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06月30日
2011
0
4
-
杜培準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普外科 想我說胃腸鏡檢查沒有不舒服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做的是無痛胃腸鏡。?如圖所示,胃鏡是一根直徑1厘米左右的管道,檢查時,這根胃鏡管道從口腔經過咽喉部到達胃里進行觀察。胃鏡經過咽喉部的時候,會有一種想吐的感覺,你說這有多難受嗎?也不見得。胃鏡檢查一般需要5分鐘左右,你只要足夠的放松、讓口水肆意的流,檢查一會兒就完成。腸鏡檢查的時候,遇到有些人的腸子特別長、特別的繞,腸鏡在大腸里移動的時候,會有肚子疼。腸鏡檢查一般需要15~20分鐘。【腸鏡檢查的是大腸(包括直腸和結腸),并不會檢查小腸】?說起來,胃腸鏡檢查也只是有一些不舒服,并沒有別人口中描述的那樣痛苦,檢查的時候放松、配合一點很快就完成了。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原以為信手拈來的事,卻讓你陷入困境,反而是讓你焦慮不已的事情,到頭來輕松搞定。?什么是無痛胃腸鏡呢?就是先把你麻醉了,再做胃腸鏡,那你感覺不到痛了。做無痛胃腸鏡的麻醉是一種很簡單的麻醉:往血管里注射一點麻醉藥,被檢查者5秒左右就睡著并開始檢查,檢查結束后停止用藥,被檢查者10秒左右就醒過來了。整個麻醉的時間跟胃腸鏡檢查的時間差不多,很快恢復。有些人擔心麻醉后要蘇醒很久?不會的,一般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完全恢復,然后可以回公司繼續(xù)加班(加油)。有些人擔心麻醉會影響智力?沒那好事兒。都說智慧和記憶是痛苦的根源,放心好了,等你醒了,這世間的痛苦,你一丁點都不會少。不過,為胃腸道腫瘤擔心的心情,會煙消云散。(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2022年06月26日
918
0
4
-
安萍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共性的一個問題,所以他是說美沙拉嗪之后,那么腸鏡可以看到粘膜修復要夠多久,考慮停藥是不是還要繼續(xù)吃,這是肯定的,第一個就是看我們的病人有沒有高危因素哈,那么我們對于美沙拉嗪降階梯治療或者是停藥是有很多的這樣一個評估因素的,比如說我在吃美沙拉嗪達到了黏膜愈合,第一個黏膜愈合到底維持了多長時間,你現在的美沙阿拉情又沒有相應的減量,再一個原來在減量的過程當中,是不是有重新出現復發(fā)的這樣一些情況,如果你有曾經出現復發(fā)的情況,這時候美沙拉嗪要維持更長的時間,從目前來看,美沙拉嗪在我們國內的全量是一天四克,那么四克,如果按照薩爾福來說,它一天是八顆,那么另外一個呢,如果達到了黏膜愈合,這時候我可以選擇逐漸的減量,減到一天六顆,或者是逐漸減掉一天四克,如果是一天還是兩克,也就一天吃四顆,每。 他拉琴仍然能夠維持的非常好的這樣一個粘膜愈合,但我們看你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全結腸的病變,范圍非常廣,那么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之下,那么你的側要就要更加謹慎,那么另外一個呢,如果它是一個全結腸都已經達到面膜愈合的狀態(tài),那么四克,呃,也就是兩克就是四顆,那么仍然要求美桑拉嗪至少要服用堅持服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否則2022年06月12日
226
0
0
-
侯波副主任醫(yī)師 白城市醫(yī)院 肛腸外科 3分鐘讀懂,腸鏡病理報告!梅斯醫(yī)學?消化新前沿?2022-05-2820:01?發(fā)表于四川我們做腸鏡檢查,最常見的贅生物就是息肉,其中的腺瘤性息肉,其實就是腸癌的預備狀態(tài),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它演變而來的。而腺瘤性息肉在50歲之后的檢出率非常高。一項研究顯示:在7203例次腸鏡檢查中,息肉檢出率為:50歲前為17%,50~59歲為35%,60~69歲為56%,>70歲為63%。以上數據還不包括結腸息肉病、P-J綜合征、進展期結腸癌、腸道準備不合格者及檢查失敗者。研究顯示,直徑超過2cm的腺瘤惡變率高達50%,多發(fā)性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可達100%,且發(fā)生癌變的年齡較輕。因此,腸鏡報告,以及腸鏡活檢病理報告,描述最多的是關于大腸息肉的。