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惡性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期間飲食篇
惡性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期間,飲食應注意以下七點:1.避免食用西柚、石榴、楊桃、柑橘等水果及其制品,因為這些水果和果汁可能干擾藥物的吸收,影響治療效果。2.避免辛辣刺激食物3.避免油炸、煙熏、燒烤、腌制食物,這些食物難以消化且可能含有致癌物質。4.選擇易于消化的食物:選擇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大豆類食物、奶及奶制品、瘦肉、魚類等,以支持身體對抗疾病。5.對于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的靶向藥,如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類藥物,應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6.注意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靶向藥物可能通過酶進行代謝,如細胞色素P4503A4酶。某些食物如西柚、石榴等含有能抑制這種酶活性的成分,從而影響藥物代謝和效果。7.保持均衡營養(yǎng):飲食應全面均衡,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維生素。
趙永祥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18日82
0
0
-
肺癌一定會咳嗽嗎?
趙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15日46
0
1
-
肺癌術后怎么隨訪?一年復查幾次?查什么項目?一文說清楚!
肺癌手術以后,不代表萬事大吉。肺癌術后都面臨一個術后復發(fā)轉移的問題。除了原位癌和微浸潤腺癌,其他病理類型的肺癌,術后都有可能出現(xiàn)復發(fā)轉移。就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那么術后怎么隨訪復查?多長時間復查一次?復查時做哪些檢查項目?這個要根據(jù)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病理分期而定。術后隨訪,主要是做胸部CT檢查。同時建議做血常規(guī)、血生化、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做頭顱磁共振檢查,腹部CT檢查。常用的輔助檢查及其意義胸部CT:了解肺部是否出現(xiàn)了新發(fā)結節(jié);是否存在炎癥、積液、積氣、胸膜增厚和粘連等情況。了解肺門、縱隔淋巴結情況。判斷是否有肺癌復發(fā)和轉移的可能。頸部、腹部、雙腹股溝B超檢查:看肝臟、腎上腺或者腹腔、頸部淋巴結是否出現(xiàn)轉移。腹部CT:看腹腔及腹腔內臟器有無腫瘤轉移。常用的腫瘤標志物:①癌胚抗原(CEA):正常參考值為0~5ng/ml。70%的肺癌患者可出現(xiàn)CEA的升高,不同的病理類型的敏感性也不同,CEA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為40%~62%,腺癌靈敏度最高,而在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敏感性低一些,為30%。②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參考值為0~16.3ng/l。NSE對于小細胞肺癌的患者的靈敏度高達80%,特異度達80%~90%,而對于其他類型的肺癌卻不是特別敏感。因此一般將NSE作為小細胞肺癌主要的腫瘤標志物。③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正常參考值為0~3.3ng/l。CYFRA21-1是一種較新的腫瘤標志物,尤其適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濃度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升高,其對于鱗癌的敏感性要高于腺癌和小細胞肺癌。此外還有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242等等。一般采用多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進行檢測,增加靈敏性。需要注意的是,單獨檢測一次的腫瘤標志物的輕微升高,并不能判斷是否復發(fā)。只有動態(tài)監(jiān)測,持續(xù)出現(xiàn)腫瘤標志物升高時才有臨床意義;尤其檢測指標是進行性升高,往往提示有問題。另外,如果檢測出腫瘤標志物數(shù)值明顯的升高,也要引起重視。如果術前某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術后明顯下降(甚至恢復正常);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又開始逐步升高;往往提示腫瘤復發(fā)。顱腦磁共振,全身骨掃描:不是常用的檢查項目。但是腹部、顱腦、骨骼為肺癌術后全身遠處轉移的高發(fā)部位,所以如果術后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比如:持續(xù)性頭痛、嘔吐、視物模糊、雙側肌力不對稱等情況;或者出現(xiàn)骨骼處疼痛。也應該重點復查。另外對于非小細胞肺癌(NSCLC)無癥狀腦轉移,優(yōu)選顱腦增強磁共振(MRI)。PET-CT檢查:在其他檢測手段無法明確病情的情況下,可以選擇PET-CT檢查,它可以發(fā)現(xiàn)微小的病灶。如果患者準備做PET-CT,那么其他CT可以不做。PET-CT在無癥狀復發(fā)病灶診斷上有較高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可根據(jù)患者病情、意愿、經(jīng)濟能力等做出選擇。缺點是費用比較高。目前各個指南和專家共識,并不完全一致。一、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24版)的意見Ⅰ~Ⅱ期(初始治療為外科手術±化療或定向放療治療后)和可手術切除ⅢA和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完整手術切除,殘端沒有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手術后,無臨床癥狀或癥狀穩(wěn)定者:1.術后前3年:3~6個月隨訪1次。