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宏亮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病專科 檢查早了,它還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晚了,就是進展期癌,無論是預后、治療費用,還是生存質量都是天壤之別。01何謂大腸癌?大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重點癌癥之一。我國大腸癌以40~50歲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約有5%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從過去以粗茶淡飯為主,逐漸發(fā)展為以肉食精糧為主,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已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資料顯示我國癌癥的危害日趨嚴重,大腸癌已成為危害國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2018年最新的癌癥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僅排在肺癌、胃癌之后,成功晉級為腫瘤死亡率前三名!大腸癌生存壽命及預后與發(fā)現早晚密切相關。有數據表明,早期大腸癌(DukesA期)術后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98%,而晚期癌則僅為10%,(編者注:最新資料顯示,我國進展期腸癌的五年存活率也達到30%左右)。早期和晚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差別如此大,可見大腸癌的早期發(fā)現是何等重要。02癥狀隱匿,極易被誤診和漏診大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一般只表現為便血、腹瀉或便秘,而這些癥狀很容易誤診為痔瘡、肛裂、慢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便秘、闌尾炎等疾病,不能引起患者甚至醫(yī)生足夠的重視。大腸癌的誤診率達41.5%,其中青年人結腸癌的誤診率高達72.8%-80%;且超過80%的低位結腸癌和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究其原因,就是缺了一個腸鏡檢查或肛門指檢。據有關資料顯示,大腸癌在出現癥狀后一個月內確診者僅為8.8%-10%,3個月內確診者占25%,6個月內確診者占64.3%。有的甚至以結腸炎治療多達半年之久,有的以痔瘡、肛裂等治療,導致病情越來越重,最后進行結腸鏡檢查才發(fā)現不是痔瘡而是大腸癌,但此時往往已錯失了良好的治療時機,教訓是十分深刻的。大腸癌未能及時確診及延誤診斷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原因。大腸癌與其他腫瘤比較,發(fā)展相對緩慢,轉移較遲,如能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盡早做有關檢查(首選腸鏡),就能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03中、早期大腸癌的蛛絲馬跡早、中期大腸癌常有一些預警信號,應特別注意以下癥狀:1便血大腸癌病位深在、起病隱匿,在腫瘤較小,無壞死、出血、感染前是毫無癥狀的。血便是所有大腸癌的早期癥狀之一,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表面一側附有新鮮血痕。少數患者在糞便排出后,隨之排出較多量滴狀的新鮮血液;有時由于血量少,或在體內停留時間長,肉眼不能覺察,但做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逐步為血便及粘液血便。大腸癌的便血特別需要與痔瘡、肛裂、菌痢、腸炎、腸息肉、潰瘍穿孔等疾病引起的便血進行鑒別,以防誤診誤治。2大便習慣改變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有糜爛、潰瘍、感染時才會發(fā)生大便習慣或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直腸癌的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醫(y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為肛門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干燥而末端變烯,或反復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3大便變形如果癌腫突出在直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或凹坑,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痕。4腹瀉部分患者以腹瀉為首發(fā)癥狀,每日大便次數增多,可為粘液血便、粘液濃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肛門有大便不清及虛恭現象。5排便疼痛約有50%的直腸癌患者排便時有疼痛感,程度有輕有重。6腹痛中晚期大腸癌如發(fā)生在右側大腸則會產生右腹部鈍痛,有時出現餐后腹痛。左側結腸癌常并發(fā)腸梗阻,時有腹部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大便困難等。?7腹部腫塊多見于右腹部,是右側結腸癌的表現之一,提示已到中晚期,腫塊表面可有結節(jié)感,一般可以推動,但到腫瘤晚期時則固定,合并感染時可有壓痛。8乏力、貧血、消瘦由于腫瘤生長的消耗、長期慢性的便血,患者可以出現臉色蒼白、乏力、頭暈、消瘦等貧血癥狀及低熱、進行性消瘦、肝腫大、浮腫、黃疸和腹水等。04為什么腸鏡能有效避免大腸癌?