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翼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放療科 后裝放療是婦科腫瘤特有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實它有一個更加正式的稱呼: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這個治療常用的名稱還是后裝,英文很簡單粗暴:afterload。歷史這個稱呼的來源比較久遠:需要追溯到1898年居里夫人發(fā)現放射性同位素——鐳。鐳于1920年代開始應用于婦科腫瘤治療。經過近三十年不斷的改進,20世紀30年代,鐳療成為婦科腫瘤的重要治療手段。但那個年代技術落后,放射性的鐳需要醫(yī)護人員親自器械操作放進病人身體。在當時的治療條件下,放置了鐳在體內的病人,被關在封閉的房間里若干天,吃喝拉撒都不得離開。待治療時間結束,再由醫(yī)護人員將鐳取出,病人才能離開封閉的房間。在這樣的鐳療時期,由于醫(yī)護人員不得不親自操作放置放射源,操作過程中受到了非常高劑量的放射線照射,身體的損傷是顯而易見的。同時,這種治療方式下,病人體驗感也是極差的?,F代后裝機器及技術20世紀末期,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后裝機器應運而生。所謂“后裝”,是區(qū)別于鐳療的意思:先放置宮腔管到需要治療的宮頸、宮體腔內,待醫(yī)護人員退出機房后,使用機械自動控制設備,通過馬達、牽引器將放射源送入到已經放置好的管道內,達到局部治療腫瘤的作用。因為是先放置可連接放射源的人工管道(術語為施源器),才通過機器設備將放射源送入到病人體內,所以稱之為“后裝”,是所謂“先裝管,后裝源”的意思。后裝放療使得放射源對醫(yī)護人員的身體傷害降低到了最小程度。于是一經研發(fā)上市,就被廣泛使用。目前市場上主要有醫(yī)科達、瓦里安等幾家公司研制這樣的機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后裝機器也升級換代得更加方便實用。由上可以看出:后裝治療是將放射源直接放置到腫瘤局部,對局部腫瘤進行直接殺滅作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它對局部病灶的療效更直接、更確切,因此用來專門針對有局部推量需求的腫瘤。因此,婦科腫瘤是放療科療效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另一個療效好的惡性腫瘤是鼻咽癌)。后裝放療現狀我院的后裝放療以組織間插植后裝放療為特色,對晚期宮旁浸潤明顯的大腫瘤療效尤其確切。有這個技術作為基礎,目前我院宮頸癌治愈率達到70%以上(2013年至今所有分期的患者全部納入的數據)?,F代婦科腫瘤后裝放療一般在外照射結束后,或快要結束(腫瘤較前明顯縮?。r開始,以保證外照射放療對腫瘤的大面積殺滅后,腫瘤明顯縮小。這樣可以使后裝放療的治療范圍盡量縮小,以盡量減少后裝放療的副作用。幾個小問題很多病人從外地過來,于是會想要外照射放療同時一起做后裝治療,以縮短總體治療時間。這是不符合醫(yī)學原理的。后裝放療一般在特定的后裝治療室進行,國內大部分醫(yī)療中心治療頻率為每周一次。具體治療次數根據不同的病情會有很大的差別。還有部分的術后病人并不需要后裝放療。病人之間請勿互相攀比。后裝放療結束后,后裝機器通過金屬的牽引配件,自動回收放射源至機器內。因此患者回家后不會攜帶放射源,對家里的老人孩子等親人是沒有輻射的。2021年01月02日
8719
0
2
-
歐陽翼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放療科 婦科腫瘤放療需要由放療專科醫(y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方案:單獨的外照射放療,或單獨的后裝放療,或兩者的組合。同樣的婦科腫瘤病種,不同病情、分期,需要的治療方式不同,具體決定因素包括患者腫瘤分期、是否手術、術后病理情況等。因此,就算是同一個病種,治療方案也有可能會完全不同,病友之間請勿互相攀比。目前外照射放療比較主流的技術為調強放療,準備過程非常復雜,在較大的腫瘤中心經常需要2周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正式治療。由于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計劃一旦確定,就不會輕易更改。所以這個治療計劃所需要的謹慎和仔細,大家都可以自行想象。放療流程包括:固定裝置制作、CTSim掃描、靶區(qū)勾畫、放療計劃設計及驗證、復位驗證及治療。固定裝置制作普通情況下,同一張床,人反復多次躺下來的位置、姿態(tài),肌肉緊張程度都是不一樣的。而病人的治療方案的設計需要非常長的時間(1-2周),目前的技術還沒有可能每天臨時重做新治療方案。外照射放療治療次數至少在25次以上,因此為了盡可能的保證患者治療時的狀態(tài)與治療計劃一致,會在治療開始前為每一個患者制作個性化的固定裝置,目的就是保證治療時身體位置的一致性。固定裝置主要包括:熱塑膜固定、真空袋固定兩種。