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征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胃腸外科 大腸癌手術過程中,大腸癌的癌細胞可能侵透腸壁全層進入腹腔,導致術后腹腔腫瘤復發(fā)。有的患者采用熱灌注化療,腫瘤細胞是怕熱的,通過熱灌注化療達到殺滅殘余腫瘤細胞的目的。熱灌注化療是將腹腔化療和熱療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將含化療藥物的灌注液恒溫灌注腹腔,是治療大腸癌術后腹腔復發(fā)的重要措施。熱灌注化療的優(yōu)勢有:提高腫瘤部位的化療藥物濃度,避免靜脈注射產生的全身副作用;熱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化療藥物的抗腫瘤作用。腹腔熱灌注化療適用于腫瘤細胞浸潤至漿膜層(大腸最外層)可能發(fā)生腹腔轉移的患者,以及已經發(fā)生術后腹腔轉移的患者。2022年04月24日
773
0
3
-
王征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胃腸外科 納米技術也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療中,在腸癌手術中有的采用了納米碳淋巴示蹤技術,下面向大家簡要介紹下什么是納米碳淋巴示蹤技術?經淋巴結轉移是大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與手術后腫瘤復發(fā)相關。大多數轉移淋巴結較小,不易被發(fā)現(xiàn)。納米碳因為尺寸特殊,可以模擬腫瘤細胞淋巴轉移途徑。通過在腫瘤部位注射納米碳試劑,使其沿著淋巴管道到達淋巴結部位,淋巴結出現(xiàn)黑色,便于術者識別。納米碳技術有利于手術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切除微小淋巴結,降低漏診率;同時幫助病理科醫(yī)生在切除的標本中找到淋巴結,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但納米碳并不能使所有相關淋巴結染色,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22年04月19日
617
0
2
-
丁培榮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結直腸科 來自專欄大象飛聲俗話說,人有三急。把好后門很重要,此處的“后門”,在醫(yī)學上叫做肛門,因為外形相似,又被稱作“菊花”。日常解手不免會因為某些飲食習慣或者氣候干燥會引起大便干燥,進而有可能導致菊花流血,發(fā)現(xiàn)“菊花”滴血了好慌哦?痔瘡除了動手術還能怎么辦?痔瘡和直腸癌傻傻分不清?面對這種羞羞的問題,千萬別捂著不治。菊花小癥狀,健康大隱患。菊花滴血很常見,但也很可怕。治療便血,目前社會上有兩大誤區(qū),第一,上網找度娘,病急亂投醫(yī),花費很多冤枉錢。第二,誤認為自己是痔瘡,其實是可怕的腫瘤,因麻痹大意而耽誤了病情。到底是腫瘤還是痔瘡,您得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如果通過篩查發(fā)現(xiàn)確診是腸癌應該怎么治療?不幸患上腸癌是萬萬不幸的,但不幸中的萬幸就是腸癌的發(fā)病周期很慢,因為行進速度很慢所以總的來說治療不算是很麻煩。怎么精準治療才是關鍵,多數情況下還是以手術為主,多學科綜合治療。對于早期和中期的病人來說最核心的治療手段就是通過手術切掉病灶,通過手術做掉它基本上就治愈了。但遇到中晚期的病人身體出現(xiàn)了淋巴結轉移后,術前術后可能需要加上化療或者放療;如果到了更晚期的話病情會更嚴重,這時候就需要綜合考慮更為復雜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化療、其他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可以用的到。腸癌攤上年輕人?早期生存率如何?大概在5-6年前,臨床上出現(xiàn)一些年輕的結直腸癌患者,甚至年齡只有20歲,這在以前幾乎從未見過!為什么結直腸癌盯上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目前尚未有確切的原因,但致病的因素包括以下四點:1.肥胖和早年發(fā)病結直腸癌:50歲以下肥胖率的上升與早發(fā)性結直腸癌有密切關系。而造成肥胖的原因自然與現(xiàn)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包括長期高脂肪,高蛋白,卻很少吃水果蔬菜,在辦公室內一坐一整天不運動等行為。2.飲食和結直腸癌: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會讓胃腸道在消化這些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膽汁,多余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后,會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常年積累容易使腸黏膜癌變。3.