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103、切除部分肝臟后能活多久?
肝臟是可再生的器官,但總有人做了肝臟部分切除后不能存活,這主要取決于以下兩點:第一,肝臟切除的范圍:完全正常的肝臟可耐受70%的肝切除,極限情況下甚至耐受80%的切除,殘余的肝臟可以在3-6個月內長到接近原來的大小。但這有個前提,流入流出殘留肝臟的血管膽管保留完好。而且,新的肝臟并非跟原來一模一樣,比如切了右半肝,右半肝不可能再生長出來,而是左邊的肝臟會增大,增大到接近整個肝臟大小。第二,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肝硬化越嚴重,能耐受的切除范圍越小。這個很好理解,肝硬化嚴重者,不切都不夠用的,已經在懸崖邊緣,切很小一部分都會跌落懸崖,一命嗚呼。因為肝硬化都是整個肝臟病變,而不會某一部分硬化,剩下的完好如初,因此,切哪里沒有差別。不過,肝硬化有多嚴重?切除多少肝臟安全?現在都能進行精確的評估。因此,切除可耐受的部分肝臟,如果沒有特殊原因,都能長期存活。當然,有人因為其它原因比如出血,沒能度過恢復期。更多的人因為腫瘤復發(fā)死亡等,但都不是因為切除了肝臟導致的。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漆t(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6日537
0
0
-
納米刀消融技術,讓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治療有了新突破!
肝癌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前列。門靜脈癌栓是肝癌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在肝癌患者中高達44%~62.2%。門靜脈癌栓患者的病情往往會急速惡化,容易出現肝內外轉移、門靜脈高壓、黃疸和腹水等并發(fā)癥,平均中位生存時間僅為2.7個月,預后相對較差。
抗癌路上陳醫(yī)生有話說2023年12月05日31
0
0
-
102、癌癥做了手術死的更快?
這聽起來很嚇人,原來所有外科醫(yī)生天天都是打著救人的幌子,干著謀殺的勾當。但整體上來說,隨著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這種想法的人越來越少。年級大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有此想法可以理解,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信以為真。本身缺乏對真?zhèn)蔚呐袛嗔?,君不見,電信詐騙,中招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偶爾也有年輕人持此觀點,但根據我們每年跟數千家屬溝通的經驗,這種人往往是因為經濟原因,不想積極地給家里的老人治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確實困難,能夠理解。家底殷實者,教育的悲哀。不過,的確有人做了手術,死得更快。50年前,大肝癌圍手術期死亡率接近30%。10多年前,圍手術期死亡率約3-5%?,F階段,圍手術期死亡率降至1%甚至更低。也就是說,100個人手術,約有1個人死得更快,不手術多半兒可以多活幾個月。但是,另外99個,度過了手術這一關,都會活的更久。這就叫風險。全世界每年約100萬例肝癌的大數據顯示,能根治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50%以上,小肝癌者可以到80%。不能手術者,5年生存率不到10%,高下立判。因此,適合手術的患者還是應該選擇手術,手術是目前唯一根治的治療手段,但手術的確存在風險。當然,為了避免圍手術期死亡(做了手術死得更快),嚴格掌握好手術適應癥非常重要。尤其是分期較晚、肝硬化嚴重等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會極大增加死亡風險。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專科醫(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5日92
0
1
-
101、早期肝癌術后能活多久?
前面提到過,不同的分期,治愈的機會不一樣。都是早期,也有差別。對于早期的小肝癌(A期),如果能行根治性切除,5年存活率80%以上,很多患者可以長期生存(治愈)。對于早期的大肝癌(A期),即使無法切除,轉化成功的概率也很高,5年存活率60%左右。如果能切除的很干凈,切緣距離腫瘤足夠遠,惡性程度也不高,再加上合適的術后輔助治療,大概率不復發(fā),長期生存。如果位置不好如下圖這例,是小肝癌,但被各大血管包繞,且緊貼血管,即使藝高人膽大冒風險切除,也只能是將腫瘤從血管上剝離,大概率切緣陽性,切不干凈。對于這種早期小肝癌,全身用藥聯合局部介入或放療更為合適,能否治愈得看對治療的反應。但即使治愈,肝癌患者往往合并基礎肝硬化,肝硬化結節(jié)屬于癌前病變,隨時可能新發(fā)肝癌,需要終生控制好基礎病并每3個月篩查肝癌(見我之前的文章)。整體上來說,還是發(fā)現的越早,長期生存的概率越高。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專科醫(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4日173
0
0
-
100、小肝癌是早期肝癌嗎?