由醫(yī)生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使用哪一種。病人在這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躺下來靜止不動。這個階段無身體上的痛苦。CT模擬定位掃描早期比較落后的技術條件下,一般都直接在病人身體上劃線做治療方案設計,非常粗糙、不準確,缺乏個體化?,F代放療計劃設計都是在影像數據基礎上,根據每個病人的個體化情況設計的,于是每個病人最重要的一個準備階段就是CT掃描,然后將圖像傳輸到醫(yī)生的治療計劃系統(tǒng)里。這個階段,病人需要攜帶個性化的體位固定裝置,到CT機房門口,護士打針(注射造影劑用),然后躺下來做一個CT就可以了。這個階段,如果說有一點點痛苦,那就是打針,以及皮膚上的激光標記。靶區(qū)勾畫及治療計劃設計這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階段,也是病人和家屬無法看到,也無法親身體會的一個階段。這是醫(yī)生和物理師的緊張工作和無間配合的階段。在我院一般是2周左右。靶區(qū)勾畫:第二階段病人CT掃描的圖像是3-5毫米每層,需要包括全部病灶范圍及有可能轉移的淋巴結范圍,一般掃描長度都在30-60厘米之間。也就是說,總共會有有100-200層(幅)的圖像需要醫(yī)生處理。(工作量可想而知)每一幅圖像都需要醫(yī)生用鼠標分別勾畫出來圖像內所有的重要組織及腫瘤。其中腫瘤勾畫尤為復雜,根據危險性的不同分為高危、中危和低危等不同級別,還要考慮每個病人的不同情況。靶區(qū)一般由下級醫(yī)生初步勾畫,然后上級醫(yī)生甚至全組醫(yī)生審核討論才能通過確認。治療計劃設計:醫(yī)生確認靶區(qū)后,會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決定處方劑量,并提交給物理師。物理師將圖像信息傳輸到治療計劃系統(tǒng),設置處方劑量在電腦里進行運算,并隨時調整系統(tǒng)參數以獲得更好的結果。經過物理師的初步評估劑量分布合格的治療計劃,會被提交給醫(yī)生。醫(yī)生有另一套臨床評估體系,如果治療計劃符合醫(yī)生的標準,醫(yī)生會通知物理師確認執(zhí)行,并由高級物理師審核通過才能傳輸計劃。如果醫(yī)生認為不符合臨床需求,則通知物理師重新做治療計劃,本流程重新走一遍。復位、驗證及治療經過醫(yī)生和物理師確認可以執(zhí)行的治療計劃會傳輸到整個系統(tǒng),經過復位、驗證,就可以開始治療了。復位病人需要攜帶體位固定裝置去模擬機房復位。也就是把治療中心點在病人身上的具體位置通過X線機器透視找出來,在皮膚上用激光槍標記長期留存。請注意,不是治療一個點或者三個點。治療的是一個范圍,只不過只在病人身上標記1-3個點,供技術員擺位用而已。治療的也不是皮膚上那個點,治療的是1-3個點投射到身體深部的交叉點為中心,腫瘤所在部位的一個較大的范圍。治療治療時,患者躺在專屬于他自己的個性化特制的固定裝置里,保持靜止不動即可,技術員會仔細給病人擺位。治療時間和劑量已經在系統(tǒng)內設置好,機器每一次出射線的數據都記錄在電腦里,不必擔心出差錯。放射治療過程中,病人不會感覺到疼痛,也不會攜帶放射源回家,所以是一種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療方式。常規(guī)的婦科腫瘤外照射治療的時間為5-6周:每周一到周五治療,周六周日休息;每天治療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正式開始治療了,基本上病人和家屬就沒那么焦慮了,有事也可以找醫(yī)生,我就不多寫了~~2021年01月02日
2112
0
0
-
孔為民主任醫(yī)師 北京婦產醫(yī)院 婦科 由于子宮內膜癌在35歲以下年輕婦女中并不常見,因此在生育期診斷時應謹慎,1級子宮內膜癌可能與重度不典型增生混淆。保留生育功能只適用于子宮內膜樣腺癌。子宮內膜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癌肉瘤和子宮肉瘤不能保留生育功能。符合下列所有條件才能保留生育功能:1)分段診刮標本經病理專家核實,病理類型為子宮內膜樣腺癌,G1級。2)MRI檢查(首選)或經陰道超聲檢查發(fā)現病灶局限于子宮內膜。3)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可疑的轉移病灶。4)無藥物治療或妊娠的禁忌證。5)經充分解釋,患者了解保留生育功能并非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治療方式并在治療前咨詢生殖專家。6)對合適的患者進行遺傳咨詢或基因檢測。7)可選擇甲地孕酮、醋酸甲羥孕酮和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治療。治療期間每3~6個月分段診刮或取子宮內膜活檢,若子宮內膜癌持續(xù)存在6~12個月,則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手術分期,術前可考慮行MRI檢查;若6個月后病變完全緩解,鼓勵患者受孕,孕前持續(xù)每3~6個月進行內膜取樣檢查;若患者暫無剩余計劃,予孕激素維持治療及定期檢測。