第一,大腸癌與其他癌癥不同,癥狀隱匿,早期大多沒有任何癥狀;第二,它大多是腸腺瘤演化而來;而息肉在癌變前我們通過腸鏡就能發(fā)現、處理它,消滅之于萌芽狀態(tài);第三,它生長極其緩慢,從息肉到腸癌,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完全能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只要趕在它癌變前做一次腸鏡,就能發(fā)現并切除它。但遺憾的是,目前很多患者,對醫(yī)生根據病情勸告其進行結腸鏡檢查總是擔心疼痛而不及時接受腸鏡檢查。有的則可能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一拖再拖,錯過了寶貴的早查早治時間。癌癥的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現有的技術方法應用得當,可使癌癥死亡率降低約1/3。目前我國就診患者中,早期病例不足10%,治療中花費大而收效小,資源浪費嚴重。早期發(fā)現與即時治療與晚期發(fā)現再作治療,醫(yī)療收費用相差10倍以上。如一個早期息肉癌變患者,大多無須開腹治療只行結腸鏡下治療即可,醫(yī)療費用只需3000元左右,而中晚期大腸癌,開腹手術治療加化療起碼數萬元。不僅醫(yī)藥費用昂貴,而且患者痛苦大、并發(fā)癥、后遺癥多,預后較差。腸鏡檢查有什么優(yōu)點?電子結腸鏡檢查,是通過一條柔軟的管狀儀器,從肛門途經直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后進入大腸最深部的盲腸甚至回腸未段的一種大腸疾病專門檢查儀器。電子結腸鏡檢查清晰、直觀,同時如檢查中發(fā)現病變可采取組織標本送理檢查確診、拍片、鏡下切除早期癌變組織并可免除開腹手術之苦。結腸鏡檢查的敏感性最高,是大腸疾病特別是大腸癌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被人們視為診斷大腸疾病的黃金標準。06結腸鏡的檢出率高?研究顯示,普通人群息肉檢出率高達15%-20%,60-75歲人群高達75%-80%;另有資料顯示,通過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16282例分析,其中發(fā)現大腸癌371例,大腸癌檢出率為2.28%;發(fā)病年齡從20歲至88歲不等;其中20-40歲28例,占本組大腸癌的7.62%。檢出癌前疾病大腸腺瘤息肉等1500例,占受檢人數的9.21%。也就是說,許多人腸子里有息肉這個定時炸彈,而發(fā)現它的利器,就是腸鏡!07結腸鏡檢查有痛苦嗎?一般來說,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否疼痛及疼痛的輕重在同等腸鏡條件下,主要與檢查方法、檢查者的熟悉程度、患者者個體情況等因素有關。目前我國結腸鏡檢查主要使用雙人操作檢查,患者往往有較明顯的痛苦。近年來,無痛腸鏡的廣泛使用,為不少畏鏡的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08有沒有完全無痛的結腸鏡檢查法?有,對于精神特別緊張,或有腹部手術腸粘連,或年齡較小的兒童患者,可以在麻師操作下從靜脈中注入少量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患者可在10多分鐘內在完全無痛中完成結腸檢查,而且十分安全,但檢查費用會有所增加。膠囊內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無痛無創(chuàng)無交叉感染,就是費用高了點。09哪些患者必須做結腸鏡檢查?一般認為有以下癥狀者為大腸癌高危人群,應及時做結腸鏡檢查,有助于發(fā)現早期大腸癌。有原因不明便血、血性粘液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腹痛、腹瀉、消瘦、腹部包塊、肛門急墜不適、貧血者;有大腸癌癌前期病變,如大腸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史者;有精神刺激,闌尾、膽囊手術史者;以肉類及精細飲食為主者及缺乏運動者;有大腸癌病史、癌胚抗原試驗陽性者;有子宮及前列腺盆腔放療史、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及上述大腸癌高危人群者,建議應及時到醫(yī)院有關??七M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早期大腸癌或大腸癌前變的可能。2022年04月29日
341
0
1
-
魏睦新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 提到胃癌前期,大家已經有了較多了解。那么腸道呢?同樣也有癌前期!腸道癌前期,有時比胃癌前期的發(fā)生發(fā)展更加隱秘,要確診,做腸鏡是最好的收到。作為平時,我們經常關注我們便便的細微變化,也有利于早期發(fā)現蛛絲馬跡。越來越多的醫(yī)學證據告訴我們,“老化從腸道開始”、“腸癌、乳癌、心臟病、高血壓、老年癡呆等重要成人疾病皆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近期關于腸道癌前期病變的概念也逐漸進入視野,這些都不斷提醒我們——了解腸道狀況,關注便便,關注腸道健康。一、便便的制造廠——腸道大便是在大腸處制造而成的,大腸并不進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主要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制造大便并排瀉。大腸最粗部位的直徑為5~8厘米,長度約1.5米,可分為盲腸、結腸、直腸三部分。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黏糊狀的殘渣從小腸進入大腸。大腸開始蠕動,吸收水分和電解質,把糊狀的殘渣轉變?yōu)楣虘B(tài),即大便。食物經消化吸收,送達小腸的末端,大約需要5~10小時,而到達大腸后則需9~16小時以吸收水分。腸內細菌會使食物殘渣發(fā)酵或腐敗,以制造大便。大便形成后通常先積存在乙狀結腸中,不久,當大便因本身的重量而移動到直腸時,直腸內的感應器就會受到刺激,產生便意。