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3月26日
43
0
0
-
2024年03月26日
30
0
0
-
邵彬主任醫(yī)師 北京腫瘤醫(yī)院 乳腺腫瘤內科 這個患者是pad CT,存在輻射大,看不清病灶的問題,當醫(yī)生要求我們做pad CT,我們到底應該不呃這個這個pad CT會有一定輻射啊,但不是說那么大,但是主要是看你拍特CT的需要是什么,拍特CT有很多作用啊,第一呢,就是呃這個這個我跟大家簡單說幾句吧,因為pet特T呃因作用非常多啊,Pet特CT現(xiàn)在它就是一個把pet特跟CT結合起來這樣一個檢測方式啊,它既可以看到這個,這個就是腫塊的一個形狀,也可以看到它的代謝,也就是說它既有功能學的診斷,也有影像學中的診斷,那第一呢,我們對于患者整個的基線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腫瘤哪里有代謝增高,就是有的患者發(fā)現(xiàn)了乳腺炎,那全身做一個pad CT就可以發(fā)現(xiàn)有沒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再一個就是說可以定性啊,比如說有些患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一個結節(jié),那做拍的CT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到底是良惡性的問題。這也是再一個就是我們。 對于療效的評價,你做了治療以后有沒有效果,也可以通過拍CT來檢查,那么看一下腫塊有沒有縮小啊,代謝有沒有下降啊,這些也可以來考慮。 當然有些人還做拍的CT一些啊,這種檢測就是對于患者預后的一些檢測啊,所以說應該是2024年03月24日
200
0
10
-
2024年03月17日
41
0
1
-
朱巍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肺科醫(yī)院 影像科 胸部增強CT和平掃CT的輻射量分別是多少? 胸部增強CT它其實是先做一次平掃,然后呢再會打一在身體里打一點造影劑,同時再次現(xiàn)象,那么就再做一次,所以簡單的呃,換算的話就是一次胸部增強CT相當于兩次胸部平掃CT的一個輻射量,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 一般來說,做一次胸部CT的輻射量大概是在5個單位左右,目前來說,呃,很多醫(yī)院的設備比較先進,現(xiàn)在我們的輻射量都可以達到很低的情況了,傳統(tǒng)意義上一般是5~7個單位,現(xiàn)在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比如說我們醫(yī)院呃的CT相對來說都比較高端,我們做一次的量可能都能控制在5個單位,甚至有的只有3~4個單位,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嗯很安全的。 線上資料怎么傳給我,線上資料的話有。2024年03月17日
68
0
1
-
張臨友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二院 胸外科 關于增強CT,知多少關于增強CT,我們在患者的角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為什么要做增強CT?一般情況下,都是DR、CT平掃發(fā)現(xiàn)了病變,但是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界限不是很清楚,病變不是很明確,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做增強CT來進一步明確病變的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為什么有些人不能做增強CT,有些人能做?增強CT有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神經系統(tǒng)病變:增強版CT適用于診斷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炎癥、變性病、先天畸形等。2.心血管系統(tǒng)病變:增強版CT可用于診斷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等,對于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具有肯定的診斷意義。3.腫瘤性病變:增強版CT可以用于檢查腫瘤性病變,腫瘤在進行增強顯示之后,腫瘤的部位會顯示更加清晰,還可以觀察腫瘤內部的病變。4.血管性病變:增強版CT可以進行腦血管、冠狀動脈的檢查,有利于區(qū)別血管性病變以及非血管性病變。5.骨科疾?。篊T增強檢查在骨科方面有很廣泛的應用,例如骨的腫瘤,軟組織的一個腫瘤等等。6.其他:增強CT可以更細致地觀察病變的性質,判斷病變的性質,作出鑒別診斷,有利于腫瘤的分期,還有利于指導臨床的治療。?禁忌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CT增強的禁忌癥主要包括對碘過敏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妊娠期婦女、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存在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等。