一般是的,但并不絕對。有以下幾種情況都不算早期肝癌:第一、肝硬化極其嚴重,肝功能失代償,無法耐受切除或消融,肝功能屬于終末期,也算終末期肝癌,如果短時間內行肝移植,治愈的機會很大。多數人短期內等不到肝臟或者沒錢做肝移植,生存期極短。第二、腫瘤不大但侵犯了肝內的大血管如門靜脈、肝靜脈,或者侵犯了周圍的組織器官比如腎上腺、膈肌等,或者發(fā)生遠處轉移,這些都屬于進展期肝癌(C期),能根治的希望也較小,當然了,小肝癌發(fā)生這些情況的并不多,但我恰巧現在正收治一個這樣的患者(如圖)??偠灾?,腫瘤的診斷和分期是一個綜合評判,療效也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漆t(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3日128
0
0
-
99、為何肝癌術后用靶向免疫治療可以降低復發(fā)?
因為靶免治療可以殺死癌細胞,而肝癌即使做了手術切除,也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原因如下:第一,肝癌浸潤性生長,可能像樹根一樣像腫瘤邊緣生長很遠,可能超過邊緣1公分或更遠(血管侵犯),如果切除的界面距離腫瘤不是足夠遠,切緣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顯微鏡下才可能發(fā)現,術中肉眼無法發(fā)現);第二,惡性程度高或分期不是太早的腫瘤,血液循環(huán)里面多半存在癌細胞(循環(huán)腫瘤細胞)。當然,靶免治療屬于系統治療,全身用藥,對任何部位的癌殘留都有效,因此,復發(fā)風險高的患者比如腫瘤大、惡性程度高、多發(fā)腫瘤、微血管侵犯、切緣不是足夠遠等,需要加上靶免這種針對全身的治療。整體上來說,使用靶免可以將復發(fā)率降低30%,而復發(fā)往往是肝內復發(fā),使用介入可以進一步將復發(fā)率降低30%,尤其是對于局部危險因素較多的患者,最終將復發(fā)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但即使治愈,肝癌患者往往合并基礎肝硬化,肝硬化結節(jié)屬于癌前病變,隨時可能新發(fā)肝癌,需要終生控制好基礎病并每3個月篩查肝癌(見我之前的文章)。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漆t(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3日114
1
0
-
98、為何肝癌術后介入可以降低復發(fā)?
因為介入治療可以殺死癌細胞,而肝癌即使做了手術切除,也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原因如下:第一,肝癌浸潤性生長,可能像樹根一樣像腫瘤邊緣生長很遠,可能超過邊緣1公分或更遠(血管侵犯),如果切除的界面距離腫瘤不是足夠遠,切緣可能存在癌細胞殘留(顯微鏡下才可能發(fā)現,術中肉眼無法發(fā)現);第二,惡性程度高或分期不是太早的腫瘤,血液循環(huán)里面多半存在癌細胞(循環(huán)腫瘤細胞)。這些癌細胞最容易在剩下的肝臟里面繼續(xù)生長。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介入只能殺死肝臟里面的癌細胞,肝臟以外的癌細胞沒有辦法,比如血液或者肺轉移骨轉移等,因此,復發(fā)風險高的患者需要加上靶免這種針對全身的治療。而且,選擇介入的時候,HAIC(肝動脈灌注化療)優(yōu)于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因為腫瘤切除以后已經無癌可栓,栓塞只會損害正常的肝臟,而灌注是全肝用藥,剛好針對殘存的癌細胞效果好。整體上來說,介入可以將復發(fā)率降低30%,使用靶免可以進一步降低30%,最終將復發(fā)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但即使治愈,肝癌患者往往合并基礎肝硬化,肝硬化結節(jié)屬于癌前病變,隨時可能新發(fā)肝癌,需要終生控制好基礎病并每3個月篩查肝癌(見我之前的文章)。每個患者均有特殊性,具體病因、治療指征和方式請咨詢專科醫(yī)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的親人朋友。
武漢協和醫(yī)院肝膽外科科普號2023年12月03日113
0
0
-
D-二聚體升高,意味著什么?