腸道能有效保護身體,免于遭受微小敵人的入侵,便便中約有半數是由細菌組成,腸道就像不斷和細菌對峙的微生物專家。腸道是制造便便的地方,同時也是維護身體的重要場所。二、察便觀色1.棕黃色便:大便的棕黃色來源于血液,每天,人體的血液會產生大量死亡的紅細胞,它們所含的血紅蛋白被分解成血紅素和膽紅素,膽紅素被轉移到肝臟,進入膽汁。隨后,膽汁被排入到十二指腸參與消化脂肪的過程,而膽紅素沿著腸道一路下行,與消化中的食物充分混合,給它們染上了棕黃色,這屬于正常便。2.紅(暗)褐色便:大便長期停留在腸道內,一些不要的廢物也被大腸吸收,這是便秘引起。3.紅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于“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紅便是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后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4.深黃色便:一般伴有溶血性貧血或溶血性黃疸,這是由于溶血性細胞感染、紅細胞先天性缺陷和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中毒引起的。5.黑便:因黑如馬路上的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竇炎、胃粘膜脫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6.綠便:呈水樣或糊狀,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見于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腹部大手術后或接受廣泛抗菌素治療的病人,如突然出現帶腥臭味的綠色水樣大便,并有灰白色片狀半透明蛋清樣偽膜,提示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此外,吃了大量含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內酸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補鐵太多,鐵質來不及吸收,以綠色二價鐵鹽的形式隨大便排除。吃奶的嬰兒也會出現綠便。7.白便:說明膽汁的排泄受到障礙,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糞便還可見于鋇餐造影后,這并非疾病所致,屬生理性糞便。白色淘米水樣即糞便呈米泔水樣無糞質的白色混濁液體,量多,常見于霍亂。白色油脂狀量多,并有惡臭,常見于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癥。白色黏液狀提示可能為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三、各種人群警惕便便訊息1腸道也有癌前期胃癌前期病變,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墒请S著醫(yī)學進步,和我國人們大眾的因素,行為習慣的改變,當然還有就是腸鏡的普及。腸道癌前期的概念,逐步浮出水面。我們大家做腸鏡,腸息肉是最常見的病變。可是腸息肉中,如果做活檢,卻有很高比例是“管狀腺瘤”“上皮內瘤變”。這2種病理狀態(tài),就是腸道癌前期,大家可能說,大不了我把息肉割掉不就沒事了嗎?其實不然。腸息肉如果不給以中醫(yī)中藥的長期正確干預(6個月),復發(fā)率特別高。而且息肉的病理,也是漸進式發(fā)展。最終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向腸癌轉化。2皮膚病呼吸病也要想到腸受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所苦的孩子越來越多,每兩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罹患這樣的過敏疾病。如果女性生產時,屬于調整腸道環(huán)境,讓腸道里面存有許多壞菌,當嬰兒出生的時候,就會受到壞菌的傷害,可能導致嬰兒罹患氣喘等疾病。這與中醫(yī)里面所說的肺與大腸相表里密不可分的,如果大腸的功能不好,也會反映呼吸道方面的問題,例如,鼻塞、打噴嚏、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女性的粉刺、肌膚暗沉、過敏等肌膚方面的癥狀,乍看來,似乎與腸道狀態(tài)沒有直接關聯,其實和腸道內細菌的平衡狀態(tài)有關,現代有48%的女性為便秘所苦,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就是飲食時間不規(guī)律、沒有定時排便、食用太多零食或面包等無法產生殘渣的食品,以及因為減肥過度限制飲食等等因素。3結腸黑變腸鏡檢查過程中發(fā)現有一段腸管黑變,稱為結腸黑變病。黑變病原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服用蒽醌類刺激性的瀉藥,如番瀉葉、蘆薈等。有些宣稱排毒養(yǎng)顏的保健品如:減肥茶、通便茶等其中也含有蒽醌類藥物。這一類刺激性的瀉藥除了能夠導致結腸黑變病以外,還會影響到腸道肌肉之內的神經元細胞,導致肌肉的蠕動更加緩慢,會加重便秘,從而造成對導瀉藥的依賴,不用藥患者的便秘會加重。并且結腸黑變病,其結腸癌的發(fā)病風險有一定程度地提高。規(guī)范治療便秘,減少使用致瀉劑,合理使用中藥調理身體,恢復腸道功能才是真正的排毒養(yǎng)顏。臨床經驗經過幾個月治療后便秘改善,腸道也可以恢復正常的顏色。不論如何沉魚落雁,不論多么偉大,身體里一定有便便。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是老是少,都要關注自己的便便,它是身體的信號,是疾病的警示燈,從便便色澤狀態(tài)上發(fā)現問題,為身體健康提供有價值的線索。本文轉載來自魏睦新大夫的微信公眾號---胃大夫漫話中醫(yī)逆轉癌前期2022年04月24日
1973
3
11
-
