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8月29日
85
0
1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當我們面對一個腦癱患兒的時候,從小非常規(guī)律和規(guī)范的做著康復,但是一般6周歲以上的患兒都會發(fā)生不可避免的尖足、馬蹄內翻,甚至患兒的運動和大運動情況在減退。早期在3-6周歲之前,康復的成就感會突然接受挑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在于:要考慮腦癱本身疾病的病因,是大腦損傷,表現的核心是大腦損傷以后,肌肉的腱反射亢進,也就是說肌肉始終屬于緊張的收縮狀態(tài),長此以往,每天做著康復,就在對抗這種肌肉的緊張收縮,但是患兒正常是要生長的,患兒的身高越長越快的時候,緊張的肌群相對就會變短,而變短以后就會產生對應的畸形,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尖足和馬蹄內翻的成因。這就是很多家長對于外科手術有敬畏之心,害怕風險,但是希望保守的康復,但恰恰康復,如果不能夠足量堅持,而且能夠針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做適度的調整和真正的詳細跟進,那一定會出現,患兒康復雖然做了,但結果并不理想。因此提示家長,手術是務必要去做,手術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肌肉痙攣的問題,讓肌肉在放松的情況下,伴隨患兒的骨骼生長,良性生長,為家長能夠松一口氣;康復只要提升患兒的力量,增加患兒步態(tài)的姿勢和矯正即可,而沒必要每天盲目的、勞碌的去控制患兒的肌張力,因為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面臨的挑戰(zhàn)會越來越多,患兒的依存度不配合,要上學沒時間,患兒長大了肌肉的力量太強,力量跟不上,都是家長面臨的必然挑戰(zhàn)。2024年06月24日
44
0
0
-
2024年02月08日
110
0
2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腦癱患兒小腿肌肉萎縮。 它是這樣,為什么會肌肉萎縮,它有兩種情況,一種呢,就是做完手術以后,做過,導致神經的刺激不夠,會出現萎縮,第二就是由于它的肌張力增高,長期費用就是相當于一直不用導致萎縮,所以您說的這種應該是屬于費用性萎縮,這個時候呢,第一還是要降低他的肌張力,第二去。 刻意的偏科來渲染他的肌肉,當然這個時候呢,尤其患兒兩條腿的時候,一條腿粗一條腿細,這時候我們會在他運動的時候,康復的時候是單腿訓練,患側為主,如果他運動的時候會給好腿綁上沙太,來限制好腿的使用,來強化壞腿的使用,來增加他的肌肉力量訓練,這樣才能讓肌肉發(fā)達,腿才不至于萎縮。 嗯。2023年09月16日
55
0
0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視頻內容:實際上,我們從治療角度來說,第一步肌張力打掉,肌力正常(FSPR手術解除下肢痙攣,降低肌張力,讓患兒走路輕松);第二步,步態(tài)相對和諧,和諧運動不一定多好看,但患者可以自主運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第三步,等患者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后,家長就可以偷懶了。因為患者的自我運動和活動,已經成為訓練了。如達不到第三步的時候,這種康復堅持就是必然現象。因此,常崇旺教授創(chuàng)立腦癱外科康復一體化全程治療法——梯度療法,結合神經電生理技術最大程度改善腦癱治療效果。成立多學科腦癱診療模式,將骨科、康復科、兒科以及麻醉科多學科優(yōu)勢整合,為小兒腦癱,痙攣性偏癱,腦外傷,腦卒中,腦炎等后遺癥痙攣癱,手足徐動型腦癱,繼發(fā)性肌張力障礙(繼發(fā)性扭轉痙攣)等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讓患者達到最大程度的康復。2022年11月04日
161
0
0
-
