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師偉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津南醫(yī)院 消化內科 嗯,大家好,嗯,我們今天呢,介紹一下這個胃腸病息肉的一個手術啊,大家都知道胃腸鏡檢查呢,目前在臨床中呢,也是比較嗯常規(guī)的一個檢查,嗯,但是得了胃腸性疾病呢,我們必須做一些切除嗎?今天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首先呢,就是說比較小的息肉,嗯,對于直徑小于2公分的一個息肉呢,尤其是這種炎癥性息肉,還有是這種呃,增生性息肉,如果沒有明顯的一個癥狀情況下,我們選擇呢,還是定期復查的一個情況,而比較大的息肉,我們指的是大于2公分以上的息肉,特別是這種腺瘤性息肉啊,這種呢,我們一般是建議切除。 因為這類的息肉呢,有較高的一個癌變的一個風險,呃,從病理類型來講呢,息肉我們有限制性息肉呃,有一個惡變的一個傾向啊,如果說確定此類的息肉,我們呢,建議還是手術治療呃,預防啊,進一步癌變產生不必要的一個后果,而我們對于炎癥性息肉或者這種增生性息肉,如果說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尤其是病人沒有特殊的一個腹瀉啊,相應的一個癥狀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患者進行一個擇息復查啊,近期觀察的這樣一個情況行好那感謝大家。2024年09月12日
30
0
0
-
2024年09月06日
216
0
0
-
呂海山主治醫(yī)師 東陽市人民醫(yī)院 肛腸外科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體檢的時候都會選擇做腸鏡,而有些人做腸鏡時會發(fā)現存在腸息肉,那么腸息肉究竟需不需要馬上摘除?哪些息肉又不適合腸鏡下摘除呢?腸息肉摘除的適應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單發(fā)或多發(fā)性息肉:息肉直徑小于2.5厘米,且以有亞蒂或有蒂為宜?;顧z病理檢查排除惡變者:通過活檢病理檢查確認息肉不是惡性腫瘤。無嚴重慢性疾?。夯颊吣苣褪軆如R檢查及治療。息肉大?。合⑷庵睆叫∮?厘米,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微小息肉。息肉形態(tài):息肉為無蒂或帶蒂,且蒂部小于2厘米。息肉分布:多發(fā)性息肉分布分散,數目較少。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直徑大于2厘米的無蒂腺瘤和息肉,家族性腺瘤病,多發(fā)性腺瘤且局限于某部位數目較多,密集分布,內鏡下形態(tài)已有明顯惡變者,以及有嚴重慢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未臨床治愈者、裝有心臟起搏器者等,通常不建議進行內鏡下摘除。2024年08月29日
494
0
0
-
呂海山主治醫(yī)師 東陽市人民醫(yī)院 肛腸外科 在平時的門診中,很多人會拿著腸鏡報告單問:醫(yī)生,我這腸子里長了息肉,如果不摘除,是不是會變癌???我的回答是:完全有可能!?首先,腸息肉分為炎癥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并不高,可能很長的時間也不會發(fā)生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則分為管狀腺瘤性息肉、絨毛狀腺瘤性息肉以及混合性腺瘤性息肉。其癌變幾率也是不同的,其中絨毛狀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如果對于絨毛狀腺瘤性息肉不給予及時的切除治療,研究證實這類息肉可能在5-10年的時間內就可能會癌變而形成結直腸癌。??所以,大家體檢時若發(fā)現腸息肉,建議及時住院摘除!關注我,分享更多肛腸小知識!2024年08月24日
447
0
1
-
盛偉偉主任醫(yī)師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普外胃腸外科 為什么腸道會長上百個息肉?腸息肉如果多達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通常屬于家族性腸道息肉病。曾經遇到過的患者腸鏡檢查發(fā)現直腸內有3厘米的腫塊,整個結直腸還有超過多達50枚的息肉。為了預防癌變,做了腹腔鏡結直腸全切手術,手術中發(fā)現他腸內的息肉其實有布滿整個大腸。通過遺傳基因檢測,小王被確診為家族腺瘤性息肉?。‵AP)。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通常在十幾歲至三十幾歲時,結直腸就會遍布數百甚至上千個腺瘤,通常沒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幾乎都會癌變,大部分在40歲~50歲會被確診腸癌。