完成生育后或內膜取樣發(fā)現疾病進展,即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手術分期應考慮與雌激素相關的潛在情況,如顆粒細胞瘤、多囊卵巢或肥胖。僅建議在不侵犯子宮肌層的1級子宮內膜樣癌中保留生育力(MRI確定)。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孕激素如醋酸甲地孕酮(160-320mg/d)或醋酸甲羥孕酮(400-600mg/d)。對于1級子宮內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已經在一些研究中得到報道。很少有研究報告2級子宮內膜癌保留生育管理的安全性。然而,最近的一項大型回顧性分析報告了二級和三級子宮內膜腺癌患者與子宮保存相關的風險增加,并建議這種處理應該在時間上有限。診斷不清的標本要由病理專家會診。對此,治療有效的患者必須盡快懷孕,并推薦生殖中心。盡管文獻報告了成功的結果,但子宮內膜癌在保守治療后的復發(fā)仍是致命的,因此,必須向患者說明子宮內膜癌保守治療非標準治療。一旦分娩完成,應立即行子宮切除術。(羅丹孔為民)2021年12月27日
1741
0
0
-
孔為民主任醫(yī)師 北京婦產醫(yī)院 婦科 隨著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率的上升,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尤其是內分泌治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孕激素是子宮內膜癌內分泌治療臨床使用歷史最悠久的藥物,目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不推薦內分泌輔助治療,僅用于晚期、復發(fā)性子宮內膜樣癌患者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內分泌治療對高分化癌(G1)雌孕激素受體陽性者療效較好,特別是適用于病灶較小、生產緩慢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內分泌治療晚期復發(fā)性癌總有效率25-30%,可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在患者一般情況較差,不能耐受進一步放化療或出現耐藥時,應用內分泌治療,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可能使患者獲益。常用的內分泌治療方案主要是孕激素治療,每日口服250-500mg甲羥孕酮或160-320mg甲地孕酮;抗雌激素藥物治療,他莫昔芬為雌激素受體拮抗劑,有抗雌激素的作用,有利于孕激素治療。每天口服20mg,數周后可增加劑量,或先用2-3周后再用孕激素,可提高孕激素治療效果。(羅丹孔為民)2021年12月27日
2286
0
1
-
孔為民主任醫(yī)師 北京婦產醫(yī)院 婦科 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輔助化療目前尚存在爭議。現有指南不支持子宮內膜癌患者Ⅰ~Ⅱ期行輔助化療,但在高?;颊呒吹头只喜⒋笃}管浸潤(非局灶性)、尤其合并有深肌層或子宮頸侵犯者,則可考慮化療。也有學者報道這類患者即使術后行輔助放療,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遠處轉移,故多數學者推薦加用化療,推薦的化療方案為紫杉醇+卡鉑。特殊類型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癌和透明細胞癌,術后如為ⅠA期可觀察(僅適用于全子宮切除標本沒有腫瘤殘留的患者)或化療±陰道近距離放療或外照射放療±陰道近距離放療;如為ⅠB~Ⅳ期,行化療±外照射放療±陰道近距離放療。早期透明細胞癌術后輔助化療不一定獲益,但Ⅲ期患者術后輔助化療+外照射可能獲益。Ⅰ~Ⅲ期癌肉瘤患者可考慮術后放療后輔助化療或者“三明治”方案。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復發(fā)率約為52%,化療已成為其術后輔助治療的基礎。ⅢA~ⅢB期推薦的方案為全身化療和(或)體外放療±腔內放療。ⅣA~ⅣB期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全身化療。若患者能耐受,推薦多藥聯合化療方案。推薦的化療方案及藥物為卡鉑+紫杉醇、順鉑+多柔比星、順鉑+多柔比星+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紫杉醇(用于癌肉瘤,Ⅰ類證據)、順鉑+異環(huán)磷酰胺(用于癌肉瘤)和依維莫司/來曲唑。單藥如順鉑、卡鉑、多柔比星、脂質體多柔比星、紫杉醇、PD-1阻斷劑帕姆單抗、拓撲替卡和異環(huán)磷酰胺(用于癌肉瘤)等。(羅丹孔為民)2021年12月27日
2315
0
3
-
