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慧娟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內分泌科 體力活動在2型糖尿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運動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還能幫助減輕體重。運動的形式:■運動的形式、內容、持續(xù)時間和頻率的選擇,取決于病人的年齡、疾病及身體狀況,目前血糖控制狀況和生活方式。體力活動的類型及強度30分鐘 10分鐘輕/中度重度/極重度在平地上快步行走 慢跑平地上騎車 騎車上坡園藝 劈柴修枝、播種、植樹 搬重家具刷墻 花園鋤地拖地板 游泳擦窗足球釣魚、高爾夫球 籃球跳舞輕、中度的體育鍛煉排球潛水打羽毛球一個50公斤的人運動30分鐘不同運動的熱量消耗項目消耗熱卡散步70廣播體操220跳舞87自行車(平路)120上下樓梯150乒乓球223游泳561羽毛球227注意事項■如果進行劇烈和長時間的運動,應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監(jiān)測血糖;■如運動前血糖較低,應先加餐;■餐后1~3小時后開始運動;■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運動;■運動時穿戴寬大衣鞋;■運動后檢查:皮膚,足,關節(jié);■避免高強度運動;■高血壓-不舉重屏氣;■周圍血管病變-走-休息-走;■視網膜病變-不舉重,不潛水,頭不低于腰,血壓<24Kpa;■周圍神經病變――避免過度伸展,不負重。運動的實用指導:每天運動每天做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與醫(yī)護人員討論所選運動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應該調整飲食和/或藥物2012年02月06日
12720
2
0
-
2012年01月31日
5167
0
0
-
楊家茂主任醫(yī)師 邵武市中醫(yī)院 國醫(yī)館 祖國醫(yī)學認為七情內傷是消渴發(fā)病的主要誘因。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結果表明:應激過度在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治療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甚至影響到患者的預后轉歸。因此,心理康復已成為糖尿病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茲將我們臨床體會探討如下:1.應激過度是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誘因無數(shù)的臨床病例和實驗觀察證明: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醫(yī)藥經典著作《靈摳·五變篇》就說:“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氣血逆留……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金元時期劉河間的《三消論》則認為:“消渴者,耗傷精神,過違其度,而燥熱郁盛之所成也”;明朝的戴思恭在《證治要訣》中說:“若用心過度,而致心火上炎,故為消癉”;清代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yī)案》也說:“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癥大病”。古代中醫(yī)所說的七情內傷都與現(xiàn)代社會所指的應激事件有關。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各種競爭壓力的增加,諸如升學就業(yè)、工作煩惱、福利保障欠缺,各種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意外傷害導致家庭成員的爭吵患病、離異喪偶,親人亡故或者個人性格缺陷,爭強好勝,對疾病和事故缺乏正確認識,社會適應性較差,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生活壓力過大和不良情緒等等是造成糖尿病發(fā)病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伴隨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壓力及突然的創(chuàng)傷,可引起體內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應激還可影響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加重胰島細胞的損傷,也會使胰島局部抗氧化能力下降,導致胰島細胞的直接損害。