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瑾主任醫(yī)師 鄭大五附院 腎內(nèi)科 腎穿注意事項 腎穿術前注意事項 l 排尿訓練:術前訓練床上自行解尿,以免術后因不習慣床上解尿而發(fā)生尿潴留 l 體位訓練,俯臥位,腹部墊一個軟墊 l 術前練習吸氣和屏氣動作,時間大約15秒,以便術中配合醫(yī)生腎穿 l 腎穿當天不要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和飲料,準備好溫開水和彎頭吸管 腎穿術后注意事項 l 術后6小時內(nèi)絕對臥床,不得坐起、翻身或屈腿等 l 24小時內(nèi)需要在床上大小便 l 24小時后可下床活動,起床時速度應緩慢 l 可以喝適量的溫開水,但不宜過快過量;進食也不可過飽 l 術后連續(xù)留尿3次,并送檢驗尿常規(guī),以觀察是否有血尿;如肉眼發(fā)現(xiàn)尿色異常,應及時與醫(yī)生或護士聯(lián)系 l 腹帶外固定一般需6-8小時,由值班護士或醫(yī)生去掉 l 術后若感到心慌、出冷汗、氣急、腰痛、腹痛等不適時,應及時與醫(yī)生或護士聯(lián)系 l 術后一周內(nèi),不要爬樓梯,起床速度緩慢,動作輕柔,如有不適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 術后一月內(nèi),不要騎自行車或電動車,不要干重體力勞動2020年05月21日
2015
0
2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一、什么是甲狀腺活檢穿刺?甲狀腺活檢穿刺:即通過細針穿刺抽吸適量甲狀腺組織標本,做細胞病理學檢查的診斷方法,是目前區(qū)分甲狀腺結節(jié)良惡性最有效的診斷方法,可顯著減少不必要的手術。二.什么樣的結節(jié)需要穿刺?不是所有的結節(jié)都需要穿刺。穿刺適應癥:(1)直徑>1cm 的甲狀腺結節(jié),超聲檢查有惡性征象者應考慮行穿刺活檢。(2)直徑≤1cm 的甲狀腺結節(jié),不推薦常規(guī)行穿刺活檢。但如果存在下述情況之一者,可考慮穿刺活檢術:①超聲檢查提示結節(jié)有惡性征象。②伴頸部淋巴結超聲影像異常。③童年期有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輻射污染接觸史。④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或甲狀腺癌綜合征病史。⑤18F-FDG PET 顯像陽性。⑥伴血清降鈣素水平異常升高。穿刺禁忌癥:(1)具有出血傾向,出、凝血時間顯著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減低。(2)穿刺針途徑可能損傷鄰近重要器官。(3)長期服用抗凝藥。(4)頻繁咳嗽、吞咽等難以配合者。(5)拒絕有創(chuàng)檢查者。(6)穿刺部位感染,須處理后方可穿刺。(7)女性行經(jīng)期為相對禁忌癥三.穿刺前評估1、超聲檢查 穿刺前應行高分辨率超聲檢查評估和定位結節(jié)。2、甲狀腺功能檢測四、甲狀腺穿刺術的配合常規(guī)穿刺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體位同甲狀腺手術體位,頸部盡量后伸, 充分暴露術野。1.整個穿刺操作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2.穿刺后至少按壓20分鐘,按壓結束后,請醫(yī)生或護士評估后方可離開,24小時內(nèi)保持穿刺點干燥。3.回家后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腫脹、滲血等情況,如有異常請及時就診。 4.飲食:不要吃辛辣、太燙、太硬的食物5.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可正常洗澡,不可用熱水反復沖洗穿刺點。6.病理結果一般于術后兩個工作日出來,請及時取報告。如果確定結節(jié)為惡性,為了避免其轉移、侵犯周圍器官,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2020年05月18日
9897
0
2
-
2020年05月08日
1505
0
5
-