孔為民主任醫(yī)師 北京婦產醫(yī)院 婦科 輔助放療的目的是對可能殘留或殘留的病灶進行照射,以預防和減少復發(fā)率。術后是否需要輔助治療主要依據手術病理分期、術后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肌層浸潤深度、脈管浸潤和宮頸間質是否受累等高危因素綜合判斷。早期低危組由于其預后好,術后無需輔助放化療。早期高危組主要包括ⅠB期G3級、Ⅱ期以及特殊類型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癌和透明細胞癌,因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后差,手術治療后一般推薦術后進行陰道內照射和(或)體外照射,并酌情進行化療。Ⅲ~Ⅳ期患者術后復發(fā)率高,術后一般需要積極輔助治療,建議放療+化療。Ⅳ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8%~15%,術后輔助放療通常作為姑息治療手段,需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和腫瘤負荷的情況酌情進行。目前多主張放療聯合化療進行輔助治療,放化療的順序可以是化療-放療-化療、放療后化療和化療后放療等。(羅丹孔為民)2021年12月27日
1312
0
0
-
王山云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市中醫(yī)院 婦產科 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呈持續(xù)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在我國,子宮內膜癌為繼宮頸癌之后的第二種常見婦科惡性腫瘤。根據發(fā)病機制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大部分為雌激素依賴型。發(fā)病危險因素1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如無排卵性的月經異常(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或絕經過晚,導致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長期在單一雌激素作用容易使子宮內膜增生、癌變。2子宮內膜三聯征(肥胖、高血壓、糖尿?。寒旙w質指數(BMI)>30Kg/m2時,子宮內膜癌變發(fā)病風險增加3.7倍,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異常者發(fā)病風險增加2.8倍,高血壓患者可增加1.8倍。3不孕不育: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發(fā)病風險,相反,每次妊娠可相對降低風險,末次妊娠年齡越高,內膜癌變風險越低。4卵巢腫瘤:如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常產生較高水平的雌激素而誘發(fā)內膜癌。5外源性雌激素:單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療5年以上,發(fā)生內膜癌風險增加10~30倍。6遺傳因素:20%的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遺傳性非息肉樣結腸直腸癌患者(Lynch綜合征)發(fā)生子宮內膜癌風險達70%。7其他:長期服用治療乳腺癌內分泌的藥物三苯氧胺,因其類雌激素作用,增加內膜增生和癌變風險。8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運動、飲酒、吸煙等與內膜癌變風險有關。臨床表現70-75%患者為絕經后婦女,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90%表現為各種陰道流血,月經紊亂、陰道異常排液、下腹隱痛、子宮增大、貧血、消瘦、發(fā)熱、甚至惡變質等全身衰竭表現。預防手段為減少內膜癌變風險,需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規(guī)范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對存在危險因素患者、家族遺傳史者及長期服用三苯氧胺患者應定期檢查。診治方法目前無常規(guī)的推薦篩查方法,無特異性血液學腫瘤指標,經陰道和經腹部超聲用于監(jiān)測子宮內膜厚度(大于5mm為截斷值)和宮腔異常情況;MRI是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子宮內膜癌診斷依據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下活檢的子宮內膜組織。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放療、化療和激素等綜合治療。2020年12月01日
2066
0
0
-