引起脂代謝異常(紊亂),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形成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因此說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是造成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分析心理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從而制定心理調適方法是內分泌科醫(yī)生臨床診療的重要內容之一。2.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變化對于正常個體而言,應激過程中暫時的血糖升高,只是一種維持自身平衡的正常生理反應。而對于具有糖尿病傾向(諸如糖尿病易患基因持有者,糖尿病家族史及巨大胎兒分娩史者)等危險人群,由于具有內生的腎上腺素能神經刺激的糖反應異常,輕微的應激就可能引起明顯的血糖升高。而長期的應激性高血糖可以對胰島素分泌功能產生毒性作用,引起糖尿病的發(fā)生。而不同的糖尿病患者亦有不同的心理變化,臨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2.1.拒絕和違拗:部分患者初期(或很長時間)對于確診為糖尿病有拒絕心理。不承認不相信醫(yī)院的檢查、醫(yī)生的診斷,諱疾忌醫(yī),拒絕醫(yī)治。以致于害怕讓別人(包括家人、單位)知道自己患病,不配合調整飲食,不肯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依舊暴飲暴食,而致糖尿病加重,并發(fā)癥發(fā)生。2.2.埋怨與責怪:經過醫(yī)生的診斷和解釋,患者已認識到糖尿病的癥狀和危害,部分病人要么埋怨父母遺傳,責怪家人生活方法不對,或者自責自罪而憂心忡忡。當然,如果他們化自責自罪為力量,從此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對控制糖尿病有利。2.3.焦慮急躁:臨床發(fā)現(xiàn),具有A型性格或在家庭在單位最煩惱最勞累,責任最大貢獻最多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他(她)們往往心理壓力很大,事必躬親,追求完美?;疾≈笠哺菀壮霈F(xiàn)焦慮急躁。經常發(fā)火與人爭吵,遇上事不順心,憤怒即作。喜歡相信道聽途說,對傳聞中的“根治糖尿病”、“不需要控制飲食”的單方秘方,廣告藥物深信不疑,以致屢屢上當受騙,造成病情加重,血糖更高,并發(fā)癥迭起。2.4.悲觀失望:有的患者受社會上對糖尿病負面?zhèn)髀劦挠绊?,容易出現(xiàn)情感低落,心灰意懶,沮喪自閉,廻避交往,疏遠親友。尤其是經過治療效果欠佳或伴有并發(fā)癥合并病,苦于經濟上、生活上的困難,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變成思維遲緩,聯(lián)想困難,生活被動等等抑郁狀態(tài),甚至可以出現(xiàn)自殺念頭和行為,而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以上諸種心理變化,可以孤立出現(xiàn),也可能合并存在。某些患者可以是先拒絕違拗后埋怨責怪,或同時出現(xiàn)焦慮急躁而悲觀失望。有人以數(shù)千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及行為類型做調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76%的患者屬于A型性格,48%的病人因情緒不良、家庭沖突或社會事件而復發(fā)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癥患病率是健康人的3倍。而重型抑郁癥是由生物學和心理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并非單一病因所致。單靠飲食控制和胰島素治療是不夠的,需要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層次一起考慮,才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要求。因此,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應激情況,這些不良的負面心理活動持續(xù)不斷的話,勢必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謂“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病情加重,從而付出更大的代價。3.心理康復的對策和方法心理康復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處于完好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指沒有軀體的疾病或殘疾。造成糖尿病的環(huán)境因素如應激事件有的是無法改變的,而人們的心理狀況卻是可以調整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康復是生理康復的重要基礎。正象《古今醫(yī)統(tǒng)》所說:“凡初覺燥渴,便當清心寡欲,薄滋味減思慮,則治可瘳”。我們本著“一切為了患者,為了一切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的理念,提出了用“愛心、信心、細心、恒心”的方法,開展防治糖尿病工作,收到較好的效果。3.1.