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濤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 肝病科 脂肪肝,顧名思義是指由于各種病因導致肝內脂肪堆積過多,從而導致肝臟功能改變,當肝臟脂肪達到肝濕重的5~10%或光學顯微鏡下有30%~50%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時,就形成了脂肪肝。常見癥狀有:易疲勞、乏力、右上腹不適、腹脹等,絕大多數患者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是在健康體檢時偶然通過B超而確診。關于脂肪肝的危害,相信患者朋友們通過網站、專業(yè)書籍及健康教育讀本,會有所了解,在此不再贅述。近日受理的1例咨詢情況如下:患者竇某,女,31歲,2個月前體檢發(fā)現ALT91 U/L,先后服用過雙環(huán)醇及水飛薊賓,半個月后肝功能恢復正常,然后將雙環(huán)醇減量服用,半個月后復查肝功能又不正常,已排除了休息不好,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患者在上傳的病歷資料中介紹了已經排除了自免肝,但是肝臟核磁共振確診肝血管瘤(彩超沒有診斷出來,也沒有明確診斷脂肪肝)。有臨床研究發(fā)現:肝血管瘤與脂肪肝存在一定的關聯,雖然核磁共振比彩超的靈敏度更高,但如果沒有測量腹部及肝臟脂肪面積(或沒有這項技術),就無法精確診斷脂肪肝。我曾反復向患者提過:排除了嗜肝病毒感染、酒精性因素、藥物性因素、休息不好等種種因素外,單純ALT升高,最常見的病因就是脂肪肝!為此,我詢問了患者的腰圍(80cm)身高(165cm),計算出腰圍/身高比為0.48,雖然臨界值是0.5,但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數據,健康國人(成年人)的腰圍/身高比(無論男女)平均值是0.35~0.45,因此,即使核磁共振沒有明確診斷為脂肪肝,我也給她下了脂肪肝的結論?。P于肥胖的論述,請參閱本人網站文章《衡量肥胖的新標準:腰圍/身高比》)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肝臟蓄積了太多的脂肪,當肝臟脂肪含量達到5%,就形成了脂肪肝,而這個5%的改變,無法通過彩超與核磁共振檢查而發(fā)現,因此單純依靠彩超或核磁共振來確診脂肪肝肯定是有缺陷的,所以最終確診還得依靠肝穿。根據生理學、解剖學,人體的組織結構與其功能是相互適應的,也就是說:如果正常的組織結構被破壞,其生理指標必然會有異常!例如,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細胞被病毒感染,造成肝細胞“橋狀壞死”“點片狀壞死”就產生肝功能異常。至于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的原因,是因為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與再生能力,因此輕微的肝細胞脂肪變性,可以依靠尚有正常功能的肝細胞來彌補,這就是為何有脂肪肝而肝功能正常的原因!而所謂“脂肪肝不明顯但肝功能異?!笔且驗榇藭r肝細胞的結構還沒有發(fā)生改變,首先是細胞代謝能力降低了,細胞膜表面的Na-K-ATP酶活性降低,不能“分解”“消耗”蓄積于肝組織中多余的脂肪,因此,“為了代謝掉多余的脂肪”肝臟必須“多做一份工”,因此肝功能就不正常了!脂肪肝的病理改變是肝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切面呈淡黃色或黃紅色,電鏡下,肝細胞腫大,充滿大小不等的空泡,這些空泡猶如“氣球”,一旦遇到病理因素刺激,就會“破裂”,因此有的會表現為暴發(fā)性肝炎,例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就是這樣。臨床上見到最多的情況是:無任何臨床癥狀的單純谷丙轉氨酶反復升高,反復病原學檢測找不到原因,就算檢測自身免疫也無法確診,難道需要依靠肝穿嗎?由于肝細胞穿刺屬于“侵入性操作”,活體肝穿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患者常常是“望而生畏”!有過肝病診療經驗后,其實有個非常簡便易行的初步判斷方法:無誘因的ALT突然異常(特別是輕度異常),首先要排除休息不好,近期是否呼吸道感染及腸道感染,是否使用過特殊的藥物?近日是否醉酒?是否嗜肝病毒感染?如果上述因素都排除,再考慮一下自身身體情況,體質因素(如身高、體重、腰圍),再綜合腰圍/身高比,體重指數來判斷自己是否屬于肥胖(或腰部肥胖)或體重超重等情況,如果屬于肥胖或超體重,就可擬診脂肪肝。患者向我提了1個問題:她周邊也有脂肪肝患者,為何他們的肝功能正常而自己卻反復異常?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由于細胞膜表面有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就如“奶油蛋糕”,體型肥胖者運動時會比正常體型者基礎代謝率高,例如稍微運動后可能會出現氣喘及心悸,而體型瘦但健碩且經常運動者就不會這樣。因為脂肪肝患者常常無明顯自覺癥狀,因此偶爾一次運動過度或疲勞過度后,因為“胖”而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例如不想進食等,待檢查肝功能時突然發(fā)現異常。肝臟猶如一臺“機器”,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而胖子為了消除體內過多的脂肪并與瘦子“對等”,無疑需要更大的運動量及強度,當這個“強度”超過自身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時,肝功能就異常了,所以減肥需要“循序漸進”是有科學道理的!由于脂肪肝的病理改變是正常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空泡變性”,這種“變性”可以是漫長的過程,因此肝功能反復異常是很容易解釋的!在多年的咨詢中,發(fā)現有許多無誘因的單項谷丙轉氨酶升高的患者,有些僅僅通過彩超無法確診,又不愿進一步做CT(或根本沒想到檢查),由于早期不能確診,留下肝功能反復異常的隱患,某些女性患者甚至被懷疑自身免疫性肝病而背負莫大的心理壓力。這與社會上不規(guī)范的肝病專科“滿天飛”有一定的因素,我國肝病患者眾多,“肝病”自然就是一塊“大蛋糕”,誰都想去分一杯羹!我曾在網站發(fā)布的《單項轉氨酶升高的乙肝患者應首選抗病毒治療》《初次發(fā)現肝功能異常的正確處理方法》,目的就是要讓肝病患者了解正確的疾病診治思維,避免“濫用藥”“濫診治”。總結:請不要因為沒有臨床癥狀而忽視脂肪肝,該病屬于“可逆性病變”,飲食有節(jié)制,多做有氧運動,避免肥胖是完全可以預防及控制脂肪肝的!作為有近30年肝病臨床診療經驗的醫(yī)生,本人致力于與您一起呵護“小心肝”!2021年02月19日
