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利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兒科 發(fā)育遲緩,是智力缺陷嗎,王歆莉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一般男孩子的語言中樞發(fā)育比女孩要晚一些男孩,所以說話的時間可能會晚這種呃語言發(fā)育遲緩,不代表一定是智力發(fā)育遲緩,所以你還要綜合的進行評估,當然有的是一些先天的原中樞發(fā)育的晚,還有一部分呢,跟環(huán)境因素也有一定的關系,你比如撫養(yǎng)人經常更換或者是撫養(yǎng)人有口音,這也導致他可能語言發(fā)育會落后一些,還有就是,如果父母跟孩子說話,說得少,他可能也會語言發(fā)音的相對落后,有的孩子比如說小的時候正常小孩你看著他,他會跟母親有一定注視的,而如果考慮是自閉的孩子,他不會跟母親很好的注釋,小嬰兒啊,雖然他不會講話,但是父母要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也會咿咿呀呀的出這種聲要那種孩子。 會跟你一樣的很難建立起非常親近的一種關系,如果是有這種情況呢,應該早期帶著找大夫來看,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這些提示寶寶語言發(fā)育遲緩,不一定是智力缺陷,語言中樞發(fā)育較晚,撫養(yǎng)人更換頻繁或撫養(yǎng)人有口音,親子之間交流少等因素均可導致語言發(fā)育遲緩,若與意外講話時一二無回應,則屬于異常表現。2020年01月20日
2324
0
8
-
2019年09月23日
4951
1
2
-
孫攀主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乎著家庭的幸福。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運動和語言的發(fā)育是嬰幼兒發(fā)育的重要內容,只有等孩子能獨立行走、能開口說話后,一顆懸著的心才能安放下來。在門診上經常會遇見一些“說話晚”的孩子來就診,有的孩子已經過了2歲,還不能去開口說話。家里老人常常認為是“貴人語遲”,不相信自己孩子有問題,認為上了幼兒園就好了,一部分孩子確實是這樣,但是另外一部分孩子并不那么幸運,他們的語言發(fā)育并沒有追趕上來,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家長朋友們要早期發(fā)現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的苗頭,及時就診和評估,必要時進行干預治療,不能諱疾忌醫(yī),造成終生的遺憾。一、如何確定孩子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是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或理解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如果能聽懂,說不出來,稱為“表達性語言障礙”;若聽不懂,也不會說,稱為“感受性語言障礙”。一般來說,寶寶6~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1歲時開始發(fā)出“baba、mama、dada”等詞匯;1歲半時可以表達5-10個詞匯、用手指向感興趣的東西;2歲時能說的詞匯50個左右、可以把兩個詞連到一起;3歲時可以說完整的句子。若寶寶在相應的月齡沒有達到上述目標,則可能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二、為何會出現語言發(fā)育遲緩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是因為智力障礙、聽力障礙、孤獨癥、構音器官疾病、語言環(huán)境不良等因素所致。1.智力障礙 存在智力障礙的兒童,因為對語言理解能力差,因而語言表達能力也比正常兒童落后。 2. 聽力障礙 正常的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4~9個月,最遲不超過11個月開始呀呀學語,這是語言發(fā)育的重要階段性標志,而聽力障礙的兒童由于缺乏有聲環(huán)境和言語的刺激,在語言發(fā)育最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言語和語言障礙。3.兒童孤獨癥 社交障礙、交流障礙(包括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刻板行為是該病的特征性表現。4.構音器官疾病 包括如腦性癱瘓、腦炎后遺癥等導致發(fā)音器官運動障礙的疾病和唇裂、腭裂、舌系帶過短等器質性疾病。5.環(huán)境因素 ①留守兒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地務工,孩子留給祖輩去撫養(yǎng),爺爺奶奶在穿衣、吃飯等生活上可能照顧的比較周到,但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很欠缺;②雙語家庭環(huán)境: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的就開始讓孩子學習英語等第二語言,導致孩子容易出現語言混淆現象。三、出現語言發(fā)育遲緩如何治療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治療專業(yè)性比較強,首先要進行智力測試、語言評估、聽力測試等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早期孩子出現的語言問題,往往是后期學習障礙的早期表現。因而家長朋友們要細心觀察你家寶貝的語言發(fā)育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yī)。2019年08月17日