1.對碘過敏患者:在進行增強CT檢查時,會使用碘造影劑,如果患者對碘過敏,在檢查時可能會誘發(fā)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若存在碘過敏,應避免進行增強CT,以免誘發(fā)不良后果。2.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在增強CT的檢查過程中,會應用碘造影劑。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來說,可能會加重自身病情,導致甲狀腺組織被破壞,誘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如甲狀腺危象,嚴重的會出現(xiàn)生命危險,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應避免進行增強CT檢查。?3.妊娠期婦女: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婦女,以及兒童盡量不做CT增強檢查,除非是為了搶救生命,必須檢查時才能進行檢查。?4.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增強CT檢查可能會影響腎臟的正常排泄功能,而二甲雙胍制劑需要經過腎臟代謝,若正在服用二甲雙胍制劑的人群進行了增強CT檢查,可能會導致二甲雙胍排泄障礙,在腎臟積聚,引發(fā)酸中毒,因此正在服用二甲雙胍制劑人群,不建議進行增強CT。?5.存在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增強CT對于人體的肝腎功能有一定危害,本身存在肝硬化、尿毒癥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或者存在嚴重的心肺疾病,如重度阻塞性肺氣腫、心力衰竭的人群,都應避免進行增強CT檢查。這些人群在進行增強CT檢查時,可能會誘發(fā)基礎疾病的發(fā)病,出現(xiàn)呼吸困難、休克等嚴重情況。此外,易過敏體質、糖尿病、多發(fā)骨髓瘤、失水狀態(tài)、重度動脈硬化以及腦血管痙攣、急性胰腺炎的,還有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的,還有這種惡病史的病人不能做增強檢查。?綜上,增強CT是一項有風險的檢查操作,在檢查前需要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簽字后才能進行檢查,可有效地預防各種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做增強CT需要準備什么?1.詢問病史及查體: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糖尿病、溶血性貧血、出血、凝血機制異常者,以及對青霉素、磺胺藥、其他藥物過敏史及食物過敏者。?2.進行靜脈注射過敏試驗:在靜脈注射前,向家長或陪人以及可以合作的患者講清楚使用增強對比后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請家長、陪人或監(jiān)護人雙方(家長/患者)填寫使用造影劑志愿書,并與CT申請一起長期保存。?3.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或家屬簽署碘造影劑知情同意書,并有家屬陪同一同前往放射科檢查。4.保持空腹:建議在前一天晚飯過后不要再進食,檢查當天不要飲水,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個別患者因對比劑過敏而發(fā)生惡心、嘔吐,導致在平躺檢查時出現(xiàn)誤吸、造成呼吸困難等癥狀。?5.停用相關藥物:如糖尿病患者需停用鹽酸二甲雙胍片等,還應停止服用治療男性勃起功能相關藥物,以免加重腎臟負擔。?6.保護特殊器官、取出身上的金屬物件等,以免對檢查結果產生不良影響。?7.急救措施:CT室備有急救藥品和氧氣,以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過敏反應。?總之,在進行CT增強掃描前,患者和醫(yī)生需要密切溝通,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和結果的準確性。?做增強CT還有哪些注意事項?1.過敏試驗:在檢查前,必須完善過敏試驗,排除造影劑過敏。?2.腎功能檢查:增強造影劑對腎臟有影響,因此在檢查前,需要檢查腎功能。?3.空腹要求:做腹部或增強CT檢查時應注意空腹,飯后進行腹部CT,胃腸道內的食物殘渣會影響胃腸道的清晰度,也會促使膽汁排出,導致漏診。做增強CT檢查時,對比劑的注射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嘔吐等不良反應,為了防止患者誤吸嘔吐物,也建議空腹進行。?4.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增強造影劑對腎臟有影響,所以做完增強以后患者要盡量多喝水,每小時喝100ml,回家以后喝2-3天,加速造影劑排泄,減少造影劑對人體和腎臟的影響。5.