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佳孜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南醫(yī)院 骨科 大家好,我是上海市浦南醫(yī)院的王佳芝醫(yī)生,今天我來跟大家科普一下腦癱的基本分析,我們腦癱基本上分為六型,第一型是痙攣型痙攣型的主要病變特征是在錐體系他是我們腦癱中最主要的類型占了60%-70%第二行叫不隨意運動型它的病變部位主要在椎體外形以基底節(jié)損傷為特征,可可以累積全身主要的病變表現(xiàn)呢,是可以是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障礙,還有震顫肌張力變化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活動和或緊張時僅張力增高,第三行呢叫強制性病變部位主要是錐體外系一般累計全身肌張力增高,為生機為主,可呃聲緊急緊張的特點為止輪狀或鉛管狀的改變,第四種叫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部位為小腦。 班累計全身都表現(xiàn)為共濟失調平衡平衡障礙協(xié)調障礙,正常等,還第五型叫肌張力低下型病變部位不確定一般累積全身多為不隨意運動的早期表現(xiàn),而且還有最后一種叫混合型一般是可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特征的這同時合并的,這就叫吻合。2020年07月24日
868
0
2
-
梁樹立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兒童功能神經外科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影響兒童生活的一種常見神經系統(tǒng)疾病,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手術治療也是腦癱綜合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北京兒童醫(yī)院功能神經外科重點從事癲癇、腦癱、運動障礙、疼痛等疾病的外科治療,并與康復科等聯(lián)合組建腦癱聯(lián)合門診,對腦癱患兒進行全程管理與治療。1、腦癱是怎么一回事?腦癱是出生前至出生后早期,腦發(fā)育尚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引起的以肢體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的綜合征,是一種非進行性中樞神經損害,可伴有智力、聽力、視力、語言等障礙。所以腦癱主要是腦損害造成的,表現(xiàn)是肢體功能的障礙。2、可以引起腦癱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有早產、難產、宮內缺氧/窒息、黃疸、顱內感染、顱內出血、先天發(fā)育畸形。低體重兒、高熱驚厥、多胎妊娠也是常見的誘發(fā)因素。3、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腦癱?孩子運動發(fā)育遲緩、肢體活動障礙,有難產、早產、窒息、黃疸等病因,就有可能是腦癱,應及時去醫(yī)院診治。如原始反射消退延遲、腱反射亢進或病理征等則腦癱可能性較大。4、腦癱能治愈嗎?所有治療是為了改善腦癱患者的功能,積極有效的治療(包括SPR手術)可以使腦癱患兒獲得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復,解除痙攣,一些輕癥的患者的癥狀可以基本完成緩解。但不能治愈。5、腦癱會遺傳嗎?雖然某些遺傳病會造成腦癱癥狀。但絕大多數(shù)的腦癱是由于受早產、難產、缺氧、藥物、外傷等造成的,這些情況下是不會遺傳的。6、腦癱會越來越重嗎? 腦癱是由非進行性腦損害所造成的,一般來講都是在出生前后引起的損害。所以,已經造成的腦損害是不會加重的,但是腦損害卻限制了患兒運動發(fā)育的正常歷程,在發(fā)育過程中會與正常人的差距越來越大、運動功能障礙突出,嚴重時發(fā)生肢體廢用性萎縮、致殘,給予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負擔。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腦癱患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7、腦癱會自己緩解嗎? 腦癱是由大腦穩(wěn)定性病損造成的;不會再加重,但也不能將病因消除,所以不會自行緩解。但很多患兒可以通過康復訓練以及外科手術等綜合治療,達到緩解癥狀,進而融入正常社會生活。