2850
3
5
-
翟紅印主任醫(yī)師 鄭大五附院 兒童康復醫(yī)學科 做父母的都希望寶寶能夠聰明健康的成長,但是如果孩子被診斷為智力障礙,這對孩子來說是種不幸,對整個家庭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其實智力障礙也是有輕重級別之分,那么,智力障礙究竟分為幾個等級?有哪些表現,如何在早期就識別出是否有障礙?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呢?本期讓我們一起全面了解一下“智力障礙”。1你不了解的“智力障礙”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大腦各個部分在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因此會形成許許多多重要的中樞,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和意識。智力障礙就是由于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腦發(fā)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知活動持續(xù)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主要表現為在生長發(fā)育時期(18歲以前),智力顯著低于同齡兒童正常水平,并伴有社會行為缺陷的發(fā)育障礙性疾病。 根據韋氏智力評估,智力障礙可分為四個等級(適合3歲以上): 輕度智力障礙(50-69分); 中度智力障礙(35-49分); 重度智力障礙(20-34分); 極重度智力障礙(20分以下)。 根據CDCC智力評估,智力障礙可分為三個等級(適合0到3歲): 輕度智力障礙(70-90分); 中度智力障礙(50-69分); 重度智力障礙(<50分)。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生物醫(yī)學因素,由各種疾病導致大腦發(fā)育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后期教育資格被剝奪、教養(yǎng)不當、感知覺被剝奪,從而導致大腦信息接收不足等社會心理文化因素。2甄別智力障礙三大表現重度智力障礙大多容易識別,但是輕度智力障礙往往是在進入學校之后發(fā)現學習困難才被發(fā)現。家長們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變化,如果有以下癥狀應盡早到醫(y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通常來說,智力障礙的孩子主要表現在心理發(fā)展、學習特征以及生理發(fā)育等方面上的發(fā)育異常。首先,在心理發(fā)展方面:各種感知覺一般會比較遲鈍,視覺敏銳性下降,聽覺分辨能力也不及正常兒童靈敏; 注意力不集中,維持時間短,易分心;與正常兒童相比,記憶比較緩慢,容易遺忘;同時伴隨有語言發(fā)展遲緩,開始說話年齡晚;發(fā)音不準,吐字不清;語言理解能力差,比較難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其次,表現在學習方面: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自控力較差,小動作多,需要教師和家長督促來完成任務;在學習新知識及技能時速度慢、耗時長,需要反復練習,學習效率偏低。最后,智力障礙的孩子在運動發(fā)育、運動技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大多數智力障礙兒童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的發(fā)展明顯落后于同齡普通兒童;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在身高、體重、骨骼的成熟等方面都有可能比同齡普通兒童發(fā)展速度慢、質量差;形態(tài)發(fā)育方面也存在身高偏低等問題。3智力障礙康復三步走頭腦和身體的異常會降低患兒自理能力和主動參與社會的熱情,對患兒的正常生活和活動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兒童智力障礙問題應早發(fā)現早治療。智力障礙兒童的輕重程度不同,康復方法也多種多樣。因此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康復訓練,綜合環(huán)境條件選擇適當的方法訓練,更利于提高其各方面能力,促進身心發(fā)展。加強運動療法,通過粗大運動訓練和精細運動訓練的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逐步加深。由對患兒進行走、跑、跳、投、爬行等大幅度動作的訓練,到雙手主動抓物、捏取小物品、折紙、寫字、手工制作等精細動作的訓練,合理控制力度和速度,要求盡力做到動作準確。加強患兒語言訓練,提高語言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包括語言障礙訓練、口語訓練、詞句訓練,表達訓練,用聲音、手勢、文字、單詞、句子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從而提高認知能力和人際交往溝通的技能。加強感知統合訓練,提高患兒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靈敏性。通過訓練使患兒能夠分辨聲音、顏色、味道、物體外形,對其作出正確的反應并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需求。2019年08月13日
4161
0
3
-
2019年06月20日
1068
0
5
-