一般的說,大腸息肉牽扯到兩部分專業(yè)術語:一個是腸鏡的報告,另一個是息肉切除后或活檢后的病理報告。本文就常見的一些專業(yè)術語做一下解讀。腸息肉概述人體的腸道黏膜的表面也會長一些突出到腸腔的局限性隆起,這些隆起在沒有明確性質前會統(tǒng)稱為大腸息肉。大腸息肉根據病理可以細分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而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確定性質后,按照部位加上病理診斷學名稱,就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專業(yè)名詞,比如:直腸管狀腺瘤,乙狀結腸絨毛管狀腺瘤,橫結腸絨毛狀腺瘤,升結腸增生性息肉或盲腸炎性息肉等。一、腸鏡報告1.單發(fā)或多發(fā)根據息肉數目:分為多個與單發(fā)。兩個以上就稱為多發(fā)息肉。因此如果您的報告寫的是多發(fā)息肉,一定要看看數目。也許只有兩個。2.根據有蒂或無蒂:分為有蒂型、亞蒂型(廣基型)、扁平息肉。蒂就是根的意思。想想蘑菇、山楂、櫻桃的蒂就好理解了。一般的說,有蒂的息肉切除起來容易的多。3.息肉的內鏡分型(1)日本山田分型山田I型:息肉基底部平坦、基底寬,略隆起于腸壁表面。簡單的說,這個類型的息肉就是扁平,沒有蒂的。山田II型:息肉基底部突出較明顯,息肉呈半球狀。雖然突出黏膜面,但蒂還沒有成型。山田III型:息肉基底部突出明顯,與周圍腸壁黏膜成銳角,息肉呈類球形。這是種粗蒂息肉。山田Ⅳ型:息肉表現為球形,通過短、長蒂與腸壁相連接。真正的帶蒂息肉。(2)P-S分型這種分型使用的是英文,P(pedunculated)指的是有蒂的,S(sessile)指的是平坦的,而PS指的是亞蒂的。因此如果是Ip指的是I型帶蒂的,依此類推,Is指的是平坦的,Ips指的是亞蒂的。一般專業(yè)人士會分的更細,對于非專業(yè)人士來說,知道息肉是不是帶蒂就夠了。二、病理報告1.腺瘤性息肉是由異型增生的腺上皮所構成的良性腫瘤。腺瘤性息肉的病理類型多根據絨毛成分來劃分,絨毛含量<25%的為管狀腺瘤,25%-75%為絨毛管狀腺瘤,>75%為絨毛狀腺瘤。(1)管狀腺瘤是大腸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分布于直腸及乙狀結腸。腸鏡下管狀腺瘤多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部分有分葉,息肉大小不等,多為有蒂型。管狀腺瘤一般生長緩慢,分化良好,較少發(fā)生癌變。如果息肉是管狀腺瘤,那稍稍可以寬心了,管狀腺瘤是腫瘤性息肉中最好的一種類型,需要注意的是:它雖然較少癌變,但不等于不會癌變?。?)絨毛狀腺瘤在大腸腺瘤性息肉中不常見,占全部大腸腺瘤的5%-10%,大部分為廣基型。腸鏡下絨毛狀腺瘤表面呈絨球狀,多覆有粘液,有時可有糜爛。絨毛狀腺瘤性息肉的異型增生和癌變率較高,有文獻報道,直徑大于2cm的惡變率為50%。如果息肉是絨毛狀的,一定要高度警惕,密切隨訪。(3)管狀絨毛狀腺瘤顧名思義,這是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的混合型,大小不一,管狀絨毛狀腺瘤可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異型增生,其癌變風險介于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之間,其癌變率的高低與其絨毛含量相關?;旌闲拖倭鲆欢ㄒ匆幌旅枋龅慕q毛含量以及異型增生的程度,如果都很高,要密切隨訪。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呈無蒂,少數有蒂,直徑較小,一般小于5mm,通常發(fā)生于大腸近端。以前有很多醫(yī)生認為散發(fā)性增生性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很小?,F在的觀點認為有些增生性息肉可出現異型性增生,進展成為不典型結構和細胞特征的潛能。盡管2010年WHO消化系統(tǒng)腫瘤分類中指出,大腸遠端直徑小于5m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不切除,但是在沒有明確把握是增生性息肉的時候,不可掉以輕心,需隨訪復查。3.鋸齒狀腺瘤對于這種類型的腺瘤,不是每個內鏡醫(yī)生和病理醫(yī)生都善于診斷。這種腺瘤的特點是表現為鋸齒狀外觀,同時兼具增生性息肉的結構特點及腺瘤的細胞學特征。主要有兩個類型:廣基型(SSA/P)好發(fā)于近端結腸,較少引起癥狀,體積比增生性息肉大,通常為5-10mm,肉眼觀為扁平或無蒂輕微隆起的息肉;傳統(tǒng)腺瘤(TSA)常見于遠端結腸,外生樣息肉,肉眼觀與管狀腺瘤類似。