2574
0
5
-
侯濤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 肝病科 脂肪肝,顧名思義是指由于各種病因導致肝內脂肪堆積過多,從而導致肝臟功能改變,當肝臟脂肪達到肝濕重的5~10%或光學顯微鏡下有30%~50%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時,就形成了脂肪肝。常見癥狀有:易疲勞、乏力、右上腹不適、腹脹等,絕大多數患者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是在健康體檢時偶然通過B超而確診。關于脂肪肝的危害,相信患者朋友們通過網站、專業(yè)書籍及健康教育讀本,會有所了解,在此不再贅述。 大多數老百姓對脂肪肝的理解,還停留在外觀肥胖、膀闊腰圓的認識上,誠然,這種體型絕大多數會有脂肪肝,但不是100%的概率,例如:某些喜歡健身的男性,手臂肌肉發(fā)達,但不一定有脂肪肝!醫(yī)學界曾經有個評估肥胖的指標,即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米)的平方,24~27.9屬于超重,28及以上屬于肥胖,根據英國于2005年的研究認為:用體重指數來衡量是否肥胖并不科學,提出了腰圍/身高比的“新概念”。(詳見本人網站文章《衡量肥胖的新指標:腰圍/身高比》)據本院朱清靜博士于2018年介紹:脂肪肝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一種常見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率已占全人群的29%,其中10%確診為脂肪肝的患者是瘦子。人體自30歲開始,脂肪肝的發(fā)病率開始明顯增加,營養(yǎng)攝入過多、肥胖、過量飲酒、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都是導致脂肪肝的誘因。許多年輕的“上班族”整天坐辦公室,出門“以車代步",缺乏鍛煉,年齡不大即已“大腹便便”;還有許多年輕人喜食肯德基、麥當勞等油炸垃圾食品,雖然這些食品味道鮮美,但脂肪含量太高,不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過多的油脂會“中和"胃酸,攝入過度后反而沒有饑餓感,因此這些年輕人也不可能“好好吃正餐”,久而久之,會導致維生素、鈣質、微量元素等的丟失,反而不利于健康。 在18/1受理的1例咨詢,情況如下:患者楊某,男,33歲,因為在2018年做B超顯示肝區(qū)實質回聲增粗增強,懷疑是肝硬化而向我咨詢。超聲影像診斷學介紹:肝區(qū)實質回聲增粗增強,可見于脂肪肝,肝硬化,由于患者目前肝功能及白蛋白均正常,也沒有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不嗜煙酒,暫無理由確診肝硬化。而彩超診斷會受體位,腸道積氣等因素的干擾而不能很好的確診脂肪肝,因此,為了進一步確診,通常需要考慮做CT或MRI。有些患者就不明白了:為何確診脂肪肝需要做CT或MRI?根據國內著名脂肪肝專家范建高博士的統計:大約30%實際是脂肪肝的患者無法僅僅依靠B超而確診,而CT及MRI可以通過CT值,或MRI測試腹部脂肪面積、厚度來評估是否存在脂肪肝,因此單純依靠B超(彩超)來確診脂肪肝是有缺陷的。文獻報道:彩超確診脂肪肝與肝穿的吻合率是70%,也就是說:還有30%的患者無法僅僅依靠彩超來確診。楊某的身高為1.74米(自訴體型偏瘦),腰圍不詳(不愿告知),體重57.5Kg,計算體重指數為18.99,屬于正常,肝功能顯示甘油三酯與膽固醇正常,但血清淀粉酶升高。血清淀粉酶升高主要反映胰腺功能較差,可見于胰腺炎、糖尿病等,同時慢性胃炎、膽囊炎時也會升高,胰腺可以分泌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該患者沒有檢測空腹血糖,因此無法判斷他的血糖情況。如果檢測血糖升高,個人認為無需CT就可以考慮脂肪肝的診斷。該患者曾患急性蕁麻疹,臨床研究發(fā)現:蕁麻疹的病因之一是內分泌紊亂,因此即使患者不肥胖,根據B超也有理由去懷疑脂肪肝的診斷。 我向許多病友提過:臨床上無法解釋的單項谷丙轉氨酶升高,排除了休息不好、病毒感染、酒精性、藥物性等因素后,最常見的病因就是脂肪肝。雖然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彩超沒有明確診斷為脂肪肝,但怎么去解釋“肝區(qū)光點增粗增強”的問題? 我想:脂肪肝是最好的解釋!患者肝功能正常不代表他的肝臟是正常的!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脂肪肝已成為國人“常見病”,由于絕大多數無癥狀或癥狀極其輕微,易忽視。自然科學是講究“辯證法”的,臨床醫(yī)學更注重“循證”,請大家重視1個經過臨床考驗的事實:肥胖不是脂肪肝的專利,體型瘦弱、營養(yǎng)不良反而具有一定的患病風險! 預防:1.積極預防及治療代謝綜合征癥候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2.合理膳食 ,不宜進食油膩、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日常飲食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3.多做有氧運動 4.戒煙限酒 5.慎用藥物,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2021年02月03日
