬早期,術后恢復良好。截稿前,三名患者均已出院??偨Y莫把腸癌當痔瘡早發(fā)現三個月,可以多活30年。拓展閱讀大腸癌早期一般缺乏特異性表現,即使有臨床癥狀,往往也因與其他良性肛腸疾病相似而被忽視。因腸炎、痔瘡等疾病也會出現便血、腹瀉、腹痛等與大腸癌類似的表現,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出現上述癥狀時并未在意,自以為是痔瘡、腸炎等“小毛病”而不到醫(yī)院就診,自己到藥店買一些藥對付對付,往往會耽誤病情,而且即使到醫(yī)院就診,如果不進行相應的檢查,僅以癥狀判斷,誤診率也很高,85%的早期大腸癌患者初次就診時被誤診為腸炎、痔瘡等疾病。痔瘡會癌變嗎?痔瘡是不會發(fā)生癌變的,痔瘡是一種良性病變,痔瘡和結直腸癌在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機制上有本質的區(qū)別,所以痔瘡不會引起直腸癌。但是得了痔瘡的患者同時也可以得直腸癌。直腸癌容易誤診為痔瘡痔瘡和直腸癌的主要癥狀都是便血,單純地通過癥狀有時很難鑒別痔瘡和腸癌。有一些患者因為有痔瘡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認為是痔瘡出血,這是一種及其錯誤的觀點,很多直腸癌患者就是因為這樣而延誤診斷的。這些患者以前有痔瘡病史,過了幾年又出現大便出血,自以為是痔瘡,用了一些痔瘡藥以后就不出血了。但是過了幾年又出現大便出血,這個時候才去醫(yī)院就診,行結腸鏡檢查才發(fā)現是直腸癌。但是,這時已經延誤了好幾個月,有的甚至已經發(fā)展成了晚期直腸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直腸癌”和“痔瘡”的便血區(qū)別一般來說,痔瘡的便血為鮮紅色,出血量較多,血不與大便相混。而直腸癌的便血一般為暗紅色,量較少,血常常與大便相混。但是位于直腸下段的直腸癌也可以表現為鮮血便,有時很難與痔瘡區(qū)分開來。一般情況下,直腸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瘡栓治療后便血也會有所好轉,但是一段時間后又會出現便血,反復發(fā)作。所以,痔瘡患者便血久治不愈應高度懷疑直腸癌。此時,應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行直腸指診和結腸鏡檢查,以便排除結直腸癌的可能性。2021年05月17日
1606
2
3
-
李俊副主任醫(yī)師 江西省中醫(yī)院 肛腸科 一、 癥狀結腸癌是一種生長比較緩慢的惡性腫瘤,從腫瘤發(fā)生到產生臨床癥狀,需經歷較長時間的生長和發(fā)展。早期腫瘤發(fā)生時,約需620天才能形成腫塊,形成環(huán)腔生長一周約需1年半至2年的時間。早期可無癥狀或缺乏特異性,與常見消化道癥狀有時不容易區(qū)分,因而容易被患者及醫(yī)生忽視。結腸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發(fā)生部位、病期的早晚、有無并發(fā)癥等相關。常見的臨床癥狀如下:(一) 大便性狀及排便習慣改變早期大便性狀無明顯改變,當腫瘤生長至一定程度后,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腹瀉或便秘,有時會有膿血便,血便的性狀因出血部位和量有一定區(qū)別,右半結腸腫瘤出血時,特別量少時,會有黑便,極少有鮮血便,左半結腸腫瘤出血,特別是乙狀結腸下段出血或出血量較大時,血液混在糞便或黏液中,以暗紅色多見。左半結腸腫瘤發(fā)生梗阻時,排便習慣改變更加明顯,如腹瀉或便秘,或者兩者交替出現,有時會有里急后重感。(二) 腹痛疾病早期腹痛少見,偶有腹部隱痛,多為便前隱痛,排便后緩解。隨著疾病進展,隱痛會逐漸加重,有間歇性逐漸過渡到持續(xù)性鈍痛;當腫瘤進展至腸梗阻時,會出現陣發(fā)性絞痛,根據梗阻的程度,疼痛持續(xù)或緩解時間不定;腫瘤穿孔后,腹痛劇烈程度和持續(xù)時間根據消化液和腸內容物流入腹腔的多少,會表現不同,輕則隱痛,重者出現持續(xù)性劇烈腹痛。(三) 腹部包塊及腸梗阻癥狀腫瘤生長至一定程度后,會出現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糞便。常以右半結腸多見,一般老年和消瘦患者,腹壁薄且較松弛,腫塊易被觸及。腫塊一般質硬,邊界模糊,初期有一定活動度,當腫瘤浸潤周圍組織或臟器時,則會固定。腸梗阻一般來說是腫瘤晚期表現,以左半結腸多見。隨著腫瘤的生長導致腸腔開始狹窄,初期為不完全腸梗阻表現,出現腹脹、腹部不適及排便困難,排氣、排便減少,隨著梗阻加重,腹脹加重,會出現陣發(fā)性腹痛,腸鳴音亢進,有時會觸及左下腹管狀腫物。此外,值得注意是腫瘤引起的腸套疊,會出現急性腸梗阻表現。結腸腫瘤導致的腸梗阻,惡心、嘔吐癥狀均不明顯。(四) 全身癥狀結腸癌進展到晚期時,往往會有貧血、消瘦、乏力、發(fā)熱等全身表現。由于腫瘤生長消耗體內營養(yǎng),長期慢性失血出現貧血、消瘦;腫瘤破潰繼發(fā)感染,引起發(fā)熱和中毒癥狀。腫瘤局部進展嚴重,如兩側的結腸癌侵犯或壓迫腎、輸尿管時,可出現血尿,排尿困難,出現腎或輸尿管擴張;壓迫腎臟,患者會有腰背部脹痛。結腸癌也常見血行轉移,可經門脈系統首先到肝臟,因此肝臟也是結腸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器官,可出現肝大、腹水及黃疸表現;轉移至肺,出現咳嗽、血痰;轉移至腦,會出現精神改變,頭痛甚至昏迷;轉移至骨,出現骨痛,嚴重時出現病理性骨折。結腸癌也可直接浸潤周圍組織與臟器,結腸肝曲癌可侵犯或壓迫膽道系統,出現梗阻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表現為皮膚、黏膜黃染,需要與其他病因引起的梗阻性黃疸相鑒別。癌腫突破漿膜后可播散至全腹,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導致腹腔積液等。