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清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胸外科 食管癌是一個惡性程度高,易復發(fā)或轉移的疾病,所以術后有必要進行長期的定期隨訪復查,及時發(fā)現(xiàn)復發(fā)或轉移病灶,及時予以治療,以保證食管癌患者手術的長期療效。 術后1個月,門診復查血常規(guī),CT,評估術后恢復狀況:判斷是否術后正?;謴?,是否可以后續(xù)輔助治療。 術后2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3-5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復查一次。 主要復查內容:1. 血常規(guī)(部分患者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2. 胃鏡(要保證一年1次以上胃鏡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吻合口復發(fā)或食管內新生腫瘤)3. 胸部CT(平掃或增強,盡可能做增強CT,便于胸部縱隔淋巴結轉移的評估)4. 頸部+腹部B超等(要特別注重頸部超聲,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是食管癌常見轉移區(qū)域)5. 根據(jù)病人癥狀和體檢,必要時輔以其他檢查如PET-CT、骨掃描、核磁共振(MRI)等 檢查結果一定要完整保留,下一次復查時隨時攜帶,以利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精準隨訪!本文系葉清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5月11日
6344
0
7
-
李海峰副主任醫(yī)師 林州市人民醫(yī)院 胸外科 早期食管癌一般沒有臨床癥狀,較難發(fā)現(xiàn)。而一旦出現(xiàn)進食哽噎,胸骨后灼熱感或疼痛癥狀,幾乎都已是中期。早期食管癌的發(fā)現(xiàn),一般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胃鏡普查發(fā)現(xiàn),這是最多的,一般都是在我們河南林縣,輝縣,河北磁縣這些高發(fā)區(qū)才能做到。第二,定期胃鏡檢查,這類患者都是有食管炎癥,粘膜白斑,食管糜爛等慢性食管疾病,需要內科治療,定期內鏡檢查,一旦癌變,可早期發(fā)現(xiàn),手術治療。第三,附帶出來的早期癌,這類患者感到上腹部或胸骨后輕度不適感,做胃鏡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胃炎,潰瘍這些疾病時,查出食管異常,病檢出早期食管癌。第四,食管鋇透發(fā)現(xiàn)粘膜輕度不規(guī)整,進而胃鏡加病檢出早期癌。早期癌的手術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旦查出,手術治療。 本文系李海峰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3月11日
3122
0
0
-
湯良副主任醫(yī)師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 為明確病理診斷、病變部位、病期早晚,常做的檢查有纖維胃鏡檢查、CT檢查、食管鋇餐檢查等。必要時還需行腫瘤標準物、磁共振、骨掃描、肺功能檢查等。這些檢查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jù)。纖維胃鏡檢查:為吞咽困難患者的首選檢查。纖維胃鏡是一條細長管子,直徑約一公分,外面包裹黑色塑膠,內含導光纖維,前端裝有內視鏡,經口插入食管、胃、十二指腸,直接觀察黏膜及病變,而且可以進行活體的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纖維胃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有些微小病變可通過亞甲藍染色或碘染色提高檢出率。其鏡身柔軟,便于操作,患者痛苦很小,不用恐懼?,F(xiàn)開展的無痛胃鏡,患者睡一覺就做完了。一般均能耐受。CT檢查 即X線斷層掃描攝像機。頸、胸、腹部強化CT為食管癌治療前的常規(guī)檢查。有些患者認為,胃鏡已確診食管癌,為什么還要做CT檢查呢?這是因為CT可評價腫瘤局部生長情況,顯示腫瘤外侵范圍,顯示頸部、縱隔、腹腔淋巴結轉移情況。顯示有無肺部、肝臟的轉移。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式非常重要。食管鋇餐檢查:患者吞服不透X光的含鋇溶液,鋇劑均勻涂抹在食管的里面,食管的形狀在X線下顯示出來??蓮牟煌嵌扔^察食管輪廓和黏膜像,以及食管的蠕動、柔軟度和通暢與否等。必要時加以點片。主要觀察粘膜變化,食管活動度,有無深潰瘍,有無食管氣管瘺。本文系湯良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2月25日
3529
0
0
-
2014年11月03日
7524
0
0
-
