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原則上每個人都要做,心肺功能比較差的患者尤其應該接受訓練。 入院后,患者應在醫(yī)生和護士指導下有意識地進行深呼吸訓練,這些訓練將利于手術后肺膨脹,一定程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速患者康復。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呵欠動作、雙側下胸擴張呼吸、單側下胸擴張呼吸、上肺呼吸和吸氣動作等。最簡單的呼吸訓練: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全身放松,深深吸氣,然后緩慢將氣呼出。每天早、午、晚連續(xù)做30~50次,這種簡單的練習可增加肺通氣量。 完成室內登樓訓練,訓練強度以稍感疲勞為宜,不宜過度吃力。在訓練過程中,患者家屬應當院同,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表現(xiàn),如有不適立即停止訓練。 同時,吸煙的患者還需要戒煙(1支煙都不能抽),術前戒煙至少2周。對于合并有肺功能障礙的患者要求有更長的戒煙時間,并配合有效的藥物治療。如果有二手煙接觸,需要嚴格避免,包括父母的二手煙、配偶的二手煙、公共場所的二手煙等。同樣,吸煙會影響麻醉、增加手術風險,它也會對肺部手術預后產生不利的影響。 術后的咳嗽鍛煉,也會加速你的恢復進程。 術后長久臥床、各種管道置人,還有切口疼痛,都有可能使你咳嗽無效。如何有效咳嗽:病人取坐位或半臥位,肩放松、上身前傾,深呼吸2~3次后,盡可能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1-2秒,將口唇與喉嚨同時打開,用胸腹部的力量做最大程度的咳嗽,咳嗽的聲音從胸部震動而出。需要指出的是,術后有效咳嗽是不會影響傷口愈合的,為了減輕咳嗽時傷口牽拉引起的疼痛,可用手輕輕按壓住傷口。2021年04月03日
1500
0
2
-
蔣侃副主任醫(yī)師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 胸部腫瘤內科 聰明吃飯、積極活動、控制體重,不僅是現(xiàn)代人的健康生活理念,更應成為腫瘤患者的特別追求。 腫瘤病人進行體力活動安全嗎? 體力活動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對腫瘤患者是安全、有益的,且廣泛適用于不同診斷、性別、年齡、分期和不同治療措施的患者。腫瘤患者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可預防肥胖,減少體脂,降低血糖;增強免疫功能,減輕化療、放療毒副反應,還可促進手術后恢復。腫瘤相關性疲勞、厭食、早飽、腹脹、便秘等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原因,體力活動是治療這些癥狀的最佳非藥物方法,也是美國腫瘤護理學會推薦的常規(guī)臨床措施。 腫瘤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不是腫瘤本身,而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并存疾病。體力活動通過降低并存疾病的死亡風險和第二原發(fā)腫瘤的發(fā)病率,間接延長了生存時間。通過降低腫瘤的復發(fā)與轉移,進行體力活動可直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這在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中已得到研究證實。有研究報告稱,體力活動可將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50% ,這是任何一種藥物治療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體力活動有哪些要求? 美國運動醫(yī)學學院推薦,腫瘤患者每周應進行至少 5 次中高強度體力活動 ,每 次 30~60 分鐘。由于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及腫瘤分期不同,每周保證至少一次 30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是最低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體力活動強度過低,不能起到鍛煉效果。 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每周要有至少 5 次,每次 60 分鐘的中高強度體力活動。同時減少在屏幕(如電腦、游戲機、電視)前的時間,每天控制在 2 小時以內。 體力活動并非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越好。研究顯示,每天超過 6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加重疲勞,降低生活質量。 體力活動類型有哪些? 中強度體力活動包括快走(快于 5 千米/小時)、跳舞、騎馬、割草、瑜伽、高爾夫、太極拳、乒乓球、騎自行車(速度 16 千米/小時以內)。 高強度體力活動包括競走、跳繩、跑步、快騎自行車(超過 16 千米/小時)、足球、滑雪、重體力勞動(如伐木、建筑)、籃球、游泳、背包旅行。 體力活動類型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環(huán)境條件綜合選擇?;顒忧耙M行專業(yè)評估,看哪種運動方式對患者最有利。骨質疏松、腫瘤骨轉移等患者骨折風險很高,不宜進行負重或劇烈的體力活動,如跳舞、跑步、球類、田徑運動等,可以挑選太極拳、游泳等節(jié)奏相對較慢的活動。骨轉移、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貧血、發(fā)熱的患者要權衡利弊,多加小心。白細胞減少者要避免高感染風險的項目及運動環(huán)境 ,如體育館、 泳池等。 