方鐵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兒童功能神經外科 很多腦癱患兒的家屬希望我能寫一下腦癱治療的一些常識性的科普內容??偨Y一下我治療過的上萬例腦癱門診患兒,以及2000例以上的腦癱手術,我把我認為腦癱患兒家屬需要了解的一些經驗分期分享一下,希望對廣大的腦癱患兒和家屬有幫助。(一)腦癱究竟是什么病,定義是什么?很多老百姓,甚至是一些醫(yī)務工作者都不清楚腦癱的準確概念,籠統(tǒng)的認為“傻子,或者智力缺陷的孩子就是腦癱”,這種現象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尤為嚴重。腦癱絕不等同于傻子或者智力障礙?。。∧X癱的概念是圍產期(懷孕期間和生產前后)及生后一歲以內各種非進展性腦損傷,造成的以肢體運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這個概念強調腦癱是后天獲得性疾病,不是先天的。腦癱的病因是腦損傷,也就是腦損傷后遺癥,這種損傷是即刻的,是非進展性的,也就是損傷一次就結束了。腦癱強調這種腦損傷發(fā)生在圍產期以及生后一歲以內。一歲以后的腦損傷造成的運動問題就不再稱為腦癱,而是腦損傷后遺癥。腦癱患兒腦損傷程度和范圍不同,產生的臨床癥狀不同。但是,所有腦癱患兒的核心癥狀是運動障礙,也就是同正常孩子相比,運動出現問題和落后。腦損傷越嚴重,運動癥狀越嚴重,累及的肢體越多,出現四肢癥狀,以及損傷智力。絕大多數腦癱患兒智力是正?;蛘呓咏?。一小部分孩子,腦損傷很嚴重,常常會造成智力落后,這些孩子往往同時有四肢運動障礙。大多數腦癱孩子因為肢體運動障礙影響受教育的機會,接觸的環(huán)境和氛圍異常,這是造成智力落后的根本原因。(二)腦癱的典型癥狀和基本類型是什么?腦癱患兒腦損傷原因不同,損傷的程度和范圍不同,造成的臨床表現不同,臨床相應的分型也不同。腦癱患兒最基本的臨床表現是運動障礙,運動發(fā)育落后。肌張力高是核心問題和表現。有60-70%的腦癱是痙攣型腦癱,也就是肌張力高是唯一的核心表現。有90%左右的腦癱患兒肌張力高是核心表現或者是伴隨表現。肌張力高一般在半歲以后表現出來,家屬常常發(fā)現孩子肢體在活動時比較僵硬,站立時腳尖點地,邁步時雙腿交叉,手指精細活動笨拙?;純禾ь^,翻身,爬行等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孩子。除了痙攣型腦癱外,還有一些其它類型的腦癱,這些類型的腦癱常常也存在肌張力高的表現。此外,還有一些過度運動樣癥狀,比如手足徐動,雙手和雙腿常常漫無目的,不能自控的揮舞,這些孩子常常被稱為混合型腦癱。肌張力障礙型腦癱常常出現頭部,頸部甚至四肢的不自主扭轉,表情痛苦。癥狀往往在睡眠時消失,激動時越發(fā)嚴重。家屬常常覺得孩子安靜時軟的像一灘泥,激動時手舞足蹈,肢體異常僵硬。痙攣型腦癱患兒除了運動癥狀外,常常伴有斜視和語言發(fā)音困難?;旌闲秃瓦\動障礙型腦癱常常伴有口水很多,語言發(fā)音困難。(三)腦癱什么時候可以診斷,什么時候開始治療?理論上,腦癱的診斷在一歲以后。一歲時,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病史和相關檢查,特別是核磁檢查,基本能夠明確診斷是否是腦癱,尤其是痙攣型腦癱。具體腦癱分型,往往需要2歲左右,特別是混合型腦癱。腦癱患兒在一歲以內被稱為腦癱高危患兒,一般在生后3個月左右基本能夠確定是否是腦癱高?;純?。結合孩子是否有早產,圍產期腦損傷等病史,在生后3個月時給予1.5T以上的核磁檢查,明確是否有腦損傷。如果有腦損傷,那么可以診斷為腦癱高?;純?。一旦明確診斷腦癱高?;純?,那么需要開始早期干預,也就是治療。治療的核心是康復訓練!藥物對于腦癱高?;純撼3]有意義和價值。康復訓練以功能任務訓練為主。強調和患兒互動和肢體運動鍛煉,不要給予孩子傷害性的訓練和治療。訓練強調堅持何反復,每日可以1-2小時左右,至少要堅持到一歲,如果確診不是腦癱,那么可以停止。切記不必要過度訓練和不計成本及代價的訓練?。ㄋ模┠X癱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是什么?癥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腦癱的病因是腦損傷。早產是腦損傷最常見的原因!25-35周出生的孩子是臨床認定的早產,在這個階段,腦室周圍的白質纖維對缺氧最為敏感。早產常常造成腦室旁白質損傷,出現膠質增生。白質纖維的功能類似于電線的信號傳導功能,白質損傷造成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脊髓的牽張反射系統(tǒng)失去控制,脊髓后跟的神經過度興奮,最終造成牽張反射過度亢進,肌張力過高!腦室旁的白質纖維損傷最容易造成下肢的癥狀。如果腦損傷的范圍很大,那么白質損傷會出現四肢的癥狀。如果損傷灰質,那么肢體的精細功能會出現損傷。如果損傷累及基底節(jié)等錐體外系結構,那么會出現不隨意運動或者肌張力障礙等癥狀。損傷的范圍大到一定程度,患兒會出現智力問題。肌張力是維持人體姿勢所必須的。但是,異常增高的肌張力會帶來很大的危害,這包括影響肌肉發(fā)育,造成肌肉力量低下,肌肉萎縮,肌肉肌腱化,骨關節(jié)攣縮變形等?。