腫瘤種植盆腔,可有直腸前凹包塊。最后引起惡病質。(五) 結腸癌臨床表現與解剖部位相關由于左、右結腸在胚胎學、解剖學、生理功能和病理基礎上都有所不同,因而兩者發(fā)生腫瘤后的臨床表現也不同。右半結腸癌特點:右半結腸腔大,大便水分較多,為稀便,不易產生梗阻;右半結腸腫瘤病理類型多為隆起型,易在寬大的腸腔內生長形成臨床體檢可捫及的腫塊,右側腹部可出現隱痛,逐漸加重,后期呈持續(xù)性鈍痛;右半結腸的吸收能力較強,當腫瘤生長至一定程度后,腫瘤遠端供血不足,出現出血壞死,繼發(fā)感染,伴有毒素吸收表現,多引起貧血、消瘦或惡病質。右側結腸癌三大臨床特點:腹部隱痛、腹部包塊、貧血。左半結腸癌特點:左半結腸的腸內容物經右半結腸吸收水分后,形成固體狀態(tài)的糞便;左半結腸管腔內徑較右半結腸小,同時左半結腸癌常為浸潤型,易引起環(huán)狀狹窄,易導致急、慢性腸梗阻。左半結腸癌,較早期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頻或腹瀉或便秘或者交替出現;左半結腸癌出血,血液很快隨大便一同排出,易被患者發(fā)現。罕見貧血、消瘦、惡病質等癥狀。 左側結腸癌三大臨床特點:便血、便頻及腸梗阻表現。2021年05月16日
1366
0
0
-
王志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 專家簡介:王志剛,男,主任醫(yī)師,教授,外科學博士(畢業(yè)于上海中山醫(y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青委,中國醫(y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委員會委員,中國醫(y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臟器聯合臟器切除和質量控制學組副主任委員。主攻大腸癌的診治和研究,擅長腸癌腔鏡和雙鏡聯合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各類復雜腸癌如局部晚期、超低位、復發(fā)腸癌的手術治療;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開設并領銜國內首個復雜腸癌多學科診治整合門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腸癌的發(fā)病率也是一路飆升,歸結原因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其中腸癌的發(fā)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癥、遺傳等因素都有著重要的關系,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腸癌的早期癥狀并不是很明顯,很多病人發(fā)現的時候已經發(fā)生了轉移,所以定期體檢篩查尤為重要,病人如果能夠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根治性手術切除,將身體里邊的癌細胞徹底的切除干凈,大部分早期的腸癌病人是可以徹底治愈的。腸癌雖然總體預后相對較佳,但它的術后康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大部分腸癌病人術后會復發(fā),主要原因和腫瘤本身、術前治療、術后治療、術后康復等等都有非常大的關系。根據病人及家屬關心的常見問題,我們整理了常見的10個問題并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王志剛教授逐一解答。1.腸癌手術之后復發(fā)率高嗎?腸癌術后前五年,是復發(fā)的高峰期,特別是術后前兩年。如果手術后5年沒有復發(fā)和轉移,那么再復發(fā)和轉移的概率,就相當低了。所以,醫(yī)生經常說5年生存率,如果術后5年沒有復發(fā)和轉移,那就可以考慮臨床治愈。但是腸癌手術之后,千萬不要因為手術做的很成功就放松警惕,事實上很多病人還是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還需要保持長期的隨訪,定期的復查,在5年之內要非常密切的跟蹤,一旦復發(fā)轉移,還有很多非常有效的方法,重要的是能夠早發(fā)現,而不至于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再發(fā)現它,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2.腸癌術后發(fā)生轉移會有哪些癥狀呢?腸癌術后轉移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癥狀,有些病人手術后,1年、半年廣泛肝轉移,甚至肺轉移,病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甚至體重均未下降。從此角度,不能單純依賴癥狀來判斷手術后腸癌是否復發(fā)轉移。要判斷是否轉移最主要的是通過臨床的一些檢查指標,主要的檢查項目有血常規(guī)、生化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腹部超聲、腹部CT、結腸鏡、肝臟核磁、以及PET/CT等。但是臨床的一些癥狀可以作為復發(fā)轉移的參考,結腸癌復發(fā)轉移的癥狀有以下幾點:在復發(fā)轉移的早期時候一般是會出現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以及腹部不適應的癥狀。在復發(fā)轉移中期的時候,會出現腹瀉、大便前肚子疼痛、便秘、大便次數的突然間增多等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可能還會出現消瘦、黃疸、腹部有異常的包塊、貧血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的時候帶有膿血便、大便帶有黏液,以及大便中既有黏液也有血液。