這又是一篇整理性學習。定義: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交聯后,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D-二聚體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D-二聚體升高,說明機體具有高凝狀態(tài),容易導致血栓事件。但是,并非D-二聚體升高就表明形成血栓,需要抗凝。是否需要抗凝,還需要動態(tài)監(jiān)測D-二聚體,同時結合出血時間、國際標準化率(INR)等進行判斷。D-二聚體的半衰期為7-8h,并且在血栓形成后2h即可被檢測到。該特點能很好的能與臨床實踐相匹配,不會因為半衰期過短而很難被監(jiān)測到,也不會因為半衰期過長失去監(jiān)測的意義。D-二聚體病理性升高時候,表明體內存在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常見于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如高凝狀態(tài)、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腎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溶栓治療等。同時,一些非血栓性疾病,如動脈夾層、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心衰、房顫、先兆子癇、嚴重肝病和腎功能不全都會表現D-二聚體升高。D-二聚體的臨床意義排除肺栓塞D-dimer檢測在PE的排除診斷中發(fā)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有文獻報道D二聚體檢測總體敏感性為90%-95%。相關研究表明將D二聚體值500ng/mI作為排除PE診斷的臨床界值,對于PE的診斷和安全排除臨床評估有中、低可能者,有較高的陰性預測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導致的出血性病理過程。D二聚體在DIC早期就會升高,隨著病程的發(fā)展,D-dimer可升高到10倍或100倍以上。根據有關文獻報道,D-Dimer在DIC診斷中陽性診斷率是100%,預測值為91%,特異性為97%,被認為是目前診斷DIC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深靜脈血栓(DVT)的篩查對于臨床評估高度可能的DVT患者,D-dimer的檢測結果不影響臨床診斷。專家推薦在診斷DVT時,聯合采用D二聚體和臨床預測患病率作為篩選指標,不僅提高了敏感性,也使整個診斷程序更安全有效。腦梗死診斷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對于腦梗死患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頭顱CT是重要手段,但多數腦梗死患者于發(fā)病24h內CT不顯示密度變化,加重患者負擔,延誤時間。而D-二聚體填補了這一缺憾。腦梗死急性期血漿D-Dimer水平與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恢復期其水平較急性期下降者,預后良好,較急性期上升者,預后不良。肝硬化和肝癌肝病患者在發(fā)病過程中,肝細胞不斷發(fā)生壞死和再生,體內存在病毒和抗體復合物易導致血管內皮受損,造成纖溶抑制活性過低及對纖溶酶類激活物清除障礙,多種凝血因子減少及D二聚體增高。惡性腫瘤細胞具有高水平的纖維蛋白溶酶激酶的特征,此酶可誘發(fā)局部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漿D二聚體增高。因此,血漿D-二聚體測定對肝臟疾病的診斷、預后判斷具有一定價值。抗凝治療的監(jiān)測研究表明,D-二聚體水平可用以調整低分子質量肝素(LMWH)的用量,是檢測術后凝血激活情況以及LMWH抗凝預防治療的良好指標。因此,D-二聚體檢測,具有敏感性高和特異性低的特征。當出現其升高時候,應當先排查非血栓性疾病。如果結合臨床和輔助檢查分析,排查了其他疾病。那么,要對VTE發(fā)生引起足夠重視。
曹昊天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03日635
0
2
-
AFP升高:肝癌的警報還是誤報?
前兩月病房發(fā)生了一件趣事,一位患肝癌的老兄,手術做得非常徹底,但術后一月復查發(fā)現甲胎蛋白(AFP)數值爆表,直接10W+,緊張的不行,我們也非常好奇,但住進來后反復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腫瘤復發(fā)跡象,后來追問病史,原來是病急亂投醫(yī),在當地輸注了“臍帶血”,也不知道哪搞來的偏方,還好是虛驚一場。不過,確實對于乙肝患者和術后肝細胞癌的患者來說,AFP的升高常常引起患者的緊張和困惑,對于AFP升高的原因和意義有必要進一步了解。甲胎蛋白是一種在肝臟、卵黃囊和胎兒腸道中產生的蛋白質,通常在出生后迅速下降至很低的水平。AFP的升高通常與肝臟疾病相關,尤其是肝細胞癌。成人正常AFP范圍通常報告為低于10或20ng/mL。AFP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肝癌輔助診斷血清標志物。中國、日本及亞太肝癌診療指南中均將AFP作為肝癌的監(jiān)測指標。日本肝病學會建議將AFP、AFP-L3(AFP異質體)和DCP同時作為肝癌篩查的標志物。AFP水平超過正常值時,對肝癌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但AFP升高并不一定意味著肝癌,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慢性乙肝患者來說,AFP的輕微升高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超過正常值,應引起注意。這時,患者通常需要進一步進行B超或MRI/CT等影像學檢查。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本身也可能導致AFP升高,最高可達到200ng/mL。因此,AFP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著肝細胞癌。