愛心:心理健康最好的營養(yǎng)素是愛心。患者家人、單位以及社會都對病人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而醫(yī)護人員職業(yè)的特殊性,可能起的作用更大。因此,我們要對患者有深厚的仁愛之心,科學地正確地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原因,治療方法和各種措施。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動作輕柔準確。要告訴患者在目前醫(yī)學發(fā)展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糖尿病還是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病,雖然無法全部根治,但是仍然可以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已病防重,既重防變,經濟省費,提高療效,帶病健康,延年益壽。在防治糖尿病的過程中,人們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們常邀請患者家人一起對病人進行具體的幫助指導,精心護理,而不能責怪埋怨和厭煩。即使出現(xiàn)并發(fā)病合并癥病情危重時,也不宜在患者面前做過多的負面評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大都比較敏感,任何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病人很大的影響,沒有希望的語言和表示都將對患者心理產生致命的打擊。只要我們從愛心出發(f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克服不良情緒,配合治療的。3.2.信心:社會上對糖尿病認識的局限性,以往治療糖尿病方法的欠缺,使得人們對患了糖尿病驚恐萬分。由于糖尿病本身具有的三性(慢性、進行性、全身性)決定了控制治療糖尿病的長期性、復雜性,也是容易產生情緒急躁或是喪失信心的原因所在。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人防病醫(yī)治的信心就更顯得重要。我們組織糖尿病患者聯(lián)誼會,發(fā)放各種宣傳教育手冊資料,講解防病治療知識,要讓患者相信科學,相信醫(yī)生。尤其是近來開發(fā)的長效胰島素、基因療法、糖尿病疫苗和胰腺(島)移植等新技術的突破,在不遠的將來戰(zhàn)勝糖尿病也是大有希望的。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自重、自愛、自己掌握命運的觀念。患者經過互相交流,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唱歌跳舞、朗讀吟詩、看喜劇小品、相聲笑話,患者的意愿得到理解,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心理減壓,情緒穩(wěn)定,使他們產生信賴感、安全感,安心服藥,配合治療。3.3.細心:糖尿病并不可怕,麻煩的是其具有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合并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壽命。我們經常告訴并幫助患者定期進行全面的體檢,諸如血糖、血壓、血脂、尿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胸部X光拍片、檢查五官牙齒、皮膚足趾等及時發(fā)現(xiàn)和防治并發(fā)癥。我們還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年齡病情,工作性質、體重胖瘦等不同情況,為他們制定詳盡的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并且告訴其家人幫助落實督促,禁煙限酒,每周食譜盡可能安排的有滋有味,又富有營養(yǎng),對身體健康有利。更把我們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電話號碼寫在患者病歷中或電話本上,24小時開通,以便及時聯(lián)系指導。3.4.恒心:有了家人和社會的愛心,患者的信心增強了,醫(yī)護人員制訂的防治措施,三天五天做得到,十天半個月也能堅持,難得是長期不懈,需要大家持之以恒。一些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血糖調整在正常以后,很難堅守禁忌。對“一輩子吃病號飯”有抵觸心理,“天天打針吃藥”對他們來說更是很難接受。他們誤認為打針服藥會“成癮”,而找出種種理由來抵制?;蛉齑螋~,兩天曬網,想到就服藥,怕打針就說“忘記了”,不能堅持規(guī)范的合理治療。我們利用每個月的糖尿病人聯(lián)誼活動的機會,囑咐患者家人及時發(fā)現(xiàn)苗頭,隨時予以宣傳教育。并且為患者登記家庭住址、通訊方法,適當?shù)臅r候就打電話聯(lián)系,給予問候。尤其是喜慶節(jié)日之時,提醒控制飲食,調整藥物,及時治療,得到了患者及家人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影響,受到了患者的好評??傊悄虿∈且粋€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既因應激過度誘發(fā)而加重,又可以心理減壓而改善胰島素的分泌功能,需要多方面的綜合治療。我們通過宣傳教育,飲食控制,文體活動和藥物治療,配合心理康復的方法,盡心盡力地為患者著想。保護患病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所做的工作還是初步的。有待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探索,為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康復而努力。2011年10月22日