1813
0
0
-
仁丹副主任醫(yī)師 西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健康體檢中心 轉自:中國醫(yī)學論壇報 今天 哪些疾病最高發(fā)?該如何預防?一項400多萬人的體檢報告,我們列出了8種男女都高發(fā)的疾??! 2019年12月,北京市體檢中心發(fā)布《北京市2018年度體檢統計報告》,該報告涵蓋了2018年度北京全市專項體檢57萬人次和健康體檢414萬人次的體檢數據,并對體檢項目指標檢出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2018年北京男性健康體檢的異常指標檢出率排名前10位的為:血脂異常、超重、脂肪肝、甲狀腺結節(jié)、骨量減少/骨質疏松、血尿酸升高、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血壓增高、頸動脈斑塊、肥胖。 女性健康體檢異常體征檢出率排名前10位的為: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jié)、血脂異常、骨量減少/骨質疏松、超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脂肪肝、頸動脈斑塊、子宮肌瘤、血壓增高。 以上可以看出,在普通人群中最大的健康問題是: 1. 血脂異常、 2. 甲狀腺結節(jié)、 3. 超重、 4. 脂肪肝、 5. 骨質疏松、 6. 幽門螺桿菌陽性、 7. 頸動脈斑塊、 8. 血壓增高 現在就把預防方法全告訴你! 01 血脂異常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yī)師陳偉偉2020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血脂異常本身的癥狀難以察覺,但當血液中的脂質成分過高,會在血管中形成沉積,久而久之在動脈內膜下形成隆起的斑塊,隆起到一定程度后會發(fā)生破裂,其中的脂質成分暴露在血液中,會觸發(fā)凝血,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容易形成心肌梗死、腦卒中、肺栓塞等嚴重疾病。① 預防方法: 1、每周至少3次運動。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修訂版》推薦,每周應5-7天,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代謝運動。對于本身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的人群而言,應先進行運動負荷試驗,充分評估其安全性后,再進行身體活動。② 2、戒煙。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修訂版》推薦,完全戒煙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煙,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吸煙的人可以選擇戒煙門診來協助戒煙。② 3、飲食調整。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yī)師徐浩在2015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不同類型的高血脂人群,飲食要做不同的調整。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患者要少吃肉、油膩的食物,還要少吃動物內臟以及蛋黃、蟹黃、魚子等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物;膽固醇不高但甘油三酯偏高的患者要少吃油膩食物,控制主食及甜食的攝入量,還要控制體重、血糖,盡量戒酒。③ 02 甲狀腺結節(jié) 上海市肺科醫(y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yī)師胡洋2018年11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如果發(fā)現良性結節(jié),不影響美觀,又無憋氣、吞咽困難等癥狀,基本可以不用處理,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和超聲檢查,每年隨訪1次,持續(xù)至少3~5年。只要不出現短期內突然增大、聲音嘶啞無需過度治療。良性的甲狀腺結節(jié)惡變的概率很小,但不能因此忽視每年的復查。④ 這樣預防: 甲狀腺是一個內分泌器官,生氣、壓力大時會使內分泌系統紊亂,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因此人生氣、壓力大和精神緊張等不良情緒都可能會造成甲狀腺結節(jié)的發(fā)生。⑤ 03 超重 超重、肥胖,其實也就是體內脂肪超標,它會直接加重全身器官的負擔,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類型疾病有關,甚至還會增加患癌風險。2016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表了“國際癌癥研究組織”(IARC)的文章,通過檢索超過1000篇研究論文,發(fā)現有充足證據表明,脂肪超標與包括結腸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在內的13種癌癥的發(fā)生有關。⑥ 這樣預防: 1、每天連續(xù)運動不少于30分鐘; 2、多點菜少點肉,肉選白的少點紅; 3、少吃一口,不貪多; 4、吃飯慢一點; 5、少喝糖飲料。 