陳淑琴主任醫(yī)師 中山六院 婦科 全子宮切除術(簡稱全宮術)是婦科常用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需要行全子宮切除的疾病手術指征也較多。手術途徑主要有: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經腹部全子宮切除術、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婦科陳淑琴全子宮切除術后,子宮頸被切除,陰道端的宮頸就缺如了,陰道頂端(穹窿)被縫合封閉,呈現為“一”字形的陰道殘端,此時,患友除了腹部有傷口以外(除經陰道全宮),陰道內也有一個傷口,而且這個傷口常常是由可吸收的縫線進行縫合的,加上陰道這個部位是一個多種病原菌存在的聚集地,當然也就存在著陰道殘端感染的機會了。那么,在全子宮切除手術后,患友們應該從以下方面注意:生活常規(guī)方面1.術后三個月內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陰道沖洗等。因為陰道殘端傷口需要較長的時間修復,大約術后1個月左右傷口雖然成形,但可吸收線依然殘存,組織還需要繼續(xù)修復。在術后3個月陰道殘端傷口基本完全愈合。2.術后一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健身、提重物、騎自行車,避免過重體力勞動、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長途旅行等。3.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有:腰腹酸脹、下墜感、乏力等,甚至也有腸道激惹、腹痛等不適,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4.術后注意每天早中晚用清水外洗外陰(不要沖洗陰道內),保持外陰干爽,減少感染機會。5.保持大便通暢。因為大便干結或肛門墜脹的話,其過度屏氣用力可能使陰道殘端也會向下方膨出,增加陰道壓力和殘端傷口的張力,甚至導致陰道殘端的傷口裂開或出血。因為陰道殘端與直腸為上下緊貼的兩層組織,用力時,尤其是在術后一個月內,可吸收縫線出現溶解、斷裂,但殘端傷口并沒有完全修復,十分脆弱,發(fā)生殘端裂開和出血的風險較高。觀察癥狀方面1.陰道流液:因為陰道殘端為一新鮮傷口,術后在創(chuàng)面的修復過程中,尤其是術后1-4周,可吸收線開始溶解的過程中,一般會有少量的陰道排液,色為淡黃色或淡紅色水樣,無異味。但是,如果陰道流液量較多,則要懷疑是否有膀胱陰道瘺或輸尿管瘺的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鑒別診斷,確診后進行相應的處理。2.陰道出血:術后某些患友會有少量陰道出血,少于月經量。主要是陰道殘端傷口修復過程中,炎癥反應滲液和壞死組織脫落形成。如陰道少量出血,呈粉紅或淡紅色,一般不予特殊處理。如果陰道出血鮮紅,甚至超過月經量,則考慮殘端縫合不佳,或殘端感染壞死等原因導致殘端血管暴露而出血,前者往往在手術后72小時內發(fā)生,后者可能在術后1-4周發(fā)生。這些都需要及時就診和緊急處理。3.發(fā)熱或異味:因為陰道存在細菌,陰道殘端的創(chuàng)面就存在著感染的可能,此時,如體溫37.5℃,無需特殊處理;如體溫>37.5℃,或陰道分泌物量多、膿性、臭味,甚至伴有腹痛等,需要及時返院進行抗感染治療。飲食方面1.飲食方面無特殊。根據自己身體恢復的狀況,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可適當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2.術后盡量不要服用有活血作用的滋補藥材:如人參、當歸、鹿茸、酒類等。易引起創(chuàng)面出血不凈,或使陰道殘端已經閉塞的血管栓子脫落而導致大量出血。用藥方面1.術后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必要時,可使用口服抗生素。2.對于有圍絕經期癥狀的患友,如潮熱,可以口服利芙敏進行緩解。3.對于有大便便秘的患友,可以口服麻仁丸或麻仁軟膠囊,通便潤腸,作用溫和。術后復查時間和觀察指標1.門診復查:術后一個月和三個月,分別可于當地門診或我院門診進行復查,主要是觀察陰道殘端的愈合情況,是否有線結存在、肉芽形成等。如無異常,此后可半年至一年復查。2.超聲復查:對于保留雙側附件的患友,仍然需要在術后半年后進行超聲檢查,了解附件的情況。3.殘端細胞學檢查:對于因為宮頸病變或宮頸癌行全子宮切除(或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的患友,術后還需要定期行陰道殘端脫落細胞學篩查。4.血清學指標復查:對于伴有腫瘤標志物增高的患友,術后需要復查相應的異常指標。5.病理結果:一般在術后1-2周可以有子宮切除后的病理結果,這個結果很重要,因為有可能根據病理結果才能明確手術前的疾病診斷是否正確,是否已經完成了治療,是否還需要進一步的手術或者藥物等治療。比如:有一40歲的患友,術前因為診刮術,子宮內膜病理結果提示“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全子宮切除術,術后送檢的子宮病理結果為“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變”。所以,根據術后的病理結果,該患友需要再重新補充二次手術,行雙側卵巢切除術。因此,提醒各位患友,關注術后的結果非常重要。術后復查方法1.好大夫網站和陳淑琴教授直接溝通,術后相關問題和手術預約。2.陳淑琴教授門診(周一全天),因門診工作太忙,抱歉無法加號。3.陳淑琴教授工作室,可在好大夫網站上直接預約或咨詢。4.中山一院術后隨訪專科(每天都有,有主治醫(yī)師看診)。2020年10月10日