3050
0
0
-
潘慧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內分泌科 (胡慧穎,潘慧)糖友如何洗澡?有人做過一項調查:中國人一般是在晚上淋浴,這樣可以洗去一天的疲勞和汗?jié)n,然后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而西方人一般都會在早上醒來洗澡,讓一天更加充滿活力。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一個小小的日常的生活習慣,就能體現(xiàn)出中西方的不同文化。那么,我們該怎樣科學地洗澡并充分利用洗澡這件事兒,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舒服呢?是早上還是晚上好呢?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糖友來說,還是建議晚上洗個溫水澡睡覺比較好。因為如果早上起來空腹洗澡的話,很容易發(fā)生低血糖的危險;在冬季因早上氣溫較低,大多數(shù)糖友的血管適應性較差也易出現(xiàn)意外;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后易形成污垢,傍晚洗澡清潔皮膚能力更強。所以建議我們的廣大糖友,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均以晚上洗澡比較適宜。這也適合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水溫應該控制在多少適宜?洗澡要注意水溫,適宜的水溫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jié)機體使機體興奮,水溫過高反而會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大,甚至增加心臟負擔而造成疲勞。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沐浴的水溫以40℃~42℃最適宜即溫水浴。人體疲勞時表現(xiàn)為肌肉酸痛,溫水浴對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鎮(zhèn)痛效果。洗澡的周期和時長呢?有日本學者分別測試了在43℃的水溫下洗澡5分鐘、10分鐘、15分鐘后血液中疲勞物質——乳酸的緩解情況,發(fā)現(xiàn)運動員經過一天的劇烈運動后,在洗澡前血液中平均含30毫克的乳酸;洗澡15分鐘后再進行采血檢查,血液中乳酸會降低20毫克左右,就是說,洗澡15分鐘后已恢復到幾乎不感覺疲勞時血中的乳酸水平。由此看來沐浴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即可。夏天由于天氣原因,可以是一天一次,或是兩天一次。千萬不要一出汗即去洗。因為糖尿病的皮膚損害可分為原發(fā)性糖尿病皮損、繼發(fā)性糖尿病皮損、特發(fā)性糖尿病皮損三種情況。雖然糖尿病患者在冬季發(fā)生皮膚瘙癢的情況較多,但夏天也是不可忽略的,過頻洗澡會降低皮膚免疫力。還是建議大家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而定,冬季一周一次或兩次即可。搓澡對身體是好還是不好呢?很多人喜歡在洗澡時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膚,認為這樣才能洗掉皮膚上的臟垢,并視之為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其實,從皮膚的生理角度來看,這不但不是講衛(wèi)生,而且對皮膚有害。因為皮膚的表面是由角質細胞組成的角質層。角質細胞是基底細胞不斷分化,經歷棘層、顆粒層逐漸移行到角質層形成的,扁平形沒有細胞核,并不斷崩解脫落,形成所謂的“皮屑”。角質層與其表面皮脂和水分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最表面的屏障保護層,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角質層與其表面皮脂和水分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質膜可以防止100nm以上的細菌和病毒進入皮膚內,另外皮表脂質膜內的游離脂肪酸,使皮表pH值偏酸,對許多細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從而使機體免受微生物的侵襲。另一方面,角質層的半通透膜特性能夠很好地防止體內營養(yǎng)物質的喪失,成人通過皮膚而丟失的水分每天約有240~480ml,但如果將角質層去掉,水分的喪失將增加10倍以上。