家族遺傳性林奇綜合征和結直腸癌:20%~30%的大腸癌患者有各類癌癥的家族史,大約50%的患者在10~15歲大腸內開始長息肉,如果家中有血緣親近的親屬曾患有腸癌或子宮癌,可以咨詢醫(yī)生。基因咨詢和基因檢測也能幫助確認是否有較高的癌癥遺傳風險。如果經檢查,確實屬于腸癌高風險人群,就需要定期進行癌癥篩查。4.結直腸癌的其他既定原因:炎癥性腸?。肆_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增加了結腸癌的風險,因此可被視為結腸癌的原因,吸煙同樣也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對于早期腸癌患者而言,生存率很高可以治愈。一期的病人90%以上是可以治好的,一期患者里T1的那部分患者生存率可高達95%甚至是更高,二期大概有80%以上可以治好,這里所說的“治好”是指治愈的含義,但是腫瘤最大的問題也是大家最忌諱的問題就是——腫瘤的復發(fā)。復查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階段性的勝利不是永久的勝利,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路漫漫其修遠兮”抗擊腫瘤這條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對于那些90%、80%以上的治愈率患者來說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如果五年之內不會復發(fā),那基本就算是成功治療的案例,也是上帝眷顧的幸運之人,如果非要提起復發(fā)這個概念,85%的患者在三年之內有復發(fā)的可能,而另外15%的人可能就會在三年以后復發(fā)。做完手術≠萬事大吉很多人做完手術后覺得身體一切正常,就不堅持去醫(yī)院進行復查,這種觀念要糾正,做完手術不等于萬事大吉,還是有復發(fā)風險存在的。例如有人腸癌術后五年身體又出現(xiàn)了一些癥狀,很多時候會以為是復發(fā),但也有可能是多原發(fā)。人體最長的器官是我們的腸道,它有1.5米之長,平時手術可能就需要切除20公分的病變腸組織,還剩余一米多的部分,這一部分也還是會長多原發(fā)腫瘤,這是需要每個腸癌患者都該重視的。不想切“菊花”,就做好檢查有些患者沒有進行及時治療和干預,病情發(fā)展相對較快,如果病情延誤到了四期就屬于晚期,除了手術之外還需要一種綜合的治療方法,聽說有可能“菊花”也會受到傷害或者切除,這種方法沒辦法保留肛門括約肌的功能,需要通過手術做一個永久性的造口,這樣的手術方式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心理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那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正常人身上發(fā)生,生活中我們給出以下建議:■膳食纖維:以往證據顯示膳食纖維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而這項報告則進一步補充,報告每天攝入90克全谷物可將結直腸癌風險降低17%?!鋈任铮篈ICR/WCRF的研究首次將全谷物和結直腸癌獨立地聯(lián)系起來,全谷物的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發(fā)生風險?!鲞\動:多運動可以降低結腸癌風險。其他:有限的證據表明,魚類、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橘子、草莓和菠菜等)、多種維生素、鈣劑、乳制品也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到目前為止,腸鏡檢查是發(fā)現(xiàn)腸息肉最有效的手段,沒有之一。結直腸癌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可以有效預防的癌癥,它大多由息肉演化而來,發(fā)展遲緩,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長,在此期間,發(fā)現(xiàn)并切除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人群應從50歲開始篩查結直腸癌。也就是說,50歲以上的人,無論男女、無論是否有癥狀、無論是否有危險因素,都應做一次結腸鏡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息肉,及時切除,切莫大意。本期《非要你健康》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丁培榮,在人體最長的器官當中如何檢查出癌變,怎樣精準治療腸癌,以及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樣的檢查確保正常人遠離腸癌的危害!發(fā)布于2019-09-2411:41文章被以下專欄收錄來自專欄大象飛聲2022年04月16日
449
0
6
-
