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nèi)容
-
如何停止焦慮思慮過度,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
馬燕桃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03日249
0
8
-
父母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很獨特的時期,是一個從孩子逐漸到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從生理到心理都面臨著巨大的改變,身體逐漸在發(fā)育,對長相和穿著打扮變得在意,人際關系更加敏感,對自我的認識和世界的看法開始形成,也更需要周圍人的認可和理解;感覺自己開始變成一個“大人”,而心理上卻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他們其實非常需要周圍人的幫助,幫助他們面對這個復雜的世界和真實的自己。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最大的挑戰(zhàn)來說就是發(fā)現(xiàn)孩子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變得叛逆,有很多奇思怪想,也許還有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更多自己的主見,更需要有自己的隱私和空間等等。如果父母難以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親子之間就會變得矛盾重重,自說自話,關系變得僵硬甚至怨恨。為了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溝通,尤其是孩子面臨心理上的問題時,如何幫助孩子走出來,這里有一些建議,希望對父母們有所啟發(fā):1.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需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是幼稚甚至錯誤的,也不要馬上否定他,而是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再耐心和孩子平等地討論。交流時要注意放下家長的權威,不要居高臨下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讓孩子覺得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這樣他才會愿意聽你說的話。2.培養(yǎng)耐心的態(tài)度和孩子交流時需要拿出專門的時間,培養(yǎng)耐心和孩子交流的態(tài)度,讓孩子感覺到你是愿意真正傾聽和了解他的。因為叛逆期和敏感的緣故,可能孩子一時不愿意和你說他的心里話,父母也不要太著急,給孩子一段時間,父母耐心的態(tài)度會逐漸讓孩子感覺到對自己的重視,從而愿意和你說自己的心里話,這時我們就可以和他們談論他們遇到的困擾,詢問最近遇到什么煩惱了。3.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明確的邊界意識了,比如很重視這是我的房間,不要隨意打擾我,這是我的東西,不要隨便拿,就算是父母,也要征得我的同意才行等等。父母需要慢慢適應這種變化,這恰好說明孩子正在長大,宣示著他的主權,需要周圍人的承認和尊重,這樣也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4.放下想要改變孩子的期待當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不是說不要孩子改變,而是需要注意改變的方式。一般來說,父母們很著急想要幫助孩子,比如強迫他們運動,強迫他們學習和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本意是好的,可是效果卻常常相反,越是想要幫助孩子,孩子反而更叛逆,問題更多。這時候就需要調(diào)整一下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放下想要改變孩子問題的迫切心理,不是替代孩子去解決問題,而是協(xié)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問題,繼續(xù)保持耐心的態(tài)度,允許孩子有問題!如果想要做點什么,可以詢問孩子,你需要父母做些什么來幫助你嗎?然后根據(jù)孩子的意見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5.培養(yǎng)信任孩子的態(tài)度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問題,都要相信孩子現(xiàn)在的問題只是暫時的,是孩子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不要把問題擴大化,覺得不去改變,問題就會越來越多,發(fā)展到最嚴重的程度。這種態(tài)度會給孩子一個父母不信任自己的態(tài)度,也讓孩子學會了不能信任父母,覺得父母在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就給自己下了結論。這樣一來親子關系就會受到破壞,關系一旦弄僵了,父母想要幫助孩子的努力就會落空。6.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父母比較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先入為主地去看待孩子,這時孩子就會覺得你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無法理解他。父母需要學習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了,父母就會覺得一定是孩子做錯了,但其實也有可能是老師冤枉了孩子,這時孩子本來就覺得委屈,加上父母還要責怪自己,就會更加對父母有意見,不愿意和父母傾訴。這時如果父母能耐心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才會慢慢從不愉快的情緒中走出來。7.學會用規(guī)矩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可以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和孩子商定一些家庭的規(guī)則,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寫下來,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否則孩子肯定不會遵守,也加重了孩子的反感。可以把如果不遵守規(guī)則父母可能會采取的措施寫下來。當孩子不遵守規(guī)則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根據(jù)規(guī)則的約定,我會怎么做,請你理解。當然這時候也可以聽一聽孩子有什么理由,如果理由是合理的就需要理解,這樣使家庭規(guī)則不至于過于生硬,具有一些家庭溫暖的規(guī)則更容易被執(zhí)行。8.正確看待孩子玩手機和游戲的行為特別把這一點提出來,是因為現(xiàn)代社會這是青少年非常普遍的行為模式,父母們不必過于恐慌,將這些行為看成手機成癮或者游戲成癮,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就大多數(shù)情況來說,玩手機和游戲其實是孩子緩解心理壓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或者回避問題的方式,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禁止玩手機或者游戲,而是耐心了解孩子的壓力或者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那些問題才是重點,而不是把重點放在管理孩子玩手機或游戲上面。當然,這也不是說就完全不管了,可以用前面說的制訂規(guī)則的方法來管理,同時抱著友善的態(tài)度。父母們可以把以上這些作為與孩子相處的基本原則,發(fā)展屬于家庭自己的溝通方式,建立和孩子相互信任、理解、支持的關系,孩子就一定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始終記住良好的關系才是改變的開始!
