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城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后的飲食調整是促進傷口愈合和預防復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內鏡治療常用方式包括活檢鉗咬除、圈套器切除、內鏡粘膜切除術(EMR)以及內鏡下剝離術(ESD)。術后合理的飲食對恢復至關重要,過早不合理飲食會刺激術后的創(chuàng)面,造成感染、出血、穿孔等不良并發(fā)癥。通常來說,我們都會在患者的胃腸鏡治療報告中備注禁食、溫涼流質、半流質的時間。當患者和家屬拿到報道時要關注這部分內容。但報告中篇幅有限,無法細化飲食方案,鑒于此,在這篇文章中給大家科普詳細的術后飲食注意事項。①在手術后的24小時內,飲食需要特別謹慎。如創(chuàng)面大,一般建議24小時內禁食,可以少量飲溫水,臥床休息為主。②術后第1-2天開始,以溫涼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蜂蜜、米湯、蛋花湯、魚湯、鴿子湯等;持續(xù)2-3天。盡量少量多餐,切記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等,這些食物會增加腸道蠕動,不利于傷口愈合。③術后第3天開始,可以少渣半流質飲食,如軟爛面條、粥、小餛飩、面包、蛋糕。若想給患者補充營養(yǎng),可以加點葷菜(如肉末、肉泥、肝泥、魚片、蝦仁、蝦球)和蔬菜水果泥(菜泥、土豆泥、果泥)。這個階段持續(xù)約1周。④1周后可以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遵循原則就是循序漸進,少量多餐。①在術后的第1-2天,以溫涼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蜂蜜、米湯、蛋花湯、魚湯、鴿子湯等),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盡量休息,不可以劇烈運動。②此后少渣半流質3-5天(軟爛面條、粥、小餛飩、面包、蛋糕等;可加點肉末、肉泥、肝泥、魚片、蝦仁、蝦球以及蔬菜水果泥)。③此后可以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不過也要循序漸進,少量多餐的原則。一般術后當天可以進食溫涼軟食,術后1-3天少渣半流質飲食。腸息肉術后恢復期要攝入均衡的營養(yǎng),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確保身體獲得全面的營養(yǎng)支持;避免過度飽腹,減輕腸道負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腸道的正常蠕動。腸道息肉內鏡下治療后的飲食調理是恢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合理的飲食不僅有助于傷口愈合,還能預防腸道疾病的復發(fā)。如果在恢復過程中出現腹痛、黑便、腹脹、發(fā)熱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2024年07月29日
1533
0
1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1.飲食做到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不過冷過熱。2.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促進消化,以易消化的烹調方式為主(如:蒸、煮、燉)等。3.主食選擇粥、軟麥面等精細食物。葷菜:切碎制成軟爛的嫩肉,豬肉、雞肉、魚肉等。蔬菜:豆?jié){、豆腐腦、乳類、蛋類、菜汁、去皮制軟的瓜類。尤其是半個月內盡量避免食用根莖葉等含豐富纖維素食物。4.不能食用的食物:各種粗糧(如麥片等),整粒豆、硬果、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如番薯、芋頭等)、水果(如香蕉等)、油炸油膩食物、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等)、辣椒、胡椒、咖喱等濃烈刺激性的調味品。5.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因活動過多、進食粗糙、大便秘結均可使焦痂過早脫落,創(chuàng)面未愈合而導致出血。6.在1個月內避免重體力活動(如爬山、提重度、抱小孩等),直腸息肉切除后避免長時間用力下蹲。7.保持情緒舒暢、避免生氣。如有出現腹痛、黑色大便或明顯血便等及時來醫(yī)院復診。8.胃腸息肉是一個會復發(fā)的疾病,要注意定期復查。2023年10月20日
786
0
23
-
肖斌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貴航集團三0二醫(yī)院 消化內科 腸息肉你了解嗎?如今,隨著生活水平和內鏡技術的日益提高,腸息肉檢出率明顯提高。由于腸息肉種類繁多,人們可能對腸息肉缺乏必要的了解。腸息肉是什么?一定會癌變嗎?下面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真面目。腸息肉指突出于腸腔表面的隆起,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其發(fā)生率通常隨年齡增加逐漸上升,男性多見,蹭部位以及直腸多發(fā)。哪些人容易的腸息肉? 一、飲食習慣欠佳的人群。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另外,抽煙時間長、過度飲酒也是發(fā)生結直腸腺瘤的高危因素。二、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家族內有直系親屬患有結腸息肉或者是患有結腸癌病史的人群。三、存在炎癥或者感染的人群。比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會使原有的腸息肉增加,并出現新的息肉,有些腺瘤性息肉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四其他因素人群,超重人群,患有代謝綜合征,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葉酸、鈣、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所有腸息肉都會癌變嗎?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不會危及生命,不易癌變。息肉是否癌變通常與息肉的病理類型及大小、數量等有一定關系。90%以上的腸癌都是由腺瘤樣息肉演變發(fā)展而2023年07月31日