對絕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來說,最簡單、有效的運動是晚飯后快步走。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是晚飯,吃得最好、最多,此時快步走可幫助消耗一部分能量。晚飯后走路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一是快,普通的散步沒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二是長,時間不能短于30 分鐘,否則達不到效果。 體力活動結合身心放松對腫瘤患者更加有效。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有不少改善身心的辦法,如太極拳、針灸、推拿、按摩等?;颊咴隗w力活動后不妨進行放松治療,一舉多得。2021年03月07日
833
1
1
-
蔣侃副主任醫(yī)師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 胸部腫瘤內科 聰明吃飯、積極活動、控制體重,不僅是現(xiàn)代人的健康生活理念,更應成為腫瘤患者的特別追求。 腫瘤病人進行體力活動安全嗎? 體力活動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對腫瘤患者是安全、有益的,且廣泛適用于不同診斷、性別、年齡、分期和不同治療措施的患者。腫瘤患者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可預防肥胖,減少體脂,降低血糖;增強免疫功能,減輕化療、放療毒副反應,還可促進手術后恢復。腫瘤相關性疲勞、厭食、早飽、腹脹、便秘等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原因,體力活動是治療這些癥狀的最佳非藥物方法,也是美國腫瘤護理學會推薦的常規(guī)臨床措施。 腫瘤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不是腫瘤本身,而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并存疾病。體力活動通過降低并存疾病的死亡風險和第二原發(fā)腫瘤的發(fā)病率,間接延長了生存時間。通過降低腫瘤的復發(fā)與轉移,進行體力活動可直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這在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中已得到研究證實。有研究報告稱,體力活動可將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50% ,這是任何一種藥物治療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體力活動有哪些要求? 美國運動醫(yī)學學院推薦,腫瘤患者每周應進行至少 5 次中高強度體力活動 ,每 次 30~60 分鐘。由于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及腫瘤分期不同,每周保證至少一次 30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是最低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體力活動強度過低,不能起到鍛煉效果。 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每周要有至少 5 次,每次 60 分鐘的中高強度體力活動。同時減少在屏幕(如電腦、游戲機、電視)前的時間,每天控制在 2 小時以內。 體力活動并非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越好。研究顯示,每天超過 6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加重疲勞,降低生活質量。 體力活動類型有哪些? 中強度體力活動包括快走(快于 5 千米/小時)、跳舞、騎馬、割草、瑜伽、高爾夫、太極拳、乒乓球、騎自行車(速度 16 千米/小時以內)。 高強度體力活動包括競走、跳繩、跑步、快騎自行車(超過 16 千米/小時)、足球、滑雪、重體力勞動(如伐木、建筑)、籃球、游泳、背包旅行。 體力活動類型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環(huán)境條件綜合選擇?;顒忧耙M行專業(yè)評估,看哪種運動方式對患者最有利。骨質疏松、腫瘤骨轉移等患者骨折風險很高,不宜進行負重或劇烈的體力活動,如跳舞、跑步、球類、田徑運動等,可以挑選太極拳、游泳等節(jié)奏相對較慢的活動。骨轉移、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貧血、發(fā)熱的患者要權衡利弊,多加小心。白細胞減少者要避免高感染風險的項目及運動環(huán)境 ,如體育館、 泳池等。 對絕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來說,最簡單、有效的運動是晚飯后快步走。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是晚飯,吃得最好、最多,此時快步走可幫助消耗一部分能量。晚飯后走路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一是快,普通的散步沒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二是長,時間不能短于30 分鐘,否則達不到效果。 體力活動結合身心放松對腫瘤患者更加有效。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有不少改善身心的辦法,如太極拳、針灸、推拿、按摩等?;颊咴隗w力活動后不妨進行放松治療,一舉多得。2021年03月07日
1052
0
1
-