費健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普外科 中國醫(yī)學論壇報 昨天 以下文章來源于醫(yī)學生不苦 ,作者buku 醫(yī)院里有個地方叫手術室,一般人都進不去的那種。 醫(yī)院里還有個地方叫病理科,一般人都不知道的那種。 但是,病理報告,是很多做過手術的患者,尤其是癌癥患者十分關心的診斷書。然而它卻不像CT、超聲一樣可以當天就拿到報告。這是為什么呢?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病理科,看看我們在手術臺切下來的肉,到底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最終變成了一份病理報告。 固定,取材及制片 取出固定的標本 外科手術臺切下的肉,我們稱之為標本。首先,需要在福爾馬林等“固定液”里面浸泡12小時左右。 如果固定不充分,細胞就會自溶。 想象一顆豆子如果被粉碎成沫了,你還能看出來它是黃豆還是豌豆嗎? 因此,如果不固定,就會十分影響后續(xù)病理醫(yī)師做診斷。 我們就老老實實花時間固定吧! 如果說CT是把整個人體進行了一層一層的觀察,那么病理就是把病變部位的組織放大,一層一層的觀察。 進行這么細微的觀察,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只有把組織切成薄薄的一層,薄到只有一兩層細胞,病理醫(yī)師才能在顯微鏡下透過光看清楚。 如果把切下的整個標本都制作成幾微米厚的切片,就算切下只有1cm厚的組織,那我們要制作出多少張切片? 1cm/0.0005cm=2000張! 全都制成切片是十分不現(xiàn)實,而且沒必要的。 因此,在手術臺切下的一大塊人體組織中,病理醫(yī)師需要切下其中最有診斷價值的幾小塊,由病理技術員制作成切片。 切下病變最重的部分,用來判斷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疾病; 如果是惡性腫瘤,我們尤其需要注意留取標本的切緣,只有切緣在顯微鏡下沒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我們才能判斷外科醫(yī)生已經(jīng)把腫瘤“切干凈”了。 被選中的這一小塊很寶貴的組織,會放進一個小盒子里,我們稱之為“包埋盒”,就是上圖中那兩個綠色的小盒子。 包在琥珀里的小昆蟲 利用這個小盒子,我們可以把這一小塊組織,制作成一個“蠟塊”,就像包在琥珀里面的小昆蟲一樣,這樣才方便我們切成薄片。 但是曹雪芹先生說過,“女人是水做的”。 其實生物體組織內(nèi)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水分,這樣“軟趴趴”的組織不利于切成幾微米的薄片。 因此,需要用脫水劑,把組織里的水脫掉,并用石蠟取而代之,這樣才有足夠的硬度以便切片! 經(jīng)歷過這一番處理的組織,就可以浸到石蠟里面,制作成蠟塊了,就像琥珀那樣。 但這還沒變成小薄片呀! 我們還要進行下一步——切片。 大概步驟就如上圖所示,這里面的技術細節(jié)就不是我們今天說得重點啦! 總之,切片需要訓練有素、技術高明的技術員完成。 在大型醫(yī)院,每個技術員需要切上百張這樣的切片,為了切片的質量,我們只能——等! 但是,這樣做出來的切片是沒有顏色的,我們稱之為“白片”。 怎么才能在顯微鏡下很方便地觀察組織里的細節(jié)呢? 聰明的人類想到了辦法——染色。 但是浸了蠟的組織,很難被染料染上顏色。 為了能保存和切片,我們把它浸了蠟;切完片為了染色,我們又需要把蠟脫出來…… 最常用的一種染色手段,我們稱之為“HE染色”。 初中生物老師告訴我們,顯微鏡下的標本要有載玻片和蓋玻片。 所以,最后一步——封片,就是用封固劑把載玻片和蓋玻片封固。 經(jīng)歷了這一道道繁瑣的工序,我們才能拿到這一張小小的切片! 先別高興,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大步! 這張小小的玻璃片,到底蘊含著什么秘密,它能告訴我們什么,還需要病理醫(yī)師在顯微鏡下細細觀察。 閱片及會診 在顯微鏡下做診斷其實并不容易,這需要大量知識的學習和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 單純的普通HE染色,只是把細胞染上了顏色。 有時,病理醫(yī)師需要特殊染色技術,用來顯示細胞內(nèi)外的特殊化學物質或者真菌等,比如細胞分泌的粘液、膠原等。 但是,還有很多情況下,傳統(tǒng)的染色方法不足以說明這是一種什么疾病。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發(fā)明了更高級的染色方法——免疫組化染色。 簡單來說,免疫組化染色,就是可以把特定的細胞染上顏色。 什么特定的細胞呢?就是表達某種抗原的細胞。 下圖的切片都是由同一個蠟塊切出來的。最右邊紫色的切片就是HE染色,而其他的,就是做了不同種類“免疫組化”的切片。 是不是棕色區(qū)域的位置有所不同呢?因為他們?nèi)玖瞬煌毎? 想象一下: 我把幼兒園里一個班的小朋友放到人海茫茫的南京路。 然后我在南京路隨手拍一張人群的照片,怎么才能在照片中,快速把這群小朋友識別出來呢? 有一個辦法就是:給這個班的小朋友帶上小紅帽再放走??吹叫〖t帽,我就知道是那個班的小朋友。 南京路的每一個人,就像一個細胞,免疫組化染色,就是這個小紅帽。 但是真實情況要比這復雜得多,有時候小朋友調皮沒帶帽子,有時候有不明真相的路人,自己買了帽子戴。 所以,免疫組化染色的作用,也只是提供給病理醫(yī)師更多的信息,無法將疾病一錘定音。具體是什么樣的診斷,仍需要病理醫(yī)師綜合考慮。 如果沒有免疫組化染色,你能看出棕色細胞與其它細胞的不同嗎? 