04 脂肪肝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王貴強主任2017年9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因脂肪肝引發(fā)的肝硬化、肝癌最終肝移植排到歐美國家肝移植的人群第二位;在我國,脂肪性肝病也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所以不能放任其不管。⑦ 這樣預防: 王貴強主任強調,防治脂肪肝除藥物治療外,還需要注意控制體重以及加強運動。⑦ 1、控制體重。脂肪肝首先要控制體重。第一,應少食多餐,解決胃的空脹感,將胃縮小之后自然減重;第二,飯前應喝湯、吃水果,既能產生飽腹感,又能獲取糖分,提高水果利用率,一舉多得;第三,調整飲食結構,少吃米飯、饅頭等淀粉類食品,多吃蛋白質、奶制品等耐餓食品;第四,晚上應少食。 2、加強運動。其次,脂肪肝也需加強運動。雖然日常的運動無法解決脂肪消耗問題,但并不意味著運動就沒有用處。運動療法更實在的作用在于能夠解決胰島素抵抗的問題。通過練啞鈴、蹲起等方式鍛煉肌肉,可以有效抑制胰島素抵抗帶來的肝損害、血管內壁損害等問題,同時起到減少熱量聚集、治療糖尿病、改善血脂等多重作用。 05 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主要因為骨量低下等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增加,嚴重者可引發(fā)脊柱骨折等,導致嚴重后果。 這樣預防: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鄧微2019年3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疾病,等年紀大了再預防,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的。一般來說,從30歲左右開始骨量開始流失。因此我們應該從35歲就要開始注意科學的補鈣,每日攝入鈣量為800~1200毫克(男性800毫克,女性1200毫克)。同時要注意:⑧ 1、骨量檢查:45歲的女性和年過50歲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有抽煙、嗜酒不良習慣的人群,檢測年紀要適當提前,做到早發(fā)現早控制。 2、不挑食,多運動:攢骨量越早越好,不偏食挑食,只有飲食結構均衡,才是骨量存儲的基本保障;跑起來跳起來,這樣骨頭才結實,使中老年后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松的時間推遲,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06 幽門螺桿菌陽性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fā)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這樣預防: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劉衛(wèi)平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旋桿菌,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因此就餐時要使用公筷,即使在家吃飯,也最好跟家人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不要互相夾菜。⑨ 此外,家長一定不要將食物咀嚼后嘴對嘴喂給嬰兒,這樣可能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 07 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就像廚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時間久了會導致下水道堵塞。所以當頸動脈狹窄堵塞時,不僅會影響大腦供血,也可能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當斑塊整塊或部分脫落后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隨血流到達大腦導致栓塞。《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50%~75%的缺血性腦卒中由頸動脈病變所致,嚴重時可危及生命。⑩ 這樣預防: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老年病一科主任郭藝芳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防治頸動脈斑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是實現斑塊逆轉的關鍵。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特別是整體心血管危險水平,確定相應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飲食、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等措施,以及他汀治療使其達到目標值以下,完全有可能實現斑塊的逆轉。 同時,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若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還要積極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 08 血壓增高 不少人覺得,高血壓就是血壓高點,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事實上,血壓升高會讓動脈血管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血管和血管壁會增厚,時間長了則容易受到損傷?!