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一飛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內分泌科 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正確掌握有關胰島素的保存知識和注射需知及技術操作,是維持血糖平穩(wěn)、避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局部硬結及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保障。下面總結了胰島素使用的常見11個誤區(qū)并進行解答。01誤區(qū)一重復使用針頭調查顯示,在中國,超過80%的糖尿病患者重復使用針頭,多數(shù)患者重復使用次數(shù)少于5次,也有45%的患者重復使用針頭6次及以上。重復使用針頭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省錢和圖方便。世界范圍看,以下群體重復使用針頭的頻率往往更高: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成年人(多于兒童或青少年)及每日多次注射者。1.重復使用針頭可引起脂肪增生。調查發(fā)現(xiàn),如果患者不重復使用針頭,其罹患脂肪增生的風險會降低。未重復使用針頭是與脂肪增生相關的參數(shù)之一。重復使用針頭次數(shù)越多,脂肪增生的患病率越高。在重復使用針頭的患者中,70%存在脂肪增生。在沒有重復使用針頭的患者中,57%的患者患有脂肪增生。2.疼痛也與針頭的重復使用相關,并且隨著針頭重復使用次數(shù)增多而增加。會造成針尖鈍化和切面受損,針頭表面的潤滑層脫落,增加疼痛,直接影響患者的依從性;而重復使用針頭時注射疼痛更大。與重復使用的針頭相比,用過一次的針頭上細菌更少,同時僅在重復使用針頭患者的注射部位發(fā)現(xiàn)了炎性改變(皮膚發(fā)紅)。02誤區(qū)二家人共用胰島素注射筆筆芯糖尿病藥物注射筆可分為胰島素預充注射筆和筆芯可更換的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預充注射筆是一種預充3毫升(含300U)胰島素的一次性注射裝置,無需更換筆芯,用完后廢棄。使用胰島素注射筆,有時會出現(xiàn)微量血液反流入筆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筆芯被另一名患者使用,會增加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風險。肉眼觀察不到的微量血液由于其風險存在卻不易察覺而更加令人擔心。因此,即使一支胰島素注射筆僅使用過一次,也有可能存在通過生物組織污染胰島素筆芯的風險。如果另一位患者使用同一筆芯,即使換用一根新的針頭也會導致疾病的傳播。因此,患者之間絕對不能共用胰島素注射筆的筆芯。03誤區(qū)三注射部位輪換方法不正確注射胰島素后產(chǎn)生局部硬結和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島素治療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注射部位的輪換是有效的預防方法。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90%以上的患者聲稱自己進行了注射部位輪換,但是僅有15%的患者輪換方法是正確的。糖尿病患者從胰島素注射治療起始,就應學會易于遵循的輪換方案。隨著治療的進展,根據(jù)需要進行調整。注射部位輪換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間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輪換,可以采取以下注射部位輪換方案:將注射部位分為4個等分區(qū)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為兩個區(qū)域),每周使用一個等分區(qū)域并始終按順時針方向輪換。在任何一個等分區(qū)域內注射時,連續(xù)兩次注射應間隔至少1厘米(或大約一個成人手指的寬度)的方式進行系統(tǒng)性輪換,以避免重復組織創(chuàng)傷。04誤區(qū)四胰島素的注射部位選擇不當胰島素的注射部位應選取皮下脂肪豐富的部位,這些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和臀部外上側。在腹部,應避免以臍部為圓心、半徑1厘米的圓形區(qū)域內注射。越靠近腰部兩側(即使是肥胖患者),皮下組織的厚度越變薄,越容易導致肌內注射。臀部注射時,應選擇臀部上端外側,因為即使是兒童或身材偏瘦的患者,該部位的皮下組織仍然豐富,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肌內注射的危險。大腿注射選擇其上端外側,而非膝蓋附近,這是因為大腿上端外側的皮下組織較厚,離大血管和坐骨神經(jīng)也較遠,針頭導致外傷的概率較低。