2021年01月14日
3550
0
0
-
吳高松主任醫(yī)師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甲狀腺乳腺外科 有粉絲咨詢小艾:“我上周檢查出癌癥,醫(yī)生說還處于早期階段,我想通過運動的方式提高抵抗力,減少癌癥的表現(xiàn),那么運動到底能不能夠治療癌癥癥狀?有什么運動可以抗癌?”運動能抗癌,估計很多人不相信,但是這有科學研究表明,適當?shù)倪\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抗癌能力。71項研究匯總分析,全癌種死亡率降低22%生命在于運動,這是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在醫(yī)學界,通過相關的研究,也已證明運動對于預防疾病,尤其是預防癌癥是十分有效果的。2016年的時候,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英國癌癥雜志》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一項關于運動和預防癌癥的相關研究。該研究匯總了以往全球71項相關研究結果,結果表明,運動與癌癥死亡率之間有密切關系,運動能夠使癌癥患者整體的死亡率降低22%。而運動和癌癥死亡率之間的聯(lián)系不受隨訪時間的干擾,隨訪時間少于10年和至少10年的患者,其死亡風險分別降低了20%和30%。此外,診斷后進行運動比診斷前進行運動具有更明顯的保護作用,分別降低了40%和14%的死亡風險。適當運動能夠降低不同癌癥的死亡風險而在不同的癌癥種類上,運動所發(fā)揮的效能也不同。2016年,丹麥科學家Ammitzbll G教授團隊對995名乳腺癌患者的運動情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有規(guī)律性體育鍛煉的患者,相比于從不鍛煉的患者,死亡風險下降了56%。2017年,《歐洲泌尿雜志》也發(fā)表了運動和前列腺癌之間的相關研究。通過對7328名前列腺癌長達20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每周運動量達到17.5個代謝當量(相對能量代謝水平)的患者,其死亡風險下降了34%。2019年,發(fā)表在JCO雜志上一篇重磅論文通過對1218名晚期結腸癌患者確診后運動情況的詳細匯總和分析,得出結論:適當?shù)倪\動,能夠降低晚期腸癌患者15%的死亡風險,進展風險降低了17%。綜合各項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運動對于癌癥患者的身體確實有好處。哪種運動方式抗癌效果最好?既然運動對抗癌防癌有幫助,那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呢?游泳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外科專家湯釗猷首推游泳。湯教授曾做過對照性的研究,結果表明,適度進行游泳的肝癌患者,其生存時間長于不游泳和過度游泳的患者。適度游泳能夠提高體內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可以調節(jié)免疫力和抗腫瘤能力。湯釗猷表示,癌癥患者每天堅持游泳20-30分鐘,對于身體的康復是有利的。湯釗猷教授曾建議一位有過兩次復發(fā)狀況的肝癌患者,在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每天堅持游泳。患者謹遵醫(yī)囑,此后5年,再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跡象。而如果處于康復階段的癌癥患者,沒有充足的體力或者不會游泳,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去買菜,或者做做家務,對于身體的恢復都有益處。跑步2016年,一項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鼠實驗中,喜歡在轉輪上跑步的小鼠,體內的腫瘤縮小了一半。研究表明,高強度的運動導致腎上腺激素激增,能幫助自然殺傷(NK)細胞移動到肺部、肝臟或皮膚腫瘤。對此,研究人員的建議,癌癥患者可以增強鍛煉強度,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從而有助于產生更多的NK細胞。而鐘南山院士也曾說過:“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彪m然已經過了耄耋之年,但鐘南山院士每天都會堅持半小時左右的跑步或者騎車運動,在其家中,跑步機是最常用的健身器材。而他也呼吁公眾多進行運動,對于預防疾病十分有好處。揮拍運動一項刊登在《英國體育醫(yī)學雜志》,由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等國際機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類運動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56%。而癌癥與心血管疾病存在協(xié)同作用,吸煙、飲酒、肥胖、糖尿病、飲食不規(guī)律等,都會增加它們的發(fā)病風險。因此,保護心血管也是在預防癌癥。研究人員建議,每周鍛煉3~5天,每天1次效果最佳。癌癥病人也可以運動相對于健康的群體,癌癥患者的運動應該個性化和循序漸進。癌癥患者因為疾病的緣故,身體體能有明顯的下降,因此在運動的時候,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比如做家務、健步走等。如果身體素質恢復良好,可以進行慢跑、游泳或羽毛球等運動,循序漸進,不要去追求強度和時長,最關鍵的是要長期堅持。其實,無論是癌癥患者還是健康群體,也無論你處在什么年齡段,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都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以及肌肉的強度,經常運動,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也能得到增強,而且運動可以消耗脂肪,增強肌肉的力量。提升免疫力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延緩人的衰老進程?!傲魉桓?,戶樞不蠹”,生命在于運動,今天你動起來了嗎?參考資料:[1]《湯釗猷院士的控癌新處方》.健康時報.2018-5-4.[2]《揮拍類運動,降低56%心血管病死亡率!愛打球的人贏在起跑線》.生命時報.2019-3-8.[3]《適當運動間接提高癌癥治愈率》.科技日報.2018-11-5.文章來源于 39腫瘤2021年01月11日