目前鋸齒狀腺瘤是關注的熱點,因為研究者認為鋸齒狀途徑是大腸癌發(fā)生的第三種途徑。一旦診斷鋸齒狀腺瘤,應引起重視。4.炎性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癥所引起的炎性反應性增生,由于炎癥刺激導致上皮再生、修復,纖維組織增生導致息肉形成。此類息肉通常較小,直徑多<1cm。炎性息肉是否癌變目前爭論不一,但一般認為炎性息肉發(fā)生腺瘤性變化后可再演變成大腸癌。如果明確是炎性息肉,治療原發(fā)病為主。5.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所謂的異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非常專業(yè)的病理術語,通俗的說,就是細胞增生沒有按照良性方向,而走偏了。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分為三度:輕度不典型增生即不典型增生細胞僅限于上皮層底部,不超過上皮層1/3;中度即不典型增生細胞占全上皮層的l/3~2/3;重度不典型增生為不典型增生細胞占全上皮層的2/3以上。通俗的說,不典型增生越重,距癌癥就越近。6.瘤變(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2000版的WHO腫瘤組織學分類中提出胃腸道腫瘤統(tǒng)一采用“上皮內瘤變”取代原來所用“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名詞。這個分類把原來異型增生全部整合到上皮內瘤變中,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替代原來的輕度和中度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則替代重度異型增生,且原有的重度異型增生、原位癌等完全等同于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所以建議對于內鏡下活檢病理提示大腸腺瘤合并上皮內瘤變,不管是低級別還是高級別,均予內鏡下完整摘除。三、臨床意義了解這些專業(yè)詞的目的是為了規(guī)范的進行治療和規(guī)律復查。大腸腺瘤可分布于腸道的各個部位,其中以左半結腸和直腸多見。檢查發(fā)現息肉的目的是為了防癌。大腸癌發(fā)生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研究者認為大腸癌的70%-95%來源于腺瘤性息肉。大腸癌的發(fā)展簡單歸結起來是:正常粘膜-上皮細胞增生-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早期癌-浸潤癌的過程,此種演變過程大約需要5-15年。腺瘤的大小、病理類型以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與大腸腺瘤惡變密切相關,其中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與惡變相關性更加明顯。了解了這些專業(yè)詞后,針對自己的內鏡和病理報告,重點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高危腺瘤,符合高危的,應該在息肉切除后3-6月內復查腸鏡。什么是高危腺瘤?如果息肉的數目≥3個、直徑>1cm、病理示絨毛狀腺瘤或混合型腺瘤(含較多絨毛狀結構成分)、重度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這一類的具有高度惡變傾向,稱為高危腺瘤(美國癌癥協(xié)會)。在以上定義的基礎上,建議把鋸齒狀腺瘤也列入高危腺瘤,以引起大家的重視。2022年05月29日
3402
1
7
-
楚瑞閣主任醫(yī)師 江西省中醫(yī)院 腫瘤科 今天是周二,我的大查房時間,從早上交班會結束,開始逐個給住院患者查房,我一直查到12.00才把患者查完。查房結束,我換下工作服,準備回家,在電梯廳,偶遇了在我們醫(yī)院學習,并不是我們組的一位醫(yī)生,看到我過來,她禮貌地和我打招呼,接著說:“今天上午,我偷偷跟著您查房,又一次聆聽了您的講解,您說的都太重要了!您今天上午又講了那句經典銘言——老爺們兒的貧血必有妖孽!我就是遵照您的教導,按照從您的這句話和貧血診斷思路,診斷出來了我親叔叔的直腸癌!”,“我那些東西全部都是來源于工作實際,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東西,但是都是非常實用的經驗,都是經過臨床驗證的東西。