8、痙攣型腦癱的治療目的是什么?腦癱的治療以解除痙攣、恢復正常姿勢,康復和矯形為主;解除痙攣是整個治療的關鍵,不解決痙攣就難以獲得好的療效。9、單純康復治療適合痙攣型腦癱嗎?單純康復治療不能解除病情嚴重的患兒面臨的主要問題:肌肉痙攣。由于痙攣型腦癱患者肌張力高,肢體活動不便,不能控制關節(jié)活動,很難配合康復訓練。因此,康復應與解除痙攣的手術等治療措施結合。10、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除痙攣,為康復訓練及矯形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外科與康復相結合的一體化治療,盡可能的矯正畸形、改善運動姿勢,使孩子達到生活自理的能力,最終回歸社會。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可以緩解肌肉痙攣,其緩解痙攣有效率在99%以上。11、跟腱延長等傳統(tǒng)矯形手術還是選擇SPR手術更合適?傳統(tǒng)跟腱延長等矯形手術后,由于肌肉痙攣并沒有解除,肢體畸形常常要復發(fā)。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行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降低肌張力然后康復訓練;如果SPR術后關節(jié)功能改善不理想,再考慮配合矯形等手術治療。12、哪種類型腦癱手術治療效果好?單純痙攣型腦癱效果最好,一般要求患兒能配合康復、有一定運動能力。13、智力問題可通過手術治療嗎?腦癱智力障礙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改善辦法。但SPR術后由于肢體活動增加,和外界的接觸交流增多,提升對大腦皮層的刺激,間接改善智力。b對于1歲以內的患者,如果沒有明確的缺氧和MRI改變,需要到神經內科進行明確病因,排除一些其它疾?。粚τ诓∫蛎鞔_的患者,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可以到門診康復科進行就診,接受康復訓練和康復指導。對于已經明確診斷和康復訓練后仍然效果不好,可以直接到功能神經外科(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梁樹立\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徐金山)門診就診2020年04月10日
1759
0
1
-
方鐵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兒童功能神經外科 腦癱是最常見的兒童神經系統(tǒng)慢性疾病,危害很大。我總結了一些腦癱的常識,希望家長學習了解一下! 一、腦癱的誤區(qū) 1、腦癱是罕見病? 據(jù)統(tǒng)計,我們國家現(xiàn)在有600萬以上的腦癱患者,患病率在2‰到3.5‰左右,比例相當高。也就是說,一千個新生兒中有2到3個孩子是腦癱兒,在全國范圍內一年新增4到5萬人。腦癱患病率有差異,男童高于女童,中西部地區(qū)高于東部地區(qū)。腦癱并不是罕見病,是引起兒童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應該引起大家重視。 2、腦癱一定是癡呆、傻、笨? 多數(shù)患兒家長一聽到“癱”字就蒙了,以為孩子就是傻子了,心里沒底,要放棄治療,這種想法和決定是絕對錯誤的。雖然腦癱兒中有一些存在智力缺陷,但腦癱并不等于弱智。 腦癱全稱腦性癱瘓,是一歲以前出現(xiàn)腦損傷以后,所引起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fā)育障礙。也就是說,運動障礙是腦癱的核心和必備癥狀,但是智力障礙并不是。 腦癱患兒中約有70%有其他伴隨癥狀及共患病,除了智力發(fā)育障礙(52%)外,還包括癲癇(45%)、語言障礙(38%)、視覺障礙(28%)、嚴重視覺障礙(8%)、聽力障礙(12%),以及吞咽障礙等。 這些癥狀是伴隨,而不是合并。也就是說,非必然發(fā)生的,不是絕對有的,有的孩子可能有,有的孩子可能沒有。 通過早期適宜的治療,一些伴隨癥狀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恢復。所以,家長們要改變觀念,不必驚慌,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合理治療腦癱,大多數(shù)腦癱患兒愈合是良好的。 二、關于腦癱的一些常識: 1、孩子患上腦癱的原因是什么? A:目前認為,腦癱的發(fā)生與三個時期的多個高危因素有關。 (1)出生前:即懷孕期間,70-80%的腦癱與產前因素有關。