132
0
0
-
李靖濤主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消化內科 腸道息肉的檢查與治療一、什么是腸息肉?腸息肉是腸粘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腸息肉多數為腺瘤性息肉,發(fā)生結直腸癌的風險很高。有研究顯示,超過95%的結直腸癌是從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這一過程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時間。因此,大家要對腸息肉引起重視,早發(fā)現早治療。二、哪些人容易發(fā)生結直腸息肉?結直腸息肉的高發(fā)人群主要有50歲以上者,結腸息肉或結腸癌的家族史者,患有代謝綜合征者,高熱量飲食者,吸煙飲酒者。對于這些高危人群進行結腸。 篩查是預防發(fā)生結直腸癌的有效途徑。三、腸鏡前的腸道準備在做腸鏡前去進行腸道準備,與手術前的一天進行低扎飲食,不吃含粗纖維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在檢查當天進食,并在檢查前四至六小時口服腸道清潔劑來促進排便,當排泄物為無色或黃色透明手樣便時,才可以進行檢查。通過腸道準備能夠保證腸道的干凈,便于觀察息肉的位置,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四、結肢腸息肉的治療方法對于較大的息肉,一般采用熱切除方法,對于結直腸微小息肉,可采用冷切除和熱切除兩種方法。這里我們主要介紹下冷切除。 冷切除方法主要有冷活檢鉗前除術、冷圈套息肉切除術。冷活檢鉗前除術2023年07月10日
149
0
1
-
邱文龍主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腸息肉是消化內鏡檢查中的常見疾病,是指一類從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成分(病理性質)前通稱為息肉,可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痛和腸道出血;出血過多或長期慢性失血可引起乏力、頭暈、易疲勞等貧血癥狀。腸息肉就是長在腸子里頭的小肉團,它是生活、環(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出現的。按照數量的不同,其可分為單發(fā)性息肉、多發(fā)性息肉;根據病因或組織類型的不同,又可分為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樣息肉、錯構瘤樣息肉等。大多數息肉喜歡長在大腸,臨床上以結腸和直腸息肉最常見。腸息肉大小不等,有的只是綠豆大小,甚至小到米粒樣,有的大如草莓,甚至更大。那到底是哪些息肉容易發(fā)生癌變,哪些息肉不會發(fā)生癌變呢?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不會危及生命,不易癌變。息肉是否癌變,通常與息肉的病理類型及大小數量等有一定關系。大多數結腸息肉無害,但有些會發(fā)生癌變。5mm以下的息肉幾乎沒有癌變風險,而1.5-3.5cm的息肉發(fā)生癌變的可能性為19%-43%。按照是否有癌變可能,大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fā)生癌變,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見于幼兒,大多在10歲以下,病理特征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種錯構瘤)、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淋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腺瘤樣息肉為目前公認的癌前病變,95%以上的腸癌都是由腺瘤樣息肉演變發(fā)展而來,此種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惡變傾向高??煞譃槿N類型: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常見。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應積極處理。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家族性腸息肉病、腸息肉病合并多發(fā)性骨瘤和多發(fā)性軟組織瘤等腸息肉病,則有比較明顯的癌變傾向。雖然80%~95%的腸癌是從腸息肉演變而來,但息肉也不是一下就演變成癌癥的,從息肉演變成癌癥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平均在5-15年。因此,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群盡可能做腸鏡檢查,如發(fā)現息肉,可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隨訪或手術。如何早期發(fā)現和治療腸息肉?結腸息肉患者通常沒有任何癥狀或體征。一般在常規(guī)檢查或檢查其他疾病時發(fā)現息肉。結腸息肉可能會引起以下癥狀:1、直腸出血。這是息肉最常見的癥狀,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兆,如痔瘡或肛門的輕微撕裂。2、腹痛。大的息肉部分阻塞腸道會引起腹部疼痛或絞痛。3、大便形狀改變。4、缺鐵性貧血。若患者息肉長時間慢性出血,可能會出現缺鐵癥狀。