羅興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03日814
2
8
-
電子游戲如何影響大腦
2017年對?116篇文章的系統(tǒng)評價將電子游戲的使用與幾種結構和功能的大腦變化聯(lián)系起來,包括注意力、認知控制、視覺空間技能、認知工作量和獎勵過程。與非玩家相比,游戲玩家的注意力和視覺空間技能有所提高,這可能是由于在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中觀察到的血流量增加和體積變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玩電子游戲與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密切相關,并涉及與沖動和失控相關的機制。游戲玩家增加了皮層腹側基底神經(jīng)節(jié)回路中幾個區(qū)域的激活,這是一個影響獎勵尋求行為的主要網(wǎng)絡。將情緒和記憶與游戲相關線索聯(lián)系起來的海馬體、海馬旁體和杏仁核也參與其中。該評論指出了與電子游戲相關的負面結果,例如前扣帶回皮層的募集減少,這會對注意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研究表明,在電子游戲中接觸暴力會降低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導致行為抑制、對社會信息處理的負面影響、某些大腦區(qū)域的發(fā)育延遲以及語言智商降低。其他研究已經(jīng)注意到電子游戲對多巴胺釋放的影響,多巴胺是與愉悅、學習、注意力、強化和感覺運動整合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例如,1998年使用放射性配體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掃描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腹側紋狀體中的多巴胺水平增加,這會影響動機和獎勵。同樣,2011年對?154名?14歲青少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利用功能性?MRI掃描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玩游戲的玩家大腦左腹側紋狀體的灰質增加,這種效果類似于賭博大腦中的灰質。癮君子。研究作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巴胺受體和大腦獎勵途徑的變化可能會導致玩家,尤其是成癮者,建立耐受性并減少愉悅感。這種效果類似于藥物濫用成癮,因為兩者都表現(xiàn)出對刺激的多巴胺反應減少。除了對大腦的影響之外,過度游戲還與各種負面的社會心理影響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電子游戲成癮者的心理健康和認知功能往往更差,包括更差的沖動控制和更多的多動癥癥狀。他們還表現(xiàn)出更多的情緒困難,例如抑郁和焦慮,感到更加社交孤立,并且更有可能報告表明使用網(wǎng)絡色情有問題的癥狀。德國?2019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潛在問題游戲與心理功能受損之間存在中等大小的正相關;癥狀包括抑郁、焦慮和敵意。還與適應不良的應對機制(例如,自責、行為脫離、否認、接受、物質使用、自我分心和發(fā)泄)、整體負面影響、自尊心差、偏愛獨處和學校不良有關表現(xiàn)。然而,鑒于這是一項橫斷面研究,作者告誡建立因果關系,并警告說心理功能障礙可能是病理游戲的原因或結果?!镀较?zhàn)斗:心理醫(yī)生教你擺脫強迫的折磨》
包祖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30日319
0
0
-
用換位思考傾聽會提高溝通效率
古人說:“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醫(yī)生只有真正走進了患者的心靈,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也才能取得溝通的成功。當醫(yī)生真正地同情患者時,他的目光、語氣、語調(diào)、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都會在醫(yī)患溝通中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同理性去傾聽,即換位思考傾聽他人的想法。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1.掌握傾聽的原則在與人溝通時,傾聽的原則主要包括:耐心地聽對方講完,只有耐心地聽完,才能理解對方話語背后的隱含信息;不要著急評論他人的觀點,而是適時地做出反饋;用積極的態(tài)度,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2.在傾聽時跟隨講話者的思路在與人溝通時,要學會跟隨講話者的思路尋找想要的答案,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用肢體語言做出適時的回應。3.在傾聽時學會理解他人很多人在溝通時往往只注重表達自我,而忽略了對方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導致在溝通時遇到各種問題。醫(yī)生只有將患者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才能真正地急患者之所急,盡快地采取正確的處置措施,并時時牢記生命倫理學中的“不傷害”原則,制定出一個更為人性化的治療方案。