如果有下面這些狀況,比如雙胞胎或者多胞胎,使用人工助孕技術分娩,35 歲以上懷孕,孕婦營養(yǎng)不良、妊娠期高血壓或糖尿病、膽汁淤積綜合征、妊娠期感染等并發(fā)癥,胎兒神經發(fā)育畸形,家族遺傳因素,社會因素等,都需要警惕腦癱。 (2)出生時:出生窒息造成的腦癱占10%,如果因為分娩過程發(fā)生異常,如難產等,導致出現(xiàn)缺氧、顱內出血或腦組織挫傷等狀況,應當在之后警惕觀察。 (3)出生后:假如寶寶早產,或者體重低于正常范圍,或者有嚴重黃疸,或發(fā)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或者因為沒能及時吃到東西,發(fā)生了低血糖,也要仔細護理和觀察寶寶。 其中,26-35周出生的早產兒,得腦癱的幾率高。出生時體重低于1000g或者在1000-1500g之間,發(fā)生腦癱的幾率高。還有需要引起重視的一點就是,除了重癥黃疸,遷延不退的黃疸也是會導致腦損害的。 2、腦癱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A: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腦癱患兒有家族史,但這并不能說明腦癱是遺傳病。腦癱可能是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個體的易感性差異很大,所以不必擔心。 3、腦癱寶寶能正常接種疫苗嗎? A:腦癱兒可按計劃接種疫苗,但要知曉風險。 4、寶寶哪些行為疑似腦癱跡象? A:如果出現(xiàn)了上面那些高危因素,那么在以下三個階段里,寶爸寶媽們要尤其在注意觀察。 第一個階段:新生兒期 正常新生兒:新生兒在睡眠的時候或者清醒的時候對光源及聲音都是有反應的,比如用手電筒的光照射寶寶的眼睛,如果在睡眠期會出現(xiàn)皺眉等不適的表情,如果在醒著的時候,寶寶可能眼睛和頭都會隨光源轉動,同樣的,寶寶對聲音也會有類似的表現(xiàn)。除了這些刺激以外,觸覺刺激也會使新生兒退縮,比如摸腳,寶寶會將腿抬起來。 新生兒異常表現(xiàn):對周圍的一切不感興趣,吃不好睡不好,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引起注意了 第二階段:嬰兒期 異常表現(xiàn):頭后仰,身體打挺,易被激怒很難將寶寶哄安靜等。 當孩子到了兩三個月,大運動就已經開始發(fā)育了,正常嬰兒兩個月頭能豎,三個月頭能抬,四五個月的時候手能抓握,如果說寶寶的運動發(fā)育比正常的孩子晚了2-3個月,家長不能輕視。 除了運動落后以外,寶寶可能會有異常的肌張力,異常的姿勢,比如頭拼命地往后打挺,整個身體呈倒C的形態(tài),手緊握拳,拇指扣在拳頭里,甚至手向后呈“飛機狀”,這些都是一些異常姿勢。在肌張力過高的情況下,嬰兒腿會交叉,呈剪刀狀,這些孩子的姿勢反射發(fā)育會存在問題。還有一些是嬰兒的保護性伸展反應,這個是到了年齡該出現(xiàn)的,如果沒有出現(xiàn)也是異常的,比如說寶寶在會坐之后,給他一個外力推倒他,寶寶會很快的伸出手來支撐床面防止自己摔倒。 總結: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如果寶寶的運動發(fā)育明顯落后于這個標準,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 第三階段:嬰兒期 正常:一歲會站立行走,一歲半會爬樓梯,兩歲可以跳躍。同時一歲左右的孩子會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的,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完成不了也需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 5、發(fā)現(xiàn)腦癱疑似癥狀,如何確診? A:如果出現(xiàn)了以上異常癥狀,并不意味著孩子一定得了腦癱,家長要趕緊去醫(yī)院,讓醫(yī)生進行專業(yè)檢查和評估: (1)先做頭顱核磁共振,看大腦有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及結構異常。 (2)再做其他相關檢查:腦電圖幫助判斷腦發(fā)育情況;誘發(fā)電位了解有無視聽覺損害;智商/發(fā)育商測試及語言量表評估智力發(fā)育及有無語言、吞咽障礙;遺傳代謝病檢查,對于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來說很重要。 (3)最后通過肌電圖、染色體及基因檢查,排除其他類腦癱疾病。 只有把這些檢查做完了,才能最終判斷。 三、關于腦癱治療的基本知識: Q:確診腦癱后,家長們要怎么做? A:首先要過心理關,面對和接受孩子是腦癱患兒這個現(xiàn)實。 其次,要樹立合理的目標。對重度腦癱患者,我們的目標是盡力讓他做到生活自理。