王漢久主治醫(yī)師 安徽省兒童醫(yī)院 呼吸內科 談到癌癥,人們總是「聞之色變」,但其實,正視了解癌癥,可以更好的預防,遠離它的侵襲。人一生患癌幾率高達22%,根據《中國癌癥最新報告》顯示,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會有7人確診癌癥,每天近6600人因癌癥去世,癌癥離我們并不遙遠,若想遠離癌癥侵擾,需做到了解并正視癌癥,且看如下癌癥之“最”!1、中國人患病最多的癌——肺癌:肺癌作為“癌癥之王’僅2018年一年肺癌就殺死了176萬人,無論死亡率還是發(fā)病率都是頂級的;但其實肺癌很容易預防的,遠離煙草、勤通風、戴口罩、少開車、少接觸廚房油煙、使用環(huán)保裝修材料等,都可以把肺癌拒之門外,肺癌死亡率之所以高是因為臨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確診;2、最好預防的癌癥——結直腸癌:結直腸癌因發(fā)展遲緩易于發(fā)現和預防,因此被醫(yī)生們愛稱為“最好預防得癌”,都一年了,息肉還沒長大呢?但別輕視它,我國每年結直腸癌新發(fā)病例約40萬,死亡人數近20萬,幾乎每半分鐘就有1人因結直腸癌去世,但結直腸癌是很好預防的;首先,調整生活方式、避免煙酒、適當鍛煉其次,優(yōu)化飲食習慣,避免高脂肪飲食。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定期體檢,早期發(fā)現并處理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健康生活,遠離癌癥;3、和飲食最相關的癌——胃癌:在中國,每5個癌癥患者中,就有1位胃癌患者每死亡3位癌癥患者就有1位是因為胃癌,太多了,消化不了了。不多,就吃兩樣,“這樣要吃”“那樣也要吃”!剩飯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長期攝入大量亞硝酸鹽以及吸煙、飲酒、高鹽飲食,都是誘發(fā)胃癌的元兇,“吃飯七分飽”、食物多樣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遠都是遠離胃癌的真理;4、最具中國特色的癌——肝癌:我國作為肝癌大國,目前肝癌患者每年發(fā)病人數達到38.9萬,位居常見腫瘤的第四位而每年死亡人數達到33.6萬,肝癌是我國導致癌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雖然近年來我國肝癌的發(fā)病率有下降的趨勢,肝癌仍然是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5、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目前全國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30萬人左右,雖然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過80%,但乳腺癌的治療中切乳手術是標準療法之一,在傳統(tǒng)社會文化思想下,失去乳房,無異于失去作為女人的特征,她們可能會受到諸多挑戰(zhàn),建議18~39歲的女性每3年做1次臨床體檢,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1次臨床體檢+乳腺X線檢查,放輕松!6、最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癌——食管癌:食管癌是一種地域性分布很強的惡性腫瘤,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相差很大,我國食管癌的發(fā)病有明顯的地域差異,高發(fā)區(qū)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脈附近,食管癌的病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與亞硝胺類化合物、長期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習慣(如食用過燙、粗糙或霉變食物)相關,并且食管癌的發(fā)病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冷飲、熱水,香煙,發(fā)霉的,腌肉、面包;7、最溫柔善良的癌——甲狀腺癌: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增長迅速,據全國腫瘤數據登記中心測算,我國甲狀腺癌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xù)增長,甲狀腺癌整體而言預防好生存率也比較高,對人體的風險和危害也比較低,所以不管是專業(yè)人士還是普通大眾都將甲狀腺癌稱為“好癌”,癌還有好癌?但“好癌”也是癌,我們還是預防為好,避免放射線暴露合理控制攝入碘量,健康飲食、適當鍛煉以減少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8、最早可能被消滅的癌——宮頸癌:癌癥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其誘因,但宮頸癌的病因明確幾乎99%的宮頸癌病例,都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xù)感染相關,我知道你的誘因。2020年11月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zhàn)略》,標志著全世界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癥,通過不斷實施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到2050年將減少40%以上的宮頸癌新病例和500萬例相關死亡;9、最頭疼的癌腦瘤——腦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其中以20-50歲人群最為多見,腦瘤包括原發(fā)性腦腫瘤和腦轉移瘤,其最佳治療手段是手術徹底切除,然因正常腦組織的不可切除性及惡性腫瘤向顱內廣泛浸潤性生長的特點,手術大范圍徹底切除極為困難,在大部分人眼里,得了腦瘤就相當于收到死亡通知書了,但其實大部分腦瘤是能夠得到有效治療的,尤其是一些良性腦瘤是可以完全治好的,最重要的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10、最難治療的癌——胰腺癌:胰腺癌多發(f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高于女性,近年來年輕胰腺癌患者有明顯增加,而且惡性度更高,預后更差,遠離胰腺癌的一個關鍵指標是一血糖,隨著血糖水平升高胰腺癌的發(fā)病率直線上升,尤其是中央型肥胖的婦女人群,若嚴重超重,患胰腺癌的風險比正常體重的成年人高45%。2022年04月22日
