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希山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院白云分院 消化內科 胃腸病? 第1講:什么是胃腸息肉?有什么危害? 胃腸道息肉就是在胃腸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腫物。胃腸道息肉按其所在病變部位可分為胃息肉、十二指腸息肉、小腸息肉、結直腸息肉,以結直腸為主要發(fā)病部位。胃腸息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等并發(fā)癥;嚴重的部分息肉具有惡變傾向,可形成腫瘤,部分息肉為癌前病變。息肉組織學可分為4類:腫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炎癥息肉與腸道炎癥反應有關,生長十分緩慢,基本上不會癌變。 ????而腺瘤型息肉又分有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腺管狀腺瘤,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發(fā)生癌變。據研究,腺瘤性息肉癌變率約為5%-40%,其中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息肉越大,癌變的機會也越大。 第2講:為什么會長胃息肉? ☆ 遺傳因素:基因變異與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具體機制未明。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能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刺激胃上皮細胞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 ☆ 膽汁反流:十二指腸液含有膽酸、胰酶,反流入胃內,可損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癥性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同時,大量反流液使胃內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導致增生性息肉產生。 ☆ 抑酸藥:長期服用抑酸藥可導致高胃泌素血癥,可促進胃腺體囊狀擴張,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與服用該藥密切相關,部分該類患者停用抑酸藥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 吸煙:吸煙會增生胃息肉的發(fā)病風險,可能與吸煙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關;另一方面,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擾細胞復制,影響DNA修復,使胃黏膜發(fā)生不可逆轉的基因改變,促進息肉的形成。 ☆ 飲酒:可損傷胃黏膜,慢性胃發(fā)生率明顯增加,細菌繁殖增加,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胃息肉發(fā)生的風險。 另外,有研究認為較多肉類(尤其是牛肉、羊肉之類的紅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較少進食蔬菜類,高脂血癥、肥胖等會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風險。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第3講:為什么會長大腸息肉? ☆ 遺傳因素:基因變異同樣與大息肉的形成有關,具體機制未明。 ☆ 果蔬攝入少:果蔬中含有大量葉酸及食物纖維等有益物質。葉酸在蔬菜及水果中廣泛存在,具有保持DNA的穩(wěn)定性,葉酸攝入不足易促進腸道息肉發(fā)生;另外,食物纖維不能被降解,使糞便量增多,稀釋腸道內致癌物,促進致癌物排出體外;尚能吸附對腸道有害的膽汁酸鹽,食物纖維攝入不足,不利于有害物質的排泄。 ☆ 高脂飲食:高脂飲食能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叢的作用下轉化成次級膽酸,該物質對結腸隱窩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復的細胞DNA損傷,這些細胞逐步演變成息肉。 ☆ 微量元素與維生素:鈣離子可與脂質結合形成不溶性鈣皂,抑制脂肪酸和膽酸,對腸道上皮起保護作用;硒可抑制細胞增殖,抑制促瘤因素的作用;抗氧化維生素可抑制自由基反應而防止DNA的氧化劑損傷,保護腸道黏膜。 ☆ 腸道疾?。簼冃越Y腸炎、克羅恩病等其他可導致腸道炎癥的疾病,均可能引起腸道黏膜的過度增生,形成息肉。 ☆ 便秘:便秘患者可使腸道內致癌物存留時間延長;另外,便秘患者多有服用市場上賣的通便藥(如排毒養(yǎng)顏膠囊、蘆薈膠囊、腸潤茶等),該類藥物多含有蒽醌類成分,該物質可增強細胞增殖活性,抑制細胞凋亡,還可能導致DNA變異,促進腸道息肉形成。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促進腸道息肉形成可能育胃泌素、環(huán)氧合酶-2有關。Hp感染可促進胃泌素分泌,而胃泌素可刺激腸道黏膜增生;Hp尚可影響環(huán)氧合酶-2的高表達,通過某種途徑促進腸道息肉發(fā)生。 ☆ 吸煙: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和物,促使黏膜發(fā)生不可逆轉的基因該變,促進息肉的形成。 ☆ 飲酒: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腸息肉發(fā)生的風險。 同樣地,進食較多肉類(尤其是牛肉、羊肉之類的紅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高脂血癥、肥胖等會增加罹患大腸息肉的風險。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大腸息肉。知道長胃、腸息肉的原因,那么如何預防胃、腸息肉的形成就有答案了: 第4講:怎么預防胃腸息肉? ★ 多吃蔬菜瓜果,適當控制肉類的攝入量,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物;少飲酒、吸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 科學地治療便秘; ★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第5講:怎么治療胃腸息肉? 一般不需要開刀,胃腸鏡下即可完成。 常用方案有以下幾種: 一般較小的(直徑<5mm),在行胃腸鏡檢查時,醫(yī)生會直接用活檢鉗鉗取。見下圖: 1.發(fā)現息肉;2.活檢鉗夾住息肉;3.鉗除息肉 ①高頻電凝電切術: 為內鏡治療息肉中重要又常見的一種。這種方法利用高頻電流將接觸到圈套組織產生高熱而被燒灼切斷,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并徹底止血。此方法不僅操作簡便,病人無痛苦,費用低廉,并發(fā)癥較少,而且能獲得整個息肉的病理檢查結果。 1.發(fā)現息肉;2.熱活檢鉗夾住息肉;3.鉗除息肉 ②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MR): 即在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剝離,并用高頻電流完整切除。 1.發(fā)現息肉;2.于息肉基底部注射,抬起征陽性;3.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 4.息肉切除術后;5.鈦夾夾閉創(chuàng)面 ③氬氣噴凝術(APC): 1.發(fā)現息肉;2.氬氣噴凝 ④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⑤熱活檢鉗電凝鉗除術: 1.發(fā)現息肉;2.熱活檢鉗夾住息肉;3.鉗除息肉。2021年12月21日
1544
2
5
-
黃振強副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息肉是指消化逍黏的腫塊狀突起,是小兒肛腸外科的常見病,可以發(fā)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以結腸和直腸為最多見。我國小兒消化道息肉發(fā)病率很高,為小兒慢性小量便血的主要原因。男孩多于女孩,3~6歲多見,故又稱幼年性息肉或青少年性息。大部分單發(fā),但也有少部分為多發(fā)性,多發(fā)者可稱為息肉病。 病因 小兒直腸及結腸息肉形成的原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腸黏膜炎性病變和慢性刺激是形成息肉的重要因素。 病理 小兒直腸及結腸息肉的病理大部分是錯構瘤性,如幼年性息肉。少部分是腺瘤,均為良性病變,文獻中罕有發(fā)生惡變的病例。 臨床表現 慢性便血是小兒直腸及結腸息肉的主要癥狀。便血常發(fā)生在排便結束時,在糞使的表面有一條狀血跡,呈鮮紅色,不與糞便相混。出血量較少,患兒排便時一般無任何痛苦。 沿療 所有直腸及結腸息肉,均應將其摘除。對單個或少數散在的息肉,應根據息肉的部位和形態(tài)果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直腸下段息肉,可經肛門切除。高位息肉,電子結腸鏡下切除,可同時檢查有無多發(fā)息肉。 小兒直腸及結腸息肉多屬自限性疾病,息肉摘除后,臨床癥狀即消失,息肉復發(fā)率為5%左右,且一般無惡變潛能。2021年12月15日