對于輕度腦癱孩子,希望讓他跟接近正常孩子水平,過正常人生活。家長不要期望孩子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這是治療的重要前提。 第三,要帶孩子盡早治療。6個月內就診是最佳時期,1歲之內是黃金時期。3歲之內治療也有效,6歲之后療效較差,有的孩子甚至需要終生康復。治療腦癱就是與年齡賽跑,越晚效果越差,恢復時間越長,花費的經濟成本越高。 四、治療腦癱通常有哪些方法? A:主要有三種方法,手術是2歲以后腦癱孩子建議使用的方式,藥物不是主要的,康復治療非常關鍵,需要和手術結合起來使用。 我們會根據(jù)患兒具體的腦癱類型和體質,制定出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定期評價,定期調整。 治療腦癱的三種手段:手術、藥物治療、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中家長要注意: (1)腦癱康復的過程艱難而漫長,需要長期堅持才有效,因此家長們要極其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2) 康復訓練不是簡單的揉一揉、劈一劈、拉拉腿,家長一定要向專業(yè)的康復醫(yī)師學習和了解康復的原理,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訓練方法。 (3)定期返回醫(yī)院,讓醫(yī)生根據(jù)孩子恢復的情況,重新做評估和指導。 家庭康復訓練非常重要,我們建議把家庭生活和康復訓練融為一體,家長是第一康復師,家長一定學會一些基本的康復技能。 康家庭康復訓練基本方法: 我們在家里給寶寶做康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法的輕柔,緩慢。一個月的小孩子就已經可以瞬間抬頭,三個月的寶寶都已經抬頭很穩(wěn)了。對于寶寶抬頭困難的,我們就可以用楔形板輔助他抬頭,家里沒有楔形板可以用包被或枕頭墊在寶寶胸下,玩具放前面吸引寶寶抬頭,而且俯臥位可以鍛煉寶寶的手支撐,對寶寶之后的爬行訓練打下基礎。 翻身也是一樣的,方法一:利用一個楔形板,墊高其中一邊,將寶寶放置斜處,用玩具引導寶寶側身;方法二:偏娛樂性的練翻身的方法,可以將寶寶放在毯子上,左右輕輕搖擺,在訓練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般到6.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可以獨坐坐穩(wěn)了,練習坐的方法:如果家里沒有滾筒,可以用大概2.3個奶粉罐拼接成滾筒,外面包一層軟的東西,讓寶寶坐上,左右輕輕搖動。這種簡單的練習也是對寶寶的平衡反應的訓練。 一起加油! 除了身心的痛苦和經濟的壓力,很多腦癱兒和家長要承受很多異樣的眼光和歧視。腦癱兒如何有尊嚴地活下去,自強、不懈努力、社會理解與包容,哪一樣都不能缺。 腦癱兒承受的苦難,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是我們可以保持最起碼的善良和尊重。希望他們不拋棄自己,能得到社會的及時幫扶,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愿他們看到光亮,感受到溫暖,從而帶著希望,好好地活下去。 我們會盡我們最大努力來幫助每一名腦癱孩子和他(她)們的家庭,不放棄每一名“折翼天使”!讓我們攜手一起努力!2019年12月19日
7215
2
41
-
2019年12月02日
2040
0
0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腦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沒有發(fā)生之前,有很多家長都是沒有聽說過的,就算略有耳聞,也是一些片面的理解,并沒有對腦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根據(jù)我們在門診的了解,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一直把腦癱當成是腦子癱瘓了,一旦自己的孩子被醫(yī)生宣判為腦癱,第一時間總是非常的關心是不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或是問腦癱疾病可不可以治愈等等。常崇旺教授介紹:腦癱是一種由于腦損傷引起的肢體癱瘓,雖然造成的是腦損傷,但是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肢體障礙,一旦損傷就是不可逆轉的,當然家長也不要過于擔心,因為是非進行性的。對于肢體障礙,這才是家長特別需要關心的地方,因為隨著孩子年紀不斷增長,腦癱癥狀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腦癱治療的關鍵在于如何緩解肢體運動障礙。