但是考慮到轉移的部位不一樣,所以具體的癥狀也可能會有所差異。一旦發(fā)現自己患有結腸癌,就應該及時去醫(yī)院進行治療。之后要定期進行復查,隨時監(jiān)測有沒有出現復發(fā)或轉移的癥狀。3.腸癌最容易復發(fā)轉移的是什么部位?腸癌可以通過血液循環(huán)以及淋巴系統、局部擴散等途徑來轉移。腸癌血行轉移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肝臟,有些病人發(fā)現的時候就合并了肝臟的轉移。第二常見的部位就是肺,肺轉移需要很長時間而且發(fā)展緩慢,另外腸癌還容易出現腹腔、腹膜后一些淋巴結的轉移,而最常見的就是肝轉移。4.什么是腸癌肝轉移呢?腸癌肝轉移就是腸癌腫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侵入淋巴管、血液等途徑被帶到肝臟形成腫瘤,腸道的血液回流,第一站就是到肝臟,所以腸癌最容易發(fā)生的就是肝轉移。腸癌有50%以上病人發(fā)生肝轉移,目前臨床上有較多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化療、靶向藥物、介入治療等,其效果還是不錯的。手術后病人,需根據醫(yī)生醫(yī)囑定期復查,這樣才能早期發(fā)現腸癌轉移,此時干預效果最好。5.結腸癌肝轉移以后還能活多久?結腸癌肝轉移的生存率,取決于病人是否進行手術切除、病人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如果結腸癌肝轉移能完全切除,預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達30%-50%。具體到腸癌肝轉移的治療,需找專業(yè)團隊,做出最具針對性的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還需要病人有良好的依從性,做到定期復查規(guī)范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6.腸癌轉移到肺還能活多久?腸癌轉移到肺,目前治療還是比較滿意的,對于孤立的肺轉移病灶,可以選擇肺組織的部分清除,在手術以后也需要配合全身的靜脈化療,同時也需要進行腸癌根治切除術,有很多病人的生存時間可以達到1-2年,甚至更長。7.腸癌復發(fā)了,還能再次手術嗎?對于早期腸癌手術后復發(fā)的病人,一般可以通過二次手術將病人體內出現復發(fā)的病灶進行切除,從而使病人獲得康復。而復發(fā)腸癌治療的難點不是遠處轉移(以肝、肺最常見),而是局部復發(fā),前者經手術切除可獲得較好療效,而后者往往會有腹膜擴散,鄰近臟器侵犯(骨盆、腹壁,腎臟和卵巢,膀胱,輸尿管等),再次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放化療和靶向等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臨床中采用多學科手術團隊(MDT)致力于研究復雜腸癌的多學科聯合治療策略,評估手術切除可能,設計個體化手術策略,圍手術期支持,實施復雜手術,制定術后康復方案,評價生活質量,建立醫(yī)療檔案,長期隨訪。8.腸癌肝轉移應該怎么治療?對于有手術治療指征,一般情況比較好,沒有手術禁忌的這部分人群,建議手術治療;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人群,可以考慮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藥物等全身治療方案;對于腫瘤負荷特別大的部分病人,還可以考慮局部治療,如射頻、微波、肝動脈灌注化療等局部治療方案。針對每個病人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時期,給與不同的方案,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手段。9.腸癌術后哪些人容易復發(fā)轉移?有一些坑可以避免的!腸癌術后復發(fā)、轉移相關因素主要有四方面:腫瘤本身的一些特性:其中腫瘤浸潤腸管的深度、淋巴結轉移多少,是影響術后復發(fā)轉移最主要的因素。術前治療不足:術前治療不足常常發(fā)生于局部進展期直腸癌,直腸癌手術能切除的范圍多要小一些,所以推薦局部進展期直腸癌術前放化療,以提高術后治愈率,減少復發(fā)。手術操作影響:手術的因素也很關鍵,腫瘤切除的是否徹底?術后病檢出淋巴結少于12枚,一些大的醫(yī)學中心術后淋巴結檢出20、30枚都有,淋巴結可以更準確的對腫瘤分期,對治療的意義非常大。術后治療不夠:腸癌術后輔助治療以化療為主,術后化療適應癥明確時,化療可降低復發(fā)風險,提高生存率。10.復發(fā)腸癌的治療一定要經過多學科討論嗎?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雖然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但是術后的腸癌復發(fā)是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其術后的復發(fā)率高達60%。復發(fā)腸癌不僅包括遠處肝肺等轉移,也包括局部復發(fā)。肝肺轉移尚可通過手術、介入、化療等取得較好的療效。而局部復發(fā)包括腹膜播散,鄰近臟器侵犯如骨盆和腹壁、腎臟和子宮附件、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等,是臨床治療難點之一。復發(fā)腸癌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的聯合診治,主要包括普外科、放射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骨腫瘤科等。