進行吸煙情況評估(鼓勵患者戒煙);隨訪過程中,詢問病史,做體格檢查,胸部CT(平掃或增強掃描)。2.術后第4、5年:1年隨訪1次,進行吸煙情況評估(鼓勵患者戒煙);病史、體格檢查、胸部CT±增強掃描。3.5年以上:1年隨訪1次,進行吸煙情況評估(鼓勵患者戒煙),病史、體格檢查;低劑量非增強胸部CT(2B類推薦證據(jù))。對于不可手術的晚期肺癌和小細胞肺癌,肯定是需要隨訪的。但是本文是討論術后隨訪,這里就不做闡述了。二、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對非小細胞肺癌(2024年第3版本)推薦的術后復查方式:1.I-II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并且接受了手術±化療的情況下?復查方式:體格檢查和胸部CT(增強或不增強都可以)。每6月一次,持續(xù)2-3年。之后體格檢查和低劑量胸部CT(不需要增強),每年一次。2.非小細胞肺癌分期為I-II期,接受了放療的患者,以及非小細胞肺癌III期或IV期患者(IV期患者必須是寡轉移,并且要求所有的病灶都接受過根治性治療,比如手術或放療)復查方式:體格檢查和胸部CT(增強或不增強都可以)每3-6月一次,持續(xù)3年,然后改為6月一次,持續(xù)2年。5年之后,每年一次體格檢查和低劑量胸部CT(不需要增強)。特殊情況下,存在腫瘤殘存病灶或新的影像學異常的,可能需要更頻繁的復查。PET-CT和頭顱核磁檢查不常規(guī)推薦用于無癥狀患者的常規(guī)隨訪。但是建議對于復發(fā)患者的評估,使用PET-CT和頭顱增強核磁檢查。三、非小細胞肺癌術后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2021年版)1.病史問診及體格檢查是疾病診療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術后復查隨訪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系統(tǒng)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步發(fā)現(xiàn)是否有復發(fā)、淋巴結轉移等變化。2.有證據(jù)表明:肺癌腫瘤標記物便于對復發(fā)進行監(jiān)測,且起著關鍵作用,故推薦患者每次隨訪均進行標志物復查監(jiān)測。3.CT是肺癌術后最常用的臨床影像學復查手段。各大指南均推薦術后患者進行胸部CT復查。4.在全身復查中,腹部、顱腦、骨骼作為全身遠處轉移的高發(fā)部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應作為復查重點。5.非小細胞肺癌(NSCLC)無癥狀腦轉移患者越來越多地被發(fā)現(xiàn),可能是因為顱腦磁共振成像(MRI)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其在檢測微小病變方面優(yōu)于顱腦CT,故顱腦檢查以增強MRI為佳。6.全身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成像(PET)檢查在無癥狀復發(fā)病灶診斷上有較高的敏感度及特異性。當一些良性病變(如肺不張、肺實變和放射性纖維化)在標準CT影像中難以與腫瘤區(qū)分時,全身PET-CT可以區(qū)分真正的惡性腫瘤。7.纖維支氣管鏡作為侵入性有創(chuàng)檢查,不作為常規(guī)推薦。當患者病情變化或必要時可酌情選擇,如出現(xiàn)術后肺不張、咯血或者術后病理提示支氣管殘端輕度不典型增生等。8.其它有創(chuàng)檢查及細胞學檢查,只有當其它影像學等無創(chuàng)檢查無法明確病變時再擇優(yōu)選擇。9.循環(huán)腫瘤細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和循環(huán)腫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可能是NSCLC(非小細胞肺癌)早期復發(fā)監(jiān)測的有用指標,但仍限于臨床研究階段,因此不作為常規(guī)監(jiān)測項目。期待更多的臨床數(shù)據(jù)支持其預測復發(fā)的價值。10.肺功能檢測可以作為術后肺功能剩余及鍛煉恢復的檢測指標。肺癌生活質量評分被越來越多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隨機對照試驗納入,在臨床腫瘤學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同的情況,隨訪方案是不相同的。如果肺癌的病理分期靠后,驅動基因陽性,是需要術后輔助治療的。其隨訪間隔時間縮短,檢查項目和檢查部位更多。Ⅰ期肺癌(術后無需輔助治療,檢查驅動基因陰性)推薦:①前2年每6個月隨訪1次,每年第1個6個月方案A(胸部CT+腫瘤標志物檢查),第2個6個月方案B(胸腹部CT+B超+頭顱磁共振+全身骨掃描;或者腫瘤標志物+全身PET-CT檢查);②第2年后每1年隨訪1次,每年方案B。病情變化及必要時可加做方案C(穿刺等有創(chuàng)檢查)。Ⅱ期、ⅢA期、ⅢB期(T3N2M0)肺癌(術后需輔助治療,驅動基因陰性)推薦:①前2年每3個月隨訪1次;每年前3個3個月方案A(胸部CT+腫瘤標志物檢查),第4個3個月方案B(胸腹部CT+B超+頭顱磁共振+全身骨掃描;或者腫瘤標志物+全身PET-CT檢查)?②第3~4年每6個月隨訪1次,每年第1個6個月方案A,第2個6個月方案B;③第4年后每1年隨訪1次,每年方案B。病情變化及必要時可加做方案C。肺癌術后需輔助治療,查EGFR陽性推薦:①前3年每3個月隨訪1次,每年前3個3個月方案A(胸部CT+腫瘤標志物檢查),第4個3個月方案B(胸腹部CT+B超+頭顱磁共振+全身骨掃描;或者腫瘤標志物+全身PET-CT檢查)?②第4~6年每6個月隨訪1次,每年第1個6個月方案A,第2個6個月方案B;③第6年后每1年隨訪1次,每次方案B。病情變化及必要時可加做方案C。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及其它少見突變推薦:①術后無需輔助治療:在Ⅰ期(術后無需輔助治療,驅動基因陰性)基礎上適當增加隨訪頻率;②術后需輔助治療:同EGFR陽性,術后需輔助治療的隨訪方案??傮w說來,《非小細胞肺癌術后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關于肺癌術后隨訪,寫得更詳細,處理更精準(個體化);但是也更繁瑣,花費也更多。但是肺癌治療指南的權威性更強。所以最終術后采取什么隨訪的方案,以主管醫(yī)生和主刀醫(yī)生的意見為準。但是不管哪種方案,都會安排定期復查胸部CT。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8KC0I9miu9FIMCDEV3KNw
哈醫(yī)大二院科普號2025年01月12日126
0
0
-
什么是肺癌術后復發(fā)的高危因素?要看懂病理檢查報告!
