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偉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 消化內科 專家簡介:龔偉,男,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2007-2017在南方醫(yī)院消化內科工作)。中國ESD領域的知名青年專家,廣東省杰出青年醫(yī)學人才,深圳市高層次專業(yè)人才,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第三屆“羊城好醫(yī)生”。吃腌制食品過多可致癌,吃油量大食物可致癌,吃發(fā)霉東西可致癌,吃含殘留農藥的蔬菜,水果可致癌,吃.........生活中這些大說法大家都默默的記住, 今天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龔偉,就給大家講一期跟吃有關(消化道癌癥)的生活科普。什么是消化道早期癌?龔主任解答:消化道的管壁總共分為四層,癌一般是從最里面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開始長,顏色沒有變深的就叫早期癌。早期癌90%能夠治愈。引發(fā)食道癌的因素有哪些?引發(fā)食道癌的因素比較多,經常吃辣椒喝燙的東西,經常吃咸菜還有喝酒抽煙以及腌制臘肉。怎么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消化道早癌?消化道早癌,早期是沒有任何癥狀的。建議高危人群在四十歲左右去做第一次的胃腸鏡檢查,一般來講早期癌或者癌性病變大部分發(fā)生在這個時候。通過胃鏡檢出病變,及時做出相應的醫(yī)學處理,達到治愈效果。消化道癌癥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有胃癌、食管癌、腸癌家族史,飲食習慣吃肉較多,四十歲以上患有(胃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萎縮性胃炎的人群屬于消化道癌癥高危人群。消化道癌癥如何預防和治療?預防方法:一、一級預防,就是通過平常的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達到預防。但致癌的因素特別多,有飲食、遺傳、抽煙喝酒生活習慣等等,所以一級預防難以達到目的。二、二級預防,就是做胃腸鏡的檢查。一般來講,一個癌型病變有八到十年的時間,在這當中任何一個時間做腸鏡檢查,找到息肉進行切除,就可以阻斷癌變。早期的癌如何進行手術?有一些早期的癌,通過ESD切除法:先用刀把病變進行標記,再在下面打鹽水,然后用刀把他割一圈,再一片一片把腫瘤局部切下來,這種切法(包括切息肉),可以完整保留消化道器官,對病人的生活質量沒有任何影響。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龔偉,擅長多種內鏡下診療技術,特別擅長運用染色放大內鏡診斷消化道早期腫瘤以及內鏡下微創(chuàng)ESD治療技術。在國內較早、華南地區(qū)率先開展經口內鏡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率先開展經內鏡粘膜下隧道剝離術(ESTD)治療上消化固有肌層來源的粘膜下腫瘤。近期,龔偉教授在2017年世界胃腸病大會(ACG)上,展示雙隧道技術切除術視頻,榮獲世界內鏡大獎第二名;在2017年亞太消化病周(APDW)上,代表中國內鏡學者,匯報中國結直腸內鏡治療的經驗。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作為醫(yī)院與南方醫(yī)科大學的共建學科,是大學將國家臨床重點??苾?yōu)勢技術移植到深圳的基地。大學安排南方醫(yī)院消化科專家肖冰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到深圳醫(yī)院基地組建學科,按照三甲醫(yī)院的高標準嚴要求建設消化科。目前已可以開展所有一級、二級、三級和大部分四級手術。所開展的各種內鏡診治技術,已經超過了深圳所有其它醫(yī)院,基本達到三甲醫(yī)院頂級消化科的水平。通過學科共建、引進高水平專家的模式,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消化內科團隊的技術水平快速提升,科室打造了先進的消化內鏡中心,可開展所有消化內鏡四級手術,達國內一流水平,包括ESD、POEM、ESTD、ERCP,EUS-FNA, EUS-CPN, EUS引導囊腫引流術等高難度內鏡微創(chuàng)技術,其中G-POEM、Zenker憩室嵴全層切開術、十二指腸ESD均為華南地區(qū)率先開展。2021年04月01日
1000
0
1
-
莫靚主任醫(yī)師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心胸外科 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下屬的IARC在2018年9月發(fā)布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全球食管癌每年新發(fā)病例57.2萬,死亡50.9萬,而無論是新發(fā)病例還是死亡病例,我國都占了55%左右。 男多于女,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由于慢性咽炎的較早期癥狀跟食道癌的癥狀非常相似,所以經常會被患者誤認為一般性疾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那么食道癌早期的癥狀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與咽炎區(qū)別?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如何檢查和有效預防? 我國食管癌的現(xiàn)狀 2019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5年登記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 2015年全國男性食管癌發(fā)病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8.23%(2014年為8.77%),位列男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第5位; 全國女性食管癌發(fā)病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3.88%(2014年為4.29%),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第8位。 