1380
0
3
-
郭小川副主任醫(yī)師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yī)院 胸外科 最近關于肺癌/肺部結節(jié)術后康復問題咨詢的比較多。尤其術后呼吸肺功能的康復訓練應該怎么做。今天郭醫(yī)生就講講這個話題。因為內容比較多,怕你們看花眼,所以分兩部分發(fā)出來。第一部分講早期鍛煉。第二部分講遠期鍛煉(下一期發(fā)出來)聲明:本文的康復訓練方法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如果方法不正確,適得其反。對于肺癌/肺結節(jié)患者來說,手術僅僅是治療的一個階段。術后恢復,術后康復訓練也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病人的術后生活質量。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肺部手術之后的呼吸康復鍛煉,分為早期鍛煉和遠期鍛煉。早期鍛煉是病員術后住院期間進行的。術后第一天既可以開始。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尤其要學會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咳痰。這個非常有用!病員行肺部手術后,往往會出現(xiàn)切口及胸部的疼痛;而咳嗽或深呼吸的時候疼痛就會加重。因此患者不愿意深呼吸,不愿意咳嗽;那么肺及支氣管內痰液無法排出,繼而就會出現(xiàn)肺不張、胸腔積液、肺部感染等情況,影響病人的術后康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呼吸功能的鍛煉對于預防術后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促進肺復張是很有意義的。我們胸外科醫(yī)師手術后往往就要囑咐患者進行深呼吸,包括咳嗽、排痰,甚至吹氣球。有條件患者可以購買呼吸訓練器進行呼吸鍛煉,有助于肺復張以及痰液排出,利于術后恢復。正確的咳嗽咳痰方法:進行咳嗽咳痰訓練時,可采取坐位、半坐臥位。練習頻率為每天3次,每次練習2-3次。準備:取坐位或半坐臥位,身體前傾。肩膀放松,一只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膝蓋外側,支撐身體,防止跌倒。第一步:做幾次腹式呼吸后,深吸氣第二步:屏住呼吸3秒,然后張口咳嗽。咳嗽時,腹肌用力,腹壁收縮。利用腰腹部力量通過咳嗽用力把分泌物咳出。年齡大且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家屬也可以通過背部輕拍等物理方法促進患者排痰(前提是動作要適度輕柔,避免影響患者傷口愈合)。必要時,可以用手指按壓病人兩鎖骨中央的氣管處,刺激病人咳嗽(建議由專業(yè)醫(yī)務人員來做)。當然,為了讓術后患者咳嗽得更容易些,醫(yī)生會用一些化痰的藥物,讓痰液更容易咳出??s唇呼吸及有效咳嗽方法(點擊可看相關教學視頻)學會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縮唇呼吸:采用縮唇式緩慢呼氣,可防止小氣道的過早閉合,使肺內殘氣更易于排出,這樣更能改善氧合,促進肺功能康復。方法:坐、臥、立位均可,全身肌肉放松,將口唇縮成口哨狀,緩慢把氣體呼出來,呼氣同時默數(shù)1、2、3、4、5、6,再從呼氣末開始鼻子吸氣一次,吸氣同時默數(shù)1、2、3。鍛煉時請注意:呼氣時間為吸氣時間的2-3倍,盡量深吸慢呼;縮唇大小程度可自行調整,以不感到費力為宜;開始鍛煉時每分鐘7-8次,每次10-20分鐘,每天訓練2-3次。腹式呼吸:即膈肌呼吸方法,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動范圍,從而增加肺通氣量,改善肺功能。同時還能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情緒。方法:坐、臥、立位均可進行,全身肌肉放松,雙手分別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首先緩慢呼氣,腹部內陷,可以用手輕壓腹部盡量將氣體呼出,此時默數(shù)1、2、3、4、5、6。然后用鼻緩慢吸氣,腹部鼓起,此時默數(shù)1、2、3,吸氣時腹部的手向上抬起,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動。:呼氣時間為吸氣時間的2-3倍,可與縮唇呼吸配合進行;開始鍛煉時每分鐘7-8次,每次10-20分鐘,每天訓練2-3次,熟練后可增加時間和次數(shù),使之成為自然的呼吸習慣。 (注意呼吸時間不能太長,不要用力呼吸,防止出現(xiàn)憋氣喘氣或支氣管痙攣。要循序漸進)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點擊可看相關教學視頻)吹氣球術后常用吹氣球的辦法促進肺功能康復。吹氣球可以打開閉合的小氣道,排出肺內殘留氣體,改善肺復張,也有利于術后胸腔殘留液體通過胸引流管排出。吹氣球的要點是:先深吸一口氣,緩慢吹氣,直到吹不動為止。然后夾閉氣球,再進行下一輪吹氣。吹氣球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只要盡量把氣吹出就可以。一般每天吹5-6次。術后第二天就可以開始吹氣球。呼吸訓練器有條件的可以購買呼吸訓練器(一般是科室提供)。