哪種腸息肉會癌變???一般而言,腸道息肉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大約70%的結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阻止息肉惡變就可以阻止腸癌的發(fā)生。輯“息肉是癌癥的種子”,息肉癌變的概率有多大?一組數據:1厘米以下,癌變幾率只有1%左右2厘米以下,癌變幾率達到5%3超過2厘米,癌變幾率高達30%~40%“好多人做腸鏡不注意結果,一個病人兩年前做了腸鏡,報告也不去看。兩年之后肚子疼了,已經癌變了,特別可惜。怎么預防息肉和腸癌?這幾類人都是腸息肉高危人群:[5]1.年齡大于50歲;2.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3.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4.長期喜好油煎、煙熏、火烤等烹飪方式;5.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就越高。?腸息肉切除后也可能復發(fā),大約有50%的腸息肉患者在術后4年內出現了復發(fā)。因此術后一定要遵醫(yī)囑定期復查,息肉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患者尤其要提高警惕?!吨袊Y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建議,普通人40歲以后就要做腸癌早篩。有家族史或抽煙、喝酒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還可以再早一點。?2024年01月20日
513
0
1
-
劉恒昌主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這是患者做完腸鏡,拿到病理報告后,最常見到的幾個名詞,那他們都是什么意思呢?腺瘤(liu):也就是常說的“腸息肉”,是一種良性的“小肉團”,生長緩慢,雖然是良性的,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任憑它生長,可能就會發(fā)生癌變,所以發(fā)現了腺瘤也要及時用腸鏡切除。一般來說,有“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乳頭狀腺瘤”等,這是這些“小肉團”在顯微鏡下的細胞形態(tài),其中“管狀腺瘤”發(fā)生癌變幾率較低,而“絨毛狀腺瘤”和“乳頭狀腺瘤”的癌變幾率較高。“上皮內瘤(liu)變”:是一個與“腺瘤(liu)”經常一起出現的詞,常看到的“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等,需要注意的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這是一種癌前病變,意味著這個“息肉”已經坐在腸癌的門檻上了,下一步就要變成癌了。更需要注意的是,有時腸鏡取的病理較為表淺,就像一個蘋果只取到了蘋果皮,這個果皮可能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但是蘋果里面的果肉可能已經是癌了,這就需要醫(yī)生借助腸鏡的圖像,看看這個息肉到底長的什么樣,或者再次取病理,取到果肉,可能就發(fā)現癌了。“腺癌(ai)”:顧名思義,就是腸癌,“腺”這個字,是說這個癌是由腺上皮細胞變成的,腸子最里面一層,全部都是腺上皮,所以絕大部分腸癌都是腺癌。2023年09月10日
655
0
9
-
楊峰副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第二中醫(yī)院 肛腸科 近期有不少朋友詢問我有關腸息肉的問題,諸如腸息肉是如何產生的?有什么癥狀?有什么危害?要不要切除?如何預防?等等。今天我就抽空就這一話題和大家聊幾句!腸息肉說通俗一點就是腸壁上長出來的贅生物。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多表面光滑,也有萊花狀或乳頭狀生長的。是臨床多發(fā)病之一,是患者因各種原因去做腸鏡檢查時被發(fā)現的。腸息肉本身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任其發(fā)展生長,最終惡變?yōu)槟c癌的概率很高。換句話說,腸癌多由腸息肉衍變而來,腸癌患者幾年前幾乎都是有腸息肉的,只是幾年前沒有查腸鏡,自己不知道而已。那么基于以上這些分析,怎么處理腸息肉這個問題的結論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切除!沒有什么別的選擇。