而死亡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5年全國男性食管癌死亡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9.26%,位列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第4位; 全國女性食管癌死亡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5.94%,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第6位。 飲食過熱造成的慢性灼傷,正是誘發(fā)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道癌的較早期信號 一、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蛘呤卟怂槠N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咽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二、咽部干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順暢,并有輕微疼痛,有點干燥、發(fā)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咽干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干燥、發(fā)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癥狀的發(fā)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fā)緊,影響食欲,引發(fā)食道癌。 三、吞咽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于病變常表現(xiàn)為局部小范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xiàn)吞咽不適或吞咽不順的感覺。 如病情再進一步發(fā)展,就會出現(xiàn)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干?;蚱渌灰讖氐捉浪榈氖澄飼r才能發(fā)現(xiàn)。 四、食物通過緩慢并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咽困難并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癥狀只出現(xiàn)在下咽食物時,進食之后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系,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五、胸骨后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 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xiàn)在下咽食物時,食后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xù)性隱痛。 六、胸骨后疼痛感 這種表現(xiàn)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常在咽下食物時胸骨后有輕微疼痛,并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咽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后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這種癥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shù)日或數(shù)月后病情又會復發(fā),且反復出現(xiàn),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的癥狀特點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癥,多因屢發(fā)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煙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污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fā)本病。 主要表現(xiàn)為咽部不適或者有異物感、干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依附感、刺激感等癥狀。 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 也會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者吸人干冷的空氣時及煙酒后加劇。 慢性咽炎與早期食道癌的區(qū)別 咽炎和食道癌最難區(qū)分的癥狀是咽干或咽部異物感,不過,二者的臨床表現(xiàn)其實是不同的,懷疑咽炎時應注意仔細檢查。 一、發(fā)病年齡不同 咽炎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道癌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高危年齡段為45—65歲。 二、發(fā)作誘因不同 咽炎發(fā)生時常有誘因,如因氣候變化、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等所致;食道癌發(fā)生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發(fā)作無明顯誘因。 三、吞咽性質的不同 咽炎的吞咽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不是堵塞感;食道癌的吞咽困難會隨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xiàn)為吞咽固體、半固體、流質、水的困難,進食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四、伴發(fā)癥狀不同 咽炎的咽部不適,還會伴有干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fā)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異物感常伴有胸骨后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或摩擦感。 