早期肺癌術后是否需要進行輔助治療?很多病人很疑惑。其實肺癌指南里面寫得很清楚。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診療指南(2024版)明確指出:完整切除切緣陰性(R0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后的后續(xù)治療原則:(1)ⅠA(T1a/b/cN0)期患者術后定期隨訪(1類推薦證據(jù))。(2)ⅠB(T2aN0)期患者術后可隨訪。ⅠB期患者術后輔助治療需進行多學科評估,對每例患者評估術后輔助化療的益處與風險。有高危因素者如:低分化腫瘤(包括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但不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脈管侵犯、臟層胸膜侵犯、STAS、姑息性切除推薦進行術后輔助化療(2A類推薦證據(jù))。病理亞型以實體型或微乳頭為主的ⅠB期腺癌患者也可考慮輔助化療(2B類推薦證據(jù))。意思就是:如果是早期肺癌,1A期肺癌術后定期復查就行了。1B期肺癌術后,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就建議術后進行干預。要么化療、要么吃靶向藥、要么使用免疫藥物。目的是降低術后腫瘤復發(fā)的可能性。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肺癌術后復發(fā)的高危因素?在哪里能看到這些檢查指標?今天就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低分化腫瘤術后病理檢查報告上面,會詳細寫腫瘤的具體類型。比如:肺腺癌,就會寫微浸潤,或者浸潤性。然后緊接著就會寫出腫瘤具體類型。是貼壁型?腺泡型?乳頭型?微乳頭型?實體型?復雜腺體型?各種腫瘤類型所占的比例。是哪種類型的為主。在肺腺癌各種類型中,貼壁型是惡性程度低的腫瘤。而腺泡型和乳頭型是中度惡性的腫瘤。微乳頭型、實體型、復雜腺體型的惡性程度高。所以病理報告里面出現(xiàn)了微乳頭型、實體型、復雜腺體等字樣,就要警惕。這個是腫瘤復發(fā)的高危因素。2020年,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ASLC)發(fā)文對肺癌的分級做了新的劃分。高分化(grade1),貼壁為主,且高級成分占比不足20%;惡性程度低。中分化(grade2),腺泡或乳頭為主,且高級成分占比不足20%;惡性程度中等。低分化(grade3),任何亞型,合并高級成分占比≥20%。惡性程度高!肺癌分為低級別(貼壁為主),中級別(腺泡或乳頭為主),和高級別(實體或微乳頭為主)。級別越高,侵襲性越高,治療效果越差。肺癌分化越高,惡性程度越低,術后效果越好。反之亦然。相關研究表明,高分化的肺癌手術后的治療效果好!1.2022年
發(fā)表的文章。研究納入韓國兩個醫(yī)療中心在2012~2017年間的診療記錄,最終納入接受手術切除的肺腺癌1470例,其中粘液腺癌112例,非粘液腺癌1358例?;颊叻制诮橛贗A-IIIB期之間。最終分析顯示,全新的IASLC(非小細胞肺癌)分級系統(tǒng)可以有效區(qū)分患者預后,而粘液腺癌的預后與中分化腺癌相當。研究結論:無論是無復發(fā)生存率,還是總生成率,高分化組都接近100%。而低分化組就差了不少!?2.2022年 發(fā)表的文章研究納入上海肺科醫(yī)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間的診療記錄,篩選接受手術治療的臨床I期肺腺癌患者1029例。數(shù)據(jù)顯示,淋巴結轉移的比例在高分化組只有2.7%,而在低分化組卻則高達28.2%。在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組分別是92.8%、78.8%、62.4%;在5年總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組分別是95.7%、86.5%、73.6%。?總結一下:針對現(xiàn)階段絕大多數(shù)早期肺癌患者,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肺癌的術后5年復發(fā)率分別為約5%、15%和25%的水平。所以術后了解一下腫瘤具體類型是很重要的。可以初步預估術后復發(fā)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查出腫瘤類型有高級別成分(微乳頭、實體型)也不要緊張。只要這種高級別成分(微乳頭、實體型)占比小于20%,而且腫瘤是以貼壁為主的話。還是屬于高分化肺腺癌,手術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脈管侵犯脈管侵犯就是有無脈管癌栓的意思。肺的內部有氣管、肺動脈與肺靜脈。除氣管外的血管被統(tǒng)稱脈管。脈管癌栓是指手術切下來的肺組織中的血管內,可以看見小團的癌組織。意味著可能有一定量的癌細胞已經(jīng)順著血管傳播。2018年上海胸科醫(yī)院在《lungcancer》發(fā)表了脈管侵犯(LVI)和胸膜侵犯(VPI)?對I期肺癌患者的預后影響?;仡櫺苑治隽?633名術后病理分期是I期的肺癌患者。222名病理診斷存在脈管侵犯(LVI),836名病理診斷存在胸膜侵犯(VPI)。結果表明:與沒有脈管侵犯(LVI)的患者相比,有脈管侵犯(LVI)的患者的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RFS)和總生存率(OS)顯著降低(61.2%對82.0%,p<0.001;73.3%對88.1%,p<0.001);存在胸膜侵犯(VPI)患者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結果(70.1%對85.9%,p<0.001;82.3%對90.0%,p<0.001)。也就是說:有脈管癌栓、胸膜侵犯的肺癌,預后更差!氣腔內播散意思是:手術切下來的肺組織,其中氣管腔內發(fā)現(xiàn)有癌組織,所以不排除癌細胞順著氣管傳播轉移的可能性。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肺癌還存在第四種侵襲行為,即氣腔播散(STAS)。并將其定義為:“微乳頭簇、實體巢和/或單個癌細胞擴散到主要腫瘤邊緣以外的肺實質的氣腔中”。簡單說來就是,在主要病灶區(qū)域以外的氣腔中發(fā)現(xiàn)了腫瘤細胞(團)。近年來關于氣腔播散(STAS)的研究指出,其在肺癌患者中的發(fā)生率應該波動于15%-56%之間。氣腔播散是肺部腫瘤術后復發(fā)的高危因素。嚴重影響肺癌術后的治療效果。1.上海復旦大學腫瘤醫(yī)院的陳海泉教授在LungCancer上公布了一項研究,納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復旦大學上海腫瘤中心接受根治手術的病理N0期肺腺癌患者,并分析氣腔播散(STAS)對他們生存率的影響。研究納入796名患者,其中氣腔播散(STAS)陽性患者201例(25.3%)。發(fā)現(xiàn)氣腔播散(STAS)陽性多見于實性結節(jié),微乳頭型為主或實性為主的腺癌、較大的瘤體、伴隨臟層胸膜浸潤和淋巴血管侵犯等情況。生存分析中,校正其他潛在因素后,STAS陽性人群的復發(fā)風險仍然顯著高于STAS陰性人群(平均3.47倍,P?=0.001)。2.一名日本學者探討了STAS和分期之間的關系。他回顧性納入220例肺鱗癌患者,發(fā)現(xiàn)有42名合并STAS(19.1%)。結果是STAS陽性患者表現(xiàn)出更快的復發(fā)以及更短的生存時間。進一步的亞組分析顯示,STAS這種不好的預后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I期肺癌患者,而在II、III期患者中沒有意義。在I期患者中:5年內的腫瘤控制率,STAS陽性vsSTAS陰性=37.4%vs68.4%,p=0.00065年內的總生存率,STAS陽性vsSTAS陰性=50.2%vs70.1%,p=0.0078說明氣腔播散(STAS)陽性的肺癌患者,治療效果要顯著差于STAS陰性的肺癌患者。