然后與患者進行溝通,使其理解并接受這一方案,使治療方案得到迅速的接受和執(zhí)行。因此,與人交談時,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學會理解他人,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制勝法寶,也是高效溝通的前提。當我們從理解他人的角度去傾聽,那么,不僅能在溝通中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暢所欲言的氛圍,還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王祥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19日164
0
5
-
正念、接納和臨在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標志
01無論是“解憂四部曲”還是“禪療四部曲”,我都在書中頻頻運用“正念”、“接納”和“臨在”這三個術語。這是因為,正念、接納和臨在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下文再對此進行簡要的介紹?!芭R在”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核心內(nèi)容,大意是:將自己的存在全然的帶入當下以及與他人的關系之中。在治療過程中,“臨在”表現(xiàn)出若干不同的特點,但這些特點適用于任何類型的關系:(1)將其整個人引向與他人接觸的意圖;(2)拋開自己的信仰、理論、預先假定和個人問題,創(chuàng)造出一塊可用的內(nèi)部空間;(3)發(fā)展出一種開放、可得和不評判的態(tài)度。有心理治療臨床經(jīng)驗的人都會同意,所有這些品質都具有要求“接納”的能力。所謂“接納”的能力,意味著以一種真實可見和具體的方式,將過去的經(jīng)歷納入到當下的“存在”之中,可以觸覺、感官、身體、情緒和精神的方式。從事正念治療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接納”的能力類似于佛禪學中的“正念”。大量的實踐證明,那種為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的正念冥想形式,可以成為忙碌的現(xiàn)代生活的有益補充,它能讓你在與另一個人的關系中更加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我在《做自己的旁觀者:用禪的智慧療愈生命》這本書中論述禪學智慧與存在主義之間的關系時寫過一句話:“禪是東方人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西方人的禪?!边@句話得到了一些同道的認可。在這本書中,我還把“接納”的能力放在“正念”能力培育的第一部分。在《過禪意人生:存在主義治療師眼的幸?!愤@本書中,我對“接納自己”進行了專篇論述。02可以這么說,不管是“正念”、“接納”,還是“臨在”,它都是我所研究的心理治療方法——正念禪療的核心技能。這種治療方法的目的,是為了讓心理疾病患者認識到自己精神的本質,而不是與之對抗。在正念冥想中,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不予評判地接納“來者”,“臨在”于此地、此時和此刻。對冥想敞開心懷,并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正念冥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它只是一種超脫或內(nèi)心警覺,以及對當下的覺知。許多人都以為正念只是一些內(nèi)觀訓練。其實,這是一種誤區(qū)。正念冥想并不只是一種技能,它更是一種領悟,一種對我們真實本性的意識。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會追隨自己的想法或感覺,而且我們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想法和情緒就是我們本身。而正念冥想就是這種“臨在”的狀態(tài),只是“存在”,一種不牽涉身體或精神的純粹體驗。在文明的進化過程中,這是一種被我們遺忘的本質狀態(tài),因為我們更習慣于“行動”而不是“存在”。正念冥想,意味著“成為見證”,只是為了去觀察存在于我們身上的想法、情緒和身體感覺。這個過程是為了不再通過外部人格去進行自我認同,它可以讓我們在不做任何評判的前提下更好地接納自我。正念冥想,可以讓我們擺脫想法和情緒的奴役,而只是去觀察這些想法和情緒,像一個無聲的見證人,擁有了解真正符合自己本性之物的天賦能力。03佛禪學中有一個術語叫“虛空”。我和我的來訪者都體驗過這種“虛空”的感覺。在親身體驗到這種“虛空”的感覺之前,我對他們的表述只是似懂非懂。需要注意的是,我這里所說的“虛空”并不是那種你有時會內(nèi)心深處感覺到的無聊,而是那種矗立在你眼前的空虛,它就像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這種“虛空”會讓人有種忽然間被擒住的感覺,就好像墜向無底的深淵。驚恐發(fā)作者往往對這種感覺很熟悉。當你在面對這種“虛空”時,本質上的感覺是恐懼。正念禪療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種恐懼跟遭遇“虛空”本身沒有關系,你所恐懼的是自己越來越深陷其中可能帶來的結果。遭遇“虛空”之后最令人膽戰(zhàn)的終極階段就是崩潰,還有些人稱為“瘋狂”或“湮滅”,因為消失在虛無之中,令人恐懼不已的就在于此。