呼吸訓練器是一種主動吸氣鍛煉裝置。用處是:可以增加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助于肺泡氣體排空,改善肺泡側支通氣及促進小氣道分泌物向大氣道流通。用于胸外科手術前后,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手術耐受性、恢復肺的功能,預防術后肺部并發(fā)癥。注意: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呼吸訓練器!需在醫(yī)護人員評估后,認為患者可以使用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第一步:連接軟管到呼吸訓練器,調整黃色指示針到個人的目標容量(目標容量可以參考說明書上的對照表)第二步:平靜呼氣,然后含住抗菌咬嘴?;蛘撸簞蛩俪掷m(xù)吸氣,使白色活塞升至黃色指示針的位置,或到患者不能吸氣位置,然后保持屏氣1-2秒(使用方法一)。第三步:勻速持續(xù)吸氣,使黃球保持在笑臉位置(使用方法二)。第四步:松開抗菌咬嘴,縮唇做口哨狀,緩慢呼氣。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為1:2以上。訓練頻率為每天5組,每一組10次。完成一次訓練后,先進行幾次平靜呼吸,再開始下一次訓練。呼吸訓練器使用(點擊可看相關教學視頻)(視頻的內容略有不同,以主管醫(yī)護人員的指導意見為準)好的,這一期就寫這么多吧,下一期講講肺手術后呼吸康復操及術后鍛煉??吹接信笥蚜粞?,文中的視頻無法打開。我試了一下。確實手機上無法打開視頻。用電腦登錄好大夫網站可以打開這些視頻。用手機瀏覽的朋友,如果想看術后康復呼吸訓練視頻的??梢杂梦⑿艗呙柘旅娴亩S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進去后打開這篇文章就可以看到這些視頻了。確實抱歉啊,不好意思了。如果有胸外科相關問題想咨詢我的,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2020年12月14日
11836
1
3
-
謝廣倫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疼痛康復與姑息醫(yī)學科 前兩天參加一個飯局,有朋友問我做什么工作,我告訴他我在腫瘤醫(yī)院做腫瘤疼痛和腫瘤康復工作,這位朋友很吃驚:“腫瘤病人還能康復?”河南省腫瘤醫(y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yī)學科謝廣倫河南省腫瘤醫(y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yī)學科謝廣倫是啊,在很多人眼里,只要得了惡性腫瘤,那就是意味著死亡,不甘心的,到醫(yī)院進行手術、放療、化療,去尋找希望;還有的,就干脆什么腫瘤治療都不用,一直到腫瘤肆意蔓延后去世。腫瘤病人,尤其是腫瘤中晚期病人,還可以談康復?是真的嗎?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近期的幾個病人。一位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肺鱗癌患者,2017年因為劇烈疼痛來到我們科室的時候,腫瘤已經轉移到胸膜和肋骨,靶向治療后進展,粒子植入后效果不佳,每天應用160mg嗎啡還控制不住疼痛,因為肺癌合并感染,還伴有營養(yǎng)不良和劇烈咳嗽,由于體質太差,后續(xù)治療也無法進行。來到我們科室后,我們先用自控鎮(zhèn)痛控制了疼痛,然后抗感染和支持處理,待疼痛控制,感染控制以及身體狀況基本恢復后,又聯(lián)系了內科、免疫治療科和放療科一起會診,重新取了活檢,并根據(jù)二次活檢結果重新制定了腫瘤治療方案。治療效果很不錯,腫瘤很快縮小。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又間斷發(fā)生了疼痛加重、間質性肺炎等情況。通過我們進行調整藥物、神經阻斷以及對癥支持處理后,均恢復滿意。到2019年重新復查腫瘤的時候,身體各方面均達到正常標準,腫瘤也基本沒有了活性。疼痛也逐漸減輕,止痛藥物也逐漸減少,但由于原來長期大劑量的阿片藥物應用,老先生在減量過程中又發(fā)生了戒斷反應,我們通過藥物調整和指導,再加上老先生自己的努力,完全停止了一切止痛藥物。近期復查,他腫瘤活性完全消失,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也沒有再應用任何止痛藥物,這段時間,正在老家忙著給自己蓋別墅。這,就是腫瘤康復。另一位是八十九歲的老畫家,前列腺癌骨轉移,去年7月份,因為肺部感染、疼痛、意識模糊住院。來的時候可以說是生命垂危:除了腫瘤進展、感染和疼痛外,由于幾天沒有進食,病人還產生了嚴重的電解質紊亂:血鉀2.8,血鈉104(這么異常的數(shù)值我也是第一次見)。然而,通過我們的精心治療后,病人一般情況逐漸恢復。十多天的時間,就達到了出院標準,后來,我們又通過相關專家調整腫瘤治療方案并給予了后續(xù)治療建議。一年多過去了,他目前是什么情況?老先生腫瘤控制穩(wěn)定,完全停用了止痛藥物,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在開心地過九十大壽,生活質量比老伴好的多(老伴是腦梗后遺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也是腫瘤康復。還有一位,是兩個多月前的一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因為肺癌來住院,來的時候是救護車拉過來的,一般情況極差,肺癌廣泛轉移,肺部感染,呼吸困難。按照他的情況,如果不治療的話,估計預期生存期不會超過一個月。但他的情況很麻煩:腫瘤廣泛轉移,身體條件太差,沒有手術機會,根本耐受不了化療和放療。