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04月11日
1797
0
0
-
王菁主任醫(yī)師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肛腸科 對于所有存在便血癥狀的痔瘡患者,應擇期行結腸鏡檢查(特別是從未有腸鏡檢查史),避免痔瘡與腫瘤存在重疊癥狀,導致腫瘤漏診。對年齡>40歲的患者,存在腸道警報體征(大便次數、大便性狀出現異常)常規(guī)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等更為嚴重的潛在疾病。對于40歲以下患者,若無結腸疾病的危險因素且無其他肛門直腸異常的證據,可以不進行進一步內鏡檢查。痔治療成功后(含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若持續(xù)出血,應安排患者行結腸鏡檢查。存在以下情況之一的痔患者,無論其年齡大小均應安排行結腸鏡檢查:1.貧血2.近期體重明顯下降3.存在便血癥狀,但非痔瘡典型的出血表現,如血色表現為暗紅色4.出現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5.既往有結直腸息肉史6.一級親屬患炎癥性腸病或結直腸癌的家族史2020年04月02日
6604
0
6
-
林國樂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和醫(yī)院 基本外科 腸鏡的檢查呢,最重要的是有兩個需求,一個需求是醫(yī)生,覺得印尼應該來做了。 這個是特別重要的啊,第二個呢,是店員自己覺得應該來進行做這個腸鏡檢查也就是我們先說你去看病,這是第一條,如果你出現了一些消化道的癥狀腹痛啊,腹瀉啊便血啊啊,體重消瘦啊,或者大便變黑啊,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啊。 A乏力啊等等,這時候你去看了一個那消化內科醫(yī)生為了你啊,可能是腸道特別是大腸出問題了,所謂的大腸就是結腸和直腸出問題了啊,或者他需要排除這個問題了。 那這時候醫(yī)生提出來的建議呢,你一定要遵守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如如果說。 出于一些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你自己也好,那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沒有任何的癥狀,呃,其實是國家都有這方面的指南了,就是說你是45歲以上的。 你沒有任何癥狀,最好也做一次腸鏡,這是為什么呢,你因為45歲以上是腸癌的高發(fā)人群,而且腸癌呢,一般不是一天長出來的,它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從一個小小的息肉,慢慢慢慢長出來的,從一個息肉變成癌呢,需要八到十年時間。 也就是說,給你一個充分的時間你去預防腸癌,也就是說超過45歲以上你去做一個腸鏡,哎,你可以早期的發(fā)現腸癌或者你發(fā)現腸癌的種子息肉,2020年03月24日
1580
0
9
-
孫常波副主任醫(yī)師 寧波市中醫(yī)院 脾胃病科 結腸鏡作為健康體檢,對于50 歲以上人群,建議不論有無癥狀均應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除此之外,結腸鏡檢查還適用于如下一些情況: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糞便潛血陽性。2.有下消化道癥狀,如腹瀉、便秘、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肛門指檢發(fā)現腫物等。3.腹部CT或其他影像學檢查有回腸末端或結直腸可疑病變,不能明確診斷,為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或需做內鏡下治療者。4.低位腸梗阻及腹部包塊不能排除腸道疾病者。5.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需要定期復查者。6.結直腸息肉需要在內鏡下切除治療者。7.大腸癌術后、結腸息肉切除后定期隨訪者。需要注意的是,結腸鏡體檢不用每年都做。一般結腸鏡檢查無明顯異常者可以5年~10年后再復查。如果腸鏡檢查有問題,應根據醫(yī)囑及時復查。2020年03月20日
1321
0
0
-
黃光明主任醫(yī)師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消化醫(yī)學中心 小腸位于消化道中間區(qū)域,全長大約5—7米,迂曲轉折,游離度大,檢查難度大。通常行胃鏡和腸鏡檢查看不到小腸的情況,小腸疾病的檢查診斷需要借助小腸鏡。目前,臨床上應用于檢查小腸的主要是膠囊內鏡和單(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相對耗時,價格貴。只有在如下情況才考慮小腸鏡檢查。 1, 消化道出血,經胃鏡和腸鏡不能明確出血原因和部位,尤其是反復出血、黑便者,可能是小腸的血管畸形、炎癥、潰瘍及腫瘤,需要進行小腸鏡檢查,明確出血原因。 2, 不明原因的嘔吐、腹痛、腹瀉。 3, 不明原因發(fā)熱、消瘦、貧血,胃經和腸鏡沒有發(fā)現病變。 4, 小腸部位的梗阻或不全梗阻。 5, 診斷和鑒別小腸克羅恩病、淋巴瘤、結核。 6, 腹部CT、超聲、磁共振、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提示小腸病變,需要進一步獲得病理診斷。 7, 小腸吸收不良性疾病,需要獲得小腸黏膜組織進一步檢測 8, 協助外科手術行術中病變定位。2020年03月17日
5688
2
2
-