296
0
2
-
丁培榮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結直腸科 作為大眾意識中的“老年性”腫瘤,結直腸癌的中位發(fā)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但是隨著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攀升,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引起了臨床醫(yī)生的廣泛關注。三十而已,為啥就會得腸癌?年輕腸癌患者(<45歲)是一個特殊的病患群體,除了受生活行為與環(huán)境因素影響,年輕腸癌通常有遺傳性表現。加上年輕人群目前不在腸癌常規(guī)篩查的范圍之內,且生活壓力和工作負擔使得很多年輕人忽略了必要的體檢。因此,年輕腸癌一經確診,往往都是中晚期病情,療效欠佳,對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影響。中腫專家說,每10個腸癌患者中就有1個屬于遺傳性大腸癌,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往往早于腸癌的常規(guī)發(fā)病年齡,也就是40~50歲這個臨界點。有的患者在20歲也可能發(fā)病。今天小can邀請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副主任、結直腸科黃埔病區(qū)區(qū)長丁培榮教授為大家?硬核科普~知識點回顧遺傳性腸癌遺傳性大腸癌在大腸癌體系中占有重要比例,具有遺傳性、高發(fā)性、多發(fā)性和腫瘤發(fā)生的多器官性等特點,遺傳性大腸癌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AP)(占1%),Lynch綜合征(林奇綜合征)(占3-5%)以及其它一些類型。哪些人群需要接受篩查?理論上,如果一個人有三個或以上直系親屬(即父母、姐妹兄弟、子女)患有結直腸癌,那么他患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一般來說,醫(yī)生會建議以下人群需要接受遺傳性大腸癌的篩查。1.50歲以下患有結直腸癌;2.患有多原發(fā)結直腸癌或其它林奇綜合征相關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3.直系親屬中有50歲以前發(fā)現的結直腸癌或者其它林奇綜合征相關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4.2位或2位以上親屬結直腸癌或者其它林奇綜合征相關腫瘤;5.健康個體腸鏡下發(fā)現十枚以上息肉,或者患有硬性纖維瘤病;6.病理特征及免疫組化染色懷疑為遺傳性腸癌者。如何篩查?對于已經患有大腸癌的患者,醫(yī)生會對切下來的腫瘤進行免疫組化檢測,初步判斷有無蛋白缺失,如果發(fā)現缺失,再行相應的基因檢測進一步明確。對于懷疑患有遺傳性大腸癌的無癥狀的人群,推薦抽外周血進行胚系突變檢測。另外,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從2015年開始,還開設了腸癌的遺傳咨詢門診,丁教授表示,“與癌癥的斗爭要戰(zhàn)線前移,醫(yī)生的精力不能單純只放在臨床,等病人已經發(fā)展到癌癥了,才來治療。戰(zhàn)線應該前移到篩查、預防和健康教育。醫(yī)生把20%的精力拿來做事情這些,比100%放在臨床、手術、化療方面,對病人的病情、對整個社會醫(yī)療成本的節(jié)省,有更大的價值?!币曨l/廣州廣播電視臺健康100fun欄目組2022年04月16日
465
0
5
-
張秀峰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肛腸科 生活中,素有“十人九痔”的說法。根據全國普查數據調查,我國痔瘡發(fā)生率約為51.5%,平均每2個人中就有1人被痔瘡所困擾,女性的痔瘡患病率高于男性。便血是痔瘡常見癥狀之一,許多有“痔”的市民朋友也“見怪不怪”。但杭州的趙阿姨(化名),因為自己診斷的“痔瘡便血”,吃了一個大苦頭……01都在出血!“黃豆”大小痔瘡的深處,還藏著一顆“葡萄”大小的腫瘤!趙阿姨今年56歲,平時身體不錯,除了10多年前子宮肌瘤開過刀,也沒生過其它毛病。退休后,她就開始幫忙照顧上小學的孫子,一家子生活其樂融融。1年前,她洗澡時無意間摸到自己的肛門上長了一顆“小肉?!薄Zw阿姨覺得,“應該就是個痔瘡吧,它不痛不癢,只是偶爾會便血,很多老姐妹比這厲害多了”,也就沒放在心上。但近兩個月來,趙阿姨發(fā)現自己排便時出現便血的次數越來越多,有時是沾著點血,有時是滴血,有時甚至會噴血。她趕緊去樓下藥店配了點痔瘡藥膏,用了兩個禮拜,便血癥狀倒是有點緩解,但始終不能徹底解決。不愿麻煩小夫妻的趙阿姨,本想再繼續(xù)用點藥熬一熬,但一天她女兒收拾屋子時發(fā)現了她的“秘密”。不忍母親繼續(xù)遭罪的女兒,軟硬兼施地拽著她來到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肛腸科門診就診。接診的張秀峰副主任醫(yī)師詳細詢問了病史后,給她做了簡單的肛門指檢和肛門鏡檢查。肛門鏡下趙阿姨有內痔糜爛出血,但張秀峰懷疑這并不是趙阿姨便血的“罪魁禍首”。因為,他在直腸指診摸到了疑似腫塊的“硬邊”??赡[塊位置比較高,手指尖只能勉強碰到,為了進一步明確腫塊的大小和性質,趙阿姨進行了腸鏡檢查。張秀峰副主任醫(yī)師在結腸鏡下發(fā)現:一個像葡萄一樣的腫塊赫然出現在趙阿姨的直腸上,有點硬,形狀不規(guī)則,邊緣不清,表面也糜爛出血,很可能是直腸惡性腫瘤。