五、用藥效果不同 咽炎用藥時,癥狀會有所緩解; 食道癌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一、有消化道癥狀者 有消化系統(tǒng)癥狀的人群更容易患食道癌,比如胃食管反流等; 這是因為不良癥狀長期刺激食道可引起食道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受到致癌物質的影響而發(fā)生癌變,因此有消化道癥狀的人其發(fā)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二、慢性食管炎伴不典型不增生 其食道內壁黏膜細胞因為炎癥而處于活躍的代謝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癌變,此類人群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并盡快治療相關癥狀。 此外,糜爛性食管炎,巴瑞特食管、食管白斑等也是高危因素。 三、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 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其發(fā)病風險要比常人高出許多,食道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現(xiàn)象,因此此類人應定期檢查,遇到不良癥狀及早就醫(yī)。 四、不良生活習慣 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的人,或者愛吃腌制、過燙飲食、燒烤、熏制食物,缺乏維生素的攝入的人群容易的食道癌,因此生活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隱血試驗陽性者 患有食管炎的患者及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內隱血試驗陽性者,其發(fā)生食道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應謹防食道癌的發(fā)生。 六、高危年齡組和高發(fā)地區(qū) <30歲食管癌患者比較少見,僅占0.5%~1%; >30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 45~65歲的中老年人發(fā)病機會最大,占67.3%,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年齡。 七、高發(fā)地區(qū) 已知我國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這些致癌物廣泛暴露于高發(fā)區(qū)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中,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長期居住在高發(fā)區(qū),暴露于致癌物的人群,以及非高發(fā)區(qū)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具有較高的患癌風險性。 八、食管癌手術治療后的患者 食管癌常多點發(fā)生,其癌灶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 在手術切除的癌旁細胞中??梢姷讲煌潭鹊纳掀ぜ毎錾∽?。 手術后復發(fā)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灶殘留的復發(fā),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生癌變。所以,食管癌手術后的患者也屬于高危人群,應當接受定期檢查。 食管癌的檢查?篩查對象: 根據(jù)我國國情及食管癌的流行病學特征,符合第1條和2-6條中任一條者應列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1)年齡超過40歲, 2)來自食管高發(fā)區(qū); 3)有上消化道癥狀; 4)有食管癌家族史; 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 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煙、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篩查方法: 一、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進行大面積普查切實可行,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二、X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fā)現(xiàn)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三、金標準:內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ㄊ彻馨?、胃癌等)常規(guī)的臨床診斷、術后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預防建議一、遠離亞硝胺與霉菌 亞硝胺與食管癌的關系密切,霉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fā)霉的糧食、市售的咸魚咸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 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污染,否則也會致癌。 二、禁煙限酒 吸煙的致癌面廣,自不必說。 有的酒含亞硝胺、黃曲霉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酒精對食道粘膜長期刺激也是促進粘膜異形改變的主要誘因。 三、改善營養(yǎng)不良 營養(yǎng)不良與食管癌有關系。蛋白質缺乏會出現(xiàn)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 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四、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鐵、鉬、鋅、錳、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醫(y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來預防。 五、忌吃粗、燙,細嚼慢咽 食物過燙、過于粗糙以及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進而發(fā)生形變而致癌。 六、積極診治一般食管疾病 患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由于組織學改變、功能變異、局部受刺激,容易惡化形成癌癥。 一定要密切觀察、積極治療和采取有效措施預防。 每年一次的胃鏡檢查,是發(fā)現(xiàn)早期食管癌至關重要的手段。2021年03月30日