劉乾文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胸外科 1.食管癌的病因是什么? (1)、飲食習慣:喜吃燙食、粗硬食物,飲酒。 (2)、亞硝胺化合物的攝入:酸菜中亞硝鹽的含量甚高。 (3)、霉菌的致癌作用:霉變食物的攝入。 (4)、微量元素缺乏:鉬、鋅、銅、鎳等缺乏。 (5)、遺傳易感性:有家族性聚集現(xiàn)象。 (6)、食管的癌前病變:食管慢性炎癥、反流性疾病、賁門失馳緩癥等可能導致癌變。2.哪些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1)、45-65歲的中老年人。 (2)、不良飲食習慣的人群:喜吃燙食、粗硬食物者。 (3)、長期攝入亞硝胺和真菌毒素等致癌物的人群。 (4)、吸煙嗜酒者。 (5)、有腫瘤家族史者。 (6)、患有食管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的人群:癌前病變如食管上皮增生、重度增生。癌前疾病有食管慢性炎癥、反流性疾病、賁門失馳緩癥和食管化學燒傷等。3.食管癌會遺傳嗎? 無論在食管癌高發(fā)區(qū)或低發(fā)區(qū)均可以找到食管癌的高發(fā)家族。說明有明顯的家族性聚集現(xiàn)象。但是這種家族聚集現(xiàn)象是出于遺傳因素所致抑或出于家族成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接受相同的環(huán)境致癌因素所致,目前尚無定論。4.如何預防食管癌? (1)、盡量少吃酸菜、魚露等減少亞硝胺和真菌毒素的攝入。 (2)、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 (4)、及時治療食管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 (5)、高危人群定期防癌體檢。5.常規(guī)體檢能發(fā)現(xiàn)食管癌嗎? 常規(guī)體檢不能發(fā)現(xiàn)食管癌。食管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有賴于定期食管鏡檢查。6.食管癌有什么征兆? (1)、早期食管癌癥狀較輕微,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不適、摩擦感、微痛或異物停留感,容易被忽視。 (2)、隨著腫瘤的增大、浸潤,會出現(xiàn)吞咽困難,進行性加重,可有胸骨后或劍突下疼痛不適、嘔吐粘液、頸部包塊、呼吸困難和體重減輕等不適。7. 懷疑食管癌要就診時做什么檢查? 就診時醫(yī)師通常會給做體格檢查,然后需抽血化驗,做食道吞鋇、內鏡超聲+活檢、增強CT等檢查明確病理診斷和臨床分期。如果預計可手術治療需要做心臟彩超、肺功能檢查評估心肺功能。8.做食道吞鋇檢查要禁食嗎? 不需要。9.做CT檢查要禁食嗎? 不需要10.做內鏡超聲要禁食嗎? 需要,患者檢查前至少要空腹6小時以上。如當日上午檢查,前晚10點后開始禁食;如當日下午檢查,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質食物,中午禁食。11.有沒有無痛的內鏡超聲檢查? 有。可以在靜脈全身麻醉下做內鏡超聲檢查。12.為什么有些食管癌病人要做支氣管鏡檢查? 食管上段和中段與氣管、支氣管鄰近,對于這些部位的食管癌需要做支氣管鏡了解腫瘤有無浸潤氣管、支氣管。13.做支氣管鏡檢查要禁食嗎? 需要。檢查前一天晚10點以后禁食,12點后禁飲。14.做完支氣管鏡或內鏡超聲后可以馬上喝水、吃飯嗎? 做完支氣管鏡或內鏡超聲后需禁食、禁水2個小時,以免誤吸。15.有沒有無痛的支氣管鏡檢查? 我院沒有開展無痛的支氣管鏡檢查。16.PET/CT是不是食管癌最準確的檢查? 不是。在食管癌診斷上PET/CT在評估淋巴結有無轉移和有無肝、肺轉移等遠處轉移方面較CT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不能替代內鏡下組織活檢確診和內鏡超聲對腫瘤浸潤深度的評估。17.為什么手術前要做肺功能和心臟彩超? 主要評估心、肺功能能不能耐受手術治療。18.我的病情嚴重不嚴重? 需要通過內鏡超聲+活檢、CT等檢查來評估食管癌的嚴重程度。19.食管癌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有手術治療、內鏡治療、放化療、放療、化療20.怎么制定治療方案? 通過食道吞鋇、內鏡超聲+活檢、增強CT、心臟彩超和肺功能等檢查,可以了解腫瘤的嚴重程度和心肺功能。根據(jù)腫瘤的嚴重程度,并結合心肺功能制定治療方案。2014年03月11日
3753
0
0
-
于衛(wèi)芳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健康體檢需要行胃鏡和腸鏡檢查。研究表明,從癌前病變發(fā)展到癌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及時發(fā)現(xiàn)和確診為早期癌和癌前病變,多可以在內鏡下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并治愈。權威數(shù)據(jù)顯示,早期食管癌內鏡下切除術后五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而晚期食管癌術后五年生存率不足25%,由此可見早期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但是,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和對胃鏡腸鏡檢查的恐懼,許多患者往往在出現(xiàn)明顯的吞咽困難、嘔血、腹痛或排便困難、便血等癥狀才到醫(yī)院就診,導致發(fā)現(xiàn)的多數(shù)為中晚期癌患者,療效差、花費大、失去了早期治愈的最佳時機。目前,運用先進的內鏡設備,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和治療早期癌和癌前病變,阻斷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已經成為降低癌癥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措施。2013年02月22日