避免過敏反應:少數(shù)患者對造影劑過敏,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起皮疹或者出現(xiàn)面部水腫等不適。如果患者有不適需盡快告知醫(yī)務人員,及時對癥處理。6.飲食及生活方式調整:增強CT檢查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飲食清淡,忌食油膩、辛辣以及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不適反應。?7.攜帶相關病歷和檢查資料:檢查前須將詳細病史及各種檢查結果告知CT醫(yī)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線片等資料需要交給CT醫(yī)生以供參考。總之,在做加強CT檢查時,需要注意過敏試驗、腎功能檢查、空腹要求、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避免過敏反應、飲食及生活方式調整、攜帶相關病歷和檢查資料等事項。以上就是關于增強CT必須要了解的內容。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q5NB74Bz0u8HiZC2Bs6Zg2024年03月16日
246
0
2
-
楊智明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放射科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前兩天的一個熱搜,稱做一次CT將增加癌癥風險43%:新聞源頭是一位院士提出健康人不用做癌癥篩查,大概是針對幾年前開始泛濫的用PET-CT等技術做體檢,號稱檢查全身癌癥。呼吁別沒事把CT這些高級醫(yī)學影像檢測用于普通人群的體檢完全正確。一是體檢用到此類技術時號稱的全身排查癌癥純屬誤導,早有研究明確用PET-CT在內的技術在健康人群里篩查癌癥效率極低,毫無意義,屬于浪費醫(yī)療資源。二是CT、PET-CT等都有輻射,按那些“高檔次大體檢”的玩法,被檢查者受到的輻射量還非常高,無疑有包括增加癌癥風險在內的危害。但是像熱搜里說做一次CT就增加癌癥風險43%,也屬于是標題黨的誤導。CT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或缺的檢測手段,這樣的炒作引起恐慌,只會給民眾帶來不必要的困擾。說起來我開公眾號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討論為什么不應該用PET-CT來做全身癌癥篩查,里面也提到了輻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PET-CT輻射。熱搜里一次CT增加癌癥43%的說法是出自去年11月NatureMedicine上的一篇論文:別看出處是頂級學術期刊,新聞標題里這么用絕對是誤導。我們日常生活里會遇到的輻射主要有兩類,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像手機輻射、微波爐輻射這些都屬于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存在致癌風險(網(wǎng)上說手機信號致癌的都是謠言)。但像紫外線、X光這些,它們能量高,高到什么程度?可以破壞細胞內的DNA分子,這就有了導致基因組損傷,基因突變的風險。而細胞癌變的基礎就是基因組變異,因此電離輻射有致癌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說紫外線可以導致皮膚癌。像CT以及PET-CT,都會帶來電離輻射。另外,電離輻射的傷害我們一般也會分為兩類,一類是短期內大劑量導致的急性傷害,表現(xiàn)為急性輻射綜合癥,也叫放射病。比如電視劇《切爾諾貝利》等影視作品里,那些在核電站事故時在場或后來進去救援、清理的人,沒多久就惡心、嘔吐,甚至死亡,屬于這類。我們說的輻射致癌屬于電離輻射的第二類傷害,也就是接觸的劑量不是很高時對健康的影響。就輻射危害來說,劑量越高危害越大,這大家都知道,但另外一點是劑量越高的輻射,其傷害在科學上也更明確。比如輻射致癌,100mGy以上增加癌癥風險證據(jù)很多??蓜┝康陀?00mGy的就欠缺了。像有些風險分析是通過100mGy以上的研究去模擬,這就要引入好幾個假設,比如輻射帶來的致癌風險不會降低到0,一定范圍內是線性等等。那么多前提假設,結果當然是爭議很大。NatureMedicine那篇文章就是針對低劑量輻射癌癥風險研究不足而做的。該研究是跟蹤歐洲九個國家90多萬青少年兒童,收集TA們接受CT檢查的數(shù)據(jù),以及日后出現(xiàn)血液腫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癌)的情況,分析CT檢查是否和血液腫瘤風險增加相關。結果發(fā)現(xiàn)接受CT照射確實增加了血液腫瘤風險。不過熱搜里那個一次CT增加43%風險就是誤解了。論文里是有一次CT增加癌癥風險43%,但有前提:是在接受多次CT的情況下。怎么回事呢?是研究人員將接受超過1次CT的人和只接受過1次CT的人比,看血液腫瘤風險變化。這么一比發(fā)現(xiàn)接受過2-3次CT的人,比只接受過1次的血液腫瘤風險更高,4-5次又高于2-3次。也就是有一定的劑量關系,把這個劑量關系換算成每次CT對應的風險,就有了一次CT增加43%血液腫瘤風險的結果。要注意,這里是以接受過1次CT為基準比較,實際是多次CT里每次CT大概增加多少風險,不是說做一次CT就增加43%風險。