對于傳統(tǒng)的腦癱治療來說,一般都是采用腦癱康復訓練,但是如果腦癱康復訓練對孩子無效或是療效不穩(wěn)定時,就需要借助于其他手段來進行治療,腦癱康復訓練還有一個弊端就是要進行長期堅持,若是孩子在時間上和精力上得不到滿足,效果就會出現(xiàn)反彈,從而影響孩子的整體康復,腦癱癥狀也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而越來越嚴重。借助于其他手段主要是說的是借助于微創(chuàng)手術來進行治療,主要采用的是FSPR手術,通過手術可以全面的、徹底的、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痛苦,術后還不會反彈,也不會影響孩子的運動功能。其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兩歲半歲到6歲之間,由于6歲之后,孩子的肢體發(fā)育迅速,導致后期康復訓練的難度也會有所增加。若是在肢體上已經形成進行性畸形,就不僅需要進行解除痙攣的FSPR手術,而且還需要進行肢體畸形的矯正治療,以此來使孩子在走路的姿勢上盡可能的完美。所以說,腦癱治療應該及時進行,一旦延誤,并不是說不能進行治療,而是治療的難度加大,而且無形之中,也增加了腦癱治療的難度。所以說,腦癱治療是越早進行越好。這一點家長要有一個清晰的頭腦。2019年11月20日
914
0
0
-
孫成彥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壹博醫(yī)院 功能神經外科 有這樣一群孩子,出生前后因受到部分不良因素影響,發(fā)生非進行性顱腦損傷。病變在腦,累及四肢,以姿勢異常、運動功能障礙為主,常伴癲癇、言語及精神行為異常,他們是被稱為“慢天使”的腦癱兒童。作為一種致殘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這部分特殊兒童的計劃免疫工作屢遭詬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腦癱患兒的建卡率、BCG及HepB首針及時接種率雖達95%,但隨后的幾種疫苗接種率明顯低于國家標準,有近半數(shù)未完成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的患兒家長給出未完成接種的理由是——在診斷為腦癱時,醫(yī)生告誡他們預防接種要慎重,以免加重腦損傷。家長誤認為孩子不能接種,這種放棄來源于對接種后不良反應的擔憂。各種非正常因素導致的接種率下降,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如傳染病的爆發(fā)和流行。因此,我認為有必要為這部分特殊家庭關于疫苗接種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指引。腦癱患兒可以接種哪些疫苗?1.可以接種全細胞的百日咳(目前已與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組成三聯(lián)疫苗),這種疫苗雖是最易引起異常反應的一種,但目前無導致嚴重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的相關報告。若存在危險因素如癲癇或驚厥史,疫苗注射后48h內有可能發(fā)生驚厥,這種異常反應可通過注射無細胞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得以減少。有專家明確指出:有癲癇病史者若癲癇控制仍不穩(wěn)定建議暫緩百日咳疫苗接種,但若存在發(fā)育遲緩、腦癱等穩(wěn)定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時,此類患兒并非預防接種的禁忌證,可以放心接種。2.可以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因基因工程制造的乙型肝炎疫苗性質較穩(wěn)定,異常反應發(fā)生率低,且多與過敏有關。3.脊髓灰質炎疫苗與卡介苗是減毒活疫苗,因其有很弱的病毒會在機體繁殖,所以只有在某些免疫力低下或正處急性患病期的患兒會造成接種后嚴重感染,而免疫功能正常的腦癱患兒則是安全的。4.麻疹疫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通常是輕度且暫時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麻疹疫苗禁忌證提出了相關建議:對新霉素、明膠或疫苗其他成分有過敏史的人群不接種;嚴重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晚期惡性病或大劑量類固醇、烷化劑或抗代謝藥物治療而導致嚴重免疫缺陷也是麻疹疫苗的禁忌證。