腸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原則上是一年左右)復查,如果再次查出腸息肉仍須切除,如果復查沒有再長,則檢查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至于腸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這個問題倒是有很多患者問,但是這個問題真的不是太好回答。發(fā)病原因中除了比較明確的遺傳傾向外,總體來講原因是不太清楚的。因此,如何預防確實也就成了難題??傮w來講,我們還是建議大家避免進食生冷刺激等影響胃腸功能的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腸息肉到底有哪些癥狀呢?也就是有些朋友問的,我怎么才能知道我可能長了腸息肉呢?這個問題我故意把它放到最后來回答,因為學術界對這個問題也是有爭論的,因此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大家聽聽就好,僅供參考。相關學術觀點主要分為兩派。一派學者認為,腸息肉是有癥狀的,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腸易激等消化道癥狀。他們的理論依據是,確有相當多的患者因為上述癥狀就診,在腸鏡檢查時切除腸息肉后上述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了。另外一派學者認為腸息肉是無癥狀的,不管你是因為什么原因(多因腹痛腹瀉便血或體檢便潛血陽性等)就診而檢查腸鏡,如果查出來有腸息肉,腸息肉與你就診原因是沒有關系的。腸鏡檢查既是診斷手段也是治療手段,腸鏡檢查須清空胃腸道,將原來的病態(tài)的紊亂的腸道菌群生態(tài)打破,術后重新逐漸建立了正常的腸道菌群生態(tài)。正所謂不破不立,原有生態(tài)不打破是很難建立新生態(tài)的。新的正常菌群生態(tài)建立了,原有的胃腸功能紊亂的相關癥狀(也就是多數患者就診的原因)自然就會緩解或消失。如果你們上網查的話多半得到的回答是前一種觀點,不過我是偏向于支持后一種觀點。好了,今天先聊到這里吧!2023年09月08日
485
0
2
-
竇肇華主任醫(yī)師 北京家恩德運醫(yī)院 遺傳咨詢科 一、概述幼年息肉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消化道中存在錯構瘤性息肉,又稱幼年性息肉。錯構瘤是在腸或其他器官積累的非癌性(良性)組織塊?;颊叩南⑷饨洺T?0歲以下始發(fā),其一生中的息肉數量少則5個左右,多則100個以上。大多數幼年性息肉是非癌性的,但具有家族史的人群胃腸道癌癥(如胃、小腸、結腸和直腸癌)風險更高。有10%~50%發(fā)生胃腸道癌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癌癥類型是結直腸癌。增加患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終生風險為38%~68%。發(fā)病率為1/16萬~1/10萬間。二、臨床表現根據病癥的體征和癥狀,可分為3種類型。1.嬰兒彌漫幼年息肉病便于嬰兒期,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瀉,便血,有時發(fā)生腸套疊,低蛋白血癥,巨頭,杵狀指。2.彌漫性幼年息肉病?好發(fā)年齡為6個月到5歲,表現為低蛋白血癥,腸套疊,和營養(yǎng)不良。3.結腸幼年息肉病?好發(fā)年齡機為5到15歲,臨床也表現為便血,出血及直腸脫垂,或出現以上兩種疾病表現的類似癥狀,但息肉通常分布于結腸遠端及直腸,有時伴有腭裂,腸旋轉不良,多脂,先天性心臟病和頭顱發(fā)育異常等。三、發(fā)病機制???該綜合征由SMAD4基因或BMPRIA基因雜合突變而發(fā)病。SMAD4基因位于的18號染色體18q2區(qū)域,BMPRIA基因位于10號染色體的10q21區(qū)域,編碼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受體1A。約25%患者有新發(fā)突變。因此,兒童和青少年無論有或無該綜合征家族史,如結腸鏡檢查發(fā)現有5個息肉時,應評估該綜合征的結腸外表現,隨后進行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五、診斷當個體(<20歲)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為該綜合征。1.內鏡示結腸或直腸內超過5個息肉;2.除結直腸外,胃腸道其他部位也存在幼年性息肉;或3.有JPS家族史,胃腸道發(fā)現幼年性息肉。基因檢測發(fā)現SMAD4或BMPRIA中的致病突變體,可進一步確診為該綜合征。六、治療患者可能需每年內鏡切除息肉和細胞學檢查。如息肉發(fā)生惡性轉化,需要手術切除結腸。七、風險評估與預防1.該綜合征個體或具有該綜合征家族史的個體須及時行基因檢測。對于基因檢測確定存在SMAD4或BMPRIA致病突變的個體,須定期進行內鏡監(jiān)測。預防監(jiān)測包括:直腸有無出血、腹痛、便秘、腹瀉或糞便大小、形狀和/或顏色的變化。對于經過手術切除腸道的該綜合征患者,因殘余腸段息肉的術后發(fā)生率很高,需要進行內鏡隨訪。2.結腸鏡檢查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應從十幾歲(如15歲)開始,或在初始癥狀時開始,以較早者為準。如果為陰性者,應在3年內重?復篩查。3.如果只識別出1個或幾個息肉?應鏡下摘除息肉?;颊邞磕赀M行一次復檢,直到沒有發(fā)現息肉,此后每3年篩查一次。4.如果發(fā)現許多息肉?須去除大部分結腸或胃。術后患者應每年進行一次復檢,直到沒有發(fā)現息肉,此后每3年篩查一次。???主要根據《今日遺傳咨詢》內容編輯2023年08月12日