上臂注射可選擇側面或后側部位,該部位皮下組織較厚,肌內注射風險較低。此外,還需考慮胰島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異性。不同注射部位吸收胰島素的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為上臂、大腿和臀部。根據(jù)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特點,臨床上胰島素制劑可被分為超短效(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常規(guī))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制劑(包括長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制劑(包括預混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響,可在任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在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較快,因此其注射部位首選腹部??紤]到低血糖的風險,必須嚴格避免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的肌內注射。胰島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較慢,因此,基礎胰島素的首選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為降低夜間低血糖的發(fā)生風險,單獨使用中效胰島素應盡量在睡前給藥,避免在晚餐時給藥。對于接受長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后進行運動的患者,必須給予低血糖警告?;颊呖稍谌我怀R娮⑸洳课蛔⑸溟L效胰島素類似物,并采用適當?shù)募夹g防止肌內注射,以避免嚴重低血糖。早餐前注射常規(guī)的預混胰島素制劑時,首選注射部位是腹部皮下,以加快常規(guī)(短效)胰島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波動。晚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制劑時,首選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緩中效胰島素的吸收,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fā)生。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GLP-1受體而發(fā)揮降糖作用,可在任何常規(guī)注射部位進行皮下注射。05誤區(qū)五胰島素保存不正確調查發(fā)現(xiàn),23%的患者在胰島素開啟前并未將胰島素放置冰箱保存;近半數(shù)患者在開啟胰島素后仍將其儲存在冰箱內,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注射胰島素前并未將藥物回暖即注射。胰島素的穩(wěn)定性易受各種因素(如溫度、光照情況和振動等)影響。因此,必須關注可能縮短胰島素有效期或者降低藥效的各種因素。在低于0℃的條件下,胰島素的活性會遭到破壞;一旦溫度超過25℃,胰島素的活性會降低。因此,保存胰島素時,應避免極端的溫度條件。未開封的胰島素(包括瓶裝胰島素、胰島素筆芯和胰島素預充注射筆)應儲藏在2℃~8℃的環(huán)境中,切勿冷凍,避免受熱或陽光照射,防止反復震蕩。已開封的瓶裝胰島素或胰島素筆芯可在室溫下保存,保存期為開啟后1個月內,且不能超過保質期。隨著存放時間延長,藥物效價下降,因此,應減少藥液開啟后的存放時間。在抽取胰島素之前,先確認是否存在結晶體、浮游物或顏色變化等異?,F(xiàn)象,如有則不能繼續(xù)使用。06誤區(qū)六胰島素用前沒有完全混勻低精蛋白鋅胰島素、胰島素鋅混懸液和預混胰島素為云霧狀的混懸液,在注射前須搖晃混勻,若混勻不充分易造成胰島素注射濃度不穩(wěn)定,導致吸收不穩(wěn)定,不利于平穩(wěn)控制血糖。患者對于胰島素混勻的方法卻知之甚少。翻轉是指將注射筆或筆芯上下充分顛倒,滾動是指在手掌之間的水平旋轉。一種基于循證的方法是在室溫下5秒內雙手水平滾動胰島素筆芯10次,然后10秒內上下翻轉10次。每次滾動和翻轉后,肉眼檢查確認胰島素混懸液是否充分混勻,如果筆芯中仍然有晶狀物存在,則重復操作。應當避免劇烈搖晃,這會產(chǎn)生氣泡,降低給藥的準確性。07誤區(qū)七對皮下脂肪增生認知不足在中國,發(fā)現(xiàn)近30%的患者注射部位有皮下脂肪增生,超過50%的患者繼續(xù)在皮下脂肪增生處注射。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對皮下脂肪增生的認知不足。