我們科室經過討論后,最終制定了精密的治療方案:首先加強抗感染治療,并增加營養(yǎng),盡可能迅速改善改善病人情況,使其能夠耐受后續(xù)治療;然后,謹慎應用當前病人最有可能耐受也是最有可能有效的先進治療方案:免疫治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通過我們的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產生了奇跡般 的變化:原來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吸氧的他,感染得到控制,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回家的時候,已經可以完全脫離氧氣,適當下床活動。第二次過來治療,病人是走著來住院的;這個月來進行第三次來治療,病人自己開著車過來!復查腫瘤:縮小了一大半,按照目前的治療判斷,病人完全有痊愈的可能!這,還是腫瘤康復。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科有很多,不勝枚舉。其實,腫瘤治療就像一場大型戰(zhàn)役,需要全方位各方面都進行努力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戰(zhàn)爭的勝利,將帥指揮得當、戰(zhàn)士優(yōu)秀、武器精良固然非常重要,但架設橋梁、糧草供應和戰(zhàn)地醫(yī)院等各方面也是絕對不可缺少。進行腫瘤系統(tǒng)治療時,病人、家屬和醫(yī)生的治療決策就相當于戰(zhàn)爭中的將帥;好的治療藥物和技術手段,相當于優(yōu)秀的士兵和精良的武器;而腫瘤康復治療,則相當于鋪路架橋、糧草供應和受傷戰(zhàn)士救治等后勤保障。腫瘤康復治療,指的是在腫瘤治療過程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治療腫瘤相關疾?。ㄈ缣弁础I養(yǎng)不良等)并控制相關癥狀(如感染、乏力、水腫、胸腹水、胃腸道功能障礙等),在恢復腫瘤病人身體狀況提高腫瘤病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使腫瘤病人身體條件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進行后續(xù)腫瘤治療。這,就是腫瘤康復治療的意義?!髡吆喗椋褐x廣倫,醫(yī)學博士,河南省腫瘤醫(y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yī)學科主任。學術兼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疼痛科醫(y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癌痛學組委員,CSCO腫瘤支持與康復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生命關懷協(xié)會疼痛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醫(yī)師協(xié)會疼痛醫(yī)師分會副會長,河南省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常委兼癌痛學組副組長。專業(yè)擅長:難治性疼痛(如癌痛、神經痛和術后慢性疼痛)、腫瘤康復與腫瘤姑息支持治療。2020年12月09日
2087
1
5
-
周曉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胸外科 對于很多的肺癌患者,一定都在手術治療后,聽過醫(yī)生說這樣的話,一定要定期進行隨訪。肺癌不僅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的癌癥之一,更是術后出現(xiàn)復發(fā)和癌細胞轉移率比較高的癌癥。醫(yī)生對所有的肺癌患者都會叮囑一定要進行隨訪。而且肺癌患者必須終生隨訪。 為何肺癌手術后,醫(yī)生總強調做好隨訪?隨訪對患者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肺癌患者術后定期做好隨訪,可以了解病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可以早一點發(fā)現(xiàn)復發(fā)或者轉移的苗頭,及早采取治療措施,進而起到挽救患者的機會。 隨訪對于肺癌患者而言,首先是能夠看出治療的效果如何。手術之后,并不是萬無一失的,如果患者出現(xiàn)了一些不適的癥狀,隨訪時醫(yī)生就能及時的解決這種問題,進行正確的調理。 其次隨訪能夠監(jiān)測肺癌的發(fā)展動向。手術能夠切除腫瘤,但是不一定能夠徹底治愈腫瘤,如果在體內出現(xiàn)了癌細胞的復發(fā)和轉移,做好隨訪也能夠監(jiān)測肺癌的發(fā)展,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移的跡象,及時的采取治療,降低癌癥轉移復發(fā)的概率。 最后就是隨訪能夠幫助調整肺癌患者的心理問題。其實在長時間的患病之后,很多患者依然會心生恐懼,而這樣的情緒是不利于癌癥恢復的,隨訪時,醫(yī)生能夠更多的了解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緩解心理的壓力,更好的生活。 所以,肺癌患者應該終生都接受隨訪,盡可能全面的讓醫(yī)生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更有幫助。那么患者怎么樣才能做好隨訪? 1、隨訪的時間。一般來說,在肺癌治療后的前三年是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移的高發(fā)期。所以出院后的第一年,應該每3個月就進行一次隨訪,更密切地關注身體狀態(tài)。沒有異常后,第二年可以延長到每6個月隨訪一次,第三年,就可以一年隨訪1次,一生都要這樣堅持下去。 2、隨訪的項目。一般來說肺癌隨訪會進行胸部X線,胸部CT,以及腫瘤標志物等。如果異常的情況,醫(yī)生會進行B超等,如果可能出現(xiàn)骨轉移還需要進行骨掃描,具體的情況因患者的身體情況由醫(yī)生決定。 3、隨訪時做好治療的留存。每次進行隨訪后,都會有一些病歷資料,下一次隨訪時最好帶起手術前后的病歷資料,能夠更方便醫(yī)生進行分析和檢查。如果出現(xiàn)疑似轉移的跡象,有之前的病歷,更容易讓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2020年11月18日