能否告訴我你叔叔是怎么回事?”,“我叔叔50多歲,身體略胖,很壯實,平常身體很好,也沒有得過什么病。他們單位組織體檢,結果發(fā)現他有輕度貧血,很多人都說,這貧血很輕,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我叔叔自己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也相信不是大問題,可是,我看到他的檢查結果,腦子里立即浮現出你的那句老爺們兒的貧血必有妖孽的銘言,因為他平時身體很好,應該不是營養(yǎng)不良,這思維順序不對,我動員他做結腸鏡,他嫌麻煩,不想做,我再詳細詢問,他前段時間偶然還有大便后出血,他認為只是痔瘡,我堅決要求他做結腸鏡,結果,他是直腸癌,已經不是早期,而且,病變距離肛門太近,無法保留肛門,為了生命,只好選擇了切除肛門的結腸永久性造瘺手術!”。聽了這位醫(yī)生的消息,我真的不知道是喜是悲!因為學生掌握了我的銘言和思路,正確診斷了她親叔叔的直腸癌,挽救了她叔叔的生命,難道我不應該喜嗎?但是,患者發(fā)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并且需要永久性腹壁造瘺,這樣殘酷的手術方式,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再想想,假如在這位學生之前,有人意識到貧血的重要性,有人意識到便血的重要性,他的診斷是否可以提前,他的肛門是否可以保???所以說,我還是感覺悲哀!再想想,所有的結直腸癌,幾乎都是從結直腸息肉癌變而來,假如一般人群,在50歲左右,做個結腸鏡檢查,有結腸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再提前一些年檢查,發(fā)現了結腸息肉,及時做了息肉切除,也許,就不會得結直腸癌,如果發(fā)現了真正早期的結直腸癌,我們通過結腸鏡做粘膜剝切就可以徹底治愈,還至于把患者的肛門切掉嗎?所以,我再次告訴大家,防病于未然是健康管理的最高境界,沒病找病是健康管理的次高境界,而根據癥狀認真按照診斷思路“套路”思考排查,爭取及時發(fā)現疾病,只是守住了我們健康管理的底線,讓我悲哀的是,現在,我們很多時候,連底線都沒有守?。≌堄涀∥业你懷浴蠣攤儍旱呢氀赜醒?!便血是我結腸鏡檢查的底線!2022年05月27日
703
0
1
-
尤偉強醫(yī)師 中山六院 結直腸肛門外科 胃腸道腫瘤是國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年輕化、發(fā)病率不斷增高。由于其起病隱匿,早期基本上無明顯癥狀。胃腸鏡作為重要的篩查和治療手段,在胃腸道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今天,我們就胃腸鏡檢查的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Question1.什么樣的人群要去做胃腸鏡1.有消化道癥狀不適的:反酸燒心、反復腹痛、腹脹、食欲減退、吞咽困難、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便秘、腹瀉、大便潛血陽性、黏液血便、體重減輕等。2.有癌前病變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病史的。3.有家族史的人群(直系親屬中有胃腸道腫瘤患者的),40歲以上建議常規(guī)查胃腸鏡。4.無癥狀的普通人群,建議45歲以后作為體檢項目常規(guī)檢查。5.體檢時發(fā)現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99)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升高的,需要盡快胃腸鏡檢查。Question2.胃腸鏡檢查前需要準備什么?1.心理準備:保持良好情緒,避免緊張,胃鏡一般從口進鏡,腸鏡則從肛門進鏡,要從心理上接受并準備。2.腸道準備:提前一天可過渡至流質飲食,胃鏡檢查需禁食禁飲6-8小時,腸鏡需提前4-6h服用瀉藥清理腸道糞便,如恒康正清、和爽等,一般2-3包,每包溫開水稀釋至1000ml,1-1.5小時內服用完畢,建議不要喝太快,這個口感因人而異,一些不適應的患者服用太快易嘔吐。觀察排便清澈時基本達到腸鏡檢查要求。Question3.胃腸鏡檢查后注意事項1.檢查時若未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如摘除息肉等),則做完后需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難消化的食物。2.檢查時若進行了有創(chuàng)操作,則需要術后禁食4-6小時,流質飲食1-2天,過渡至半流質飲食直至正常飲食。另外,需要觀察大便性狀,如果持續(xù)出現黑便、柏油樣便甚至大便出血,需要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就醫(yī)評估。2022年05月08日