457
0
1
-
楊希山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院白云分院 消化內科 ?????????胃腸病 很多人在檢查時發(fā)現有腸道息肉,一般醫(yī)生會建議擇機切掉,或者當時就順便切掉,以絕后患。但是,很多人會問:發(fā)現腸息肉怎么辦?一定要切嗎?腸息肉要怎么切?需要開刀嗎?疼不疼?切掉就不會得腸癌了嗎?切除后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發(fā)現腸息肉怎么辦?一定要切嗎? ????研究表明,約90%的大腸癌是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因此發(fā)現一般要切。腸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內鏡下切除治療、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等。一般息肉不需要手術治療(開刀),藥物治療療效并不明顯,因此發(fā)現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 二、腸息肉切除會不會感覺到疼痛? ????切除小的息肉,一般不會感到痛;原因在于我們身體有兩套感覺神經支配我們的身體各個器官。支配我們人體皮膚的神經對切割、擠壓、打擊這種外力作用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我們的腸道深藏在腹腔內,基本不會遇到切割、擠壓這種情況出現,所以胃腸道神經對切割擠壓等外力作用沒什么感覺。相反,對牽拉、擴張等外力作用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比如炎癥導致的充血水腫牽拉,腸梗阻導致的腸道擴張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疼痛。 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腸梗阻等都會有明顯劇烈的疼痛。所以檢查中發(fā)現比較小的息肉(小于0.5cm 的)可以順便切除,并不會感覺到疼痛。 三、為什么有的醫(yī)院不在做檢查時當即切除,還要再預約一次呢?是不是為了多收費?這涉及到以下幾個原因: 1、比較大的息肉,在無麻醉切除過程中也會產生牽拉疼,患者會不自覺地挪動身體,這樣會影響腸鏡醫(yī)生對腸鏡以及手術刀的把控,這樣會增加手術的出血的風險。 2、切胃息肉的時候,如果非麻醉狀態(tài),患者可能會產生惡心和嘔吐,也會影響醫(yī)生的操作。 上述這兩種情況,一般醫(yī)生不會立即摘除息肉,而是建議你擇機做一個無痛胃腸鏡,再予以切除。 3、有的息肉基底比較寬,盲目直接切除會有出血的風險,最好要抽血查一下凝血功能也就是血液凝固時間是正常的再切,會比較放心點。 4、有些人由于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這類人群如果發(fā)現比較大的息肉也不能馬上切除,因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有增加息肉切除術后出血的風險,萬一真的切出血了在非麻醉狀態(tài)下止血也是比較麻煩棘手的一件事情。所以這一類人也是要重新預約時間再來切除。 5、息肉大于2cm的息肉要排除一下有沒有癌變的可能,有沒有往更深的肌肉層生長了,所以要重新預約一個時間做一下超聲胃腸鏡,必要時還要進一步檢查一下 CT 和磁共振等。如果息肉已經癌變并且已經往粘膜下深部生長那就不適合在胃腸鏡下切除了,要進一步開刀做手術切除。 四、切了以后會不會復發(fā)呢? ????大腸息肉摘除術后很容易復發(fā)。大約有50%的大腸息肉患者在術后4年內出現了息肉復發(fā)。可以這么理解:腸息肉切除后,導致腸道長息肉的原因或環(huán)境沒有改變,這片“土壤”還是容易滋生息肉的。腸息肉復發(fā)主要有三種可能:真正的復發(fā)、沒有切干凈、沒看到。 1、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息肉的殘端會復發(fā)長出息肉,局部復發(fā)率可達10%-35%。 2、由于大腸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腸粘膜皺襞的遮擋,所以大腸息肉(特別是小的息肉)的漏診率較高。