8821
1
6
-
龐業(yè)濱主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婦科 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有什么優(yōu)勢? 大家好,今天龐醫(yī)生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叫做子宮內膜癌的TCGA分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宮內膜癌的分子分型。 啊,那為什么要提到這個概念呢?因為它是我們。 N西西指南,也就是我們全球最先進的一個治療指南。 的一個2020年最新的一個推薦。 那它的出現的意義在于什么地方呢?啊,呃,以往子宮內膜癌,我們只有病理分型啊,也就是說把這個癌組織放到顯微鏡下看。 看它的一個樣子來對它進行分析,那這樣子往往就很不準,那我們現在進行了一個分子分析,也就是說更精確。 到了分子水平。 那么它的意義在于,以前我們通過病理分型,分123型啊,123級的子宮內膜癌啊,我們認為三級的是最差的,但是。 現在通過這個子宮內膜癌的分子分析,我們發(fā)現有些病理分型為三級的。 這個內膜癌它實際上愈后也很不錯,如果它是這個分子分型是po突變分型的,那么它的愈后五年生存率基本上達到百,所以這個tcga,也就是子宮內膜的分子分型出現以后,就推翻了以前子宮內膜癌的病理分型的一個這么一個。 分析它對我們臨床的指導意義就在于我們在子宮內膜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前我們先2020年08月09日
1175
1
4
-
任彤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和醫(yī)院 婦科腫瘤中心 胸導管或淋巴管主要分支破損引起乳糜液溢出,即為乳糜漏。婦科常常發(fā)生在惡性腫瘤淋巴清掃后。手術范圍越大,切除的淋巴結越多,則造成的損傷可能越多,發(fā)生乳糜漏的幾率越大。典型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腹脹,部分患者可出現呼吸抑制。病程長的患者可出現體重下降、營養(yǎng)不良等。有少數患者可表現為急腹癥,由于急性乳糜性腹膜炎所致。 若乳糜液三酰甘油含量超過110 mg/dl或為血漿中的2~8倍,蛋白質含量超過3 g/dl,則可診斷為乳糜漏。蘇丹Ⅲ染色見富含脂肪顆粒及淋巴細胞,高度提示發(fā)生乳糜漏。 婦科惡行腫瘤術后往往會腹部放置引流管,引流情況若診斷有乳糜漏者,可持續(xù)引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顏色、量等相關信息。通過引流可以緩解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也可以提供疾病進展的情況。若術后未放置引流管但是高度懷疑為乳糜漏,可行診斷性穿刺并置管引流。對于發(fā)生乳糜漏的患者可以采用高蛋白、低脂肪、中鏈脂肪酸的飲食策略。當引流液量高于100 ml/d時,或者通過飲食調整失敗時可以采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通過時腸道得到充分休息而減少淋巴液的生成,從而減少乳糜漏的產生量,促進乳糜漏的恢復。飲食調整過程中可以常規(guī)應用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減少腸道對脂類物質的攝入、降低胸導管三酰甘油含量及減弱淋巴管道流動,通過減少胃腸及胰腺分泌、抑制腸道肌肉活動、延緩腸道吸收、減少內臟血流,進一步減少淋巴液產生。當保守治療2周后無效或引流量超過1000 ml/d 達5 d以上,應考慮手術治療。術前可行淋巴管造影確定瘺口位置,術中也可行造影獲得更多信息,首選漏口加固縫扎;當無法行漏口縫扎的情況下,可考慮行栓塞術或分流術。2020年07月12日
6017
0
0
子宮內膜癌相關科普號

劉文欣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文欣 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婦科腫瘤科
5819粉絲35.1萬閱讀

李佳殷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佳殷 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953粉絲3.2萬閱讀

武欣醫(yī)生的科普號
武欣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
婦科腫瘤科
4578粉絲14.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