忐忑不安等待了幾天后,趙阿姨從未想到的最壞結果還是來了,組織活檢的病理檢查結果:直腸腺癌!不幸中的萬幸是女兒帶趙阿姨看病比較及時,檢查并沒有發(fā)現遠處腫瘤轉移,而且因為腫瘤位于直腸中上段,保住肛門沒問題。趙阿姨做了3D超高清腹腔鏡直腸癌微創(chuàng)根治手術(Dixon術),術后恢復很順利。02痔瘡并不會導致直腸癌,但很容易讓人“麻痹大意”!“我的直腸癌,和痔瘡有沒有關系?”痔瘡與直腸癌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痔瘡的本質是靜脈血管團,也并不會發(fā)生癌變。那為什么不少直腸癌患者都是因為痔瘡而發(fā)現直腸癌呢?這是因為痔瘡和直腸癌都可以引發(fā)便血的表現。很多直腸癌患者都會有痔瘡,而且部分直腸癌患者痔瘡還很嚴重。他們往往會被所患的痔瘡所“麻痹”,誤將便血、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等直腸癌的常見癥狀歸結于痔瘡引起的。等到情況加重,甚至出現腹部包塊、腸道梗阻等癥狀時才去就診,延誤了最佳就診時機。雖然同樣是便血,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區(qū)別。簡單來說,痔瘡便血多為鮮紅色,血液一般不會與大便混合,多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或便后擦拭帶血。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往往為暗紅色,血液多伴有粘液或者膿液,常與大便混合在一起。在生活中有便血的市民朋友們,應及時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特別是當發(fā)現大便形狀改變、消瘦、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排便次數上升、排便不盡,尤其老年人突發(fā)“便秘”需要注意、出現陣發(fā)性腹痛(早期疼痛不明顯或有隱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等“疑似腸癌”的癥狀后,千萬不要諱疾忌醫(yī)。03痔瘡和痔瘡癌可以同時發(fā)生嗎?雖然痔瘡和直腸癌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疾病。直腸癌和痔瘡同時發(fā)生也是很常見的。俗話說,“十人九痔”,也就是說痔瘡發(fā)病率非常高,成年人幾乎都有痔瘡,只是可能沒有癥狀,而無癥狀的痔瘡也不需要治療。而直腸癌雖然發(fā)病率遠遠低于痔瘡,但是直腸癌患者往往是老年人多見,雖然越來越年輕化,但是年輕人痔瘡也很常見。所以很多直腸癌患者都會有痔瘡,而且部分直腸癌患者痔瘡還很嚴重。誤把直腸癌當做痔瘡未引起重視,或者自己去藥店配點痔瘡藥膏外用而延誤診治的病例也時有發(fā)生,導致直腸癌沒有及時治療。當直腸癌和嚴重的痔瘡合并存在時,雖然痔瘡的癥狀往往比直腸癌還要讓患者痛苦不堪,但治療時應首先處理可能會威脅患者生命的直腸癌,再考慮治療痔瘡的問題,并且痔瘡的治療應首先考慮以藥物為主的保守治療,盡量避免手術。因為痔瘡是良性的,而直腸癌是惡性的。在手術過程中,非常嚴重的痔瘡也可能會同時跟直腸癌進行簡單的處理,但是不會像單純治療痔瘡進行比較徹底的根治。如同時患有痔瘡和直腸癌兩種疾病,可分期進行治療,先處理直腸癌,根據病人恢復的情況再擇期進行痔瘡的治療。04如何初步自我識別直腸癌和痔瘡直腸癌和痔瘡兩個疾病雖然癥狀相似,但是預后完全不同。如何自我初步識別,引起重視,并及時就醫(yī)尤為重要,有時候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1)便血表現不同痔瘡和直腸癌都會導致患者便血,但是便血的情況不同。痔瘡患者的肛管粘膜會出現痔靜脈曲張,當糞便損傷局部粘膜,粘膜易破裂出血,可以發(fā)現糞便表面有鮮紅色的血液,這是痔瘡主要的特點;而直腸癌患者,在直腸腫瘤不斷發(fā)展之后破裂出血,血液流失和糞便混合顏色會出現變化,通常糞便會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這兩種便血情況不同,需要正確區(qū)分。(2)排便習慣有別痔瘡跟直腸癌排便情況也有差別,在痔瘡發(fā)病過程中不少患者會有排便困難的情況,特別是生長在內部的痔瘡,由于痔瘡體積增大排便的過程受阻,會出現排便困難;直腸癌發(fā)病期間局部腫瘤發(fā)展,體積增大之后排便習慣會改變,和痔瘡不同之處是患者還容易腹瀉,除了腫瘤體積增大引發(fā)腸腔狹窄會便秘之外,腸道功能紊亂容易腹瀉,痔瘡一般不會有腹瀉這種情況。(3)疼痛情況不同直腸癌和痔瘡發(fā)病期間局部會產生疼痛感,但是疼痛所在的部位不同。痔瘡患者多在排便的過程中因為糞便擠壓痔瘡而感覺到肛門周圍產生疼痛感,這種疼痛可能是排便才會出現的,而且通過控制痔瘡發(fā)展疼痛可以緩解。而直腸癌引發(fā)的疼痛持續(xù)時間較長,多位于腹部;就算沒有排便,也可以因為局部腫瘤體積增大壓迫周圍的組織產生腹痛,這是兩者的區(qū)別。(4)其他表現有差異直腸癌之所以和痔瘡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癥狀略有差別。一般有痔瘡的患者肛門周圍分泌物產生量多,容易有局部皮膚發(fā)癢,周圍潮濕的表現,不會讓患者體重下降,身體消瘦;但是,直腸癌不一樣,癌細胞和身體正常細胞爭奪營養(yǎng)物質,加上消化系統(tǒng)功能下降,吸收營養(yǎng)物質能力降低,患者就容易銷售和營養(yǎng)不良,發(fā)病一段時間之后會身體瘦弱,這是兩者不同之處。2022年04月05日
965
0
3
-