第二次發(fā)現的大腸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遺留下來的。 3、隔了一段時間,新長出來的。 有時,切息肉的時候會比前一次腸鏡多發(fā)現幾個息肉,這也是正常的。因此,如果腸鏡檢查發(fā)現有息肉,雖然予以切除術,患者千萬莫大意,仍要定期復查,尤其是息肉數目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復查。 五、切完息肉后要多久復查? ????因為大腸息肉術后容易復發(fā),所以應定期復查腸鏡,復查的頻率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單個良性大腸息肉摘除術后,剛開始每年需復查一次大腸鏡,連續(xù)2~3年檢查不復發(fā),之后可以改為每3年復查一次大腸鏡。多個良性大腸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長較慢,病人可1~2年隨訪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病人隨訪時間要適當縮短,一般為6個月~1年。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瘤變和鋸齒狀腺瘤容易復發(fā)和癌變,應當在息肉摘除術后3個月復查1次,若無異常,可延長至6個月~1年。 有家族史的,要根據病理結果,遵醫(yī)囑進行更為頻繁的復查和監(jiān)測。 需要注意的是,90%的人長有腸息肉卻沒有任何癥狀,除非息肉非常大了,或者癌變了,才會有腹痛、便秘、便血等癥狀。 ????我們發(fā)現的胃腸道息肉,幾乎全部都是做胃腸鏡體檢的無意發(fā)現的,所以消化科醫(yī)生建議: 即使沒有任何胃腸道的不適,如果到了40歲,也應該盡早做一次腸鏡,此時,如果有息肉,大多都還是良性的,及時切除掉,就能防止演變成腸癌。 特別是有胃腸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前到30歲左右做一次腸鏡,這樣更為保險。2021年12月12日
1510
0
5
-
王新穎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消化內科 胃腸道息肉是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每天均有許多患者在我科接受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有患者或其家屬前來咨詢胃腸息肉切除術后注意事項,為此,小編梳理了一些大家伙兒關心的問題,做出簡要的回答,推送給各位。 胃腸息肉生長于胃腸道黏膜表面,向腔內突起,多數為扁平狀、半球狀或塊狀隆起,按照其所在的發(fā)病部位可分為胃息肉、十二指腸息肉、小腸息肉和結直腸息肉,以結直腸息肉最為常見。 胃息肉早期多數沒有不適癥狀,僅在伴有合并癥時才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惡心、嘔吐或出血等癥狀;比如幽門部帶蒂息肉凸入幽門時往往引起間歇性幽門梗阻,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 結直腸息肉癥狀比較常見。如果息肉較大,經常受到糞便摩擦,表面黏膜容易出現糜爛、出血,患者排便時可見大便表面帶有少量鮮紅色血液,混有黏液,如果出血量大或出血時間較長,可引起消瘦、貧血;另外,息肉較大時,也可出現排便不盡感、便秘、肛門流出較多分泌物等癥狀。 胃腸息肉組織學可分為4類:腫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癥息肉與腸道炎癥反應有關,生長十分緩慢,基本上不會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又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管狀腺瘤,這類息肉最容易發(fā)生癌變。據研究,腺瘤性息肉癌變率約為5%-40%,其中絨毛狀腺瘤癌變幾率最高,息肉越大,癌變的機會也越大。 如果檢查發(fā)現有胃腸息肉,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息肉呢? 目前常用的息肉切除方法包括活檢鉗鉗除、氬氣噴凝、圈套器冷切、圈套器高頻電凝切除、內鏡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等。 為什么術后會出現肚子脹? 一般來說,因為結腸鏡檢查或治療過程中需對腸腔進行充氣,以充分顯示病灶,便于治療,術后氣體沒有完全排出,有些患者手術后會出現腹脹、輕微腹痛,通常到廁所去排排氣就會好了,如果持續(xù)脹痛不適就一定要和操作醫(yī)生或主管醫(yī)生講。 為什么結腸息肉術后幾天了還沒有解大便? 