為了對抗崩潰和無力感,我們有時需要采取行動。在這一刻,我們慣常用來應對困境的抗爭方法往往是無效的。此外,還會出現(xiàn)焦慮發(fā)作和頻繁就醫(yī)的念頭。實際上,這些反應都是為了逃避這種駭人體驗的解困嘗試。最后,還有一些人會出現(xiàn)成癮行為(酒精、藥物、食物、沖動購物等),就像是精神崩潰前的最后一道防線。正念禪療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感覺到被世界遺棄的時候,正是這種對無力感無條件的接納給了人勇氣。無條件地接納這樣一個事實:“虛空”可能不期而至,并帶著你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正視這種體驗,就像為了超越恐懼而去正視恐懼,讓我們認識到了真正的自己,并意識到我們沒有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所有的需求。04不管是伴侶關系,還是同事、朋友關系中,正是這種恐懼——害怕對方無法愛上自己的本真價值抑制了我們的人格,無法做自己,最終促使對方選擇了離開。有一次,一位同事跟我說,“運轉”良好的伴侶,都是能夠在關系的最初就對可能促使任何一方離開的因素有所表達的伴侶。在兩人的關系中,正念、接納和臨在的能力可以用“兩極的共融”來概括,一方面賴于表達自我,另一方面賴于傾聽對方。為了確保對方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意,表達的方式和信息的內(nèi)容都很重要。因此,關鍵在于清楚準確、簡潔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話要說得明明白白,讓對方不必琢磨揣測,或是以錯誤的方式解讀傳遞信息。以強勢的方式進行溝通,同樣要求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以非指責性的方式進行表述,也就是不帶攻擊性,不使用帶有侮辱性的言辭,或是不去翻舊帳,以免惹人不快,因為這只會讓情況雪上加霜。最后,表達自我,也意味著懂得以真誠的方式去恭維對方。開誠布公地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欣賞,可以增進伴侶之間的親密度。傾聽他人并非易事。傾聽并非人之本性,它要求在對自身反應有所意識和對他人保持可得性的同時,能夠進行思考和保持警覺。當伴侶中的一方篤定自己占理而不愿去傾聽另一方的時候,雙方的溝通可能會迅速陷入僵局。為了實現(xiàn)傾聽,在我們的正念禪療訓練中,我們不僅特意安排了關于“聲音與思維”的訓練內(nèi)容,還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促進來訪者做到以下幾點:(1)停止所有的活動,以專注于對方和討論的主題;(2)告訴伴侶,并避開干擾因素(如電話、電視等);(3)采取中立的態(tài)度,拋開成見和倉促的定論;(4)杜絕一切解讀的傾向;(5)不要打斷對方,讓對方盡情地表達;(6)在認為對方的意思不夠明確時,通過提問請對方澄清自己的想法。總之,如果你能把“正念”、“接納”和“臨在”的能力運用到人生的任何階段、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包祖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16日145
0
0
-
主任好,家屬心里壓力很大,不愿意配合治療,需要看下心里醫(yī)生咨詢一下嗎
李順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15日256
0
2
-
你想要的理解,怎么那么難?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經(jīng)常有來訪者跟我抱怨,自己的父母如何的不理解他,如何的讓他憤怒、失望,然后圍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很多次,卻很難過得去。有多糾結這個問題,它就有多重要。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渴望:最親近的人可以充分的理解自己。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理解呢?設身處地?感同身受?這些詞都被用爛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當這種“理解”發(fā)生的時候,被理解者會有什么樣的體驗呢?一位來訪者這樣比喻:好像陽光照進了心里,穿透了迷霧,整個人都被照亮了。那一刻,你不再孤獨,不再壓抑,好似心理有了溫度,人仿佛也重新活了過來,可以動彈了。你所有的努力、付出、犧牲、委屈統(tǒng)統(tǒng)都被看到、被接納、被撫慰,很放松、很熨帖。那一刻,終于可以放肆哭一場、安心的喘息一下??傊?,你來到了一個可以盡情說理、肆意釋放的地方。光看這段描述,就十分讓人舒適。所以,一個人如果長期獲得不了這些感覺,勢必是局促的、緊張的、僵硬的、孤獨的、壓抑的、干枯的、甚至是抑郁和扭曲的,就像長久陰沉下的天??墒牵瑸槭裁催@么好的東西,很多家庭就是沒有或者稀缺呢?父母為什么不去好好學習這一部分呢?因為這種理解的發(fā)生,很難。它需要耐心聽到表達者的準確信息,需要感受信息下各種負面的情緒,甚至需要接納這些情緒的存在,尤其是這個接納,極其艱難。舉個例子,有一段時間,工作很辛苦,于是有一天,你跟父母說:最近工作太累了,不想上班了。他們一聽,急了:“什么,不上班你吃什么?”然后開始告訴你“現(xiàn)在找個工作多不容易,你這種想法太可怕”巴拉巴拉……其實你看,他們回應的是你“不想上班了”這個句子,他們以為你已經(jīng)有了這個想法,要跟他們商量這件事。