如果我們洗澡時用搓澡巾搓皮膚,常常使尚未完全角化的角質細胞過早剝脫,甚至將角質層完全剝脫,露出鮮紅的顆粒層或棘層皮膚,使皮膚的屏障保護作用大大減弱,機體很容易遭受外界環(huán)境的損害,故不提倡用搓澡巾搓澡。特別是不要使用尼龍搓澡巾。因為尼龍搓澡巾質硬而粗糙的表面直接損傷皮膚,使表皮角化層過多地被搓擦而脫落,保護作用減弱。其次,使用搓澡巾,還可傳播一些皮膚傳染病。尤其是與他人共用搓澡巾,傳染的機會更多,經常使用搓澡巾,還容易得癤子、膿皰瘡等皮膚病。故鄭重告誡糖友慎用或不用尼龍搓澡巾,即使使用,也不能用力搓擦,更不能全家共用一個搓澡巾。洗澡液如何選擇?由于大多數(shù)糖友患者年齡偏大,皮膚含水量較低,屬干性皮膚,故洗澡宜用選用適合中干性皮膚使用的洗澡液或含有石炭酸的藥皂,但使用時不要擦得太厚、搓出泡沫過多,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夏季如果皮膚感覺沒有那么干燥的話,不用也可以,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而定。女性糖友有需特別要求嗎?第一,不宜洗冷水澡。因為水溫過低,人體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勞,還易引起感冒。而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別是在經期、哺乳期、懷孕期間,冷水的刺激可能會引起女性內分泌失調、閉經、腹痛等,還可能引發(fā)一些婦科疾病,嚴重的對女性懷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第二,不宜“洗完就睡”。因為睡眠往往在體溫下降后來臨,而女性洗澡時間往往較長,熱水浴會使體溫升高,推遲大腦釋放出“睡眠激素”,所以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如果某天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讓體溫回落到正常水平,保證盡快入睡。洗澡的方式如何呢?常見洗澡方式在家有兩種:半身——浴者半坐浴盆或浴池里,根據(jù)需要,水面平臍或平腰,浸泡在水中。上身覆蓋大毛巾,避免受涼。浴盆的好處是可以加入煎好的中草藥。淋浴——是指用特制水管噴射身體某一局部,有些淋浴器噴出的水,是從不同的方向噴到身上的,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穴位的‘按摩’。 淋浴的好處有兩點:一是預防交叉感染;二是對穴位的“按摩”。糖友患者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安全警示糖友患者饑餓時、飽腹時、血壓不穩(wěn)及生病和飲酒后均不宜較長時間或獨自在家中洗澡,慎防洗澡中的各種意外。2011年08月15日
17167
0
0
-
2011年07月18日
7480
0
0
-
馮志海主任醫(yī)師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內分泌科 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近發(fā)表報告指出,糖尿病已成為人類生命的“三大殺手”之一。糖尿病的相關治療也引起了高度重視。運動治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而其中飲食治療是作為糖尿病基本治療方法之一已經被廣大糖尿病病友接受。但現(xiàn)實中,每每談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認識上的誤區(qū),很多患者都生活在自己設計的“埋伏”里面。一些人因為得了糖尿病,小心翼翼地什么都不敢吃,直到出現(xiàn)腿膝發(fā)軟,大汗淋漓甚至于低血糖;有些人一邊打胰島素,一邊放開肚子無所顧忌地大吃大喝;還有些人面對忽高忽低的血糖痛苦不堪。上周末,浙江省人民醫(yī)院舉行了一場科普講座,由內分泌科的宋迎香醫(yī)師為病友們介紹了糖尿病飲食治療過程當中常見的誤區(qū)。 埋伏一 飲食療法就是饑餓療法嗎? 老林每次都說自己得的是“富貴病”,想自己在饑腸轆轆的年代倒是一身輕松,啥病都沒有,現(xiàn)在生活好了,倒有了糖尿病。他一直覺得應該讓自己的胃“重溫”一下那個艱苦歲月,但是苦于每天高負荷的工作,這個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最近老林退休了,過著清閑的日子,覺得實施偉大計劃的時機到了,他每餐只吃半兩到一兩的飯。幾天后,老林用血糖儀檢測一試,嘿,血糖還真正常了,于是老林更加相信“病是寵出來的”。堅持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出現(xiàn)腿膝發(fā)軟、大汗淋漓被送進了醫(yī)院,老林才后悔不已。 醫(yī)生點評:不少患者認為,飯吃得越少對病情控制越有效。事實上,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老林出現(xiàn)四肢乏力,大汗淋漓,血糖過低,非但不能有助于治療,反而會給病情雪上加霜。由于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yǎng)不良甚至產生饑餓性酮癥。其實,一個輕體力勞動者每天所需的總熱卡量為:(身高—105)×35,只有當所攝入的總熱卡量大于所需的熱量時,才會屯積為脂肪,而長期不足,很容易營養(yǎng)不良。 