腸道在術前就已經排空,并且術后為了保證腸道充分休息,減少蠕動,防止病變出血,術后需限制飲食,所以有可能術后幾天沒有大便,尤其是平時有便秘的患者。通常進食后就會有大便。 術后有黑便或者大便帶血,是不是創(chuàng)面出血了? 在手術操作中可能有少量出血,尤其是比較大的息肉,所以說術后會有少量黑便;有些息肉距離肛門比較近,血液沒有與大便充分混合,也有可能會出現少量血便。通常不需要過分驚慌,可以觀察一下。如果解鮮血便或大量黑便、嚴重心慌、劇烈腹痛等,需要格外注意,以上情況都可以隨時報告您的管床醫(yī)生。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竅門,如果有黑便,可以用水沖一下大便,如果出現鮮紅色血跡,則可能有活動性出血,如果沒有,則不需要擔心。 術后如何控制飲食? 通常情況下,術后禁食禁水24小時,48小時內進全流飲食,72小時內進半流食,術后3-5天可以出院。出院后通常于2周內逐漸過渡到軟食、低纖維飲食、正常飲食。同時需要注意,息肉切除術后風險與息肉的大小、性質、手術創(chuàng)面大小和手術情況有關。如果是胃息肉術后對飲食的管理也會相對嚴格,如果息肉比較大或出血風險高的患者,禁食時間也會相對較長,聽從醫(yī)生的指引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全流食和半流食?進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 全流食是指水、牛奶、米湯等流式無渣食物。半流食可選擇如稀飯、稀面條等。原則是低渣、細軟、易消化,勿過饑過飽,要少量多餐,細嚼慢咽。 同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①如果是結直腸息肉術后,則不主張早期進食牛奶,因為有些患者可能引起腹瀉;②湯也不要過分油膩;③如果是胃息肉術后,則進食的食物和飲品不要太熱;④出院后可以進食軟食、主副搭配,忌食生冷、刺激、油煎、辛辣、產氣過多的食物;⑤不要抽煙喝酒;⑥選擇富含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食物,如面條、稀飯、餛飩等;⑦2周內禁食粗糧及纖維多的蔬菜,如芹菜等,以減輕腸道負擔,保證腸道休息;⑧同時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不要太用力。 術后可以活動和運動嗎? 通常術后以臥床休息為主,可廁所排便,風險低的息肉出院后可進行日?;顒樱L險高的息肉需要休息1-2周,2周內避免劇烈體育運動。如果出現腹痛加重、便血等情況需要及時就醫(yī)。 術后需要每年復查胃腸鏡嗎? 通常息肉切除后可半年到一年返院門診復查內鏡,如果風險高的息肉,則需在3個月內返院復查。您可以查看您的出院小結上建議的復診時間,如果復診后沒有再發(fā)現息肉,則可以3-5年后再復查內鏡,但如果再次發(fā)現息肉,需要按照息肉的具體情況決定下一步治療和隨訪方案。 切了息肉會送去化驗檢查呢? 大多數時候息肉都是良性的,我們切除息肉的目的是防止其出現癌變。并且,只有標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才能最終明確標本性質。因此息肉切除后,都會送病理活組織檢查,一般需要2-3個工作日可以拿到結果。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僅用于科普,不做商業(yè)用途,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2021年12月08日
1410
0
0
-
傅傳剛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肛腸外科 什么是P-J PJ綜合征又被稱為色素沉著黑斑息肉綜合征,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會在胃腸道發(fā)生息肉,癥狀和其他胃腸道疾病癥狀類似,包括反復發(fā)作的腹痛和腹脹,有可能會伴有血便,比較經典的臨床癥狀是口唇、面頰以及四肢末端部位會長有皮膚黑斑,通常在兒童時期出現中年時期以后會逐漸消退。胃腸道的息肉大多位于空腸和回腸,可引起腸套疊以及腸壞死,臨床表現為腹脹腹痛和腸梗阻。 近日門診接診一位31歲的男性,自述從小被媽媽發(fā)現口唇上面有很多個米粒大小的黑斑,手掌也有少許黑斑,不痛不癢,一直沒在意,后來慢慢隨著時間推移略有增大,在20-25歲左右經常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偶有帶血,自以為痔瘡或者腸炎等。當地醫(yī)院行結腸鏡檢查發(fā)現結腸多發(fā)息肉,多次行腸鏡下息肉摘除...... 傅教授結合病史一看,考慮為比較典型罕見的黑斑息肉綜合征,安排胃腸鏡檢查,胃鏡下所見胃體有數十枚直徑約0.3-0.4cm大小息肉。球部及十二指腸見數枚直徑約0.2-0.8cm大小息肉。 