糖尿病患者長期注射胰島素后,注射部位的皮下組織出現(xiàn)增厚的橡皮樣病變,質地硬,或呈瘢痕樣改變。這些病變稱為皮下脂肪增生。脂肪增生為脂肪細胞增大和脂肪組織腫脹和/或硬結。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會使胰島素吸收減慢,胰島素吸收波動性增大,胰島素峰值水平降低,血糖控制效果下降。若患者的注射部位由正常組織變?yōu)橹驹錾课?,通常會觀察到其血糖升高、波動性增加及不穩(wěn)定。當注射部位由脂肪增生處變?yōu)檎=M織時,如不降低劑量,患者則會有發(fā)生低血糖的風險。從衛(wèi)生經(jīng)濟學角度分析,僅脂肪增生導致的胰島素每日劑量增加11單位一項,基于中國龐大的胰島素注射人群及超過一半的脂肪增生患病率,就會導致中國每年20億元的醫(yī)療支出。糖友應經(jīng)常檢查注射部位是否發(fā)生皮下脂肪增生,注意輪換胰島素注射部位。如發(fā)生皮下脂肪增生,應停止在增生部位繼續(xù)注射胰島素,以減少皮下脂肪增生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一般皮下脂肪增生會在停止胰島素注射后不久自行消退。08誤區(qū)八不了解皮膚漏液中國約有30%的患者報告發(fā)現(xiàn)過皮膚漏液。漏液與疼痛、出血、不明原因的低血糖和血糖波動相關。發(fā)生漏液的患者平均每天需要多使用5單位的胰島素,并且糖化血紅蛋白稍高。使用胰島素筆注射拔針后,針頭發(fā)生漏液,是由于胰島素筆的針頭較為纖細,推注藥液時藥液注入體內的時間相對延長,且隨著注射劑量的不斷增加,注射后針尖所在的原部位藥液吸收的速度會隨著劑量的增加而減緩。延長針頭留置時間可減少胰島素漏液的現(xiàn)象。使用胰島素筆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按鈕后,應在拔出針頭前至少停留10秒,使注射藥物有足夠時間分散于組織中和在組織內擴散,防止藥液滲漏。藥物劑量較大時,可以超過10秒。如果使用胰島素注射器,將內塞推壓到位即可拔出,無需在皮下停留10秒。另外,可使用具有更寬內徑的針頭,以提高胰島素流量(如超薄壁針頭)。還可將較大的胰島素劑量拆分,以減少每次胰島素的注射劑量。對于頻繁發(fā)生皮膚漏液的患者,應及時就醫(yī)尋求幫助。09誤區(qū)九沒有掌握正確的捏皮方法注射胰島素前,應逐一檢查相應的注射部位,根據(jù)體型、注射部位皮膚厚度及針頭長度,以確定是否需要采用捏皮注射及注射角度。當皮膚表面到肌肉間的推測距離短于針頭長度時,捏起皮膚可使該部位的皮下組織深度變深,能夠有效提高注射安全性。在腹部捏皮相對比較容易(非常肥胖的患者腹部皮膚緊繃除外),可使皮膚到肌肉筋膜的距離幾乎翻倍(增加88%)。在大腿部位捏皮較為困難,平均增幅只有20%左右。在偏瘦受試者中,在大腿處捏皮實際上縮短了皮膚到肌肉筋膜的距離,和預期的效果恰好相反。臀部捏皮難度更大(很少需要),并且在臀部幾乎不可能進行捏皮(自我注射患者)。選擇上臂為注射部位時需捏皮注射。捏皮的正確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膚。如果用整只手來提捏皮膚,有可能將肌肉及皮下組織一同捏起,導致肌內注射。捏皮時力度不得過大,以免導致皮膚發(fā)白或疼痛。最佳順序應當是:①捏皮;②與皮膚表面呈90°緩慢注射胰島素;③拇指按鈕完全推下后(用胰島素筆注射時),讓針頭在皮膚內停留10秒;④以刺入時的相同角度拔出針頭;⑤松開捏皮;⑥安全處理用過的針頭。10誤區(qū)十注射胰島素疼痛多數(shù)胰島素注射是無痛的,極少會發(fā)生銳痛。糖尿病患者注射的不適感與3個關鍵因素有關:針頭長度(及被穿透的組織層)、針頭直徑及注射環(huán)境。發(fā)生疼痛的原因還有針尖觸及肌肉或筋膜、捏皮導致皮膚夾得過緊和重復使用針頭。目前胰島素針頭長度已經(jīng)由過去的12.7毫米縮短到目前最短的4毫米注射筆用針頭,所帶來的結果是療效未變,創(chuàng)傷更小,輸注藥液更精準。針頭直徑也從25G改進到32G和33G,針壁更薄以保證胰島素流速。出血很可能與注射疼痛相關,針頭直徑越細,引起的出血越少,因而疼痛減少。另外,通過增加切面來改善設計(如由3切面改進到5切面),同時又不失穩(wěn)定性。所有這些改進措施都不斷地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注射環(huán)境是指周圍環(huán)境、針頭外觀及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的不安情緒。后者所表現(xiàn)出的不安情緒越明顯,患者焦慮及所感受到的疼痛越嚴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時發(fā)生注射疼痛的患者發(fā)現(xiàn)注入脂肪增生部位可減輕疼痛,于是繼續(xù)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這樣做是不可取的。11誤區(qū)十一不必要的焦慮當醫(yī)生建議使用胰島素的時候,很多糖友的第一反應都是拒絕,擔心胰島素一旦使用就會上癮,認為胰島素是糖尿病晚期才用,用上胰島素就代表自己基本沒救了,其他藥都無效了。