腸鏡檢查是發(fā)現腸息肉、診斷腸息肉性質的首選檢查!根據腸息肉的類型、大小、活檢病理結果,制定腸息肉的治療方案:內鏡切除絕大部分息肉包括早期腸癌都可以通過腸鏡進行切除,早期腸癌完全可以內鏡切除后達到根治,這也是醫(yī)生反復強調腸鏡檢查的重要性的原因。目前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已成為常規(guī)治療方法,其安全而創(chuàng)傷小,除了極少部分直徑過大、內鏡下形態(tài)明顯惡變或數目過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內鏡下將腸息肉完整切除。內鏡治療包括活檢鉗除(<5mm)、圈套器冷切(≤1cm廣基息肉)、高頻電切除(電凝器灼除、活檢鉗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療和激光治療等。2.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療法以下情況需要手術治療:對于病理檢查證實有癌變或疑有癌變;腺瘤較大;腺瘤呈廣基型;腺瘤數量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腸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僅行內窺鏡無法切除的大腸腺瘤患者,應采用手術治療。腸癌的腹腔鏡手術現已成為腸癌手術治療的主流方式。傳統手術需要在腹部劃開一個20厘米的切口,而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腹部戳4-5個小孔,最后在腹部開一個4厘米左右的切口,將腸癌標本移出體外,極大地減少了病人手術的痛苦。部分早期腸癌甚至可以采用經自然腔道取標本(NOSES手術),達到手術部位的無切口,它打破了手術必然伴隨切口、疼痛、瘢痕的認知,被譽為“微創(chuàng)中的微創(chuàng)”。2023年05月07日
1140
0
9
-
楊波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結直腸病???/a> 嗯,結腸多發(fā)的小息肉,我們其實目前以前碰到過啊,這種結腸多發(fā)息肉啊,也經炒到有這樣的患者,如果小息肉的話不大,而且形態(tài)都比較正常的話,呃,是可以定期觀察的啊,但是如果說有些形態(tài)異常,那么有一些惡變的可能性,那么就要早期的內鏡下摘除,摘除之后呢,然后呢,如果病例確實是有一些惡變的可能性,那么你可能后續(xù)要定期的復查,復查包括這些腸鏡等等這些如果有一些問題。 那么可以及時摘除,另外呢,另外呢,就是包括相關的一些醫(yī)學研究,包括我們中心對于像這種結腸多發(fā)息肉啊,我們可以采取這種腸菌移植的一個方式,來幫助很多的患者避免他的這個息肉再生或者是惡變的這種可能性。 另外呢,就是。2023年03月23日
77
0
1
-
2023年02月12日
283
0
0
-
2023年02月01日
444
0
11
-
余月華主任醫(yī)師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哦,剛才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沒有按那個開始回答,可能沒有聽清,那我就再說一遍,那結腸息肉的話,一定是需要定期復查的,而且定期復查的這個間隔的時間是要根據你當時切息肉的這個病理的這個化驗啊,病理的化驗的話就是說,如果說你報了是絨毛膜管狀腺瘤啊,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那我們就需要啊半年就復查腸鏡,那如果只是一個管狀腺瘤,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那我們就需要一年去,嗯,復查一次腸鏡,那對于后期生活的這種飲食的話,目前的是大部分的這個研究說可能跟我們現在的高蛋白飲食呀,比如說肉食吃的過多,還有飲酒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喜歡吃肉的,或者說你經常喝酒的人呢,在這方面就要去控制他了,再一個就會不會再次復發(fā)是一定會的,就說發(fā)現結腸息肉的病人有。 其說飲酒呀,吃蛋吃高蛋白吃愛吃肉的這些患者朋友們呢,那他定期去復查腸鏡,每次就是比如說間隔個一年兩年去復查腸鏡,一定都會在發(fā)現新的這種息肉的這種長出,所以說我們如果說是有結腸息肉病史,一定是需要定期去監(jiān)測這種腸鏡的。2023年01月19日
67
0
0
-
韓晗醫(yī)師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肛腸???/a> ?現代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在匆忙的步履間與直腸息肉結緣。直腸出現息肉,不僅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息肉發(fā)生惡變的話,帶來的威脅就會越來越大。一、什么是大腸息肉??凡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其發(fā)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息肉主要分為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且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二、怎么明確腸息肉性質??腸鏡下從大體形狀上大致可以判斷息肉的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于2cm、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活動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徑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往是惡性的機會較大。腸鏡下只能根據息肉的形態(tài)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診斷,正確的處理是將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最終判定息肉的性質。