首先,影像學對于復發(fā)腸癌的診斷有著重要的作用,CT、MRI及PET-CT等可明確復發(fā)腸癌的部位、數目、大小、淋巴結是否轉移、腹膜是否轉移等。通過放射科醫(yī)生對于影像學的分析,可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其次,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可由普外科醫(yī)生全面評估病情,適合手術時,行手術治療,如果復發(fā)腸癌侵犯子宮和子宮附件等,則需婦產科醫(yī)生聯合手術治療。若侵犯膀胱、輸尿管等,則需普外科聯合泌尿外科行手術治療。當然,如果侵犯骨,則需普外科聯合骨腫瘤科手術治療切除侵犯的骨頭。復發(fā)腸癌的術式復雜,常常需兩個甚至更多科室聯合手術。再次,沒有手術可能的患者,則需腫瘤內科或放療科提供治療方案,包括化療及放療??傊?,復發(fā)腸癌的診治是臨床難點之一,常常需聯合多個科室的專家進行評估,并針對患者提供最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11.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腸癌復發(fā)呢?很多病人會擔心自己的腸癌會復發(fā),天天提心吊膽,一有點頭疼腦熱,就害怕的要命,其實沒必要那么擔心,生活當中一些習慣的的改變,對于預防該病的復發(fā)尤為重要。必須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腸癌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有著重要的聯系,平常飲食當中,需要多吃一些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香蕉、青菜、土豆、紅薯等,這些食物都有助于預防復發(fā)。肥胖也是導致腸癌的一個原因,體力活動過少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因素,加強運動,有利于大腸的蠕動,對于改善便秘,預防復發(fā)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平時飲食當中堅決不能吃脂肪高的食物,因為腸癌的發(fā)生,與動物脂肪和肉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六院復雜腸癌診治中心多學科手術團隊介紹該團隊由胃腸外科王志剛主任醫(yī)師領銜,與泌尿外科、婦科、骨腫瘤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專家組成多學科手術團隊,在放射科、化療科、放療科、介入科、營養(yǎng)科等支持下,共同為復雜腸癌患者提供專業(yè)化和個體化治療。多學科手術團隊(MDT)致力于-----研究復雜腸癌的多學科聯合治療策略,評估手術切除可能,設計個體化手術策略,圍手術期支持,實施復雜手術,制定術后康復方案,評價生活質量,建立醫(yī)療檔案,長期隨訪。01、為病人提供以下支持:復雜腸癌MDT門診的預約和資料匯總MDT的手術評估復雜腸癌的網絡遠程評估和咨詢量身定做臨床路徑和治療策略選擇性入院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多學科手術團隊協作實施手術圍手術期支持和術后康復生活質量評估,建立醫(yī)療檔案終生隨訪02、什么是復雜腸癌:局部晚期腫瘤超出常規(guī)手術范圍合并梗阻或/和出血合并結直腸膀胱瘺、陰道瘺、尿道瘺侵犯腹壁、骨盆壁合并局部廣泛淋巴結轉移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合并盆腔膿腫復發(fā)腸癌(一次或多次手術后)腸癌合并肝轉移/肺轉移超低位直腸癌需行超低位保肛甚至極限保肛手術腸癌合并其他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息肉病,多發(fā)性腸癌其他結直腸少見疾病,如神經內分泌腫瘤、肉瘤、盆腔少見腫瘤等03、多學科手術團隊:胃腸外科 王志剛主任泌尿外科 撒應龍主任婦科 滕銀成主任骨腫瘤科 楊慶城主任整形外科 楊松林主任血管外科 趙捃主任介入科 朱悅琪主任整合門診時間:周一下午(門診10樓)2021年05月12日
1552
0
1
-
朱小龍主治醫(yī)師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外科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朱小龍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朱小龍HAOYISHENG導語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最新數據表明,消化系統癌瘤中,大腸癌居第一位,發(fā)病年齡也有進一步年輕化的趨勢。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及臺灣,大腸癌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因此,大腸癌的預防刻不容緩!長期坐位工作的年輕人尤其要重視。今天我們就簡單談談腸癌的早期癥狀及預防,以期對您會有所幫助。一、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1、腹脹、腹痛。原因是由于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甚或表現為無規(guī)律的絞痛。