胡月主治醫(yī)師 通州區(qū)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科 在門診,通常遇到很多困惑的家長,第一種是焦慮型:孩子都1歲了,還是不會叫“爸爸,媽媽”,這么辦,不會是傻孩子吧;還有一種是佛系型:我們家孩子都能聽懂,就是不說,才兩歲,不著急。但是作為一名理性而合格的家長,該如何更好地面對孩子說話問題呢。 一般而言,家長是對孩子最熟悉的人,一旦察覺孩子有異常,建議到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就診,聽醫(yī)生給予專業(yè)的建議和指導。那平時該如何觀察我們的孩子呢?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如下預警現象,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一歲六個月的兒童還沒有講出真正的第一個詞,比如“媽媽”;兩歲的孩子會說的詞總共還沒有50個詞的詞匯量,還沒有開始把兩個詞放在一起,比如“要餅干”,“爸爸抱”;三歲的兒童還沒有開始出現三個詞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 那在醫(yī)生眼里,是怎么一回事呢? 語言發(fā)育包含兩個主要部分,第一步是理解,第二步才是表達,語言是集中體現兩者合二為一的思想功能,很多家長表面上看孩子只是不會說話,但只有能充分理解,才能更好的表達。所以,通常家長帶孩子到院,醫(yī)生都需要給孩子做聽力篩查,排除是否是由于聽力損傷等問題引起的語言障礙,其次,需要做全面的智能評估,主要包括適應性、精細運動、大運動、語言和社交能力等,來綜合判斷孩子是單純的說話問題,還是因為適應性等智能發(fā)育遲緩合并的語言發(fā)育遲緩;此外還要結合孩子在平時的表現,判斷是否伴有交流障礙或孤獨癥傾向,及其他心理行為問題。具體判斷如下: 對于以上的不同表現,都會有不同的干預和治療方法。但家長一旦懷疑孩子有語言問題,請不要持“觀望”態(tài)度,認為孩子長大一些自然能學會,也不要盲從網絡上的信息,須帶孩子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相關科室做全面的評估,以免錯過孩子語言干預的最佳時機。2019年04月22日
2802
4
7
-
2019年02月28日
6114
1
2
-
2016年02月22日
3626
0
0
-
2016年12月28日
8077
1
3
-
顏華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湖南 線上診療科 智力落后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1、智力落后兒童動作發(fā)展特點越是重度智力落后的兒童,其動作發(fā)展與正常兒童的差異越顯著。動作發(fā)展方面,最差的是視覺控制、平衡、上肢協調、速度與靈巧,體力與反應速度多次于正常兒童。智力落后兒童在視、聽覺神經方面存在問題偏多,盡管個別輕度智力落后兒童可表現出接近正常兒童的運動技能,但總體看,運動能力偏低。2、智力落后兒童語言發(fā)展特點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關系十分密切,沒有語言,思維就很困難,因為通常人們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正常兒童語言發(fā)育有一定的規(guī)律。智力落后兒童由于其大腦功能受阻或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其言語和語言的發(fā)展要比正常同齡兒童困難。絕大多數(85%以上)智力落后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缺陷。智力落后程度越重,其在口語交際技能、詞匯量、語法等方面出現障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時,常常講不清楚,說話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顛三倒四,使別人無法理解。一般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發(fā)育有如下特點:開始說話時間晚、構音困難、理解他人語言的能力比表達語言的能力強、連續(xù)說兩個字的詞困難、語言類型簡單、有語言重復現象、使用代詞名詞困難、語言的內容貧乏等。3、智力落后兒童認知發(fā)展特點3.1視覺:輕度智力落后兒童,視覺敏銳度下降,對物體形狀、大小與顏色的精細辨認能力降低。他們往往到七八歲還不會辨別基本的顏色,尤其分不清過渡色,如深紅、粉紅、紫紅等。對顏色的正確命名更困難。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視覺分辨能力更差,他們根本不能辨別多種顏色,而只知道是紅色或不是紅色。對形狀的感覺也是如此,不少八九歲的智力落后兒童分不清一般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矩形和正方形的不同。3.2聽覺:智力落后兒童的聽覺遲鈍較為明顯,他們對語音的識別更為困難,以致于學習漢語拼音十分吃力,不能區(qū)分四聲的變化,不能區(qū)分動物的叫聲等,這就使得他們準確掌握語音顯得很吃力。3.3觸覺:智力落后兒童的皮膚感覺不如正常兒童敏感。有些智力落后兒童受外傷時,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們的皮膚覺的感受性較低,這就使他們常常對溫度的高低沒有特別的感覺,由此而常常看到一些我們認為不可想象的事情,寒冷冬天,他們衣衫單薄而不覺得冷,炎炎夏日穿著棉衣而不覺得熱,被碰得鮮血淋漓也不覺得痛。他們觸覺差還表現在其手指難以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分別出物體的形狀,由此而看到他們總是跌跌撞撞的,無法有效保護自己。3.4嗅覺和味覺:智力落后兒童的嗅覺和味覺與正常兒童有差異,與其智商有密切關系。