老林在觀念改變的同時,可以多吃低熱量、高容積的食品,如各種蔬菜:西紅柿、黃瓜、大白菜、菜瓜等,含糖量相對比較低的蘋果、桔子、草莓、獼猴桃等水果。做到少量多餐,將正餐的主食勻出一些作為加餐用,加餐時可以選用低熱能的蔬菜、半兩主食或一只雞蛋(50克)、一杯牛奶(150毫升)等,并選用粗雜糧代替精細糧,可以增加飽腹感。 埋伏二 素食雜糧多吃無害 張奶奶說自己現(xiàn)在絕對素食,自從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以后,態(tài)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以前總覺得動物油更有營養(yǎng)也更加可口,為了避免血糖過高,她已經一年沒有買過了。每次去超市,總是在植物油前面轉轉,炸藕片之類的美食也頻頻上桌,覺得反正吃植物油,每次吃完后都沒有什么“負罪感”。除此之外,粗糧也將精制糧取而代之,每天都是小米、玉米輪番上陣。 醫(yī)生點評:其實,無論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是脂肪,只要是脂肪就屬于高熱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過每日所規(guī)定的總熱量,使體重增加而影響血糖的控制。因此吃脂肪時,即使是植物油也要計算入量。張奶奶在飲食中犯了大忌,醫(yī)生都是不主張患者食用油炸食品的。 還有作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都在74%-76%之間。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比較符合高纖維的飲食原則,膳食纖維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糧,就可能增加胃腸的負擔而且影響營養(yǎng)素的吸收,長期這樣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而對身體不利。在通常情況下,選擇粗糧、細糧都可以。但無論粗糧、細糧,均要按照糖尿病飲食處方而定。數(shù)學中有一個黃金分割點,其實在飲食中也有一個黃金法則,科學研究表明,精制糧與粗糧的比是6∶4時為最佳狀態(tài)。動物油與植物油的配比也一樣。而且總是吃相同的食物,會造成食譜簡單,人為影響治療。 埋伏三 無糖主義 家住朝暉路的李女士,42歲,和上面這位張奶奶極為相似。自從患上這病之后,真的是談“糖”色變。本來也是一位嗜甜如命的人,那些面包啊,甜品啊,餅干啊,怎么看怎么可愛,當醫(yī)生建議她不要吃這些有糖的食品時,她覺得簡直是不能接受,以前她可是一個休閑食品不離口的人哪!后來在超市中發(fā)現(xiàn)竟然有無糖系列食品,她就有種得救的感覺,每次去逛超市,采購籃里都是無糖餅干,無糖面包,咸面包,咸餅干。每次都是盡情的吃,毫無顧忌,用她常說的話就是“反正是無糖的”。不吃糖,總可以多喝些蜂蜜來代替甜味吧?所以蜂蜜也是她去超市每次必買之物??墒沁^了一個月,自檢測儀發(fā)現(xiàn)血糖也并沒有比以前改善多少。 醫(yī)生點評:部分患者錯誤地認為,咸面包、咸餅干以及市場上大量糖尿病專用甜味劑食品不含糖,饑餓時可以用它們充饑,對它們不需要控制。其實所謂的無糖食品,一般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的甜味劑如木糖醇替代葡萄糖,這些甜味劑有些是低熱卡糖或不產熱卡糖,但無糖餅干、無糖面包、咸面包、咸餅干中仍然都是糧食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的糖類,如果糖,乳糖等。因此,這類食品仍然應計算入總熱量范圍內,如果食用無糖食品后明顯血糖升高,應該停用。無糖食品毫無任何降糖療效,不能本末倒置放棄降糖藥物治療而用它來代替。但在適量范圍內它們可以改善單調的口味,提高生活樂趣。 張女士不敢吃糖,就吃些蜂蜜來代替甜味,還有部分病友是用蜂蜜治療便秘的。其實蜂蜜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單糖,吃多了會使血糖上升而影響糖尿病的控制,蜂王漿中也含有少部分的單糖,吃的時候也應該注意血糖的變化。 埋伏四 用了藥就不用控制飲食了? 老徐前天遇見多年未見的老友,他鄉(xiāng)遇知己,一時興起,暢飲了一番?;丶液蟛畔肫鹩胁≡谏?,立刻加大降糖藥物劑量,心里總算松了一口氣。昨天是公司一周內最忙的時候,中飯也沒顧得上吃,藥物當然也就跟著免了。不過不良癥狀跟著出現(xiàn)了,這幾天他覺得痛苦不堪,血糖總是忽高忽低。他說他想進行胰島素治療,很疑惑地問醫(yī)生,是不是采用胰島素治療就不用飲食控制了? 醫(yī)生點評:一些患者錯誤地認定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抵消法,像老徐就自作主張地采取自己加大原來服藥劑量的方法,誤以為飲食增加了,多吃點降糖藥物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實這是錯誤的。尤其是不能貪杯,應該改為多飲水,而且要嚴格做到定時定餐。因為像老徐那樣有時大吃大喝,有時又滴米不進,這樣做不但使飲食控制形同虛設,而且在加重了胰腺負擔的同時,也增加了低血糖及藥物過量、藥物毒副作用發(fā)生的幾率,非常不利于疾病控制,而且體重也會有上升的趨勢。當老徐發(fā)現(xiàn)藥物控制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時,他想改用胰島素治療,并認為有了胰島素就天下太平,不再需要費神控制飲食了。其實,胰島素治療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血糖控制平穩(wěn),胰島素的使用量也必須在飲食固定的基礎上才可以調整,如果飲食不控制,血糖會更加不穩(wěn)定,因此,胰島素治療不但需要配合營養(yǎng)治療,而且非常必要。2011年06月16日