很多糖友認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終極武器,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一些患者認為胰島素是“危險的”,可能導致低血糖或體重增加,或者不想依賴胰島素而懼怕注射,有的患者甚至認為胰島素會導致失明、截肢或卒中等。諸如此類的認識誤區(qū)讓糖友們對胰島素望而卻步。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藥失效甚至出現(xiàn)糖尿病并發(fā)癥后,胰島素的初次使用還是被延遲了將近5年。其實,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都是常用的降糖武器,在降糖力度上,胰島素確實比口服降糖藥強,但兩類藥物的選擇上并沒有嚴格的先后次序之分。使用胰島素完全是基于病情需要,并不是治療失敗的象征。注射胰島素并不意味著糖尿病病情惡化,或者代表之前疾病管理是失敗的。良好的血糖管理能帶來短期和長期益處。當進行胰島素治療時,健康狀況及幸福感均可得到全面改善。胰島素不僅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患者的生命。參考文獻:https://mp.weixin.qq.com/s/vC3Gmjm5B4CX0-zuoP5ChQ2024年05月26日
155
0
0
-
2024年05月07日
56
0
0
-
2024年05月02日
468
0
0
-
季葉紅副主任藥師 鎮(zhèn)雄縣人民醫(yī)院 藥劑科 消渴丸是常用的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說明書規(guī)定用法用量為:飯前用溫開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蜃襻t(yī)囑。但是如何規(guī)范服用,說明書給出的并不是特別詳細,查閱《消渴丸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建議用法用量為:起始單次劑量為5粒/次,3次/日,15粒/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0粒/次,30粒/日。餐前半小時服用。每周根據(jù)空腹血糖(FPG)進行藥量調整,當FPG4.4mmol/L~7.0mmol/L,維持起始劑量不變;FPG>7.0mmol/L,消渴丸增加5粒/日,最大劑量30粒/日。FPG<4.4mmol/L,消渴丸減少5粒/日,最小維持劑量5粒/日,早餐前半小時服用。注意:患者在使用消渴丸時不能當純中藥對待,其中每粒消渴丸含0.25mg格列本脲,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醫(y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血糖水平調整用法用量,且服藥期間嚴密監(jiān)測血糖,切勿自行增加藥量或者增加給藥次數(shù)避免引起嚴重低血糖等藥物不良反應。2024年04月18日
308
0
0
-
余娜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大家好,上一期呢講到了哪些人需要評估胰島素,那如果評估出來確實存在胰島素抵抗,那就需要相應的治療了,目前治療呢主要還是三方面,生活方式干預,吃藥,還有就是手術。 這3種治療方法呢,不會說啊,選擇其中一種去進行,而是所有的胰島素抵抗呢,都應該要進行,首先要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啊,生活方式干預不行,再考慮吃藥,吃藥不行再進行手術,生活方式的干預呢,最重要的是吃的要健康,還要加強運動,那其他呢,還有包括消除緊張情緒,戒煙限酒。 良好的睡眠,還要補充適當?shù)木S生素、礦物質和一些營養(yǎng)元素,那么接下來短視頻呢,我會針對以上這些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進行推薦、建議,還有解釋,期待。2024年04月17日
267
0
2
-
孫香蘭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內分泌科 胰島素是什么?胰島素是我們人體啊胰腺酶的細胞分泌的,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啊,我們體內血液中的葡萄糖就開始上升,那當血糖升高的時候呢,我們胰腺的胰島白的細胞就會釋放出來胰島素,那這個時候胰島素就會協(xié)助葡萄糖進入到細胞內,我們正常人每天24小時,時時刻刻都是有胰島素分泌的,即使你是在空腹的狀態(tài)下,每個小時也能夠分泌0.5到一個單位的胰島素,然而呢,我們每次吃飯之后呢,哎,由于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是升高的,那么胰島素也會迅速分泌升高,把血糖逐漸降到一個正常水平,那么隨著血糖的下降呢,胰島素的分泌也逐漸下降到了一個正常的水平,所以說啊,胰島素對血糖的調解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反過來呢,胰島素罷工呢,血糖也就高起來了,那我們想一想,胰島素為什么要罷工呢?