吨袊哐獕夯颊呓逃改稀分兄赋?,高血壓患者大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 這樣預防: 1、少吃鈉鹽。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營養(yǎng)科營養(yǎng)師黃可人2019年7月在其醫(yī)院微信發(fā)文指出,高鈉飲食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成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能超過6克≈2400毫克鈉,而如果想要預防高血壓,每天鈉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2000毫克。在選擇包裝食品時,也一定要先看“營養(yǎng)成分表”,如果鈉含量>30%NRV,則要少食用。? 2、多走一走。長時間或長距離的走路也可以降低高血壓風險。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胡大一是一名健走愛好者,他曾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分享了自己堅持健走18年的改變:體重下降22公斤,升高的甘油三酯下降了;母親和弟弟都有高血壓,而他血壓正常;血糖保持正常14年。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疾病,藥物治療都是不可替代的,只有藥物治療加飲食、生活方式調理,才會帶來最好的效果。 參考資料: ① 2020-09-01 健康時報 《“三高”中,高血脂患病率10年增長最快!要抓住血脂異常管理期》 ②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 31(10):937-952. ③ 2015-09-16 健康時報 《降血脂不只是少吃肉》④ 2018-11-27 健康時報 《甲狀腺結節(jié)別緊張》⑤ 2015-04-24 健康時報 《生氣有八大致命危害》⑥ Body Fatness and Cancer — Viewpoint of the IARCWorking Group. N Engl J Med. 2016; 375:794-798 DOI: 10.1056/NEJMsr1606602 ⑦ 2017-09-06 健康時報 《脂肪肝是我國第二大肝病》 ⑧ 2019-03-22 健康時報《35歲就要開始補鈣》⑨ 2020-03-20 新華社《你和文明飲食的距離,差一雙公筷》 ⑩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 2016-04-12健康時報《頸動脈斑塊能縮小或消退嗎》 吳兆蘇, 霍勇, 王文, et al. 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J]. 慢性病學雜志, 2014, 6(1):1-3. 2019-07-01 邵逸夫醫(yī)院官方微信 《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不是鹽,而是它!再不忌口就晚了》 來源: 健康時報2020年09月09日
2329
0
4
-
2020年05月06日
948
0
1
-
2020年02月08日
1529
0
57
-
田遠虎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創(chuàng)傷救治中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單位體檢,小王拿著體檢報告唉嘆不已,去年的檢查指標發(fā)現有“高脂血癥”,今年又多了個“脂肪肝”。小王心想自己才40歲不到,也不算胖,怎么會得脂肪肝呢?脂肪肝,大家都不陌生,每年各單位組織體檢,都會有人被查出脂肪肝,這成了很常見的問題。有數據顯示,全球脂肪肝成人發(fā)病率高達20%∽30%,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肝病,也是世界第一大肝臟疾病。脂肪肝的危害不容小覷,脂肪肝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其嚴重威脅著大家的健康。脂肪肝,又稱脂肪性肝病,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通俗地說,脂肪肝就是肝臟中的脂肪太多啦。輕度脂肪肝一般沒有不適,很多人照舊吃喝,但是“無癥狀”并不代表“病情輕”。如果不加節(jié)制,一旦發(fā)展到中、重度脂肪肝,便會出現乏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癥狀,甚至面臨發(fā)生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風險。脂肪肝,有急性與慢性之分,鑒于急性脂肪肝少見,故通常所說的脂肪肝主要是指慢性脂肪肝。根據病因,慢性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高脂血癥、2型糖尿病等單獨或共同成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易感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應警惕。但是,體型太瘦的人也可能得脂肪肝,因為營養(yǎng)攝入不能滿足機體需要,體內缺少蛋白質和維生素,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導致肝內脂肪積蓄,引起脂肪肝。脂肪肝,常見誘因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1)不合理的膳食結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消耗過多。(2)不良的飲食習慣:過量進食、吃零食、甜食和葷食、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飲食習慣。