2510
2
1
-
陳濤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病理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等,是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2018年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分別居第5位和第4位。 病 因食管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下列因素與食管癌發(fā)病有關。 01 食物因素 亞硝胺類化合物、油炸、燒烤和真菌霉素的攝入;以及食物中缺乏動物蛋白、新鮮果蔬和維生素等微量元素,也是食管癌的危險因素。 02 慢性理化刺激及炎癥 有長期食用粗糙、過燙食物,重度飲酒以及吸煙的習慣。 03 遺傳因素與癌基因 食管癌的發(fā)病常表現(xiàn)家族性聚集現(xiàn)象,而且父系陽性家族史者較多。 高 危 人 群高危人群是指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是生活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的人群,主要包括年齡在40歲以上,長期飲酒吸煙、直系家屬有食管癌或惡性腫瘤病史、具有食管癌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 臨 床 表 現(xiàn)早期食管癌僅局限于黏膜層,因此無特殊表現(xiàn)。由于缺乏早期癥狀,大部分食管癌患者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當出現(xiàn)吞咽哽噎感、異物感及胸骨后疼痛時,疾病往往已發(fā)展至中晚期。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多表現(xiàn)為進行性吞咽困難。先是難咽干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后水也難以咽下。 篩 查 策 略根據(jù)最新的《中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專家共識意見》實行如下篩查策略: ◆ 推薦40歲為食管癌篩查起始年齡,至75歲或預期壽命小于5年時終止篩查。 ◆ 對于符合篩查年齡人群,推薦合并下列任一項危險因素者為篩查目標人群: (1)出生或長期居住于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 (2)一級親屬有食管癌病史; (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4)本人有頭頸部腫瘤病史; (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熱燙飲食、飲酒(≥15 g/d)、吸煙、進食過快、室內空氣污染、牙齒缺失等。 ◆ 食管癌極高發(fā)地區(qū),對于篩查目標人群推薦每5年1次內鏡普查。對于其他地區(qū),推薦對目標人群進行食管癌風險分層初篩,對高危個體每5年進行1次內鏡篩查。對篩查發(fā)現(xiàn)的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輕、中度異型增生),病變直徑大于1 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險因素者建議每1年進行1次內鏡隨訪,其余患者可2~3年進行1次內鏡隨訪。 治 療內鏡治療:可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除此之外還有射頻消融、冷凍治療等方案。 ※ 手術治療:對于部分內鏡無法切除的早期食管癌及中晚期食管癌,可考慮通過外科手術切除。 ※ 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對于晚期患者、不愿手術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行放療和(或)化療。另外,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 預 防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可達95%。而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20%,且生存質量低,預后差。因此,預防和早診早治十分重要。 預防措施包括注意平日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飲烈性酒及酗酒;不吃發(fā)霉變質食物;不吃過熱、過燙食物。 同時,應提高防癌意識,重視消化道內鏡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陳濤 醫(yī)學博士 副主任醫(yī)師 研究員 研究生導師專業(yè)特長: 陳濤醫(yī)生致力于消化道早期腫瘤等消化道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相關基礎研究。熟練掌握內鏡檢查和治療技術,包括消化道早癌的篩查技術,以及ESD、EFTR、STER、POEM等內鏡治療技術。 教育背景: 陳濤醫(yī)生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并完成了普外科和內鏡??婆嘤?。2012-2014年國家公派留學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系統(tǒng)學習癌癥研究,包括病理學、分子與細胞腫瘤學以及臨床轉化研究。 