2、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大約只有約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通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出血量小,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此時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3、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癥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著。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fā)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5、腹部腫塊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或者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腫瘤本身的腫塊的形態(tài)會比較規(guī)則,輪廓較為清楚。如果是結合的腫塊,它的形態(tài)不甚規(guī)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有的可隨腸管的活動而活動。二、結腸癌的高危因素1.得過癌前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2.直系親屬得過結直腸癌或癌前息肉(腺瘤);3.各種家族性遺傳性結直腸癌病史;4.炎癥性腸?。詽冃越Y腸炎或克羅恩?。?。5.長期飲酒、燒烤、腌漬、熏制食品,過多攝入紅肉類、高脂肪類;6.長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運動者。三、結直腸癌的預防結直腸癌說到底是吃出來的癌癥,“三高一低”和缺乏運動是主要誘因。所謂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纖維過低。除了下面要說的食物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很重要的兩條是:一是及時篩查結腸鏡,普通人群,50歲前做一次腸鏡;高危人群,45歲前(有專家認為35歲更合適)做個腸鏡。二是戒煙戒酒。1 .飲食要定時適量腸癌的發(fā)生和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有著極大的關系。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晚餐不宜吃得過晚和過飽。因為晚餐吃得過晚和過飽,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在腸道累積,大大增加了患腸癌的風險。2 .補充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有可能誘發(fā)結腸癌。維生素E作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對人體各方面都有著益處。預防腸癌,可多吃核桃、海產品、奶制品等等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3 .積極運動和減肥肥胖和缺乏運動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而二者又是互為因果的。所以,運動至關重要,尤其是白領一族。長期坐位工作而缺乏運動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適量運動對于預防腸癌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運動可以平衡日常飲食攝入,同時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利于排泄,降低了有害物質在腸道中的積累,降低腸癌的發(fā)病幾率。4.多吃富含維生素D與鈣的食物研究人員發(fā)現,每天飲食中掇入150國際單位以上維生素D者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只是攝入少量維生素D者的一半,而每天攝入鈣大約在1200毫克以上者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只相當于每天攝入少于625毫克鈣的四分之一。所以鈣的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的危險呈負相關,而維生素 D有潛在的抗癌作用。由于鈣對脂類具有高度親和力,可以結合腸道中的長鏈脂肪酸和次級膽酸,減少脂質對細胞的損傷,防止腸上皮細胞的突變。因此具有拮抗高脂飲食對結腸癌的促發(fā)作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富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蝦皮、豆類、綠色蔬菜、芝麻醬、海帶、發(fā)菜等。5.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葉酸也就是維生素B9,研究發(fā)現,增加日常飲食中的葉酸攝入量,提高血清葉酸水平能顯著降低結腸癌的發(fā)生率。相對于選端結腸和直腸腫瘤,增加葉酸攝入量對降低近端結腸腫瘤發(fā)生率的作用要更顯著。建議成人每天補充葉酸400微克左右。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堅果等。6.