總之,減毒活疫苗禁忌證是針對有過敏史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兒而非腦癱;暫緩接種對象是癲癇沒有得到控制的患兒,盡管腦癱患兒癲癇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兒,但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腦癱與接種后不良反應增多有直接關聯(lián),腦癱患兒家長的擔憂并不來自疫苗而是來自因腦癱引起的接種后不良反應,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注射預防針后,機體將會產生抗體,此時孩子可能會產生一些反應,表現(xiàn)猶似得一小病,這是正?,F(xiàn)象,無需驚慌。哪些情形不宜進行預防接種?1.有免疫缺陷或進行免疫抑制劑(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放射療法、抗代謝化學療法)治療,不能接種活疫苗。2.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和處于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的腦癱患兒。3.合并慢性心臟病、腎病、肝病的腦癱患兒。4.有癲癇或驚厥史的患兒,預防接種時可能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反應,需待病情控制穩(wěn)定再行接種。5.經?;际n麻疹、喘息等過敏性疾病的腦癱患兒,考慮他們產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會增高,不宜預防接種。6.嚴重營養(yǎng)不良與佝僂病患兒。7.腹瀉嬰幼兒、一日大便超過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脊髓灰質炎糖丸,待腹瀉恢復正常后可補服。8.接種百白破混合制劑后出現(xiàn)嚴重的接種后反應(如發(fā)熱、休克、抽搐、體溫超過40.5℃或其他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下次則停用"百白破",只注射白喉及破傷風類毒素(二聯(lián)制劑)即可。9.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者(如γ球蛋白),6周內不應接種麻疹疫苗。10.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11.皮膚有濕疹的腦癱患兒不應接種牛痘疫苗,以防發(fā)生全身性牛痘反應。12.接種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的腦癱患兒應治愈這些疾病后再接種。家長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會帶來對預防接種問題的解讀困難,希望本篇文章能較清晰地解決大家在腦癱患兒計劃免疫接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防因各種非正常因素導致接種率下降,從而有效杜絕傳染病的爆發(fā)和流行。2019年09月25日
1806
0
0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要想戰(zhàn)勝尖足,那就從了解它開始。原因主要是由于小腿后面的小腿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肌張力高引起。表現(xiàn)走路時先足尖著地然后再足跟著地,有時搓地走,即趟水樣步態(tài),嚴重的由于跟腱攣縮使足后跟不地也叫芭蕾腳,看患兒鞋底可發(fā)現(xiàn)足尖那里容易磨損。后果站立或行走時足尖先著地,這樣由于足底可支撐面積小,使足底所受的壓強大,使站立或行走時所消耗的能量多,平衡也由于支撐面積小而受影響,還有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xié)調,從而使患者步行同樣距離,要比正常兒消耗的能量大,還有跑或跳時足底瞬間所受的沖擊力就更大了,再加上患兒普遍存在肌力偏低的情況,這樣就產生了,患兒所具備的能力與所必需的肌力、平衡、協(xié)調能力有偏差,讓人誤認為患者偷懶不肯走,膽子小不敢跳。處理原則提高弱勢肌群肌力,平衡肌張力,盡量主動運動平衡肌張力,盡量用平衡肌張力來達到降肌張力的效果,最終使運動改善。1、主動勾腳:主動足背屈勾腳,增加脛前肌的肌力,來平衡小腿三頭肌的肌張力,使踝關節(jié)協(xié)調運動,從而改善尖足。