(3)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人體主要是通過體力活動消耗多余熱量,沒有被消耗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儲存。(4)酒精濫用:盡管少量飲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發(fā)病率,但過量飲酒肯定會導致肝損害。所謂“病從口入”,脂肪肝患者得管住自己的嘴。飲食原則是:食用低脂、低膽固醇、低糖、低鹽,高纖維且有營養(yǎng)的蛋白質食物;千萬要避免油膩煎炸的食品,避免大魚大肉,少吃動物內臟,不吃夜宵。此外,還要減少糖類和動物脂肪的攝入。得了脂肪肝應該怎么辦?脂肪肝,是病,不是亞健康,一旦發(fā)現患有脂肪肝,切忌不把它當回事,應當及時去醫(yī)院診治。脂肪肝,是可以預防的,能夠“治好”的,去除病因是治療脂肪肝的最好辦法。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苫謴驼!?1.一般治療(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yǎng)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重恢復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yǎng)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總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2)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有不少人認為,脂肪肝應以素食為主,盡量少吃葷菜,甚至“滴油不沾”。殊不知,過度素食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進而加劇肝臟的脂肪沉積。實際上,脂肪肝患者也需要適量脂肪飲食。(3)適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內脂肪消耗。主要應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打羽毛球、跳繩和游泳等,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鐘,持續(xù)20~30分鐘,運動后疲勞感于20分鐘內消失為宜。(4)適當補硒能讓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達到正常水平,對養(yǎng)肝護肝起到良好作用。人體中的硒主要從日常飲食中獲得,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響很大,我國除湖北恩施、陜西紫陽等地區(qū)外,70%以上土地都屬于貧硒或缺硒土壤,糧食等天然食物中硒含量較低。海洋性食物,動物肝臟、腎臟及肉類是硒的良好來源,谷類和其它種子的硒含量依賴它們生長的土壤中的硒含量而有差異,蔬菜和果實類食物含硒甚微。相對含硒豐富的食物有:蘑菇、芝麻、大蒜、海米、干貝、淡菜、金針菜、海參、海蟹、魷魚、莧菜等。2. 藥物治療到目前為止,尚無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藥物。西藥常選用保護肝細胞、降脂藥物及抗氧化劑等,如維生素B、C、E,卵磷脂、易善復、熊去氧膽酸、水飛薊素、肌苷、輔酶A、還原型谷胱甘肽、?;撬帷⑷舛緣A乳清酸鹽、以及某些降脂藥物等。也可用丹參、山楂、草決明、澤瀉、柴胡湯、五苓散等中藥治療。3. 預防為主⑴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yǎng)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禁酒戒煙,少吃過于油膩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尤其要避免動物性脂肪的攝入。⑵適當運動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太極拳等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⑶慎用藥物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⑷保持心情開朗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⑸定期體檢要有自我保健意識,及時去醫(yī)院檢查肝臟超聲和肝功能,有條件者進一步做肝臟瞬時彈性檢測,有助于早期發(fā)現脂肪肝和肝損害等。2020年01月15日
2145
0
7
-
尹有寬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病科 原創(chuàng): 繆曉輝論健 肝膽相照 11月18日 人體至少有兩個寶貝,分別是心和肝,否則怎么會有“心肝寶貝”的說法呢?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把寶貝當寶貝”。 繆醫(yī)生:“你要學會養(yǎng)肝呢!” 病友(兩眼放光):“好好好!聽指教,聽指教。” 繆醫(yī)生:“很簡單,一句話:‘不加害肝臟就是最好的養(yǎng)肝’。” 病友(略帶失望的眼神沒藏得?。?“哦!” 這是屢屢發(fā)生在繆醫(yī)生診室的真實場景。 肝病類型很多,主要的包括病毒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這些肝病大多是慢性的,有些人可能已經有了嚴重的肝纖維化,甚至發(fā)展為肝硬化。毫無疑問,即使是嚴重肝病,針對病因的治療也是首要的,保肝治療和并發(fā)癥治療也要相應跟進。然而,在我看來,不進一步加害肝臟,其重要性絕對肯定一定不亞于病因治療,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養(yǎng)肝。 知道哪些行為傷肝并盡最大可能避免之,你的寶貝肝,就增加了很大的安全系數。