11474
0
0
-
廖永德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胸外科 在對食管癌病人進行手術前,我們都會對每一個病人進行詳細的術前評估:食管癌病人是否需要手術?手術治療是否是最好的治療方案?采取何種手術方式?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病變的性質及局部情況、有無遠處轉移、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基本功能狀態(tài)等。術前檢查是風險評估的基礎,沒有詳盡的術前檢查就不可能有適當?shù)男g前風險評估。一、為什么要進行術前檢查術前檢查主要目的是了解食管癌的病情和心、肺、肝、腎等器官的功能狀況,對病人的食管病變進行分期評估和手術風險評估。完善檢查后我科所有教授在一起討論目前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是否是最優(yōu)治療方案,如何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風險有多大,如何避免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等。如檢查出患者患有基礎疾病,我們將患者各個器官的功能盡可能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盡最大努力為患者生命健康服務。二、判斷腫塊的性質及局部情況1. 普通胃鏡(即食管鏡)檢查:胃鏡檢查不僅能直視下清晰地查看食管上有無病變、病變的位置、破壞的范圍和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取活檢達到確診的目的;2. 電子超聲食管/胃鏡檢查:采用超聲食管鏡還能了解和評估食管癌對食管壁及周圍器官的侵犯情況和局部淋巴結有無腫大及轉移情況,明確疾病的臨床分期情況,進而制定精準的個體化的最優(yōu)的治療方案。3. 胸部增強CT檢查:頸、胸、腹部增強CT應作為食管癌術前的常規(guī)檢查,主要用于食管癌臨床分期、可切除性評價、手術徑路的選擇。在評價腫瘤局部生長情況、顯示腫瘤外侵范圍及其與鄰近結構的關系和縱隔或腹腔淋巴結轉移上具有優(yōu)越性。4.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食管鋇餐檢查可確定食管上有無病變、病變的位置、破壞的范圍和程度。氣鋇雙重造影對比檢查對發(fā)現(xiàn)早期細小病變較為敏感,并有助于提高食管胃結合部腺癌的診斷準確率。5. 食管癌腫瘤標記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組織多肽抗原(TPA)對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6.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纖支鏡檢查可明確氣管、支氣管有無受侵。三、判斷有無遠處轉移1. 腹部B超及CT:肝臟、腎及腎上腺是食管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需要腹部B超或CT明確有無腹部轉移。2. 頭部增強MRI:可對術前食管癌病人判斷是否已有腦轉移。近年來由于對食管癌病人腦部增強MRI檢查的普遍應用,發(fā)現(xiàn)了許多無癥狀的腦轉移患者,為治療贏得了時間。3. 全身骨顯像:骨也是食管癌常見的轉移部位,同位素骨掃描可發(fā)現(xiàn)有病變的骨骼。4. 全身PET/CT:PET-CT將PET圖像和CT圖像融合,可以同時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tài)結構,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近年來,PET在診斷和指導治療腫瘤已顯示出獨特的優(yōu)越性,PET/CT一般可替代腹部、頭部、骨顯像等檢查,同時可更準確判斷腫塊性質及淋巴結轉移情況。四、判斷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功能如何1. 血液檢查:血常規(guī)、血生化、凝血功能、輸血全套、血型等可了解病人的全身情況,為手術做好準備,提高手術的安全性。2. 心電圖,肺功能,動脈血氣分析、心臟彩超:心肺功能是手術前的重要評估內容,對制定手術方式和評價術后肺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3. 