林國樂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和醫(yī)院 基本外科 所以說呢,我們現在就是說現在消化道啊,出現問題的人還是蠻多的,所以說你回頭看一看自己的便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啊,剛才說到的這個人呢,提到說自己呃,大便是黑色的啊啊,所以這種要不要去做腸胃鏡,其實我覺得應該來說是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也不是說一概而論,要看你這個大便阿黑不黑這個顏色其實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的啊,有時候是假性的一個黑便比如說你吃了一些鴨血哈,或者你比如說呃,喝了很多一些深顏色的東西啊,等等,可能造成你的這個大便變黑,所以大便變黑,我們其實最怕的就是這個黑便真正的是有便血,那怎么來查,這個便血呢,那就是查大便的潛血試驗啊,現在采用的都是免疫法,也就是說,你動物的血,他查出來是陰性的只有自己真正的人阿。 粘膜上出的血才會是有陽性的,如果說查三次大便啊,有一次以上都是大便潛血陽性的,而且你這個牌的又是黑,便這個黑便說明這個是比較靠肛門比較遠的地方出的血啊,經過消化道消化液的作用變成黑色的對不對,所以應該來說你通過質檢當然是第一步,可以查一下,但是如果大便潛血陽性,以后最好做個腸鏡的檢查。2020年03月11日
1092
0
0
-
龔鴻主任醫(yī)師 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肛腸科 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這22類人要及早做腸鏡 腸鏡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醫(yī)生用來檢查大腸和末端回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腸鏡是一個細長可彎曲的儀器,直徑大約1厘米,通過肛門進入大腸。 電子結腸鏡前端帶攝像頭,影像通過光纖傳輸到顯示器上,可以讓醫(yī)生實時看到腸道內部的畫面;還可以把信號傳輸到采集系統(tǒng)中,拍攝下所經過的腸道內部景象。 通常腸鏡內部還有可以放置操作器械的通道,從而能夠在腸鏡下鉗取組織做病理檢查,甚至行切除病變等操作。 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fā)現結直腸癌的最重要的方法,一次腸鏡的收益,往往出乎您的意料。 95%的腸癌是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腸道息肉從良性發(fā)展到惡性,一般需要15-20年時間。 如果能在早期發(fā)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 結腸鏡檢查還有一個巨大的優(yōu)點是,一旦發(fā)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順便取活檢。 大量的研究表明,結腸鏡的篩查敏感性高達90%以上。 《柳葉刀》: 一次腸鏡檢查可使17年內腸癌風險降低30%! 最近,著名臨床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表最新研究,一次腸癌篩選檢查可以使發(fā)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這項研究歷時近20年,是由英國的多家研究機構資助的。研究發(fā)現,檢查大腸的下半部分可以預防35%的發(fā)生在這個部位的腸癌,挽救41%的患者的生命。 該研究跟蹤隨訪了17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超過17年,其中4萬多人接受了腸鏡檢查。這是歷時最長的關于腸鏡檢查是否可以有效預防腸癌的研究。 使用腸鏡篩查可以發(fā)現腸壁上的小息肉,如果不進行治療,息肉可能變?yōu)榘┳?,而在腸鏡檢查期間發(fā)現并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它發(fā)展為癌癥。 英國癌癥研究所的腸道篩查專家,文章的第一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WendyAtkin教授說:“我們知道腸道檢查對老年人有非常大的好處。雖然沒有任何篩查是完美的,這項研究表明腸鏡檢查可以至少在17年里有效地減少癌癥死亡。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用腸鏡篩查腸癌是減少腸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應該錯過這么好的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腸道?!? 《內科學年鑒》: 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 醫(yī)生們認為,及早發(fā)現,腸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癥。最近發(fā)表于《內科學年鑒》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 該研究觀察了大約25000位患者,他們所在的醫(yī)療體系普遍使用結腸鏡檢查,是50歲及以上的患者的主要篩查方法,因為這個年齡群體的結腸直腸癌患病率處于平均水平。 在這群研究對象中,2002年~2008年期間近20000名患者沒有患癌癥。大約5000名患者被診斷出結腸直腸癌,在2010年死于癌癥。 研究分析發(fā)現,那些死于癌癥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結腸鏡檢查。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fā)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癥降低了72%。 這22種情況必須行結腸鏡檢查 (1)有便血、黑便等癥狀者,或長期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2)大便有粘液、膿血者; (3)大便次數多、不成形,或腹瀉者; (4)近期出現的排便困難或者大便不規(guī)律者; (5)大便變細變形者; (6)長期腹痛、腹脹者; (7)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貧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塊,需明確診斷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長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12)慢性結腸炎,長期服藥,久治不愈者; (13)懷疑結腸腫瘤,但鋇灌腸X線檢查陰性者; (14)腹部CT或其它檢查發(fā)現腸壁增厚,需要排除結直腸癌者。 (15)下消化道出血,可找到出血病灶,確定出血原因,必要時可鏡下止血。 (16)曾患過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患者。 (17)結直腸癌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結直腸癌術后的患者一般每6個月至1年需要復查一次結腸鏡。 如果術前因為結腸梗阻,結腸鏡未能檢查全部的結腸,則手術后3個月時應當行結腸鏡檢查,以明確其它部位有無結腸息肉或結腸癌。 (18)已發(fā)現患有結腸息肉,需在結腸鏡下切除者; (19)結直腸息肉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 結直腸息肉術后可能復發(fā),應定期復查。 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fā)和癌變,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結腸鏡。 其它的息肉建議一般每12個月復查一次結腸鏡就可以了。 如果復查結腸鏡檢查為陰性,則3年后再復查。 (20)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要進行結腸鏡普查: 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或不適,也應當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大量的研究證明: 如果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結直腸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2020年03月04日
3811
0
0
-
郭丹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市海淀醫(yī)院 消化內科 還記得5年前我院每日腸鏡量不到10例,而近年腸鏡量已經翻番,我完成的腸鏡也越做越多,前不久一例腸鏡檢查,卻讓我久久不能釋懷。這是個女性患者,23歲,未婚,自訴左下腹間斷隱痛1年,看到患者花季年齡的少女,我并沒有在意,心想著又一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開始我的常規(guī)操作,直腸一點事沒有,面對緊張的患者,我還安慰道,妹子,別緊張,看這不沒事吧,可腸鏡到了乙狀結腸的時候我的心騰的糾了起來,不好,竟然有個新生物,并且?guī)缀醵氯四c道,雖然還沒有拿到病理,但經驗告訴我,這個小妹妹得了結腸癌,并且癌癥已經是中晚期了!痛心!她上有年邁的父母,還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但是,因為這個疾病,可能全家人都可能要跟著受累,不僅要承擔巨額的治療費用,承受治療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詢問患者,這是她平生的第一次腸鏡檢查;在她的觀念里,我還年輕,平時沒啥大的不舒服,沒必要做檢查。直到腹痛越來越頻繁了,才想起檢查!可惜,已經耽擱了?。?!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癥狀就是沒有任何癥狀研究表明,約有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它一般經歷這個過程: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這個過程很遲緩,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發(fā)現并及時切除掉,以絕后患。腸道病變的表現多種多樣,如腹痛,便血等,甚至有一些病變的早期是沒有明顯癥狀的。有些人認為這樣沒有必要做腸鏡,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而腺瘤在長大、癌變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癥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而這些癥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而腸鏡檢查對于這些病變的早期發(fā)現則至關重要。千萬不要等到有了明顯的癥狀才去檢查,當出現消瘦、貧血、便血、腹痛、包塊等的時候,往往已經是進展期或晚期腸癌了。40歲以上的健康人都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而50歲以后是腸癌的高發(fā)期,也就是說腺瘤在40歲以前,一般還是良性的,所以在40歲前做一次腸鏡,發(fā)現息肉及時切除并定期復查,進而做到與腸癌絕緣??梢姛o論是有過腹痛、腹瀉、便血、便秘、消瘦等腸道癥狀的病人,還是年過40歲的健康人都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有腸癌家族史者,可以3-5年做1次腸鏡檢查。如果既往有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等病史者,可1-2年做1次腸鏡檢查。目前沒有藥物能夠預防早發(fā)現消化道腫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復查腸鏡一旦發(fā)現息肉,及時切除,早發(fā)現、達到早治療的目的,將腫瘤扼殺在搖籃之中!2020年03月01日
3907
0
2
-