王征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胃腸外科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大腸癌手術治療的風險已經降到很低,但是患者間個體差異大,大腸癌手術時間長、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治療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特殊情況,主要風險包括:(1)發(fā)生麻醉意外,既往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有心梗、腦卒中的風險;(2)術中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3)術中發(fā)現(xiàn)腫瘤浸潤較廣無法做到根治性切除,可能會行短路手術;(4)術中發(fā)現(xiàn)腫瘤浸潤至周圍器官組織,需要切除部分肝臟、胃、膽囊等器官;(5)術中可能出現(xiàn)輸尿管損傷;(6)術中可能出現(xiàn)盆腔神經損傷,影響排尿功能及性功能。2022年04月13日
225
0
2
-
2022年04月10日
315
0
1
-
王征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胃腸外科 對于中晚期大腸癌,臨床上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療,力求治療效果達到最好。但是部分患者的腫瘤經過全面評估尚不能及時手術切除,特別是腫瘤“壞蛋”很強大,甚至已經“拉幫結派”出現(xiàn)擴散轉移,那么,要考慮是不是能夠通過輔助治療使“壞蛋”勢力變小,再進行手術,如果已經完全沒有機會進行手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開始放化療等。在以上情況下新輔助治療應運而生,那么臨床上病人經常會問:“醫(yī)生,什么是新輔助治療?我的病需要新輔助治療嗎?”新輔助治療是在一些腫瘤體積較大、伴有周圍淋巴結轉移或者估計手術切除較為困難的局部中晚期大腸癌患者開展根治性手術前應用的全身性放化療,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放化療,來不同程度地減輕體內腫瘤負荷,及早控制遠處轉移病灶,使得瘤體縮小降期,增加根治性手術切除機會,提高保肛率,從而降低術后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的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最終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進而綜合提升大腸癌的治療效果。新輔助治療方式包括化療和放療。目前常見的新輔助化療藥物包括5-Fu/LV或Xeloda(希羅達)、奧沙利鉑、鹽酸伊立替康(開普拓)等對結直腸癌療效高的藥物,方案有CapeOx、FOLFOX4、FOLFIRI等。術前放療目前多主張中等劑量放療,一般持續(xù)6周左右,放療后腫瘤組織明顯壞死并纖維化?;煏r間與放療同時并行,可以持續(xù)至手術為止。新輔助放化療對于增加患者手術機會具有重要意義。新輔助治療具有嚴格的適應癥,根據指南:(1)T3和/或淋巴結轉移的可切除直腸癌患者,推薦術前新輔助放化療。(2)T4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腸癌患者,必須行新輔助放化療。(3)結直腸癌患者合并肝轉移和/或肺轉移,可切除或者潛在可切除,推薦術前化療或化療聯(lián)合靶向藥物治療:西妥昔單抗(推薦用于Ras基因野生型狀態(tài)患者)或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新輔助治療后必須重新評價,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多學科討論是否可行手術。新輔助治療存在的問題:首先放化療具有一定副作用,放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起正常細胞的損傷,壞死腫瘤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也會引起身體相應反應,不可避免地引起副作用,包括放化療后產生的精神不振、食欲不振、骨質疏松、皮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輕微的可以自行緩解,嚴重的需要及時就醫(yī),進行對癥治療。另外部分中晚期患者對于新輔助放化療不敏感,術前新輔助治療不但不能使其受益,反而有延誤病情之虞,因此新輔助治療具有一定風險,隨著精準醫(yī)學的不斷進步,相信未來可以判斷哪些病人對放療或某一化療方案具有較高的敏感性。2022年03月28日
352
0
1
-
2022年03月23日
629
0
2
-