其他常規(guī)檢查,尤其是合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及慢性肝、腎疾病等,則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4. 特殊檢查:建議65歲以上患者或心臟病史患者,術前做24小時心電圖及心臟冠狀動脈CTA檢查,精準評估患者心臟運動節(jié)律及心臟供血情況,有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可能需要前往心內科行冠脈造影檢查。如果證實病變沒有遠處轉移,全身情況好,就應積極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以獲得根治;若心肺功能不佳、血糖或血壓異常,要進行術前治療,爭取將患者各個器官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再考慮手術治療。五、我們治療食管癌的優(yōu)勢1. 我科長期致力于食管癌的診治,創(chuàng)建了一套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國際先進的有效疾病診治方法,近期和遠期療效滿意。2. 我科不但是衛(wèi)生部臨床重點???,還是全國食管癌臨床治療研究分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食管癌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不僅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肯定和贊譽,而且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是湖北省食管微創(chuàng)治療開展最早、手術例數(shù)最多的食管癌微創(chuàng)治療中心。3. 我們會為每個患者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個體化專業(yè)治療方案和心理疏導,針對病情進行長期術后隨訪,指導康復和術后治療,最大限度地幫助和為患者服務。廖永德教授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門診地點: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門診樓5樓(地址: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住院地址:協(xié)和醫(yī)院主院區(qū)外科1號樓15、16層我們會針對每一個手術后的患者進行長期術后隨訪:指導康復和術后治療,最大限度地幫助和為患者服務,也可通過我的網站http://liaoyongde.haodf.com與我在線交流,我會為您及時解答疑問、提供術后指導等相關專業(yè)服務。2013年01月18日
24303
1
0
-
裴俊文主治醫(yī)師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特別是在我國河南太行山地區(qū),有較高的聚集性,食管的早期診斷和準確的臨床分期是食管癌成功治療的關鍵,同時食管癌治療后的療效評價對食管癌的進一步治療有較大的指導意義。PET—CT在食管癌的診斷和治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010年的NCCN中明確其診斷作用及療效評價,其作為一種以顯示器官功能和代謝狀態(tài)為特征的技術,在臨床分期指導臨床手術、放化療治療方法的選擇及療效評價都有較好的臨床應用?,F(xiàn)將其在食管癌臨床應用中的應用綜述如下。1. 指導臨床分期,為手術提供更好的適應癥外科手術治療仍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療方法,食管癌能否做根治性切除取決于病變的局部外侵范圍以及遠處轉移等情況;對于有手術切除可能性的進展期食管癌,準確的術前分期和預測新輔助治療的療效是選擇治療的關鍵。臨床研究證實,18F-FDGPET對食管癌原發(fā)腫瘤的檢出率為77.3%~100%。淋巴結轉移占食管癌轉移的89.8%~90.5%,具有區(qū)域性和上、下雙向性轉移特點,既可在食管壁內遠離主病灶的黏膜下層形成跳躍式轉移,也可轉移到縱隔區(qū)、頸區(qū)與腹腔等部位淋巴結,并呈單區(qū)或多區(qū)轉移,張建東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探討淋巴結轉移,18F-FDG PET/CT和CT的敏感性分別為83.33%和69.05%,特異性分別為93.69%和85.18%,準確性分別為92.78%和83.54%,在診斷轉移淋巴結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均高于CT,對臨床分期有較好的指導作用。Flanagan等報道了18F-FDG PET對淋巴結轉移有很高的特異性,18F-FDG PET后15%的患者分級升高,7%的患者分級降低,從而使22%的患者治療方案改變;遠處轉移決定能否手術的重要分期,Stephen等報道了13例食管癌患者發(fā)生遠處轉移, 18F-FDG PET對遠處轉移灶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100%和90%。