術后更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3.2020年12月,<腫瘤學治療進展(TherAdvMedOncol)>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探討氣腔播散和輔助化療療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篩查了在2009-2013年間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納入國內五個醫(yī)療中心醫(yī)療數(shù)據(jù)。選擇接受手術的I期肺腺癌患者,最終,有3346名患者入組,其中伴隨氣腔播散(STAS)者1082例,占比32.3%。全部接受了手術治療。生存分析顯示,合并氣腔播散患者,復發(fā)更快、生存期更短。?胸膜侵犯胸膜侵犯指腫瘤病灶向外生長觸及甚至突破胸膜。它是通過顯微鏡下診斷。不依據(jù)CT影像。即CT報告上面描述有胸膜牽拉也不一定發(fā)生胸膜侵犯。胸膜由內而外依次為彈力層、臟層胸膜和壁層胸膜。若腫瘤病灶只是接觸到表層或者彈力層未接觸到臟層胸膜屬于PL0,不作為分期依據(jù);若突破彈力層達到胸膜(PL1)或者甚至侵及臟層胸膜(PL2)則可能被認為侵犯臟層胸膜,在TNM分期上被劃分pT2a期。如果病理報告上面寫到:彈力纖維中斷,就說明已經(jīng)被腫瘤侵犯,達到胸膜侵犯的的評價標準。但目前這個有些爭議。有些醫(yī)生認為:彈力纖維陽性≠胸膜侵犯,要判斷胸膜侵犯,需要結合HE染色。要看腫瘤細胞是否突進胸膜腔??茨[瘤細胞是否突破臟層胸膜最表面的間皮層。侵犯臟層胸膜代表病灶可能有向外生長乃至擴散的可能,因此被認為是高危因素。而且病灶累及臟層胸膜意味著至少是1B期肺癌。復發(fā)的風險驟然升高。從理論上來說,侵犯臟層胸膜之所以預后更差,就是因為腫瘤達到肺臟表面,更容易脫落種植,從而降低手術療效,導致短期復發(fā)。?姑息手術姑息手術是以解除患者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為目的,將產生局部阻塞、壓迫的腫瘤病灶做局部切除。意思就是沒法做到根治性切除。有腫瘤組織殘留。術后肯定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還有一種情況:本來應該做根治性手術(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因為種種原因只做了亞肺葉切除(往往是肺楔形切除)。切除病灶的范圍小,清掃淋巴結往往不徹底(肺楔形切除無法切除11-14組淋巴結),或者只簡單的做了淋巴結采樣,甚至沒有切除淋巴結。這種情況下,腫瘤組織很有可能沒有切除徹底。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所以姑息手術也是腫瘤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偨Y同樣是早期肺癌。為什么有些患者做了手術,效果很好;有些術后不久就出現(xiàn)復發(fā)?就是因為肺癌的分期是有局限性的。它是根據(jù)腫瘤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來決定的。而很多肺癌術后復發(fā)的高危因素并不能在腫瘤分期中體現(xiàn)出來。一個直徑1cm的磨玻璃結節(jié)為表現(xiàn)的早期肺癌,和一個直徑3cm實性結節(jié)為表現(xiàn)的早期肺癌,可能都是屬于1A期。但是其腫瘤生物學特點可能完全不同。需要詳細看術后的病理檢查報告。里面往往有一些密碼需要我們去解讀??炊?,才會明白。有腫瘤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就需要綜合評估。如果相關的危險因素多了,術后腫瘤復發(f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就需要術后采用輔助治療進行干預??梢圆捎没?、靶向藥治療、免疫藥治療。目的就是降低術后腫瘤復發(fā)的可能性。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3gaZnZ4-rZ719Hxtnk6nww 哈醫(yī)大二院胸外科科普號2025年01月11日68
0
0
-
劉懿博士說肺癌(八八五三)肺磨玻璃結節(jié)到底算大手術還是小手術
有一位家住天津的男士之前就發(fā)現(xiàn)肺里邊有一個磨玻璃結節(jié),通過觀察,他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沒有什么變化。他在線上問診平臺聯(lián)系到我,把自己的病歷資料發(fā)給我看,想聽聽我的診療意見。他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直徑七毫米,位于肺的邊緣,看起來惡性的可能性非常大,從積極角度來說可以考慮手術。他問了我一些關于肺磨玻璃結節(jié)手術的具體情況,最后問我這個手術到底屬于大手術還是小手術?他說自己和不同的患者交流,有的人告訴他這個手術非常大,有的人告訴他這只是一個小手術,他不知道到底聽誰的好。他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只需要做肺葉的部分切除術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分級上屬于四級,大家聽起來級別很高,但是微創(chuàng)胸腔鏡做這個手術對人的身體影響比較小,恢復比較快,對于心肺功能正常來說,應該算是個小手術。有朋友很奇怪,級別高的手術不都應該算大手術嗎?要不為什么級別高呢?級別高和手術大小有的時候并不是一致,比如說眼科手術,很多是四級手術,快的20分鐘就做一個,對人的傷害也不大,也不能稱為大手術吧。手術的級別高應該指的是整體的技術難度,而不是對患者的傷害大小。
劉懿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09日14
0
0
-
劉懿博士說肺癌(八八五一)網(wǎng)上說肺磨玻璃結節(jié)要是浸潤性很嚴重
有一位家住天津的年輕男士在線上問診平臺聯(lián)系到我,把他的胸部CT電子圖像發(fā)給我看,他肺里發(fā)現(xiàn)有一個磨玻璃結節(jié),想了解這個肺結節(jié)的性質和處理意見。他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直徑不到一厘米,從形態(tài)看,有很早期肺癌或者癌癥病變的可能性,如果持續(xù)存在,可以考慮手術切除。他很擔心這個磨玻璃結節(jié)是浸潤性肺腺癌,說在網(wǎng)上查了,如果肺磨玻璃結節(jié)到了浸潤就很嚴重。那么,他說的是對的么?確實,肺磨玻璃結節(jié)術后病理顯示為浸潤性肺腺癌的情況引發(fā)許多患者關注。從專業(yè)角度來看,其嚴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論。首先,對于早期發(fā)現(xiàn)且較小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術后是浸潤性肺腺癌,往往預后較好。這是因為早期的浸潤性肺腺癌,癌細胞可能還未發(fā)生轉移,通過手術等規(guī)范治療可以有效切除病灶,達到治愈的效果。然而,如果病情發(fā)現(xiàn)較晚,癌細胞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轉移或者擴散,情況就比較復雜和嚴重了?;颊呖赡苄枰C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等后續(xù)手段。但這種磨玻璃結節(jié)通常都是直徑比較大,實性成分比較多的類型。顯然,這位年輕人的肺磨玻璃結節(jié)不屬于這類情況?;颊卟荒軉渭兺ㄟ^網(wǎng)絡查詢來判斷病情的嚴重性,網(wǎng)絡信息往往缺乏針對性。一旦發(fā)現(xiàn)肺部異常,應及時就醫(yī),由專業(yè)醫(yī)生根據(jù)全面檢查結果來評估和制定治療方案,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并給予恰當?shù)闹委煛?/p>