1230
0
2
-
俞杞泉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胸外科 康復,其本意是恢復,也就是幫助病人在身體功能上,精神上以及職業(yè)上進行恢復健康的活動,使其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tài)或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和勞動能力。肺癌病人的康復特點是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它涉及到醫(yī)學,護理學,心理學,營養(yǎng)學等諸多方面。中醫(yī)的針灸,氣功等療法在康復中亦發(fā)揮不可忽視的作用。重新建立生活規(guī)律,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積極參加有益的社交,娛樂活動,加強營養(yǎng)的調攝,堅持適度的體力和功能鍛煉,都是肺癌病人康復的重要內容。1心理治療:不少醫(yī)學家對癌癥病人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心理,社會因素造成緊張刺激所引起的不良情緒,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之一。消極情緒,憂慮和恐懼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個別突變細胞大量繁殖,使身體成了癌癥發(fā)展的理想溫床,久而久之便形成癌癥。癌癥病人的心理,在確診前主要表現(xiàn)焦慮,恐懼和可疑。精神十分緊張,希望能否定癌癥的診斷。確診后精神上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驚惶失措,無所適從,有生命即將結束的感覺。對此十分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以一定的理論體系為指導,幫助病人了解發(fā)病原因和有關因素,應用心理學方法,達到減輕癥狀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治療者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和同情,要分擔病人的憂慮和痛苦,幫助病人戰(zhàn)勝病痛,樹立信心。方法上可采取勸告,指導,耐心解釋,消除疑慮等。通常還可借助語詞性和非語詞性表達。語詞性表達就是引導病人回憶,讓病人把精神創(chuàng)傷體驗全部傾吐出來。傾吐越多,效果越好。非語詞性表達就是讓病人采取姿勢,動作,行為等來傾瀉內心的憤怒。通過病人的宣泄,來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總之,醫(yī)務人員及病人家屬要從精神上給予病人安慰,幫助他消除緊張.悲觀等消極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主動配合治療。肺癌病人常用的根治性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治療手段均可能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應使病人對此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就能克服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許多困難和痛苦,從而保持樂觀,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主動配合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2營養(yǎng)治療:采取合理的適當?shù)臓I養(yǎng)措施,改善癌癥病人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對于癌癥病人更好地接受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治療,調動和保持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延長生命,以及促進病體的康復都有積極意義。癌癥病人的營養(yǎng)障礙和消瘦對疾病的預后有很大影響。據(jù)資料表明,體重沒有下降的病人的生存期比體重下降的病人的生存期長一倍。體重下降超過18%時,對抗癌藥物治療已無效。所以,無論從腫瘤對營養(yǎng)的消耗還是對腫瘤的治療要求來講,腫瘤病人都應十分重視營養(yǎng)。營養(yǎng)治療的原則,應從整體出發(fā),辯證,因人,因時,因地施膳,起到健身,祛病,抗腫瘤,益壽的作用。在治療過程中,營養(yǎng)治療和藥物治療可同時進行,能起到食借藥威,藥助食性的作用。藥食同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利于機體的早日康復。營養(yǎng)治療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強調平衡和統(tǒng)一。通常癌癥病人的飲食應當是高蛋白,高維生素。應多吃含蛋白豐富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蛋類和豆類食品以及含維生素較多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等。還應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食物,比如放療后病人宜吃清熱降火,甘涼生津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西瓜,蓮子,綠豆,銀耳,藕等。