葉樂馳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山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1.?了解伊立替康伊立替康(進口商品名:開普拓;國產商品名:艾力),是大腸癌經典的化療藥物之一(另外一種是奧沙利鉑)。進口伊立替康(開普拓)是1994年由日本第一株式會社研發(fā)生產,1996年在美國上市,2001年進入中國,后被美國輝瑞公司收購。國產伊立替康(艾力)是由國內恒瑞公司生產。?2.?伊立替康的特殊不良反應——腹瀉一般在用藥24小時之后可出現(xiàn),最常出現(xiàn)用藥后1周左右,嚴重腹瀉發(fā)生率約十分之一,狀態(tài)不佳或UGT1A1基因突變(可見“都明確是腸癌了,為什么有時還要測基因呢?”一文)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該不良反應。表現(xiàn)癥狀:為大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10余次)、稀便或水樣大便、頻繁腹痛或腹脹,嚴重時出現(xiàn)脫水情況。預防措施:盡量避免太油膩、辛辣、油炸、牛奶及易產氣的食物等。處理措施:多喝水,可口服思密達(蒙脫石散),另外關鍵是口服洛哌丁胺(商品名:易蒙停等),方法為首次4mg(2片),之后2mg,嚴重時可每2小時一次,直至排便基本正常。提醒:最長用藥不超過2天,若沒有出現(xiàn)腹瀉情況時,不建議口服該藥物,以免出現(xiàn)腸梗阻。若使用上述藥物1天左右,腹瀉仍不能緩解,甚至加重,建議醫(yī)院急診就診,可用生長抑素類藥物(奧曲肽、思他寧等)減少腸分泌物,同時輸液補液補鉀等處理。3.?伊立替康的其他不良反應l?骨髓抑制,表現(xiàn)為白細胞下降,具體見“化療后白細胞降低怎么辦?”一文。l?少見的特殊反應即膽堿能綜合征,表現(xiàn)為一過性的肚子絞痛、出汗、流淚、唾夜增多、視力模糊,這是暫時的,不用慌,如果明顯,下次治療時可加用阿托品針皮下注射緩解。l?慢慢脫發(fā)(掉頭發(fā)),一般化療結束后1~3個月可逐漸恢復。2022年03月20日
7498
0
2
-
王征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胃腸外科 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可以采用內鏡下治療,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不用開刀。內鏡下切除僅需在腸鏡自身孔道內將手術器械送達病灶,對病灶進行微創(chuàng)切除治療,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目前內鏡下切除術方式很多,包括內鏡下活檢鉗鉗除、凝除(適用于直徑5mm以下的病變),內鏡下黏膜切除術(適用于無蒂且直徑5mm以上的病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適用于直徑2cm的腫瘤)。內鏡切除也是存在風險的,早期大腸癌需要完善術前檢查,評估無明顯淋巴結或遠處轉移可能,腫瘤直徑小于2cm患者,可以考慮行內鏡下局部切除,術后根據切除標本的基底部切緣及腫瘤性質評估是否需要追加根治手術還是定期復查,也可以直接進行根治手術。2022年03月18日
298
0
1
-
朱志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胃腸腫瘤外科 術后復查是結直腸癌治療計劃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結直腸癌患者及家屬對于結直腸癌外科手術后該怎樣復查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將為大家?guī)碓敿毜闹笇?。結直腸癌的術后復查是為了早期發(fā)現(xiàn)復發(fā)和二次癌癥,以便于及時治療。檢查項目包括血液檢查(包括腫瘤標志物),CT(肺CT和全腹CT),直腸指診,腸鏡等,見下圖。結直腸癌術后復查I期和II期患者在第3年后每年CT檢查一次即可。病期的診斷來源于術后的病理關于腸鏡的提示:1.復查發(fā)現(xiàn)的息肉均推薦切除,并在一年內再次復查腸鏡2.術前腸鏡因腫瘤處腸道狹窄或腸道準備不佳而未檢查全部結腸的患者,術后3-6個月應再次行腸鏡檢查3.術前腸鏡發(fā)現(xiàn)息肉而未切除,術后3個月內應在應行腸鏡下息肉切除小貼士:1.以上復查計劃僅為常規(guī)指導,復查時醫(yī)生會根據您的病情適當增減檢查項目。2.如有不適癥狀時請在復查就診時主動向醫(yī)生描述,以便于醫(yī)生結合您病情開據相應檢查。3.一部分患者術后需要進行為期3個月到半年的化療或放化療,這部分患者在化療或放化療期間的復查計劃可遵循化療或放療醫(yī)生的安排。2022年03月18日
1455
7
23
結腸癌相關科普號

劉凡隆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凡隆 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1131粉絲3.2萬閱讀

范學順醫(yī)生的科普號
范學順 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肛腸科
5884粉絲162.7萬閱讀

張躍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躍偉 主任醫(yī)師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肝膽介入科
899粉絲2.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