劉懿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09日34
0
0
-
微浸潤腺癌與浸潤性腺癌大揭秘:差異知多少
在當今社會,癌癥已然成為人們談之色變的健康“頭號殺手”,其中肺癌更是占據(jù)著極高的發(fā)病比例。據(jù)權威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新增肺癌患者數(shù)量數(shù)以百萬計,而腺癌作為肺癌中最為常見的亞型,又細分出微浸潤腺癌與浸潤性腺癌,這二者雖僅有一字之差,實則在諸多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深刻影響著患者的治療路徑與預后效果。對于不幸罹患此類病癥的患者及其家屬而言,精準把握二者的區(qū)別,恰似在黑暗中點亮一盞明燈,能指引他們做出最為恰當?shù)木駬?,為生命續(xù)航。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微浸潤腺癌與浸潤性腺癌的世界,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從定義看差異微浸潤腺癌,本質上屬于腺癌家族中的早期成員,宛如一位初來乍到、尚未大展拳腳的“新手”。在醫(yī)學專業(yè)領域,它被精準定義為癌細胞剛剛開始突破基底膜,向周圍組織邁出微小“步伐”的階段,其浸潤范圍極其有限,通常在顯微鏡下測量,浸潤深度不超過5mm。這一階段的癌細胞,就像是在自己的“地盤”邊緣小心翼翼試探的行者,尚未具備大規(guī)模“開疆拓土”的能力,對周邊正常組織的侵犯程度較輕,也極少有機會通過淋巴道、血道等途徑“逃竄”至身體其他部位“安營扎寨”。反觀浸潤性腺癌,已然是腺癌發(fā)展進程中的進階版,如同一位經(jīng)驗老到、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它意味著腺癌細胞已然徹底突破基底膜的束縛,長驅直入地向周圍組織深部浸潤,肆意擴散。此時的癌細胞,猶如脫韁的野馬,不僅在原發(fā)部位瘋狂生長,還憑借著淋巴循環(huán)與血液循環(huán)這兩條“高速公路”,向遠處的淋巴結、器官等部位進發(fā),開啟轉移之旅,給身體的各個角落都埋下“定時炸彈”,對機體健康造成全方位、深層次的威脅。癥狀表現(xiàn)有別微浸潤腺癌癥狀:由于微浸潤腺癌尚處于癌癥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如同一位“潛伏者”,常常隱匿得很深,使得患者身上呈現(xiàn)出的癥狀往往較為輕微,甚至部分患者毫無察覺,只是在日常體檢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時,偶然間發(fā)現(xiàn)肺部那隱匿的結節(jié)陰影,宛如一個悄無聲息的“不速之客”。然而,當它偶爾“嶄露頭角”時,也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人?,便是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初期多表現(xiàn)為輕微且間斷性的干咳,好似喉嚨偶爾的輕聲“抗議”;有時也會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如同呼吸道在輕聲嘆息。低熱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體溫通常在38℃以下,這是由于腫瘤組織局部壞死,引發(fā)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輕微“應激反應”,如同身體內部悄然燃起的一小簇“烽火”。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胸部隱痛,猶如胸膛深處偶爾傳來的一絲悶痛,痛感并不劇烈,卻足以引起警覺;又或是在活動后稍感氣短,仿佛肺部的呼吸功能被輕輕“束縛”,但這些癥狀極易與普通感冒、支氣管炎等常見呼吸道疾病混淆,稍不留意,便可能被忽視。浸潤性腺癌癥狀:浸潤性腺癌則全然不同,隨著癌細胞如同“洪水猛獸”般在體內肆虐,腫瘤體積不斷增大,對周圍組織、器官的壓迫與侵犯日益加劇,所引發(fā)的癥狀愈發(fā)顯著且多樣。咳嗽變得頻繁而劇烈,從起初的干咳逐漸轉為帶有血絲的咳痰,那絲絲血跡仿若癌癥發(fā)出的“危險信號”,預示著腫瘤內部血管破裂,病情已然升級。胸痛猶如尖銳的刺痛或沉悶的鈍痛,在呼吸、咳嗽時痛感如洶涌的浪潮般襲來,讓患者苦不堪言,這是因為腫瘤不斷侵蝕胸膜、胸壁,觸動了身體的“疼痛神經(jīng)警報”。當腫瘤累及氣管、支氣管,導致氣道狹窄時,患者會明顯感到呼吸困難,每一次呼吸都似在與病魔艱難“拔河”,上氣不接下氣;若癌細胞進一步向肺部深處蔓延,還可能引發(fā)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使得發(fā)熱癥狀反復出現(xiàn),體溫居高不下,身體如同陷入了一場“高燒持久戰(zhàn)”。不僅如此,倘若癌癥發(fā)生遠處轉移,如同“星火燎原”,波及身體其他部位,還會引發(fā)一系列更為復雜棘手的癥狀。轉移至骨骼,會讓患者周身骨骼疼痛難忍,日?;顒佣甲兊卯惓FD難,仿佛每一寸骨頭都在被病魔啃噬;轉移至肝臟,可能導致右上腹隱痛、黃疸、肝功能異常等,身體的代謝“工廠”陷入混亂;若是侵犯腦部,頭痛、頭暈、嘔吐、肢體無力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紛至沓來,患者的精神與身體防線同時遭受重創(chuàng),生命健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侵襲與轉移特性不同微浸潤腺癌的低侵襲性:微浸潤腺癌憑借其早期階段的特性,展現(xiàn)出相對較弱的侵襲能力。癌細胞如懵懂初醒、力量尚微的“開拓者”,僅僅在局部區(qū)域進行著極為有限的試探,對周邊組織的侵犯范圍極小,恰似微風拂過湖面,僅泛起絲絲漣漪。這使得它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難以突破重重防線,進入淋巴系統(tǒng)與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兩大身體內的“交通要道”,進而向遠處轉移“開枝散葉”。也正因如此,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時干預的微浸潤腺癌,往往能夠通過手術切除這一“精準打擊”手段,將癌細胞連根拔起,治愈率頗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也能得到較好保障,如同驅散陰霾,重迎生活的曙光。浸潤性腺癌的高轉移性:浸潤性腺癌則截然相反,其癌細胞已然成長為極具侵略性的“勁旅”,具備強大的轉移能力。它們不再滿足于局部的“統(tǒng)治”,而是憑借著偽裝與侵襲技能,沿著淋巴管道、血管等“高速公路”,向身體的各個“戰(zhàn)略要地”進發(fā),如淋巴結、肝臟、骨骼、腦部等,猶如“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在異地“安營扎寨”,建立起新的“據(jù)點”。一旦發(fā)生遠處轉移,病情便會急轉直下,治療難度呈指數(shù)級攀升,預后狀況也隨之惡化,仿佛患者被籠罩在一層厚重的陰霾之下,抗癌之路愈發(fā)艱難崎嶇,每一步都充滿挑戰(zhàn)與未知。診斷方法區(qū)分微浸潤腺癌的診斷要點:微浸潤腺癌的診斷猶如在微觀世界里“大海撈針”,極具挑戰(zhàn)性。影像學檢查堪稱先鋒部隊,胸部CT常常能捕捉到肺部那若隱若現(xiàn)的小結節(jié),多呈現(xiàn)為磨玻璃樣結節(jié),或是混合密度結節(jié),其中實性成分如隱匿的“暗斑”,通常不超過5mm,恰似病魔悄然留下的“足跡”。