工作經歷: 陳濤醫(yī)生擁有10年以上的內鏡臨床工作經驗。博士畢業(yè)后就職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從事內鏡檢查以及消化道疾病的內鏡治療,2019年加盟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擅長消化道早癌的篩查技術,以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全層切除術(EFTR)、隧道內鏡切除術(STER)、賁門失弛緩癥POEM治療技術、消化道支架置入術等消化道疾病的內鏡治療技術。 除了專注于消化疾病的內鏡診治,陳濤醫(yī)生還圍繞“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開展了系列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Gut、Annals of Surgery、Molecular Cell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權威雜志發(fā)表多篇論著。共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項上海市科委課題。參與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應邀發(fā)言和發(fā)表會議論文,受到同行關注和好評,獲美中抗癌協(xié)會-亞洲癌癥研究基金會(USCACA-AFCR)優(yōu)秀學者獎、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青年學者獎等個人學術獎勵。 門診時間(上海市東方醫(yī)院陸家嘴院區(qū)):周一上午 參考文獻 [1]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食管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9,9(4):158-192. [2]國家消化內鏡專業(yè)質控中心,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lián)盟, 等.中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新鄉(xiāng))[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9,36(11):793-801. [3]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18. 68(6): p. 394-424.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東方內鏡”。2021年03月17日
1756
0
8
-
蔡軍主任醫(yī)師 北京友誼醫(yī)院 普外科 大家好,我是蔡軍醫(yī)生,今天聊一聊吸煙和腫瘤的關系啊,大家有一個普遍的常識,說吸煙得肺癌啊,似乎覺得這個很直觀,因為你吸煙到肺里嘛,但是大家不知道的,實際上吸煙百害無一利啊,對身體來講,它可能從精神上會有放松啊,或者刺激的這種新快感,對對身體啊,軀體呃,臟器來講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它引發(fā)的腫瘤可絕不是僅僅的這個肺癌啊,我們從上往下捋啊,呃,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啊,這個肺癌,腸癌啊,女性的這個乳腺癌,還有這個膀胱啊,泌尿系統(tǒng)的腫瘤,都會因為抽煙明顯的增加發(fā)病率,所以吸煙是一個非常有危害的,所以醫(yī)生的建議都是絕對的,呃,戒煙。 呃,限酒,酒可以少量喝啊,今天不討論酒的問題,所以煙,呃,沒有一點好處,希望大家有這個,呃,習慣的呢,逐漸的把它戒掉啊,戒煙也沒有那么可怕,說戒煙之后可能會出事,戒煙之后可能會長胖,只要我們不是驟然戒煙啊,逐漸戒煙沒有任何身體的損害,嗯。 但是你驟然戒煙,第一你做不到,第二也很容易腹瀉,所以只要我們有大的方向,慢慢的去調整身體,不會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謝謝大家。2021年03月16日
2432
4
14
-
杜海磊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胸外科 團圓飯是一年一度中國年的重頭戲之一,傾注了人們對家鄉(xiāng)、親人及家人的思念。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一日三餐也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關注。近年來伴隨著互聯(lián)網直播熱興起,“吃播”文化開始風靡,然而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卻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地區(qū),癌癥猛于虎,這不禁讓一幫吃貨們心頭一涼,食管癌和吃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透過真實的食管癌故事,帶您撥開迷霧,探尋疑問的答案,讓您和家人安全健康的享受美食和團圓。故事一:趁熱吃喝的“趁熱”族常言道趁熱吃,趁熱喝,退休后的老張,原本的泡茶下棋、逗鳥養(yǎng)花的閑暇生活卻被一張寫著食管癌的胃鏡報告打破了,老張滿臉疑惑的問到:醫(yī)生,我這個不喝酒、不抽煙,一日三餐規(guī)律,平時也喜歡泡茶養(yǎng)生的人食管怎么會長個瘤子出來,這到底是為什么?詳細的問診得知,老張雖然平時作息規(guī)律,無不良嗜好,但其喜歡趁熱吃東西,喝熱湯,保溫杯中熱茶不離手成了老張的養(yǎng)生之道。熱菜熱飯吃起來滋潤,熱湯熱茶喝起來暖胃,殊不知在長期的“趁熱吃”、“趁熱喝”的習慣中,飲食過熱造成的食管粘膜長期的慢性灼傷成了老張這類趁熱族食管癌誘發(fā)的關鍵因素。外科手術治療后,老張對他這種被燙出來的腫瘤印象深刻,改變了趁熱吃喝的習慣,踏上了真正健康的養(yǎng)生之路。故事二:勁酒雖好,可別貪杯“酒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白酒文化有著獨特的地位。王先生的故事便與酒相關。在出現(xiàn)進食哽咽感后王先生做了全面的消化道檢查,經胃鏡病理確診食管鱗癌。接受確診的現(xiàn)實并積極治療的同時,為什么會得食管癌這個問題成了王先生及家人最想明白的事。經過系統(tǒng)的病史采集發(fā)現(xiàn),王先生出生在酒文化之都貴州,從小就熏陶于白酒文化之中。