但殊不知,你的重點其實在前面,“最近工作太累了”,這就有了誤解的產(chǎn)生。你會開始氣不打一處來,覺得他們根本不理解你,不顧你的死活,只在乎你有沒有工作,你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而實際上,如果你更側重性的告訴他們,你最近工作太累了,累到恨不得都不想去上班了,或許他們就能跳過自己的擔心而聽到多一點你的辛苦,從而如你所愿的嘗試去理解你。當然,也可能,你這么說了,并且說的很清楚了。你:最近好累啊,真是難受,工作怎么這么辛苦啊,我恨不得都想辭職了。他們:哪份工作不累呢(別幻想了)……他們:你這算什么,我們當年怎么怎么樣(夸耀自己吃得苦多?),那也沒有要辭職?。憔褪翘嗳酰?。他們:累也沒辦法啊,誰叫你當初不好好學習呢(你自作自受,別找我們。)他們還是沒有理解你。不過,在這些回應里,他們其實是感受到了你的情緒的,他們知道你“很累”,但是,他們選擇忽視這個情緒,或者干脆堵住這個情緒,對于他們來說,這個情緒的釋放是沒有意義的(你這算什么),甚至是有害的(你這么矯情,哪像當年的我們),他們要趕緊替你處理掉這份危險。所以你看,簡單一句“理解我”,涉及到的背后的要求可一點也不簡單。理解發(fā)生的前提,是對方真的聽懂了你想表達的意思,這并不容易。排除你本身的表達能力這個因素之外,對方對一些語言的習慣性和偏向性理解,也是造成誤解的很大因素。所以,有時候對方只需要多聽,多問,不急于下判斷,就可以走完理解你的一大部分。當然,有時候對方即使聽懂了你想表達的內(nèi)容,但他就是不能接受,不能認同,這個時候的理解就更難了。那么,接受和認同一段情緒為何那么難呢?還是回到前面那個例子,如果你繼續(xù)問父母們:你們當年上班就沒有過很辛苦的時候嗎?就沒有這種希望有人來理解一下的時候嗎?他們很可能會回答你說:肯定有啊,但是有什么用呢,誰會聽你的呢?還不是得自己熬?你看,他們不是沒有過和你一樣的渴望,但那時的他們也得不到回應,甚至比你遭受的挫敗更徹底更嚴重,慢慢的他們只能壓抑甚至否定掉被理解的渴望,因為他們確實沒有感受過被理解的好處,反而受挫失望等等難受的感覺一大堆。對“獲取理解”這件事只有糟糕痛苦的記憶,也就談不上給你,甚至都不能允許你索要這份理解了。這就是他們無法認同和接受你索要理解的原因。某種程度上來看,你比他們活的更精致,更敢注重心理感受,對,是敢,他們甚至都不敢讓自己繼續(xù)期待有人能理解了。盡管你也沒有得到想要的,至少你還知道,對某些情感的需要是應該的、是正常的,就像一個饑餓的人,不會因為缺乏食物而否定掉自己對于食物的需要。只有那些受挫太嚴重的人,才會選擇徹底否認自己的內(nèi)心渴望和需要,這是更大的絕望。無法抱怨和表達情緒的人,反而是最難靠近的,是孤立無援的,甚至是自我放棄的。了解了這些,會不會更理解了對方一部分呢?你可能會想,繞了一圈,我還得理解他們,我自己的理解都不夠呢。是的,這就是被理解的困難之處,獲取理解的前提是,給予對方一定的理解,考慮到對方的理解習慣、情緒覺察以及情緒接受的能力等,給予對方以適當?shù)钠诖?。而現(xiàn)實是,越渴望被理解的人,越無法有耐心的去適度期待,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我受夠了失望,要么你就充分的滿足我,要么就別理我,讓我理性對待,我做不到。所以,在尋求理解的路上,我們必須得慢慢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完全被理解,是一種幻想。尤其對于某些人來說,必須經(jīng)歷幻想的破滅這一絕望過程。不管有多少人際交往或者家庭關系修復專家告訴我們:只要你嘗試做一些改變,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局面就會有所改善。我們都要注意,這些方法的使用有一個前提:我們愿意改變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改變對對方的期待等,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幻想,延遲一部分渴望,不執(zhí)著于完全得到理解,理解才能得以慢慢被我們感受到。接受了“他們也許永遠都給不了我想要的理解”的絕望之后(這意味著我們開始真正接受,他們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才能真正放下,并且開始思考,哪些是對方可以給予的,哪些是我們自己需要去承擔的,哪些是我們可以去爭取的。換言之,這份絕望并不會讓你完全放棄期待,而是認清了現(xiàn)實,同時又可以去爭取和享受有限的被理解,我們不再執(zhí)著的關注于“無人理解”,而是也能注意到,別人在與我們不同的情況下,仍然在努力理解我們,在渴望理解的同時,我們的眼里也開始有了別人。不知不覺間,你有了更大的慈悲,來認識和諒解這份人性的求而不得。人也就開始慢慢變得平靜,該爭取的爭取,該承擔的承擔,該失望的失望,心中那份極致的需要和絕望感就會慢慢淡下來,取而代之的,則是失落、知足、感恩、獨立等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而這,或許就是真正的成熟吧。
王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03日213
0
2
-
除意識流以外,提高警醒的其他因素