然而,僅憑影像學檢查還無法蓋棺定論,病理活檢才是“一錘定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醫(yī)生需通過穿刺或手術,小心翼翼地獲取肺部病變組織,如同在微觀戰(zhàn)場上“擒賊擒王”,在顯微鏡下仔細甄別癌細胞的浸潤程度、生長方式等特征,判斷是否符合微浸潤腺癌那嚴苛的標準:腫瘤最大徑≤3cm,浸潤成分最大徑≤5mm,且無淋巴管、血管侵犯,無胸膜受累,無腫瘤性壞死等。這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乎著診斷的精準性,差之毫厘,便可能謬以千里。浸潤性腺癌的診斷路徑:浸潤性腺癌的診斷則是一場多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攻堅戰(zhàn)”。影像學檢查依舊發(fā)揮著重要的偵察作用,胸部CT不僅能發(fā)現(xiàn)肺部較大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腫塊,其邊緣或許還伴有毛刺、分葉,內部實性成分占比較大,猶如癌癥亮出的“猙獰面目”;還能查看是否存在淋巴結腫大、遠處轉移灶等跡象,為病情評估提供關鍵線索。支氣管鏡檢查如同派出的“特種兵”,深入氣道內部,近距離觀察腫瘤位置、形態(tài),甚至可獲取部分組織樣本,直擊病魔“要害”。當然,病理檢查依然是診斷的核心依據(jù),手術切除后的大體標本,病理醫(yī)生會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剖析,從腫瘤的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反映癌細胞的“惡性潛能”)、組織學亞型(如腺泡型、乳頭狀型、實體型等,各有其獨特的微觀“臉譜”),到淋巴結轉移情況、遠處轉移部位等,都要逐一排查,精準確定病理分期,如同繪制一幅詳盡的“癌癥地圖”,為后續(xù)制定精準打擊的治療方案提供堅實支撐。治療策略大不同微浸潤腺癌的治療選擇:鑒于微浸潤腺癌相對“溫和”的特性,手術切除無疑是這場抗癌之戰(zhàn)的“主力軍”。對于那些肺部小結節(jié)經(jīng)精準診斷確認為微浸潤腺癌的患者,醫(yī)生通常會根據(jù)結節(jié)所處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自身心肺功能等因素,量身定制手術方案。諸如肺楔形切除術,就如同從肺部這塊“大蛋糕”上精準切下包含病灶的“一小塊”,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或是采用肺段切除術,精細地移除病變肺段,在保證根除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為患者術后的呼吸功能保駕護航。令人欣慰的是,多數(shù)患者術后無需歷經(jīng)漫長而艱辛的放化療“洗禮”,只需定期隨訪,密切監(jiān)控身體各項指標,如同為健康站崗放哨,便能以較好的狀態(tài)回歸正常生活,重拾生活的美好。浸潤性腺癌的多元治療:浸潤性腺癌的治療則宛如一場艱難的“多面作戰(zhàn)”,需要集結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武器”協(xié)同發(fā)力。手術作為初始打擊力量,力求切除腫瘤主體及其周邊受累組織,清掃可能存在轉移隱患的淋巴結,如肺癌根治術,徹底斬斷癌細胞在肺部的“根基”。術后,為了剿滅那些可能殘留或已“逃竄”的癌細胞,化療往往接踵而至,通過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在全身范圍內“地毯式搜索”,消滅隱匿的癌細胞,但化療藥物如同“雙刃劍”,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給身體正常細胞帶來一定損傷,引發(fā)惡心、嘔吐、脫發(fā)等副作用。放療則像是精準的“導彈打擊”,利用高能射線聚焦腫瘤部位,局部摧毀癌細胞,減輕腫瘤負荷,緩解癥狀。而靶向治療宛如“精準制導武器”,針對癌細胞特有的基因突變靶點,如EGFR、ALK等,定向投放藥物,精準打擊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誤傷”,為晚期或存在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曙光。綜合運用這些治療手段,為患者量身打造個體化治療方案,才能在與浸潤性腺癌的持久戰(zhàn)中,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與最佳生活質量。預后情況對比微浸潤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后,如同經(jīng)歷一場暴風雨后重見天晴,預后通常較為良好。由于癌細胞在早期被“連根拔起”,尚未有機會在體內大范圍“興風作浪”,術后復發(fā)率相對較低,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患者往往能以較好的身體狀態(tài)回歸正常生活軌跡,繼續(xù)追逐自己的人生夢想。只要定期隨訪,密切關注身體細微變化,便能穩(wěn)穩(wěn)守護住這來之不易的健康成果,享受歲月靜好。浸潤性腺癌的預后狀況則因病情分期、治療效果等因素而差異較大。早期浸潤性腺癌患者若能抓住手術時機,術后輔以規(guī)范的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仍有較大機會實現(xiàn)臨床治愈,5年生存率可達50%-90%。但一旦病情進展至中晚期,癌細胞如同“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在體內擴散轉移,預后便急轉直下,患者可能面臨腫瘤復發(fā)、身體多器官功能受損等困境,5年生存率大幅下降,甚至部分晚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都不足20%。這意味著患者需要長期與病魔抗爭,在治療過程中承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家屬也需投入大量精力給予支持,共同在抗癌的荊棘路上艱難前行??偨Y與建議微浸潤腺癌與浸潤性腺癌雖同屬腺癌范疇,卻在定義、癥狀、侵襲轉移特性、診斷、治療及預后等諸多方面大相徑庭。了解這些區(qū)別,恰似握住了抗癌路上的關鍵“密碼”,能助力患者及家屬在面對病魔時不再迷茫無措,精準決策,搶占生機。在此,鄭重呼吁大家務必重視肺癌的早篩早診。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等篩查項目,如同給健康上了一道“保險鎖”,能夠及時察覺病魔的蛛絲馬跡。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切勿驚慌失措,應盡快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借助專業(yè)醫(yī)生的豐富經(jīng)驗與先進醫(yī)療技術,開啟精準診斷與個性化治療之旅。對于已然患病的朋友,請堅信醫(yī)學發(fā)展日新月異,抗癌之路并非孤立無援。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如同在黑暗中點亮希望之光,能為身體注入強大的內在力量;謹遵醫(yī)囑,按時治療,如同沿著既定航線穩(wěn)步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康復彼岸;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為身體營造良好的內環(huán)境,讓康復之路更加順遂??拱┲坊蛟S荊棘叢生,但只要我們懷揣希望、奮勇前行,定能穿越陰霾,重拾健康與美好的生活。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戰(zhàn)勝病魔,擁抱新生!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template/article/1735883902/index.html
哈醫(yī)大二院胸外科科普號2025年01月04日127
0
1
-
原位腺癌是什么?應不應該手術處理?