胃鏡照片 隨后腸鏡發(fā)現從小腸和盲腸相交接的地方退鏡至直腸密密麻麻分布著0.5*1.0cm,1.5*1.5cm,1.5*2.0cm大小樣長蒂息肉,目測一兩百個,看著滿屏的息肉,仿佛進入溶洞,滿壁倒垂著像游樂園里的大擺錘,有的像千年老樹的樹根一樣纏繞在一起,就連在場的醫(yī)護人員都感到瘆人,更別提普通老百姓了。 腸鏡照片 傅教授請家屬進行診療前談話,目前盡可能的腸鏡下摘除息肉,如病理報告發(fā)現有癌變息肉,可能需再次手術,家屬強烈同意傅教授的治療方法。 問:何必費勁摘除密密麻麻的息肉?為什么不直接做腸段切除呢? 答:這類患者,屬于基因突變,即使現在摘除息肉,小腸以及結腸還會再長,如果做腸段全切的話,將來的吸收會帶來很大問題。從醫(yī)生的角度來講盡可能保留正常的結腸,息肉比較小一般不會發(fā)生癌變。 電極片貼上,腳踏等治療儀器準備完畢,圈的圈,凝的凝,只看見傅教授腳踏一踩,一個“小赤豆”掉入腸腔,然后再用吸引把它吸出,創(chuàng)面鈦夾夾閉,1,2,3,4......一切都在有序的摘除中,退鏡至降結腸近脾曲又見兩柱大者約3.0*3.0cm、4.0*4.0cm粗蒂“大擺錘”展現在眼前,助手問到:“主任,這么大個,能摘嗎?”傅教授旋轉著腸鏡的按鈕仔細觀察后說到:“摘,尼龍繩準備好?!蹦猃埨K雙股結扎后準備退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尼龍繩推送器和繩結咬住了,無法退出,助手嘗試各種方法無效后,求助內鏡醫(yī)生協助,內鏡醫(yī)生無奈的說未曾碰到過這類情況。焦急的助手不知所措,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傅教授發(fā)話了:“再準備一根腸鏡跟一把鉤剪刀?!彼腥瞬唤獾目聪蚋到淌冢拷酉聛淼牟僮魉腥梭@呆了,傅教授吩咐助手小心翼翼地把新的腸鏡貼著一根無法進退的腸鏡,慢慢劃入腸腔,這是要做雙腸鏡? 同時插入二根腸鏡?肛門進的去嗎? 由于肛門括約肌收縮,肛門很小,大概能容納兩根或者三根手指的寬度。如果在麻醉狀態(tài)下,肛門括約肌松弛,肛門就會擴大,大約能塞進一個幼兒的拳頭大小。 非專業(yè)指導請勿擅自行為,會損害肛門的正常彈性,還容易造成肛門撕裂! 進境后很快看到了那比大樹根還討厭的尼龍繩結,助手麻利的插入鉤剪刀,在傅教授腸鏡導入到最佳位置時,一聲令下剪......一場汗流浹背的戰(zhàn)斗在一陣掌聲中結束。 息肉標本 傅教授脫掉手術衣時,看了一下墻上的時鐘,感嘆到,時間太快了吧,不知不覺竟然五點多了,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大家遇事不慌張,沉著冷靜應對和團隊的配合默契。大家辛苦了,隨后大跨步的走出了內鏡室。 術后囑咐家屬等待病理,一個月左右再復查腸鏡,陸續(xù)摘除剩余息肉。定期復查胃腸鏡。傅教授建議大家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血等不適癥狀時及時做胃腸鏡檢查。2021年11月22日
1023
0
3
-
江期鑫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肛腸外科 因為大腸息肉術后容易復發(fā),所以應定期復查。復查的頻率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1. 單個良性大腸息肉摘除術后,剛開始每年需復查一次大腸鏡,連續(xù)2~3年檢查不復發(fā),之后可以改為每3年復查一次大腸鏡。 2. 多個良性大腸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3. 增生性息肉因生長較慢,病人可1~2年隨訪1次。 4.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病人隨訪時間要適當縮短,一般為6個月~1年。 5. 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瘤變和鋸齒狀腺瘤容易復發(fā)和癌變,應當在息肉摘除術后3個月復查1次,若無異常,可延長至6個月~1年。 6. 若發(fā)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后應進行更加密切的復查。2021年11月16日
700
0
0
-
2021年11月16日
600
0
0
-