張本明主治醫(yī)師 漢陰縣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fā)現結直腸癌的最重要的方法,一次腸鏡的收益,往往出乎您的意料。 95%的腸癌是由結腸息肉演變而來,腸道息肉從良性發(fā)展到惡性,一般需要15-20年時間。如果能在早期發(fā)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 結腸鏡檢查還有一個巨大的優(yōu)點是,一旦發(fā)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順便取活檢。大量的研究表明,結腸鏡的篩查敏感性高達90%以上。 柳葉刀: 一次腸鏡檢查可使17年內腸癌風險降低30%! 最近,著名臨床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表最新研究,一次腸癌篩選檢查可以使發(fā)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這項研究歷時近20年,是由英國的多家研究機構資助的。研究發(fā)現,檢查大腸的下半部分可以預防35%的發(fā)生在這個部位的腸癌,挽救41%的患者的生命。 該研究跟蹤隨訪了17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超過17年,其中4萬多人接受了腸鏡檢查。這是歷時最長的關于腸鏡檢查是否可以有效預防腸癌的研究。 使用腸鏡篩查可以發(fā)現腸壁上的小息肉,如果不進行治療,息肉可能變?yōu)榘┳?,而在腸鏡檢查期間發(fā)現并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它發(fā)展為癌癥。 英國癌癥研究所的腸道篩查專家,文章的第一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WendyAtkin教授說:“我們知道腸道檢查對老年人有非常大的好處。雖然沒有任何篩查是完美的,這項研究表明腸鏡檢查可以至少在17年里有效地減少癌癥死亡。腸癌是可以預防的,而用腸鏡篩查腸癌是減少腸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應該錯過這么好的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腸道。 內科學年鑒: 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 醫(yī)生們認為,及早發(fā)現,腸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癥。最近發(fā)表于《內科學年鑒》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 該研究觀察了大約25000位患者,他們所在的醫(yī)療體系普遍使用結腸鏡檢查,是50歲及以上的患者的主要篩查方法,因為這個年齡群體的結腸直腸癌患病率處于平均水平。 在這群研究對象中,2002年~2008年期間近20000名患者沒有患癌癥。大約5000名患者被診斷出結腸直腸癌,在2010年死于癌癥。 研究分析發(fā)現,那些死于癌癥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結腸鏡檢查。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fā)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癥降低了72%。 這22種情況必須行結腸鏡檢查 (1)有便血、黑便等癥狀者,或長期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2)大便有粘液、膿血者; (3)大便次數多、不成形,或腹瀉者; (4)近期出現的排便困難或者大便不規(guī)律者 (5)大便變細變形者; (6)長期腹痛、腹脹者; (7)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貧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塊,需明確診斷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長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12)慢性結腸炎,長期服藥,久治不愈者; (13)懷疑結腸腫瘤,但鋇灌腸X線檢查陰性者; (14)腹部CT或其它檢查發(fā)現腸壁增厚,需要排除結直腸癌者。 (15)下消化道出血,可找到出血病灶,確定出血原因,必要時可鏡下止血。 (16)曾患過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患者。 (17)結直腸癌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結直腸癌術后的患者一般每6個月至1年需要復查一次結腸鏡。 如果術前因為結腸梗阻,結腸鏡未能檢查全部的結腸,則手術后3個月時應當行結腸鏡檢查,以明確其它部位有無結腸息肉或結腸癌。 (18)已發(fā)現患有結腸息肉,需在結腸鏡下切除者; (19)結直腸息肉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 結直腸息肉術后可能復發(fā),應定期復查。 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fā)和癌變,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結腸鏡。 其它的息肉建議一般每12個月復查一次結腸鏡就可以了。 如果復查結腸鏡檢查為陰性,則3年后再復查。 (20)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要進行結腸鏡普查: 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或不適,也應當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大量的研究證明: 如果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結直腸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21)有結直腸息肉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進行結腸鏡普查。 (22)4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和長期酗酒者,最好常規(guī)體檢做一次結腸鏡檢查,以便盡早發(fā)現一些無癥狀的早期結直腸癌。 ? 特別提示:便血不要當成痔瘡! 1、便血≠痔瘡! 痔瘡的發(fā)病率很高,而便血又是痔瘡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所以很多人認為便血都是痔瘡引起的。