原位腺癌是什么?是否應該切除?為什么有的人說“原位腺癌”不是“癌”?白馬非馬,是中國古代邏輯學家公孫龍?zhí)岢龅囊粋€著名的邏輯問題,莫非古有“白馬非馬”,今有“原位腺癌”非“癌”?我們今天用專業(yè)術語通俗化的辦法來進行講解。首先原位腺癌,醫(yī)學中標準定義為“腫瘤細胞嚴格地沿著預先存在的肺泡壁呈現(xiàn)純Lepidic生長,小而局灶性的非浸潤性腺癌”。通俗翻譯如下“癌細胞趴在肺泡的正常結構上,還沒有打穿肺泡壁正常結構(也可以理解為,目前困在正常結構中),沒有到處亂跑”。但終究“原位腺癌”病灶趴在肺泡壁結構上的是什么東西?終究是惡性腫瘤細胞,就好比窗外站著一幫壞人,隔著窗戶看著別人家里的金銀財寶一樣。目前對于原位腺癌是否應該切除爭議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WHO2021新分類是,將“原位腺癌”規(guī)劃到了“腺體前驅病變”階段,而這種分類的原因是因為,原位腺癌沒有打穿正常肺泡壁結構時,如圖一,其夠不到下方導致擴散的“快車道”淋巴管及血管,所以從疾病“目前”危險性角度將其降為“前驅病變”,但隨著時間增長,其躍躍欲試的癌細胞,終究會砸開“肺泡壁”結構,去尋找他的“自由”。所以原位腺癌仍應該是被手術切除的,但并不是一定急于立即切除的,影像上的純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與原位腺癌高度相關聯(lián),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時候醫(yī)生對于高度可疑的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會建議積極準備后,擇期手術治療的原因。白馬非馬,終究是一種利益的詭辯,原位腺癌是不是癌、該不該處理的問題,不知道我說清楚了么?
劉洋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02日87
0
1
-
肺癌患者,選擇化療好還是選擇放療好?
張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01日65
1
3
-
肺結節(jié)術后十問十答,您最關心的問題!
肺結節(jié)是常見的胸科疾病,到目前為止,手術仍然是治療結節(jié)的重要手段。但是術后尤其是出院后很多患者都心存困惑,不太方便咨詢。在此答疑解惑,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Q一、術后要怎么吃?A1、肺癌術后飲食要多樣化,營養(yǎng)要豐富而且均衡,各種食物只要是清淡、新鮮、富于營養(yǎng)、易于消化的都可以吃。2、可以多吃富含優(yōu)質蛋白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營養(yǎng),提高身體體質,比如雞蛋、牛奶、瘦肉(牛羊豬、雞鴨鵝都能吃)、豆制品等。3、魚、蝦中含有優(yōu)質的蛋白質,如果沒有惡心、嘔吐等不適,沒有胃腸出血等疾病,魚和蝦又不過敏的情況下可以適量吃海鮮。無鱗魚和有鱗魚,只是魚種不同,兩者在營養(yǎng)價值上并沒有很大差別。無鱗魚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老年人和肥胖的人可少吃。4、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綠、黃、紅蔬菜,香菇、黑木耳、紅棗等,因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營養(yǎng)素,是抑癌物質,能夠阻斷癌細胞的生成。5、高鹽、高糖飲食和高脂肪飲食被認為與肺癌風險的增加有關,因此要少吃相關食物如:咸菜、咸肉、臘肉、蛋黃派、糕點、奶茶、炸酥肉、炸油條、肥肉、動物內臟、魚子等。6、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大蒜除外,因為它含有大蒜素,可以抗癌。7、盡量忌口的食物:含有亞硝酸鹽的腌制蔬菜、肉類,發(fā)霉、煙熏、腐敗不新鮮、含有食品添加劑多的食物,農藥污染嚴重的農作物。8、食欲差的病人可以口服腸內營養(yǎng)液或腸內營養(yǎng)粉補充營養(yǎng),也可以把食物做成糊狀利于吞咽和消化。Q二、術后能吃中草藥嗎?A建議您在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的指導下用中草藥,不要隨便服用一些所謂的秘方或偏方,以免毒副作用的危害。請您注意,所謂中藥沒有副作用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Q三、術后能吃保健品嗎?A術后您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來加快恢復,提高免疫力。但目前保健品市場較為混亂,請您不要輕信一些不法廠商的不實宣傳,警惕上當受騙。如果您需要服用某些保健品,最好事先征求一下醫(yī)生的意見,因為一些治療癌癥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可能與某些保健品有相互作用,首選日常食物作為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來源,不要依賴保健品。Q四、術后生活上還需要注意什么?A1、不吸煙和不飲酒。2、不要在空氣污濁的場所停留,避免吸入二手煙。3、肺癌術后的患者要重視呼吸道的保養(yǎng),注意氣候冷暖變化,盡量避免感冒,如果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應及時就醫(yī)用藥,徹底治療,以免發(fā)生肺炎。Q五、術后咳嗽怎么辦,是不是有啥問題呀?A1、因為肺切除后,支氣管殘端在愈合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刺激性咳嗽,多為干咳,術后2~3個月癥狀會逐漸減輕的,請您不必太擔心。2、如果咳嗽較為嚴重影響您的休息,可以遵醫(yī)囑服用止咳藥。3、如果咳黃痰,或者合并發(fā)熱,應及時來院就診。Q六、手術做了,活動后容易胸悶怎么回事?A1、因為肺癌手術要切除部分肺組織,切開肋間肌,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等多種因素影響,必然導致患者術后肺功能降低。術后稍微多走一會兒或者上樓氣短、喘不上氣,這是正?,F(xiàn)象,一般半年左右會逐漸恢復,不需要特殊處理。