以下列出數項: 1. 逃離天敵——酒精。 我寫關于慢乙肝預后的文章時,就提出過“1+1>2”的說法,意思是:慢乙肝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酒精肝也可以走這條路,患乙肝(或丙肝或自身免疫性肝?。暨€要喝酒,其結果就是合伙兒傷肝,破壞力倍兒加。所以,顧及寶貝兒的感受,別再泡酒(niu)了! 2. 別亂吃藥物。 生肝病的人,總有可能同時生其他的病,三寶四寶五寶都是身體的寶,也要照顧,但要記起已經不幸的二寶,得慎重用藥,能不用的盡量不用,能少用的盡量少用,盡可能避免用傷肝的藥物。自己要知道,還得讓治病的醫(yī)生知道。 3. 遠離“垃圾”。 現在垃圾分類處理很嚴格,是進步和文明的體現。這里說的垃圾顯然是指“垃圾飲食”,如何認定垃圾飲食?大家都懂,簡單地說:含有各種添加劑的非天然食品唄。色素、香料、防腐劑,都是化學物質,都會傷肝! 4. 慎重對待保健品。 保健品是什么?它們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是否含有不知曉的有害成分?你我都很難知曉。患肝病的朋友,咱們還自保吧。 5. 不要熬夜。 午夜12點之前要呼嚕起來!啥道理?生物鐘聽說過嗎?生活在不同經緯度的人,其與地球、月亮和太陽之間長期形成的晝夜關系,使得人體的內環(huán)境或內分泌系統建立了規(guī)律性的活動和靜息關系,經常打破這種規(guī)律性的關系,就會讓“寶貝兒”半夜啼哭,加害也! 6. 不要過勞,不要無度地鍛煉。 過勞,加重肝臟的負擔,無需多言。不少慢性肝病病人,試圖通過鍛煉來“提高免疫力”,以協助消滅病毒,加快肝臟康復,錯!運動是需要的,健身是可以的,鍛煉的不要。肝臟免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話題,不要把防感冒、防腹瀉、防肺炎等增強整體免疫的思路,與增強肝臟免疫功能混為一談。 7.不要或少燙發(fā)染發(fā),不要立即入住新裝修的房子,不要過度裝潢新汽車。 這些“不”,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避免接觸或少接觸化學物質。與藥物和酒精相似,化學物質是加害肝臟的因素。 8. 動物的三個內臟不要吃,或盡可能少吃。 它們分別是:肝臟、腎臟和大腸,它們分別或都有——毒! 9.不要抽煙!道理不解釋了。 還可以寫出第十、第十x,但是,你已經懂了,列出再多條目,也是相同的意義:都是加害寶貝肝的因素,避免之! 本文轉自“繆曉輝論健”,轉載僅作觀點分享2020年12月30日
2201
0
4
-
宋繼勇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俗話說“病從口入”,的確,就脂肪肝而言,疾病是吃出來的,是喝出來的。 酒精性脂肪肝與酒精的攝入明確相關,無需多言。 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控制能量過度攝入是預防肥胖及其所伴發(fā)脂肪肝的最主要的措施。人們常常認為,少吃肥肉、少食油膩就可以避免肥胖,其實肥胖的來源不僅僅是脂類食物,最容易被人們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同樣可以轉化為脂肪,堆積到機體各個部位,包括肝臟。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糖、淀粉等,日常生活中包含在我們的米飯、面粉、含糖飲料等食物中,這就要求我們日常生活中少吃主食、甜品,包括含糖量高的飲料等。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消費的方式也可能影響到脂肪在肝臟的代謝,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即便攝入總量相同的熱量,如果攝入次數多的話,也可能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也就是說,常吃零食可以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 飲食結構方面,少食動物油脂,以豆油、橄欖油為主,肉食中少食紅肉(豬肉、牛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適量進食白肉(禽類、魚類、爬行動物等的肉),以蔬菜、水果、魚類、五谷雜糧等為主的飲食結構可以明顯減少肥胖及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率,包括脂肪肝、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深海魚類及堅果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預防肝臟內脂肪的堆積。 預防脂肪肝,除了“管住嘴”,我們還需“邁開腿”。2009年感動中國入選人物之一陳玉蓉,被人們稱為“暴走媽媽”,其主要事跡就是為了給病重的兒子捐肝,每天快步走10公里,堅持7個月后,“重度脂肪肝”消失了,最終實現了捐肝救子的愿望。適量運動可以增加體內脂肪的代謝和消耗,對于普通人群,我們建議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游泳、跳繩、騎自行車等,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每天30分鐘左右即可。適當運動除了可以預防脂肪肝,還可以增強體質,愉悅身心。2019年11月08日
1426
3
3
-
2019年08月15日
4173
0
0
-