說到這里,我們好久沒有算時間了。 從切片制作完成到現(xiàn)在,你大概看明白了:做一個“普通染色”還不夠,有可能還需要做“高級染色”,所以我等的時間更久了。那我為什么不把兩種染色一起做呢? 答案是,不可能! 為了識別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目前商品化的免疫組化染色“染料”,已經(jīng)有500余種,而且不斷有新的“染料”出現(xiàn)。 就像生病不能把所有的藥都試吃一遍,這種染色也不可能把所有染料都“試染一遍”。 因此,對“高級染料”的選擇,是建立在對鏡下形態(tài)初步判斷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等最開始的HE染色切片制作出來,才能做下一步的“高級染色”! 有時,對于一些疑難的病例,低年資的醫(yī)生無法做出診斷,就需要更高年資醫(yī)師的醫(yī)生進行會診,這時就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最終病理結果。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疑難病例不代表就是惡性,因此不要有過度焦慮! 疾病的種類紛繁復雜,請給病理醫(yī)生更多的時間,仔細考慮每一種可能,這是對每位患者的負責; 而患者的耐心等待,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封面圖來源-Instagram: @pathologyfans 動圖來源-Youtube: @Weill Cornell Medicine -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Pathology Residency at WCMC: Meet Our Resident, Jordan Arkin, MD,2015 @LLUHealth: Pathologists' Assistant, 2019 @University of Bristol: Histology at Bristol, 20132020年04月24日
7604
1
2
-
2020年04月15日
3135
0
6
-
2020年04月15日
5514
0
2
-
侯國瑜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介入治療科 如何幫助小侯醫(yī)生順利地完成穿刺活檢檢查?什么?幫助?我也不是醫(yī)生,我能幫上什么忙?大多數(shù)的患者及家屬聽到這個問題都會是這個反應。可這您就錯了。為了做好一臺穿刺活檢,您的配合非常重要!至關重要!相當重要?。ㄖ匾氖虑檎f三遍!?。。┦紫?,穿刺活檢有以下兩個特點:全程僅使用直徑1毫米的細針,創(chuàng)傷相對外科開刀手術要小得多。局部麻醉下進行,既不會讓您感到非常痛苦,又避免了全身麻醉藥物的副損傷。其次,既然是局部麻醉,您就是絕對清醒的(術中侯醫(yī)生有時還會和您聊天),如果您在進入手術室后哭鬧、不聽指揮,不能好好配合,當然就無法順利完成手術了。最后,小侯醫(yī)生每月進行近百例穿刺活檢,自然經(jīng)驗豐富,見怪不怪,輕車熟路。但是您畢竟是第一次接受這項檢查吧。進入一個陌生環(huán)境難免會好奇、緊張甚至是恐懼吧。所以在術前充分的心理、生理準備,術中良好地配合,術后積極地恢復是安全順利完成一臺穿刺活檢手術的前提。那么,到底需要幫助些什么呢?一、術前準備1.合理門診評估:每周一至周五9:00至11:00,門診六樓D區(qū)2號診室,掛號后排隊評估(患者較多,請耐心等待,具體掛號方法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回復“穿刺”)。2.完善各項檢查:評估時需要攜帶近期增強CT、增強MR、PET-CT等。除此之外一周內(nèi)的化驗檢查也務必帶上哦。醫(yī)生會根據(jù)情況進行補充。3.認真聽取交代:如果評估符合條件,醫(yī)生會預約具體時間及詳細說明注意事項,并交代手術風險。請認真聽取醫(yī)生關于并發(fā)癥的介紹,對其有足夠的認識,消除顧慮。雖然穿刺活檢相對安全,但是一些常見的并發(fā)癥(比如:大咯血、氣胸)每天都會發(fā)生,窒息死亡的情況既往也曾發(fā)生過。術前交代更有助于您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更積極主動地幫助侯醫(yī)生完成活檢、治療并發(fā)癥。畢竟意外每天都可能上演,醫(yī)療更是如此。4.必要藥物告知:出血是穿刺活檢最擔心的風險之一,所以服用任何跟“活血”相關的藥物請一定提前告知醫(yī)生。比如:因冠心病、心臟支架、搭橋手術等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不是阿莫西林)、波立維(又稱氯吡格雷或類似名稱)等抗血小板藥物;華法令(又稱華法林或類似名稱)、拜瑞妥(又稱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貝伐珠單抗、索拉菲尼等抗腫瘤血管生成靶向藥;這些都需要在術前停用。