ㄎ澹┘埩烤故鞘裁?,肌力和肌張力是一回事嗎?肌力指的是肌肉力量,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直接主動控制的。我們可以主動的去使用肌肉力量,做各種屈伸動作。在完整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狀態(tài)下,肌肉力量可以通過訓練來不斷增強。肌肉發(fā)達和有力量是健身和訓練的結果!肌張力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反射,是維持人體姿勢所必須的反射。這種反射是下意識的,出現在脊髓節(jié)段,不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主動控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主動控制肌張力。人體抬胳膊抬腿是使用肌肉肌力,不是靠肌張力。但是,身體如果被突然推一下,為了保持不摔倒,肌張力會維持肢體的姿勢,這是一個下意識的過程。肌張力是在運動中起作用的,在運動中表現出來,來維持正常的姿勢。肌張力是人體的反射,無法通過訓練來變強或者減弱。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通過控制脊髓節(jié)段后跟的神經纖維,間接的調整牽張反射也就是肌張力水平。如果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失去了對脊髓后跟的控制,那么牽張反射會不斷過度增強,造成肌張力不斷增加。過度增加的肌張力會給肌肉力量帶來負擔,限制肌肉力量的發(fā)育和增加。這也是為什么肌張力高的患兒肌肉力量普遍很差的核心原因。如果不能盡快的降低肌張力,肌肉力量不可能得到發(fā)育和增加。一旦肌張力下降,肌肉力量可以通過訓練獲得增加和發(fā)育??偨Y一下,過高的肌張力是肌肉力量不足的根本原因,如果想提高肌肉力量,前提必須要降低肌張力。(六)腦癱治療的核心是什么?腦癱的治療主要要針對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治療。在2歲前的階段,康復訓練是核心和基本治療??祻陀柧毜哪康氖窍盗型ㄟ^訓練,讓中樞神經系統(tǒng)代償腦損傷影響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包括白質損傷本身是無法修復的??祻褪窍Mㄟ^訓練來代償損傷造成的功能障礙。此外,訓練可以延緩肌張力增高所帶來得肌肉和骨關節(jié)危害。到了2歲左右,在這個階段,如果患兒仍然明確有肌張力高,那么這種異常興奮的牽張反射是無法通過康復訓練來改變的。此外,肌張力過高帶來的危害常常也很難通過訓練來阻止!過高的肌張力會逐漸越來越明顯,造成肌肉發(fā)育不良,肌肉萎縮,骨發(fā)育不良,腳部變形,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甚至骨盆和脊柱變形。異常行走的不良姿勢會影響平衡能力和肢體精細功能發(fā)育。隨著病情進展,患兒在靜息狀態(tài)下也能看出骨關節(jié)外形異常,比如腳不能放平,站立時曲膝或者膝關節(jié)反張,腿或者胳膊不等長等。在2歲后,對于過高的肌張力,最有效和基本的治療應該是調整脊髓節(jié)段后跟神經纖維的興奮程度,選擇性切段一部分過度興奮的后根,在根本上將牽張反射和肌張力調整到正常水平,這是治療的最核心環(huán)節(jié)。手術后、腦癱患兒才能真正的解決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問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未完待續(xù)2022年10月08日
1091
0
11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外科 對于腦癱患兒的治療,手術治療是為康復訓練創(chuàng)造條件,而康復訓練是腦癱患兒手術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常常是治療過程中最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即使手術很成功,如果康復訓練跟不上,效果就會大打節(jié)扣。因此,今天分享腦癱康復訓練中的蹲立訓練和俯臥滾筒訓練中的注意事項。蹲立訓練方法:患兒先取蹲位,后取立體,家長雙手固定患兒髖關節(jié)和軀干,輔助患兒進行起蹲運動。(每天3組,每組15次,每組間隔30s,可依次增加)目的:促進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及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俯臥滾筒訓練方法:讓患兒俯臥在滾筒上,由家長扶著患兒的腳做前后晃動,要求患兒努力抬起頭、頸部,伸展雙臂。(每天3組,每組15次,每組間隔30s,可依次增加)目的:主要訓練前庭平衡,肢體動作協(xié)調性。2022年09月02日