55375
0
0
-
孫勤國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 中醫(yī)科 大汗淋漓也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一種表現(xiàn),由于控制出汗的神經功能出現(xiàn)障礙,患者好出汗,有的患者訴說,一動就出一身汗,吃飯、說話、睡覺都滿身是汗。有時出汗部位不均一,如不少病人是身上和臉上好出汗,四肢汗不多。有的患者是半身出汗,另外半身不出汗等等。也有的病人是不出汗,怕熱,甚至引起體溫升高。出汗多雖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有時也讓患者挺不舒服,因而需要治療??上У氖翘悄虿∽灾魃窠洸∽兊奈麽t(yī)治療手段不太多,所以最好還是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說,最好是控制好糖尿病,不發(fā)生自主神經病變。這就要求首先做好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和降糖治療,長期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一旦出現(xiàn)經常性大汗淋漓的癥狀,也不要緊張;、焦慮,因為出大汗本身對身體的損害并不大,越是緊張汗就越多。如病人正處于更年期,可以用用谷維素等類藥物。如果大汗淋漓,可試用收斂劑,使汗出得少些,如己酮可可堿和山莨菪堿等。中醫(yī)利用陰陽、氣血進行分型,辨證施治,治療多汗或無汗往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2011年06月12日
9600
1
0
-
杜宏主任醫(yī)師 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內分泌科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對于糖尿病人尤其重要。合理運動,能夠增加全身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并能減少脂肪、減輕體重,對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有很好的作用,但如何合理安排好運動相當重要。不宜運動的患者有:心功能不全、心絞痛、心肌梗塞、嚴重高血壓、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哮喘、尿毒癥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廣泛出血、視網膜脫離、糖尿病酮癥、糖尿病足、近期頻繁發(fā)作低血糖、腦血管意外高危人群以及合并其它不適合運動的疾病者。運動應包括:運動前熱身活動-運動-運動后放松活動。熱身及放松可采用慢走、保健操、太極拳、肌肉按摩等。推薦的運動方式有:散步30分鐘;或者慢跑、跳舞、做體操20分鐘;或者爬樓梯、騎自行車、游泳(慢)10分鐘,因人而異。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運動可選擇在早餐、晚餐后1小時左右,以身上微微出汗、心率不超過理想心率為宜,理想心率=(220-年齡)×70%。如年齡為60歲,則心率不宜超過112次/分鐘。運動時帶上少量餅干、糖果備用,最好結伴運動或者身上攜帶卡片說明自己是糖尿病人、住址、緊急聯(lián)系電話等。穿全棉內衣、襪子,穿布鞋或寬松的鞋子,經常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存留。不要燙腳,泡腳用溫水,溫度不宜超過45℃,不宜用手摸來估測溫度,最好買一個溫度計測量。指甲不宜剪得過短,以免甲溝炎。萬一皮膚有破潰,尤其是腳,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千萬莫大意,因為麻痹大意甚至可能導致截肢。運動會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應注意配合飲食控制,否則運動的效果大打折扣。避免高強度運動,持之以恒最重要!2011年05月09日
21404
2
2
-
2011年03月20日
4074
0
0
糖尿病相關科普號

鮑時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鮑時華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5.8萬粉絲226.8萬閱讀

黃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輝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3046粉絲14.9萬閱讀

蔡艷玲醫(yī)生的科普號
蔡艷玲 副主任醫(yī)師
七臺河市人民醫(yī)院
內分泌風濕免疫科
1粉絲285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