對于咳嗽頻繁、不能控制者,需要在術前服用鎮(zhèn)咳藥物。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以及抗生素類藥物,術前無需停藥。5.充分心理準備:在了解了上述風險及注意事項后,進手術室前請讓自己放輕松、深呼吸,比如可以聽一段音樂,讓身體沉靜下來,聽從醫(yī)護人員的指導。高度緊張的患者不僅會更容易痛苦,還更加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切記!切記!6.最佳生理準備:請您在穿刺活檢術前一天洗澡,您自己也不希望脫衣后的味道讓醫(yī)護人員尷尬吧。說到這里,活檢時是需要脫光上衣的,所以請您手術當天穿著寬松且容易穿脫的服裝(比如帶拉鏈的衣服比套頭的衣服容易穿脫)。此外,手術當天請盡量不要佩戴項鏈等飾物,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請交由家屬保管。對于女性來說,經(jīng)期請不要進行穿刺活檢。發(fā)燒期間請一定告知醫(yī)生,從而具體判斷是否適合穿刺活檢。二、術中配合1.簡單交流:進入手術室后,小侯醫(yī)生會和您確認身份信息,指導穿刺活檢體位,簡要說明術中注意事項。簡單的幾句話會讓大多數(shù)人消除緊張情緒,達到最佳的準備效果。您要是有什么疑問也可在此時向醫(yī)護人員咨詢哦!2.舒適體位:一般穿刺活檢有俯臥位、仰臥位、側臥位三種體位,無論您是那種體位,請一定在最開始時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tài),因為之后請您務必不要亂動,這里的不要亂動包括身體的各個部位(頭部、頸部、身體、四肢),即使小侯醫(yī)生和您聊天,也請一定不要轉頭、活動胳膊,只要發(fā)出聲音就行。經(jīng)常有人撓撓這兒、撓撓那兒,轉頭、抬頭看看醫(yī)護人員在干啥。好奇心每個人都有,可以理解,但是穿刺活檢就像打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您一定不希望小侯醫(yī)生多開幾槍吧。畢竟子彈越多,損傷越大不是?3.良好呼吸:請您平靜呼吸,不要深呼吸(也就是大喘氣),盡量保持呼吸幅度一致。有時需要您配合憋氣:憋氣時請閉上嘴,也請不要用鼻子呼吸(真的有人認為憋氣只是閉嘴)。4.控制咳嗽:因為穿刺針在肺內(nèi)行走要經(jīng)過氣管、血管。如果隨意咳嗽勢必會更容易造成并發(fā)癥出現(xiàn),所以請您盡量不要咳嗽。但如果確實忍不住,請一定征得小侯醫(yī)生允許,最大程度減少您的損傷。三、術后事項1.術后觀察:活檢結束后,請在等候區(qū)觀察1-2小時,或由您的醫(yī)生送您回病房,回病房后需要進行相關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或新發(fā)癥狀的處理。如果出現(xiàn)痰中帶血、吸氣后輕度胸痛、輕微的呼吸困難、穿刺點局部疼痛均屬正?,F(xiàn)象,觀察即可,通常2-3天會逐漸緩解。若出現(xiàn)極度呼吸困難或者大咯血,則必須由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處理。2.術后照顧:請兩周之內(nèi)不要劇烈活動或進行重體力勞動。穿刺點敷料3天后摘除即可。若敷料不小心弄濕了,可改為創(chuàng)可貼覆蓋。建議等穿刺點長好后再洗澡。3.術后病理:病理標本及申請單請送至門診八層病理科,具體取結果時間送標本時得知。取結果后,可在小侯醫(yī)生出診時咨詢。好了,說了這么多,是不是終于覺得您的幫助對于小侯醫(yī)生完成穿刺活檢十分重要了??梢哉f成功的軍功章里您絕對占了一大半。最后,小侯醫(yī)生非常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生病總歸是不幸的,但希望您用最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了解疾病,從而早日戰(zhàn)勝疾病。侯國瑜主要從事肺、縱隔等腫物的穿刺活檢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2020年04月07日
2274
3
3
-
張瑛主任醫(yī)師 朝陽市四院 胸外科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英子醫(yī)生。 嗯,剛剛有人咨詢我。 肺腫瘤做穿刺活檢能不能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首先肺穿刺活檢明確腫瘤的病變性質。 呃,造成針道種植轉移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是幾十萬到上百萬分之幾甚至是實際的概率。 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點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做穿刺活檢的水腫瘤或者其他的腫瘤,它都是基本都是進展期的。 那么進展期的腫瘤就不是早早期的是早期的腫瘤兒是全身病的局部表現(xiàn)了。 那么,所以說穿刺造成腫瘤的一些相關的問題,可以不在考慮之列,因為這樣的腫瘤,他已經(jīng)不是單單的是局部病灶的問題了。 腫瘤是一個慢性病是一個全身性疾病。 在這里跟大家科普一點知識,感謝大家關注,謝謝大家。2020年04月05日