272
0
0
-
薛永舉主任醫(yī)師 蚌埠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科 1.根據息肉的類型、大小、形態(tài),不同的息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較小的病變可以通過簡便的方法快速的在內鏡下進行切除,而有些病變較大、位置特殊或者多發(fā),則需要專門安排內鏡下切除手術,還有些需要住院進行手術,所以,并不是所有息肉都可以在發(fā)現的當時切掉。?2.腸息肉的形成通常與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有關,盡管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完全清楚,一些已知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高脂肪、低纖維、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年齡,炎癥性腸病等。改善生活習慣只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但無法完全消除患腸息肉的風險,目前也沒有預防腸息肉的有效藥物或者食療方法。我們所做的就是,及時檢查,發(fā)現腺瘤性息肉就切,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癌變。3.發(fā)現了腸息肉進行切除,給患者敲響了定期復查腸鏡的警鐘,“莊稼地里及時定期除草”,就不會有息肉有機會發(fā)展成腸癌了!所以,發(fā)現腸息肉不要沮喪,每個發(fā)現腸息肉的人都是上帝守護的天使!2023年07月26日
757
0
1
-
王志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 啊,這位朋友問的是腸道息肉病理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就是早期癌癥嘛,啊,那么這是一個病理的一個因素啊,病病理的一個。 這個評價高級病內瘤病呢啊,其實我們應該把它理解成是一種原位癌啊,原位癌其實它就是局限在粘膜內的非常非常最早最早的一種變化啊,那么。 這個病理上續(xù)航呢,它的它的這個名稱呢,其實一直有演變,以前叫啊這個高度不定性增生,跟現在的高級別商品內流變呢,它有重疊,有略有不同。 簡單的理解,把它理解成為一種粘膜內癌,非常非常早期的,那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我們腸鏡在包括腸鏡線的這個內鏡的超聲能夠明確它其實就是在粘膜層。 啊,你們那而且呢,呃,非常小。 一般來說做內鏡下切除就可以了啊,因為以現在的這個內鏡技術。 做個內內鏡下的粘膜和粘膜下層的切除就夠了,根據病理來判斷,下一步看看它的切緣呀,啊有沒有。 到了粘膜下層達到哪一層啊等等啊,這樣的話啊,就不需要去做一個很大的手術,當然如果說這個息肉很大。 這個息肉是很大到三公分五公分啊,或者說還是一個寬基的基地很寬的,不帶地的。 然后學了活檢是報了這么一個,呃,病灶的話呢,報了這么一個結果的話呢,那我可能就2023年05月25日
145
0
0
腸息肉相關科普號

王晏美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晏美 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肛腸科
9587粉絲477.8萬閱讀

李道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道睿 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腫瘤科
1萬粉絲5.4萬閱讀

尹劍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尹劍輝 主任醫(yī)師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930粉絲28.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