對于低水平升高的患者,也可以進一步檢測AFP-L3型異質體。依據AFP與小扁豆凝集素(LCA)親合的強弱程度可分為3種異質體:L1型、L2型和L3型。AFP-L3為強親和LCA型,由惡變肝細胞產生,通常AFP-L3與AFP之比稱為甲胎蛋白異質體比率(AFP-L3%),AFP-L3%大于10%,為陽性。AFP-L3%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是AFP低水平持續(xù)陽性患者及小肝癌AFP尚未明顯升高時早期預報肝癌發(fā)生的重要指標。對于肝癌患者來說,術后AFP的變化需要密切關注。AFP有一定的半衰期,一般為5-7天,術后AFP數值會逐漸下降,但對于一些術前AFP數值非常高的患者(數千或者上萬)有時在第一個月甚至第二個月復查的時候,AFP還處在正常值上限,只要有持續(xù)下降的趨勢,不需要過于緊張。如果AFP已經降至正常范圍,但隨后復查過程中又開始升高,這可能是腫瘤復發(fā)的跡象。然而,對于那些AFP在手術前就不高的患者,AFP的監(jiān)測意義相對較低。AFP升高的其他原因除了肝癌,AFP升高還可能與其他情況相關,如少部分胃癌、婦女孕期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等。有趣的是,也有一些非典型的情況導致AFP升高,例如開篇提到的輸注臍帶血的情況,會導致AFP數值異常升高,但影像學檢查無法發(fā)現問題。總的來說,AFP是一個需要細致解讀的指標。對于乙肝患者和肝癌患者來說,了解AFP及其異質體的變化對于疾病的監(jiān)測和管理至關重要。在AFP升高時,應結合其他檢查結果和臨床情況進行綜合評估。
衛(wèi)旭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02日260
0
0
-
肝右葉巨塊型肝癌釔90轉化成功
肝右葉巨塊型肝癌合并門靜脈右支和主干癌栓,腫瘤緊鄰中肝靜脈,加上血友病,不適合手術切除。去年10月份來我這兒接受釔90SIRT治療后,肝右葉體積明顯縮小,肝臟腫瘤體積縮小的更加明顯,大部分呈現液化壞死,門靜脈主干癌栓消失,門靜脈右支癌栓變細縮進肝內,腫瘤只有少部分緊鄰中肝靜脈,更妙的是左葉體積變得更大,中肝靜脈沒有必要殘留!老人也下定決心手術切除了,也不枉我的山東老鄉(xiāng)不遠千里來我這里治療。釔90開展一年多,也到了轉化成功切除腫瘤收獲的季節(jié)了!
鄭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02日79
0
0
肝癌相關科普號

李少雷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少雷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胸外二科
1.1萬粉絲70.7萬閱讀

黃小準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小準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深圳醫(yī)院
肝膽外科
1503粉絲4532閱讀

張強波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強波 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肝膽外科
13粉絲196閱讀
-
推薦熱度5.0張友磊 主任醫(yī)師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肝癌 395票
膽結石 192票
肝血管瘤 51票
擅長:精通各種類型肝、膽、胰、脾疾病的開腹手術和機器人、腹腔鏡微創(chuàng)治療。國內最早和德國、瑞士合作開展肝切除的3D虛擬手術規(guī)劃、術中實時導航和手術風險控制技術。手術精準嫻熟,成功率極高,并發(fā)癥極少。精通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釔90選擇性內放射治療,抗轉移復發(fā)治療。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完備的系統化診治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個體化治療經驗。 具體擅長診治病種如下: (1)肝臟良惡性腫瘤,如原發(fā)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肝內膽管癌,肝血管瘤、FNH等 (2)膽管癌、膽囊癌,壺腹癌,肝內外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 (3)胰腺腫瘤,如胰頭癌,鉤突癌,胰腺囊腫,胰體尾腫瘤 (4)脾臟占位,脾臟腫瘤,脾亢 (5)門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脾亢,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6)十二指腸乳頭癌,實性假乳頭狀瘤等 -
推薦熱度4.8高杰 主任醫(y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肝膽外科
肝癌 228票
膽結石 160票
膽管癌 52票
擅長:1.肝癌手術及綜合治療;肝臟腫瘤、胰腺腫瘤、膽囊疾病及黃疸的診治。 2.肝移植治療肝癌、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 3.膽囊癌、膽管癌、胰腺癌的手術及綜合治療。 4.脾淋巴瘤的外科治療。 -
推薦熱度4.6李慧鍇 副主任醫(yī)師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肝膽腫瘤科
肝癌 243票
膽管癌 71票
胰腺癌 56票
擅長:擅長肝膽胰惡性腫瘤的外科及綜合治療,尤其擅長以外科治療為主的中晚期肝癌、膽道惡性腫瘤的轉化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的綜合治療。擅長肝段切除術、半肝切除術、肝三葉切除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及全胰切除術的手術及圍術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