⒈強烈情緒提高警醒度:正性情緒(如躁狂)提高警醒度至意識上層;負性情緒(焦慮、恐怖、心緒不良)提高警醒度至超意識。所以,強烈的情緒提高警醒度,會引起失眠。所以,抗焦慮、抗恐怖、抗心緒不良,會有利于催眠。相反,戰(zhàn)前動員正是要激起戰(zhàn)士對敵人的仇恨,提高警醒度,發(fā)掘戰(zhàn)斗的潛能。⒉不適的刺激提高警醒度:⑴聲光刺激:強烈的噪音(例如裝修的電鉆聲)提高警醒度,導致煩躁;強烈的燈光使人警醒度提高,導致煩躁。故入睡前環(huán)境要安靜、光線要暗,以利降低警醒度。⑵冷、熱、痛覺:盡管單調(diào)的感覺刺激促進自我催眠,但冷、熱、痛覺引起不適,提高警醒度促進失眠。相反,止痛、溫度適中將有利于睡眠。⒊深感覺刺激提高警醒度:劇烈的鍛煉導致肌肉和肌腱的牽拉覺、關節(jié)運動覺受到刺激,過多的深感覺信號傳入皮質,增加警醒度,易感失眠,故不贊成睡前一小時劇烈鍛煉。相反,有意識地逐節(jié)松弛肌肉,會減少深感覺信號的產(chǎn)生,降低警醒度,有利于抗焦慮、抗失眠。當準備打斗時,要握緊拳頭,全身保持緊張狀態(tài),產(chǎn)生的深感覺信號增多,增加警醒度,進入應激狀態(tài)。⒋能量的儲備提高警醒度:經(jīng)過充足的睡眠,腦能量儲備完成,故次晨的警醒度高,中午小睡1小時,故下午仍能保持注意力,到了晚上,能量儲備耗盡,感到疲勞,警醒度降低,故易入睡;如果終日躺在床上不動,則腦能量儲備完成后得不到消耗,警醒度依然較高,則難以入睡,所以,久病臥床的人,睡眠并不好。⒌軀體狀態(tài)低下:慢性疾病、經(jīng)前、產(chǎn)后、更年期、過度疲勞,導致前額皮質功能抑制,丘腦感覺閥門打開,軀體感覺信號過多進入皮質,引起警醒性升高,導致煩躁、易激惹和失眠。
喻東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23日531
0
4
-
意識流提高警醒度
意識流是指前意識淺層的聯(lián)想和/或環(huán)境知覺不斷進入意識窗,引起意識窗的流動認知。在新聯(lián)想和環(huán)境知覺進入知覺的同時,之前的聯(lián)想和/或環(huán)境知覺就退出意識窗,回到前意識淺層或前意識深層。意識流越快,意識窗的警醒度就越高,意識流越慢,意識窗的警醒度就越低,意識流停止,意識窗的警醒度就很快降低。⒈意識流加快:當前意識淺層能量充足時,可推送前意識淺層的聯(lián)想進入意識窗。當前意識淺層的能量亢進時,意識淺層的聯(lián)想進入意識窗數(shù)量就增多,速度就加快,這就是思維奔逸;當聯(lián)想從意識窗中快速閃過(意念飄忽)時,意識對聯(lián)想還來不及清晰認知,也來不及識記,只記得剛閃過的聯(lián)想,就順著剛閃過聯(lián)想的發(fā)音和意思引出下一個聯(lián)想,即音聯(lián)意聯(lián)。順著音聯(lián)意聯(lián),聯(lián)想主題在不斷轉換,即注意轉移。同樣,環(huán)境知覺進入意識窗,也會引起前意識的相關聯(lián)想進入意識,環(huán)境知覺內(nèi)容不斷在變,相關聯(lián)想也隨著不斷在變,構成隨境轉移。思維奔逸的意識流加速,故警醒度升高,由意識基層升至意識上層,表現(xiàn)輕躁狂或急性躁狂;由意識上層再升至超意識,伴有煩躁體驗,表現(xiàn)心緒不良性躁狂(混合性躁狂)。⒉意識流減慢:當前意識淺層能量不足時,無力推送前意識淺層的聯(lián)想進入意識窗,意識淺層的聯(lián)想進入意識窗的數(shù)量不足,速度減慢,這就是思維遲緩。在抑郁背景下,進入意識窗的更傾向是不愉快聯(lián)想,該聯(lián)想比平時在意識窗中停留時間更長,故更易引起心緒不良,心緒不良增加意識警醒度,進入超意識,易感焦慮和失眠。由于聯(lián)想在意識窗中流動過慢,導致注意主題的轉換變慢,即注意遲緩。思維遲緩的意識流減慢,如果沒有被不愉快聯(lián)想拖住,則會降低警醒度,由意識基層降至前意識淺層,引起不真實感、軀體人格解體(輕度)、精神人格解體(輕度)、疲乏無力;降至前意識深層,則思睡。所以抑郁癥既可伴有引起警醒度升高的焦慮和失眠(焦慮性抑郁),也可伴有警醒度降低的人格解體和思睡(阻滯性抑郁)。抑郁癥為什么讀不進書呢?因為思維遲緩;那為什么好看娛樂視頻呢?動態(tài)的環(huán)境知覺使意識窗流動起來,維持警醒度,不致于白天思睡。⒊意識流與清晰度:在警醒度上升背景下,在單位時間內(nèi),聯(lián)想、環(huán)境知覺的清晰度是增強的??墒?,當意念飄忽時,聯(lián)想在意識窗中飛快通過,清晰度才下降。相反,當思維遲緩時,在警醒度下降背景下,在單位時間內(nèi),聯(lián)想、環(huán)境知覺的清晰度是降低的。⒋自我催眠:專注一個聯(lián)想、一種感覺、一種運動,用以抵制其他聯(lián)想進入意識窗,意識窗的警醒度就下降,引起自我催眠。專注單調(diào)的聯(lián)想:關燈閉目,專注想蒼涼的山村雪景,容易催眠。相反,睡前計劃想好一個問題再睡,則動態(tài)聯(lián)想序列進入意識窗,促進警醒,就難以入睡。睡前因超我減退,潛意識的聯(lián)想易混入意識,如果你想抓住這一靈感,展開想下去,就容易失眠。應用筆記本記下,明日再想當創(chuàng)傷性記憶重現(xiàn)進入意識窗時,類似一小段視頻回放,形成意識流,故能維持警醒度;因為是創(chuàng)傷性記憶,故能提高警醒度,引起不愉快體驗。當創(chuàng)傷性記憶重現(xiàn)時,病人可將創(chuàng)傷性記憶的畫面定格,盯住定格的畫面想,不讓畫面流動起來,遏制意識流的流動,警醒度會很快下降,不愉快的體驗就會減輕。專注單調(diào)的感覺:⑴專注聽覺:專注聽單調(diào)的鐘表滴答聲或滴水聲。(2)專注壓覺:用指尖按壓風池,每分鐘1次。⑶專注擺動:雙手抱膝,左右輕輕搖擺,能放松精神。專注單調(diào)的運動:⑴專注呼吸:專注自己緩慢地深呼吸。(2)專注轉動:關燈閉目,有規(guī)律的順時針轉動眼球。(2)專注睜目:專注睜大雙眼,眼肌很快疲勞,促進睡眠。
喻東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23日305
1
4
-
愛自己的10種方式