向國卿副主任醫(yī)師 遼寧省腫瘤醫(yī)院 內窺鏡室 直腸類癌與通常說的直腸癌不完全是一回事兒,它是一類生長緩慢的上皮性腫瘤,可以發(fā)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直腸是最好發(fā)部位,也可以發(fā)生在肺、胰腺等部位?,F在更多時候將類癌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上兩種說法都有使用。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多數是良性,部分有惡變傾向,惡性潛能與大小和組織病理學分級密切相關。絕大多數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較小,直徑在0.5-1.0厘米以下,表面光滑,通常是良性的,進展緩慢。但當直徑大于1.0厘米時,或者表面潰瘍或糜爛時有惡變可能,甚至發(fā)生轉移,研究表明1.0-2.0厘米大小的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有10-15%的轉移風險,大于2.0厘米轉移的風險可達到60-80%。發(fā)現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怎么辦呢?一般需要行超聲內鏡檢查評價侵犯深度,如果小于1.0厘米且未侵犯粘膜下層深層及肌層的可以腸鏡下采用EMR或者ESD完整切除評價病理;如大于1.0厘米或表面有糜爛或破潰則需要行超聲內鏡和CT或磁共振評價侵犯深度及轉移情況,綜合考慮是否可以外科根治性切除。總之,即使發(fā)現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也無需過分緊張,相對于通常意義上的直腸癌來講,其惡性程度和預后都比較好。2022年03月17日
1169
0
2
-
陳玲娟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協和醫(yī)院 腫瘤中心 大腸癌,已經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強勁殺手。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新增結直腸癌病患數約為136萬人,其中,約有7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國是結直腸癌發(fā)病的大國。對于如何降服這樣一個病魔,醫(yī)學工作者已經苦苦求索了多年。關于結直腸癌的簡答題,昨日已經答到結腸癌相關,今天說說直腸癌的相關問答題,這也是問答題系列的最終篇。 1.直腸癌簡述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復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后復發(fā)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我國直腸癌發(fā)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fā)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2.直腸癌診斷方法 一般在臨床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痢疾”、“內痔”等,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性。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①直腸指檢 約90%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指檢即可發(fā)現。但目前仍有一些醫(yī)師對可疑直腸癌患者不作這一常規(guī)檢查,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實際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捫及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②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后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tài)、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并采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③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 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為常規(guī)檢查,僅為排除結腸直腸多發(fā)性腫瘤時應用。 3.直腸癌的鑒別診斷 ①與痔的鑒別診斷:痔為常見的肛腸良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肛門岀血,血色鮮紅,一般量不多,為手紙染血、便后滴血、糞池染血等,大便本身不帶血,或僅有少許血跡。岀血一般為間歇性,多為大便干結時或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出現。不伴腹痛、腹脹。無大便變細或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帶溝槽)。直腸指診無明顯腫塊,指套一般不染血。反之,直腸癌為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或暗紅,一般為每次大便均帶血。直腸癌導致腸梗阻時可有腹痛、腹脹等。大便可變形。直腸指診多數情況下可觸及腫塊,指套多染血。 ②與直腸息肉的鑒別診斷:直腸息肉也可出現大便帶血,但一般不會引起腹痛、腹脹等。一般不會引起全身癥狀(如乏力、體重下降)。直腸指診可觸及質軟腫塊,指套可染血。而直腸癌可引起腸梗阻癥狀,可引起乏力、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直腸指診可觸及質硬腫塊,指套可染血。 ③與肛裂的鑒別診斷:肛裂為肛門岀血,血色鮮紅,一般量不多。其特點是伴排便時及排便后肛門劇痛。肛門視診可見肛門皮膚裂口,有時可見前哨痔。指診有時可觸及肥大肛乳頭,一般指套無染血。 因此,大部分直腸癌患者會以便血為首發(fā)癥狀,直腸指診是最直接的第一檢查,進一步的就是腸鏡明確病理。早期發(fā)現能夠達到治愈,要提高警惕。2022年03月13日
622
0
1
-