多食富含硒的食物硒是一種具有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食物中含硒量高和血硒水平較高的地區(qū),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等的患病率很低。曾有學者在一項硒與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中發(fā)現,每天補充硒200微克,可以使結腸癌的發(fā)生率降低58%。此外,血硒濃度較高者很少發(fā)現直徑超過1厘米的腫瘤。硒是體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該酶具有抗過氧化的功能,防止脂質過氧化,從而保護細胞膜不受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的破壞,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富含硒的食物有海產品、動物肝腎、肉類以及富硒土壤中生長的谷物、堅果等。7.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專家通過分析飲食結構后發(fā)現,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與結腸腫瘤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每天攝人35克以上的纖維素,可使結腸癌的發(fā)生率降低40%。進一步研究發(fā)現,食物中纖維素缺乏可使大便量減少,腸道運動減慢,因此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增高,致癌物與腸道壁黏膜作用的時間延長,就容易發(fā)生結腸腫瘤。此外,大蒜、洋蔥、韭菜、蔥中含有的硫醚;柑桔類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卜、薯蕷類,西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都被認為是能夠抑制突變,具有抗癌作用。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最高果蔬攝入者結直腸癌發(fā)生風險僅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時的飲食,應該盡量多攝入蔬菜、全谷物、水果、纖維素,合理飲食,以減少結直腸癌的發(fā)生。8.少吃高脂食物能量攝入與結直腸癌發(fā)生有關。研究表明,總的能量攝入與結直腸癌危險性有關系,無論攝入的能量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同時,減少脂肪與紅肉攝入,結直腸癌的發(fā)生與動物脂肪和肉類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高脂攝入者結直腸癌發(fā)生風險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類中攝入紅肉是結直腸癌發(fā)生的一個強的危險因素。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盡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類,有助于減少結直腸癌的發(fā)生機會。9.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家族中的蔬菜都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比如西蘭花所含的維生素C比橘子所含的維生素C多,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含量也很多。此外,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各種強效抗氧化物質,能幫助我們消除污染,加快自身的排毒過程。它們還含有被稱為硫配糖體的天然化學物質,能排除各種毒素,包括致癌物質。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吃三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將患結腸癌的風險性降低60%。所以,要增強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人體的排毒能力,一周至少吃3次“十花菜”。10.高鈣食品補鈣不僅能改善骨質疏松,還能預防腸癌發(fā)生。此結論可不是空穴來風,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對結腸癌、直腸癌高危人群調查發(fā)現,有意識通過膳食補鈣2~3個月,腸道細胞分裂速度減慢,降低腸癌發(fā)生。 鈣質可吸收和結合腸道中脂肪酸、膽汁酸等致癌物;鈣質還會影響細胞生化反應,調控細胞生長,從而起到預防腸道腫瘤的作用。而且,每天從飲食中攝取超過412毫克鈣質,從補鈣產品中攝取至少800毫克鈣質的女性,患腸癌風險降低46%。11.阿司匹林迄今為止發(fā)表的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阿司匹林對于結直腸癌的預防作用。去年,美國將小劑量阿司匹林作為結直腸癌預防的一線用藥,推薦劑量75-100mmg/天,建議人群為55歲以上,且服用3-5年才會獲得收益。12.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盡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于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相關閱讀關于結直腸癌,這是一篇最全面的科普!