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很多其它的疾病也可引起便血,如結腸癌、直腸癌、肛裂、直腸血管瘤等。 2、便血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 同時便血也是痔瘡、肛裂、腸炎等數十種肛腸疾病的常見癥狀,因而單純的根據便血無法明確真正的病因。反復出現便血、黑便時,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行結腸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3、痔瘡不會引起直腸癌,但是痔瘡可以同時伴發(fā)直腸癌。 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是不會演變成直腸癌的,但是得了痔瘡的患者同時也可以得直腸癌。應當高度引起重視。 4、痔瘡患者便血久治不愈應高度懷疑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的主要癥狀都是便血,有一些患者因為有痔瘡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認為是痔瘡出血。直腸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瘡栓治療后便血也會有所好轉,但是一段時間后又會出現便血,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 此時,應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行直腸指診和結腸鏡檢查,以便排除結直腸癌的可能性。2020年02月19日
1292
0
0
-
裘建明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肛腸科 1. 什么是腸鏡檢查? 腸鏡是“可曲式電子結腸鏡”的簡稱,它是一條長度1米出頭,頭端裝有鏡頭的軟管,從肛門插入直到回盲部,可以讓醫(yī)生完整的審視你的大腸,及時發(fā)現病變,是目前發(fā)現大腸腫瘤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檢查。 2. 哪些人需要接受腸鏡檢查? 對于健康人群,推薦45周歲接受第一次腸鏡的體檢;有大腸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將腸鏡檢查更加提前;自身有腸息肉、腫瘤、腸炎等病史的,可定期復查腸鏡;有頻繁便血、腹痛、不明原因的排便習慣改變、消瘦貧血等報警癥狀,醫(yī)生認為有必要的,可隨時進行腸鏡的檢查。 3. 誰有資格操作腸鏡? 腸鏡是一項比較精細的內鏡技術,需要比胃鏡更長的學習周期,操作者必須要經過有培訓資質的內鏡中心學習并獲得官方認可的資格證書才能上崗。目前在國內一般由肛腸科、消化內科醫(yī)生主導,越來越多的醫(yī)院建立了專門的內鏡中心。 4. 腸鏡檢查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首先是腸道準備,這是腸鏡檢查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影響檢查質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服用瀉劑將整個大腸的糞便排空,有助于醫(yī)生更順利的推進鏡子及更清晰的觀察腸道內的情況。目前首選的瀉劑是一種叫聚乙二醇的等滲性緩瀉劑,它的優(yōu)點是非常非常的安全,缺點是要求受檢者短期內飲下大量的水。如果個別患者無法耐受,務必馬上跟醫(yī)生溝通,便于及時調整腸道準備方案,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因為腸道準備欠佳會導致檢查的質量降低,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對于便秘的患者,緊鄰檢查日的腸道準備可能還無法保證完全排空糞便,可以提前2-3天開始控制飲食以及服用小劑量的瀉劑。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如果選擇的是非麻醉腸鏡)會感覺到肚子脹氣,鏡子轉彎的時候可能還會有絞痛,這些都是正常的人體反應,并不意味著身體傷害。受檢者務必放松肚子,平穩(wěn)呼吸,做到不憋氣,并配合醫(yī)生的指令調整體位,這都有助于檢查更迅速、安全的完成。做完腸鏡后,要主動詢問醫(yī)生后續(xù)飲食的方案。如感劇烈或持續(xù)腹痛、大量便血等情況需及時就醫(yī)。 5. 如何選擇無痛還是普通腸鏡? 首先明確一點,無論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操作的技術和設備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區(qū)別是前者提前用麻藥使患者失去痛覺再進行操作。無痛腸鏡的唯一優(yōu)勢在于痛苦小,患者接受度高。缺點是額外的麻醉風險,以及相對非麻醉腸鏡更高的腸穿孔、腸出血的發(fā)生率。 6. 腸鏡檢查有什么風險? 一般來說腸鏡檢查還是安全的,其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不到1%,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包括出血和腸穿孔。對于無痛腸鏡來說還有一個麻醉的風險?;诖?,如果一個醫(yī)生在腸鏡操作過程中叫停檢查,那是因為他覺得繼續(xù)進鏡的風險要高于檢查的獲益,希望受檢者能夠理解。2020年02月06日
2749
0
2
腸鏡相關科普號

杜培準醫(yī)生的科普號
杜培準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普外科
13粉絲2654閱讀

張玉茹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玉茹 主任醫(yī)師
北京市肛腸醫(yī)院
肛腸外科
1651粉絲4.4萬閱讀

杜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杜濤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肛腸外科
1318粉絲1.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