人際關系中,我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可靠的朋友、貼心的伴侶、稱職的家長,我們擔心自己夠不夠好、會被接納、還是被討厭,思考怎樣的自己才是別人眼中“理想的人”。而英國作家羅伯特·霍爾登說:“不要試圖變成理想中的那個人,而是給自己留出足夠長的時間,找到自己真正的模樣?!鄙钪凶钪匾年P系,是我們和自己的關系。學會“愛自己”,才是建立好的人際關系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更懂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學會了了解別人的需求、關愛別人的方式。在《恰到好處的親密》一書中,就給出了“和自己創(chuàng)建親密關系最重要的十個方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美如果你身上有某些特質和魅力特別吸引人,那么,這種魅力也應該讓你更愛自己。你可以為自己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而自豪,可以為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認真生活而驕傲,也可以因自己的同情心和才華備感自信……認可自己的魅力,有助于我們創(chuàng)造與他人的親密,因為他們也會被你的這些魅力所吸引。了解自己的魅力,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類型的人的不同魅力。無論這些特質有多么表面和簡單,追隨它們,你就能從中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欲望背后的深層原因一個深度了解自己的人,會懂得自己真正的欲望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回避欲望。辨識欲望的過程,可能帶來不當?shù)念A期和焦慮情緒,所以你不必追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可以在想要得到一個具體東西的時候停下來問自己:它能給我?guī)硎裁??比如在一雙新鞋子面前,你能得到什么?“它讓我看起來很特別”“周一上班我想穿上它”……“特別”的意思什么?上班對你來說重要嗎?一步步追問,會帶引領你走向深層的欲望。了解你的需求和價值欲望的本源,是你的需求和價值,愛自己的前提,就是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抱怨的時候,有意識地問自己:我在抱怨什么?我為什么生氣?我想指責什么?我的哪些需求沒被滿足……這些不愉快的時刻,可能就指向你最關心的事物,也是你最在乎的價值點。向自己提問好奇心是人際關系的保鮮劑,當你對一個人的故事、經(jīng)歷、觀點、魅力等等有好奇心,你就會關心他、不斷探索他的內(nèi)心世界。同理,對自己好奇、向自己提問,也是保持和自己親密的重要方式。我們需要關注自己做什么、說什么、思考什么,你可以問自己:“這是什么?這么做能帶給我什么?為什么我有這樣的感覺?這能帶來什么改變和不同?”這些提問會讓你思考行為背后的深意和動機。作家和創(chuàng)造力訓練師埃里克·梅塞爾建議,睡覺前運用“睡眠思維提示”,能把你的大腦引向問題的解決方案。在三個不同的夜晚,分別問自己三個問題:我還需要什么;我需要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抓住自己的好奇心,是對更深層地了解自己,從而更有力地掌控自己。傾聽自己的故事傾聽別人的敘述,能讓你從他的視角了解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同樣,寫下你自己的故事,也能讓你更了解自己。把自己的故事寫在紙上,讓自己意識到“我已經(jīng)挺過了障礙、克服了苦難、學到了教訓”,也可以讓你離夢想更近一步。如果你的過往經(jīng)歷有一些不如意,甚至是痛苦的地方,不妨就從這里開始。你害怕什么、到底在擔心什么?有一些故事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嗎?回憶往事很難?有什么是你不想說的?關注你的感受,關注你銘記和遺忘的事情。你也可以傾聽自己對未來的期待。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完美的一天是怎樣的?五年后的你是怎樣的?關注這些問題會讓你興奮、充滿希望,還是害怕、沮喪?這些都是你內(nèi)心世界的珍貴信息。從體會感受開始,辨識自己的情緒情緒總是跌宕起伏,要求自己接納情緒是一件很難的事,但為了和自己保持親密,我們就不得不體會并接納每一種情緒,包括最讓人頭疼的憤怒、焦慮、恐懼、嫉妒……體會自己的感受,可以試著從某一件事開始?;叵肽羌?,用身體去感受具體的感覺,也許是被超速的車嚇到魂飛魄散,也許事一陣宜人的微風讓你臉上洋溢著微笑。從體會感受開始,真正辨識自己的情緒,給那種感受一個名稱,比如,悲傷或厭惡,高興或快樂,并嘗試用詞匯表達它。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是愛自己的關鍵。如果你不表達情感,你就永遠不會知道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別人更無從知曉?!拔沂仟氁粺o二的,但我也是普通人”我們常說,理解人性,才能擁有持久的關系,同樣,深諳自己的人性,是聯(lián)系自我的最好方式。你和所有人一樣,是人類大家庭里的普通一員。你獨一無二,珍貴無比,但也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保持這種心態(tài),可以讓你嚴格地對待問題,寬容地對待自己。忘記給朋友買生日禮物,不必責怪自己,你非圣賢,你需要解決只是“沒買禮物”這件事而已。你會遇到問題和麻煩,你要做的就是承擔部分責任,并努力解決麻煩。內(nèi)疚和羞愧會帶來更多破壞性的傷害,把自己和問題分開,對事情的幫助會更大一些。從回應自我需求開始,關愛自己表達對自己的關愛,就是在言行舉止中無時無刻傳遞“我在乎我自己”的信號。