實際上這篇論文里關于輻射劑量關系不止是這多次CT的一種分析,還有按具體劑量來的。研究人員以接受過5mGy以下輻射為基準,剩下的人按接受的劑量去分組,比較出來發(fā)現(xiàn)在10-15mGy這一組,血液腫瘤風險就顯著高于5mGy以下的了,之后也基本存在劑量關系——接受輻射越多,血液腫瘤風險越高。要注意5-10mGy這一組與5mGy以下沒有顯著區(qū)別,而風險也是劑量越高的越明顯。一次CT的劑量根據(jù)檢測種類不同有差別,不過醫(yī)學影像里平均一次CT檢測差不多是8mGy。這篇論文的研究人員也做了換算,接受這么多劑量的輻射,差不多增加了血液腫瘤風險16%。但這是針對兒童與青少年,TA們對輻射致癌的風險更敏感,也是該研究的對象。咱不能隨便擴展,明明三四十歲了,非要用小孩子的風險分析,就不太好了,是不?然后按照一次CT檢測8mGy,增加血液腫瘤風險16%,進一步計算對社會的影響。那么如果一萬名兒童青少年接受CT檢測,未來12年里,會因為這些檢測增加1.4例血液腫瘤。怎么看這樣的風險?顯然CT致癌的風險是真實存在,這就和CT有輻射性一樣,是客觀事實,沒法改變。但是較少的次數(shù)下,受到的輻射少,風險也更低。像一萬名青少年做CT檢測,增加1.4例血液腫瘤,這個絕對影響還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我們需要考慮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醫(yī)學原因必須要做CT,不做的話可能都不用等12年看有沒有增加一點血液腫瘤風險,而是有立刻的生命安危問題。其實NatureMedicine上的論文對我們的啟示和過去醫(yī)學界對CT等輻射性醫(yī)學成像使用的建議是一致的:有醫(yī)學必要就用,沒有就別折騰。兒童青少年這些敏感群體使用時需要額外注意風險收益考量。思考風險收益時也可以和我們日常生活里自然會接受的輻射做比較。醫(yī)學成像上輻射單位往往用mGy或Gy(等于1000mGy)表示,這是吸收的輻射量,另一個常用輻射單位是mSv(豪西弗,1西弗等于1000豪西弗)。mSv是指等效輻射,不同發(fā)射性物質的強弱不同,mSv相當于是大家換算到同等的輻射量,一般生活里我們遇到的自然輻射都會用mSv表示。醫(yī)學成像上的mGy可以直接換算成mSv,如8mGy等于8mSv。過去這一年多,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關于輻射的“討論”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人談輻射色變。其實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會受到輻射——背景輻射,不同地方不一樣,比如海拔高的地方會高一些。全球范圍每個人每年接受到的背景輻射大約是2-3mSv。一次8mGy的CT相當于是兩三年的自然背景輻射。而有些體檢搞的全身CT,一次劑量會在20mGy以上,也就是一次照了七八年的輻射量,倒真不能忽視。像職業(yè)有輻射暴露的,比如核電站工作人員,都有一年允許接受的輻射上限。美國是50mSv,新加坡20,日本是5年總和不超過100,單獨一年不超過50。按有些高檔體檢的搞法,受眾明明是精英白領,最后接受的輻射量都要超過核電站工人了,這韭菜割的也挺黑色幽默。2024年03月16日
366
0
0
-
2024年03月14日
96
0
0
-
張宇航主治醫(yī)師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 甲狀腺外科 電離輻射是迄今為止甲狀腺癌最為明確的危險因素,比較有名的事件呢,就是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在核泄漏發(fā)生后的8年呢,當?shù)氐貐^(qū)兒童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呢,增長了近50倍,另外呢,就是日本這些易受輻射的地區(qū)呢,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呢,也比其他國家和地區(qū)要高。在這里有些人可能就會問到,那我每年做這些胸片、CT這些檢查都是含有放射性的,是不是也會導致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增高呢?這里我要告訴大家,每年定期的體檢,做一到兩次CTX線等檢查呢,這些呢,輻射劑量都是在安全范圍內的,大家無需擔心。2024年03月13日
60
0
0
-
2024年03月11日
55
0
1
放射診斷相關科普號

宣武神內陳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飛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神經內科
1.4萬粉絲13.2萬閱讀

何振醫(yī)生的科普號
何振 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呼吸內科
706粉絲31.1萬閱讀

李金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金偉 主任醫(yī)師
贛州市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9粉絲184閱讀