151
0
1
-
2022年08月31日
479
1
2
-
孫成彥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壹博醫(yī)院 功能神經外科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關于膝過身訓練的一個動作,第四個動作就是針對我們孩子的關節(jié)本體感覺比較弱的,這個動作呢,可以改善我們關節(jié)運動的一個感覺來。 讓孩子站在這個平衡板上,縱向的去站,然后給他重心不斷的往前后去調整,讓他來找到這個感覺,并且保持平衡來看前面。 做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個孩子盡量不要去扶我們啊,盡量不要去扶扶東西,第二個就是孩子不可以有左右的一個歪斜,一定要站在正中的一個位置。 第五個動作,讓孩子一個腳踩在平衡墊上,另一只腳踩在這個板上,在做單腿支撐的前提下,讓孩子進行踝關節(jié)的一個控制訓練,大家可以看一下孩子通過這個踝關節(jié)啊,在不斷的去調節(jié)自己的平衡,也不斷的去刺激到他的一個關節(jié)位置穴。第六個動作就是我們膝關節(jié)的一個離心控制訓練,這個動作呢,給孩子去練膝關節(jié)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讓孩子的一個需要練的這個腿啊,踩在這個板上,然后放一根桿子在下面,讓孩子慢一點下去,用另一只腳去碰到這個桿子來,慢一點下去,大家可以看到孩子在下去的過程中是一點一點一點就放下去的。 那這個對于左邊這條腿的一個人心控制是非常要求是非常高的,來再做一次下。 對,2022年06月14日
433
1
3
-
孫成彥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壹博醫(yī)院 功能神經外科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關于膝過身訓練的一個動作。第一個動作就是小腿三頭肌,也就是跟腱的一個牽伸。 那大家看一下。 需要握住孩子的一個小腿,然后用我們的胳膊把這個腳往后去掰,去做一個牽伸,那如果跟腱松一點的小朋友呢,我們可以拖住他的腳后跟這里給他往后牽伸,來大家給大家看一下,把它的跟腱去給它簽放松開,保持十到15秒啊,一共做五到十次就可以了啊,也有好多家長直接給孩子去站斜板也是可以的,他們都是牽伸我們的跟腱的。第二個動作是牽伸我們屈髖肌肉的,那這個動作就是怎么做呢?給孩子的一個骨盆去固定住,然后把孩子的腿啊,往后面做后伸這樣的一個動作,從而達到把屈。 最寬的肌肉給他牽松開,做這個動作的要點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的骨盆去固定住,如果骨盆不固定的話,他整個這邊就會翹起來,那效果就不是很好。同樣的還是保持十到15秒,做五到十次。 肌肉有了一定彈性之后,它對我們關節(jié)的一個控制會有改善的。第三個動作就是針對膝關節(jié)前后力量不均衡的一個訓練動作。 我們孩子一般是伸肌伸吸的一個力量較強一點,而屈膝的力量一般普遍較弱,所以這個動作呢,就是把我們屈膝的肌肉力量給他強化一下來勾腿,對,給孩子去勾到2022年06月14日
375
0
3
小兒腦癱相關科普號

李云林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云林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yī)學中心
神經外科
1916粉絲3萬閱讀

俞沁圓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沁圓 技師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126粉絲3746閱讀

劉振寰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振寰 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南海區(qū)婦幼保健院
兒科
1050粉絲27.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