病理結果才是息肉診斷的“金標準”。三、大腸為什么會長息肉???1、飲食性因素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2、膽汁代謝紊亂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以及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fā)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3、遺傳因素在結直腸惡變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惡變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fā)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4、腸道炎性疾病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癥病變是導致炎癥性息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也見于結腸手術后吻合口部位。5、基因異常家族性息肉的發(fā)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APC的等位抑惡變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如有關。正常情況下,該等位基因需要同時發(fā)揮作用以抑制腫瘤的生長,當該基因出現缺如或發(fā)生突變時,對腫瘤的抑制作用消失,從而發(fā)生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和惡變。在結直腸惡變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惡變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fā)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6、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惡變癥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的發(fā)生率較高。2型糖尿病女性與非糖尿病女性比較,其發(fā)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明顯增加。四、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1、養(yǎng)成定期復查的習慣現在有證據證實息肉有逐漸增大趨勢,即使當時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沒有被摘除,但過一段時間也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經明確大腸息肉的患者,均應每0.5年~1年復查一次腸鏡,防止長大后出血或惡變。2、調整飲食禁食辛辣、油炸、肥膩、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且有規(guī)律,避免因低纖維素導致的便秘習慣,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復發(fā)。另外,酒精刺激也會加重息肉的刺激,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3、適當運動由于右半結腸是以副交感神經分布為主,適度鍛煉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腸蠕動加強,糞便在右半結腸內停留時間少,糞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質對腸黏膜的作用減少,息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減少。4、保持好心情當人的神經過度緊張,支配內臟器官蠕動的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胃腸蠕動,使速度減慢,從而導致便秘,便秘會增加腸息肉的發(fā)生。所以,正視現實,盡量放松,只要飲食有節(jié)、合理安排、定期復查、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惡變的機會??傊?,對待本病關鍵的一點是“防重于治”?!啬c專科韓醫(yī)生溫馨提示:?直腸息肉是發(fā)生在直腸黏膜上的新生物,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但是直腸息肉也具有一定的惡變風險。因此,一旦發(fā)現直腸長息肉,應盡早到肛腸??浦委煛F綍r也應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預防腸息肉的發(fā)生。END(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2022年08月09日
618
0
3
腸息肉相關科普號

俞力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力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消化內科
5914粉絲17.5萬閱讀

邱文龍醫(yī)生的科普號
邱文龍 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135粉絲1.3萬閱讀

柯友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柯友輝 主任醫(yī)師
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醫(yī)學美容中心
15粉絲6175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