忌食辛熱,香燥或油煎的食物?;熁蚴中g后的病人宜食開胃腥脾,促進食欲,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的食品,如鯽魚,蛋類,乳品,瘦肉,香菇等。對食后能助熱生火的食物,如無鱗魚,雞肉,狗肉,羊肉,韭菜,香菜等,一般認為癌癥的病人不宜食用。對一些刺激性食物如酒類,辣椒等,性味辛熱,通常也不宜食用??偠灾瑢︼嬍车目捶?,首要的是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同時注意病人的飲食習慣,讓病人吃得可口、舒適,有營養(yǎng),易消化最為重要。而在病屬熱性時,忌食辛辣食物;病屬寒性時,忌食生冷,油膩食物,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而靈活掌握運用,不必過分強調忌口。2020年10月14日
1461
0
1
-
郭曉彤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深圳醫(yī)院 胸外科 隨著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發(fā)病率逐漸上升,接受胸部手術的患者也越來越多。許多患者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恢復起來也同樣迅速??墒浅鲈褐?,總是覺得或多或少的不適感覺,如手術一側皮膚出現(xiàn)麻木發(fā)脹的感覺,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刺激性干咳等。這些常見的問題相信困擾許多手術患者,那么本文就為大家一一講解。1.刀口愈合良好,出院后為何總覺得一側的胸壁皮膚麻木呢?首先要說明的是,出現(xiàn)手術后局部皮膚麻木、發(fā)脹的感覺并非時出現(xiàn)了嚴重并發(fā)癥。這樣的感覺異常通常是由于手術切口損傷皮神經以及肋間神經所致。皮膚肌肉運動感覺均靠神經支配傳導,無論是開胸手術或是微創(chuàng)胸腔鏡手術,都無法徹底避免損傷神經,因此手術還多患者會出現(xiàn)“感覺這塊皮膚不屬于自己”的感覺。這是神經損傷的正常表現(xiàn),只要是神經沒有完全離斷,在3-6個月后會慢慢恢復,這樣的不適感也睡慢慢減輕消失。2.為什么手術前不咳嗽,手術后反而總是干咳呢?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提高,越來越多的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在很早是時期被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往往人體還不會出現(xiàn)臨床癥狀。但是行肺葉切除時,我們通常使用的切割閉合器,在隔斷支氣管后,還會以吻合釘封閉支氣管斷端。這些釘子會刺激支氣管產生咳嗽,但是這種咳嗽往往會在支氣管斷端愈合后逐漸消失。3.切除1個肺葉不適說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嗎?為什么我還會胸悶。人的左右兩側一共5個肺葉,對于正常人來說切除其中1個是不會有什么影響的。但是,突然減少1個肺葉,勢必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肺功能的下降就會引起胸悶氣短“氣不夠喘”的癥狀。 隨著出院后,剩余肺葉的膨脹代償,這部分缺失的肺功能會逐漸恢復,這個過程可能許會半年左右的時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術后保持呼吸道通常,及時咳嗽排痰,注意適當活動鍛煉,避免出現(xiàn)肺炎感冒等情況。4.術后傷口出現(xiàn)發(fā)紅,并有膿液樣的分泌物一定是化膿感染了嗎?有一部分患者術后回復順利出院,可是回到家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原來刀口處出現(xiàn)滲液,有的像膿液,并有輕微發(fā)紅。這種情況并非出現(xiàn)炎癥感染,很有可能只是線結反應。所謂線結反應,就是人體皮膚對縫合線的排斥反應。這種反應往往多見于針眼處的少許滲出,可以拆線后逐漸好轉,不必太過驚慌。5.手術后感到疲倦是否正常?手術后感到疲憊很常見。因為手術后人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態(tài)會改變,且每個人的恢復時間都不一樣。適當增加活動,并注意勞逸結合。休息是康復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術后回到正常睡眠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白天盡量不要睡覺。在睡前洗澡并根據(jù)需要酌情服用助眠藥物也有幫助。手術對于人體來說是一個劇烈的打擊,但只要配合好醫(yī)生,做好手術后的康復訓練,對于身體的恢復是十分有益的。術后的一些不適感也會減輕。對于常見的手術后的回復問題以基本講解清楚,希望手術后的朋友看完后能放松心情,安心生活。2020年10月09日
3788
0
5
肺癌相關科普號

高志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志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胸外科
4015粉絲4.9萬閱讀

湯躍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湯躍強 主治醫(yī)師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南山腫瘤中心
56粉絲2.3萬閱讀

楊躍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躍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胸外二科
4166粉絲25.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