他為啥不想干活,想休息呢?那第一個原因啊,就是遺傳這種基因呢。 那就使得我們的胰島素啊,可能存在了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說啊,他天生脾氣就不好,那一遇到事兒就喜歡鬧脾氣,不愛干活,那這種基因上的缺陷我們是改變不了的,那第二個原因呢,就是環(huán)境的因素,比如說啊,你吃飯也沒有節(jié)制,暴飲暴食,經(jīng)常高油啊高糖的飲食,還經(jīng)常久坐不動,抽煙喝酒,熬夜,半夜還加2024年03月28日
187
0
5
-
任衛(wèi)東主任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 服用二甲雙胍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嗎?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的經(jīng)典用藥,臨床應用廣泛。短期使用,除外非常罕見的乳酸酸中毒,安全性良好;長期來看,二甲雙胍的使用與維生素B12缺乏癥關系密切??紤]到維生素B12缺乏帶來的健康危害,臨床應予以重視?;谧钚挛墨I,本文匯總有關二甲雙胍與維生素B12缺乏的10個問題。問題一:哪些癥狀,提示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可由魚類、肉類、乳制品以及谷物中獲得,其對神經(jīng)功能、造血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至關重要。當體內維生素B12水平過低時,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血液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血液系統(tǒng)癥狀:因缺乏B12而貧血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疲勞和面色蒼白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共濟失調、周圍神經(jīng)病變和癡呆等。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如克羅恩病、攝入不足、酗酒,以及某些藥物的使用,如質子泵抑制劑和二甲雙胍。問題二:為什么二甲雙胍會引起維生素B12缺乏?1969年1969年有報道稱,使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在短至3個月的時間內出現(xiàn)維生素B12吸收不良。1971年有研究顯示,71名使用二甲雙胍的患者中有21名出現(xiàn)維生素B12吸收不良。1973年Schilling試驗發(fā)現(xiàn),46%的苯乙雙胍患者存在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在動物研究中,皮下注射雙胍類藥物(二甲雙胍和苯甲雙胍)都會導致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1980年第一例相關巨幼細胞性貧血病例被報道。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常與蛋白結合而存在,在胃酸與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使得維生素B12游離并與來自唾液的親鈷蛋白結合存在。在十二指腸,親鈷蛋白-B12復合物經(jīng)胰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游離出B12。游離的B12需要與胃黏膜分泌的內因子緊密結合生成IF-B12復合物,才能被回腸吸收。目前認為,二甲雙胍引起維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機制包括:1.二甲雙胍可抑制胃壁細胞分泌IF,從而影響維生素IF-B12復合物的形成;2.使用二甲雙胍會抑制患者小腸蠕動,刺激細菌過度生長,導致維生素IF-B12復合物與細菌結合,繼而抑制回腸末端對維生素IF-B12復合物的吸收;3.二甲雙胍可使膽汁酸代謝和重吸收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維生素B12的肝腸循環(huán)受損;4.二甲雙胍的使用可能會干擾IF-B12復合物與回腸末端上皮細胞Cubilin受體的鈣依賴性結合以及Cubilin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問題三:如何診斷維生素B12缺乏癥?對于長期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出現(xiàn)貧血或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應考慮定期檢測維生素B12水平:?