李鵬主任醫(yī)師 北京佑安醫(yī)院 肝病消化中心 大家好,我是消化科的李醫(yī)生,今天呢,我們來談一談腸息肉的一些問題。 那么目前隨著這個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啊,飲食方面的這個啊,高熱量高油脂啊,喝酒啊等等的一些這個習慣的改變,那么目前來講,腸息肉的發(fā)病率呢,是一個呈現中間升高的一個趨勢啊。 那我們這個消化科的這個醫(yī)生,進行腸鏡的這個常規(guī)檢查,經常能發(fā)現很多人啊。 只是一個做了健康體檢,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是呢,確實能夠發(fā)現,查道內呢,啊,有很多有的人呢,會發(fā)生息肉啊,甚至有的人可能啊,通過檢查的這些息肉呢,有一些癌變的風險。 那么這個很多人問呢,這個腸道檢查內發(fā)現發(fā)生的這個發(fā)現的息肉是不是肯定會癌變啊,是不是必須切除啊,切除之后怎么能夠明確他是不是有這個癌變的風險? 那么一般來講呢,這個我們要由這個操作的醫(yī)生呢,啊,根據經驗還有這個鏡下檢查的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講呢,這個檢查醫(yī)生如果在腸鏡檢查過程中呢,發(fā)現了息肉。 那么常規(guī)呢,會對這個息肉呢,進行一個活檢啊,也就是說拿這個小鉗子,把這個息肉鉗掉一小塊,然后取出體外呢,進行一個病理學的檢查。 那么根據病理學檢查的這個回報的結果評判這個息肉呢?有沒有這個癌變的2021年11月13日
651
0
3
-
楊希山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院白云分院 消化內科 ?????????胃腸病? ???? 很多人在檢查時發(fā)現有腸道息肉,一般醫(yī)生會建議擇機切掉,或者當時就順便切掉,以絕后患。但是,很多人會問:發(fā)現腸息肉怎么辦?一定要切嗎?腸息肉要怎么切?需要開刀嗎?疼不疼?切掉就不會得腸癌了嗎?切除后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腸息肉 一、發(fā)現腸息肉怎么辦?一定要切嗎? ????研究表明,約90%的大腸癌是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因此發(fā)現一般要切。腸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內鏡下切除治療、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等。一般息肉不需要手術治療(開刀),藥物治療療效并不明顯,因此發(fā)現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 二、腸息肉切除會不會感覺到疼痛? ????切除小的息肉,一般不會感到痛;原因在于我們身體有兩套感覺神經支配我們的身體各個器官。 支配我們人體皮膚的神經對切割、擠壓、打擊這種外力作用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我們的腸道深藏在腹腔內,基本不會遇到切割、擠壓這種情況出現,所以胃腸道神經對切割擠壓等外力作用沒什么感覺。相反,對牽拉、擴張等外力作用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比如炎癥導致的充血水腫牽拉,腸梗阻導致的腸道擴張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疼痛。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腸梗阻等都會有明顯劇烈的疼痛。所以檢查中發(fā)現比較小的息肉(小于0.5cm 的)可以順便切除,并不會感覺到疼痛。 三、為什么有的醫(yī)院不在做檢查時當即切除,還要再預約一次呢?是不是為了多收費? ????這涉及到以下幾個原因: 1、比較大的息肉,在無麻醉切除過程中也會產生牽拉疼,患者會不自覺地挪動身體,這樣會影響腸鏡醫(yī)生對腸鏡以及手術刀的把控,這樣會增加手術的出血的風險。 2、切胃息肉的時候,如果非麻醉狀態(tài),患者可能會產生惡心和嘔吐,也會影響醫(yī)生的操作。 上述這兩種情況,一般醫(yī)生不會立即摘除息肉,而是建議你擇機做一個無痛胃腸鏡,再予以切除。 3、有的息肉基底比較寬,盲目直接切除會有出血的風險,最好要抽血查一下凝血功能也就是血液凝固時間是正常的再切,會比較放心點。 4、有些人由于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這類人群如果發(fā)現比較大的息肉也不能馬上切除,因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有增加息肉切除術后出血的風險,萬一真的切出血了在非麻醉狀態(tài)下止血也是比較麻煩棘手的一件事情。所以這一類人也是要重新預約時間再來切除。 5、息肉大于2cm的息肉要排除一下有沒有癌變的可能,有沒有往更深的肌肉層生長了,所以要重新預約一個時間做一下超聲胃腸鏡,必要時還要進一步檢查一下 CT 和磁共振等。如果息肉已經癌變并且已經往粘膜下深部生長那就不適合在胃腸鏡下切除了,要進一步開刀做手術切除。 四、切了以后會不會復發(fā)呢? ????大腸息肉摘除術后很容易復發(fā)。大約有50%的大腸息肉患者在術后4年內出現了息肉復發(fā)。