在74例食管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18F-FDG PET檢出95%有原發(fā)腫瘤, 18F-FDG PET診斷Ⅳ期病變比CT聯(lián)合食管超聲(82%:64%)有更高的準確性,Luketich等報道了46例食管癌原發(fā)病灶的顯像均呈陽性其中2例為多發(fā)灶,而CT、X線均未發(fā)現(xiàn),16例32個遠處轉移灶顯像亦呈陽性,所有患者檢出食管癌轉移灶檢出率明顯高于CT。Flanagan對36例食管癌患者分別進行18F-FDG PET顯像和CT掃描,并和組織學病理學結果對照.其中5例患者CT掃描未找到遠處轉移,而18F-FDG PET顯像證實這5例患者均已經發(fā)生遠處轉移,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 18F-FDG PET對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尤其是在尋找遠處轉移方面有著其他影像學檢測方法無以比擬的優(yōu)勢。目前對食管癌患者常規(guī)行18F-FDG PET全身掃描,對患者準確術前分期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和進行個性化的治療。與傳統(tǒng)的影像學檢測方法相比,18F-FDG PET改變了一部分患者的術前分期,減低的患者的手術風險,提高可手術的治愈率,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住院時間。2.指導放射治療,提高放療精確度,降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放射治療是食管癌的重要治療手段,目前我國食管癌是放療主要以外放射為主,根據(jù)腫瘤的實際侵犯范圍及周圍可能存在的亞臨床病灶和區(qū)域淋巴結引流區(qū)來確定照射范圍。放射治療后肺、氣管、脊髓和心血管放射并發(fā)癥是造成食管癌死亡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放療靶區(qū)的確定是食管癌放射治療關鍵的一環(huán),PET-CT一體及系統(tǒng)以其功能影像與解剖影像緊密結合的突出優(yōu)勢成為放療模擬定位的新平臺。CT影像可清楚顯示解剖特征,但難以確定浸潤性腫瘤的邊緣,并難以區(qū)分腫瘤的局部浸潤與炎癥反應,而PET影像可反應腫瘤及正常組織的機能、血流量、分子的新陳代謝信息;PET-CT同機融合圖像使解剖學影像和功能性影像有機結合達到了更高的層次,進一步提高了食管癌靶區(qū)勾畫的精度,從而在放療時給藥腫瘤高劑量照射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Leong等對21例食管癌患者分別以PET/CT和CT勾畫放療靶區(qū),結果8例患者的腫瘤分期改變,有16例患者接受了同期放化療,其中31.3%的患者放療靶區(qū)因PET/CT提供信息而得到修正。邢軍等[5]報道,對16例食管癌患者進行CT、PET-CT掃描后勾畫放療靶區(qū),結果為CT勾畫的GTV平均值為67.1cm3,大約PET-CT融合圖像下勾畫的GTV均值60.82 cm3,包括MLD、全肺V20、氣管平均受量、心臟平均受量、脊髓平均受量在內的各項DVH參數(shù)的比較顯示,均以PET-CT勾畫靶區(qū)的計劃明顯優(yōu)于CT勾畫靶區(qū)的計劃,所以PET-CT圖像融合基礎上勾畫靶區(qū)制定放療計劃,可更有效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3.評價療效、評估預后及腫瘤復發(fā)的檢測傳統(tǒng)的影像學技術在判斷患者治療效果放映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要在化療或放療幾個月后方能評價其治療效果,對于治療方案的及時調整不利。約50%的食管癌患者對化療和放療反應不同,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說,早期判斷治療效果尤為重要,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以及無效治療帶來的副作用,降低因無效治療造成的死亡率。研究證實腫瘤對化療和放療的治療效果反應程度是判斷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治療效果反應程度分為:①完全反應;②部分反應;③不反應。 Flamen等對40例食管癌治療前和治療后14天行18F-FDG PET檢查,顯示FDG攝取減低,有療效者和無療效者分別減少54%和15%;以18F-FDG 35%的攝取為限值,在預期有療效者中,PET靈敏度為93%,特性性為95%;而治療無效者的腫瘤在短時間內明顯進展成復發(fā)。治療前后腫瘤對FDG攝取的變化有助于診斷患者的預后。Weber對37例患者在化療前和化療后分別行FDG PET顯像評價治療效果,域值選擇為35%,作為對化療效果有反應和未反應的分界線。結果表明,對治療效果無反應的患者短期內病情進展較快或腫瘤復發(fā),而且患者的生存期明顯較短?;颊咧委熐癋DG PET顯像情況同樣可評價患者預后,F(xiàn)ukunaga將SUV作為反應腫瘤對FDG攝取情況的半定量指標,研究表明SUV>7.0的患者預后明顯比SUV<7.0的患者差。