維生素B12水平>221pg/ml:可認為維生素B12水平正常,排除B12缺乏癥;?維生素B12水平<148pg/ml:可診斷維生素B12缺乏癥;?維生素B12水平處于148~221pg/ml:需要進一步對特異性和敏感性更高的血清甲基丙二酸(常用標準為>750nmol/L)、總同型半胱氨酸(常用標準為>15μmol/L)或人全反鈷胺素(常用標準為<21~45pmol/L)等生物標志物進行檢測,以確認是否存在維生素B12缺乏。需要指出的是,維生素B12缺乏癥的診斷切點在不同的指南中有所不同,部分指南共識建議以維生素B12水平300pg/mL作為切點。問題四:二甲雙胍用藥多久,容易出現(xiàn)維生素B12缺乏??既往研究提示,二甲雙胍以劑量和治療持續(xù)時間依賴的方式導致維生素B12缺乏,但通常在使用二甲雙胍4~5年后才會出現(xiàn)維生素B12缺乏癥。這是因為,肝臟中維生素B12的平均儲藏量為2500PICO,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至少使用二甲雙胍數(shù)年才會耗盡這些儲備。問題五:二甲雙胍的用藥劑量與維生素B12缺乏有關嗎??研究顯示,二甲雙胍的用藥劑量越大,維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越大。在至少用藥六個月的時間內,與二甲雙胍≤1000mg/d的劑量相比:??1000~1500mg/d的患者:維生素B12缺乏的風險增加了72%(p=0.8);?1500~2000mg/d的患者:維生素B12缺乏癥的風險增加了334%(p=0.001);?>2000mg/d的患者:維生素B12缺乏癥的風險增加了867%(p=0.01)。問題六:哪些因素會加速維生素B12的流失??研究發(fā)現(xiàn),質子泵抑制劑和秋水仙堿的使用、胃腸道疾病、接受過減肥手術治療、年齡>65歲和罹患與紅細胞高周轉率相關的血液疾病,可能會加速肝臟維生素B12的儲備流失,這些患者應更早地監(jiān)測維生素B12水平。問題七:治療維生素B12缺乏,口服藥怎么選??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長期使用二甲雙胍者可每年測定1次血清維生素B12水平,如缺乏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2,亞洲主要使用甲鈷胺。?研究表明,維生素B12補充劑可以有效緩解二甲雙胍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癥。由于肌內注射的成本、便利性和疼痛等問題,近年來,口服方式越來越受推崇。盡管口服維生素B12補充劑的吸收僅為肌肉注射的0.5%~4%,但有證據(jù)表明,兩種方式均能糾正二甲雙胍使用引起的維生素B12缺乏。?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已知維生素B12吸收不良或嚴重缺乏的患者,盡管可以口服大劑量維生素B12補充劑,但大多數(shù)專家建議先采用肌內注射方式進行治療,因為二甲雙胍可通過不同的機制來干擾小腸中的維生素B12的吸收。問題八:治療維生素B12缺乏的注射治療策略??英國血液學會指南建議,對于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維生素B12缺乏患者:??可每周3次、連續(xù)2周肌內注射鈷胺素(1000μg);?如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則應延長至3周或直到臨床癥狀好轉,隨后可將注射頻率逐漸減少至每周1次、持續(xù)1個月;?如存在不可逆的原因,則可每月1次長期注射。?問題九:維生素B12缺乏,為什么要補葉酸??研究顯示,維生素B12、葉酸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不僅有助于糾正葉酸及維生素B12吸收障礙、預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降低血糖指標,還有助于減少糖尿病對周圍神經(jīng)、腎臟及微血管的損害。問題十:維生素B12缺乏,為什么要補鈣?除聯(lián)合葉酸外,有報道發(fā)現(xiàn)口服鈣劑可幫助緩解二甲雙胍導致的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并且,甲鈷胺聯(lián)合口服鈣劑治療二甲雙胍相關性維生素B12缺乏效果更佳。來源醫(yī)脈通內分泌科2024年03月17日
169
0
1
-