隨著城市現代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雞鴨魚肉等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攝入增多,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結直腸腫瘤高發(fā)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從目前臨床治療上的情況看,城市的大腸癌的發(fā)病率第2-3位,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占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而且又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有的專家曾預言:結直腸癌有望取代肺癌而成為新的癌癥之王!中國已進入結直腸癌高發(fā)地區(qū)的行列,大腸癌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疾病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大腸癌防治形勢很嚴峻,需要引起我們大家的關注。一、結直腸癌的預防及高危人群目前醫(yī)學及衛(wèi)生事業(yè)進步,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深入,對結直腸腫瘤疾病的防治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預防手段,如:第一:從病因上,我們改善生活方式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細、腌炸、煙熏食物的攝入;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糧;減少吸煙和過量飲酒;加強運動、減少肥胖,從病因尚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第二: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如果我們能早期把這些癌前病變處理,治愈,他們就不會發(fā)展稱為大腸癌,減少大腸癌的發(fā)生。積極防治大腸息肉、潰瘍性大腸炎;對多發(fā)性息肉、腺瘤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機會。第三:高危人群,積極健康檢查,哪些是結直腸腫瘤疾病的高危人群呢?經常進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本人患過大腸腺瘤;本人患過潰瘍型結腸炎;本人患過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婦科、乳腺);直系親屬中有2人以上,或一個2021年05月04日
6202
0
0
-
朱小龍主治醫(yī)師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外科 廣州張伯退休后不久,發(fā)現解大便不太順利,有時還有點血,沒當回事,偶爾自己去買點藥吃,過幾天好一點,但總是沒完全好。和幾個老友聊起這事,幾個老友說,沒事,就是痔瘡。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朱小龍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朱小龍沒事,就是痔瘡而已但是,過了幾個月還是沒好轉,并且,出血次數慢慢多了起來,張伯感覺不對頭,就和兒子說起來,兒子一聽,趕緊催促張伯到市一檢查。張伯來到消化內科門診,門診主任檢查后建議張伯趕緊做腸鏡檢查。3天后,腸鏡檢查發(fā)現直腸有一個腫瘤,后來化驗結果是腸癌,幸虧發(fā)現得早,及時手術治療,張伯很快就康復出院了。為什么張伯會檢查出大腸癌?大腸癌有什么癥狀?一、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確診!廣州發(fā)病高于全國!大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2018年診斷大腸癌521,490人,平均每天1429人診斷為大腸癌,142924=59.54,也就是說,每小時診斷59.5人,幾乎每分鐘就有一人診斷為大腸癌。我國目前絕大部分(80-90%)大腸癌診斷時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明顯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費高,廣州市大腸癌發(fā)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很多。二、大腸癌是怎么來的?絕大多數大腸癌是由息肉逐漸發(fā)展演變而成,一般需經歷以下演變過程:正常腸道粘膜小息肉大息肉異型增生癌轉移癌,發(fā)展過程緩慢,需幾年甚至有10年。實際上,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早期發(fā)現結直腸癌或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是防治大腸癌的最佳措施。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三、便血、腹痛、包塊...這些癥狀警惕大腸癌大腸癌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極易忽視。