孟勇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第三醫(yī)院 普外科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些年輕朋友說去體檢查出了脂肪肝。明明不胖又愛吃素怎么會患脂肪肝呢?一提到脂肪肝我們就默認為肯定和油脂相關吃得油膩吃的肉多才會導致脂肪肝。但其實吃素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元兇之一而且脂肪肝不再是中老年人特有很多90后都開始有脂肪肝了脂肪肝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又該怎么預防呢?什么是脂肪肝?首先要知道,肝臟是脂肪合成、利用和運輸脂肪的主要場所。因此,當肝臟內脂肪轉運失去平衡,就會在肝臟內積聚,形成脂肪肝。正常人肝臟內中都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當脂肪含量超過10%,即為輕度脂肪肝;10-25%為中度脂肪肝;25-50%為重度脂肪肝。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并且呈現趨低齡化趨勢。目前,我國脂肪肝發(fā)病率高達25-35%,全國約有3.5億至5億人患有脂肪肝。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脂肪肝?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是肝臟的第一殺手,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大量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之中,從而逐漸形成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肥胖。吃肉太多會導致脂肪肝嗎?肥胖導致的脂肪肝我們可以稱之為營養(yǎng)過剩型脂肪肝,因飲食過量導致機體能量攝入過剩而產生。過剩的營養(yǎng)物質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所以肥胖患者容易得脂肪肝。比如,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各種炸雞薯片爆米花,奶茶蛋糕巧克力,都容易轉化為甘油三酯儲存在肝臟內,導致脂肪肝。所以,吃肉太多確實可能導致脂肪肝,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肥胖癥患者。光吃素就不會患脂肪肝嗎?其實不是。不是只有吃肉多才會導致脂肪肝,即使光吃素也可能會導致脂肪肝。和營養(yǎng)過剩型脂肪肝恰恰相反,長期營養(yǎng)不良、缺少蛋白質攝入可以導致營養(yǎng)缺乏型脂肪肝,這是為什么呢?首先,長期素食者,很可能由于營養(yǎng)不均衡,導致體內蛋白質缺乏,而肝臟將脂肪運輸走是需要蛋白質幫助的,因此就會造成轉運脂肪發(fā)生障礙,使脂肪在肝內堆積。其次,相較于那些每餐大魚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饑餓,人體的消化系統就會刺激機體吃更多的白米飯、面包、餅干等碳水化合物來增加飽腹感。它們雖不是肉類,但熱量可不少,而且碳水化合物是可以轉變?yōu)橹緝Υ嬖诟闻K內的,所以說并不是吃脂肪才會導致脂肪肝。脂肪肝有什么危害?雖然脂肪肝的發(fā)病率日趨上升,但大家對它的重視程度還遠遠沒有跟上。但是如果放任脂肪肝發(fā)展,10-15年內就會出現到不可逆的纖維化,約25%的單純性脂肪肝可導致脂肪性肝炎,25-50%的脂肪性肝炎可導致肝纖維化,15-30%肝纖維化可導致肝硬化,20-30%脂肪性肝硬化可進展為肝癌。不僅如此,脂肪肝還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例如長期飲酒導致的脂肪肝,常并發(fā)有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還有,營養(yǎng)過剩導致的脂肪肝,可引發(fā)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冠心病等并發(fā)癥。應如何治療脂肪肝?早期輕度單純性脂肪肝,可以通過減肥、調整飲食結構和積極鍛煉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并且這些做法也是預防脂肪肝的策略。1、控制飲食,每餐七分飽。2、調整飲食結構,多吃粗糧、蔬菜,少吃油炸、紅肉,避免奶油、奶酪等食物,不喝酒。如果是素食主義者,要保障充足蛋白質攝入。3、學會吃飯,做到“早吃飽、中吃好、晚吃少”。不吃夜宵,少吃或盡量不吃零食,少喝果奶茶和含糖飲料。4、注意有些水果也含有大量糖分,長期過多進食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可選用糖分較少的水果如蘋果,蔬菜如黃瓜、番茄等。5、不要自行服用保肝藥,日常生病用藥也要避免或少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6、每周至少保障3次半小時以上的運動。中期的脂肪性患者一方面需改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應根據具體情況,輔以適當藥物治療。但目前針對脂肪肝并無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重度脂肪肝患者幾乎不可逆轉,可能會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嚴重疾病。所以對于脂肪肝還是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是最佳之選2019年07月31日
2277
0
0
脂肪肝相關科普號

茅益民醫(yī)生的科普號
茅益民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西院)
消化科
1188粉絲8.4萬閱讀

趙英帥醫(yī)生的科普號
趙英帥 主治醫(yī)師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全科醫(yī)學科
55粉絲2.1萬閱讀

謝小紅主任科普號
謝小紅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理療科
32粉絲596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