一身的好酒量不僅給他貼上了性格豪爽的標簽,同時在生意場上也立下了不俗的戰(zhàn)績。這種醇香的高度烈酒入口回甘,喝下去后暖心暖胃、心花怒放。其實這種燒灼感是酒對食道黏膜產生的腐蝕作用,導致食道損傷的標志,像王先生一樣長期飲用白酒人的食管的癌癥演變之路就這樣開啟了。故事三:蹲著吃的"谷堆"人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國北方農村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喜歡蹲著吃飯聊天,俗稱“谷堆”人。農民老覃就是一個“谷堆”人,由于胸骨后疼痛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癌,家人用善意的謊言讓老人家配合治療,同時關于其父親為何會生食管癌也成了兒女們就診時急切想搞清楚的問題。全面地詢問發(fā)現(xiàn)老覃平時喜歡和村里人一起蹲著吃飯、胡天侃地,這種不需要鎖在桌子上吃飯的方式簡單又便于交流,在當?shù)剞r村是習以為常的風俗。然而蹲著的過程中食物在進入胃的時候就會受到一定的阻力,食管需要通過增加壓力和蠕動來輸送食物,長期蹲著進食就造成了食物和食管摩擦產生的食管壁損傷,這便成了“谷堆”人食管病變的誘因,最終導致癌變。老覃患癌的經歷無形中改變了家里其他的“谷堆”人。故事四:狼吞虎咽的干飯群論語有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然而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改變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在我們周圍,狼吞虎咽的快速干飯群體越來越多。楊先生由于反酸燒心就醫(yī)檢查后確診食管鱗癌。為何平時胃口很好吃飯很香的自己食管會出現(xiàn)癌變,這是困擾楊先生一類人的共同問題。醫(yī)生經過采集病史后發(fā)現(xiàn)由于工作原因,楊先生養(yǎng)成了快速吃飯的方式。這種方式給人以吃飯香很過癮的感覺,其實狼吞虎咽的進食時,一方面食物在口腔中得不到充分的咀嚼,唾液無法與食物充分混合,導致進食食物過于粗糙,進食了過多粗糙的食物,對人的食道粘膜造成損傷;另一方面過快的進食讓胃腸道中經常有大量的內容物,食物消化速度變慢,讓人出現(xiàn)腹脹的感覺,胃部不適等癥狀,并誘發(fā)反流性食管炎損傷食管粘膜。這也成了狼吞虎咽吃飯的楊先生們食管病變的主要原因。聽完這四個小故事,我們了解到食管癌顯然是種可以“吃”出來的病,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做到防微杜漸。食管粘膜是我們食管中最接近管腔的一層,與我們進食的食物直接接觸,那我們究竟需要如何“溫柔”地呵護她們呢?首先我們應該注意進食的“溫”。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向對“熱”情有獨鐘:飯要趁熱吃,水要趁熱喝?!岸嗪葻崴贝砹硕嗌偃藢τH人的關愛。其實進食過熱的食物或水會引發(fā)食管粘膜炎癥,進一步產生粘膜的損傷會導致食管潰瘍經久不愈,從而誘發(fā)食管癌。目前國際上已將非常熱(高于65℃)的食物及飲品列為IIA類致癌物即很有可能導致癌癥的物品。目前認為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至40℃左右,能耐受的最高溫度在50~60℃左右。其次我們需要注意飲品的“度”,高濃度的酒精或濃茶會對食道粘膜產生腐蝕或灼燒,造成食管粘膜化學性損傷最終誘發(fā)食管癌變??梢妼τ诔院任覀兂诵枰⒁饪刂破錅囟韧膺€要注意把握其濃度。再者我們需要注意食物的“柔”,進食偏硬的食物或過快的進食均會對食管產生摩擦造成食管粘膜的機械性損傷,因此保護食管我們還需要控制食物的“柔度”。最后由于腌制的食物中含有亞硝酸胺這種致癌物質,所以適度控制該類食物的攝入,養(yǎng)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由此可見,我們需要注意日常的一些飲食習慣如趁熱吃趁熱喝、飲濃茶和高度白酒、蹲著吃飯和進食過快或過硬及少吃腌制食物等,做到控制日常進食食物的溫度、濃度和柔度,養(yǎng)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避免慢性理化刺激和炎癥損傷,真正做到“溫柔”的對待食道,這樣不僅能保護我們的食管免受損傷預防食管癌的發(fā)生,還可以幸福的盡情享受美食。最后那么如何找到杜醫(yī)生就診如果您還在為體檢發(fā)現(xiàn)的肺部結節(jié)而發(fā)愁或擔憂,您可以來上海瑞金醫(yī)院胸外科就診,掛胸外科普通門診后在四樓找杜醫(yī)生做專業(yè)的治療評估,每周四上午瑞金醫(yī)院總院胸外科普通門診,杜醫(yī)生期待為您排憂解難,也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2021年03月08日
2129
3
24
-
2021年02月23日
2192
3
3
-
2021年02月21日
981
0
0
-
韓丁培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胸外科 據(jù)2019年全國癌癥報告,食管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分別排名第六位及第四位,全球50%以上的食管癌病例在中國。接下來讓我們來到上海瑞金醫(yī)院胸外科的科普小課堂,一起來了解一下食管癌的診治和預防。目前認為,對食管的長期慢性刺激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原因,以上幾個因素能夠刺激食管黏膜細胞,并增加食管癌變的幾率。 包括中老年人肥胖、長期吸煙酗酒、長期洗好燙一燙食,進食腌制霉變食物,長期缺乏足夠的瓜果蔬菜攝入,長期胃食管反流以及胸部、上腹部放療病時,高危人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預防食管癌,一、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二、戒煙飲酒適量,三、多吃有色瓜果蔬菜,均衡營養(yǎng),四、降低體重,減少反流癥狀。2021年02月07日
796
0
0
-
2021年02月05日
1195
0
1
-