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臨床癥狀,最多見的有以下幾方面表現:1、腸道刺激癥狀,排便習慣發(fā)生改變,大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門墜脹,腹部隱痛等。2、便血:多數間歇出現,有時為粘液血便,有時暗紅血便。3、腹痛、腹脹,大便不容易排除等腸梗阻表現,多為大腸癌晚期表現。4、在腹部摸到包塊,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5、出現乏力、貧血、消瘦等癥狀。因此,對于居民有上述不適者,建議到醫(yī)院就診,完成大便潛血、結腸鏡等檢查,以明確或排除診斷。四、這五類人注意,患大腸癌風險大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有大腸癌史的;本人有腸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癥史(包括大腸癌及其他癌癥);符合下列幾項中任意2項者:①慢性腹瀉(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fā)性腹瀉);②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個月以上的便秘);③黏液血便;④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⑤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大腸癌有遺傳傾向,也就是說: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中有人患大腸癌,其本人得大腸癌的風險會高很多,并且得大腸癌的年齡也要年輕很多。所以,對于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得大腸癌的街坊,更應該警惕,應早點篩查。五、大腸癌篩查最佳方法:腸鏡檢查大腸癌分為早期、中晚期、晚期:及時篩查、盡早治療早期大腸癌,可以通過微創(chuàng)治療,甚至在腸鏡下都可以把腫瘤全部切除;而晚期的大腸癌,很多情況下需要開腹手術,切除一大段腸子,有轉移的還需要切除轉移部位的腫瘤,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手術后還需要化療等。有些中晚期直腸癌,需要切除肛門,在腹部背個屎袋子(人工肛門),生活質量很差。晚期大腸癌,連手術治療的機會都沒有了,那生活質量會更差。因此,早期參加大腸癌篩查非常關鍵。大腸癌篩查最佳方法:腸鏡檢查馮志強介紹,大腸癌篩查最好的辦法還是腸鏡檢查,許多居民害怕結腸鏡檢查,其實這點不用太擔心?,F在內鏡技術要比10年前提高了很多,內鏡的質量也好很多,常規(guī)普通內鏡檢查,會有一些腹脹和輕微腹痛的不舒適感,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居民還是能忍受的。對于害怕腸鏡疼痛,可以有無痛內鏡檢查等。息肉內鏡切除治療對于息肉等癌前病變,如果能在息肉發(fā)展、變化成癌,或即使變成早期癌,都可以通過腸鏡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早期腸癌內鏡治療六、重中之重!怎樣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發(fā)病率迅速上升與民眾生活方式變化有很大關系,例如體力活動減少,夜生活過多,熬夜,高蛋白、高脂肪、少谷物、少蔬果的膳食,超重等因素。別慌!從此刻開始認真做到下面三點疾病離我們遠點!1.改善飲食結構,多吃菜!改善飲食結構,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有助于減少大腸癌的發(fā)生。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素,可溶性植物纖維素能夠吸納較多水分,軟化大便和增加大便體積,刺激直腸,更容易排便,從而減少毒素在體內聚集。另外,蔬菜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胡蘿卜素和葉酸等有益成分,可以預防大腸癌。因此高纖維素飲食有利于減少大腸癌發(fā)病機會。2.少吃肉類食物脂肪等肉類食物攝入過多會導致大腸癌發(fā)病率增加,來源于動物的飽和脂肪與大腸癌發(fā)病關系最為密切。動物脂肪在油煎、炸、烤及腌制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致癌物。3.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有規(guī)律的適當的體力運動、適當控制熱量攝入,避免肥胖、戒煙、戒酒等都有利于預防大腸癌??茖W合理的飲食、早期積極參與大腸癌篩查是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措施。2021年05月03日
1036
0
2
結腸癌相關科普號

黃錦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錦宇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胃腸腫瘤外科
437粉絲2.3萬閱讀

范學順醫(yī)生的科普號
范學順 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肛腸科
5876粉絲162.6萬閱讀

高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強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肝膽腫瘤與肝移植外科
1966粉絲6.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