1189
0
2
-
陳銳主任醫(yī)師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病理科 同一個患者的幾份病理診斷報告結果不一致的問題在臨床工作中還是偶爾會遇到,應該怎么去理解和應對呢?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同一部位的多次病理形態(tài)學檢查,如多份細胞學檢查、組織學檢查報告同時存在時,陽性結果有確診價值,但陰性結果不能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提供一次充分的證據(jù)證明是某一種疾病就足夠了;如果細胞學陰性,組織學陽性,由于組織學病理報告的可信度更高,確診的準確性也很高;而如果細胞學陽性,組織學陰性時,需要慎重,因為細胞學診斷由于得到的信息較少,一般不如組織學診斷精確,不可輕易作為治療的依據(jù)。一般采信那一份報告,需要負責治療的臨床醫(yī)生綜合判斷后確定,患者自身無法執(zhí)行做出選擇。2.如果病理形態(tài)學診斷與其他類型的診斷(如影像學診斷、實驗室診斷、臨床診斷等)不一致時,需要結合病史進行綜合分析,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病理學診斷的準確性高于其他類型的診斷,但是只有病理學診斷符合臨床表現(xiàn)、證據(jù)充分無瑕疵時才可以放心采用。3.如果存在任何疑問,可以開展多學科討論交流,必要借閱病理資料送到更權威和更信任的另一家醫(yī)院的病理科進行會診,或補充完善更多的檢查項目,甚至再次取材送病理學檢查,力求明確診斷。雖然這樣做常常費時費力,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困擾和引起焦慮,但為了保障健康和安全,所有避免誤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2020年04月04日
8782
0
0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nèi)科 活檢是指活體組織檢查,通過穿刺、手術等方法,在患者病變部位取出部分或全部腫瘤組織,制成組織切片或細胞涂片,進行病理診斷,判斷腫瘤細胞的良惡性。 活檢是腫瘤良惡性診斷的“金標準”,其診斷價值遠高于血液生化、影像學檢查等,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由于癌細胞容易轉移擴散,所以部分患者會想:假如腫瘤是惡性的,穿刺活檢會不會引起癌細胞的轉移呢? 從理論上來講,如果真是惡性腫瘤,那么包括穿刺、切除、麻醉藥物注射、外力擠壓等在內(nèi)的任何刺激,都可能造成癌細胞脫落、轉移、擴散。 但即便癌細胞真的因為活檢而脫落,進入血液或淋巴,也不一定會導致轉移。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或脫落的癌細胞過多,超過機體清除能力時,“漏網(wǎng)之魚”才可能在其他部位生長為轉移癌。 不過,多年研究證明,局部穿刺并不會造成癌癥轉移,尤其是穿刺針小于1mm時(目前臨床穿刺針一般為0.9mm),引起腫瘤轉移的危險性非常低。 而且腫瘤的生長需要時間,如果在活檢確診惡性腫瘤后的4周內(nèi)進行手術切除并化療,則因為活檢發(fā)生轉移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2020年03月24日
3699
2
58
穿刺活檢術相關科普號

賈鈺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賈鈺華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nèi)科
1.2萬粉絲944.1萬閱讀

梁曉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梁曉華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腫瘤科
1388粉絲8813閱讀

時云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時云飛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病理科
98粉絲566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