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差異小一些,只是對味道的輕重如咸淡等區(qū)分能力差,聞不出酒、醋和醬油三者的區(qū)別。嚴重智力落后兒童,其嗅覺和味覺可能缺失,即聞不出香臭、嘗不出酸甜等。3.5動覺(Kinesthetic Sense,也叫運動感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智力落后兒童在這些方面都較遲鈍,他們對物體的輕重辨別能力差,肢體協調有障礙,對饑、渴、身體的不適感的感受性較低,以致有病時無法準確訴說。3.6空間和時間覺:智力落后兒童不能比較處于不同空間位置中的物體,而且對于正常狀態(tài)的物體的認識也是很表面化,不能了解物體特性,所以,如果把物體轉動90°或者180°時,正常兒童仍能正確認識倒轉的物體,而智力落后兒童就認不出來,或者會看成是另一種物體。例如有的智力落后兒童將旋轉180°的小壇子誤認為路燈。他們把事實上不一樣的物體看成是同樣的物體,認不出同齡正常兒童能認出的細小差別,如把指南針當成表,把圖片上的松鼠看成貓等。此外,智力落后兒童不會有選擇地觀察周圍世界的某部分或某方面,比如他們看圖畫時景深感很差,近景的人比遠景的樹在畫面上顯得高些。這種視覺恒常性的缺陷,干擾了智力落后兒童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正確認識,他們甚至到了七八歲還不能理解相對的長短、高矮、寬窄等意思。一天的早中晚也分不清,如果白天屋里很暗,他們就會以為是晚上。3.7記憶特點:智力落后兒童的識記速度緩慢且遺忘快,記憶容量小,保持不牢固,再現不精確不全面;識記材料的處理存在困難;記憶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識記憶差;意義識記差,機械記憶遠超過意義記憶;不會聯想記憶;形象記憶較好,邏輯記憶差。3.8注意力特點:智力落后兒童的有意注意發(fā)展晚,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力很難集中,隨境轉移;注意范圍狹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注意的分配能力差。3.9思維特點: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這種反映主要以自身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借助于語言來實現,所以人的思維是在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下,隨著腦和語言能力的發(fā)育而逐漸發(fā)展起來。智力落后兒童的思維多為直覺行動思維,缺乏概括能力;對各種事物的歸納能力差,多處于直觀動作水平;思維不靈活、較刻板;思維缺乏獨立性,易受外界影響,易容受他人暗示;通常不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3.10情緒情感特點:智力落后兒童情感分化緩慢,在很多情況下有著像幼兒一樣的情緒體驗,對于一些微妙的情感體驗較少;情感不穩(wěn)定,體驗不深刻,情感外露、單調,沒有情緒的分化和層次,且情感易受情境影響;情感體驗的強度和引起情感體驗的外部刺激的強度不一致,重大刺激不一定能引發(fā)智力落后兒童的強烈的情緒表現;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容易引起他們長時間的劇烈的情緒反應;情感自控能力差,他們情感易變化易沖動,往往不分時間地點,在任何場合都會出現沖動行為,控制不?。幌麡O情緒勝于積極情緒,從小就會產生抑郁、焦慮、害怕、恐懼的不良心理;高級情感產生得晚且發(fā)展慢。4、智力落后兒童精細動作特點4.1發(fā)展遲緩 智力落后兒童精細動作的發(fā)展十分遲緩,這與他們大腦皮層功能區(qū)的發(fā)展落后有關。正常兒童各種反射的產生與消退有一定規(guī)律,但智力落后兒童的原始反射往往消退延遲而平衡反射建立困難,從而使隨意運動形成緩慢且運動質量差。根據他們智力落后的程度,精細動作出現的年齡也不相同,至少晚于正常兒童4-6個月。智力落后兒童在精細動作方面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表現,即精細動作低齡化,向更成熟的動作發(fā)展困難,如該消退的動作可延續(xù)很久而不消退,而該形成的新的技能往往也不形成。3-4個月嬰兒仰臥位時常常在胸前玩弄自己的小手,反復端詳,這一動作正常兒童在6個月消失,代以更成熟動作。智力落后兒童不僅在6個月時不消失,而且往往可延續(xù)到8個月或更久。4個月的正常嬰兒能把手中的物品放入口中,而智力落后兒童直至2-3歲仍把玩具、積木等送入口中。4.2抓握姿勢不規(guī)范 智力落后兒童握物姿態(tài)與正常兒童也不同。握物應該是從手掌尺側(小指)開始,再轉向橈側(大拇指),而智力落后兒童由于抓握動作形成得不好,握物時往往沒有明顯的從尺側轉向橈側的順序。c杯子喝水、搭積木、翻書、解扣等的時間很晚,甚至學不會。由于手指功能不靈巧,握筆很晚,學習涂抹、畫線也很晚,嚴重影響了他們入校學習。本文系顏華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12月28日
15672
6
11
智力障礙相關科普號

李曉會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曉會 主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小兒內科
888粉絲50.3萬閱讀

彭鏡醫(yī)生的科普號
彭鏡 主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小兒神經專科
1201粉絲21萬閱讀

袁俊英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俊英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
110粉絲7.9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