可以這么理解:腸息肉切除后,導致腸道長息肉的原因或環(huán)境沒有改變,這片“土壤”還是容易滋生息肉的。腸息肉復發(fā)主要有三種可能:真正的復發(fā)、沒有切干凈、沒看到。 1、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息肉的殘端會復發(fā)長出息肉,局部復發(fā)率可達10%-35%。 2、由于大腸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腸粘膜皺襞的遮擋,所以大腸息肉(特別是小的息肉)的漏診率較高。第二次發(fā)現的大腸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遺留下來的。 3、隔了一段時間,新長出來的。 有時,切息肉的時候會比前一次腸鏡多發(fā)現幾個息肉,這也是正常的。因此,如果腸鏡檢查發(fā)現有息肉,雖然予以切除術,患者千萬莫大意,仍要定期復查,尤其是息肉數目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復查。 五、切完息肉后要多久復查? ????因為大腸息肉術后容易復發(fā),所以應定期復查腸鏡,復查的頻率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單個良性大腸息肉摘除術后,剛開始每年需復查一次大腸鏡,連續(xù)2~3年檢查不復發(fā),之后可以改為每3年復查一次大腸鏡。多個良性大腸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增生性息肉因生長較慢,病人可1~2年隨訪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病人隨訪時間要適當縮短,一般為6個月~1年。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瘤變和鋸齒狀腺瘤容易復發(fā)和癌變,應當在息肉摘除術后3個月復查1次,若無異常,可延長至6個月~1年。 有家族史的,要根據病理結果,遵醫(yī)囑進行更為頻繁的復查和監(jiān)測。 需要注意的是,90%的人長有腸息肉卻沒有任何癥狀,除非息肉非常大了,或者癌變了,才會有腹痛、便秘、便血等癥狀。 ????我們發(fā)現的胃腸道息肉,幾乎全部都是做胃腸鏡體檢的無意發(fā)現的,所以消化科醫(yī)生建議:即使沒有任何胃腸道的不適,如果到了40歲,也應該盡早做一次腸鏡,此時,如果有息肉,大多都還是良性的,及時切除掉,就能防止演變成腸癌。 ????特別是有胃腸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前到30歲左右做一次腸鏡,這樣更為保險。2021年11月11日
604
0
1
-
閔寒主任醫(yī)師 蘇州市立醫(yī)院白塔院區(qū) 消化內科 大家好,我是吉米大夫,一名消化科醫(yī)生,不少朋友啊,看了我的視頻以后啊,都在40歲以后啊,給自己送上了一份生日禮物,什么生日禮物呢,就是做了一個腸鏡的檢查,這不前兩天我一個同學,誒,他也去做了一個腸鏡檢查,發(fā)現了兩個息肉,其中一個息肉呢,誒,0.5厘米,還有一個呢,1.5厘米,都是位于以上結腸,他問我說,誒,要不要立即摘除呢?我看了一下,醫(yī)生當時對于他的小息肉已經摘除了,對大的息肉呢,做了一個病理活檢,活檢報告是管狀腺瘤,盡管來說我們的腸癌啊,大部分是從腸息肉演變過來的,但并不是說所有的腸息肉,它的癌變的風險都是非常高的,我們有一種息肉叫做什么呢?叫做高危性腺瘤,這個呢,需要大家去注意的,那什么是高危性腺瘤呢?第一,如果說我們一次腸鏡發(fā)現三個及以上的吸流,第二個如果我們吸收的大小大于一個厘米,第三個,如果說我們是絨毛狀腺瘤,或者呢,我們絨。 哦,結構啊,超過25%,第四點呢,如果說它的病理活檢結果里面有高級別上海利流變,如果這個四點里面符合一點,那就屬于高危性限流,那需要我們盡早去摘除,不僅是盡早去摘除,而且需要我們摘除以后要短期之內去復查腸青,那各位老鐵你們對照一下,看看我那個同學2021年10月31日
1600
0
8
腸息肉相關科普號

湯佳音醫(yī)生的科普號
湯佳音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胃腸外科
2027粉絲2416閱讀

李道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道睿 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腫瘤科
1萬粉絲5.4萬閱讀

趙占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趙占強 副主任醫(yī)師
邯鄲市中醫(yī)院
肛腸科
423粉絲23.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