Luketich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DG PET顯像顯示食管癌未發(fā)生遠處轉移者,30個月生存率為60%,發(fā)生遠處轉移的患者30個月的生存期為20%,二者之間有顯著性差異。隨著FDG PET臨床工作的開展,研究證實,F(xiàn)DG PET顯像對食管癌治療后隨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Fukunaga對13例懷疑腫瘤復發(fā)的患者進行全身FDG PET顯像,結果證實有腫瘤復發(fā)的7例患者中6例表現(xiàn)為FDG攝取明顯增高,而在另外6例確實未發(fā)生腫瘤復發(fā)的患者,其FDG的攝取未見明顯異常。全身FDG PET顯像在判斷局部復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和遠處轉移灶方面比傳統(tǒng)的影像學方法更為有優(yōu)勢。綜上所述,PET-CT顯像實現(xiàn)了解剖學成像和功能代謝成像的精確融合,用于食管癌的診斷,局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進行臨床分期,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對放療的精確勾畫定位,能更好的提高療效,減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傷;PET-CT對臨床放化療的療效評價比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更敏感、更早期的評價,能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實現(xiàn)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如能科學的選擇行PET-CT檢查,能更準備、及時的制定治療方案,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從而減低由于不恰當治療帶來的損傷,降低相關死亡率,提高療效。2012年03月19日
7606
0
1
-
劉志剛副主任醫(yī)師 陜西省腫瘤醫(yī)院 胸部腫瘤外科 一.食管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除了明確診斷外,影像學檢查還應特別注意為食管癌患者提供腫瘤分期的資料,以便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案及評估預后。食管癌的影像學檢查較多,如鋇餐造影檢查、CT檢查、MR檢查及腔內超聲檢查等。每種檢查方法有其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如食管鋇餐造影檢查只能觀察和了解食管腔內情況,而無法了解腫瘤有無外侵和轉移。CT及MR檢查有利于觀察腫瘤有無外侵或轉移,而不能很好地顯示食管腔內病變的全貌。食管鋇餐造影檢查是診斷食管腫瘤的一種簡便、經濟、實用而有效的方法。(一)X線檢查:食管造影是診斷食管癌的一個最簡便實用的方法,檢查食管癌患者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鋇劑的調制,使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及流動性。 (2)應做氣鋇雙重造影,更好地顯示病變的形態(tài)、輪廓、范圍、粘膜及舒張度,對疑為早期癌的患者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透視時必需仔細觀察食管全長(包括賁門胃底部)以免遺留多段病變。 (3)作細致的胸部透視,觀察肺部、縱膈有無轉移瘤或其它疾病,胃泡的大小,其內有無軟組織腫物。 (4)必須選擇顯示病變最佳的時間和攝片,除了對局部病變拍攝左、右前斜位點片外,對頸段食管應拍攝側位片,顯示其與氣管的關系。此外應拍攝食管全長,包括賁門胃底部。(二)CT掃描:應空腹檢查,增強掃描有助于顯示鄰近的心臟大血管,提高對比度,患者一般取仰臥位,吞服稀的碘溶液及氣體以顯示食管腔。參考食管造影片在病變部位采取薄層掃描(2MM--5MM)或重建,減少部分體積效應使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系顯示清楚。(三)MRI:空腹掃描,T1及T2加權像,局部薄層連續(xù)無間隔,橫斷面、矢狀面掃描可以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冠狀面有助于觀察縱膈淋巴結。(四)食管腔內B超:用7.5MHz的換能器,其空間分辨率可達0.2mm,穿透深度可達5cm--7cm,可以顯示食管壁各層及區(qū)域淋巴結。二.食管癌的影像學表現(xiàn) (一)早期食管癌的食管鋇餐造影表現(xiàn): (1)斑塊型:也稱為隆起型。病變處粘膜不規(guī)則稍有腫脹隆起,表面粗糙呈顆粒狀,粘膜粗細不均可有中斷,如臥蠶狀,亦或伴有淺表糜爛的小龕影,局部管壁略僵硬,擴張有或無受限。(2)乳頭型:腫瘤呈結節(jié)狀、乳頭狀或息肉狀隆起,突入管腔,形成充盈缺損,其邊緣與周圍粘膜分界清楚,局部粘膜中斷,管壁舒張度差,瘤體表面偶見糜爛,似桔皮狀。