曹佳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大家好,我是東方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的曹佳醫(yī)生,一名消化內鏡醫(yī)生,今天帶大家走進大腸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變化,疾病譜也在改變,大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我們來看一下世界范圍內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居所有腫瘤中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在各種消化系統(tǒng)腫瘤中居首位。在我國,85%以上的大腸癌發(fā)現時已經是進展期,而進展期腸癌的患者即使經過了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五年生存率也只有40%-50%,也就是說不到一半。但是如果是早期呢?早期大腸癌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超過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我們也稱大腸癌為傻子。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可防可治,絕大多數的大腸癌由腺瘤發(fā)展而來,從腺瘤發(fā)展為大腸癌平均需要七到15年的時間,通過大腸癌篩查可以去發(fā)現可能轉化為腸癌的腺瘤。大腸癌篩查手段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結腸鏡檢查。結腸鏡非常直接,它通過一個軟鏡可以進行全結腸的檢查,并且還可以進行治療。展示出來的圖片是我檢出的一些癌前病變,并進行了內鏡下切除,這樣看來大腸癌是不是傻子癌呢?因此我們雖然說大腸癌篩查,實際上我們的目標是提高早期大腸癌及重要癌前病變的檢出率,其中主要包括進展期腺瘤、鋸2022年03月08日
584
0
11
-
2022年03月08日
242
0
0
-
李強主任醫(yī)師 陜西省腫瘤醫(yī)院 腹部腫瘤外科 著名主持人去世,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防癌體檢很重要。了解癌癥“沒想過,癌癥會降臨在我身上。”大多數癌癥患者和家屬聽到癌癥確診的消息時,都不敢置信。權威期刊發(fā)表報告,顯示我國癌癥患者在全世界癌癥患者中占比較高。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為什么有些人從發(fā)現癌癥到死亡僅半年1、惡性程度高有一些癌癥,發(fā)展速度很快,對于放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效果不好。2、發(fā)現時已晚癌癥到了晚期才發(fā)現,大部分失去治愈機會。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達90%以上,但是如果胃癌出現廣泛轉移,5年生存率不超過10%。?大部分癌癥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不定期體檢,很可能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3、腫瘤出現急癥有一些腫瘤出現急癥,可以在短時間內危及患者生命,例如肺癌大咯血,可以堵塞氣道;胃癌和腸癌,引起胃腸道穿孔,引起腹膜炎;腫瘤患者出現血栓堵塞肺動脈,引起肺栓塞,都可危及生命。4、其他原因中老年人更易患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有一些患者,可能不是死于癌癥,而是死于其他疾病。如何防癌體檢1、肺癌體檢肺癌易患人群:吸煙20年以上或者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吸煙人群;常接觸油煙或煤煙者;長期在空氣污染嚴重地區(qū)生活的人群等。有效篩查方法是CT肺癌篩查所用的低劑量CT掃描,對患者健康影響沒有傳說中那么恐怖。2、肝癌體檢肝癌易患人群: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有效簡單的肝癌篩查方法,就是定期體檢,查B超+甲胎蛋白。3、乳腺癌體檢乳腺癌易患人群: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于12歲或絕經時間較晚等。男性也會患乳腺癌,只是非常罕見。一般篩查通過體檢觸診+乳腺B超即可初步判斷。5、結直腸癌體檢結直腸癌易患人群:肥胖、糖尿病、有癌癥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篩查方式腸鏡。如果考慮檢查會帶來不適,可以考慮無痛腸鏡。6、胃癌體檢胃癌易患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過量飲酒、抽煙,長期進食高鹽、熏烤、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等。有效篩查方法是胃鏡。害怕胃鏡痛苦,可以考慮無痛胃鏡。2022年02月11日
557
0
0
直腸癌相關科普號

林國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林國強 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中醫(yī)院
肛腸外科
652粉絲5.8萬閱讀

肖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肖鋒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直中醫(yī)醫(yī)院
腫瘤科
15粉絲1841閱讀

葉伯根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伯根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肝臟外科
930粉絲3.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