2、平時堅持做一些自己可以承受的康復訓練,如呼吸功能鍛煉、散步、八段錦、太極拳,以感到略有點累為標準,再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時間和活動量。通過適當?shù)幕顒渝憻挘梢栽鰪娙梭w的免疫系統(tǒng),改善肺功能,有助于防止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3、但如果氣短狀況突然加重,需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Q七、手術后傷口常有疼痛感怎么辦?A1、如果感覺手術傷口有針刺樣疼痛和麻木感,與手術時切斷了胸壁的皮神經(jīng)有關,您要耐心,隨著時間延長,大多數(shù)人的癥狀會逐漸減輕。2、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止痛藥物。Q八、手術后傷口要注意什么?A1、出院后傷口敷料需要保持干燥清潔的狀態(tài),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傷口未愈合前,不建議您淋浴,以免造成傷口的感染,待傷口痊愈后可淋浴。2、傷口要注意定期換藥,避免感染。3、如出現(xiàn)傷口紅腫熱痛或發(fā)燒應及時來院檢查。Q九、手術后什么時候可以工作?A1、肺癌術后2~3周通常就恢復正常了,1個月的復查后基本就能應付日常工作。2、很多患者出院后心態(tài)積極,更加尊重生命,珍惜親友,積極回歸社會工作。積極心態(tài)能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機能恢復。Q十、手術做好了,出院后還要隨訪檢查嗎?A1、應堅持長期定期隨訪,這是非常重要的。2、術后兩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之后每年復查2次,至第五年后可延長至每年復查一次。3、第1、2、5周年,要做全身體檢,因為是復發(fā)危險期。醫(yī)生會給您復查CT、B超、腫瘤指標等,根據(jù)需要還可能行全身骨掃描、顱腦磁共振等其它檢查。因此,堅決戒煙戒酒、定期隨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并預防并發(fā)癥、保持積極心態(tài),同時注意其他方面的問題。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身體健康,降低肺癌復發(fā)的風險。https://mp.weixin.qq.com/s/pxkgqEO-hFidwBRKcOJkAg
莫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1月01日167
0
0
肺癌相關科普號

冷雪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冷雪峰 副主任醫(yī)師
四川省腫瘤醫(yī)院
胸外科
121粉絲3.8萬閱讀

湯躍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湯躍強 主治醫(yī)師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南山腫瘤中心
56粉絲2.3萬閱讀

曹捍波醫(yī)生的科普號
曹捍波 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放射科
1.9萬粉絲29.3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張樓乾 主任醫(yī)師南京鼓樓醫(yī)院 胸外科-肺外科
肺部結節(jié) 888票
肺癌 483票
縱隔腫瘤 59票
擅長:早期肺小結節(jié)的診斷、3D重建技術; 早期肺癌精準單孔肺段微創(chuàng)手術; 中央型肺癌的單孔微創(chuàng)手術; 前縱隔腫瘤劍突下入路微創(chuàng)手術; 劍突下單孔微創(chuàng)肺癌根治術; 食管癌微創(chuàng)手術; 手汗癥超微創(chuàng)手術; 胃食管反流微創(chuàng)手術 -
推薦熱度5.0吳亮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胸外科
肺癌 528票
肺部結節(jié) 188票
縱隔腫瘤 37票
擅長:肺部磨玻璃結節(jié)、肺實性結節(jié)、肺部腫塊、肺癌、氣胸、肺大皰、支氣管擴張、肺隔離癥、肺部錯構瘤等,良惡性食管腫瘤,氣管腫瘤,胸壁腫瘤和縱隔腫瘤(胸腺瘤,胸腺囊腫,胸腺癌)等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手汗癥,漏斗胸以及兒童普胸外科疾?。ǚ魏涂v隔良惡性疾?。┑脑\治。 擅長單孔(肋間/劍突下切口)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和肺葉切除、復雜肺段及聯(lián)合肺段切除,Davinci機器人輔助解剖性肺段和肺葉切除;掌握胸外科快速康復(ERAS)理論及實踐,實現(xiàn)圍手術期無管化(無氣管插管,無中心靜脈管,無導尿管等)。擅長肺癌的精準綜合治療(新輔助化療、新輔助靶向治療和新輔助免疫治療等),早期多原發(fā)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療(氣管支氣管成形及袖式切除、肺動脈成形及袖式切除)。擅長重癥肌無力/胸腺腫瘤,縱隔神經(jīng)源性腫瘤,縱隔畸胎瘤的外科治療手術,包括單孔VATS胸腺切除、劍突下雙拉鉤懸吊胸腺切除,Davinci機器人輔助胸腺切除等。擅長氣管外傷,氣管良性狹窄,氣管腫瘤、氣管食管瘺的個體化治療。擅長胸腔、胸壁巨大腫瘤的外科治療。擅長手汗癥微創(chuàng)治療。擅長縱隔鏡淋巴結活檢。 -
推薦熱度4.7葉波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市胸科醫(yī)院 胸外科
肺癌 326票
肺部結節(jié) 301票
縱隔腫瘤 37票
擅長:擅長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肺大皰、氣胸、胸壁竇道、漏斗胸正畸等疾病的診治。 擅長胸腔鏡手術,對各類疑難病例經(jīng)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