2、牽拉:患兒仰臥位屈曲伸展膝關節(jié)的同時保持足背屈狀。3、足背屈牽拉:注意力度和維持足背屈狀一段時間(注意保護足弓),如還有足內翻或足外翻時,注意調整牽拉的方向同時進行修正。4、叩擊:快速較重叩擊小腿脛前肌,提高弱勢肌群的肌力,對抗小腿三頭肌的肌張力。5、斜板:通過站或蹲斜板牽拉小腿三頭肌降肌張力。6、按摩:輕按揉小腿三頭肌降痙攣肌肌張力,較大力按揉小腿脛前肌提拮抗肌肌力,并點壓足三里穴增肌力。7、重心轉換:扶蹲并前后重心轉換使足尖和足跟先后著地,牽拉小腿三頭肌及跟腱,同理弓步站并前后重心轉換。8、其它各種方法:綁站足背屈牽拉,小腿綁沙帶并前足掌踩木條站等。注意:尖足要與足下垂相區(qū)別,周圍神經損傷、中風、軟癱等,由于脛前肌無力而引起的足下垂,脛前肌無力引起的足下垂走的是雞樣步態(tài),雞樣步態(tài)是先足尖著地然后直接踩下去,與趟水樣步態(tài)是有區(qū)別的。2019年09月11日
1876
0
1
-
2019年09月10日
958
0
0
-
俞志濤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小兒骨科 腦癱孩子將來能不能自己行走?這是父母迫切想知道的問題。由于主管運動的大腦運動中樞受損嚴重程度不同,故每個腦癱患兒運動能力都不同。輕者接近正常,嚴重者終身臥床。下面是國外專家通過大宗病例跟蹤觀察后獲得的一些指標,對于預測腦癱患兒將來行走能力有指導意義。 一、根據(jù)腦癱類型預測。 痙攣型雙癱85%-90%會行走,痙攣型偏癱100%會行走,四肢癱1/4-1/3會行走,徐動型腦癱3/4會行走。 二、根據(jù)年齡預測。 雙癱患兒年齡超過6、7歲還不能獨立行走,將來能獨立行走可能性不大。偏癱患兒100%在3歲前會行走。四肢癱預后最差,是足月兒持續(xù)性缺氧腦損傷造成,常伴有嚴重智力障礙。徐動型約1/2在3歲前會行走,尚有部分在8、9歲,甚至14歲后還會行走的,與雙癱兒6、7歲界限有明顯區(qū)別。 三、根據(jù)4歲前患兒運動能力預測。 9個月能抬頭,24個月能坐穩(wěn),30個月會爬,提示腦癱兒將來會行走。1歲半到2歲能坐穩(wěn)提示將來有社區(qū)行走能力。2歲-4歲能獨坐穩(wěn)提示將來有在室內移動的能力,或在助行器幫助下有在室外短距離移動能力。4歲仍不能坐的患兒將不具備輔助下行走能力。2019年09月02日
1422
0
2
-
李湘云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 1.痙攣型腦性癱瘓:是最常見的類型。主要表現(xiàn)以雙下肢為主的痙攣性截癱或四肢癱瘓?;純盒凶?、站立困難,走路足尖點地呈剪刀步態(tài)。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射亢進、可有病理皮射。常伴有語言及智能障礙。2.肌張力低下型腦性癱瘓:主要表現(xiàn)為肌張力明顯降低。肢體軟弱,不能站立、行走, 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jié)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xiàn)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能低下。3.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多由核黃疸、新生兒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損害而發(fā)病。患兒表現(xiàn)為面、舌、唇及軀干肢體的舞蹈樣或徐動樣動作。伴有運動障礙和肌張力增高。4.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較為少見,是由于小腦發(fā)育不良所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肌張力低下、共濟運動障礙、意向性震顫、構音障礙及運動發(fā)育遲緩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點。2019年08月27日
1066
0
0
小兒腦癱相關科普號

石磊醫(yī)生的科普號
石磊 副主任醫(yī)師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yī)院
矯形骨科
163粉絲1萬閱讀

方鐵醫(yī)生的科普號
方鐵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
兒童功能神經外科
2.7萬粉絲95.3萬閱讀

紅霞醫(yī)生的科普號
紅霞 主任醫(yī)師
巴彥淖爾市醫(yī)院
兒科
13粉絲13.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