較大的乳頭型早期食管癌有時與進展期食管癌難以鑒別。 (3)糜爛型:也稱之為凹陷型。病變處粘膜紊亂中斷,有糜爛或淺表潰瘍,鋇餐造影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斑點狀存鋇區(qū),也可呈虛線狀或地圖狀改變,部分病例的凹陷邊緣粘膜可有輕微隆起。管壁舒張稍受限。(4)平坦型:癌腫位于粘膜表面,病變處粘膜既無隆起,又無凹陷,局部粘膜僅呈充血改變,食管造影常常無陽性表現(xiàn),有時可見局部管壁略僵硬。往往通過內鏡活檢才能確定病變的性質及部位。 (二)中、晚期食管癌的影像表現(xiàn) 1.食管鋇餐造影檢查 (1)髓質型:病變范圍較長多侵及食管全周,呈不規(guī)則的充盈缺損,食管壁增厚僵直,粘膜破壞,鋇餐造影表現(xiàn)為深淺不同,大小不等的潰瘍和結節(jié)狀隆起。管腔狹窄,鋇流不暢或梗阻。病變與正常食管的移行呈斜坡狀,腫瘤外侵明顯者管腔走行扭曲成角。 (2)蕈傘型:病變常限于部分管壁,呈扁平的蕈狀充盈缺損,突入管腔內,表面可光滑,但多數(shù)為表面有潰瘍或糜爛的與食管長軸一致的腫物,邊緣較為整齊,與正常食管的移行帶清晰,局部粘膜破壞。病變對側食管壁可規(guī)則柔軟。(3)潰瘍型:病變常只侵犯部分管壁,形成邊緣不規(guī)則、底部凹凸不平的潰瘍,潰瘍底往往深達肌層或穿透肌層。食管鋇餐造影表現(xiàn)為較深的龕影,邊緣稍有隆起,管腔狹窄可不明顯。(4)縮窄型:病變累及食管全周,管腔呈環(huán)狀或漏斗狀狹窄,范圍短,一般小于5CM。腫瘤與正常食管分界清楚。病變段粘膜平坦,近端食管明顯擴張。(5)腔內型:病變處見管腔內較大的息肉狀充盈缺損,并浸潤食管壁,腫瘤表面有糜爛或淺潰瘍所致的斑片狀的鋇劑殘留,局部管腔增寬膨大。鋇流受阻不明顯。 2.CT掃描檢查 (1)腫瘤的腔內外生長情況:CT的橫斷面圖像能觀察腫瘤造成的食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腫塊可向腔內或腔外生長、可全周或偏心生長,食管腔受壓變小不規(guī)則,偏于一側或完全閉塞。腫瘤與周圍縱隔內組織、器官的脂肪間隙是否清晰則可提示腫瘤有無外侵。 (2)氣管支氣管受侵:氣管或支氣管明顯受壓造成形態(tài)改變或后壁不規(guī)則,提示氣管或支氣管受侵。 (3)主動脈受侵:腫瘤與主動脈相鄰處脂肪間隙消失,接觸面>90°、主動脈管腔局部變扁者,可以提示主動脈有受侵可能;相鄰處脂肪間隙存在,接觸面<45°者提示主動脈可能未受侵。 (4)心包受侵:腫瘤與心臟相鄰部位正常脂肪間隙消失,心腔凹陷變形者提示受侵。(5)縱膈淋巴結轉移:CT掃描有助于檢出病變周圍及縱膈內的淋巴結轉移。 (6)腹腔淋巴結轉移。3..MRI檢查MRI對食管癌和侵犯縱膈的診斷指標與CT相仿,顯示食管周圍的脂肪間隙較CT更為清楚。腫瘤在T1加權像呈中等信號,T2加權象呈中高信號。4.食管腔內B超檢查食管腔內B超檢查可以觀察食管壁的正常五層結構是否被腫瘤破壞、腫瘤的外侵情況以及區(qū)域性淋巴結轉移。(三)食管癌的鑒別診斷 1.食管其它惡性腫瘤 食管其它惡性腫瘤很罕見,包括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癌肉瘤、惡性黑色素瘤、食管轉移瘤等。 (1)食管平滑肌肉瘤:食管平滑肌類腫瘤發(fā)生于肌層,多為較大的軟組織腫物,可向腔內或腔內、外生長,常伴有中央潰瘍。胸片可見縱隔走行部位腫物影,常為偏心性,食管造影見食管腔內巨大腫塊,管腔狹窄偏位,也可呈局限性擴張,其內有大小不等的息肉樣充盈缺損,粘膜平坦或破壞,中央可有龕影。CT或MR掃描清楚顯示向腔外生長的腫物。 (2)食管癌肉瘤:多為帶蒂的腫物突入食管腔內形成不規(guī)則的充盈缺損,影像表現(xiàn)與腔內型食管癌十分相似。 (3)惡性黑素色瘤:原發(fā)食管惡性黑色素瘤罕見,腫瘤呈棕黑色或棕黃色,腫瘤呈息肉狀突入腔內,可有分葉,有蒂,影像表現(xiàn)似腔內型食管癌,但腫瘤常呈多分葉狀。 (4)食管轉移瘤:由血行播散至食管的轉移瘤罕見。原發(fā)腫瘤可為腎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其食管造影所見也與腔內型食管癌相仿。 2.食管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 食管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在食管腫瘤中約占20%,其中50%-70%為平滑肌瘤。還可有乳頭狀瘤、腺瘤、息肉、脂肪瘤、血管瘤、囊腫等。 食管平滑肌瘤由交錯的平滑肌和纖維組織所構成,有光整的包膜,可以單發(fā)圓型、卵圓型或多結節(jié)狀,約3%-4%為多發(fā)病變。主要為壁在性病變,也可向腔外生長。食管鋇餐造影呈圓型、卵圓型的壁在性腫物,大小不一,管腔偏心性狹窄,邊緣光滑銳利,正面觀腫瘤局部食管增寬,切線位腫物與食管之交界呈鈍角。表面粘膜被展平或呈分叉狀,鄰近粘膜被推移。3.食管良性病變 (1)消化性食管炎:食管鋇餐造影示食管下段痙攣性收縮,粘膜增粗或模糊,有糜爛或小潰瘍時可有小的存鋇區(qū)或龕影。炎癥病變后期纖維化可出現(xiàn)管腔狹窄,邊緣光整或呈鋸齒狀,但食管仍有一定的舒張度,病變的形態(tài)有一定變化,病變與正常食管間的移行帶不清楚,常伴有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現(xiàn)象。 (2)賁門失弛緩癥:少數(shù)食管下端的浸潤癌應與之鑒別。賁門失弛緩癥的狹窄段是胃食管前庭段兩側對稱性狹窄,管壁光滑呈漏斗狀或鳥嘴狀,用解痙攣藥可緩解梗阻癥狀,其近端食管擴張明顯,常有大量食物潴留、食管粘膜無破壞。 (3)食管靜脈曲張:表現(xiàn)為息肉樣充盈缺損,重度病變粘膜增粗呈蚯蚓狀或串珠狀,但食管壁柔軟,有一定的收縮或擴張功能,無梗阻的征象,曲張靜脈所造成的充盈缺損在不同的觀察時相有一定的變化。患者有肝硬化病史,無吞咽困難癥狀。 (4)外壓性改變:縱隔腫大淋巴結、大血管病變或變異及其它縱隔內病變均可造成食管受壓狹窄,一般其邊緣光整,局部粘膜展平,但無破壞,CT或MRI檢查有助于診斷。2012年03月12日