李淵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消化內科 中國人總說“民以食為天”,吃的意義是如此重大,但中國人消化疾病腫瘤的患病率卻相對很高,其中尤以食管癌最為典型。 全球的食管癌患者,有一半是中國人。對于饕餮食客來說,食管癌后期無法吞咽的痛苦,又讓病痛加深了一重。 中國為什么會成為食管癌的高發(fā)區(qū)? 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食管癌的發(fā)病率曾冠絕全球,從那些被食管癌詛咒了的縣市里,我們能夠讀出哪些救命的啟示? ———— 煙酒大國的噩夢 2015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有47.8萬新增食管癌病例、37.5萬死亡病例,約占全球病例的一半。 亞洲是食管癌的重災區(qū),但即使是跟地域比較接近的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相比,我們的患病率總體上也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河南、河北以及山西三省靠近太行山的位置,存在著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食管癌高發(fā)帶”。 這片地區(qū)的食管癌患病率,曾經是全國水平的六倍以上,一度居于世界之首。 食管這個與飲食關系最近的器官,讓中國人愛得深,也傷得重。 ? 2013年4月8日,河南漯河,一位患有食道癌的老人,如今一個人住。十幾年前,他的妻子因為胃癌去世 為什么會這樣?首先,飲酒和吸煙是誘發(fā)食管癌的兩個重要的危險因素,而中國恰好就是煙酒大國。 東亞人群約有36%的人“喝酒上臉”,只喝一點點也會面部潮紅、惡心頭痛。這種體質的人,沒辦法代謝掉酒精在體內生成的致癌性物質乙醛,這可能就是造成食管癌高發(fā)的原因之一。 喝酒上臉的人,更應該限制飲酒而不是硬撐,或是異想天開地想要少量多次地“鍛煉酒量”,因為這不僅容易猝死,還容易長遠地增加患癌的幾率。 對于食管癌來說,喝少量的酒還不至于太過危險。但是煙酒不分家,四川省的一個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又煙又酒,那么罹患食管癌的概率將會是同齡人的8.86倍 。 ? 又煙又酒,健康大忌 中國有3億多的煙民,消耗了全球40%的煙草。2015年,中國男性的吸煙率甚至達到了驚人的52.1%。食管癌為什么高發(fā),也許從這些冰冷的數(shù)字里,就可以一窺端倪。 ———— 太行山的啟示 不過,僅僅是飲酒和吸煙這兩大危險因素,并不足以解釋太行山附近畸高的食管癌發(fā)病率。 在河南林縣,就連雞的食管癌患病率都比別處的高,這說明環(huán)境或飲食中肯定存在某些重要的致癌原因。 ? 2019年3月13日,河北省,太行山深處的原始山村和山民生活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美的醫(yī)學機構已經開始合作調查背后的原因。當研究人員走進林縣居民的生活時,他們看到的景象一定十分驚悚。 首先是儲存用具上的霉菌,和在不當儲存條件下霉變的主食。這里的居民習慣吃一種在水中腌制發(fā)酵的蔬菜,水面上往往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色霉菌。在夏季,人們還會將發(fā)酵的蔬菜汁水當作飲料飲用。這樣的霉變及腌制食物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 其次,居民大部分在枯井和水塘取水,這些水多數(shù)來自于雨水,混合著生活垃圾和農業(yè)肥料,本來就不干凈,之后還要儲存在家里的水缸一段時間再飲用。因此除了食物外,飲水中也存在著高濃度的亞硝酸鹽。 ? 2014年9月28日,陜西佳縣,紅棗成熟季,幾場雨水,便讓它們開裂霉變 另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很多居民愛吃燙食,有些人甚至可以習以為常地吞下80~88攝氏度的滾燙食物。要知道,吃得太燙是食管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那些會吃“非常燙”東西的人,患食管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8倍。 改革開放后,隨著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的攝入增多、食物冷藏手段的飛躍,太行山地區(qū),才終于漸漸擺脫了食管癌的詛咒。 ———— 戰(zhàn)勝食管癌的關鍵 食管癌是一種隱匿而兇險的疾病。早期根本沒有什么特別的癥狀,大多數(shù)病人都是因為感覺吞咽困難去就診,一確診往往發(fā)現(xiàn)腫瘤已經大到壓迫擠占食道,那時候便已是晚期。 腫瘤越長越大,吞咽越發(fā)困難……常人根本無法想象病人無法進食、連水都吞不下的痛苦。 有人會進行食管擴張術,但緩解時間常常只能持續(xù)幾天,比較長效的方法,就是在食管里放一個金屬支架,硬生生撐開被腫瘤擠壓變形的食管,才能勉強讓食物通過。 目前,對于食管癌患者來說,他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fā)現(xiàn)的時機。 ? 2017年12月9日,深圳,人工智能系統(tǒng)能夠幫助醫(yī)生早篩食管癌等疾病 如果發(fā)現(xiàn)的時候,腫瘤還是早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那么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約80%;但是,如果就診時已經是晚期,那預期的生存率會跌至極低,5年生存率不到5%。 因此,高危人群,應該定期進行健康篩查,爭取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當然,最好的做法,還是戒煙戒酒、不吃霉變食物、少吃腌制食物、不吃燙食、改變單一的食譜,盡量降低自己患食管癌的風險。這些禍從口入的行為,都是前人用生命的代價發(fā)現(xiàn)的,每時每刻都在警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2021年12月29日
1711
0
4
食道癌相關科普號

王彬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彬 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胸外科
1787粉絲6626閱讀

董國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董國華 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中醫(yī)院
胸心血管外科
210粉絲1.2萬閱讀

張江洲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江洲 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第八醫(yī)院
腫瘤科
73粉絲13.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