張王山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第二醫(yī)院 外科 糖尿病究竟有沒有被逆轉的可能?據(jù)研究資料顯示全世界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約為9.8%,我國為糖尿病高發(fā)區(qū),有超過1.4億糖尿病病人。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發(fā)病人群也趨現(xiàn)年輕化。很多患者確診后感覺“天塌了下來”......之所以糖尿病讓很多人聞之色變,是因其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痛苦不堪,能夠對身體多個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害。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病變、視網(wǎng)膜病變以及腎臟疾病。這些并發(fā)癥不僅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后果。今天向大家介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糖尿?。嚎栈啬c側側吻合術,通過這個手術能夠讓二型糖尿病得到逆轉。手術原理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不切除任何臟器,腹腔鏡下腸轉流術,經(jīng)過空腸和回腸的分流,使部分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及消化液快速達到遠端回腸及結腸,刺激結回腸末端的L細胞產(chǎn)生GLP-1,GLP-1能夠刺激胰島細胞增生,減少胰島細胞凋亡,增加血糖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島素抵抗;從而達到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目的。手術方式全身麻醉下,應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不切除任何器官行小腸側側吻合術,平均手術時間約1~2小時,住院時間約5~7天。術后效果經(jīng)過1-12個月的恢復(以3-6個月居多),約80%的患者可在無需控制飲食的情況下,完全擺脫胰島素和降糖藥物,保持血糖平穩(wěn)。另外20%的患者,胰島素和降糖藥物的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對于輕中度以內糖尿病并發(fā)癥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甚至完全好轉,包括(早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腎病、下肢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足、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性功能障礙等)。明顯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致殘、致死率。什么樣患者適合手術呢?1.臨床明確診斷2型糖尿病2.年齡≤65歲(非絕對指標,身體條件允許可適度放寬)3.無嚴重心、腦、肺、腎疾病影響麻醉及手術4.胰島功能測定胰島素或C-肽低值≥正常低值1/45.糖尿病抗體陽性小于2個6.無腹腔嚴重黏連2024年03月05日
207
0
0
-
洪靖主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內分泌科 二甲雙胍是飯前還是飯后不用呢?二甲雙胍的服用時間根據(jù)不同的劑型有所不同,常用的二甲雙胍主要有三種劑型,第一,二甲雙胍的普通片,因為二甲雙胍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建議餐中或餐后服用,如果胃腸道反應小的病人也可以選擇餐前服用。第二,二甲雙胍的腸溶片,在二甲雙胍表面。 包裹了一層外衣,藥物不在胃被溶解,而在腸道溶解吸收。第三。 二甲雙胍的緩釋片通過特殊的緩釋工藝,藥物可以緩慢釋放,平穩(wěn)降糖。無論是二甲雙胍的腸溶片還是緩釋片,胃腸道副反應冬明止痛片要少一些,可以餐前服用。大家注意這兩種劑型不要掰開吃,也不要嚼碎了。服用二甲生胍是有益的降糖武器,希望糖友了解更多的二甲生胍的知識,達到更好的降糖效果。2024年02月22日
20
0
0
-
2024年02月19日
72
0
0
糖尿病相關科普號

李順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順斌 主任醫(yī)師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內分泌科
342粉絲5.6萬閱讀

黃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輝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3046粉絲14.9萬閱讀

蔡艷玲醫(yī)生的科普號
蔡艷玲 副主任醫(yī)師
七臺河市人民醫(yī)院
內分泌風濕免疫科
1粉絲285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