你可以從回應自己的需求開始,投入地、專注地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給予自己和他人一樣的饋贈:欣賞、尊重、鼓勵、安慰。有人說,愛自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看作自己的女兒,你對女兒的態(tài)度能有多溫柔,對自己就可以對自己多有愛。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儀式感你每天清晨不厭其煩地在最喜歡的早餐店吃一頓早飯,每個周五的晚上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光……這些是屬于自己的儀式感,提醒著你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建立只屬于自己的儀式和慣例,把每月一次的一日遠足或者一日書店當成一種習慣,每月拿出一天時間和自己來一場心靈對話,有意識地做這些事情,會讓你和自己的關心更加牢固。偶爾放下手機最后,我們都要面對的挑戰(zhàn)是:控制科技對你、對你的人際關系的影響??萍紛Z走了我們獨處的時間、與他人相處的時間,偶爾放下手機,為自己創(chuàng)造和自己、和他人親近的機會,盡可能建立真實世界里、面對面的吸引力??萍紤摲沼谡鎸嵣?,而不是阻礙我們真誠相見。感到孤獨的時候,遠離自己的手機和電腦,讓自己心無旁騖。這時候你會知道,你并不孤獨,你還有你自己。獨自一人的時候,正是了解和關愛自己的大好時機。
陳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19日533
1
5
心理咨詢相關科普號

王駿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駿 心理治療師
江西省吉安市中醫(yī)院
心理咨詢科
20粉絲3618閱讀

袁海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海偉 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河南
線上診療科
103粉絲2.7萬閱讀

李培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培凱 副主任醫(yī)師
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臨床心理科
8220粉絲4.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丘春柳 主任醫(yī)師汕大附一院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 28票
焦慮癥 17票
學生心理問題 11票
擅長:公立三甲資深主任醫(yī)師 心理治療師 專職心理咨詢/心理治療 精準診療兒童青少年學生及成人心理疾?。呵榫w行為障礙 厭學 考試焦慮 社交恐懼 適應障礙 失眠 抑郁 焦慮 疑病 強迫障礙及其它心理障礙;情感婚姻家庭親子人際關系問題;神經(jīng)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其它如病因未明慢性疲勞 疼痛等、反復求醫(yī) 無明確病因的軀體不適(頭暈 頭痛 耳鳴 胸悶 氣促 心悸 心慌 麻木 乏力 厭食 消瘦 貪食 肥胖 惡心 嘔吐 噯氣 呃逆 胃腸不適 功能紊亂 消化不良 腹痛 腹脹 慢性腹瀉 便秘 尿頻 多汗 怕冷怕風等)、軀體形式障礙、心身疾病的綜合治療(心理治療、必要時配合中西藥物治療)。 -
推薦熱度4.9路聚保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病???/span>
心理咨詢 35票
兒童心理問題 4票
抑郁癥 4票
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便秘,胃腸功能性疾病伴發(fā)心理障礙;性格探索,解密職業(yè)。擅長疾病種類:自閉癥,發(fā)育遲緩,語言障礙,多動癥,感覺統(tǒng)統(tǒng)失調(diào),學習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強迫障礙,失眠癥,品行障礙等;以及相關心理問題:失眠、厭學、游戲成癮等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殘、自卑等情緒情感問題;兒童青少年相關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厭學,網(wǎng)癮、叛逆、親子關系、婚戀情感,睡眠障礙等生物社會心理整體治療模式;為營養(yǎng)不良,便秘,腹瀉,腸易激綜合征等慢性腸功能障礙疾病并伴有心理障礙患者,制定精準化的腸道菌群、代謝、營養(yǎng)、免疫等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
推薦熱度4.3范大慶 主任醫(yī)師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兒童青少年心理科
精神分裂癥 18票
焦慮癥 10票
學生心理問題 9票
擅長:中學生厭學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一般心理咨詢與治療。 失眠抑郁焦慮癥強迫癥、雙相障礙及高血壓腦梗塞伴發(fā)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精神分裂癥早期診斷與治療 學習工作生活社會功能康復 一個不擅長讓病人多花錢的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