1327
0
1
-
張鈺鵬主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普通外科 大家好,呃,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我們肛腸門診經常用的一個電子乙狀結腸鏡的檢查,和它的準備的情況。 這個或者我后邊這個機器,我們用這個機器來做電動裝協(xié)調鏡。 它呢,是用這么一個,呃,這么一個25公分長的一個探頭,帶一個一次性的套筒啊,進去之后我們可以攝像在這里面啊,靜態(tài)圖片或者動態(tài)都可以拍照啊,這樣呢,來探查距肛門20左公分左右范圍內的這種病變的這個特征啊,做這么一個機器,它呢很多人會誤認為它的腸鏡,呃,其實不是的,腸鏡呢,是我們要經過更復雜的準備啊,然然后能看更多的腸道啊,大概一米多的這個結腸啊,那是腸鏡,但是那個腸鏡呢,準備就要復雜的多啊,不可能說馬上就能做,這個呢,我們大概打兩個開塞露,做個半小時左右的準備,加上檢查一個小時就可以做,它的優(yōu)勢是對于我們肛門這個地方墜脹啊,不適啊,還有一些這個便血以這種癥狀為主的病人,那么它的病變可能集中在我們肛門十幾公分。 分20公分范圍內,這個可能性最高,所以呢,這個檢出率,呃,就會比較高一些,檢查又簡單快捷,又能夠達到對這一類的病變的檢測,另外呢,就是括約肌包裹的,呃,兩到四公分范圍的這個痣啊,呃,肛乳頭肥大呀,等等這些疾病常發(fā)的范圍,2022年04月01日
391
0
5
-
2022年03月10日
633
0
0
-
2022年02月26日
544
0
1
-
龔鴻主任醫(yī)師 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肛腸科 對于有結直腸息肉史或結直腸的人群如何做好腸鏡的篩查?增生性息肉及其他非腫瘤性息肉篩查的時間間隔<10年。以往有腸道低風險腺瘤史者在治療后5~10年內復查腸鏡,有腸道高風險腺瘤史者在治療后3年內復查腸鏡,如果第一次復查未見異常,可延長隨訪時間間隔至5~10年(低風險腺瘤:1次結腸鏡檢查發(fā)現了1~2個管狀腺瘤,且其直徑均小于10mm;高風險腺瘤:1次結腸鏡檢查發(fā)現了3個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個腺瘤的直徑在10mm或以上,或有1/3以上的絨毛結構或重度異形增生或原位癌)。對于直徑小于10mm的SSA,腸鏡篩查時間時間<5年;直徑大于等于10mm的SSA及TSA的腸鏡篩查時間<3年。早期大腸癌內鏡治療后第1年,第3、6、12個月定期全結腸鏡隨訪,無殘留或再發(fā)者以后每年1次連續(xù)隨訪。有殘留或復發(fā)者則追加外科手術切除,每3個月隨訪1次。對結腸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議術后1年內復查腸鏡,以后每2~3年復查腸鏡;對于直腸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內每3~6個月復查一次腸鏡,以后每2~3年復查一次腸鏡;普通人群如何做好腸鏡的篩查?一般認為,普通人群50歲以后應當進行大腸癌篩查,初次全結腸鏡篩查陰性者,建議間隔10年進行復查;一級親屬患大腸癌時年齡50~60歲,從40歲開始行結腸鏡檢查,每3年1次。1個一級親屬患大腸癌時年齡<50歲,或2個以上一級親屬患大腸癌則無論年齡:從40歲或低于年齡最小患者10歲開始行結腸鏡檢查,根據家族史情況,每3~5年1次。1個一級親屬患大腸癌時年齡≥60歲,或2個以上二級親屬患大腸癌,無論年齡:從50歲開始行結腸鏡檢查,每5年1次。2022年02月16日
1129
2
10
腸鏡相關科普號

韓晗醫(yī)生的科普號
韓晗 醫(yī)師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肛腸???/p>
718粉絲1.6萬閱讀

趙鑫醫(yī)生的科普號
趙鑫 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內鏡科
600粉絲2.1萬閱讀

馬燦業(yè)醫(yī)生的科普號
馬燦業(yè) 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yī)院
普外科
61粉絲1.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