13151
0
0
-
唐瑤云主任醫(yī)師 湘雅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算筆賬,變難點為起點 食管癌是一種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組織,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早期治療,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可達到70%~80%,我國食管癌總的五年生存率已達到40%左右。五年生存率之所以難以提高,是因為未早期診斷。其主要原因為:1.醫(yī)學知識匱乏。2.心理迷茫。許多患者不是未感到身體不適,而是由于經濟或工作上的原因“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yī)院抬”。有的患者則是進行手術后不愿按時復查和堅持治療。 在醫(yī)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不僅“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救護車一響,一群豬白養(yǎng)”的窘境應當?shù)玫礁淖?,“十個癌癥九個埋,剩下一個不是癌”的觀念更應當轉變。大家應該認識到,就醫(yī)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查病因,遺傳或變異 從表面上看,食管癌的發(fā)生似乎與長期食用含亞硝胺或霉變食物、缺乏微量元素、不良進食習慣、食物刺激造成食管黏膜慢性炎癥或創(chuàng)傷性損害有關,如長期食用酸菜、飲烈性酒、吸煙、喜食粗糙和刺激性食品、進食過快過燙等。但實際上,食管癌的發(fā)生是由遺傳缺陷和基因變異決定的。很多患者有家族史,特別是男性親屬。經研究,已發(fā)現(xiàn)食管癌的發(fā)生也是基因變異的結果。長輩可能會遺傳下一些變異的基因(即后代的易感性高),但這還不至于導致癌發(fā)生。一旦受到后天長期的不良刺激,即可造成基因突變。例如有的患者的父系長輩中均有多人患食管癌,而且家中的男性都特別能飲酒,患者幾乎能把酒當水喝。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這些易感人群,并積極指導、干預食管癌的發(fā)生。服用增生平片已被證實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法。 記住順口溜,早察癌跡象 關于食管癌癥狀的順口溜為:一咽梗塞二胸痛,三感異物四吞停,五心窩痛六喉燥,七胸骨后悶脹兇。 凡有上述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就醫(yī)。目前常用的檢查方法有胃鏡、食管造影、胸部CT等。食管癌是由不典型增生發(fā)展而來的,可被碘染色。使用碘染色的方法可使早期癌和癌前病灶易于發(fā)現(xiàn)。早期病灶在鏡下主要表現(xiàn)為與周圍組織的不一致,具體可分為隱伏型、糜爛型、斑塊型和乳突型。特別是配合食管超聲內鏡,對于估計腫瘤病情,了解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做胃鏡,早期癌可不開胸 隨著胃鏡技術的提高,早期食管癌已可以不開胸,既不需要全身麻醉也不需要住院,僅在胃鏡下即可切除治愈,可謂簡便、經濟。 長期隨診結果和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食管癌浸潤的深度比長度更能反映病情的早晚。只侵及黏膜層的為早期癌(原位癌),侵及食管最外層纖維膜或有淋巴結轉移的為晚期癌,處于二者之間的為浸潤癌。因此,采用三野清掃術和放射預防及清除轉移淋巴結被作為治療重點。(健康報)2011年12月23日
13005
1
2
食道癌相關科普號

沈長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沈長軍 主治醫(yī)師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胸心外科
26粉絲6萬閱讀

王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偉 主任醫(yī)師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胸外科
9粉絲1.7萬閱讀

胥豐愷醫(yī)生的科普號
胥豐愷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胸外科
476粉絲6318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